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河东流
一行人就转道去了回收站,回收站那边的家具大多是不能直接用的,比如说一张四条腿的桌子少了两条腿,桌面上有些坑坑洼洼,还缺了一个角,比如说一个方方正正的箱子,盖子不翼而飞……
张兰觉得最重要的是床,倒是找到了两幅框架,木板缺的就有些多了,模样整齐的木板用处大了,早就被人拿走了。
张根也挑了好几样东西:“这个桌子还能用,我回去找两根差不多大小的腿安上就成。”
“这个箱子拿走,可以用来装东西。”
“这个木板能用……”
这些在废品站里的东西要拿走是要给钱的,看家具的破损程度算钱,实在没有利用价值的,就会被人拿去当柴烧。
这一下子花了好几毛钱。
张兰有些肉疼,如果不是爸多借了她10块,这一下家里就彻底清零了,连买烟和火柴的钱都没有了。
为了这个房子,为了这个户口,彻底变成了穷光蛋,还跟婆婆跟大伯哥那一边撕破了脸,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件事情对张根也有一定的冲击,这两个可是亲兄弟呀。
他不由得看了一下自己的两个儿子,要说偏心的话,他们也有。
不过他也有自信,他们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的。
他们把这些东西都搬回了张兰的新家,张根立刻让两个孙子跑腿,回家去拿工具过来,他在这里看看该怎么修补。
苏茴也回去了,而张全和张贵则是跟着张兰一起回她家,他们要去收拾一些东西拿到这里来,这里被老大爷搬得干干净净,连块多余的抹布都没有,而且也得跟她男人好好说道说道。
今天苏茴就是纯粹去打了一次酱油,至于说感想,她没有什么感想,兄弟阎墙,父子反目,夫妻成仇的戏码,她看的多了。
这才哪到哪。
不过,走在回去的路上,看着两个闷声赶路的少年,苏茴嘴角勾起一抹笑,对于他们来说,这震撼可不小。
早点长大吧。
张保国和张锦华拿了爷爷要用的工具,就匆匆离开了,不过大致的李满芬和赵来娣也明白了,转了一圈,李满芬追了上去。
不行,城里的房子,她也要去看看。
虽然不是姓张的,也是她女儿的。
什么时候他们家在镇上也能有自己的房子呢。
怀着畅想,李满芬见到了这个房子。
对着墙面的黄泥砖,她也没有露出嫌弃的表情。
这可是城里的房子,有什么好嫌弃的。
再说了,底部不也是铺了青砖,顶上铺了瓦片,虽然是旧了点,但是好好爱惜,仍旧能够住好些年呢。
再说了,等到女婿得了工作,攒下钱来,就能推倒重建。
到那时候,女婿一家应该就要到镇上扎根了,真好啊。
什么时候他两个儿子也能到镇上来?
李满芬仔仔细细的把这里逛了个遍。
这院子原来也是种了些菜的,不过现在都被拔了,只剩下泥土。
她索性就把这里收拾了一下,等张兰来了,随时可以撒上种子。
没多久,张兰他们就来了,刘和推着一个小车,这是借来的,上面放了一些粮食和一些瓶瓶罐罐。
张兰打算来这里住几天,自然要带东西过来。
这边要收拾,只能先放下挣工分的活,请假,先帮着刘和把工作确定下来。
知道事情原委,他们村的队长很容易就把手续办了,假也批了。
以后指不定就有求上去的时候。
他们家这么大的动静,刘和那边一个来帮忙的都没有,忙里忙外的就她娘家两个兄弟。
大哥一贯是个老实的,小弟一直有些跳动,现在看来也是长大了。
刘和的兴致不高,哪怕户口眼下就能转,但是家里这一通事,他很难高兴地起来。
不过他也是知道岳家的好的,对比一下,都不知道那边才是自己的至亲。
……
张卫国和张安国他们三个事后从大哥的嘴里知道了详细版的经过,他们感会不深,张卫国信誓旦旦:“居民户口这么好啊,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做居民户口!这个据说每个月都有粮食发的,是吗?”
