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明末疯狂 第八百四十八章徐州激战
自古彭城列九州, 龙争虎斗几千秋。
自史书记载以来,发生在徐州的大小战事共一千多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有四百多次, 产生重大影响的也有二百多次。因此,大明朝就在徐州设立了徐州卫和徐州左卫、徐淮兵备道,以此来保卫这个战略要地。
因此,当清军逼近的徐州的消息传来以后,徐州城内已经组织起二万多明军和民壮,准备迎接清军的攻城。而这些明军和民壮,如果是在野战中与清军相比,那简直就是个渣。可是在守城战中,他们的战斗力却是不弱,毕竟长年生活在这百战之城内,就是天天听着老一辈人说怎么守城,听也都能听会了。
可是清军的目标却并不是徐州城。
如果是要夺占徐州地区,或者说控制住中原,那么攻克徐州城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现在的清军只是路过徐州,那攻打徐州城就变得可有可无起来。
徐州城就这么大,整个周长也只不过是几千步。如果城内的军队不敢出城{ 作战,那就用句夸张点的话来说,清军就是贴着徐州城的城墙走过去,那也是毫无风险的。毕竟清军的目标是汝宁、归德。
当然,鉴于富裕的徐州府名声在外,清军就抱着贼不落空的想法,试着攻打了一下徐州城。不过见到徐州城的城坚炮利,皇太极就下令终止了攻打,准备先放过这座坚城。不过这样一耽搁,清军就在徐州城脚下耽搁了一、两天。
可是等到清军想要继续进军时,他们却突然发现,书墨率领的归德镇已经开到了清军前面,阻挡住了他们的道路。
然而一遇上有着十几万人马的清军,只有一万五千人的归德镇绝对不会拉开阵势。进行什么会战、决战的。如果那样做的话,就不是勇猛了,而是去送死。
于是书墨就下令:在徐州城南侧八、九里处,修建两个相隔二、三里的双子营,以此来阻截住清军的前进。而清军也确实被归德镇阻拦住了。
我们已经知道:徐州城是处在微山湖和洪泽湖之间的通道中,而在这个通道之内,还有一个骆马湖,因此,这个通道中可供通行的道路就被归德镇这两个双子营给控制住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控制。并不是说,清军的小股骑兵不能绕道而行。真正的含义就是:当清军的大部队绕过归德镇的双子营,向着归德前进时,他们将要受到归德镇侧翼的打击。
就说个最简单的道理。当清军主力绕道而行时,归德镇确实不敢全军出营与清军决战。但这并不会妨碍,归德镇依托大营开出一支快速火器部队。向着清军行军队列的侧翼射击。
如果清军派大部队来驱散。这支快速火器部队可以立刻缩回大营;如果清军不理睬。那么就可以放手射击。当然,清军也不敢派出小部队来驱散,说不定那支小部队就根本没有汝宁军的火器部队强,到了那个时候,火器部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吃掉这股小部队的。
可这么一来,问题就来了。就算这样的侧翼射击造成的伤亡率并不高。清军大部队也能绕道而行,可是架不住清军的总人数太多。只要这支火器部队给清军造成百分之二、三的伤亡,清军总的伤亡人数就要超过三千。
这样巨大的伤亡,清军肯定难以承受。因为这不是在战场上造成的伤亡,而是在不抵抗行军中获得的。而这种伤亡是最打击军队士气的。谁愿意做落水狗被别人狂打狂抽呢?而且还是在根本没有一点战败的时候。
而且还有一点:对于清军来说,归德镇和徐州城内的明军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支部队。
徐州城内的明军是一支纯防御的军队。只要清军不攻打徐州城,那支明军就完全无害,对清军几乎没什么威胁。
而归德镇既然不肯入城防守,反而在城外建立大营,这就证明了他们是一支野战军。顾名思义,这支军队是敢于野战的。
那样的话,清军绕道的意义就不怎么大了。毕竟谁敢保证,等清军绕过去以后,归德镇不会尾随进攻呢?
而且当清军绕到归德的时候,清军将面临归德的汝宁军(清军并不知道汝宁军的主力被牵制在武昌城),又有归德镇的尾随,如果在菏泽的薛永利部再赶回来,在三面夹击之下,那清军可真的是大条了。因此,清军绝不会无视归德镇的存在,所以就要首先击溃这支汝宁军。
可是面对十几万清军的围攻,归德镇却打得相当顽强。虽然匆匆修建的大营并不坚固,清军也几次冲入归德镇的大营中,可是在书墨的沉着调度之下,最后总是把清军反击出了大营。
不过这也是因为书墨善守的名声太响亮了。归德镇的将士们只要想到自己的主帅是书墨,就对守住大营极有信心。有时候确实是有主帅的加成作用的呀!
