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之再造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南湘子
“朝鲜半岛?”朴昌很是不解,朱允炆这才想起来,明朝初年好像还没有朝鲜这个名号,于是他解释说:“就是高丽。”
朴昌这回明白了,说:“是啊是啊,原来你知道我们那里啊。”
1392年,原属于中国元朝辽阳行省双城总管府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为争取中国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参考了高丽古名“朝鲜”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宁”,遣使请中国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国号,朱元璋认为“朝鲜”是古名,因此裁定朝鲜为新国名。现在这个朴昌,正是他派来得使者。
朱允炆吃完了饭,付了钱就走了,那朴昌同志,还在那里和一壶酒奋斗中。明天,是朱允炆第一次上朝的日子,他必须在今天下午学会一些礼仪。





穿越之再造大明 第十五章 早朝
不得不说,跟黄子澄学礼仪是一次很差劲的经历,差劲地程度直追当年的乞讨。??? 不过好在,在那惨无人道的严格要求下,朱允炆还是完美地把所有的礼仪全部学得好好的,在这一点上,他的天赋可比那个还珠格格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模糊中,朱允炆听见远处传来洪亮的钟声,他睁开眼睛,却见周围的天还是黑的,不由得嘟囔道:“这群人渣,搞什么啊,天都还黑的就敲起床铃了。”正准备再眯一会儿,外面就传来了敲门声,黄子澄在外面喊:“长孙殿下,早朝的时间到了。”
朱允炆暗叹一声要命,只得挣扎着起来,然后说:“我起来了。”
然后就有两个丫鬟进来伺候他穿衣洗漱。出去吃早饭。看着整个皇宫的点点星火,朱允炆心里就异常恼火,他心里打定主意,等当了皇帝后,坚决实行八点钟上班制度。
去御膳房吃了早饭,天终于有些亮了,他来到正大光明殿外的一个偏殿里等着,在那里,他意外地看到了燕王朱棣。他打招呼道:“四叔早啊。”虽然迟早要干上一架,现在却不是翻脸的时候,朱棣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也微微点头,以示回答。见朱棣没什么热情,朱允炆也不去凑什么热闹了,专心致志地调戏着自己面前的茶水,只不过脑袋却如同四百马力的动机一样高旋转起来,朱棣怎么还在京城?他的封地呢?谁管?要是北方胡人再打过来,谁给这个帝国当第一道防线?这个时候,朱允炆脑海里突然跳出一个名字来,姚广孝。他心里一惊,差点被茶水呛死,这个人我怎么没想到?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他就是总军师啊,被某时尚人士评为最佳战术指导员的家伙。如果,朱棣把燕云地方的防务都交给他来管了,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正在研究怎么干掉姚广孝的时候,外面走进来一个太监,道:“皇上上早朝了,王爷,长孙殿下,走吧。”朱棣站起身来,转头看了一眼朱允炆,然后走了出去。朱允炆竖起中指鄙视了他一把,也跟着出去了。
在路上,朱允炆遇到了进宫来的大臣们,他们低着头,在夜色中如同一队缓缓前进的蚂蚁。
此时,正大光明殿里灯火通明,太监们各司其职,来的大臣们也不敢交谈,都规规矩矩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朱允炆走到队伍的最前面,在那里,比一品大员还要靠前面一排,是专门给和皇帝有关系的人留着的,比如现在的朱允炆,以及在这里站了有好一阵子的朱棣。
朱允炆双手交叉放在腹部垂着,脑袋微微下垂,刚好能够看见前面龙床上的脚踏,据说,在整个早朝的过程中,下面的人是不能看到皇帝的脚以上的部位的,而皇帝却可以直接俯瞰整个大殿。
过了不知道多长时间,有一个太监大声叫起来:“皇上上朝了……”然后,大殿外面也有一个太监喊:“皇上上早朝了……”然后是下面的广场上也有一个太监在喊,他们就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把皇帝的权威,把皇帝的威严,传达给天下子民。
然后,就看见龙床旁边的一块布幔被挑起,朱元璋一脸严肃地踱着方步,走到龙床上坐下来。旁边一个太监说:“有事早奏,无事退朝。”按照桥段,在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一个人从队伍里站出来,说一句,臣有本奏。当然,今天也不例外,出来的人是礼部尚书,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他说:“启奏皇上,昨天高丽国来了使臣,愿意上表归附。”
