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小仙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州大人
李治富嘿嘿一笑,朝大家摇了摇手,表示以后驴车就归他早晚专属了,早上拉去,晚上再拉回来。
不然村里距离县城不近,光靠腿走路,他可赶不了一个来回。
“那不,驴车不光是在家帮着运东西干活,我平常还得乘着去县供销社给福娃买东西。”李婆子当即就不同意。
别说只是去化肥厂上个班,就是正式成了工人,也不能耽误她给宝贝孙女买好吃好穿的回来。
李治富摊摊手,没办法的话不然就把名额让出去呗,他虽然有兴趣进化肥厂转转,但也不是一定要去的。
李老头摇头,名额不能让。
他们家出一个人,实际上是代表了队长家在此事上对上对下的态度。
对上,让领导们看到他们对于化肥生产的积极性;对下,也给村民们做个好榜样,在化肥厂起个带头作用好照应。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爷们几个皱起了眉头。
王月琴张了张嘴,左右看了一圈,最后忍不住说道,“这有啥难的,找个人早晚接送一趟不就好了,就像大哥每次送爹去县里开会一样。”
“对啊,村里不是还要四个人的嘛,大家肯定都要解决上下班问题,大哥干脆早晚拉上驴车接送,其余时间还是回来该干嘛干嘛。”李治富拍了一下巴掌恍然说道。
李老头照他头上狠狠敲了一记,臭小子,让亲大哥去接送他上下班,很有面子是吧?!
“肯定不是白接送的啊,自家人就算了,其他四个得付出点东西,比如一次两分钱,一个月一块钱……”李治富一边抱头鼠窜着躲避老爹的胖揍,还一边不停地提着建议。
“单单四五个人太少了吧,要是再加上村里想去县城逛逛买东西的……”赵凤仙看了眼丈夫,额外补充道。
其实这么算算的话,每天来回跑一趟,貌似还有得赚呢。
等到第二天老教师来家里一趟后,李老头直接拍板定下让大儿子以后驾着驴车往县城来回跑的事。
因为家里的两位小神仙在学堂表现太太太优秀,老教师手一痒就往上举荐了。
他们俩要去县城上学啦!
第129章
荣锦要去县城上学了, 她自己稍后才知道这事。
本来是不想去的, 不过看着家里人全都殷切期待又自豪的模样,索性就随他们的意了。
李婆子为此特意带着两人去县城转了一圈, 先是看了下将要就读的县小学环境, 然后去供销社买时髦的屎黄色帆布包和军绿色水壶当上学的基本配置。
“帆布包放课本笔纸,当书包用好看,水壶平时装开水喝, 生水喝了拉肚子。”李婆子将每一样都安排好了。
其实以荣锦的意思, 背以前做的书包就可以, 不用另外多花钱票。
但是李婆子不愿意啊, 说是那样去县小估计会被城里娃看不起的, 她可不会让宝贝孙女受这样的委屈。
另外, 为了和帆布包水壶搭配, 李婆子将两人在京都时买的衣裳单独拿出来, 去上学的时候就穿那些,在家时才穿她给做的,不可畏不上心了。
等到村里进入化肥厂做工的人正式开始去上班时,荣锦和陈向阳随着去县城, 插班在县小的三年级。
以陈向阳看起来十一二岁的年纪,还有他过目不忘已经自学完初课程的本事, 本应该直接去上五年级, 或者直升初。
但是还有一个荣锦在啊, 态度一向冷淡的家伙表示了, 荣锦在哪儿他就去哪儿。
两人整一个连体婴, 谁也别想分开他们,不让就接收小仙童冷冰冰压力十足的死亡视线吧。
而荣锦表现出来的年纪,应是从一年级开始上,然后一级一级往上爬的。
但是谁让她也不是正常人呢,同样过目不忘和学习能力超强,蹲到一年级里去太屈才了。
老教师在学校有人脉关系,本就是他手痒举荐来的,当然会帮忙给他俩安排好。
他是知道两人的学习进度和深不可测的,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跳级后他们听不懂。
于是两下一折,荣锦和陈向阳就在三年级落脚了。
但是老教师有预感,这俩人绝对待不久,估计还会往上跳,或许小学很都装不下他们了。
老教师如此一想,顿时有了紧迫感。
他得赶紧跟在县初当老师的几个旧识联络联络,先给这两个得意门生探好前路。
荣锦在三年级上了几天课,基本就浑水摸鱼了几天,同时被同班童鞋们好观察了几天,跟看猴戏似的,令人心情微妙,略微不爽。
之后,县领导得到消息后还专门来看了两人一回,给他们送了一些吃的喝的,叮嘱学校校长老师等人一定要多多关照两个孩子。
