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疯狂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但是这次渡河的方法又有些不同,是堵住河水涉水过河的,那么渡河的选择地点就相当多了。不过在昨天,吴世恭和刘泽清去辽东军那里沟通的时候,当问到辽东军渡河的地点时,没想到辽东军的那些军将却是一脸的不耐烦,他们吞吞吐吐的就是不肯说出他们准备渡河的地点。只是用命令的口气指挥了吴世恭和刘泽清的联军堵河的地点。
* 看着辽东军军将那副防贼的样子,吴世恭和刘泽清就是一肚子的气。他们索性也不管辽东军在哪里渡河了。反正如果因为辽东军的安排不周,而导致辽东军没有联军掩护侧翼而战败,那也不是联军的责任。
反而是回来以后,吴世恭和刘泽清就商量了一下,联军完全可以按照辽东军的战果,决定是痛打落水狗,还是先走一步,这样就可以完全掌握着主动权。而相对于面子,还是这种实惠最重要啊!
所以在接近石桥的地方。吴世恭和刘泽清的联军就下了道路,他们要到上游离石桥五里左右的地方去堵住河流。
当赶到堵河的指定地点,天色已晚。但这一天并没有过去,联军将抓紧时间吃饭休息,他们将在半夜开始正式堵河,准备着明天清晨,让辽东军在干枯的河床上渡过沙河。
而在傍晚时分,辽东军也行军到了石桥那里,见到对岸有大队官军开到,叛军也把主力开向了石桥。两军就隔着这座断桥对峙了起来。
这次在原来前营的土城那里,还留守着千总江澄率领的两千兵丁。这个留守的将领人选是由吴世恭提出的。
不过因为江游击已经捐躯,作为一家人的江澄如果在战场上再有所不幸,那对于江家来说也就太惨了一些。所以对于这个人选,联军的那些武官并没有人表示异议。当然。如果联军作战顺利,江澄也将率领着这最后二千人。押送着联军剩余的物资前进与联军汇合。
所以现在吴世恭和刘泽清的联军中有一万八千多人马。其中民夫一万一千多。兵丁,如果加上吴世恭的辅兵的话,有七千五百多人。其中骑兵一共有九百多人,都归于吴世恭的汝宁营来指挥。
从半夜开始,联军这里就人声鼎沸了。民夫们往麻袋中装着土石,开始准备着堵河了。而兵丁们除了安排出去一些警戒的部队以外。都抓紧时间睡觉。
明天还要打仗呢。和现代热兵器时代不同的是,冷兵器时代特别讲究战斗中士兵的体力。这可以看那句《孙子兵法》中的军事名言: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其核心思想就是要重视士兵的体力。
而相对于人来说,马的体力更要讲究。从某些方面来说,马的体力还远远不如人。所以今天晚上就一定要保证兵丁和马匹的体力,让他们都休息好。
吴世恭和刘泽清这些联军武官都很紧张对岸的叛军来个夜袭。而五里的距离又不远,联军这里又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因此没多久,沙河对岸就出现了一些火把。但是因为辽东军的牵制,孔有德也不敢把叛军的主力调过来,所以在黑夜中,双方也是互相紧张地这样对峙着,并没有发生什么战斗。
吴世恭观察了一下那些劳作的民夫,他们在兵丁的督促和皮鞭下,劳作得都很努力,可他们劳作的效率却依然很低。
但这也没有办法,民夫所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木镐和木锹,看不到有什么金属的工具。吴世恭心中不禁感叹:“朝廷的铁料专卖,虽说为朝廷带来了很多收入,自己也因为抢了那个私铁矿能够赚钱,但是却让穷苦百姓家中购置不了什么铁器,最多也就是有把菜刀。这专卖制度看起来也不怎么好啊!”
不过吴世恭的身份还没有上升到可以影响朝廷制度的程度,所以他也不费这个心了。他就想起了汝宁营自己。发现在自己的军队的设置中,还有着一个缺陷。
以后如果打仗,这架桥开路的事肯定不会少。还需要设置一个工兵营。于是吴世恭就设想起工兵营的配置起来。
这人数嘛,就暂定为五百人,可以从这次辅兵的人员中挑选。他们要带着足够的铁镐、铁锹、铁斧和锯子等工具。他们也要配置足够的马车,可以跟随上机动营行军的速度。他们还要带上足够的铁镐、铁锹头,准备着被征用的民夫使用……
吴世恭的思维发散了开来,害怕自己所想的会被忘记,吴世恭就把迟二娃叫到了身边,让他把自己的设想一条条地记录下来。
迟二娃现在的角色,已经有些象是吴世恭的书记员了。当他把吴世恭的设想一条条地记录在了本子上以后,发现自己大人的想法真是绝妙,眼中禁不住冒出崇拜的光芒。
吴世恭是根本没想到,自己这些只要现代军人都知道的常识,却在明朝给自己招了一个小粉丝。当吴世恭把自己能够想起来的一切,都告诉给了迟二娃,并且让他记录以后。却惊讶地发现迟二娃依然一动不动,直直地看着自己。
虽然有些知道迟二娃的眼光代表的是崇拜,但是吴世恭还是笑着问道:“怎么啦?”