对于这个小属国,朱元璋也经常头疼,他们出尔反尔的度,比自己纳妃的度都还要快上几分。他听说又来了使臣,只好说:“叫他上来吧。”
太监喊:“宣使节上殿……”然后,就见一个脑袋从门外的黑暗中冒出来,四处看了看,再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在最后面的地方跪了下来,高喊:“参见皇帝陛下。”
朱元璋一见这鬼头鬼脑的人就不爽,他说道:“你是高丽国的使节?”朱允炆一听那声音就知道,正是昨天的那个叫嫖娼的家伙。
他说:“皇帝陛下,咱们国家的都统使李成桂早已经把那万恶的皇帝推翻,自己当上了皇帝,国家也不叫高丽了,而是叫做朝鲜,我这次过来,就是上表奏请皇帝陛下,为我国的新国王加冕。”然后,他从怀里拿出一份国书,递交了上去。
朱元璋看过了一遍,说道:“对于这个事情,朕同意了。”对于那片地方,说实在话,他并不是很热衷。那位嫖娼同志收好盖过玉玺的国书收好,就出去了。
然后,朱元璋看了看下面,说道:“现在,朕要宣布一件事情。”
他看了一眼朱允炆,说:“大家都知道,长孙现在也十五岁了,朕打算为他赐婚。”
下面一片议论之声,朱元璋摆了摆手,说:“朕已经选好了人,马全。”
马全一听到叫他的名字,赶紧走出来,说:“臣在。”
朱元璋说:“你家闺女同意了吗?”
马全想起女儿那少女怀春的模样,说道:“回皇上,小女同意。”
朱元璋一听,说:“好,既然大家都同意,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下个月十五,是个好日子,大家都收拾收拾,把事情给办了吧。”
马全答:“是……”
除了这两件事情以外,朝堂上议论的事情就完全让朱允问不知所云了,他如同一截木头,矗立在正大光明殿里。




穿越之再造大明 第十六章 王八看绿豆
时间已经是深秋了,天却依旧没有要凉快下来的意思,一到中午,就仿佛要下火一般。? ?
朱允文走在雕花回廊里,时不时地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听一听林子里虫鸣鸟叫的声音,他突然想,要是往后日子都能这么过下去,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不过可惜的是,他自身处在那么一个特殊的位置,就算是他想安逸,也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
长孙殿下,奴婢可找着您了。一个好听的声音把朱允文从怡然自得的境界里拉了出来。朱允文看着那面色红润香汗淋漓的可人模样,可神情一阵激荡。他心里默念三句兔子不吃窝边草以后,内心马上就淡定了,他问,什么事?
辽王来了,说要见您呢。丫鬟说。朱允文想了好一会儿,就是没想起来辽王是谁。过了半晌,他突然顿悟,暗骂自己的愚蠢。管他是谁,回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回到东宫,朱允文见到了所谓的十五叔,辽王朱植。那是一个看起来比他也大不了多少的青年男子,穿着一身白衣,头简单地挽了一圈,直披下来,手里拿着一把折扇。颇有些风度翩翩的意思,要是放在现代,绝对的偶像级人物,那些什么号称花样草样男子的,都可以去撞墙了,两者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根本没有可比性。
十五叔,你怎么有空过来?朱允文先打招呼。其实他的意思是:你怎么还没去辽东?朱植可是个相当聪明的人物,怎么会听不出来?他微笑着说:听说你就要大婚了,可喜可贺啊。
朱允文一听,你丫大老远跑进宫来就和我说这个?他说:外头太阳晒,咱们进屋里说。有些事情,生成是见不得光的。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朱元璋的十五子朱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聪明,有自知之明。这一点从他对皇位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其实,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这个侄儿的皇位有些不稳,所以在朱允炆当皇帝的那段时间里,他尽量不和朱允炆勾搭到一起,而是一直在观望。事实上,他做得很好,在朱棣许诺他当皇帝以后给他一个王当以后,他就一直龟缩在自己的封地里。不过,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已,朱棣当上了皇帝以后,他不当没捞到个王当,还英年早逝,至于原因,大家都应该知道。
“叔请坐。”两人进了房间,朱允炆就亲自给朱植倒了一杯茶,以示尊敬。他就算历史再差,也知道朱元璋时期的王,都是带兵的。随便拉拢几个,对自己的将来也是大有好处的,正所谓孤掌难鸣,如果只剩下朱棣一个人了,就算他再英明神武,到时候大家一起给他使绊子,他还能牛气到哪里去?
