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暴君刘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死奸臣
“一定要回去吗?”刘璋不想孙尚香回去,但是如果孙尚香一定要回去,也不想阻拦。
“夫君,香儿既然嫁给你了,就是你的人,一定会回来的。”
刘璋点点头,搂过孙尚香轻声道:“路上小心点。”
将孙尚香送出府门,刘璋长出一口气,黄月英在旁边幽幽道:“看不出来,短短时间,主公就和孙小妹感情这么好了。”
“感情可以培养嘛,谁天生就有,不过我不是为这个叹息,我是想啊,有些事还真? 邪门。”
……
“微臣有事禀报太后,近年来蜀王率领川军荡平乱党,消灭张鲁,刘表,韩遂,马腾,刘备,击败曹操,威慑江东,名动天下。
为大汉收复汉中,荆州,凉州,关中之地,更马踏西羌,抚平五溪南蛮,横扫西域,赫赫威名。
这些年来蜀王治下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称颂蜀王丰功伟绩,而今更是在关中之地试种高产作物成功。恩泽万民。
如此天威浩荡。堪比古之贤圣。
大汉无天子已近两年。先帝无子,蜀王乃汉皇后裔,功德昭彰,德才兼备,微臣提议太后下懿旨,立蜀王为帝,登临大宝,匡扶大汉。”
早朝之上。许靖慷慨陈词,向太后伏寿躬身下拜,张松,蒋琬等文官纷纷出列:“请太后下旨,立蜀王为帝,登临大宝,匡扶大汉。”
伏寿明显不知道有这一出,看向一旁的刘璋,发现刘璋也皱着眉,不知什么心思。伏寿面向群臣,脸上淡然。对群臣道:“你等都是这个意思吗?”
“我等都是。”张松蒋琬等人一齐喊道。
许靖道:“太后母仪天下,但毕竟是凤体,大汉不可持久无君,请太后准奏,以慰万民之望。”
许靖的语气带着威胁的口吻,明显如果伏寿不同意,就要说出更激烈的言辞逼宫,低着头的群臣都抬起眼皮看着伏寿。
“众卿平身。”伏寿脸上没有任何波动,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这几年蜀王为大汉除贼,为万民谋福,本宫看在眼里,蜀王对大汉确实是丰功伟绩。
先帝无子,蜀王又是皇室宗亲,身带万民之心,足以立为正统,诸位臣工请援,本宫准奏,择吉日请蜀王登临大宝。”
殿中一群大臣几乎来不及反应,都没想到伏寿竟然这么轻易就答应了,立刻就要跪地谢恩,突然刘璋喊道:“等一等。”
刘璋从左前方走出来,对伏寿一礼:“太后,此事还需商议。”
群臣都以为刘璋这是礼节性的请辞,正要劝说,刘璋却冷然制止了他们,向伏寿拜了一礼,对黄月英张任道:“你们跟我出来。”
到了殿外,刘璋对黄月英和张任道:“他们请立我为帝,我不知道,你们知道吗?”
张任禀道:“末将听过一些风声。”
“那为什么不告诉本王?”刘璋冷声道。
张任正无言以答,黄月英禀道:“主公,这不能怪张将军,也不能怪其他臣工,自古臣工为君分忧。
主公不是拘泥之人,这里没外人,月英就直说了吧,这等同于篡逆,这种事情怎么能和君王商议,这岂不是陷君王于不忠不义?
月英之前也听到一些风声,但是没有制止,月英觉得这些事,还是不让主公知道的好。”
“好吧,就算我可以不知道,月英,张任。”刘璋对黄月英张任道:“你们赞成我称帝吗?”
张任道:“不管主公是否称帝,张任都必追随主公。”
黄月英已经从刘璋语气中听出一些端倪,皱眉道:“主公,难道你没有称帝的心思吗?”
“呼~~~”刘璋看了一眼天,长出一口气,对黄月英道:“月英,你是了解我的,我做这么多,并不是为了大汉皇室,而是为了让新政在大汉扎根,去除世族留下的腐烂味道。
所以,就算你说的篡逆,我刘璋从来就不吝惜去做,我也没想过要将帝位还给现在的皇室正统,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两个,这个皇帝,我刘璋做定了,但是。”
刘璋缓了一口气:“要做皇帝不是这个时候做,现在称帝,对我,对川军,没有任何好处。”
“为什么?”连黄月英都有点不理解,对刘璋道:“主公,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的统治区域内,世族占的比例很小,反而崛起很多纯粹拥护主公的商业阶层。
百姓更是拥护主公,天子是谁对他们来说没那么重要,重要是谁让他们过好,如果是其他人做天子,反而会让他们不安。
何况主公在西羌,南荒,五溪,西域的功勋,这是每个大汉人都值得骄傲的,那些淳朴的百姓同样会自豪,主公称帝,月英敢保证川军辖地内,反对的声音九牛一毛。
而辖地外面那些世族,他们已经与我们水火不容,我们还需要讨好他们吗?
