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说到这里,笔者就有些好笑。后金的政权早就成立了,也是有相当的实力,在关外又有这么大的地盘,那现在自己想要立国那就立吧。可他们却迟迟不肯立国,还巴巴地求着明朝来册封他们立国,以显示他们立国的合法xing。这是什么啊?这不说明了,到了现在,后金的那些掌权者,面对明朝的时候,还有着深深地自卑感吗?
而一箭双雕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消弱阿敏的镶蓝旗的实力。在四大贝勒中,其他三大贝勒都是亲兄弟,只有阿敏是堂兄弟。
而皇太极见自己的威望树立起来以后,就要把八旗的权力尽量的收拢在自己的手中,而作为血缘比较远的阿敏,正是一个很好的开刀对象。因为动阿敏,其他的俩大贝勒不会联合起来反对皇太极的决定。
可明朝朝廷肯定不会让永平四城握在后金军的手中,因此,让重新复出的孙承宗主持调度所有的勤王军队,早ri夺回这永平四城。
可是当孙承宗让在座所有的官员拿出个夺回永平四城方案的时候,那些官员都是一言不发。这个时候,谁作声谁就是个傻瓜了。而孙承宗也不好太过相逼,因为这些领军的官员大多数都是文官。
见到那些官员都做起了泥菩萨,秦良玉看不下去了。她愤然站起身,很不客气地大声说道:“永平四城在鞑子手中,那简直就是大明之耻,朝廷之耻。让老身的儿郎为先锋,去夺那永平四城吧,你们慢慢率领大军来支援老身吧。”
听了秦良玉不客气的话,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官僚显得是充耳不闻。再说这些官员也没有办法计较。不提秦良玉的赫赫战功,也不提秦良玉不客气的话确实有道理,光是秦良玉的身份,就比在座的绝大多数文官的身份高。
要知道,虽然秦良玉是个武官,而那些官员大多数都是文官,可是文贵武贱的传统却在秦良玉的身上却是行大不通的。因为秦良玉还有个身份,就是被皇帝册封的二品诰命夫人。
见到场面有些僵,孙承宗立刻打起了圆场,他笑着对秦良玉说道:“马夫人真是老当益壮啊!朝廷一直把您当成柱石。有马夫人出马,永平四城光复将指ri可待。本官这里承诺,马夫人要朝廷有何支援就尽管提。”
面对德高望重的孙承宗,秦良玉倒不敢怠慢,她向孙承宗行了一个礼以后,对孙承宗说道:“孙太师客气了。老身其他的要求,无非是一些骡马钱粮。孙太师熟懂军略,老身也放心得很。就是伴随老身到京城的一支河南军队,老身是看着不错。望孙太师允许,让这支军队随同老身一同为先锋吧。”
孙承宗立刻看向了在座的河南巡抚和河南监军肖公公。他们俩对看一眼,肖公公有些疑惑地问秦良玉道:“那支军队的领军大将为何人呢?”
秦良玉一看问话的是个太监,就仰起了头,冷冰冰地回答道:“是个叫吴世恭的小子。”
看到秦良玉的态度,肖公公也只好干笑了两声。因为在座的都知道,秦良玉的丈夫就是给太监害死的。那秦良玉看到太监以后,是绝对不会给他们好脸sè的。
河南巡抚也只好上前解围,他说道:“吴千户这人,本官倒是知道。确实是骁勇善战。收复永平四城,此乃国战,我等河南儿郎也绝没有退缩的道理。马夫人尽管安排去吧。”
河南巡抚和肖公公的心里都想道:“如果吴世恭能够在收复永平四城的战斗中,立下一份功劳,那还不是他们河南勤王军队的领军官员的功劳啊?如果能够压住其他勤王军队一头,他们在崇祯皇帝的心中,分量可要重了很多啊!至于万一打了败仗,那也是在秦良玉的指挥下,怪不到他们俩的头上。反正这件事横竖都不吃亏。”
接下来,所有的官员就商量了支援秦良玉多少骡马粮草,派遣何支军队配合跟进等琐碎军务。很快的,孙承宗就把一切都安排妥定了。
可安排那些骡马粮草又拖上了好几天,当秦良玉带着这些骡马粮草回到白杆兵和吴世恭的大营的时候,时间已经快到了崇祯三年的二月了。
回到大营以后,秦良玉立刻集合所有的武官商议军务。她首先对吴世恭说道:“吴千户,朝廷有令,这次攻打永平四城,你的军队归本官指挥。”
接着,秦良玉给吴世恭出示了盖有孙承宗官印的调兵公文,并且还有盖有河南巡抚官印和河南监军官印的调兵文书。在调动吴世恭军队的手续上,做到了无懈可击。
吴世恭呆呆地看着这些公文和文书,心中是十分后悔:“我当时怎么鬼迷心窍啦!知道伴随着秦良玉这个母老虎,还想着过安稳ri子。到了京城以后,我早就可以和秦良玉分手,到通州找自己河南的组织去了。现在可就弄巧成拙啦!”