而在这连日激战中,徐州城内的明军却做着壁上观。所以经过了几天防备以后,清军也就不再防备徐州城明军的出城夹攻,放开了手脚,对归德镇的攻势也是愈加猛烈了起来。
有一点就比较有趣。在菏泽的薛永利部,他们兵力占优,却对多铎的二万清军有些束手无策。可是书墨的归德镇,面对十倍有余的清军进攻,却能守得有声有色,这也可以看出汝宁军的优缺点是多么的明显了。
不过再怎么说,兵力的相差也太悬殊了一点。虽然书墨指挥有方,但归德镇还是战斗得相当艰苦。直到楚格的飞马镇赶到以后,战斗形势才稍微好转一些。
二月初十日,归德镇大营中。
“楚狐狸!你说接着该怎么打?”书墨问道。
“那还用问吗?”楚格斜着眼,一脸的瞧不起,“你依然撑着你那乌龟壳,我就觅个机会带骑兵冲杀出去。一直被鞑子压着打,你不要脸无所谓,我以后还要做人呢。”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书墨被楚格的话也冲得有些火气了,“有本事咱俩换个位,你来守?就怕你到时候吓得骚屁乱放。”
“嘿嘿!”楚格知道这样斗嘴下去就没个完,于是岔开话题问道,“如果咱们让骑兵绕过徐州城,在鞑子进攻的时候,从北面杀上一下,你说会不会给他们一个惊喜啊?”
书墨想了一下,回答道:“这法子有些冒险。而且也只能用上一次。楚狐狸!你的骑兵到来,鞑子肯定已看到,他们怎么样也会防备一二。咱们就还是用着原先的套路打,麻痹一下鞑子,等过去几次以后,再给鞑子来个痛快。”
“唔!”楚格点点头,同意了书墨的看法。
“轰轰轰——!”
清军的大将军炮和将军炮又开始发射了。十几发巨大的炮弹飞了过来。炮弹砸在地上以后,立刻反弹向前,直到反弹了七、八次以后才完全停止了下来。
可是这些炮弹的威力太过巨大,这一路翻滚反弹,把汝宁军阵前的阻拦物砸开了十几条巨大的口子,要不是在最前面的汝宁军是分散蹲下的,可能还会造成重大的伤亡。可就是这样,只要被那些炮弹砸到、擦到的士兵,几乎都是碰着就亡,有些汝宁军士兵的身体也被扯碎了。
“都蹲下!躲在墙后面!鞑子还要打几轮了,大伙儿都要藏好!”最前面的军官都是大声叫道。
因为汝宁军的火炮射程不如清军的大将军炮和将军炮,所以归德镇大营的前排只能是被动挨打。可是汝宁军又不能放弃前排的防守,所以只能用分散兵力、蹲下和躲在土墙后等方法躲避,以此来减少伤亡。可是土墙基本上防不住如此威力的炮弹,所以在清军的炮击中,汝宁军兵丁们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都说鞑子骑射无双!没想到他们的火器都这么厉害。再这样下去,朝廷确实挡不住了,也只有咱们汝宁军可以与他们抗衡了。”看着清军的炮击,楚格摇头道。
“他们的火炮还是比咱们的差一些,主要是装运和安放不便。如果我们的兵力没有差上那么多,就可以在他们埋桩架炮的时候,用骑兵进行突击,可以搅得他们用不上火炮。可现在,只有用儿郎们的命去挡了。哎——!”书墨叹道。
“再怎么说!鞑子还是个劲敌啊!”楚格也是感叹道。
“别多说了。等到炮击过后,鞑子的橹车就要上来了。怎么样也要给鞑子一个教训。”
果然,在三轮炮击以后,清军的火炮就停止了发射,接着在清军阵中就推出了一排排橹车,而在橹车后,一群群汉军旗的兵丁手持着刀斧和火铳,向着归德镇大营冲杀过来。
而归德镇后几排的兵丁也忙着把木栅栏和拒马搬运上去,要堵住被清军炮火打开的缺口,而前面的汝宁军立刻在军官的号令下,排成了队列,躲藏在障碍之后,准备着将要到来的战斗。(未完待续。。)
明末疯狂 第八百四十九章调兵遣将
虽然汝宁军前排的木栅栏、拒马等障碍,被清军的炮火打得是千疮百孔,但也有个好处,这地面上就像是被反复犁过一样,沟壑横行,所以橹车根本推不到汝宁军的阵前。于是当橹车推行到离汝宁军阵前三十步左右的地方,橹车后汉军旗的兵丁全都跃出了橹车,向着汝宁军的士兵冲杀了过来。