主公称帝没有坏处,反而是有好处的。
现在大汉无天子,曹操孙权为什么不敢称帝?因为主公比他们更有资格,如果他们都称帝,主公必定称帝。
但是主公皇室后裔,又是太后拥立,肯定比他们要正统多了,他们正是怕这一点。
敌人怕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既然曹孙害怕我们称帝,那我们就称帝,月英相信,只要主公称帝,就算曹操孙权跟着称帝,天下人也会觉得主公更合法,影响力更大。
也就是说,那时候的曹操孙权,就成了真正的非法政权,所谓出师有名,这不是对我们很有利吗?
我们即将对下河套地区用兵,月英觉得这是有利于我们出兵的,主公在顾虑什么?”
黄月英说完看向刘璋,刘璋手掌轻抚额头,对黄月英道:“月英,你说这些我都知道,但是你没有想到称帝的真正坏处。”
“真正坏处?”
“称帝之后,首先要做什么?”刘璋问道。
黄月英道:“封赏臣工,大赦天下吧。”
刘璋看向张任:“张将军,你觉得我称帝后会册封你什么官职?”
“末将不敢……”
“别废话,照实说。”
张任只觉得头皮发麻,犹豫一下答道:“或许会封大将军吧。”
“那以后我还能封你什么官职?”
“这……”
“如果我以后不加封你了,你还愿意给我刘璋打仗吗?还有进去之心吗?”
张任急忙道:“主公,张任不管身受何职,都愿为主公赴汤蹈火。”
“那是你,那是你张任,换了别人呢?你以为人人都跟你张任一样吗?”
刘璋转过头,对黄月英道:“月英,你应该明白了吧?等我称帝之后,大封臣工,到时候说不定连王都要封出来,我封得起吗?
到时候官职定下了,大多数臣工将领都没了进取之心,我们还怎么打仗?别忘了我们下面是很多的寒门官员。
说句不好听的话,世族虽然很腐朽,但是大多数世族眼光绝对比寒门长一点,理想远大一点,要是我刘璋没有了官职给他们封,他们斗志会至少弱一半。
他们现在都盼着本王以后称帝,可以捞一个更大官职,所以努力做事呢,好吧,本王现在去称帝,到时候官职都定下了,上升空间不大,他们追求什么?
如果再有武将和文人来投效,我拿什么官职封给他们?现在天下还有一半没有统一,需要吸纳的官员肯定不少,到时候怎么办?把现在这些人的官职下了吗?”
黄月英生活在汉末,以前唯一的三次天下大乱,春秋战国,六国被秦始皇统一。
楚汉相争,刘邦一统天下。
第三次西汉末年,光武中兴。
三个人都是天下基本一统才称帝的,所以黄月英没有借鉴,可是刘璋知道后世很多帝王,都是因为先称帝了,导致整个政权失去斗志,最后偏安一隅直至覆灭。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刘璋可不想重蹈覆辙,所以刘璋宁愿让伏寿太后摄政,也从来没想过称帝,却没想到群臣给自己来了这么一出。
刘璋缓了语气,对黄月英说道:“我说这么多,就是说现在称帝,我们整个川军的斗志都会下降,包括文官和武将。
而如果不称帝,大家都有个念想,以后什么丞相大将军,大家都有个盼头,会更有斗志。
我不想现在川军热血因为称帝冷却下来,你们明白吗?”
