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暴君刘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死奸臣
刘璋接了诸葛亮的拜帖,如法正和周不疑所说,只要是自己一个人,可不怕诸葛亮怎么说话,诸葛亮不能利用大庭广众下的大义帽子来压自己。
就算自己被诸葛亮驳斥的哑口无言,也没什么丢人的。
“蜀候,诸葛亮千里南下,一是为恭贺蜀候荡平南蛮,扬我大汉军威,二是希望与蜀候结盟,我主与蜀候同为皇亲,乱世理当携手,与宵小对抗……”
“啊……”刘璋打了个哈欠,拍拍嘴,黄玥端着茶走过来,刘璋将黄玥揽在怀里,喝了口茶,对诸葛亮道:“哦,先生刚才说什么?哦,最近本侯老犯困,这都快子时了,先生勿怪。”
这时,诸葛亮好像也没了耐心,突然离座,吓了刘璋一跳,还以为诸葛亮对自己的慢待不满,要发飙了。
“蜀候。”诸葛亮向刘璋拜道:“诸葛亮想见黄月英军师,请蜀候成全。”
“月英?”刘璋这时才惊觉,诸葛亮还是黄月英未婚夫婿呢。
当初法正奇怪诸葛亮为什么自己亲自南下,现在似乎有了一点答案。
刘璋还没答话,黄月英已经从里间走了出来,开心笑道:“谁,谁呀,谁要见我?”
黄月英走到刘璋身边,习惯地拉向刘璋的手,诸葛亮的目光一下被吸引了过去,,紧紧看着黄月英抓着刘璋手臂的部位。
“你……我们好像见过。”黄月英拍了拍脑袋:“别提醒我,我一定能猜出来……你是诸葛亮,对不对?”
看着黄月英清澈的眼睛明亮地望着自己,刘璋看到,诸葛亮突然眼圈一红,似乎在努力忍住心底最深的悲切。
这一刻,连刘璋似乎都被触动了。(未完待续。)
ps:#暴君刘璋#感谢北方时空200打赏,感谢天雪心之痕200打赏,感谢极帝剑宗,果果大,妖殁的打赏。





暴君刘璋 第447章 路在何方
() “你……我们好像见过。”黄月英看着诸葛亮,“咦”了一声,猛拍脑门:“别提醒我,我一定能猜出来……你是诸葛亮,对不对?”
看着黄月英清澈的眼睛明亮地望着自己,刘璋看到,诸葛亮突然眼圈一红,似乎在努力忍住心底最深的悲切。
这一刻,连刘璋似乎都被触动了。
…………
四科举仕辩论场,榆树街搭起宽大的帐篷,通过笔试的考生陆续进入。
四科举仕是百姓子弟唯一进入官场途径,通过则鲤跃龙门,没有通过则只能回到家乡,继续过着贫苦的生活,现在荆益考试改革,州试已经不是最开始的一年两次,如果通不过,至少要等两年。
如果以后参加考试的人继续增多,这个时间还会拉得更长。..
一些人捏紧拳头,努力压制心中的紧张,一些人默默向天祷告。
辩论是开卷的,许多士子都抱了一大撂书来,幸好纸张便宜,要++是以前的竹简,不定得拉马车来。
刘璋和鲁肃并排来到考场,鲁肃看到这个场面也惊了一下,从古至今,除了chun秋时期百家争鸣,数百年来,何曾见过这么多年轻人以学术聚于一堂,以鲁肃的见识,也知道这样的制度,可以将民间才子一网打尽,比察举制覆盖面大太多,也公正太多。
可是如果不剔除了世族影响力,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刘璋出现,学子们都兴奋不已。隔着士兵的人墙。争先恐后地看着。那些靠着树抱着书,努力寻找辩论论据的学子也忍不住站了起来。
刘璋看了一眼高台,诸葛亮早已坐在席位上,阿三在给他打扇,但看不出来诸葛亮多热,反而一脸平静,亦或者心不在焉。
“诸葛亮好像状态不大好。”鲁肃道。
刘璋默默点头,没有说什么。坐上了旁观席位。
考官站上高台,吸引了众学子目光:“各位从四面八方来到的士子们,你们应该感谢你们的运气,今ri辩论考试,不但有大将军蜀候季玉公,亲自来观看,还有江东大都督鲁肃鲁子敬旁听,最可喜的是,左将军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将亲自参与辩论。
诸葛孔明乃是当世名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韬略过人。你们向他多学习学习,今天的辩论主题是开放主题:川军的方向,不分正反两方,zi you发表个人见解,下面请优秀士子入场。”
二十几名千挑万选的士子,兴奋地登上台阶,丫环给每个坐席配备茶水,刘璋拿过辩论的名单册子,扫了一眼,皱眉问道:“为什么通过的都是荆益二州的人?是不是考试有什么偏颇?”