在橹车推行的整个过程中,双方的火炮都没有发射。这倒也不是双方都忘记了火炮,只是在前些天的战斗中,双方火炮的损失都很大。
而在前几天的激战中,汝宁军的火炮是击毁了清军许多橹车。可是清军的汉军旗是由登莱之变的叛军为主组成的,他们作战时也很善于运用炮车,于是就发生汝宁军和清军的阵前火炮对轰战了。
而这样的对轰,威力较小的清军炮车总会吃亏,可清军是把全部家当都拿出来了,总数量占有绝对优势。而归德镇的火炮也就这么几门,损失一门就少一门。所以在一番消耗之下,双方都不愿意再挥霍宝贵的火炮了。
( 所以当清军的橹车冲到汝宁军阵前,那群汉军旗兵丁就很放心地冲杀了出来。而清军的火铳手和弓箭手也是露头列队,开始覆盖射击,要掩护着这群冲阵的兵丁上前,毕竟汝宁军的火铳还是很厉害的。
不过清军的火铳和弓箭却未给汝宁军造成什么伤害。汝宁军的士兵依然躲藏在木栅栏和土墙后面。而清军的覆盖射击却似乎有了效果,汝宁军的火铳手也不再敢冒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清军一步步地靠近。
“轰轰轰——!”
出人意料的是,一阵沉闷的火炮声响起了,火炮发射的霰弹立刻掀起了一阵金属风暴,立刻把汝宁军和橹车之间的空地给清理干净了。接着就是火铳的射击。更把那些幸存的清兵打倒在地。这突如其来的射击,立刻把清军给打蒙了。
飞马镇的赶到,也同时拉来了一些骑兵专用小炮。虽然这些小炮的威力不够,打橹车可能有些勉强,但是发射几轮霰弹倒是足够了。
硝烟都未散尽,汝宁军的士兵就像猛虎下山般地扑了出来。他们立刻冲杀到了第一排橹车的后面,对着残留的汉军旗兵丁大砍大杀。而那些清兵几乎都是推橹车的和火铳弓箭手,所以在斧枪之下毫无抵抗力,被汝宁军杀了个血流成河。
见势不妙,第二排橹车后的清兵也都冲上前。立刻和汝宁军绞杀在了一起。可在这时候,汝宁军的火铳手也都做好了准备,他们跟随着斧枪手冲到了橹车后面,站立在橹车上做好了射击的准备。在军官们呢的号令下,把从第二排橹车后冲出来的清兵打了个疏散。
清军的攻势就被这么抵挡住了。汝宁军也是见好就收。逐步地交替掩护,把部队撤退至第一排橹车处。接着就在橹车上浇上火油、堆上干柴。接着就点燃了橹车,再撤退到了自己的阵中。
熊熊燃烧的橹车就阻挡住了清军的进攻。见事不可为,清军阵中响起了一阵鸣金声,所有的橹车都是倒退着向后,向着自己的阵中撤退而去。
今天的战斗进行得相当短暂,几下子就决出了胜负。指挥此战的参领等到部队撤后。立刻跪倒在皇太极面前,向其告罪。
“起来吧!”皇太极微笑道,不过他那表情怎么看,都是皮笑肉不笑的那种。“就准备那支明军骑兵来着,没想到他会用火炮吧!出征前就跟你们都说过,这支明军很难缠,可你们还是不放在心上。打了这么多的胜仗以后,自骄得有些找不到北了吧!算了,这次朕还是不计较了。前面那些车子还在烧着呢,一时三刻也上不去。你们都要打起精神,再这么拖下去,不要怪朕无情啊!”
“喳!”
见到那参领退了下去,皇太极忍不住摇了摇头。在这几天的激战中,清军已经损失了四千余人,也已经远远超过入关之后,清军在以前所有战事中,损失人数的数倍之多了。虽然损失的都是些汉军旗和蒙古牧民,皇太极也不算最心疼。可是这样拖延下去,那位汝宁吴总兵的人马也会源源不断地支援上来,这对清军也是越来越不利。
而且到了现在,皇太极也得知了菏泽与徐州地区的汝宁军的总兵力。之后一计算,皇太极便得知:自己还是低估了汝宁军的实力,毕竟在汝宁军的老巢中,总还会有一些兵马的。所以现在的皇太极更是迫切地想要尽快地消灭这支劲旅。
“七哥!”皇太极叫道。
阿巴泰连忙上前向皇太极行了个军礼。
“这次你带着八旗健儿亲自上。在天黑前咱们还可以打上一次,这次就一定要冲进明军的营中。你不要顾忌对面明军的骑兵,朕会让鳌拜看着的。冲进去,你就是首功,绝不能让明军再反击出来。”
“喳!”阿巴泰立刻领命道。不过想了一下,阿巴泰还是有些担心,于是他接着问道,“不过皇上,汉军旗和三顺王的人已经不多了,臣怕兵力不够啊!”
