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
在朝鲜的多铎在郁闷,可是入关的阿巴泰就更加郁闷了。
五月二十七日,接到多尔衮急令的阿巴泰,率满蒙联军五万,从蔚县(现张家口)处入关,进军方向是直指北京城。由于大平军的主力部队都在四处征战,根本不可能在长城防线安排足够的兵力,所以阿巴泰部的入关没有受到任何抵抗,不过长城的烽火,也同样是传遍了四方。而狼烟一升起,整个宣大一线,都组织动员了起来,开始了完完全全的坚壁清野,防止清军的就地取粮。
由于长城防线已经变得不设防,大平朝就在建国伊始,开始组织起了坚壁清野的演习。而现在北直隶、山西各地一见到烽火,官员们立刻就把散落在乡野的百姓集中到了各个城池和军屯庄子之中。除了深山里的百姓,如有人散在城外,一律是格杀勿论。而城外的粮草也都运入城内,连快要到夏收的庄稼都尽力收割,来不及收割的也全部焚毁,就是不让清军能得到一粒粮。
而阿巴泰率领着五万清军一入关,就感到了寸步难行。因为在几个月前,飞马镇刚扫荡的漠南草原,因此蒙古各部落的损失就很大。飞马镇光缴获的牛羊数就超过了十万头,并且不能携带而杀死的牛羊也不少于这个数。因此,此次阿巴泰的入关,他们就没有携带多少粮草补给。
当然,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从来就没有多带粮草的习惯。他们向来就是就地取粮,走一路抢一路,把沿途的粮草财帛都抢掠干净。
可是这次大平朝的举动就出乎清军的意料之外了。
由于在去年,整个北方地区兵祸连连,明军、大顺军、清军和汝宁军都是杀来杀去,造成了北方地区粮食绝收,土地整整是荒芜了一整年。
为了安置这些灾民,在大平朝建立前后,大平朝官府严格执行了《三项法令》。把灾民和流民集中在各个军屯庄子里,进行集体生产。而且还运送了粮食到各个城池和庄子里,作为百姓的口粮和种粮。
更是为了防止匪盗侵扰,各军屯庄子也都组建了护庄队。虽然这些护庄队并没有装备什么火器,但是他们的训练也都是按照汝宁军的方阵来练的。
因此此次阿巴泰部的入关,他们其实在乡野间是找不到粮草的。如想要获取,就一定要攻打防守严密的城池或者屯田庄子。
六月初三日,宣化一军屯庄子中。
管齐国看着庄子外一万多清兵,密密麻麻的,其实他根本数不清。这时候他的内心里是有些胆颤,可是作为庄子里最高的官员,从表情来看,他还是比较平静的。
“这庄子守得住吗?”管齐国问身边的石珍道。
石珍是原汝宁军退伍的老兵,他是左手受伤退伍的,所以现在就成为了乡里负责军事训练和治安的官员。
石珍小心地探了探头,看了看外面的清兵,接着小声地对管齐国说道:“对半开吧!咱们没火器,弓箭也只有几十把猎弓,也只能在城头上死战了。可是庄子的墙太矮,鞑子造梯子就不费什么力。如果孩子们把平时练的都使出来,还是能顶住鞑子的。可他们都没上过阵,我就怕他们到时候脚软,那么就有些麻烦了。”
管齐国所在的军屯庄子是附近最大的一座,所以作为乡长的他,就亲自主持这座庄子的防御。可是这座庄子也是供应整个乡的口粮所在,所以庄内的粮草就有二千多石。而正是这二千多石粮食,就把缺粮的清军吸引过来了。
不过这座庄子里的护庄队也很多。集合了附近几座庄子的人马,现在庄内的护庄队就有了二千多人。而且庄子毕竟不是城池,范围上也是小了许多,所以二千人马,守这样一个小小的庄子也是绰绰有余了。
可是吃亏就吃亏在,现在没有远程武器和城墙太低矮上了。这次清军的入关,追求的是高速机动性,所以马匹很多,许多士兵都是一人双骑或者三骑。可是他们就是没携带攻城军械,连工匠都没带上多少,所以攻打高大的坚城就基本不可能了。可是现在看到这座只有低矮城墙的军屯庄子,他们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攻打下来了。
而现在的清军已经是到了缺粮的边缘。虽然现在是夏季,乡野间的鸟兽很多,可以通过打猎暂时维持一下。可是五万兵马人吃马嚼,在一块地方也根本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而且清军入关,难道就是为了打猎?这事怎么看好像都有些逗逼。