一旁的监考官员连忙道:“属下哪敢,参加四科举仕的都是荆益二州的人,不可能选出外地人。”
“没有外地人参加吗?”
“按照规定,外地人不能参加。”
“胡闹。”刘璋拧眉道:“谁规定的外地人不能参加?……算了,传我命令,下次四科举仕,外地人本地人一视同仁。”
“是是是。”
刘璋还没想到是谁这么蠢,定下这么个规矩,当初参加四科举仕的人数惨淡,一是因为世族不配合,二是因为寒门能够参加考试的人才太少。
但是现在书籍普及,寒门也能读四书五经,读史书做学问,再加上专门为他们设立的治政培训,有了最基础的一批生源。
这样的情况下,外地人也会有很多人会到来,那些不满察举制对寒门歧视的人才,一定会想来公平考取功名,个别有才学有志气的世族子弟,也会想凭实力获得官职,而不是靠关系。
科举制毋庸置疑是比察举制更高级的人才制度,只要形成体制,前者必定胜过后者,刘璋相信,越到后期,这种差距会越明显,书籍廉价普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寒门人才蜂拥向荆益。
如此,怎么可能不让外地人参加四科举仕。
“各位朋友好,各位大人好,在下陈二狗,这厢有礼了。”一名士子行了一个罗圈礼,昂然抬起头来,看其面容,风霜刀刻,应该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陈二狗朗声道:“要说到川军的方向,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让汉军的铁蹄,驰骋在辽阔的大漠草原。
众所周知,我华夏绵延数千年,先有犬戎,后有匈奴,现有鲜卑,皆是我大汉心腹之患,若我陈二狗能统帅川军,哪怕一支偏师,也要效仿卫青霍去病,长驱大漠,直捣胡虏王庭。”
“好,好。”陈二狗慷慨激昂的话,引起下面一阵叫好之声,陈二狗微笑着向众人拱手。
鲁肃看了刘璋一眼,只以为刘璋会对这么荒诞的言论愤怒或失望,可是刘璋一点表情没有,还是聚jing会神的听着,高台东席的诸葛亮垂目俯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陈公子,你地理没学好吧?我荆益与大漠还不搭边呢,现在正讨论川军的方向,你要我川军飞到大漠去吗?真是无知。”一名士子鄙视地道。
监考官立刻呵斥,“这位士子,理xing辩论,侮辱xing攻击,将取消辩论资格。”
士子连声道:“好好好,不说了,那我陈chun陈述一下我的草见,咳咳,蜀候重农兴商,无数西域商人,月氏商人,甚至更远的安息大秦商人,都纷纷来到成都,这让我大开眼界,才知道以前的我,多么无知。
不过现在好了,经过一年的潜行学习,我陈chun终于脱胎换骨,经纶满腹,我终于熟悉了大汉以外的蛮夷世界,对他们有了进一步认识。
大秦的橄榄风帽盔甲,安息的弓箭,手工艺品,葡萄酒,月氏的壁画战马,数不尽的财富,大家想想,这么多的财富,怎么能让蛮夷占有?他们配吗?
我陈chun就此立下宏愿,希望川军能直驱西域,灭西域诸国,进而攻入月氏,打败安息,灭了大秦,如此,大汉国威远扬,而那些盔甲帽子葡萄酒,战马壁画弓箭,统统都是我大汉的,还有数不清的蛮夷奴隶,数不清的战争女俘,我们大汉每个男儿都可以娶至少三个妻子……”
“好了,陈chun发言时间到。”监考官看向下一名士子。
被叫到的士子仔细压了压衣服,扶正帽子,手握一把扇子拱手,“在下韩生,家住蜀东充国,刚才辩友之论,在下实不敢苟同。
从古至今,我华夏都是礼仪文明之邦,人不欺我,我不欺人,秦皇三十万大军南下越地,四十万大军横于大漠,累战无数,可是还不是落得暴政国灭下场,个人浅见,文化交流胜过武力征服。
众所周知,我华夏文化最昌盛之时,乃是chun秋百家争鸣,如今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士子,学习的主要经典,无不是出自chun秋百家,以孔孟之学最为实用,我相信这样的经典学问,几百上千年都还会流传下去。
所以我觉得,讨论川军的方向,还不如讨论川军的地位,个人愚见,蜀候应该与曹cāo,孙权,哦,还有刘备,和睦相处,共创繁荣。
当诸侯并立,每一势力都会想着革新,总比一家独大形同死水来得强,所以我觉得与其征战,还不如就像现在这样,大家和平共处,你不打我,我不打你,只做学问,不见兵戎。
如此一来,既可以保证弘扬学问,还可以让百姓少了罹难之苦,岂不妙哉?”