朱植这次来,也正是抱着一个目的,那就是,抢在最早的时间里,和这个朱允炆拉上关系,他一直坚信,自己有兵,如果选择投靠,朱允炆一定会接纳的。你们看,他是个多么纯洁的人。在这个时候,朱棣还没有跟他许诺那个所谓的王爷。他看到朱允炆亲自给自己倒茶,心里是十分得意,以为自己这样亲自到来,是给这个侄儿面子了。
朱允炆一直有一个疑问,这些王爷不去封地,在京城晃悠什么?看来,这个答案也只能从这个叔叔口中获得了,他问道:“叔,您这次来是?”经过他这么一提醒,朱植才算是想起来自己来的目的,他赶紧说:“你是不是很奇怪,我们都还留在京城?”他的问题,恰好是朱允炆所疑惑的,朱允炆赶紧点头。
他哈哈一笑,说:“这个你就有所不知啦,父皇决定迁都,正要征求意见呢。所以,我们都留了下来,准备商量商量。”
迁都?这个倒是没有听人说起过。朱允炆心里打起了主意,按照历史上来说,明朝最后把国都迁到了北京去,不过这都是朱棣当皇帝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还在金陵呆着呢。可以说,朱植给他带来的这个消息是爆炸性的,作为下一任的皇帝继承人,他理所应当是第一个知道消息的人,可是现在的他确实被蒙在了鼓里。也就是证明,这个事情还没有被正式提上议程,还只是属于设想阶段,不过皇帝家的事情就是这样,只要是有了一点点风声,那就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早做准备总是没有错的。
“叔是怎么得到消息的呢?”朱允炆问道,这个消息非同小可,现在天下几乎处处有王,无论迁都到谁的地头,谁的实力就可以增长一大截,就算是以后的皇位之争,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现在朱允炆要做的,就是证实这件事情的可靠程度。
朱植神秘地笑道:“这个你就不用多问啦,我自然有我的办法,怎么样,要不,我们俩联合吧?”说了这么多,他索性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联合?怎么个联合法?”朱允炆现在还没有进行皇位争夺战的觉悟。这些东西,就要老谋深算的叔叔们来教他了。
朱植笑道:“很简单,你知道吗?一旦你当上了皇位,一定会有人不服气。这些人要是动乱了,你那点兵力,可是不够用的。”这话毕竟是大逆不道的,他的声音压得很低。
他说的这些,朱允炆自己也知道,其实,他也想着去拉拢叔叔们的势力来着,这下子,他们俩也算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既然话语投机,那就简单多了,一个需要势力,一个需要贡献势力,那还谈什么?直接拍板合作撒。不过,我们的皇位继承人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穿越的,你们要始终记得。
太多太多的黑帮电影里,背叛算是轻的,流行的都是背后捅刀子。朱允炆现在就是要想一个办法,把这个自己送上门来的十五叔,辽王朱植,牢牢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穿越之再造大明 第十七章 投名状
朱植从袖中拿出一个信封来丢到桌子上面,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就看看这个,它就是我的诚意。? ? ”
朱允炆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里面装的是什么呢?他拿起来,拆开了信封,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子上,等看清楚了是什么的时候,它惊呼起来:“地图。”不错,朱植拿出来的,正是辽东地图。
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没有gps,要想得到哪个地方的地图,很简单,派人把地方全部走一遍,然后把经过的地方记录下来。由此可见,要制作一幅地图,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正是因为制作不易,所以地图这个东西,自古以来就是被列为一级机密的东西。按照历史的记载,秦朝末年刘邦进入咸阳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地图收集起来。现在朱植连自己的地盘的地图都给了他,足以见了他的诚心。
朱允炆收好地图,大喜道:“既然十五叔这么有诚意,那我就收下来了。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朱植赶紧问,心里说:“老子把家底都给你了,你好想怎么滴?”朱允炆一看他那神情,就知道他想得太严重了,要知道,察言观色是乞丐的基本技能,他浸淫其中十几年,能不精通?他笑道:“事情也没你想象的那么严重,我就是想问问你,你觉得四叔怎么样?”