态度十分热情,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照顾自家后辈。
县领导倒是想后辈里面出两个如小神仙这般钟灵毓秀聪明绝顶的人物,可惜他家祖坟上没冒那股青烟,人家神仙看不上。
荣锦坦然接受,顺便表示了谢谢,让对方受宠若惊,最后一再确认他们没其他需求后方才乐颠颠地离开了。
班里其他孩子从那以后就没有那些或好或冒犯的眼光了,全都下意识地敬畏着避让开,或许是回家被父母嘱咐过的。
这件事过后,荣锦和陈向阳在县城上学的生涯逐渐稳定地步入正轨。
一周的前六天,他们早上从被窝里醒来,被李婆子拾掇好吃完饭齐活了,就挎上小书包和去化肥厂上班的人一起,坐大伯驾驶的驴车到县小上课。
午饭是在学校食堂解决,有老师管理,且提前交了不少的粮食,虽说没有家里吃的好,但也饿不着肚子。
李婆子怕他们吃不饱,每天早上起来还忙活着不忘做一些葱油饼小肉包菜包之类的小点心,让两人装书包里带着去,饿了就让老师帮忙热一下再吃。
荣锦基本都是搭着水壶里的热水,直接就将凉了的东西速干掉,或者全交给小伙伴解决。
有时候周围的小童鞋们会眼馋地想吃想要,每当这时候,荣锦就会吃的动作更。
指望她心软分给他们?不可能的。
李家村以及周边虽然不缺粮食了,大家伙有吃有喝小日子过得开心自在,但是县城这里物资还不是多充裕,供应粮不够吃而饿肚子的人家大有人在。
现如今,粮食在这里仍然是十分金贵的。
荣锦若是好心把东西给出去,估计会立马被当做傻不愣登的冤大头,届时将会有更多的手伸到她面前要吃的,哪里还心软的过来啊。
县小学下午下课早,天气好的话,荣锦和陈向阳一般会去街上逛逛,看到什么好吃的就用李婆子给的零花钱买下来。
然后不用等多久,学校被县领导打过招呼的门卫大爷就会找过来,叫他们回去到门卫室歇着。
等到化肥厂下班,李治国就会先过来接走他们俩,再顺路去化肥厂接下班回村的那几个。
到了周末,荣锦就可以不用去县小上学了,和陈向阳宅在家里大吃大喝,美其名曰补补身子。
李婆子觉得宝贝孙女天天在学校吃饭估计吃不到啥好的,受大委屈了。
以防营养不良,她可得趁着空闲时间,好好给两个小家伙补一补。
于是自从荣锦去县城上学后,每逢周末那天,李老头家就飘着一阵阵馋人的香气,次次惹得隔壁的二婶子气得眼斜鼻子歪,差点骂街。
而荣锦和陈向阳则被老母鸡汤老鸭汤大骨汤甚至煲鹅汤轮流喂养着,真是甜蜜的负担。
结果一两月过后,他俩还没什么变化,家里的李荷花李桂花姐妹俩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吹起来了,整整成了两只小胖子。
李荷花这回笑话不起死胖子宋长兴了,反过来被对方嘲笑了不知多少回,两人闹闹腾腾的几乎只要一见面就能打起来。
虽然每次都是宋长兴让着些,但李荷花的眼泪攻势和委屈巴巴也不是盖的,每次打不过就装哭装委屈装可怜,然后将人吃的死死的。
这两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不打不相识,打着打着有时候还玩到一起去了。
也不知道年龄相差有点大的两个家伙是怎么做成玩伴儿的。
起初,大人们看见他俩打架还上去劝一劝拉拉架,次数多了后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最后看两人完全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只要不出啥事,他们也就不再多操心。
宋长兴有这个小魔星缠着,也就没其他闲工夫再多想与桃花妹纸相关的那些事,渐渐的就淡忘了下去。
有人陪李荷花折腾缠磨,她那个吃胖的小身子逐渐瘦回了原样,继续灵活地吃吃喝喝不亦乐乎。
而李桂花就有点悲了个催的,婴儿期胖起来可不好减,她又想着多吃点能点长大抱大腿,结果还没长大就先长宽了,比她那个同胎而生的弟弟足足大了一个号不止。
如果李桂花是年画上胖大版的福娃娃,那么小弟李长海就是刚从哪个饥荒窝里抱出来的小可怜,两者差异巨大,完全不像是一个妈生的。
李治民起初还因此怪自家媳妇来着,以为她光顾着养闺女,将宝贝儿子给忽略了。
然而等到他亲自带了小儿子几个月后才发现事实真相,眼泪差点掉下来。
六零小仙女 第115节
小儿子简直太坑爹了,动不动就娇气地哭,这不吃那不喝,遇不到称心的宁愿饿着都不张嘴。
怪不得长的这么瘦巴巴哩!