所以,现在的清军对管齐国的这个庄子也就势在必得了。
而听了石珍的话,管齐国就苦笑了一声,看起来这次的难关很难过啊!于是他接着吩咐道:“尽全力吧!如果守住,本官就给你请功。守不住,咱们俩就一起去忠烈祠吧。”
石珍点点头,伸了一下受伤的左手活动了一下,接着对管齐国说道:“大人!我已经安排几十位亲信进了粮仓了。现在粮仓的大门反锁着,只要庄子被打破,他们立刻就放火,绝不会让鞑子得到一粒粮。”
管齐国听到了石珍如此破釜沉舟,又是一笑,对他说道:“这样很好,有备无患。把这事向所有的护庄队员都交待明白吧!如果庄子被打破,没有了粮,就算他们想要投降,他们与他们全家都会被鞑子杀了个干净的。”(未完待续。。)
明末疯狂 第九百四十七章守庄战
管齐国是较早投靠汝宁军的一批人。虽然他连个童生的身份都没有,但是在汝宁熬资历,也熬到了一个乡副手的位置。
去年汝宁军北上,一举夺取了北方几省并建立了大平朝,吴世恭就从汝宁、归德调集了一批基层官员,来复制汝宁军在豫南的体系模式。所以说,虽然管齐国现在只升了一级成为了乡长,可是他在本县的位置,其实也就仅仅低于了知县。因此可以这么说,管齐国是最拥护大平朝的一批官员。
所以知道了情况危急,管齐国反而是静下了心。他想到:自己的家人还好没有迁至北直隶,这次就是身死,皇上也会善待自己的家属的。于是他的神色也自如了起来。
于是管齐国又对石珍吩咐道:“把庄子中有职司的人都叫过来。吩咐他们每人管一段墙。哪里挡不住鞑子,本官就治罪此人。只要顶上个三、五天,皇上绝不会不救咱们的。”
……
“嘟——!”
嘹亮的号角声响起,这[ 声音也把管齐国的思绪拉回到了现实之中。他从垛口处向着远处眺望,只见一队队清兵扛着上百把梯子来到了阵前,并且驱赶过着几百名百姓,作为了填埋壕沟的炮灰。
由于大平朝的坚壁清野,清军能抓到的百姓就很少。所以这些炮灰也只能集中使用,倒让庄子的防御也方便许多。那炮灰在的方向,肯定也就是清军进攻的方向了。
那些百姓哭哭啼啼地上前。跑到壕沟前,开始往下扔沙石。而石珍早已把庄子内几十张猎弓都集中在这里,对着那些百姓就是射箭。虽然猎弓的威力小。但那些百姓身上也没有任何护具,所以这些百姓还是一个个地被射倒。
于是有些百姓就向着城墙上哭喊着求饶了。这也让弓箭手们有些迟疑。可是在管齐国和石珍的一番厉喝下,那些弓箭手又继续对着这些百姓射箭了。
不是管齐国、石珍他们心肠硬,因为这也是那些百姓咎由自取。为了防止清军的驱民为先,各级官府早就三申五令,在发出《清野令》时,所有百姓都得就近入城。违者格杀勿论。
可是总有些百姓舍不得家中的瓶瓶罐罐,或者行事自由散漫,对官府的命令是置若妄闻。所以现在的他们,其实对大平朝来说已经是个死人了。因此,管齐国、石珍他们下令射杀,也不会有什么心疼。
而且按照大平朝的发令。在战后对乡野间的扫荡中。遇上这样的零散百姓,照样是格杀勿论。甚至哪一座城池被打破,逃离的军民跑到邻近的城池,也同样会被斩杀,在战后同样会被去清剿。
而这就是要逼迫着任何人都是要拼杀到最后,把坚壁清野做到极致。因此,这些炮灰百姓也无非是早死晚死罢了。
很可笑的是,见到庄内的人毫不留情。清军反而是心疼了。这样的炮灰可是死一个少一个啊!清军怎么样也得要省着点用。
于是一队清军的弓箭手,就在身边盾牌手的掩护下。上前与城墙上对射。而清军的弓硬,射手的射术也高,着实杀伤了十几名庄子内的射手。于是护庄队的射手也开始躲藏着射箭了,不过如此一来,庄子内弓箭的威胁也就被清军压制住了。
看着城墙下密密麻麻的人头,石珍连声叫道:“可惜!可惜!”现在不要说有火炮了,只要有几十把火铳,保持着十把一轮的齐射,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收割清军的生命。可是现在却因为缺乏火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清军在城墙下嚣张了。
而清军看到城墙上连弓箭都没几张,他们也逐渐的放大了胆。到了最后,有些清兵也加入到了填埋壕沟的队伍之中,而庄子外的壕沟,也在半天时间内被填平了大半。
“嘟——!”
