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再造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南湘子
张小田走后,朱允文继续到书房去,做他的那个回收货币的实施方案。其实这事情说起来也不复杂,就是设置一些机构,用来进行宝钞和金银之间的兑换而已。所以,在朱允文一天的努力之下,这个策划案就已经写好了。由于用的是毛笔,写的字比较大,所以尽管才几千字,却有十几页。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朱允文就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个策划书交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看了一遍,向他点了点头,朱允文知道他是同意了。果然,朱元璋把朱允文写的策划书交给身边的太监,说:“你来念给大家听。”
这些官员不像朱元璋那么身居皇宫,所以对这种事情还是了解的,不对,岂止是了解,简直就是深受其害。朱元璋给他们的工资是宝钞,或许下来一百两,到了宫外,就只能当作几两银子来用了。按照现在的说法,朱元璋是在变相地扣大家的工资。可是这有能这么样的?他是绝对的老大,谁也不敢提出这事情来。
那太监花了好一段时间才把朱允文写的东西读完,累得他直喘气,朱元璋眯着眼睛问道:“你们觉得怎么样?可行吗?”
大家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终于有人站出来了,说:“长孙殿下天纵之才,提出的方案堪称完美,老臣觉得这个方案可行。“这倒不是他说的假话,朱允文虽然没有把什么准备金率宏观调控之类的东西写进去,但是他写的也是经过了二十一世纪考验的可行办法,放眼整个大明,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写得出来了,要是还有人能写得出,那人一定也是穿越的。
见了有人带头,其他的人也赶紧跟上,顿时大殿上响起了一片对朱允文的赞誉之声。朱元璋叹了口气,看来这些人也都是深有体会啊。他取出印章来,在上面印了个章子,说:“好,这件事情就这么办吧,允炆,这个既然是你提出来的,就你负责实施吧。”
朱允文稽道:“孙儿遵命。”什么人最容易财?对,就是管钱的人。比如现在的朱允文。他脸上那抖动的肌肉就很明显的表达了他内心的感受:“老子要财了!”
回到东宫,朱允文就开始着手了,朱元璋已经放权给他,叫他全权负责此事,他必须做出一个计划来,一步一步地把这个事情办好。可以这么说,只要这件事情办好了,他的皇帝位置已经坐稳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就是等着朱元璋归天了。现在还是洪武二十五年,离朱元璋死还有六年的时间。朱允文今年十五岁,他等得起。
此后的几天,朱允文忙得脚不沾地,马晓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不顾自己挺着个大肚子,坚持自己去御膳房做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来给朱允文。别看她是大户人家子女,不但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是这锅碗瓢盆之间的事情也是轻车熟路,真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不但如此,她还命令所有的女子,近期不得跟朱允文那个,以保持他的精力。弄得刚刚尝到闺房之乐的朱允文差点就要去青楼。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个月的忙碌,朱允文终于把这从开始到结尾所有的步骤全部理顺了,包括一些突事件,他也有了应对之策。这天早朝,当朱允文把这个东西交给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二话不说,盖了大宝,颁行天下。
随后,各个州县都建立起了宝钞兑换点,为了防止有人操纵价格,朱元璋特意派出了锦衣卫,直接听从朱元璋的指挥,监督着宝钞的兑换。这样一来,物价总算稍微稳定了些,只不过不方便的地方也多了,在小农经济体制下,能拿金银出门的也都只是少数,大多都是拿着铜钱。买小东西还好,万一物件价格高了,动辄就要上贯的铜钱,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要知道,一贯铜钱就是一千枚,重达二十斤。
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担子自然又落到了朱允文的身上。于是,朱允文又上奏朱元璋行圆形的白银铸币,上面标明重量,面额从一钱到十两不等,这样,要是带着铜钱也只需几枚就行了。铸币体积都一样大小,不同的只是里面纯银的含量而已。除了白银铸币,还有黄金铸币,体积也一样,只不过更值钱而已。而兑换比率,则由皇帝下旨规定,任何人不得擅改。
从此以后,宝钞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要是不出远门,只需要携带几枚铸币就成了,重量也不是很大。毕竟黄金白银的价值摆在那里,通货膨胀的问题完全不必担心。就算是实在是需要很多钱的,也有办法,因为这个大明的天才皇长孙,还明了支票。
空白支票由皇帝盖章方为有效,下各地银行,当然,在朱允文的要求下,朱元璋把银行的控制权归中央,说白了就是把六百年以后的现代银行体系搬到了明朝。
由于这些事情可以说对百姓有利,也没有触犯谁的利益,所以实施起来没有一点阻力,很快便完成了。
穿越之再造大明 第五十六章 新年(一)
朱允文的这一套组合拳可谓是干净利索,顿时,他的声望如日中天,一时无两,大臣们也对他越恭敬了,毕竟是他保住了他们的工资不缩水。? ? ? ?