迟二娃一下子清醒了过来,他立正回答道:“大人。您懂得真多。小的刚才有些担心,时间太短不能够在大人身边学到太多,小的感到自己有些太笨啦。”
“怎么会短呢?你回去以后就不要回童子营了,先到我的身边当上二年亲兵吧。可是你可要想清楚,和其他的亲兵不同,你如果不当满两年,没有学会所有的科目,我可不会把你们放出去做武官的。”接收了这样恭维,吴世恭不介意给迟二娃开个小小的后门。
迟二娃是大喜,他兴奋道:“谢谢大人!小的一定会向大人努力学的。”
吴世恭是心情很好。他再点拨了一下迟二娃:“我们汝宁营的人,不是光会学习,还会自己动脑筋。一人计短,俩人计长。只要有个好主意,那么我们汝宁营的人都可以一起来学习。你看看刚才的本官。想到什么就记下来,回去以后大伙儿再一起商量。这样我们的汝宁营又怎么会不强大呢?”
“嗯!”迟二娃重重地点点头。
看着这些好学的这位少年。吴世恭笑着说道:“你这个二娃的名字太难听了。改成小名吧,你的大名就要迟明吧。聪明的明,本官看你就觉得你很聪明嘛!”
自从吴世恭让杨狗蛋改名字被拒绝以后,吴世恭总想要再练练手,所以这次在迟二娃身上得尝心愿,吴世恭的心情也就一下子特别舒畅了。
这次统帅辽东军的是三巨头——总兵金国奇、靳国臣和祖大弼。以他们为主,辽东军的大小军将也聚在一起,商议着明天的战斗呢。
“怎么?老祖就准备明天在这里渡河啊?对岸的孔贼可是有准备啦,就这么过去。难道你不怕遇上什么麻烦吗?”金国奇半开玩笑地对祖大弼说道。
“一群水老鼠,有什么可怕的啊?就我们这些铁骑踏过去,什么人可以挡住我们的脚步啊?不需要做些玩心机的事。”祖大弼不屑地回答道。
“就是!二舅说的是。”吴三桂在一旁,显示出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模样,“等明儿小侄为先锋先上,各位叔伯就等着小侄的好消息吧。”
“好!就这么定了。”金国奇拍板道,“那我们也就不费脑筋了。就让对岸的这些鸡等着被我们这些牛刀杀吧。”
帐中是一阵大笑。可这时候靳国臣在一旁阴沉地说道:“还是要动一下脑筋的。”
靳国臣煞风景的话一下子让大帐内冷了一下。见到那些军将都把注意力对准了自己,靳国臣掩饰住心中的得意,接着说道:“明天除了军旗,我们的将旗都先不要打出,让孔贼他们摸不清我们是哪一支队伍。等到战斗开始以后,再把我们的将旗打出来。这时候的孔贼看到原来面对的是我们关宁铁骑,那他还不得吓得屎尿横流啊?”
