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这时候,不知道吴世恭想法的赫飞,凑到吴世恭的耳边问道:“主子爷,那些民夫现在就遣散了吧,我们还可以省下一顿晚饭呢。”
吴世恭听完以后,对赫飞笑骂道:“你也别小啦吧气的了。一顿晚饭值多少银子啊。记住,晚上再给他们加些荤腥,等本官回来以后再可以遣散他们。”
明末疯狂 第一百八十七章建立合作
在靠近通州城的时候,吴世恭确实看到了大批难民。可是这些难民看到吴世恭一行人都是军队,也没有人敢靠近。
那些难民的惨样,反正就象现代电视上的非洲难民的模样差不多。吴世恭已经穿越到明朝一段时间了,说老实话,这种模样的人,看的也是见怪不怪了。不过让吴世恭有些吃惊的是,这些难民的数量简直太多了,那窝棚简直是一眼望不到头。
吴世恭就问邓管家:“怎么会这么多难民啊?上次本官到通州,还没有见到有这么个样子啊。”
邓管家回答道:“那都要怪那该死的鞑子。鞑子大军到了通州城以后,简直就是绕了通州城走了一圈。那些天,可把小的的胆子给吓破了。可虽然鞑子没有攻城,可他们把附近的村镇几乎都碾为了平地,那些难民都是从附近逃过来的。”
吴世恭点了点头,他想到了自己在永平四城看到的,倒毙在路旁,被鞑子杀死的那些百姓,感觉到眼前的这些难民还是挺幸运的。
`` 守通州城门的那些兵丁,看到了吴世恭这行人要入城,吆喝着让吴世恭他们止步。邓管家连忙上前,往守城门的那个小旗手里塞了些东西,又在他的耳边说了些什么,这个小旗就挥挥手,把吴世恭他们给放了进去。
邓管家对吴世恭解释道:“现在通州城附近,都是等着船南归的大军,衙门就规定了,除了到城里采买东西的零散兵丁,不允许有任何兵丁进入。大人您的护卫也太多了一些,还好我们老爷在通州城还有些面子,我们也就给放了进来。可是大人您千万要注意,让您手下的弟兄不要在通州城内惹事。”
吴世恭知道通州城在明朝的重要地位,这里也是京营的一个重要的兵营。还有就是南来北往的官员也特别的多,自己这个小武官确实不能够太过嚣张。于是,吴世恭就立刻让书墨给所有的护卫说一声,让他们不要在通州城惹事生非。
邓管家把吴世恭带到了张chun宇自己在通州城开的酒楼。邓管家向吴世恭有些夸耀地介绍说:这酒楼也是通州城最大的几家酒楼之一。
吴世恭看了看这家酒楼,外表确实富丽堂皇。吴世恭让身边的护卫,只留下二十几人,其他的都跟随着邓管家到客栈安顿下来。要不然,这酒楼门口站着这二百名持刀带枪的护卫,张chun宇的酒楼生意就不要做了。
而张chun宇知道吴世恭到来以后,也亲自到酒楼门口来迎接,把吴世恭迎到酒楼二楼的雅间里。这时跟随在张chun宇身边的有一位皮肤粗黑,体格健壮的汉子,他虽然也穿着长衫,但一看就知道是位多年在野外奔波的人。
进了雅座,张chun宇就向吴世恭介绍道:“吴大人,这位就是我的好兄弟,漕帮的舵主唐六唐六爷,这次吴大人返乡,兄弟我就是请的唐六爷帮忙的。”
那唐六连忙向吴世恭拱手行礼道:“在大人面前,当不起那个‘爷’字,大人就叫我唐六或者小六也行。”
吴世恭也连忙笑着拱手说道:“唐兄弟客气了,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大人不大人的,都是朋友嘛。”
张chun宇接着向唐六介绍道:“唐六爷,你别看吴兄弟年轻,可是文武双全的。又是秀才,武艺也十分高强。这次打鞑子,吴兄弟还砍了不少鞑子的脑袋,那名声都进到皇上的耳朵里啦。而且,吴兄弟的身份还很高贵,他是个小侯爷呢。待会儿,唐六爷要多敬吴兄弟几杯酒啊!”