黄月英和张任都不再说话,而是考虑着刘璋的话,过了好一会,黄月英道:“主公,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刘璋点点头。
三个人再次走进大殿,原本议论纷纷的大殿立刻安静下来,都想知道刘璋和川军文武之首的商量结果。(未完待续。。)





暴君刘璋 第888章 神武天皇
黄月英和张任各自回到位置,刘璋向伏寿拜礼后,走上台阶,面向群臣大声道:“诸位同僚,自董卓之乱,汉室倾覆,大汉遭逢四百年从未有过之大难。
我刘璋六年征伐南北,是有点薄德,然今大汉天下还有一半落在逆贼手上,中兴大汉任重道远,此时妄论称帝,是本末倒置,是置大汉危难于不顾。
有人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是今大汉国已不国,何谈君上,经年没有君王在朝,就是要让诸位同僚,天下大汉子民,以及华夏后世之人,记住这一段历史,记住这一段导致没有君王在朝的灾难。
大汉天子登临大宝之时,就是大汉脱出灾难,走向中兴的之时。”
刘璋横着举起佩剑,提起中气朗声喊道:“诸位同僚,我刘璋在此向诸位立誓,大汉一日不统一,绝不妄谈立帝之事,包括我刘璋在内,任何人置大汉危难于不顾,妄谈称帝,杀无赦。”
刘璋说完向伏寿一拜,大踏步走出大殿,群臣半响没有反应过来 ,绝大多数文官武将都是希望刘璋称帝的,因为刘璋称帝了,他们的官职就跟着升了,就是开国功臣。
他们想到刘璋会一辞二辞三辞的,可那只是做做样子,却没想到竟然拒绝得这么彻底,这出乎他们预料。
但是群臣都被刘璋的慷慨陈词感染了,突然觉得大汉还没统一就先想着拥立刘璋,以达到自己晋升的目的很自私,心里对刘璋的志向钦佩。也迫切希望大汉统一。
而等到大汉统一。自己这些人不还是开国功臣吗?那个时候地位只会更高。
群臣反应过来。刘璋已经走到殿外,群臣一齐下拜:“大汉万岁,蜀王万岁。”
红苕和南瓜的栽培除了成活率偏低,没有出现意外,成活率偏低的原因是因为储存太久了,哪怕是绝缘空气的地下城,也许多块茎和种子也不能发芽。
但是存活的南瓜和红苕都结出了果实,红苕与刘璋所认知的红苕不太一样。苗叶的形状和块茎的肉皮颜色都不同,但已经可以肯定那就是《南方草木状》上说的甘薯,和上面的描述一致。
但这种在《南方草木状》上供珠崖人作为主粮的食物,与后世甘薯一样具有高产的特征,因为提供的田地肥沃,长出的红苕比后世还稍微大点。
南瓜与后世的一模一样。
除了少部分储存备用,拿了半箩筐红苕食用,其余全部进入第二季种植,倒是很多人都尝到了南瓜的味道,这种在后世并不是太受欢迎的食物。因为尝鲜,很多人都觉得新奇无比。味道很好。
秋收结束,定都长安后,四科举仕还是在成都举行,因为现在长安初见繁华,长安举行第一场遍及五个州以及羌蛮异族还有西域人的考试。
而这个时候,川军在秋收以后已经准备好了征伐。
荆州,益州,关中之地大获丰收,川军在关中集结十万大军,包括五千大宛骑,五千重骑兵,三千弓骑兵,西凉骑羌骑玉门骑及常规骑兵五万,藤甲兵及常规步兵四万。
大军出函谷关经河洛之地,越过黄河向下河套地区出发。
闻得风声的河内河东世族,因为虎牢关被封,举家从北方向并州迁移,但是曹军听闻川军大军压境,所有关口封闭,根本不敢开关放这么多人进入。
各个世族大家只能继续向北。
吴俊在长安一败,加上匈奴军剩下不到两万,哪里是川军对手,听闻川军不去攻打曹操的兖州,跑来攻打自己,吓的魂飞魄散。
吴俊急忙向曹军请援,曹操三儿子曹彰率领十万大军出并州,与吴俊结成同盟,准备迎战川军进攻。
……
泰山下一处偏僻的别院,看起来并不奢华却很幽静,不到里面看,谁也不知道这里就是天下术士大族徐家的宗庙祠堂。
“徐真叔叔犯什么事了?为什么要处死?有这么严重吗?”