笑声一下子爆炸了。笑了好一阵,金国奇抹着眼泪笑骂道:“你行啊老靳。想的出这样的损招。好!明天就这么办。”
“他就是一个阴人。”祖大弼也大笑着在一旁补充道。
虽然这次来平叛的辽东军和孔有德的叛军都是来自辽东,他们对外的自称也都是辽东军。但是源于辽东铁骑的平叛辽东军和孔有德的东江镇辽东军之间是相当敌视。这历史原因也在前文中叙述过。
不过在战斗力和心理优势上,平叛的辽东军就远远高于东江镇的辽东军了。因此,金国奇这些辽东军将根本就没有把孔有德他们这些叛军放在眼里,从他们称呼东江镇的辽东军为“水老鼠”就可以看出来了。
再说,这次辽东军虽然只有五千人马,可其中却有三千多骑兵,而在这些骑兵中,更有作为各级军将的家丁近千人。其实,真正称得上关宁铁骑的辽东军,也就是那些家丁了。(未完待续。。)





明末疯狂 第三百一十三章强渡沙河
虽然工具不趁手,但是民夫人数到底够多,所以经过了一个半时辰,装填土石等工作基本上都准备完毕了。等一切就绪以后,刘泽清正式发出了堵河的命令。
但是并不是堵河的民夫先开始动作。看到中军那里火把发出的信号以后,都司陈中之率领各营抽出来的一千精锐,在堵河地点上方的一里半左右的地方,涉水过河。
这个涉水地点是早就被联军打探好的。沙河的河面宽度只有五十步左右,虽然现在也是夏汛的季节,但是由于干旱,沙河水流甚至比一般枯水期的水流都要小上一些。
再加上堵河这里的动作吸引了对岸叛军的所有的注意力,陈中之他们又隐蔽得好,所以当叛军反应过来以后,陈中之他们已经涉水渡过了沙河。
对岸的叛军也只有一千人。孔有德并不知道明军是用堵河的方法来渡河。所以当听到联军那里的动静以后,他害怕明军只是佯动骚扰,就不敢派出去太多的部队。要不然,明天和明军的战斗,就会有; 太多的叛军没有了精力,丧失了战斗力了。
不过当对岸的叛军得知陈中之那里已经有明军渡过了沙河,又是在夜晚,叛军带队的那位把总也不知道过河的明军到底有着多少人,所以他一方面派人到孔有德那里去报信,一方面分兵两百去阻击陈中之的军队。
可刚一分兵,正面的联军也开始动作了。还是先撸车,两排撸车掩护着一队火铳手和弓箭手开到了沙河岸边。只是在两排撸车中间留下了一个堵河的通道。
接着就是几排火铳的射击了。弓箭手根本就没有射击。在黑暗中,根本就看不到对岸的目标。火铳的射击也只不过是一种警告,告诉叛军不要想着安安稳稳地站在对岸射击那些堵河的民夫。
之后在指挥民夫的军官一声号令之下,先头的一千民夫扛着麻袋就跑向沙河岸边两排撸车之间的通道。到了岸边以后。他们就把肩上的麻袋扔进沙河中去。
这跑动的距离有五十来步,加上沙河的宽度,正好超过了绝大多数火铳和弓箭的射程。不过这五十来步也是个死亡距离。
吴世恭看着这些被督战的兵丁逼着拼命的民夫,就感到有些悲哀。炮灰!纯粹的炮灰!可是在明朝生产力这么低下的时代,为了保护自己的兵丁,动用民夫这些炮灰也是无奈之举。
哪会有不骚扰地方百姓的将军啊?经过了这么多的战争以后,吴世恭就是完全明白了,那些文学作品中,为了百姓而牺牲自己军队的描写,可以说完全都是扯蛋。
接着就是第二队民夫。第三队民夫……。黑夜也是最好的掩护。对岸的叛军虽然也射过来一些箭枝和火铳,可是没有给民夫造成什么伤亡。只有几个倒霉蛋被射倒在了地上。更有一队挑选出来的兵丁和民夫,把早就造好的小木船和木筏搬到了沙河岸边。
而在撸车后,观察堵河的军官也用火把向吴世恭和刘泽清这里发出了信号。刘泽清的亲兵队长解读道:“堵了五步了。”
就在这时,对岸的叛军突然发出一阵喧哗声。在骚动了一阵以后,对岸也有火把发出了信号。那位亲兵队长再次高兴地解读道:“陈都司控制住了对岸啦!”
所有指挥的联军武官都同时松了一口气。到现在为止。一切都相当顺利。其实这所有的一切。也就是前后半个多时辰。吴世恭心想道:“怪不到好莱坞拍的那部诺曼底登陆的电影,名字就叫做《最长的一夜》啊!”
陈中之是毫不费力地打散了那分兵的两百名叛军,接着,他们横插叛军的侧翼,猝不及防之下,对岸留下的八百名叛军也被陈中之他们给打退了。
小木船和木筏立刻被推下了河。很快的,三百多名兵丁和二百多名民夫,带着火铳和做好的拒马运到了河对岸。此外,他们还拖过去四条长长的绳索。
利用两岸的民夫一同努力。很快就把那些小木船和木筏拼接成了一座浮桥。民夫们又用准备好的木板铺设到了浮桥之上。
“堵了十步啦!”、“十五步啦!”亲兵队长一直在解读。突然他兴奋地叫道:“浮桥造好啦!”