得到了张保国的肯定,他小跑着到了苏茴的面前:“妈,怎么样可以换居民户口啊?”
张保国跟着竖起了耳朵。
“好好学习,等你长大就有办法了。”
张卫国歪头:“为什么等我长大就有办法了?”
“因为你现在还小,有办法你也做不到。”
张卫国:“……”
人小没人权啊。
什么时候他才能长大?
张保国指了指自己:“妈,我长大了。”
所以有什么办法说出来,他可以的!
“你成年了?”
一句反问,张保国沉默的退下了。
有点委屈。
他年纪是还不到,但是看个头,看力气,他可不差成年人啊。
……
张卫国嘻嘻的笑了一个下午了,自从苏茴去了邮局,拿了报社那边的回信,知道自己不抱希望的一篇短章被采纳了,他就从午时笑到现在。
那是用稚童口吻,写的有关数学基础的趣味寓言。
这是妈妈的分类。
张卫国不知道,只知道他的稿子入选了,他得了一笔“巨款”!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 第93节
他宝贝的把报纸拿出来看了又看,还用手摸了摸,不让它出现一丝多余的褶皱。
看着天色,下地干活的人应该回去了吧,他眼巴巴的看着苏茴。
苏茴无动于衷:“你大哥还没回来。”
所以你就算心急也没办法。
张卫国听了,只能乖乖坐下,看着大门的方向。
两个弟弟这边他已经说够了,就等大哥回来跟他分享这个好消息了,然后就去爷爷家、外公家,最后是他的小伙伴。
他要翘起自己的鼻子,等着他们夸赞!
他也是有章在报纸上发表的人!
虽然还比不上妈妈隔三差五就有被选上的盛况,也算是追上大哥的脚步了。
他这心思都写在脸上了,张安国和张定国哼哼了好几次,不过是看他这么高兴,就不打击他了。
咳咳,他们两个才没有酸呢。
二哥都十一岁了,他们两个才九岁,等到他们这个年纪,也会有被选的!他们两个互相打气,不能输,妈妈就算了,不能比,跟大哥二哥可不能差的太远,差的太远,以后怎么好意思跟别人介绍。
等到张保国回来,还没喘口气呢,二弟就把一份报纸递到了眼前,很近,近到距离他鼻尖小于一公分。
“大哥,你看看,你看看,能发现哪里不同吗?”
他很兴奋、很期待的样子。
张保国拿下报纸,再往前就要碰到他眼睛了。
是妈妈的章?
这不稀,他不会这么高兴,他一直有坚持投稿,从不死心,越挫越勇。
那就是……他的?
张保国眨了眨眼睛,假装什么异样都没发现的样子,一点点从头开始。
“我看看啊,这是省城的报纸,就是妈妈经常投稿的那一家的,第一页,这是总理办的事,我仔细看看,上面说了什么。”
……
“这是m国那边的总统讲话,没关系吧?我瞧瞧。”
……
“这是巴黎会议,讲的也跟我们没关系。”
……
“这是讲苏联那边对我国的不信任情绪。”
……
他一行一行的慢慢看,张卫国脸上的表情已经僵住了。
由欢喜的期待变成沮丧。
这一个字一个字的,得要看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他的啊。
第87章
好好的欣赏了一番弟弟的着急模样,张保国这才施施然的翻到了后面。
“好了,不逗你了,你想让我看什么?”
张卫国就等着他的这句话了,立刻翻到他熟记于心的位置,指给他看:“哥,你看这里。”
看着他的名字,张保国露出笑容:“你的过稿了,恭喜你,再接再厉!”