又是一阵号角声。那些遗留下来的炮灰连忙都散开,而后面则跑上来一群清兵。他们扛着上百具梯子,身披盔甲,要强攻上城墙。而清军的弓箭手也没有后撤,他们依然躲在城墙下,要掩护那些甲兵的攻城呢。
由于是新建,庄子的墙也就两丈来高。所以清军根本不需要什么云梯,只要造些普通的梯子就可以了。
可是当清军翻越过已经填埋好的壕沟,却又发现一个问题。庄子太小,所以填埋的壕沟长度也太短。清军在这么点的距离上,最多架设三、四十把梯子,其余的梯子似乎都要浪费了。
不过这也就是个技术性的小问题。有些清军过壕沟后,沿着墙,抬着梯子向两边的跑,想要寻找个爬墙的地方;而另一些清军则继续填埋壕沟,增加攻城的正面。而余下的清军就搭上梯子,继续攻城了。
可是当这些清军刚爬到一半,就见到墙上冒出了一口口大铁锅。而铁锅里也盛放着滚烫的金汁,对准他们的头顶就是倾泄而下。
虽然首批冲锋的清兵都披着重甲,但重甲又怎么挡得住金汁呢?于是这些清兵被烫的皮翻肉开,都滚落到了地上,一边惨叫,一边在打滚。
见到如此惨状,后继的清兵就有些踌躇不前了。可是指挥的清军将领却立刻大声地提醒道:“金汁没有了!趁着这个机会快些爬!”
一听这话,那些踌躇的清兵也立刻醒悟了过来。就算是庄子里的金汁存货很多,也总要一锅锅的烧开。而倒下一锅,就是马上去盛装,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攻城呢。于是这些清兵又是争先恐后地爬上了梯子。
可是当清兵们快要爬到墙头时,又是一锅金汁迎头浇下。由于清军只有四十几把梯子,而庄子内准备的铁锅却很多。在刚才的倾倒中,城头上才用了一半已经烧好的金汁,剩下的一半就在这次用上了。
这一下子就把后面的清兵给打蒙了。他们不知道墙头上到底还有多少金汁,于是都你退我让的,都不再肯爬梯子了。(未完待续。。)
明末疯狂 第九百四十八章新老骑兵战术
而这场景气得指挥的清军将领上前就是一顿拳打脚踢。在他们的叱喝和督战下,清军终于又一次地开始了新的一轮攀爬。
可是当这次清兵快要爬到城头上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迎来金汁,反而是听到一声声的劳动号子声。
清军临时打造的梯子,肯定有些粗糙。梯子的头上也没有装上铁钩,不能紧扣住城头。于是护庄队就几人一组抱着木头,小跑着喊着劳动号子,要用木头的顶端来把梯子撞翻。
这种简单的方法却正是对症下药。每一次来回,基本上都能把一把梯子给撞翻。甚至有些速度快的清兵刚探出了半个身体,却同样被撞落。而每组抱木头的人的两边,都另外有两组长枪手,他们不断地对着梯子顶端刺杀,要刺死那些漏网之鱼。
说实话,这次的战果就小了许多,毕竟墙太矮,掉下来也最多摔个鼻青眼肿,性命之忧是没有的。许多清兵也就是在地上打滚了几圈,就可以接着往上爬了。
不过这也是护庄(队不用石块、檑木守庄的原因,没有高度,这些靠势能杀伤的守城武器,杀伤力不太够啊!