“妙你个头,酸书生,老子……”高沛听不过去,就想冲上去把那韩生拖下来打一顿,刘璋横了他一眼:“干什么?人家学术辩论,你参合什么?你要上去可以,可是只能动嘴,去吧。”
高沛默默退下。
一旁王甫道:“主公见谅,都是王甫办事不力,这些考生良莠不齐,见识,学问,魄力,都……”
刘璋摆摆手:“没事,他们几乎都是半路出家的,能有这些见识不错了,只要鼓励做学问,大学问的人会有的,我们只要保证学术氛围就好了。”
“是。”
鲁肃听了刘璋的话,才醒悟刘璋为什么对这些荒谬的言论一点也不生气,这才想到,荆益平定世族叛乱后,人才几乎凋零。
最开始培训出来的官员,几乎就是只认识字,培训了处理政务和阅读公文后,就走马上任了,两年过去,这些士子能有这个水平已经实属不易,怎能与坐拥世族人才的孙权曹cāo相比?
可是从荆益这两年发展,和场上士子表现来看,这些不会四书五经,只通过了行政能力测验的官员,并没有耽误什么事,反而因为了解民间疾苦,接地气,勤劳吃苦,让荆益经济民生稳步发展。
而民间百姓子弟有了出头的道路,哪能不打破头的往官场挤,于是纷纷购买书籍,一边务农做工,一边学习,特别是最开始那些只认识几个字,就被培训成了官员,治理一方的人,让这些人又嫉妒又羡慕,他都能行,我为什么不行?于是纷纷开始做学问。
这样一来,荆益百姓子弟的文化水平,自然快速提高。
鲁肃心里也觉得四科举仕,是一种崭新实用的人才方式,可是却不敢多想,在江东那个地方,是不可能实现的。
“诸葛先生,该你了。”监考官好心提醒。(未完待续。)
ps:#暴君刘璋#




暴君刘璋 第448章 名士激辩,各怀鬼胎
() 这样一来,荆益百姓子弟的文化水平,自然快速提高。
鲁肃心里也觉得四科举仕,是一种崭新实用的人才方式,可是却不敢多想,在江东那个地方,是不可能实现的。
“诸葛先生,该你了。”监考官好心提醒。
诸葛亮抬起头,微微点头,看来他并未走神,一直注意着场中辩论,也或许他的智力,足够他一心两用。
“听了荆益士子的高见,诸葛亮感慨颇多,荆益能有这样一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优秀学子,何愁荆益不兴,大汉不兴?乃蜀候之福,也是我大汉之幸。
然而,亮认为,无论是要横扫大漠,还是远征西域安息与大秦,还是百家争鸣,都需要先剪除叛汉之贼,国若存巨贼不除,谈何兴邦?诸位以为然否?”
众学子纷纷点头。..
诸葛亮道:“如今我大汉,多蒙大难,先是黄巾叛乱,后是董卓乱京,如今曹cāo挟天子以令诸侯,实yu为窃取大。 汉朝纲,若让此等巨贼存在,别说横扫大漠远征大秦百家争鸣,恐大汉旦夕有亡国之虑。”
诸葛亮说着站起来,手摇鹅毛扇:“时值大汉危亡之秋,凡我忠义男儿,无分贵贱,无分官民,都该奋起一搏,挽社稷于既倒,剿灭曹cāo,兴盛大汉。”
“好,诸葛先生说得好。”
“剿除国贼。”
荆益之地,随着刘璋的多场地多番演讲,曹cāo国贼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时听得诸葛亮说的慷慨激昂。纷纷附和。
诸葛亮微微一笑:“只有剪除巨贼。迎回天子,重建大汉,才有横扫大漠远征大秦百家争鸣,扬国威,兴文化,建立万世盛世。
所以,在下虽然是左将军刘备刘皇叔麾下军师,不便参与川军方向辩论。但是亮窃以为,天下军队,只要是忠于汉室的,都该并力入中原,川军,更当是北伐国贼之劲旅。”
“说得有道理啊。”
“这诸葛亮果然有点墨水,虽然比我陈chun差一点。”
众士子纷纷点头,突然一个女声传来。
“诸葛先生好博大的胸怀,玄德公好忠义的赤心。”
众人一看,正是女士子王异。诸葛亮眉头一挑,其他士子都好说。这女子王异,好像真的很有本事,自己还需得提防点,抱着鹅毛扇拱手道:“不敢当,凡我大汉男儿,都该有如此胸怀,都该有这颗赤胆忠心。”
“让我想想。”王异玉指点了一下额头:“诸葛先生的意思,直白点讲,应该就是天下诸侯,当合力破曹吧?”