“按计划过河!”刘泽清命令道。
岸边的撸车是第一批从浮桥上过河,撸车和拒马将会组成一条防线,和火铳手、弓箭手一起,配合着陈中之的部队保护着堵河的地方。在撸车后面就是一队千人的民夫了。
那些民夫将要在对岸开始,在沙河上打下木桩。因为随着河流的变窄,水流也会湍急起来,扔下的麻袋很可能被水流给冲走。因此需要这些木桩来固定。
夜晚的整个行动,都没有动用骑兵。而现在的骑兵也在后面休息呢。他们要保证在明天的战斗中,让战马有着足够的体力。
被打退的叛军并没有完全退回去。他们还等待着援军要做最后的努力呢。
接到报信的孔有德在睡梦中被叫醒。当他了解到明军是用堵河的方法渡河以后,就感到有些棘手了。
在考虑了一番以后,孔有德无奈地下令道:“再调二千人过去。如果能够把堵河的官军给打跑,那是最好。如果事不可为,就把队伍都给带回来吧。”
孔有德知道,就算是今天能够阻止明军堵河,但天长日久,叛军不可能在沙河上处处设防,总有让明军堵河成功的那一天。
而明天对面的明军肯定会涉水过河,因此,还是保证自己军队的体力和实力最重要啊!所以他下的那个破坏堵河堤坝的命令,就有些下的是三心二意。
所以,当等来援军的叛军,先后三次攻打由撸车和拒马组成的联军防线,都碰了个头破血流以后,叛军就不肯再遭受损失。完全都退回去了。
可是这次阻截,却让整个联军是士气大振。刘泽清也立刻下令又加派了一千名民夫过河,帮助在撸车和拒马之外,加挖一道壕沟,垒砌一道土墙,加强陈中之部队的防御能力。
而陈中之的部队就抓紧时间小憩一会儿,保证天亮以后战斗的体力。这也就能够看出来,有了民夫以后,军队的战斗力确实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民夫,当然是干活很快。在天色一发白之时,整条沙河就被严严实实地堵了起来。而完成了堵河任务的联军,无论是兵丁还是民夫,都在堵河的一刹那,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终于成功了。”刘泽清是满脸欣喜。所有的武官虽然在这一夜之中。只是在半夜之前休息了很短的时间,但是他们都处在一种亢奋状态。
“恭喜鹤洲兄啊!”吴世恭也在一旁道喜道。
“诶!”刘泽清是笑着挥挥手说道。“都是大家的功劳。同喜同喜!现在就看明天辽东军的战斗啦。”
“是今天!”吴世恭开玩笑地纠正了刘泽清的口误。
“对!对!是今天。这一夜可过得真够长的啊!哈哈哈!”
清晨辽东军的大帐内。集合起来的辽东军军将正在用着早餐。
一位亲兵急步跑进了大帐禀告道:“众位大人,山东军那里来报,他们已经成功堵住了沙河啦。”
金国奇点了点头,下令道:“知道啦。告诉那位信使一声,让他们要保住堤坝,不要让我们过河的时候出了意外。等我们全部过河以后。让他们向我们靠拢,一同打败叛贼。”
“诺!”那位亲兵立刻是退了下去。
等到了大帐中只留下了自己这些军将,金国奇轻蔑地说道:“没想到那些山东军还是能够偶尔办成一件事的啊!”
大帐里顿时传出了一阵嬉笑声。
辽东军的这些军将也根本没想到联军堵河的速度会这么的快。不过他们也根本是不以为然。既然后面的明军主力还没有开到,那么就让我们前锋。或者说就让我们辽东军单独地把河对面的叛军给打败吧。
辽东军的过河是由火炮的射击开始的。这次辽东军也带来了大量的火炮,因为这么多年来朝廷投到辽东的银两,也不会全部扔到水里去吧。
辽东军的火炮在昨晚早就固定好了,所以在用完早饭以后立刻就开始了射击。而孔有德又发现自己有些失误了。因为叛军的火炮主要都用在莱州城呢。这次也没有带来几门,而且带来的都是些小炮。
因此,为了防止军队损伤,叛军就主动后撤,退了三、四里地后列下阵形。反正对面的明军就算是过了河,也处在背水一战的地形,怎么样说,还是叛军的地形有利。不见得人人都是韩信啦!