徐昭雪急声问自己的祖爷爷,也是徐家一脉的族长,徐家这个家族和其他世家大族不太一样,其他世家大族在传承中,虽然祖先相同,但是几百年下来分成了很多支系,各有族长,互不统属。
但是徐家作为术士大家,许多活动都是一体的,包括祭祀神灵,宗族仪式,还有炼丹用的原料药草搜集,这些都是有系统的。
有了这些牵绊,整个徐家看上去很散,其实是联结在一起的,而各个支系虽有族长,真正的族长却只有一个,就是徐昭雪的祖爷爷徐良。
徐良满头白发,胡子犹如落雪,坐在一把太师椅上,没有什么仙风道骨,倒很符合一个沧桑的老者的样子。
“丫头,听说你终于要嫁人了?真是难得啊,可去了我一块心病。”徐真没有回答徐昭雪的话,慢条斯理地说着,周围一些徐家长老笑了起来。
这些人走到外面,人人都是普通人眼中的高人,连诸侯都要以礼相待,一般财主地主请都请不来,但是现在却没有什么高人的风范,在外人看来,笑声不太符合他们的身份。
徐昭雪是徐良的掌上明珠,因为从小喜欢游历天下,到处走马观花,十多年也没出个名堂,徐家人还真担心她嫁不出去,后来还失踪了,可把徐家人吓的不轻。
“哎呀,祖爷爷。”徐昭雪生气道:“你快说啊,徐真叔叔到底犯什么事了?一定要动用族规吗?”
“我听说那个人是蜀王刘璋,恩,不错,丫头的眼光很准。”徐良笑着说道,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
“祖爷爷都没见过他,怎么知道他不错的。”一提到刘璋。徐昭雪一下子忘了刚才说的话。脸上浮起红晕。
“就凭这个就不错。”徐良敲了敲屁股下的太师椅。一百多岁的人了,敲起来“梆梆”作响,叹道:“要不是川地弄出这东西,我这把老骨头恐怕只能天天躺床上啰。”
“祖爷爷根本就不老。”徐昭雪卖乖道,可是突然醒悟过来:“哎,祖爷爷,你还没说徐真……”
“昭雪。”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过来拉了一把徐昭雪,低沉而严厉地道:“你怎么这么不识好歹。你以为祖爷爷听不清你说什么吗?你知不知道这次徐真犯的什么事?那是可能给徐家带来大祸的,你还惹你祖爷爷生气。”
中年人是徐昭雪三伯。
“那叔叔他到底犯什么事了?”徐昭雪皱眉问道,她和徐真一家的关系都很好,真的不想叔叔出事。
“徐真他帮助孙权夺权,还动用了徐家家族力量,调用了徐家炼丹资源。”
“什么?”三伯话音未落,徐昭雪小脸变得卡白:“叔叔,叔叔他怎么这么糊涂。”
作为徐氏家族的一员,徐昭雪对徐家族规非常清楚,无论徐昭雪在外面闯多少祸。家族都可以帮徐昭雪摆平,但是只有几条禁忌。如果徐昭雪触犯,没人能救得了她。
徐家传承千年,根深蒂固,但是在秦朝时发生过一次劫难,因为始皇帝崇尚仙术,追求长生不老,所以大量重用术士,
当时的徐家人觉得,这是一个发扬家族的好时机,所以大量徐家术士开始为朝廷效力,开始一段时间,也确实得到了很多好处。
在始皇帝的诏令下,徐家获得了数不尽的赏赐,获得了无数的特权,俨然已经高过万民包括众多朝廷大臣一等。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有利可图,除了徐家,其他术士也浑水摸鱼进入始皇帝身边,而为了获得重视,越吹越大,那些毫无本事的术士,吹嘘各种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速成办法,以至于始皇帝越来越迷信。
最后始皇帝再也不能满足徐家的按部就班,开始给徐家施加压力,要徐家的人给出修仙速成的办法。
徐家当时想过退出,但是已经晚了,徐家和朝堂牵连太深,哪是那么容易就能退出来的,最后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找什么仙草仙药。
但是徐家没人能找到,反而一个个要么逃走,要么失踪,要么死在海里。
随着始皇帝身体越来越不好,给徐家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终于迫使徐家先祖,也就是当时徐家的天下族长徐福,率领船队,带着五百童男童女出海寻找仙丹。
这次出海,不止五百童男童女,还有各种能工巧匠和其他各种人士,光是造船和提供粮食物资就花费不菲,可谓是始皇帝后期最大一笔开支。