再看看小闺女,我去,没对比就没伤害,与小儿子比起来,小闺女简直就是个天使了。
李桂花不挑食,有奶就喝,不管是母乳还是羊奶牛奶,没去味儿腥的话正好是纯天然无污染了,照喝不误,没奶喂糊糊也不嫌弃,泡的麦乳精更是大口大口往下灌,一点不含糊。
弟弟李长海娇气地不愿意吃的东西最后几乎都进了姐姐李桂花的肚皮,就这么养,两人差异不大才有鬼了。
当荣锦知道这个问题时还特意去看了便宜弟弟一回,浪费一丝神力灌注在双眼,想看看小家伙身体内窝着的是何方神圣。
结果证明,他就是一个原装小破孩,生来就爱哭的娇气包。
王月琴又发愁又哭笑不得,真怀疑,龙凤胎出生的时候是不是相互投错了胎?
你说一个男孩子要那么娇气干嘛,她本来还指望着儿子将来长大了,给她和闺女们撑腰当顶梁柱呢,现在看,别说撑腰了,不拖后腿反让姐姐们帮衬他就不错了。
但是没法子,有些人的性子天生就定了,想扭估计都扭不过来,这儿子估计只能当个闺女来养活了。
王月琴心想自己啥时候再次怀上都不一定,生个能干的儿子的愿望更是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实现。
于是她将目光落在了长的又壮又结实的二闺女身上,之后开始将闺女当儿子养。
荣锦发现后禁不住囧了一囧,见大人小孩双方都乐意着呢,相处十分和谐,她也就不再多管闲事。
从春末到夏收,荣锦和陈向阳老老实实地在三年级待了小半年,然后等到升级考试后直接跳到了五年级,惊呆一众不明真相的童鞋满地下巴。
县领导为此特别送了礼物恭喜祝贺,荣锦和小伙伴赏脸去他家吃了顿饭,对方喜不自胜,只觉得真特么值。
夏收过后,村里养的几头母猪陆续下了崽,由于养护得当,队里刚丰收又舍得喂粮食,小猪崽几乎都成活了。
李老头看着几猪圈活蹦乱跳的猪崽子,可以想见将来全部喂大的话,会是怎样的肉食大丰收。
转头,他就去找了老族伯商量,经过开会投票,全村人一致决定将猪崽留村里全部养着,一个都不卖。
李老头随后厚着脸皮去县里一趟,找县领导开了证明,批准李家村能多养猪。
县领导查了查上头的时事政策,很就同意了,只不过有一点是必须要遵守的。
那就是李家村养出来的猪只能卖给公社,由国家统一收购走后再供给到城镇百姓,李家村的人自己宰了吃可以,但是不能私自拿出去卖。
这一点没问题,正好帮忙解决了销路问题,李老头举双手赞成。
等到批下达后,李家村就开始热火朝天地办起了养猪场。
以后大家伙绝对不会缺肉吃了!