离过年越来越近了,走在街上,偶尔能听见几声爆竹的声音,顽皮的孩童们,在巷子里打雪仗,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马晓羽怀孕已经有六个月,朱元璋对她重视得不得了,早早的就派来了接生婆住在东宫,奶妈也已经有了指定的人。朱允文看着这一切哭笑不得,这离出生还有四个多月呢,就这么着急干什么,就算是早产也不可能这么早啊。一大帮子人住在东宫,让他感觉非常不爽,但是没办法,他又不能反抗朱元璋的意志。
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要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就每年这一天都熬粥敬佛。后来风俗传到民间,就成了腊八节。
朱元璋是当过和尚的,虽然说不上他对佛有多么虔诚,但是对这个几日却非常重视,早在几天前,他就派人送到东宫来许多谷物,用来做腊八粥。腊月初八这一天天还没亮,东宫的太监们就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朱允文实在是闲的无聊,便信步走出宫去。他突然想起,这么久了还没有去张小田买下的那片庄园里看看呢,现在就有这个时间,何不趁这个机会去一趟呢。
出了皇宫,他坐着轿子,按照张小田给的地址缓缓前进,街道两旁,都是欢声笑语的百姓,他坐在轿子中间,感觉自己仿佛就是那出来视察的中央领导,说不出的得意。
过了小半个时辰,轿子已经出了皇城,正在向郊区走去,在老远的地方,朱允文就看到了那座叫做秋水的庄园。它独自矗立在一片土丘的怀抱之中,实在是在显眼了,想不注意它都不行。
到了庄园门口,刚好张小田从里面出来,他看到朱允文,顿时请安道:“见过长孙殿下。”
朱允文摆摆手,说:“这里弄得怎么样了?带我四处看看吧。”
两人从大门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阔的草地,上面修了些木桩栅栏之类的,想必是用来训练马匹用的,朱允文刚 要开口询问,张小田就介绍了起来:“长孙殿下,这里是马球场。原来的主人很喜欢打马球,但是我把它改成了跑马场。”
两人继续往前走,在跑马场的那一边,有一排房子,这是用来住宿的。突然,朱允文在旁边看到一条很大的凹槽,从西边的围墙外直接流出东边的围墙。他心里充满了疑惑,问道:“这是什么啊?”
张小田很严肃地回答:“这就是秋水。”
朱允文差点骂娘,庄园里有条河,感情还是没水的?
张小田见朱允文有暴走的趋势,赶紧解释说:“长孙殿下,事情是这样的,这条河不是叫秋水嘛,所以,它只有秋天才有水的。”
朱允文听了他的话,终于忍不住来了一声国骂:“操,我早就怀疑,这么大的园子带着条河还这么便宜,原来是这个原因。”
张小田斜眼看了一下朱允文,见他没有怪罪自己的意思,说:“那……”
朱允文怒道:“买都买了,那什么那,去长江给老子挖条河过来。没有水叫我怎么试船?”朱允文脾气来了,什么繁文缛节都顾不上了,非得说几句脏话才过瘾。张小田听了朱允文的话,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反驳,只好照他的话去做了。也幸好这条小河的上游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不然的话朱允文的这一个命令就得让他哭死。
刚走了没几步,张小田又道:“那挖下来的土怎么办?”总不能把泥土就堆在河边吧。朱允文想了一会儿,道:“挖通以后,泥土全部运到这里来,烧砖造房。”
张小田走了,朱允文又四处转了转,渐渐地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秋水改造图,他要赶紧回去做好计划,叫派人去做,这秋水园虽然已经不小,但是还是不能满足朱允文的要求。
时间已经不早了,朱允文刚准备上马车走人,却看见远处走来一支队伍,人数不上,朱允文只是一眼看到上面的华盖,他就知道来的人是谁。他催促车夫道:“快走快走,不要让皇上给看见了。”
但是,还没走出几步,朱允文的马车就被拦住了,只见有一人骑马拦在他们前面,朱允文从窗户里往外看,确实禁卫军领崔然。朱允文知道自己是跑不了了,只好下了马车来,跟着崔然到朱元璋的马车那里去。
“孙儿叩见皇爷爷。”还隔着老远,朱允文就跪下来大喊。同时心里思考着对策,这朱元璋会怎么样惩罚自己呢?
