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女去种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婳云白
“香不香”黄大河喂完不忘问句。不待江小池回答,又塞了一块猪油渣在江小塘嘴里。
刘芸瞅着一直拌嘴的两兄妹,一脸不好意思。
江小池看着黄银河和黄大河有点迷糊。兄妹俩看着一般大的年纪,江小池也说不好究竟是黄大河长得年轻,还是黄银河长得成熟。
张婆子喜欢年轻人这种闹腾劲。相比之下江小池和江小塘的性子都安静的多。
“刘儿啊。两孩子感情真好,兄妹俩多大了,差几岁啊”
提到这个话题,刘芸的话匣子就止不上:“什么差几岁,他们兄妹俩是双胞胎,大河就长他妹妹两分钟。别看他们兄妹俩人前拌嘴拌的欢,背地里可互相挂记着呢!
我们大河一听银河说你们是甜水村的,就上下一阵打听。自从上回下乡,嘴里就一直挂着你家小池这个妹子,从嘴里说出来的全是好。
嘴上拌心里挂着,大河知道我爱吃芹菜馅,知道妹妹在家说什么都要包酸菜馅。
老婶子你说,你这双胞胎是不是比平常的兄妹还要亲”
张婆子着实吃惊不小:“亲亲!刘儿啊,你好福气,这是龙凤胎啊,就是烧高香求也求不来。”
刘芸一脸不在乎:“什么烧不烧高香,那是封建迷信,现在讲究的可是科学。”
张婆子知道自己说错话,忙纠正道:“对对对,是科学!我老太婆啥也不懂你可别见外。可生龙凤胎还讲究啥科学啊,回头科学了家家不都能生龙凤胎”
“哈——哈——哈哈哈!”黄银河笑的比谁都欢。
“张奶奶,我妈说的科学说的可不是这个。
从科学上江,女性携带某种基因会使其排出双倍卵细胞,有家族双胞胎史的就非常容易把这种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所以但凡有双胞胎史的,几乎每一代生双胞胎的几率都较常人高出许多。”
张婆子听的迷糊:“啥女孩身上带啥鸡啊陪嫁还得陪送老母鸡啊”
这个道理江小池非常容易理解,好奇道:“银河姐,那这么说,在您的家族里上一辈或者上上一辈也有双胞胎史了”
江小池问题一出,屋里气氛顿时冷了下来。
江小池觉得比张婆子打出还尴尬,不知道自己的问话究竟错在哪里。
刘芸的脸色有点紧张,脸色较刚进门时又有些沉。
冷场的突兀,刘芸不由的叹口气:“其实也没啥,孩子小叔叔也是双胞胎,只可惜闹革命的时候折了一个。”
张婆子心不由的一紧,随即叹了口气。为啥叹气,江大林也是自己捡回来的。张婆子真心想为江大林找回自己的根,又怕真有上来认亲的,自己“唯一”的亲人又会疏远自己。
张婆子心情也有点称重:“不是还有一个吗还有一个就好,还有一个就好。”
刘芸无奈的摇了摇头:“不提了,再提咱今儿就吃不上饺子了。”
张婆子:“哦!那我去帮忙,我的饺子包的可好看着呢。”张婆子说完,又不知那根筋不对:“刘儿啊,他小叔叔家离的远不,要不喊过来一起吃饺子啊”
黄大河笑着把话茬接过去:“张奶奶,我小叔是当兵的,家都按在部队了。部队里伙食好着呢,用不着我们吃东西挂着他。”
东北
第一百八十六章 擀皮子
江小池不以为意的摇了摇头:“刘姨不用,我劲大,擀皮对我来说肯定不是啥大事,往圆了擀,擀两下肯定会。不是我吹,就算我一个人擀饺子皮也能把你们几人都供应上。”
黄大河回来就说这孩子脑瓜活动,力气大。刘芸即使再不信,看江小池干活利索的架势也信了七八分。
江小池一出手,看家本事就漏出来。
头两个饺子皮擀的还算是歪歪扭扭,可慢慢的便进入状态。
饺子皮擀的快不说,又薄又圆,包好的饺子里外透亮没有一个破皮,哪像没擀过饺子皮的,说是面案都有人信。
他们这几个人包饺子,就是再来几个,江小池一个人擀皮都能供的上。
有这手速,刘芸有些乐蒙了。爱包饺子的人都知道,包饺子擀皮子是个费手腕的力气活。平时家里就缺擀皮的能手,要是每回包饺子都找江小池来,顺带供她两顿饺子刘芸都愿意。
江小池饺子皮擀的起劲,咧着大嘴丫子就差哼出歌。
黄大河带回的酸菜确实好,焦黄焦黄不说,叶子都是半透明的,带着一股自然发酵的酸味。
江小池忍不住空尝了一口,酸脆鲜嫩,口感纯正,就是自己一直想吃的味道。