“吴千户怎么啦?你是不是不想去啊?”看着吴世恭在发呆,秦良玉的话显得是十分的冰冷。
吴世恭是一下子回过神来,他立刻说了一番豪言壮语,把自己的胸脯排的是“啪啪”作响。反正现在看起来也逃不过了,先搏一个好的态度再说。
秦良玉笑眯眯地看着吴世恭的表演,对他的想法是心领神会。接着她也没有理睬吴世恭,开始安排着大军的行动。
结束军议以后,吴世恭回到自己的大营,立刻把所有的军官都叫了过来。在宣布了朝廷的命令以后,吴世恭对他们说道:“本官什么话也不多说了,你们也不要埋怨自己的命不好什么的。既然要打仗,就打起jing神去好好打仗。”
“也不要害怕鞑子有什么三头六臂的,当时老子面对几万乱民心中也没有底,可冲过去以后,却发现却是一些土鸡瓦狗罢了。前些ri子我们也和鞑子交过手,鞑子也不过如此吧。拿出平时你们练的水平,保证不死那是吹牛,可本官保证,你们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平安回家去的。”
明末疯狂 第一百六十五章慈不掌兵
知道了吴世恭他们又要出征的消息以后,城墙上的那些军官的家属,又和那些军官上演了一场洒泪相送的戏。吴世恭也看着自己流泪的妻子和儿子久久不肯离开……
秦良玉虽然是积极求战,但她也不是死脑筋。这次秦良玉虽然主动请缨为前锋,她也要从朝廷这里榨取足够多的好处。毕竟白杆兵的穷ri子已经过得够长了。
因此,秦良玉并没有立刻拔营出发,而是不断地向朝廷和孙承宗叫苦哭穷,要求朝廷和孙承宗再追加一批骡马粮草。而为了收复永平四城,朝廷和孙承宗也基本上满足了秦良玉的要求。甚至到了最后,都破例开了京城的南城门,从京城里给秦良玉运送了一批给养来。
见到了基本上满足了自己的要求,秦良玉正式宣布拔营出发。而这时候已经到了二月中旬了。因为这次是统一行动,吴世恭和手下的主要的军官,也随同在秦良玉的身边,听从秦良玉的统一指挥。
可是出发没多久,秦良玉就命令军队放慢行``军速度,接着她就向四周的城池派出了一名名信使,向乡间派出了一队队兵丁,开始征集附近的青壮。而且秦良玉还下令,让这些青壮自备兵器、工具和干粮,随同军队一同出发。
秦良玉的这个命令,让吴世恭听了以后是大为惊讶。这不是**裸地拉壮丁吗?作为有着现代思维的吴世恭,在以前就根本想不到明朝的正规军可以在京城的附近,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拉壮丁。而且更为夸张的是,不付给那些庄丁报酬倒也罢了,可是要这些庄丁自备兵器、工具和粮草的,这不是把这些庄丁往死里逼吗?
这些天,吴世恭也和秦良玉有了些交情,于是他上前规劝道:“秦总兵,您老这么做就不怕闹起民变吗?”
没想到秦良玉回头大声叱喝道:“胡闹!为国尽忠,何须分军民百姓?”
接着秦良玉感到自己的口气有些重,就把声音低了下来,对吴世恭解释道:“这次出征收复永平四城。那四城地处边关,原来就修造的很坚固。再加上有鞑子大军驻守。”
“老身手下儿郎虽然骁勇,但是人数确实太少,加上你的军队,才八千七百多人。老身是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两个人来用。”
“儿郎们是要和鞑子打仗去的,没有气力怎么行?就靠这些青壮做那些粗重活了。攻打坚城,也需要这些青壮挖壕沟,填护城河的。”
“老身这么做也是无奈。这些青壮也最多带上个十天、八天的粮食,老身也会供应他们一口吃食的。以后打仗的时候,老身也会尽量地保护他们的安危的。”
“你以为我们这次攻打这四座坚城是这么容易啊?依老身所看,没有个小半年的时间,也绝对攻打不下来。再说,跟在我们后面的那些军队,也将会这样的征集青壮的。他们可不会把这些青壮当人看待,打杀他们都是随意的。相比较之下,待在老身身边的那些青壮,还算是好一些呢。”
吴世恭是被秦良玉的话说的是哑口无言。他听明白了,那些拉来的青壮,也就是做个苦力和炮灰的作用。可是相比较自己军队的损失,吴世恭也知道,秦良玉的做法是正确的。没办法,心软的人根本就做不了领军大将,慈不掌兵啊!