吴世恭知道张chun宇这样说,一方面是为了捧一下自己,另一方面就是靠着自己的身份,要增加张chun宇在唐六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吴世恭也就含笑不语。
果然,唐六就装出一副佩服的神情,再次向吴世恭行礼道:“兄弟我是最佩服能够打鞑子的英雄啦。吴兄弟不愧为是勋贵之后,他ri必将拜将封侯啊。呸,呸,呸。瞧我这张嘴,吴兄弟本来就是一个侯爷跑不掉的,那应该就是拜将封公啊。”
今天都碰到了老江湖了,而且都是演技派的老江湖。不过这样的互相吹捧确实让人身心愉快,三人就笑着互相谦让一番,各自安坐了下来。
张chun宇的安排确实周到,桌子上的菜肴是琳琅满目,在雅间旁边隔着一层纱帘,一队丝竹班子正演奏着曲子。
在干了一杯酒以后,吴世恭就对张chun宇说道:“我和张兄弟是几年未见了,甚是想念啊。当时我还还向那扬州盐商陆间辰打听了张兄弟的情况。他说张兄弟在通州城是财源广进,生意是做得越发大了起来啊。”
张chun宇连忙笑着摇手道:“谣传,谣传。不过是混口饭吃罢了。那陆间辰在去年倒还来过一次通州,可开chun以来却没有见到过他。吴兄弟也是知道的,我们北直隶吃的是长芦的盐,并不是吃扬州盐的。他们陆家到通州也只是做一些南北货的生意。不过,我倒听到有个说法,他们陆家现在有了些麻烦。”
“什么麻烦?”吴世恭好奇地问道。
“详情我也不太清楚,好象是和盐货生意有关吧。”
吴世恭听了以后,心中是咯噔一下。可看到张chun宇也是一副不知道详情的模样,吴世恭也只好把这件事放在了一边。
张chun宇接着对吴世恭说:“这次唐六爷正好押送一批漕粮来通州。可现在那些要南归的大军,抢船都抢疯了。还好唐六爷给我面子,知道吴兄弟需要船,就把自己的船准备妥当,就等着吴兄弟的到来呢。”
唐六笑着摆摆手说道:“运送那些大军,麻烦事可不小。拿得到拿不到船资不用去说,这些大兵发起疯来,可能对我们漕帮的弟兄都要打骂。知道吴兄弟和张老板有旧,我们漕帮弟兄也就是求个安稳罢了。”
吴世恭连忙说道:“船资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兄弟我就想早些回家。这勤王离家都快要一年了。不过,我还有一件事拜托两位,兄弟在京城还有八千多石粮食和一些物资,想拜托两位,在以后有空的时候,给兄弟运送到河南去。”
“这个绝对没有问题。”唐六也连忙答应。
可张chun宇在一旁奇怪地问道:“吴兄弟,那粮食在京城里反而价高,你为何要运送到粮价低的河南去啊?不会在这里先卖掉,再到河南买粮啊?”
吴世恭摆摆手,解释道:“兄弟这里就是缺粮,这粮价也低不到哪儿去。而且我养的人也多。再说,兄弟也不光要这些粮食,还想着要多购买一些粮食呢。”
张chun宇和唐六对看了一眼,立刻向吴世恭提出了一个建议:“吴兄弟,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在京城的粮食和物资,由我去卖掉,得来的银子,让唐六爷到湖广去买粮,再运送到你们河南去。这样的话,吴兄弟也少了些麻烦,我们也能够赚些花销。”
吴世恭一听以后,觉得这主意确实不错。于是立刻与张chun宇和唐六商量起细节来。最后三人商定:吴世恭存在京城的粮食和物资,由张chun宇帮吴世恭卖掉。而唐六将把等额的粮食运送到河南。
至于那些物资卖掉银子,唐六也将收取一成的差额,到湖广给吴世恭买粮,再运送到河南。至于以后再怎么买粮,那就等到完成这笔生意以后再说。
而唐六也决定,这次运送吴世恭军队回河南的船资也就不再收取了。至于张chun宇和唐六如何分配利润,这也就让他们俩自己商量着办吧。
三人还商议妥当,在以后的生意中,建立起商业合作关系。吴世恭将在河南准备地方特产,张chun宇也将在通州准备北地特产,唐六负责运送,三人一起赚钱。
商量完这一切,张chun宇就叫了个歌女,在那丝竹班子伴奏下,唱起小曲来。三人也是尽兴而归。
在结束酒宴以后,张chun宇邀请俩人到青楼去轻松一下。吴世恭因为旅途劳累,想早些休息,就笑着婉拒了。