第130章
李家村的养猪场办起来后, 需要的劳动力也不少, 村里人争相报名。
毕竟到养猪场干活可比去地里上工清闲的多,还能拿差不多同等的工分, 对于想多挣点口粮花销的人家, 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了。
而且到了农忙的时候照样还能去地里上工挣工分,农闲就去养猪场养猪,全年有活干, 不用躺懒吃闲饭。
“主席都说了, 勤劳能致富!大家伙好好干, 咱们李家村也能走上致富的道路!”李老头在养猪场建成的掀红布仪式上对村民们如此鼓励道。
不过, 等他将台子搭起来后就退位让贤了, 把养猪场交给大儿子李治国管理, 大儿媳妇赵凤仙协助。
毕竟李老头一直都牢牢记得自身当大队长的本分, 那就是带着队员们好好搞生产, 让地里多出息,多增收,大家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才是他最应该关注的着重点,而不是本末倒置顾此失彼地荒废田地庄稼, 去花费大量精力搞其他副业。
好在李治国能力不错,人又稳重, 顾好养猪场是不成问题的, 作为左膀右臂帮李老头管好折腾起来的一摊子。
其实办养猪场, 李老头也没啥多余想法, 只是为了全村人能经常吃上肉就好, 这是他对队员们的承诺。
至于之后做大了给公社交了好多头肉猪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事情,他还没想那么长远,更是预料不到的。
目前,李治国兢兢业业地刚从老爹手接过了养猪场的棒子,选了些村里家劳力多且干活麻利的村民当养殖员,开始摸索着养起了猪。
赵凤仙作为辅助,负责管好其的几个媳妇婆子,另外因为识字会算术,她还兼顾记账一事,一下子隐隐成为村里妇女们的带头人了。
钱春娥本来还十分羡慕来着,感觉嫂子每天意气风发充满干劲儿地管着手下那些人,看着就风光。
等到李治富在化肥厂发了工资,拿回了不少的钱票时,她就心里很平衡了,他们小两口也不吃亏不是,有失有得呗。
李治富的工资虽然要上交公,但是家里宽裕,李婆子在这方面也不抠抠索索的了,只收了大部分,小部分留给儿子在工厂里人情往来。
然后钱春娥就会偶尔从丈夫那儿得到一些小礼物,比如花手绢、好看的头绳、小件衣裳、零嘴等等,日子感觉比整天忙了家里忙外面的大嫂子还要活,她就更计较不起来了,被丈夫哄的服服帖帖。
家里老大老二两家都有了正经事做,剩下一个让人不放心的老三小夫妻俩。
李婆子本来还担心小两口会因此心有怨怼什么的,结果一看这俩货都被一双小儿女的事缠的脱不开身。
两人全力顾着养活好孩子就不错了,哪还有闲心思再做其他,找事让他们去做估计人自己都有自知之明地给推喽。
见他们自己有分寸,李婆子就不再多操心了,全心全意地照顾家里两个小神仙。
另外家里五只小的,李长江和李荷花都长大了,可以管着底下的三个堂弟妹,减轻大人们的负担。
等到荣锦和陈向阳小学毕业去上县初时,这两人也跟着考去了,再加上村里其他升初的孩子,一下子一大群。
李治国的早晚护送仍旧没断,为此还把架子车厢加宽一些,多买来一头驴拉车,解决了人数过多一趟拉不完的问题。
周围的生产队看到了都羡慕不已,待到队里有了闲钱就学着将驴车拉起来,在县城和村子来回跑了那么一段时间后,发现不仅方便了村里人还挺赚钱的。
于是渐渐的,县城周边陆陆续续出现了不少拉人的驴车牛车马车等等。
那些基本都是生产大队的公共财产,送本村人赶集走亲戚逛县城之余,还能顺路拉拉其他人赚点外块增加收入。
有这样方便的交通工具,花点小钱就能去目的地,大家一般都挺喜欢乘坐的,因此出来活动的人就多了起来。
大家私底下你来我往互通有无,无形带动了这片地方的经济。
县领导得知后观察了一段时间,由县政府出面统一给每个大队的车辆做了编号和统计,只要他们不作奸犯科不犯事,想跑车使就跑吧。
年终,当他把这些写进工作件上报上去后,稍后得到上头的一条指令。
上头领导要求县里专门成立一个小部门,集体把那些拉人赚钱的车辆管理起来,每月月底考核检查,确保不能让人凭此敛财做坏事,更不能因质量问题出现什么交通事故。
而到年底时,可以将此作为相应大队的增收业绩,像交公粮一样,把增收按照比例交上来一部分归入国库。
县领导看完后啧啧赞叹,上头真有想法,如此一来,不仅方便了百姓,国家还多了些进项,说是一举多得也不为过。
这条指令下达没多久,上头来的指导员就到了,准备指导县政府把水泥厂办起来,然后就可以开始铺路造桥建结实房子了。
“要想富,先修路!”