因为汝宁军的营前坑坑洼洼,骑兵根本难以施展开,只能用步兵来冲锋。而清军中要进行步战,就基本上都是由汉军旗和三顺王的汉兵来施行。所以阿巴泰才会有此一问。
“难道你不会让健儿们下马吗?”皇太极立刻是发怒了,“过了没几天好日子,连八旗的血勇都忘记了吗?”
“喳!”被训斥的阿巴泰立刻哑口无言地退到一旁去了。
“鳌拜!你带着五千骑兵跟随在七哥的两旁,只要对面明军的骑兵冲阵,你就一定要把他们给挡住,不能影响到七哥的冲营。”
“喳!”
“谭泰!你带着蒙古一队、二队和蒙八旗的正蓝、镶蓝两旗跟随其后,只要七哥一冲进对面明军的大营,你立刻上前突入营中,要把这支明军彻底击败!”
“喳!”(未完待续。。)
明末疯狂 第八百五十章激战连连
汝宁军放任着橹车的残骸和清兵的尸体散落在阵前,毕竟这样可以阻挡一下清军的冲阵。而炮手们努力地把火炮往回拉,像上次那样的突然炮击,使用一次就行了,毕竟清军以后肯定也会有所防备。
士兵们在军官的号令下,依然散了开来,蹲到了土墙后面,做好了再次战斗的准备。只有一些医护兵,他们在阵前寻找着伤者,要给受伤的士兵急救并把他们抬下来。
看着前面的将士们在忙忙碌碌,楚格就对书墨建议道:“你应该故意把前面留一道口子,放一队鞑子冲进来。接着在口子后埋伏好火铳手,抽他们一个猛的,再让骑兵杀上去。书乌龟!你也要学着点!这打仗也要靠脑子,别一直想着硬打。”
“哼!就你聪明?”书墨立刻嘲笑道,“你想得这一套,我早就用过八百回了,难道那鞑子还会上当?打了这么多天,该使的手段也都使过了,也没什么压箱底的了。现在,也只有老老实实打了。”
“轰轰轰——!”
[
听到了清军炮声再次响起,俩人又望向了阵前。楚格突然问道:“我说书乌龟!难道你臭名远扬,都臭到鞑子那里去了?怎么鞑子就盯着你这个大营打,不去碰姚亮的那个大营?是不是你和鞑子有奸情?”
“屁个奸情!”书墨立刻笑骂道,“姚亮那边离徐州城近,鞑子不好打,所以就盯着这边了。而且我也向姚亮交待过,让他不要救援这里。鞑子也挺狡猾的,几次都设了埋伏,就想要打援军呢。可他们不看看这里有谁?有我书爷守着呢。鞑子再怎么打。也就是个头破血流的命。”
“呵呵,你就胡吹吧!”楚格也乐出了声,“还不知道是谁看到我的飞马镇来,亲热得就像看到亲爹一样。不过话说回来,你守的时候确实有些手段。我还以为上次我的飞马镇就要作战了,没想到你还能把鞑子打下去。真的很不错啊!很不错!”
“别来这一套!”书墨立刻看不惯楚格那副居高临下的模样了,“你大概是当大人当上瘾了吧!资历都比我浅,还想要骑在我头上,做梦去吧!不过这次可是要打硬仗了,你的飞马镇肯定要出动。按我的主意。你也别两边出动,集中兵力在一头,那样效果还会好一些。”
楚格也是点点头:“那就集中在姚亮大营这一边吧!也有个照应。首次出动,还是谨慎一些好啊!”