而唐六也要安排人,到自己的船队那儿去报信,让他们尽快地赶到通州。因为唐六害怕船队被强行征用,都让自己的船在一天的船程以外的地方候着呢。因此,唐六也婉拒了张chun宇的邀请。
明末疯狂 第一百八十八章招收难民
在通州城休息了一个晚上,在早晨一开城门的时候,吴世恭就出了通州城,回到了自己的军营。而那些民夫早就整理好了自己的行装,就等着吴世恭回来,可以领取二斗粮食以后回家去了。
吴世恭就把周巡、赫飞等军官叫了过来,让他们在民夫中宣布:这些民夫只要愿意留在吴世恭这里的,吴世恭将每人支付三两银子的安家费。并且,安排他们到汝宁营当辅兵,拿三成的军饷,以后训练合格了,还能够转为正兵,拿全额军饷。
说实话,吴世恭的条件确实挺吸引这些民夫的。但是,他们一来不愿意离乡背井,二来这大明朝的官军名声简直太臭了一点,就算是他们在吴世恭的营中亲身有了经历,知道了吴世恭的军队是不扣克军饷,每天还能够吃饱饭的,可是还是没有几个民夫愿意留下来。
最后,只有六十几名没有什么家属,身无牵挂的民夫,愿意跟着吴世恭到汝宁府去。对此情形,吴世恭也有些无可奈何。
吴世恭现在在% 千户所的家奴和军户,其实人口比例十分的不协调。青壮的男子比较少,妇孺老弱比较多。在以前抽调兵丁的过程中,吴世恭甚至把千户所的军户都抽调了很大一大部分。因此,现在在千户所的农田中劳作的,甚至都使用上一些壮妇了。
而在这次的扩军过程中,吴世恭并不想再多招收河南当地人。因为,吴世恭毕竟是个外来户,当时人少的时候,自己这些从京城带来的护卫还可以压得住。但是如果当地人太多的话,吴世恭害怕他们以后会抱成团,形成尾大不掉的样子。于是,吴世恭就把目光对准了通州城外的那些难民。
当吴世恭安排着口齿伶俐的书墨,带着人到难民群中招收难民时,那难民群中,整个就是沸腾了。要不是有那几百名兵丁护卫着书墨他们,可能书墨他们就要被那些难民踩成了肉泥了。
吴世恭给书墨交待的很简单,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难民,吴世恭都需要。只要是会识字算帐的;有门手艺,会木匠、铁匠活的;会养马骑马的;会几手江湖郎中手段的……甚至就是会些皮毛,吴世恭都要收下来。
可让吴世恭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标准已经放的这么低了,到了最后,在这几万难民中间,还只是招收了二百多人。加上他们的家属,也只有五百多人。吴世恭不知道的是,有些手艺的,早就可以在通州城内找份工作,可以养家糊口了,谁还会在窝棚这里混啊?而剩下的那些难民,唯一会做的事,也就是会种田。
没有办法,在考虑了一番以后,吴世恭让兵丁搬来了一块五十几斤重的大石头,并且让书墨宣布,只要有人可以搬起这块石头,那吴世恭依然可以招收他。不过,名额有限,吴世恭也只招收五百人。
这个消息立刻让那些有些失望的难民混乱了起来。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往前挤。要不是吴世恭后来调集了兵丁,对着那些难民一顿拳打脚踢,并且宣布如果不好好排队的话,将取消这个难民的招收资格。那吴世恭的招收工作就没有办法展开了。
这大石头虽然只有五十几斤重,但是对于那些半饥饿状态的难民确实是条坎。只有近三分之一的难民可以顺利地举起来。
吴世恭微笑着在一旁看着在书墨面前测试的难民,心中想道:“能够在没有吃饱饭的情况下通过的这些难民,身体条件肯定没有什么大问题。只要好好地cāo练一番,都会成为一名好的兵丁的。”
迟二娃今年才十一岁,住在通州附近的一个村庄里。这次鞑子过来,迟二娃跟着父母亲和一个才七岁的妹妹逃难,在逃难途中,与父母亲都失散了。他只能够带着自己的妹妹随着难民的人cháo来到了通州城外。
之后,迟二娃和妹妹混进了一个由小乞丐组成的团体,他们每天四处要饭,再加上做些小偷小摸的事,迟二娃和妹妹也勉强活了下来。
今天听见有位大人要招收难民,迟二娃也带着妹妹过来了。仗着个子小,迟二娃和妹妹通过人群的缝隙,挤到了前排。
可是当招收难民以后,迟二娃却发现自己怎么也不可能满足这样的要求。看着身边面黄肌瘦的妹妹,迟二娃一下子冲动了起来。他看到了站在招收难民摊子后面的那位大人。突然松开了妹妹的手,一下子从维持秩序的兵丁中间跑向了那位大人。