然而始皇帝等待了一年,早已超过徐福承诺的返回日期,大海茫茫,没有一个回来的人影,秦始皇终于发现自己被骗了。
堂堂横扫六合的帝王被骗,始皇帝暴怒,大肆屠杀徐家人,凡是与徐家血脉相关的,只要发现,立斩不赦,无论是发现徐家人还是杀了徐家人,都有重赏。
徐家遭遇从未有过的浩劫,徐家人被杀了数千人,除了极少数躲进深山老林,几乎被斩尽杀绝。
要不是秦始皇突然死在沙丘,接着天下大乱,徐家或许就真的亡根灭种了。
经过这一场浩劫,在汉朝重新恢复的徐家立下族规,任何徐家人不得入仕,为诸侯官员做事,仅限于祈福和选择风水,以及婚丧嫁娶良辰吉日,而且即使这些,也只能以个人名义做,不能动用家族力量。
而干政更是禁忌中的禁忌,个人干政就已经是大忌,何况是动用家族力量,扶持一个势力崛起。
徐真这次动用了江东徐家力量,包括几十名徐家子弟,还有各种分配到江东的炼丹资源,这已经触及到徐家最严格的族规。
任何人都救不了徐真。
徐昭雪想到这里,皱紧了眉头,虽然她决定嫁给刘璋,但是从没想过自己去干涉什么川军政事,更不会去想用家族力量帮助刘璋,只是自己跟着刘璋,在生活上照顾着他就好了。
徐昭雪却没想到徐真会这样做,当初自己在江东借宿的时候,徐真还告诫自己游历天下要遵守族规,可徐真叔叔自己怎么这么糊涂。
徐昭雪突然眼睛一睁,抓住三伯的手道:“三伯,徐真叔叔肯定是因为婶婶的原因,婶婶年轻时是因为尝试徐真叔叔的丹药去世,徐真叔叔一直心存愧疚。
而婶婶是孙坚的妹妹,孙权的姨妈,现在孙坚几个儿子,孙策和孙翊都死了,就剩下孙权了,还被江东世族挟持,徐真叔叔怎么看得过去,怎么能袖手旁观,这情有可原啊,三伯你求求祖爷爷,从轻发落好吗?”
“昭雪,你别这么幼稚了行吗?你觉得这可能吗?何况徐真已经认罪,接受处罚,他应该为违反族规负责,否则以后谁都可以违反族规,再惹来一次徐家大祸怎么办?”
徐昭雪沉默不语,捏着衣角不再说话,向祖爷爷拜了一礼,正要去看看徐真,这是徐良开口了:“丫头,现在能救你叔叔的只有一个人。”
“啊?”徐昭雪惊喜地回头,没想到徐真还有救,立刻问道:“谁啊。”
徐良缓缓抬起枯槁的手指,指着徐昭雪:“你。”
“我?”徐昭雪满头雾水。
徐良看了一眼旁边一个八十多岁的老者,老者同样白发白须,却面容清阙,走出来对徐昭雪说道:“我们本来在为一件事为难,但是听说丫头你要嫁给蜀王刘璋了,或许你可以解决这件事。”
“什么事?”徐昭雪问道,提到刘璋,徐昭雪心里有些忐忑,自己这还没嫁人呢,听二爷爷的口气,这是要自己去找刘璋啊。
可是,徐昭雪突然想起,自己临走的时候,那家伙还说不娶自己来着。
老者对徐昭雪道:“当年我徐家先祖徐福出海,实乃情非得已,五百童男童女,大多出自我徐家,是为了保我徐家一脉。
否则就算先祖不出海,始皇帝得不到长生不老丹,也会对我们徐家下手,先祖是担心徐家全族覆灭,所以才行此下策。”(未完待续。。)




暴君刘璋 第889章 酝酿的远征
“而现在我们终于得到了先祖下落,先祖当年去了一个距离大汉很远的海岛,也就是现在的倭奴国,并且带去许多华夏技艺,五百童男童女在那里繁衍生息,将倭奴从蛮荒代入国家时代。
先祖已经去世三百多年,但徐家血脉已经在倭奴国扎根,而现在我徐家在倭奴国的血脉也受到了威胁,我们中原徐家,需要过去扶持一把,具体的事情,让那个倭奴国女巫来将吧。”
老者说完对门口一个道童示意一下,道童恭声道:“有请贵客。”
一名穿着黑袍的女子从外面走进来,正是倭奴国派往长安的使者台与,可怜的台与,因为自己的异术,在长安驱逐了一年的蚊子苍蝇。
当初长安重建,大量移民,垃圾废料无数,苍蝇成群,台与为长安重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期限满了以后,台与终于恢复自由,而就在回返倭奴的路上,偶然遇到了徐家人,在不经意的交谈中,竟然揭示出惊天秘密,从此,台与就留在了徐家中@ 。
“倭奴国先皇神武天皇座下三弟子清玄道士第五代传人台与,见过徐家诸位长辈。”
台与依次向徐家各个老者行礼,徐家老者纷纷点头致意。
1...330331332333334...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