他露出真诚的笑容。
他是真心为弟弟感到高兴。
“来,让我看看是哪一篇。”张卫国写的那些章他都看过,但不看也不知道是哪一篇过稿的。
“原来是这一篇,这一篇的用词有些稚嫩,但没想到就这一篇过了。”
张卫国嘿嘿笑:“我也没想到,妈妈说写的有童趣。”
还有:“我们吃完饭过去爷爷那边,我要跟爷爷说这个好消息!”那时候大哥和妈妈写的章上了报纸,爷爷他们好高兴,炫耀了好多次,这次他也要拿过去。
他也想让他们夸夸他,嘿嘿嘿。
虽然没有明说,意思就是这个,看着他那暗爽的小得意表情。
张保国狠狠的揉了揉他的头发,把他的头发揉成一个鸡窝。
“好,我们吃了饭一起去爷爷那里,把这件喜事好好跟他说一说。”
这一顿饭吃的很是迅速,因为张卫国他速的吃饱了之后,就眼巴巴的看着你,不吃点心里都有负担啊。
他们速的解决了晚餐,就去了老宅那边,这个时间点,他们还没有吃完,看到他们过来有些讶异。
李满芬:“什么事儿呢?”不是有什么事的话,都不会在饭点过来。
大家都对口粮看的比较重。
张根放下筷子看着打头的卫国,没有问出口,不过意思一样:怎么了?
张卫国:“没有没有,爷爷,我是来跟你说件事儿的。”张卫国一马当先跑在最前面,张保国紧跟在他的后面,替他把这话说了出来:“他也有章在报纸上面过选了,特意过来给你们报喜呢,你们看看,这就是。”
张卫国把报纸递到爷爷跟前
听到这话,张根立刻放下筷子,饭也不吃了,凑过去就找他孙子的名字,果然在上面找到了他的大名:“卫国!哈哈哈,好样的!卫国你今年十岁还是十一岁岁来着?有出息,你这要是在……”他后面这句话一出口知道不太妥当,就把后面的吞了回去,这要是在以前的时代,这就是少年才子,是考官考科举改换门楣的人才啊。
张卫国一直盼着爷爷夸他的,现在倒有些羞涩起来:“……我今年十一岁了。”
张根摆摆手:“十一岁又怎么样?年纪都还小呢。”不管是十岁还是十一岁,都是少年英才。
看来他们张家的祖坟真的挑的好,之前有张保国,现在有张卫国,哈哈哈,还要给祖宗们烧更多的纸钱才行。
张全没说话,就在张根旁边羡慕的看着上面侄子的名字。
真好啊,二弟真是有福气,活着的时候争气,他去了,他留下的儿子也这么争气,要是他的儿子也能出现在上面就好了。
一次也好。
他羡慕的目光,深深的刺到了张锦华。
他今年都15岁了,却输给了才11岁的堂弟,他多活的这些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他看了眼在一旁笑着的张保国,之前是他,现在则是张卫国,他是不是做错了?
想到今天在地里忙活了一天的辛苦。
地里的活辛苦又怎么样呢?他以后应该就是跟他爸一样,勤勤恳恳,一辈子拿着锄头和镰刀,这样的人生一眼就能看得到头,但是张保国和张卫国呢。
他们这个年纪就有章在报纸上面连载了,他们的未来,肯定不会局限于土地吧?
等到他们毕业之后,他们会怎么样?
或许他们到时候就会顺理成章的留在了镇上吧,就跟小姑丈一样,在镇上找到工作,在镇上安家,然后,跟这里划开了清晰的界限,城里人跟乡下人,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他甘心吗?
他不甘心,嘴巴里的食物突然间没有了味道,不知道吃的是什么,一时之间,他有些失神。
李满芬一边拿着饭碗,一边凑过去看。
她不认识字,但也跟着凑过去看热闹,嘴巴咧的开开的,虽然这不是她最喜欢的大孙子,但是卫国也是她孙子啊,又多了一样可以炫耀的事。
她的孙子,有能耐!