吴世恭身边的护卫,突然看到了一位小乞丐跑向了吴世恭,他们立刻就扑了上去,把那小乞丐压在了地上。有的护卫都顺手拔出了刀,架在了那个小乞丐的脖子上。
迟二娃感觉到脖子上的刀,心中感觉到万分恐惧,他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大人,您就行行好吧。收下我们兄妹,我们就给您做牛做马一辈子啊。”
吴世恭看着这小乞丐的模样,觉得就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应该对自己没有什么威胁。于是就让护卫们收起了刀。虽然吴世恭看着这小乞丐觉得有些可怜,那小乞丐应该也是很机灵的。但是吴世恭肯定不可能当场答应这小乞丐,那就是在难民这堆火药桶中扔火星了。
于是,吴世恭一指这小乞丐,大声喝道:“敢冲撞本官,把他和他的妹妹抓到军营里去。”得令以后,那些护卫就立刻把迟二娃和他那嚎啕大哭的妹妹给拖走了。
到了黄昏的时候,书墨终于招收完了五百人。被招收到的难民的兴高采烈和没有招收到的难民的失望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吴世恭宣布收队以后,那些没有招收到的难民,发出了震耳yu聋的哀求声。吴世恭对此是无动于衷,不是他铁石心肠,他只是没有能力完全救济到这些难民。
其实那些招收的难民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条件。除了他们都要转为吴世恭家奴的身份以外,他们在半年内只是供应给他们和他们的家属吃饱饭,是没有任何收入的。到了半年以后,才能够依据他们的表现,获取少量的报酬。不过,对于这些在饥饿死亡线上挣扎的难民来说,有人可以把他们招收为家奴,这已经是很不错了。
回到大营以后,书墨就过来请示:“少爷,那两个小乞丐该如何处置啊?”
吴世恭没好气地白了书墨一眼,说道:“能够怎么处置啊?难道杀了他们啊?少爷我又不是屠夫。两个小孩,又不费什么粮食,就养着吧。”
“唉!”书墨笑着答应了下来。
吴世恭接着吩咐道:“明天你再去一次,带上二百石粮食,熬些稀粥布施一下。再去招收些没有爹娘,十至十五岁的男孤儿。记住,有多少招收多少。”
书墨有些不解地问吴世恭:“少爷,招收些小孩有什么用啊?”
“你懂个屁。你都能够明白少爷我的想法了,那少爷我该怎么混啊?”吴世恭笑着把书墨骂走了。
吴世恭在这次勤王的过程中,发生了兵丁逃亡事件。这说到底,就是那些兵丁对吴世恭的忠心度不够。
而吴世恭在归德府时发现,除了自己从京城里带出来的那些护卫以外,对自己最忠心的,就是徒弟陶辛率领的那几十个孤儿。
吴世恭今天看到这个小乞丐以后,突然想到了要招收这么一批孤儿。虽然一时三刻可能派不上用场,但是只要过上几年,等那些孤儿长大了以后,他们就会成为最忠于自己的一批人。而吴世恭要付出的,只不过就是这几年给那些孤儿吃饱穿暖罢了。
吴世恭心中一点儿也没有什么招收童工和童军的内疚感。只要是对自己是有利的,让那些道德见鬼去吧。
到了最后,吴世恭一共招收了二百六十几名有一技之长的难民,还有五百名身强体壮的难民。再加上他们的家属,就一共有二千二百多人。
而书墨一共招收了六百多位男孤儿。而令人感到叹息的是。其中有三百多名并不是孤儿,他们都是因为家人养不活,送给了吴世恭他们的。
做完这一切,唐六也派人来通知吴世恭,他们的船队就快要到通州码头了。吴世恭立刻让赫飞率领三百名兵丁作为先遣,去接受这些船只。自己率领着大队,拔营开往了通州码头。
明末疯狂 第一百八十九章码头风波
通州码头是在运河边上,因此,这个码头离通州城还是有些距离的。而这次唐六的船队,是运送漕粮的,所以这船队也是靠在漕运专用的码头上。
唐六的船队,并不是空船,要在码头上让苦力把漕粮给搬运下船,再能够装载吴世恭的军队。当然,象吴世恭这种武官也是绝对不可能坐在运货的船上的。所以,张chun宇和唐六也给吴世恭找来了三艘客船。
当吴世恭到了通州的漕运码头时,军队就在码头外面停留了下来。码头里面都是苦力在忙着运送漕粮,而吴世恭现在也有四千多人,还有火炮、马匹和大车等东西,所以也不能够马上进入繁忙劳作的码头,只好等苦力运空一艘船,吴世恭的军队就上那一艘空船。