朱元璋走到他面前来,笑道:“你还真是好大的胆子啊,居然敢在城外弄一片这么大的地方。”
朱允文听他的声音好像不是要怒的样子,随即稍微安心了一些,说道:“孙儿知错了,请皇爷爷赎罪。”
其实,朱元璋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他希望在他的铁血政策结束以后,能有一个温和的君主来缓和大明朝的阶级矛盾,所以,他请大儒来教导朱标和朱允文,他们两父子也确实是达到了他的要求。性情温和,温文尔雅。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害怕他的继位者太过软弱,而镇压不了反抗。所以,他不顾别人的反对,大肆封王,企图拱卫王室。退一步说,就算是那些分封王造反,最后的天下还是姓朱。
朱标死了,他的希望寄托在了朱允文的身上,但是朱允文那优柔寡断的性格却让他担心不已,但是自从朱标死了以后,朱允文就好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做事极有自己的主见,这让他很是高兴。更让他决定纵容朱允文的却是,他做事很有分寸,知道现在的自己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呵呵,赎什么罪啊,不就是一片园子嘛,买了就买了呗,我只是很奇怪啊,你用它来干什么?一片这么大的园子,居然只住着五个人。”朱元璋说道。
尽管朱元璋说话的时候是笑着的,但是朱允文却也是惊出了一声冷汗,这锦衣卫好厉害。
穿越之再造大明 第五十七章 新年(二)
回到东宫,腊八粥已经做好了,朱允文美美的喝了一大碗,又一头钻进了书房,他要把秋水园改造一番,弄成一个小城市。八一 中文网 按照现在的划分,应该是座重工业城市。当然,作为庄园来说它有够大,但是作为城市,它又太小了。所以,周围的一大片地方都要圈进来才行。这座园子已经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允文也就不再顾忌那么多了,只管往外面扩张就是的。
张小田已经不到东宫来了,现在的他成了朱允文的第一号帮手,为他处理着庄园的一切事务,当然,只是目前的,庄园建成以后的妙用不是他一个六百年前的宦官可以明白的。
第二天,朱允文是被鞭炮声惊醒的,东宫就在皇宫的最东边,离开东市只有一面宫墙,所以如果声音很大的话是可以传进来的。宫墙足足有五丈高,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从宫墙里翻进来。
吃了早饭,朱允文又来到庄园里查看进度,许多刚雇来的工匠们正在干涸的河床上挖泥土,旁边的土丘都差不多有两人高了。这是朱允文昨天吩咐下去的,要把这秋水河加深加宽,不然容不下他心目中的大船。围墙已经在拆除了,按照朱允文的要求,围墙将要向外扩张两倍,挖河挖出来的泥土刚好可以用来烧砖砌墙。
“长孙殿下来了。”张小田从房间里出来,刚好看见了朱允文,于是打招呼道。
朱允文把自己画好的图纸交给张小田,说:“这是我设计的布局图,下面就是我的文字说明,你要按照我说的来办,有不懂的地方再来问我,钱不是问题。”张小田答应了下来,但是朱允文不知道的是,只不过小半个时辰,它就出现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按照朱允文的计划,他要把这里划分为生活区和实验区还有仓库三大部分,生活区用来住人,实验区用来测试他这个半吊子穿越这明的东西,至于仓库,那就是用来堆放成品的地方,这里离皇宫那么近,东西很容易就能运进城里去。