江小池闻着酸菜味心里就得劲:“大河哥,还别说,您家的酸菜可真够味。我就爱吃酸菜馅的饺子,最主要这饺子还有肉。”
官场上黄大河虽然被捧惯了,但头一回因为棵酸菜心里就这么满足:“你要是喜欢,过两天我同事还要下乡,回头我让他在老乡手里再买点。”
提起会腌酸菜的老乡,黄大河也打起话匣子。
“提起那个老乡,可不是一般有本事。他家的酸菜腌的好不说,放的时间长还不烂。估计我这也是最后一波,以后想吃就得赶冬天。等酸菜再买回来,咱说好,还包饺子,还一兜肉的。”
想着以后还有酸菜吃,江小池觉得心里带劲。可人家盛情让你叫声哥,自己不能太赛脸。
在江小池心里,黄大河就是男神一样的存在。不光有本事,还长得好,家世好,性格好。比那些咋咋呼呼,不干实事的官僚不知强多少倍。
“大河哥,不用包饺子,下回咱酸菜炖粉条子,过阵子我家地里土豆就要下来,我给你做点土豆粉。新作的土豆粉可比市场上买的新鲜。”江小池说到兴头,口无遮拦的说了句。
张婆子包饺子的动作稍稍顿了下,这一举动没有逃过江小池的眼睛。
张婆子虽眼睛看不见,但心跟明镜似的。
江小池暗道一声糟糕,原主也不知道都有啥本事,自己女主光环太强,本事再大下去,估计自己重生的事都得被张婆子发现。
江小池脑瓜飞转,想把自己说出的“大话”往回搂:“就是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不知自己的手艺好不好。我尽量按照配方做,到时候粉条化不化条,大家伙可不许笑话我。”
其实,江小池真的会做粉条。
身上的技能为什么这么多还不是因为之前当系统时间长了,宿主各种看家本事齐上阵,即使江小池不愿意学,也能跟着学个大概其。
刘芸觉得江小池不得了:“这闺女可以啊,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提啥会啥,我看还没你不会的本事啊。”
张婆子应了句:“小孩子家家的,学个皮毛,可别夸骄傲了。”
江小池心里苦笑:也没啥本事都会,站着尿尿自己就不行。
江小池馋虫忍不住,嘴里的哈喇子都要淌到桌上。
&nb
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吃不过饺子
江小池没把黄大河和江小塘说的话当回事,同样的话说多了,基本上在江小池这就免疫了。
江小池把话茬接过:“大河哥,我和老二的事先这样。我岁数小,老二也小,即使正式成亲不还得等到什么猴年马月。
反正老二过两天就到城里上学,我们这也就挂个名,至于以后的缘分,还得往后走着看。我看老二人还行,脑瓜好使,是个上学的料。
所以,现在不提这个,全看我和老二造化。”
黄大河难受的牙根直痒痒,怎么看似通透的丫头,怎么在这件事上怎么就那么迷糊呢。等人家学业有成,回头还能要你这个乡下妞。白养个白眼狼不说,姑娘家的清白不都得被毁了吗
话题不应景,气氛着实有点尴尬。
刘芸码了码已经包的差不多的饺子:“我烧水,水开就下饺子,以后咱再唠这个话题。”
岔开话题,没有人再提这茬。
吃饺子的人多,黄大河把家里平时不用的大蒸锅找了出来。锅开下饺子,饺子随着水花翻滚,不一会就飘在水面上。
江小塘望着飘在水上的饺子咽口吐沫:“姐,怎么看饺子好没好”
“轻功水上漂啊!只要饺子漂上来,就十之**好了。但今天肉多,再添点凉水,让饺子在水里再翻几个个也成。”
江小塘一脸兴奋:“姐,同样是没吃过饺子,你怎么就知道的这么多”
呃……又是一个硬性话题。
江小池故意打哈哈道:“你姐我平时的功课全在饺子上,俗话不是说的好——”
江小塘忙把话接过去:“站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一个饺子煮着有点破皮,黄大河忙把饺子捞出来,递到江小塘面前:“小丫头,你先帮尝尝,全屋除了你姐,数你哈喇子第二多。”
江小塘不觉得这是埋汰人的话,一边吹着热气一边吃:“白面饺子确实比苞米面的好吃,还有肉。”
饺子等着出锅,黄大河手头也没闲着。