而少了血腥,清军的胆气也骤壮,他们开始前赴后继地爬上梯子。再加上填埋的壕沟也越来越长,搭到城墙上的梯子也越来越多,这场“撞撞球”的比赛也逐渐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
随着高强度的撞击,护庄队也逐渐的感到疲劳了。他们的动作也慢了下来。终于。有第一名清兵爬上了城墙。虽然他很快就被长枪乱刺扎死,但城墙的防御开始出现缺口了。
等到一名名的清兵爬上墙头,战斗开始进入到了肉搏战。而这时候。清兵的优势就开始体现了出来。富有战斗经验的清兵,在与菜鸟般的护庄队的肉搏中,逐渐的占得了上风。要不是墙头上的护庄队人多,负责城墙防御的官员又是身先士卒,说不定护庄队就要被打散了。
可就是这样,石珍还是几次率领敢死队左堵右挡,拼命堵住缺口。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以后。终于把清军的第一次攻城给打退了。
不过指挥攻打庄子的清军将领并没有泄气。首次攻城,也就是试探的意味更多一些。发现了庄子内的防御弱点,那将领也及时调整战术。改变部署,随后立即发动了第二轮的攻城。
面对清军一轮轮的进攻,管齐国、石珍等人也不断地把生力军调了上来。现在已经没有任何花巧可以玩,也就是用人命填了。
所幸的是。随着战斗的进行。护庄队也逐渐摆脱了菜鸟的身份。而庄子也小,能很快地四处支援。再加上护庄队的家属都在庄子中,根本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于是拼命起来的护庄队就发挥出来超水平的战斗力。
而清军主攻的那些士兵,也都是蒙古各部落的人。虽然他们在马上十分悍勇,但一到平地上,战斗力总是要打些折扣。这与马步皆精的八旗兵就相差甚远了。而这样的一增一减,就使得战局陷入了僵局。不过随着一轮轮的攻城。庄子就像是暴风雨中的小船一样,随时都可能倾翻了。而庄子内的护庄队。现在也只有咬牙坚持住了。
……
“来得真巧啊!正好赶得及。”,看着几骑清军探子向着远方飞逃而去,赵敢笑呵呵地说道。
“咱们怎么办?几万鞑子呢?避一下还是打他们一下?”陈德灵活地驾驭着自己的战马,用马前腿不断地踢着地上清兵探子的尸体,有些不以为然地问道。不过看他的动作和口气,就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你说呢?”赵敢立刻反问道。
“哈哈哈——!”俩人相视了一眼,立刻是大笑了起来。
“那咱们就比一比吧!”笑过一阵,陈德就提出了挑战。
“怎么比?”赵敢笑着问道。
“你一半,我一半,看谁杀鞑子多。”陈德说道。
“好!那骑一团就归你,骑二团就我来。怎么样啊?”赵敢也是年轻人心性,面对挑战当然不会退缩了。
“这你不是吃亏了吗?”陈德也不愿意占便宜。
“谁吃亏还不一定呢。怎么?还比不比?”赵敢倒是反过来气势很盛了。
“好!既然你这么说!那就加个彩头!谁输,谁到京城就请客。怎么样?”陈德说道。
“当然没问题!你小陈将军将门世家,肯定不缺钱花。这次我可要吃大户了。”赵敢点头答应道。
……
赵敢和陈德都是跟随着当时的征西军攻入陕西的。在得到了吴世恭的命令以后,薛勇的征西军和全大山的四川军就凑出了三千多骑,由赵敢、陈德为主副帅,回援北京城。
这三千多骑兵集中以后,赵敢、陈德就把他们简单地编队了一下,分为了两个骑兵团。于是他们就一边赶路,一边在路上抓紧时间训练这些骑兵。
而其中的骑一团,基本上由归顺的明军老骑兵和大顺军的三边骑兵组成,他们的战技就比较出色,主要也由陈德负责来训练。而陈德也采用了老式的骑兵训练方法,特别重视骑兵的单骑训练,对队列训练就放在其次了。
至于骑二团,则是由汝宁军训练出来的骑兵和一些新骑兵组成,相比较而言,他们的战技就差了一些。于是负责训练的赵敢,就只进行骑兵队列的训练,对单骑的战技训练,就基本上全部放弃了。
而这也是骑兵新老训练理念的碰撞。在这一路上,赵敢和陈德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再加上俩人又是年轻气盛,所以早就想找个机会决一高下了。
没想到这支骑兵部队,在路途中恰好遇上清军攻打一个军屯庄子,于是他们就把部队一分为二,就要用战果来比较一下谁对谁错。
不过现在清军探子才刚跑回去,大部队的过来还需要一些时间。于是赵敢和陈德分别把自己的骑兵团带到一边。接着都下令下马休息,给马喂食,准备接下来要发生的战斗。
“来了!来了!”在前方观察的哨兵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警告。而远处也扬起了巨大的烟尘。骑一团的许多老兵看了看扬尘,又趴到地上听了一会儿,接着再大声叫道:“鞑子有三、四千人。三、四千人!”