俗话说的好,人多好办事,再有俗话说的好,有钱能使鬼推磨。在朱允文强大的财力支持下,生活区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就竣工了,总共三排并列的房屋,当然,并不是木质结构。朱允文起初想要做成现代化的高楼,以便占据更少的空间住更多的人,但是后来只能放弃,因为现在还没办法用水泥做梁子。
明天就是除夕了,朱允文早早地就叫张小田给雇佣的劳工们了工资,回家过年去了,偌大的庄园里顿时冷清了下来,只有在角落里的一间大屋子里还有人声传出。这里是朱允文特意建造的,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里就是将来的装备研制造中心。此时此刻,他招募来的五大杰出青年都聚精会神地按照自己的特长,在从老工匠那里学习手艺。朱允文在前不久得知,他们五人全部是孤儿,那些工匠们也只是住在皇城里,用不了半个时辰就可以到家,所以也就没有放假,只是朱允文想得周到,他们这几天的工资全部按照平时的三倍给,刺激得他们开足了马力,倾囊相授。
夜幕降临,时常能听到外面传来炮竹的声音,朱元璋召集了在京中的皇族,在宫中大摆筵席,热闹非凡。
朱允文终于感受了一番过年的滋味,颇有感触,但是令他烦恼的事情也是多得很,那些官员们,总是打着拜年的旗号,到东宫来拜见他,开始几个还好,让他高高兴兴地接待了一番。但是后来人越来越多,从早到晚都逼着他没有休息的时候,他终于飙了,叫人守在东宫门口,一概不接受官员的来访。这一招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却博得了朱元璋的好感、这个孙子居然不趁着这个时候收买人心,果然够义气。
一直闹到大年初五,这些事情才终于少了下来,这一天,朱允文吃过了早饭,就一直在书房里呆着,这过年啊,不过不知道,一过吓一跳,真他妈的比打仗还累。他眯着眼睛,不知不觉中居然睡了过去,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模糊中听见有人叫长孙殿下,他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整理好衣服,说道:“进来。”
进来的人是张小田,他问道:“今天已经是大年初五,朝廷各个部门也都恢复了工作,所以臣觉得,庄园那边也恢复工作,争取在大水到来之前全部修建好。”到了秋天,秋水河开始注水,工程进度势必会减慢,他的这个提议也是无可厚非。
朱允文揉了揉太阳穴,道:“这事情就你决定吧,还有什么事吗?”
张小田施了一礼,道:“没事了,臣告退。”
朱允文重新做回了自己的位置,今年秋水园就要建好了,第一步先用它来干什么呢?尽管在朱允文的心中,这秋水园妙用多多,但是众多方案在他的脑海里挤作一团,却不知道先从哪里入手了。如果直接在出大动作来,朱元璋绝对不会轻饶他。想了想,他实在是拿不定主意,便决定出去走走,寻找一下灵感。
出了宫,朱允文一路向城外走去,路上,积雪已经开始融化了,梅花开得正鲜艳,商店也开始开门营业了。随处可见进京赶考的士子。朱允文见了,突然心有所感,何不到孙征信那里去看看?
轻车熟路地来到自己的老宅,此时的大门正开着,几个奴仆在扫着还未完全融化的积雪。看见朱允文来了,老管家赶紧上前鞠躬道:“见过长孙殿下。”
朱允文朝后面一人使了个眼色,那人立刻会意,开始进府里去红包。看着金币银币就这样散出去,朱允文突然醒悟过来,自己是不是应该想个办法赚钱了?光靠着朱元璋那点儿赏赐,可是远远不够啊。
孙征信正在书房里看书,听说朱允文来了,赶紧出来向朱允文行礼。朱允文笑道:“马上就要考试了,你准备得怎么样?”