依然是大将军炮和将军炮的射击,依然是橹车向前。不过当清军从橹车后小心翼翼地冲出时。却未遇上霰弹的射击。然而清军的冲锋并不顺利,他们还是磕磕绊绊的。连续受到了汝宁军的打击。
迎面而来的。先是一排排火铳齐射。这么近的距离,已经不能够进行火铳的轮射了,所以汝宁军索性减少了射击轮次,把火铳手安排成了三排,连续向着冲锋的清兵发射。
不过对于汝宁军火铳的威力,清军也是了如指掌了。所以橹车后的清兵也没有全部冲出来。等到汝宁军火铳射击稍歇,那些剩余的清兵才狂叫着,向着汝宁军的阵中扑了过去。
作为阻拦的木栅栏和拒马都被清兵砍倒、掀翻,可是作为代价。木栅栏和拒马前也躺满了被刺死的清兵。见到清兵已经突破了第一道防线,在一声铜哨声以后,在木栅栏和拒马后的汝宁军士兵全部翻越到了身后的土墙后面。
汝宁军垒的土墙并不高,高度也只达到人的胸部。而在土墙之上,放置着一长排一窝蜂。汝宁军的士兵立刻点燃了一窝蜂,那密集的火箭,争先恐后般地向着清兵飞射而去。
清兵顿时又被射倒一大片。不过面对着手持盾牌、身穿盔甲的清兵,一窝蜂射击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如果不是冲锋在最前面的清军都是汉兵,他们身穿的基本上都是棉甲和皮甲,说不定一窝蜂的射击效果还要差。不过就算如此,还是有相当多的清兵能够扑向了土墙。
汝宁军的士兵立刻把长枪架在了土墙上,准备刺杀冲上来的清兵。可是当冲来的清兵离长枪还有一段距离时,他们纷纷投掷出了手中的手斧和标枪。
虽然站在前排的汝宁军都是身穿板甲,防护能力都挺高,但是手斧和标枪的破甲性能也不错。就是破不了甲,这么巨大的动能也能打得汝宁军士兵倒退几步。所以一排手斧和标枪飞来,立刻把汝宁军的长枪阵打开了不少缺口。
而清兵一见缺口出现,也立刻顺着缺口冲了上去,想要趁势砍杀。没想到后几排的长枪立刻从缺口处伸了出来,狠狠地向着扑上来的清兵刺了过去,立刻把那些清兵扎了个对穿。但不管怎么样,汝宁军的长枪阵已经变得不完整了。
终于有清兵冲到了土墙前,他们也能挥舞着刀斧,给予身边的长枪手一些伤害。可是当这些清兵翻越土墙时,立刻被四周刺来和砍下的长枪、斧枪杀死。土墙也变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死亡之线。
不过那些汉军旗和三顺王的清兵依然是在奋勇上前,也与汝宁军绞杀在了一块儿,战斗就立刻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了。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明末时,许多渣一样的明军,只要投降了满清,立刻变成了一支劲旅。如果让这支劲旅再回归明朝,他们又立刻变成一支渣一样的明军。
所以说,其实明军士兵的战斗力是不亚于清军多少的,只是政治上的低下地位和纪律组织上的差异,才导致了如此不可思议的情况发生。
而在这时候,一批身穿白色和红色重甲的清兵上来了。那就是清军中赫赫有名的白甲兵和红甲兵。也称之为白、红摆牙喇。
在清军中,白甲兵和红甲兵都是由战斗经验的老兵组成,是清军作战的主力。他们也都是步骑双精,善于在各种条件下的战斗。
而且白甲兵和红甲兵的待遇也都十分良好,例如白甲兵,都起码有着十几户包衣。而我们经常听到的:“给披甲人为奴!”,说的就是清军中的这两种甲兵。
而在皇太极继位以后,他就把各牛录的白甲兵和红甲兵都编入了骁骑营和前锋营中,加强了自己的中央集权。所以在今天的战斗中,这些白甲兵和红甲兵的出现,就说明了清军已经是要不惜血本了。
这些白甲兵和红甲兵都套着两层重甲,虽然不如他们在马上所披挂的三层重甲,但那防护力也是惊人。再加上前面又有汉军旗和三顺王的汉兵掩护,所以他们就很快杀到了土墙边。
这些甲兵果然不俗,不光武技精熟,而且善于配合。他们往往是几人一组,两边的人挡住四面刺来的长枪,中间的猛突向前,立刻就杀到了汝宁军的身前。
而且因为那些汉兵的尸体倒在土墙前,正好给了那些甲兵踏脚的地方。他们几步踩上墙头,居高临下地向着下面就是砍杀,杀得汝宁军是一阵忙乱。
我们都知道,长枪兵的弱点就是不能让敌人靠近,所以甲兵们的一番砍杀,立刻就破了汝宁军的长枪阵。要不是斧枪兵们还能与那些甲兵抗衡,说不定土墙防线都已经被打破了。
不过就是如此,三三两两的清军甲兵也都突入到了土墙后,可是他们立刻遇上了汝宁军长枪阵身后的火铳手。那些火铳手都开始补漏,对着那些突进来的甲兵就是一枪。这么近的距离,简直就是弹无虚发,于是清军甲兵的狂热攻势再一次地被压制住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