到了最后,从附近的城池中送来的,和在乡间抓来的青壮,一共聚集了三千多人。吴世恭虽然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青壮,觉得他们比较的可怜。但是,吴世恭还是督促着这些青壮分组,立刻替代下自己兵丁所做的那些,扎营和做饭等粗重活。
而这个时候,吴世恭不知道的是,在他们行军的附近,有一位吴世恭在归德府的老熟人,就是已经被崇祯皇帝起复的,现任兵部侍郎的侯恂。
在鞑子入关以后,侯恂率领大军驻扎在昌平,保卫着明朝各位皇帝的皇陵。而这时候他的身边,有一位很受他信任的亲兵——左良玉。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左良玉在崇祯元年,辽东讨饷的兵变以后,被当时的辽东督师袁崇焕给撤了职。但是因为左良玉并没有参加和鼓动兵变,所以等袁崇焕火气消了以后,很快就官复原职,左良玉也到游击将军曹文诏麾下任职。
而在这次鞑子入关以后,左良玉跟随曹文诏援救京师之危,在玉田、丰润等四城的战斗中作战有功。但是在经过昌平的时候,曹文诏派左良玉到侯恂处讨要粮草时,很有武人气概的左良玉又被有着特殊爱好的侯恂看上了。侯恂就向曹文诏讨要左良玉,而功名心很强的左良玉就留在了侯恂身边,成为了侯恂的亲兵。
而在不久以后,很受侯恂欣赏的左良玉,就被侯恂提拔为了裨将。而在左良玉成为裨将的前几天,他曾经到了侯恂的卧房中“彻夜长谈”。而第二天早晨,左良玉是否捂着菊花出来的,这笔者倒真的是不知道啊!
从此以后,左良玉在侯恂的青睐和提拔下,开始走上了他的发迹史。
而吴世恭更不知道的是,在他行军的附近,有一位官员和他募集的勤王军队,在以后明末的历史上会赫赫有名。那就是卢象升和他的天雄军。
卢象升是宜兴人。可他虽然是南方人,但是文武双全。他除了读书勤奋以外,还学习兵书习练武术。据说他的练功大刀有一百三十六斤重。这可大大超过了关云长那把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啊!
卢象升在二十二岁的时候中了进士,担任了户部主事。二十七岁时任大名知府。而这次后金军的入关以后,卢象升在大名府招募了一万多人,进京协助防卫,立下了小小的功劳。也在朝廷中,留下了卢象升知军略的名声。
而在不久以后,卢象升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他以自己招募的一万多人为基础,严明军纪,加强练兵,军容大振。最后打造出来明末朝廷的一支劲旅——天雄军。
而在这个时候,奉命率领着镶蓝旗,驻守永平四城的阿敏,当然也对皇太极的险恶用心有所察觉。这时候,他正和副帅硕托,以及固山额真纳穆泰、图尔格、汤古岱和巴都礼等商议着如何守住永平四城。
军议一开始,心直口快的巴都礼就说道:“贝勒爷,咱们镶蓝旗虽然是后娘养的,但是也都是国族的儿郎。我们国族本来就是草原上的雄鹰,讲究的就是骑shè飞奔。可现在却被那四座城池给框住了。到时候在城池底下死打硬磕的,我们镶蓝旗的儿郎肯定损失不小。奴才们的命本来就是贝勒爷的,交给了贝勒爷倒也没有什么,可贝勒爷要想想,没有了奴才们的撑腰,贝勒爷以后在汗王面前的ri子可不好过啊!”
见到巴都礼的话越说越诛心,副帅硕托立刻喝止住了他:“别胡说八道啦。嘴上都没有一个把门的。”巴都礼悻悻地闭住了嘴。
接着,硕托转过头对阿敏说道:“不过巴都礼说的话还在理。其他各旗每牛录都有近三百人,就我们镶蓝旗每牛录才二百人出头,我们镶蓝旗总共才五千兵马。”
“而配合我们镶蓝旗的,才有三千多蒙古兵。这些蒙古人,打顺风仗时还派得上用处,烧杀倒也是一把好手,可万一打仗,他们也就是牧民罢了。”
“还有那投降我们的那二千多明军,那更让人不放心。到时候明军大军一来,他们不反戈一击已经是很好的啦!可我们要面对几万、十几万的明军,可我们还要分兵守四城。这仗确实是难打啊!”