前卫的标语提前了很多年,在水泥厂建成后挂遍了县城和乡下的各个角落。
有了国家的支持,增收和建设两不误,甚至相辅相成,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比前几年暮霭沉沉没有丝毫生气的场景好上太多。
百姓们的生活欣欣向荣,勤劳致富奔小康早已成了大众的口号,激励着他们脚踏实地辛勤劳作过上好日子。
此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豫东平原这块资源贫瘠的地方几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全国人民瞩目的示范之地、希望之星。
这里成功向所有人展示了经济民生的发展模板,给那些还处于贫困境地的人们莫大的希望,激励他们跟着组织的领导号召,努力奋斗下去。
李家村所在的那片地方经历三年的时间,已经一跃成为一省的粮仓所在。
有大神坐镇,风调雨顺的好年景里庄稼收成不会低到哪去,外加有化肥有机肥等研究出的肥料的加持,每年的粮产都簌簌地往上窜,高的惊人。
每季收获之后,县领导把统计的粮食产量报上去,省城甚至京都那边都要过来核查一番,那么高的数目让人不免想起前几年差点刮起来的那股浮夸风,不得不谨慎对待。
然而当领导们实地考察过后,却发现一切都是那么正常,收上来的粮食实打实地搁在那儿,下乡亲眼看到的百姓生活也做不了假,真是将粮产搞上去了。
其,唯一不正常的大概就是这里的老百姓貌似都喜欢去拜神烧香,光明正大地信奉某位小神仙,都说是对方给他们带来了吃饱穿暖的好生活。
领导们:“…………”和着我们辛辛苦苦地推行政策搞建设都是白忙活的是吧?
虽然有点哭笑不得有点小不忿,但是对于在高层圈早就传开的某个真神仙,众位领导心里都有数,能不招惹还是不要招惹为妙。
只要百姓们过的好了,国家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他们即使有再多的辛苦和委屈也都不算事儿。
荣锦可不觉得他们有啥可委屈的,她还觉得委屈呢。
事实上,她就要点功德,信仰力都没拿,直接反馈给这方世界了,其他的功绩什么的不都落到相应的人头上啦。
升官发财不要太轻松,委屈个毛。
这三年来,她就老老实实地在县初蹲着,和小伙伴一起将初三年一级级爬了过来。
说来这几年周围确实变化很大,生活为此便利很多。
首先是县城边上开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厂子,化肥厂、水泥厂、纺织厂、砖瓦厂、面粉厂等等,带动了周边一大片的经济。
然后田里的庄稼收成更高了,地上的路铺的平坦又顺当,成片的棉花田带来了高收益,人们的穿着也跟着好起来。
砖瓦和水泥卖的便宜又实惠,只要踏实肯干,几乎家家户户不用一年,就能买来材料盖上结实耐用的水泥小平房或者青砖大瓦房。
细粮种开后,大家伙都开始舍得吃白面了,自家吃不完,多余的还能卖给公社,面粉厂造的面粉不仅供应了周边几个城镇,甚至运往全国各地的大城市。
粗粮当然也种的,不过大都通过公社卖给搞养殖的地方。
李家村现在表面上就是养猪的大户,每年出栏生猪几千头,除了留下自己大队上吃的,剩下每隔一季就卖给公社一批,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养那么多头,光是本村收庄稼余下的玉米芯野菜猪草什么的肯定是不够的,那样喂养也不长膘。
几乎都喂的粮食,从公社换购回来的粗粮。
至于公社那边从哪儿来,不是还有很多种粗粮赚钱增收的村子嘛,一个大型养猪场能带动好几个村落。
随着猪肉供应量足,大家伙都有了肉吃,李家村风风火火搞的养猪产业已经声名远扬了,都上了报纸,被领导点名表扬。
当然其他跟着养鸡养鸭养兔子之类的大队也不少,但规模和影响暂时都还比不上第一个吃螃蟹且受到特殊关注的李家村。
李老头每次去开大会上台发言,已然混熟了的生产队长们都羡慕的很,抢着跟他照相,说不定就能一起上上报纸在大领导面前露个脸呢。
李老头如今养的白白胖胖,听着同僚们的恭维追捧,面上笑眯眯,心里爽歪歪。
其实他们都不知道,李家村支起的摊子里就数养猪最不赚钱,也就为了让大家伙都能吃上肉,才一直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