而辽东军就在炮火的掩护之下,依次过河并且排列阵形了。
可就在这时候,全军过河完毕的联军,在听到了金国奇的命令后,除了留下五百名兵丁和全部的民夫保护堤坝以外,也向着叛军主力开进了。而叛军这时候的兵力有着一万八千多人。
判断敌军的兵力,那是军将和探子的基本功。因此,孔有德很快就知道了这两支明军的大约兵力。
而且探子还禀告说,那支七千人的明军中,还有着前次莱州会战的尾声,出现的那支亡命的骑兵。孔有德知道在前次莱州会战的明军中,也只有那支骑兵有着很强的战斗力。唯一的缺点就是人数太少了。
这就让孔有德有些判断失误了。对面那支涉水过河的明军又没亮出旗号,搞不清楚究竟是哪一支明军。而开来的那支明军,人数又多,又有战斗力强悍的骑兵,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这次明军战斗的主力。
在自己用了这么多次的诈降计以后,难道这次明军也学会了声东击西的计策啦?
于是孔有德是紧急调动,加派了一千老辽兵加强右翼,再倾斜了整个阵形。而这时候整个战场就出现了这三支军队的位置成三角形的样子。
而看到了叛军慌忙地调动阵形,虽然有些疑惑,但是自信满满的辽东军依然是以我为主。等到全军过河完毕,又看到联军也排好了阵形。
于是金国奇就下令道:“叫三桂先冲一冲叛贼的右翼,让山东军那些土包子也学一学什么叫做打仗。”
辽东军中顿时发出了一阵哄笑声,吴三桂立刻领命率领着排前的八百名骑兵,向着叛军的右翼慢慢地走去。(未完待续。。)
ps: 今天有事,下午那更没办法更了。请原谅!
再注意一下:文中作战双方对于左翼和右翼的判断是正好相反的。不是笔者笔误。




明末疯狂 第三百一十四章关宁铁骑的冲锋
吴三桂带领着辽东军骑兵前队前行,等他们走了三、四十步以后,整个辽东军也开始了向前压。不过他们走的很有节奏,走上十几步就停顿一下,把队列排列整齐后再向前开进。
之所以要有这么个停顿,无非是明朝的军队队列训练并不严格,走上了十几步,队列就可能有些混乱,需要再次排列整齐。
但是这种停顿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不过万一在激烈的战斗中来上这么一个停顿,那就会无限放大,甚至会导致失败了。
不过这对于辽东军来说并不是个很大的问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辽东军要走上十几步才需要整齐队形,那已经是明军中第一流强军的表现了。
“咦?”叛军的武官看到了左翼的明军主动向前,立刻是是一片惊奇。因为辽东军的动作是很明显地要主动进攻了。
在明朝的战争中,一般双方是在相隔三、四里地的地方列阵的。但列阵完毕以后却不一定发生战斗。如果双方主帅都没有把握的话~~,甚至就会这样对峙一天再各自回营。
当要发生战斗时,双方就会接近到一里左右的地方正式战斗。而主动接近的一方也往往是在战斗的开局率先进攻的。
“左翼的官军是不是脑子坏掉啦?就这么五千多人,还敢主动打我们辽东军啊?”李应元忍不住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管他们是怎么想的啊?我们做好我们自己的就可以了。”孔有德呵斥道。在这个时候,可不能够有什么意外的因素来动摇军心。
其实孔有德也有些疑惑。不提左翼的那支官军是何来历,孔有德也有些看不明白这支官军的行动了。
那支官军才五千多人,就算是加上右翼的那支官军才一万三千人马不到,却要主动进攻自己一万八千多人的军队,这算不算得上是无知者无畏啊?在打仗中。双方士兵人数的多少,可是衡量双方实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啊!
还有,以孔有德之见,既然左翼的官军火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么完全应该启起那些火炮,运过沙河,在战斗中发挥火炮的作用啊?可左翼的那支官军却仿佛忘记了他们还有火炮,一过河,还没等火炮启起,就列好阵接近了。
另外。就算是那支官军要进攻,也应该等右翼的官军靠拢排好阵形,一同进攻啊?难道左翼的那支官军都吃错了药,竟然想着和自己的军队单打独斗啊?
而且左翼的官军排阵也有问题,他们竟然把骑兵作为前队。难道他们不知道应该先用弓箭和火铳打乱敌军的阵形。再用步兵方阵消耗敌军阵形的战斗力和体力,最后才是用骑兵冲锋的啊?要知道。骑兵面对防守严密的步兵阵形。那完完全全就是吃亏,是种无谓消耗骑兵实力的愚蠢行为啊?难道他们认为自己是关宁铁骑啊?
1...114115116117118...3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