听了那些老兵的叫声,陈德笑着自言自语道:“人不多,正好可以比试一下。”接着他向远处的赵敢扬了扬手,做出了一个准备开始的动作。而赵敢也挥手回应了一下陈德。
看到了清军进入了六、七百步,陈德一声呐喊,率领着自己的亲兵率先出击,而骑一团的骑兵也随后跟随了上来。
赵敢看着陈德迫不及待地出击,他是微微一笑,接着也拿起了挂在脖子上的铜哨吹响,而骑二团就列着骑兵线性队列慢步向前了。
陈德作战确实相当勇猛。当两军靠近时,他弯弓就射,一箭射中一名清兵的战马脖子。而那中箭的战马是前腿一软,那名清兵就滚落到了马下,接着就被随后而来的清军骑兵踏成了肉泥。
而冲锋在最前面的骑一团士兵,大多数都掌握着马上射箭的本领,一排齐射飞射而去,把冲在最前面的清兵纷纷射落。
而清兵也不甘示弱,也使出了马上射箭的绝技。身着精致盔甲的陈德当然是最明显的目标。几枝箭射到他身上的板甲上,发出了“砰砰”声,接着都被弹开了。陈德是一副侥幸的表情,他自言自语道:“皇上做的这盔甲确实不错。”
接着陈德就放下了弓箭,提起挂在战马旁的大刀,高喊着首先冲进了清军骑兵中。于是这边就陷入到一片混战之中。
而赵敢则是压着马速,慢慢地靠近冲锋而来的清军。当两军相距五十步时,赵敢的骑二团正好达到了冲刺的速度。冲在最前排的都是汝宁军训练出来的骑兵,他们手持着火铳就是一轮齐射,接着动作熟练地收起了火铳,平举起骑矛,排成整齐的队列开始冲阵。
而此次前来阻拦的清军,也是以蒙古骑兵为多。见到了骑二团排成了整齐的队列,他们就不敢进行两败俱伤的对撞了。个人战技再高,面对着一堵墙似的骑兵阵列,那完全就是送死。于是他们就纷纷散开,躲避骑二团的正面冲锋了。
可是这一躲避,就完全把清军的阵形给打散了。面对着横冲直撞的骑二团,这边的清军也是越来越乱。而骑二团也开始分队绞杀零散的清兵了。所以在这边的战斗中,大平军一直维持着人多打人少的局面,清兵被一个个地刺倒,而骑二团的伤亡却是微乎其微。
眼见着战局是如此一边倒,终于有清兵忍受不了了。随着第一骑的后撤,清兵纷纷向后逃去。很快,这边的清军就被清剿干净了。
于是赵敢立刻指挥部队,夹击正在与陈德混战的清军背部,于是这支清军也很快被击败了。(未完待续。。)
明末疯狂 第九百四十九章怀来大捷
“赵统领!还是你行。真不知道你们汝宁军的兵是怎么练的,就练了这么几天,就成了强军。”看着士兵们把一匹匹缴获的空战马聚拢起来,陈德心服口服地向赵敢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陈德的岁数也不大,也就是二十出头。所以他看到赵敢率领的骑二团取得如此大的战果,也没什么妒忌心,一心只想着把这练兵的方法学到手。
“陈小将军客气了!”赵敢笑着说道。因为大平军的改编还未全部完成,所以现在的称呼也有些混乱。不过面对陈德的夸奖,赵敢心中也是很高兴。
“其实陈小将军练得也不错。没有我们的包抄,你早晚也会把鞑子打散。”赵敢就开始说客套话了,“骑一团,也就是能打那种死结阵的仗,真的是硬刀实枪的一对一,还是不如你们骑一团。”
“太客气了!”听了赵敢的客套话,陈德爽朗地笑了起来,“等战后,我可是要来讨教的,赵统领可不能藏私哦?”
“互相学习!互相学习!(”
“还是我过来多学一点吧!那请客的钱可不能白白花啊?”陈德开玩笑道。
“哈哈哈——!”
……
其实骑兵的列阵作战已经接近现代的骑兵战术。这战术抛弃了单骑的搏杀,以集团的冲锋来体现骑兵的威力。而采用了这样的战术,就是生长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遇上了这种战术都会溃败。个体是怎么样也胜不过集体的啊!
而得知了前去阻截的部队大败。清军也不敢再围攻管齐国的庄子。指挥的清军将领收拢了残兵,向阿巴泰所率的主力靠拢,想要集中兵力。击退这支来犯的大平军。
可是当那清军将领汇合以后,他发现阿巴泰也陷入了窘境。清军分兵攻打的两个庄子都没打下,而阿巴泰亲率的主力,也在攻打县城的时候碰了个头破血流。更为不妙的是,吴世恭亲领的四万大军也已接近了阿巴泰部,清军已经不能放开攻打城池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