“四哥?他?”朱植心里惊了一下,难道这个侄儿现在就想跟他掰掰手腕儿?他没那么蠢吧?“他开口道:”四哥的兵力是强大的,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你的皇位也就稳定了。“
朱植扯出一段话了,想试试朱允炆的口风。只不过,他做得这么明显,朱允炆怎么会看不出来,他笑道:”十五叔,你不是这么笑话我的吧,想让四叔帮我?那你怎么不叫母猪上树,估计那个都比较容易,朝野上下谁不知道他的野心?“既然话都说倒这个份上了,朱允炆也不怕把帘子给挑开了。
朱植一听,竟然松了一口气,这个侄儿,还不蠢嘛。俗话说了,不怕虎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他说:”既然不是这个事情,那你的意思是……“
朱允炆笑道:”我的问题很简单啊,那个,刚才那个属国的人,你知道嘛?“
朱植说:”当然是知道的,他有什么问题嘛?“
朱允炆怕他理解错误,赶紧说:“没有没有,我不是说这个人有问题,他是正宗的使者呢,我是说啊,既然你知道了他,那就应该知道他的国家了,我想让你找个人,帮我去那个国家找一种东西。”
说白了,朱允炆的意思就是叫朱植找个人出海。他说:”十五叔,你也知道的,我现在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手下一个人也没有,所以只好叫你帮忙了。“
朱植一听,笑道::”这是小问题啊。“
很多人都知道明朝初年就开始实行了海禁。明朝初期的海禁,其实不算严格,只要经过官方同意就是合的了。好比现在你要出国,有签证是移民,没签证那就是偷渡了。就政策的总体趋向来看,明代海外政策是开放的,而清朝才是完全的封闭。考察明代海外政策走过的历程,可以前后包含两种不同内涵的开放。明代初年是官方垄断的对外开放,在弊端暴露后,中期政策调整,平定外来侵扰后,转向对民间社会的开放,海外政策完成了以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的转移,即将官方层面的开放下移到民间层面的开放。从政策的作用来说,明初的海外开放政策,造就了郑和这样一个海上英雄人物,并引明中叶社会内部的深刻变迁;明后期的海外开放,造就了郑芝龙这一海上巨头的枭雄人物。显示了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新的展变化。郑氏海商贸易军事集团在明末的崛起,积极参与到正在行成的世界市场的活动当中,雄据远东海上,足以威慑西方国家,这是中国直到明朝末年海上力量并不落后于西方的最好证明。
对于这样一个对朱植来说没有丝毫难度的要求,他怎么可能不答应?他赶紧对朱允文表态道:“你放心好了,这事情本王算是答应下来了,只要你说的东西存在于那个地方,我就一定找来。”朱允文见他答应得干脆,心里也是很高兴的,赶紧许诺道:“十五叔就是痛快,没别的,将来若有机会登上大宝,好处一定让你满意。”朱植得了承诺,有些喜不自胜了,他对自己的眼光一直有着近乎盲从的自信,所以,自从朱标死了以后,他就一直想根朱允文集团搭上线,朱允文在他眼里就是一支看涨的牛股。他道:“时候也不早了,我这就先回去了。” 朱植站起来要走,朱允文赶紧叫住他道:“十五叔稍等,我还没告诉您我要找什么呢。”朱植也记起了这事,他笑道:你看,我都差点忘了。”朱允文拿出一张画来,说:“我要找的就是这个。”朱植看了画像,现那似乎是某种植物,宽宽的叶子长在一根根的藤上面,有结的地方还生出一团团奇形怪状的茎块来,实在是个奇怪的东西。他也没问,因为画像边就有文字说明。朱允文看着朱植离去的背影,说:“不知道这个时候朝鲜半岛出现了红署没有。”




穿越之再造大明 第十八章 压箱底
接下来的日子,朱允文就老老实实地在东宫里看书,迎接婚期的到来。? ? ? 至于外面的事情,他是不知道的。此时此刻,正因为周德兴的案子,全国上下人人自危。当然,这事情和朱允文没有一点关系。
这一天,朱允文正在书房里练着字,黄子澄手里拿着一团东西,慢慢地走进来,脸上满是尴尬之色,仿佛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般。朱允文听见动静,停下笔来,看着黄子澄道:“先生,你这是怎么了?”这个老家伙,平时走路不是都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么?