“放心吧,我已经准备好了,一定要上黄榜。”孙征信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朱允文放心了下来,说道:“你好好读书吧,我就过来看看,这就走了。”
这个时候,杏儿从房间里出来道:“长孙殿下,既然来了就多留一会儿吧,我这就叫人做饭去,吃了再走。”
仔细打量这个杏儿,朱允文现她更加漂亮了,面色比以前红润多了,这也许就是爱情的滋润吧。
在他们的挽留下,朱允文只好留下来准备吃饭。至于秋水园,就等一下再去好了,方正路近得很,用不了半刻钟的时间就走到了。
就在这个时候,朱允文却突然听见惊天动地的一声大响,远方飘起一阵黑烟,看方向,正是秋水园。
穿越之再造大明 第五十八章 科举(一)
“成了?”朱允文没有像旁边的孙征信那样惊慌失措,仅仅是自言自语地嘀咕了一声,然后他就再也坐不住了,告辞道:“我还要回宫有些事情,就先走一步了。 ”孙征信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情,所以长孙殿下回去处理也是应该的,也就不再挽留他。过了一会儿,孙征信看着朱允文的背影,对杏儿说道:“你看,长孙殿下是多么勤于政务,我以后一定要好好效忠才是。杏儿点头不已。
朱允文出来绕了个弯儿,直奔秋水园。到门口的时候,却见了许多百姓都围在秋水园的外面,向围墙里面张望着。朱允文在很早以前就下过命令,除了他的命令,谁也不准私自进出园林,即使是朱元璋要来,也是他先打头阵过来。
侍卫们赶开围观的群众,迎接着朱允文进去,走过空地,就来到了生爆炸的地方,只见中央有无数碎木板散落着,都是焦黑一片,原本平整的土地上,却炸出了一个一丈方圆的大坑。他看见张小田过来,于是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张小田道:“回禀长孙殿下,这是昨天他们买回来的烟花,昨天晚上放了一半,剩下的就堆在这里,刚才不知道是谁引着了火,全部爆炸了。把库房都给炸掉了。”
朱允文听了他的话,兴奋的心情顿时无影无踪,还以为是炸弹做好了呢,感情是烟花爆炸。他黑着脸说道:“你们这些人啊,也不小心些,好了,下次可不准这样了,去干活儿吧。对了,记得把试验的地方给我弄远一些,到河那边去。”
张小田领命下去了,朱允文视察了一会儿,就出了秋水园,在外面,他派人向百姓们解释了爆炸的原因,又马不停蹄地回宫去,想要把事情给朱元璋说说。这是他长久以来学会的一点,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最好是事无巨细,通通向朱元璋禀报,赢得朱元璋的信任,以求自己以后的路好走一些。
就这样平静地过了几天,过了正月初十,朱元璋命朱允文为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党校校长),总理洪武二十六年的科考事宜。之所以是总理,是因为他不管事儿,只是视察工作的。具体的事务自然有下面去安排。
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二,科举考试的日子,一大早,天还没亮,朱允文就起床了,草草地吃完早饭,就乘轿去了国子监,在正式考试之前,他必须保证所有的监考老师全部到位。
时间到了辰时两刻,所有的老师全部到位,考生也已经来得差不多了,主考官周玉明到考场四处检查了一番,没有现什么异常,看了看地上的日晷,时间也到了,于是喊道:“鸣钟,封门。”
“等等……”眼看着两扇大门就要合上了,却见了一人从前面快地跑过来,朱允文定睛一看,原来是孙征信!他不由得一阵恼怒,这个小兔崽子,再晚来一刻就完了。
周玉明见了来人,衣裳不整,心里对他的第一印象就非常不好,说道:“你来迟了,考场已封,下次再来吧。”说着就要关门,孙征信急了,说道:“让我进去吧,我只是来迟了这么一会儿。”周玉明断然拒绝,这个时候,朱允文也必须出手了,花了那么大本钱把孙家拉过来,要是这个时候出点儿意外,那真是得不偿失。
“周大人,我看他也怪可怜的,就让他进去吧,寒窗苦读十数年,不就是看了这几天么,要是错过了,那又得多耗费三年的光阴。”
孙征信感激地看过来,朱允文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周玉明见长孙殿下都话了,也不再坚持,说道:“好吧,既然有长孙殿下为你求情,那我就放你进去。”孙征信得到允许,匆忙向里面跑去,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周玉明看了他一会儿,没见他有什么小动作,也就不再管他了,只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朱允文转了一圈,觉得没什么好玩的了,于是向周玉明说了一声,回东宫去了。反正这科考得几天呢,过几天再来吧。
回到宫里,正准备吃午饭,外面跑进来一个小太监,说道:“长孙殿下,张公公叫您过去一趟。”
“张小田?”朱允文一想,肯定是秋水园来消息了,于是他饭也顾不得吃,随着小太监两人出宫去了。
到了秋水园,张小田已经在门口等着他了,朱允文也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就随着他进去了。两人还是来到前几天生爆炸的地方,却见那房屋已经再度砌好了,秦裕站在门口,等待他的到来。
“请……”他向朱允文拱了拱手,道。朱允文进了房间,却现这是一个做试验的地方。连个窗户都没有,要不是点着灯,连人都看不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