“姑娘言之有理。”
“那为何玄德公不派兵攻打许昌?反而去攻韩遂?”
“韩遂本是叛贼起家,结连羌人十万祸害西凉,前不久又忘恩负义,杀害马援之后,领天子衣带血诏的马腾将军,凉州人莫不切齿痛恨,我主为民伸义,有何不妥?”
“笑话。”王异脸上一抹淡笑,带出湛湛的酒窝:“韩遂,跳梁小丑,辟居西凉,又被玄德公与诸葛先生打得大败,人心离散,不足为虑。
诸葛先生号称忠义者,皆当并力破曹,若玄德公真有一颗赤胆忠心,大破韩遂后,就该驻兵于狄道,天水,防备韩遂,另取大军直扑许昌。
玄德公能用兵西凉,为何不用兵许昌?营救天子?这不是本末倒置,舍重就轻吗?”
“是啊是啊,有道理啊。”众生点头。放着天子不救,去打一个病怏怏的韩遂,确实有违常理。
“那蜀候刘璋为什么不去?”阿三忍不住出言驳斥,被诸葛亮眼神瞪了回去。
王异微笑道:“当初蜀候兵微将寡,粮草不济,犹率大军直逼许昌,斩曹军大将乐进,占据樊城及宛城以南要冲之地,若不是西羌在韩马煽动下进犯汉中,焉能退军?
难道诸葛先生这位随从,不见如今西羌南蛮五溪皆对我大汉俯首帖耳吗?当外敌入侵,若还陷入内耗,实乃自私自利,对这一点,我完全赞同蜀候的做法,就是不知诸葛先生是否同意。”
“阿三学问粗浅,姑娘莫怪。”诸葛亮含笑拱手。
“不怪不怪,只是想问问诸葛先生,韩遂一般的宵小,曹cāo一般的巨贼,西羌南蛮一般的外敌,孰轻孰重,外敌与国贼同在,先灭外敌是否有错?宵小与国贼同在,先灭不足为患的宵小,还是先剪除虚弱的巨贼?”
“自然是外敌大于国贼,国贼大于宵小,然姑娘可能不太擅长军事,过于想当然了。”诸葛亮平静地道。
“剿除国贼,不能凭一时义愤,需要积聚实力,若非如此,我主在许昌时,早已以身相博,并非我主畏死,而是徒劳无功,匹夫之勇,徒损xing命,只有积攒了实力,才能一举破曹,光复大汉。”
“先生说话过于牵强了吧。”王异秀眉舒展,微笑着看向诸葛亮:“如今曹cāo大军在北,正是中原空虚之时,夏侯渊被玄德公击败以后,与宛城张辽合兵,共计三万人,加上许昌洛阳各地守军,也不会超过五万。
而且除了张辽两万本部,其余皆没什么战力。
玄德公大败韩遂后,握兵十余万,其中骑兵六七万,原本韩遂控制的军阀纷纷转投玄德公,实力大增,反观韩遂剩下数万军队,人心不齐,被玄德公击败后,将士惶恐,毫无战力,绝不敢主动进攻。
玄德公只需留下三到五万人防备西凉,倾十万大军入许昌,到时川军严颜佯动于樊城,牵制曹军兵力,以西凉骑兵锋锐,关张赵马陈等盖世猛将,再加上诸葛先生之智,岂不势如破竹?营救天子,不是难事吧?”
“若如此,我军孤军深入,曹贼闻得风声,数十万大军南下,我军当如何?岂不是要全军覆没?”
“怎么会?玄德公若不是曹贼对手,大可带着天子南下投靠蜀候啊,诸葛先生不是说玄德公一颗赤胆忠心吗?
那割据一方,和与蜀候合兵,应该不是什么困难事吧?除非……玄德公还是想自成大业,想多占地盘,为自己打天下?”
“这……”
这种开放xing的辩论,众人围观,便不能就事论事,道德,忠义,必须挂在嘴边,也是最大的旗帜,王异咬着刘备必须马上出兵中原,牺牲自己,成全大义,占尽道德优势,自己能说什么?