听了巴都礼和硕托的话,阿敏烦恼地摸了摸自己头顶前面的光头皮。他说道:“可汗王有令,我们不守也不行。这样吧,我们就做两手准备。”
接着,阿敏、硕托和后金军的那些将军们就商量了起来。最后他们决定:纳穆泰、图尔格、汤古岱等率领着一千名镶蓝旗的兵丁,配合一千蒙古军和一千投降明军,守住第一座城池——滦州城。
阿敏带着镶蓝旗的主力,守在后面的永平城作为后援。而硕托带领一些兵丁到后面两城防御。并且,硕托将把四城缴获的财物和骡马等带在身边,万一前面两城守不住了,就立刻带着这些东西撤往关外。
除此之外,巴都礼率领八百镶蓝旗兵丁和一千三百名蒙古军主动出击,通过夜袭和劫粮道等方法,尽量地拖延明军的行动。最好可以把明军的部队打掉一到两支。而阿敏也将向关外的汗王皇太极求援,让他派出一些援兵来。
明末疯狂 第一百六十六章遭遇夜袭
因为已经是开chun,路上的积雪已经融化了。整条土路显得是泥泞不堪。而兵丁的鞋子里沾满了冰冻的泥水,冻得是刺骨头的疼。因此,秦良玉只能够在走上一段路以后,就让兵丁烤火,换上干的步袜套,防止兵丁的脚冻伤。所以,军队的行军速度怎么也快不起来。
而这时候,军队已经走入了滦州的地皮了。周围完全是渺无人烟。吴世恭还时常在道路两旁看到,积雪融化以后露出来的一具具尸体。因为天气寒冷的缘故,这些尸体都没有腐烂。这些尸体上面都覆盖着一层冰,整个尸体就象被冰块封存在里面,尸体面部的表情都显得是分外的狰狞。
而军队派出去的探子,开始遇上了大量后金军的探子。因为吴世恭军队派出去的探子,是以小队为单位的,所以遇上的那些后金军探子,基本上都是转身逃跑。当然,也怕后金军有什么埋伏,又对后金军的骑shè功夫有些心理yin影,所以吴世恭的这些探子也没有追赶。
而秦良玉军队派[ 出去的探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在与后金军探子的绞杀战中,已经损失了五、六个人。
秦良玉的白杆兵基本上都是步兵,他们可以用来做探子的骑兵数量很少,才两百多骑。再加上白杆兵骑兵所用的马匹,都是南方马,马的个头比较小,所以在绞杀战中,基本上都处于下风的地位。
因此,秦良玉无奈命令自己和吴世恭的探子,就在自己军队十里左右附近的范围内侦察。只是让这些探子起到防止后金军偷袭的预jing作用。反正滦州城就在那儿,到了那里,总可以抓住后金军战斗的。现在只要保障军队行军时候的安全就可以了。
由此可以看出来,在古代的战斗中,骑兵不占优势是相当痛苦的。起码,自己的军队的侦察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吴世恭还不知道的是,秦良玉让所有的探子收回来的命令下达得很及时。因为这时候,针对吴世恭派出去的以小队为单位的探子,后金军也已经也增加了探子的人手,也以小队为单位,想把吴世恭的小队探子给绞杀掉。
只是因为那些探子已经缩到了自己军队的周围,后金军的探子才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怕打草惊蛇。因为,后金军已经准备对秦良玉这支先锋军队进行一次夜袭。
而在当时,对于明军来说,基本上没有夜行军和夜袭的做法。因为,当时基本上明军所有的兵丁都是营养不良的,所以,很多兵丁都得了夜盲症。因此,根本就没办法夜行军和夜袭。
反而后金军因为主食是肉和nǎi,所以营养摄入就比较均衡。因此得夜盲症的人也比较少。所以,在当时的战争中,夜晚一直是后金军的。
不过,和演义中不同的是,在古代战斗中,进行夜袭和夜行军的战例是相当少的。因为一来:只要敌手训练有素,夜袭的战果其实并不大,发动夜袭的人的伤亡可能还要超过被夜袭的敌手,除非敌手发生溃营或者啸营的现象;
二来,如果第二天要会战的话,那些参加夜行军和夜袭的兵丁,在第二天肯定不能够参加战斗。因为在古代打仗都是个体力活。再说,人也许可以咬咬牙抗过去。但马匹没有休息,就肯定抗不过去。这不是变相地消减自己的战斗力吗?