江小池带了小葱还有鸡蛋,黄大河炸了一盘鸡蛋酱。三个鸡蛋一勺酱,不愧是笨蛋,鸡蛋焦黄焦黄的,配着葱花,一会留着小葱蘸大酱,光瞅着就让人觉得香。
洗好的黄瓜拍了一大盆黄瓜卷,别说是配饺子,就是小酒都没有问题。
至于茄子,黄大河这个工程有点大。
包饺子剩了馅,黄大河把茄子去皮,中间夹上肉馅,在茄子外面又裹上一层水淀粉。
江小池兴奋的有些掉下巴:原来是炸茄盒,也就这样体面的人家舍得放油,自己都要忘了又是啥味的了。
三个菜有点出单,头一次带客黄大河觉得没有不成双的道理。冰箱里还有肉,切上几片用水淀粉抓一转,又配着大葱,起锅烧油又来盘大葱炒肉。
四道菜,有荤有素,江小池觉得这顿饭即丰盛又让人满足。
要是搁以往,四个菜完全封不了江小池的口,可是时代不一样,任谁来看这都是贵宾级待遇。虽说青菜鸡蛋都自己带的,可谁听说吃饺子还得配菜的啊。
人多,装菜的盘子都改用成盆。
黄大河一般不怎么着家,家里吃饭的桌子比较小。
黄大河招呼小陈一起,要把地下室的大桌面搬出来。
使力气的事怎么可能把江小池忘了。什么一人两人的,江小池一个人就把桌面从地下室举了出来。
红木的桌面子,少说也得五六十斤,江小池瘦瘦小小的,把刘芸和黄银河惊得下巴都掉一地。
这下俩人都明白,怪不得黄大河见过一回就过目不忘,原来人家真有这本事啊。
不得不说,特殊年代民风质朴,身上又把力气还是件只得拿出来炫炫的事。
 
第一百八十八章 冤大头
就她那吊死鬼造型,刘芸搁哪看出来的好呢
难道现在城乡审美就有这么大差距
江小池咽下口中的饺子,筷子一撂,起身拿着空碗往锅台走。
刘芸瞅见江小池吃着正得劲呢,表情有点急:“小池啊,跟刘姨装假是不才吃几口啊,头一回到刘姨这吃饭,刘姨说么也不能让你亏了肚子。”
江小池腼腆笑了笑:“哪能吃这么快,盛碗饺子汤溜溜缝。
刘芸听江小池这话忙起身,一把把江小池按到座位上。“瞧我这都忙乎忘了,原汤化原食,哪有吃饺子不喝饺子汤的。都等着,我盛个大碗的,反正都都自家人,谁也别跟谁客气,饺子不够咱就下。蒜酱够不啊,要不再来点腐”刘芸热情的一点不做作。
江小池因为这阵子吃的好,瘦颊的脸蛋也显些肉,笑起来越发让人觉得好看。
实在撑的不行,江小池觉得自己不应该再吃了。黄大河酒兴上来,说什么拉着小陈继续喝,小陈苦着脸,生怕自家领导酒醒过后给自己穿小鞋,只好硬着头皮陪着。
张婆子年纪大了,很有节制的吃了十来个饺子之后便没有再吃。
江小塘见江小池收筷,也自觉的把手中的筷子撂下。
江小池看在眼里,心里暗自摇了摇头。无奈江小塘看眼色惯了,一向如此,自己也不好说什么。
黄银河工作一天,吃了几个饺子早早就回房休息。
因为无故多了一个小陈,江小池祖孙几个只好被安排在一间房里。
虽说是一间房,但也是有床有沙发,祖孙三人两人住床一个人住沙发刚刚好。
海绵垫的双人床,大弹簧的靠背沙发,江小池像是刚刚回到现代的原始人,整个身体的细胞都慵懒了。
饭后撑的慌,没有用人陪,江小池一个人出了院子,就在县委大院里转了起来。
大院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基本县里领导都在这个大院里居住。但极少像刘芸一家男主人去世,女主人依旧住在这里的。
江小池虽没有细打听,但用脚趾头想也能想到。能有这样的待遇,不是元老也是生前官居要职的了。
走了几圈,江小池决定到小二楼的住宅区走一走,哪里背靠青山,尤其家家门前的小花园栽培的特别有意境。
只走进,潺潺溪水声传来。江小池怎么也没想到,曲径通幽的地方竟掩藏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养鱼池。
天色渐晚,一个少年背靠在一个路灯下,手举着一本书正聚精会神的研究什么。
江小池没有理会,怕打扰到少年,选择一个偏僻的位置,探头往鱼池里看。
借着路灯,鱼池里一个圆形的亮点闪闪发光。被闪光的东西吸引着,江小池探着身子往里面看。
离亮光越近,江小池的直觉越发告诉自己,亮点的大小好像是个袁大头。
里面的袁大头谄媚的向江小池招手,江小池哪能禁受得起这样的诱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