“韩遂已经投靠曹cāo,若我主被迫与蜀候合兵,岂不是拱手将长安及整个雍州送与曹贼,我主如何对得起刚刚光复的雍州百姓?”
诸葛亮只能以大义反制大义。
“这个诸葛先生放心,玄德公率大军拼死一搏,救回天子,曹cāo倾兵南下,北方空虚,解袁家公子于倒悬,袁家在河北树大根深,只要活得喘息之机,必可恢复,这不比一个雍州更好吗?
更何况韩遂表面从贼,其实心里未必死心塌地,玄德公离开雍州后,曹cāo也不能那么轻易入主,难道诸葛先生没见,钟繇什么时候第一次进入长安?
那个时候,包括韩遂马腾在内,都名义上投靠了曹cāo,可是实际呢?曹cāo真的控制了他们吗?
所以请诸葛先生放心,玄德公可大胆去许昌,如果玄德公身死,以一人换取西凉,河北,两个抗贼的势力,并且救下天子,乃我大汉第一功臣,必然名垂千古,也可遂了玄德公一颗赤胆忠心,先生还有什么犹豫?”
诸葛亮心道,好嘴刁的女子,不但见识广,还会找软肋,看来此女必是继月英,樊梨香,蔡洺之后的又一女才。
诸葛亮正声道:“姑娘此言虽妙,却有三不便。
第一,韩遂拥十万西凉铁骑,远没姑娘所说的人心离散,士兵惶恐那么严重,西凉人只认实力,韩遂威服西凉久矣,士兵已习惯跟从,若我主攻许昌,韩遂绝对是心腹大患。
第二,天子在许昌,若我军攻打许昌,天子必被挟持向北,我们未必能营救天子,不过得一座中原空城。”
“呵呵。”王异笑了一下:“原来所谓忠诚,就是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又怕韩遂攻后方,又怕天子被劫走,如此说来,我们真不必讨什么贼了。
玄德公灭了韩遂,后面还有西域,鲜卑,孙权后面有山越,就算蜀候如今两次大战,平了西羌,威慑南蛮,不是还有川西羌氐,交州士燮吗?
瞻前顾后,大事无期。
天子今天在许昌,我们怕被贼人移走,所以不救,那曹cāo无论把天子挟持在何处,我们都可以以这个理由不去勤王了吗?岂不荒谬?”
“姑娘说话过于偏激,这并非瞻前顾后,而是考虑大局。”
“得了,你说三不便,这才两点,第三点是什么?”王异看起来有些不耐烦。
“第三点正是亮要说的,联合剿贼,恐人心不齐,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就是因为人心不齐,各怀鬼胎,才导致功败垂成,我们如今伐曹,同样有此顾虑。”
“先生什么意思?”士子陈chun道:“如今天下诸侯没几个了吧?要合力伐曹,不外乎韩遂,袁氏,东吴,和我蜀候麾下川军,难道先生是怀疑我们蜀候不尽心伐曹?”
众士子都jing惕地看着诸葛亮,只要诸葛亮敢说坏话,就准备被喷死。(未完待续。)
ps:#暴君刘璋#




暴君刘璋 第449章 狗咬狗,一嘴毛
() “先生什么意思?”士子陈chun道:“如今天下诸侯没几个了吧?要合力伐曹,不外乎韩遂,袁氏,东吴,和我蜀候麾下川军,难道先生是怀疑我们蜀候不尽心伐曹?”
众士子都jing惕地看着诸葛亮,只要诸葛亮敢说坏话,就准备被喷死。
诸葛亮可没阿三那么笨,扯上刘璋,那自己不用辩论就输了。
“西凉韩遂,如今与曹贼不接壤,无论参不参与,皆不用考虑,河北袁氏,乃曹贼死敌,必大力拥护,说到蜀候,亮更是放心,蜀候从出兵荆州开始,就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
从曹cāo官渡之战后,还没人能斩曹贼麾下上将,甚至自曹cāo起兵,上将折损屈指可数,但是五名异姓大将之一乐进,就亡于蜀候之手,逼得曹cāo割地嫁女,两方的仇恨,恐不下于袁氏。”
台下的鲁肃突然眉头一皱,诸葛亮这么说是什么意思?韩遂不管,袁氏放心,刘璋不用怀疑,还剩下谁? ., .
鲁肃可不会认为诸葛亮说的是交州士燮,辽东公孙度之流。
“孔明先生,你这样说,就是暗指我江东了?”
诸葛亮看到鲁肃,拜了一礼,笑道:“子敬先生好,子敬先生乃是坐席旁听,我们正在辩论,若要参言,恐怕要上台才合规矩吧?”
1...202203204205206...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