所以除非敌手业余的,把自己营地修建的象不设防一样,或者自己军队要孤注一掷,否则的话,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发生夜行军和夜袭的情况。
而这次后金军夜袭秦良玉先锋军队的大营,也无非就是试探一下秦良玉军队的战斗力,sāo扰一下秦良玉的军队。当然,万一有机会的话,这些后金军也并不介意给秦良玉的军队以致命的打击的。
这天晚上,当巴都礼率领着一千八百名后金军,行走了大半个晚上,在午夜过后,到达了离秦良玉的大营四、五百步的地方。
巴都礼和几位后金军的将领远远地观察着。身边一个将领对巴都礼说道:“这大营旁边的树木都砍光了,大营前面都是一片空地。这离大营一百步的地方,还放置着火盆,我们摸过去很难啊!”
巴都礼点点头,说道:“隔太远了。明军大营周围有没有壕沟都不知道,派两个兵丁上前去探一探吧。”
两名镶蓝旗的兵丁立刻猫着腰,向大营的方向小跑着过去。可等到他们跑到火盆的位置的时候,突然前面传来一声火铳shè击声,一名兵丁立刻被打趴在地上。另一名兵丁也搞不清楚火铳是从哪个方向shè击过来的,他掉头就跑。
而在火盆后面二十步左右的距离,一个躲在坑里的,秦良玉军队的暗哨,也拿着火铳飞快地跑回了自己的大营。他一边跑着,一边用力吹着口中的哨子。
报jing的哨子声,立刻引起了秦良玉军队的一阵sāo动。见到明军大营中人影晃动,巴都礼叹了一口气,说道:“明军已经有了准备,我们回去吧。”
虽然来夜袭的后金军已经离开,但大营中,几乎所有的兵丁都是集合了起来。直到天光放亮,秦良玉派出探子,到大营四周确定了后金军已经离开以后。才在秦良玉的安排下,兵丁们再轮流睡觉。
这次后金军不成功的夜袭,引起了秦良玉相当大的重视。在让劳累了大半夜的兵丁原地休息一天的同时,秦良玉向跟在自己后面左右两侧的,山西总兵马世龙和山东总兵杨绍基派去了信使,让他们防备后金军的偷袭。并且让他们加快行军的速度,向自己靠拢。
接到报信以后,这两支军队立刻就提速。因为原来的山西勤王军队的溃散,所以现在山西总兵马世龙率领的山西军队是由一部分溃兵,一部分抽调的军户,还有一部分临时募集的兵丁组成。所以兵丁的军事素质很低。
再加上,山西总兵马世龙也和秦良玉一样,征集了大批的青壮随军。所以当军队提速以后,整支军队就维持不了行军队列,整个就散了开来。
当后金军的骑兵出现以后,山西总兵马世龙刚把自己的军队排好阵形,可在外围的那些青壮却在后金军的追击下,向山西军队的阵形方向逃了过来。
而因为这些山西兵丁没有经验,见到这些青壮跑过来,他们都抬起了自己的兵器。这下子,冲进来的那些青壮就一下子把那些兵丁的阵形给冲乱了。见到自己兵丁的阵形被冲乱,山西总兵马世龙调转马头就跑。而主帅一跑,所有的兵丁也跟着逃跑。
不过由于那些后金军昨天夜袭秦良玉的大营未果,折腾了大半夜,所以他们的马力都不太足。因此,这些后金军也没有追击很长的距离。
更因为那些青壮被挡在外围,所以山西的军队虽然溃散了,但损失却并不大。逃跑了很长一段距离以后,山西总兵马世龙也逐渐地把自己的兵丁给收拢了起来。
不过,那些青壮就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人了。除了一部分被后金军杀害了以外,其他的青壮大多数都跑回了家。而这么一来,山西总兵马世龙的军队就再也不敢前行,反而向着后面撤退了回去。
而山东总兵杨绍基接连接到两支明军受袭的消息以后,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界。他即不想就这么退回去,也不敢再前进。
所以当后金军休息了一天以后,在第二天到达山东总兵杨绍基率领的山东军队的时候,这支山东军队还几乎在原地未动呢。可你山东军队索xing原地扎营也就算了,他们却还在道路上,保持着行军的姿态。也真是可笑,你都不行军了,保持行军状态又有什么用呢?难道是要表演个标准的自欺欺人啊?
不过,这支山东军队比山西军队的素质高多了。看到了后金军,他们立刻排好了阵形,等待着后金军的冲锋。
后金军已经和明军打了n年的仗了,他们对明军的战术是相当的熟悉。他们在离明军一百二十步左右的地方下马。十人一组,其中一人做马桩,牵住十匹马的缰绳。其余九人就用长弓来进行一轮轮的齐sh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