张凤华不知道这事儿,不过也知道午的时候二婶离开了一会儿,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啊,二婶是去镇上邮局了,真是太棒了,这么长时间以来,卫国勤勤恳恳写章的毅力她是看着的。
保国相比起来似乎都已经放弃了,数量、花费的精力远远比不上他,这是天道酬勤吧,苦心人天不负。
卫国真的很厉害啊,他现在才读五年级,要是没有跳级的话,其实他现在应该读三年级,跟她一样。
张凤华很有些羡慕,虽然羡慕也羡慕不来,人家下了多少功夫,她是知道的。
看了一眼妈妈,又看了一眼的妹妹,她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学习,她要在家里干活,还要辅导两个妹妹。
妈妈不同意让她们两个上学,想要不做个睁眼瞎就只能靠她。
她少不得要费时费力的教她们,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也只能以后更认真、更努力,提高效率。
慢慢来,不跟别人比,跟自己比,一点点的超越过去的自己,她能行的。
张凤华努力的调节自己的心情。
这时候张根冲她招呼了一声:“凤华,你去隔壁看看你小叔他们吃完饭没有?跟他们说说这件事。”
没多久,张贵和周小晴就抱着孩子过来了,周小晴的视线跟苏茴的视线一对上就躲开。
她不想跟她对视。
她摸着自己的肚子,微微低着头,头发自然的垂落下来,遮挡住了她大半张脸,让人看不出她的表情。
她在他们第一次上报纸的时候就偷偷自己也写了章去投稿,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一点浪花,白白花了不少的邮费。
跟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苏茴可是隔一段时间就上一次报纸啊,她还不声张,如果不是她自己去翻,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出现了那么多次。
这个她之前不看在眼里的乡下妯娌,靠着投稿,既能贴补生活费用,又赚了足够的声望,得到大家的尊重。
在她面前,她的优势都荡然无存。
当初,她骄傲。
她有骄傲地资本。
她是城里的姑娘,就算下乡了,她的学识、眼界都不是乡下人可以比拟的。
她有着最高的学历——高毕业,乡下人念到高的屈指可数。
她长得好看,自小就被夸赞着长大。
见了苏茴之后,一见面,她的骄傲就被打掉了一点,苏茴也长得不错,跟她不是一个类型,但同样是一个美人。
然后,她嫁给了张贵,又一个骄傲地点没有了,她嫁给了一个乡下人。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 第94节
现在唯一还保持着优势的就是学历,这方面也即将被追平了,今年,她应该就能拿到高的毕业证书了。
证书归证书,她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在采这方面她超过了自己,她投稿给报社,时常有过稿的章,到了她这里,一篇都没有,在她面前,输的一败涂地。
肚子里的孩子这时候动了下,她连忙伸出手安抚的摸了摸。
不,她还不是一败涂地。
看了自己肚子隆起的弧度要,又看了看张贵,她的男人还在,而她的男人已经不在了。
就算她表现的坚强,就算她表现的不在意,但是一个女人带着四个孩子过活,肯定有各种不便的,她肯定是好强,不愿意跟外人诉说,免得让人取笑,想到这里,周小晴抑郁的心情好了一些,这时候肚里的孩子踢了一脚,周小晴痛呼了一声,安抚的摸了又摸,这孩子调皮,还有几个月才能生下来,早点生下来吧,折腾的她够呛。
张贵站到了张根的身后,看着那份报纸:“在哪呢?卫国的名字在哪呀?”
张根:“你眼睛往哪里看?就在这里。”张根指给他看。
张贵:“小伙子,好样的。”看了眼上面的名字,没有错,他露出一口大白牙:“再过两年,等你小弟弟年纪大了,该去上学了,你多教教他,让我也享受一下我儿子的大名出现在报纸上面的荣誉,要是真有那么一天,小叔给你杀鸡买肉,做好吃的!说话算话!”
张全也很想说这句话,但是他看了眼自己的几个孩子,他大儿子已经不念书了,大女儿倒是还在念,可是她是个女儿家,哪里有这种采?