被这么一问,黄子澄居然脸都红了,他鼓起勇气说道:“老夫恭喜长孙殿下大婚。”朱允文听了差点笑喷了,就这一句话用得着这副表情?他说道:“先生,你不是大老远进宫来就和我说这事儿吧?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黄子澄把手里的东西放到桌子上,说:“按照规矩,在殿下大婚之时,老夫应该跟你说说男女之间的那些事儿。”经过他这么一说,朱允文才明白过来,难怪他会难为情呢,原来是要开展性教育啊。他说:“先生,你这就不对了,孔圣人有云,食,色,性也。这么平常的一件事情,你怎么这副表情?”
黄子澄一向对自己的学识很是自负,没想到被自己的学生给鄙视了,他赶紧说道:“长孙殿下教训的是,那我们现在是不是…”
朱允文赶紧摆手道:“我自己看就好,你先出去吧。”他一直认为,看黄色这种雅事是不能分享的。黄子澄也没有多想,还以为是长孙殿下不好意思呢。说道:“好吧,殿下如果有疑问再问我好了。”说着便出去了。
朱允炆看着他的背影,说:“哎,被儒家思想毒害的可怜人啊。”说着他看向那个用绸子包起来的东西,思忖道:“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那是用上好的绸子包起来的,看外形,好像是一个盒子之类的东西。朱允炆走过去把绸子拿开,只见一个朱红色的檀木盒子静静地躺在上面。朱允炆嗤笑道:“哎,皇帝家就是不一样,黄书都包装得这么隆重。”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本外表看起来丝毫不起眼的蓝色封面线装书,只要不说,没人会认为他是黄书的。
这本书不厚,大约也就一百页的样子,翻开封面,却是一篇文字,上面写着:“国初设猫之意,专为子孙长深宫,恐不知人道,误生育继嗣之事,使见猫之牝牡相逐,感其生机。又有鸽子房,亦此意也。”(《禁御秘闻》)
再翻开一页,上面有两尊欢喜佛像。下面有论述,两佛各缨珞严妆,互相抱持,两根凑合,有机可动。再后面,就是说欢喜佛的作用的。大婚前,由宦官寻皇帝入此殿,先行礼,礼拜毕,“令抚揣隐处,默会交接之法。”
佛教虽为比较保守的宗教,但是在我国也分很多教派,其中佛教密宗在性方面较为开放,在绘画和雕刻中,有大量性内容,最突出的为“欢喜佛”也称“欢喜天”。大多是男女裸身相抱交媾的佛像。 佛教本身戒淫,但是为了达到成佛的目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受某些戒律约束,比如密宗可以利用女性作修法的伴侣(称为“明妃”)。
朱允炆看得大为感慨,这个皇帝家,为了传宗接代,还真是煞费苦心啊。他接着再翻了一页,却是一个女子的图像,只不过这个女子比较特殊,她没有穿衣服,身上的一些地方也都标记得清清楚楚。再后面,就是一个男子的形象,也和上一张一样,朱允炆暗自揣测,这个的目的应该是让人认识自己的身体吧。
接下来的图画就有意思了,什么男上女下,男下女上,站着的坐着的都有,那画画的人功夫了得,竟然那表情都被他画得惟妙惟肖。到后来,居然出现了时尚的六九式,还有观音坐莲,老汉推车,老树盘根等等招式。朱允炆看得热血沸腾,脑海里突然恶意地想,要是再来个丝袜诱惑,那就完美了。
谁也不知道,正是因为他的这个恶俗的想法,许多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东西都提前出现了。
他把画册看了一遍,心里感叹:“大千世界果然无奇不有啊,画画的那个人一定是奇才,居然想得出这么多招式。”把书放在桌子上,他感觉到自己身下的坚挺,苦笑道:“我日你个黄子澄,居然勾引我。”他转身,准备去隔间里泻泻火,就在这个时候,一阵风从外面吹过来,刚好把桌子上的书吹得翻了起来,朱允炆一听书声,转过身来看,却见那书页一页一页地往后面翻,那一副一副的图画全部连接了起来,这居然是一本连环画!
朱允炆眼睛都看得直了,心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作者一定是一个人才,哦,不,奇才。他走过去,重新开始翻看起来,这下子,下身更加坚挺,鼻血都差点流出来了,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代的皇族都那么好色,原来是从小就开始培养了。
1...3456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