可就在吴世恭等待的时候,远处一位武官,带着几百名兵丁,急匆匆地跑了过来。他也不管站在一旁的吴世恭的军队,直接跑进了漕运码头,趾高气昂地下令道:“这些船只我们都征用了。”
码头上的唐六和赫@ 飞,都搞不清楚这个武官的来路,他们迎了上去,唐六拱手说道:“这位大人,这船已经有货主了,您来晚了一步,只好抱歉了。”
那武官眼皮一翻,盛气凌人地说道:“什么货主啊?我们是山东的勤王军队,要回山东去。有什么货主比我们更重要吗。让他们都下来,等以后的船吧。”
赫飞在一旁听到,就站了出来:“这位大人,我们也是勤王的军队,您也就等着以后的船吧。”
那武官打量了一番赫飞。因为当时吴世恭并没有什么武官的编制,所以赫飞他们这些军官并不是明朝的武官,所以现在赫飞的身上也没有穿什么官袍。那武官看明白了赫飞的打扮,结合他自己得到的信息,那武官的态度立刻嚣张了起来。
这个武官是山东参将刘泽清属下的一位千总。这次刘泽清也跟随着山东巡抚和山东总兵到京城勤王,之后也参加了收复永平四城的战斗。
但是,刘泽清并不是山东总兵一条线上的人,所以,这次回山东,有着山东巡抚这块文官牌子的山东总兵,就很顺利地先抢到一批船,带着总兵自己的军队先回山东去了。
而刘泽清却被困在的通州,和一些与他有着同样遭遇的武官,天天派着人在通州码头候着,就等着有船过来。
而今天刘泽清派到通州码头的人,就看到了唐六的船队过来。那个人还有些机灵,他使了一点小钱,就从码头上的人嘴里打听到,这船的归程也被一支河南卫所的勤王军队给包了。不过那支河南军队的领军才只是一个守备。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刘泽清就立刻派出这个千总来,自己也马上带着大军随后赶过来,想抢到这个船队回山东去。刘泽清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官衔比守备高得多,兵丁的数量也多,再加上自己是战兵,河南的那支军队是军户,怎么比较自己也占优势。再说,大家都是武官,万一有什么官司要打,自己也不怕。
而这个千户是刘泽清的亲兵出身,脾气比较暴躁,正适合去做那抢船的黑脸工作。
所以这个千户就上前一推赫飞,骂道:“你是什么东西啊!给老子让开。”
赫飞跟着吴世恭以后,在外面就没有吃过什么亏,被推了一下以后,他立刻火冒三丈地推了回去……
当得到报信,吴世恭带着护卫赶到以后,在场的双方兵丁已经围成了一团。而那些苦力远远地站在旁边看着热闹。所幸的是,那个千总因为赫飞的人比较多,又身处在客场,所以还不敢动手,而赫飞因为吴世恭的军纪比较严格,也不敢随意的先动手,所以双方虽然口角不断、推推搡搡的,但是还是没有打起来。
吴世恭分开自己的兵丁,走到了前排,直面那位千总问道:“怎么回事?”
那千总又打量了一下吴世恭,看到吴世恭官袍的服sè,就知道正主来了。这千总随意地一拱手,说道:“这位大人,下官是山东刘参将的人,现在要征用这批船只,刘参将随后就到。”
吴世恭一听那个千总那种嚣张的语气就火大。他也不和这个千总多废话,直接就吐出三个字:“滚回去。”
那个千总立刻就瞪起了眼睛,说道:“这位大人怎么说话的。我们山东的在通州已经待了十几天了,你们河南的才到了几天功夫,凭什么要先走啊?”
“有句话叫做手快有,手慢无的,你知道没有?你们山东不要说待了十几天了,就是待了十几年都管我屁事。”吴世恭的回答也是毫不客气。
吴世恭的话也激起了那位千总的火气:“就你这小小的守备,敢和老子说手快手慢的?别说老子不给你面子,今天这船,我们山东还征用定了。”
吴世恭也沉下了脸,对那位千总说道:“你要征用,那个没问题啊!你要做这事不是简简单单的吗?”
“什么?”那位千总倒被吴世恭的话搞得有些糊涂。
吴世恭一把拔出武士刀,对那位千总轻蔑地说道:“那就火并啊!”
见到吴世恭拔出了刀,吴世恭身后的护卫也纷纷拿起了手中的兵器,在后排的一些护卫甚至开始向火铳内倒火药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