再下面两个小的更不用说,她们正经的学都没有去上过。
他们的年纪也不算太大,想要再生也可以,但是现实是没办法了,他媳妇在生小华的时候伤了身体,医生说不能再生了,也因为这个事,他媳妇对小华一直都淡淡的。
他们就一个儿子,独木难支。
这时候大家都讲究多子多福,女儿生得再多,到时候都是别家的人。
等到时候她们嫁出去了,膝下就锦华一个。
没有兄弟帮扶。
这很容易被欺负。
就像这次给张兰撑腰的情况,只有一个兄弟的话,声势都撑不起来,也只能跟二弟那几个孩子那边打好关系,堂兄弟处的好了,跟亲兄弟也差不多。
那边有四个,再加上小弟的儿子就有六个了,六个兄弟,形成一股绳,任是哪家想要欺负都要掂量掂量。
张锦华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了,一直注意着自己爸妈的情况,妈妈就说了几句恭喜,之后就没怎么说话了,看模样有些提不起劲来。
她一直都跟二婶有些矛盾,要强,想让她真心高兴起来,除非是他的大名出现在报纸上面。
而爸爸,他在小叔这番话后,看了他们兄妹一眼,眼里有着遗憾。
张锦华捏紧了手上的筷子,他是不是做错了?
是不是他当初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要好好上学,之后跟保国一起去念初?
是他不想念的,但如果他想念,他相信,他提出想要继续上学的话,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都会支持他。
现在要一年了,他想要重新回去念书,还来得及吗?
他小学后面就没有怎么认真上学,脑子里还记得多少?
如果他回去念书,是不是就能追上他们,改变下地的命运?
这件事在他的心里划下了浅浅的划痕,或许一段时间后这划痕就会消失,也或许,随着时间流逝,会变得更加深刻。
那头,张卫国被爷爷他们包围,小叔的夸奖直接明了,夸得他脸都红了,另一头张小华拉着边上的张保国,眼睛里有着向往。
小小声的:“……哥,你觉得我以后也能让我的名字出现在上面吗?”
张小华还不太懂报纸这东西,没有十分清晰的概念,都是听大姐说一些从报纸上知道的、看到的事情,她们才有了个模糊的概念,在她的脑海里,报纸是一个神的东西,上面有很多好的章,它也无所不知,有很多新的知识,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东西。
这个印象形成了之后,张保国的名字出现在上面,一下子把这个印象往下拉低了不少,现在,拉下了神坛,他们两个人都是她所熟悉的,不是远在天边,是脚踏实地一起玩过、一起生活过的哥哥。没有那种虚无缥缈的距离产生的敬畏感。
两个哥哥都可以的话,那么她是不是也是可以的?
她也想得到爷爷他们的夸奖和肯定。
但是如果不是那么了不起的话,爷爷他们会这么高兴吗?
她不知道了。
她这样说,会被笑她不知道天高地厚吗?
敏感的有些自卑,但又实在想知道,就小小声的问张保国。
张保国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她,大伯和大伯娘不打算供两个小的去念书,只让凤华教他们,这件事情根本不是什么秘密,这也不是什么羞愧的地方,在村里这实在太常见了。
大伯家愿意让凤华念到小学毕业,这已经很舍得了,很多人去上学就是去读个几年级,学学常用的字和算术,就回家,更多的,女孩根本不送去上学,有的连男孩也不送去学校,认为学习无用。
不过,就他知道的,被他的章上报纸这件事情刺激,有不少人问到了妈妈那边,打算要在新学年开学的时候,送家里适龄的孩子去学校,就是盼着有这么一个目标,然后光宗耀祖。
她的名字会出现在报纸上面吗?
他不知道,但是有可能吗?
有。
他蹲下身体,跟她视线平视:“我没办法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你好好努力,不要放弃,会有可能,如果你放弃了,就不可能,你在学习遇到有什么不懂的,问你姐姐,你也可以来问我,我要是也不懂的,我再问妈妈,我妈懂得比我更多。”
张小华的眼睛恍若在发光,她,也有可能吗?
是不是说明,有朝一日,爸爸妈妈可能会像现在夸卫国哥哥一样夸赞她?肯定她?
在四个兄弟姐妹最被忽视的张小华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只能狠狠地点头:“嗯!”
她不会放弃的!
听到了他说的话,张锦华走过来,蹲下来,认真的看着张保国:“那你觉得我有可能吗?
……
出现了跟上次似曾相识的一幕,张根让卫国留下一份给他们收藏,收藏是真的,拿去炫耀也是真的。
这是张卫国喜闻乐见的事情,他爱惜地把一份报纸给了他。
1...4849505152...1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