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河东流
为了准备考试,张安国和张定国都瘦了。
没办法,学习压力大,吃的跟上了,但消耗的也,加上还有精神压力,可不就瘦了吗?
万幸的是,付出是有回报的,在他们几乎废寝忘食的努力下,张安国是以他们系笔试第一的成绩被录取成为了研究生的。
张定国的成绩也过了初试,出国公派留学的名单先跟考研的一波一起筛选,之后再进行第二轮更仔细的筛选,第一轮不过关的话,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就没有机会出国留学了。
想要出国留学的人不是很多,但也不少,大部分人会选择直接工作。
因为参加高考的除了应届生,很多都是之前遗留的知青,他们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很多人都已经有妻有子,有了家庭,没办法说走就走,参加工作的话,他们立刻就能拿到工钱,开始养家,作为学生的补贴,大部分都只够他们自己花用,没有办法节省太多给予家庭,所以有些人即使知道出国留学,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会对他们的未来更有益处,但为了当下,也只能无奈的选择放弃,剩余一部分就是家庭没有压力的,也没有迫切立刻工作的,又想去外面的世界学习见世面的,他们这一批数量就相对比较少了。
他们能够提交档案,参加这一次考试,面上的背景都是没有问题的,接下来要看他们的笔试之后,看成绩排名,再深入考察他们的家庭背景,看看是否能够获得这个珍贵的名额。
他们是要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想要他们回归祖国,回报祖国的,但是有的却会一出国,就留在国外不回来了,他们不仅没有学到新的知识,还流失了人才,得不偿失。
所以政治背景过关之后还要看他的家庭,看他是否有足够的羁绊,让他不会放弃国内的家、国内的户口,学成之后选择回国。
政治背景这一关张定国没问题,笔试也过了,不过在第二关的仔细筛查,出现了一些波折。
因为他的母亲。
对于张安国张定国他们几兄弟,在老师那里都有印象,因为兄弟全都考上了名牌大学这种事情还是很少的,而且年纪小,成绩又这么好,足够让他们印象深刻。
他妈妈去做了生意这件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稍一打听就知道了,那时候张卫国他们去调研,还去了他妈妈的厂里调查,当时还有印象,她的厂子格外的干净,坚持公共卫生等等,给当时的老师和同学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印象。
在校的老师教授也分为保守派,开放派,对于改革开放这些事情并不是没有反对声音,只不过是被主流给盖过了而已,有的就提出了他母亲这方面的问题,认为这个他的背景不过关,因为他母亲还跟香港的人有来往,说不定会跟国外有不良关系。
名额就这么多,少一个是一个。
只不过被人驳回了,认为他们这样子就判定他不过关,太过草率。
保守派的人数相比起开放派来说还是比较少的,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改革开放才是主流,改革开放给这个国家注入了强而有力的新鲜血液,会让他们越来越强大,更好的主力在世界之林。
改革开放了,特区当地政府都给外国资本提供政策优惠,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引入,他妈妈在那里做生意,跟合作伙伴有来往,这算是什么问题?
对于这些事情,张定国是不知道的,笔试成绩出来之后,考核表填了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跟他无关了,他只要保持着原来的步调就可以了。
每天跟着三哥一起早起去晨跑,回来之后继续学习,有空了就钻进实验室,妈妈给他买的实验器材越来越多了,还有不少是特意从南方运过来的,让他爱不释手。
这时候,苏茴也回来了首都这边。
在她出发之前,张贵找了她一次,问她要不要回家看看,她拒绝了,她已经把年礼寄了回去,除了给张根他们的,还有给张成业的,赵夏兰的。
苏家那一边没有寄过去,因为她顺路先去了省城一趟,亲自把年礼给到了他们的手上。
苏浅明他们决定回去过年,打算年二十八回去,年初三就回来,苏浅明在那边没有什么亲戚要走动,只有常小荷有,她家就在那里有许多亲戚。
加上过年正是衣服卖的最好的时候,他们就很晚再回去,苏茴去的时候,他们都还在省城。
苏茴到了首都,他们三个都很高兴,妈妈终于回来了,好久没有见她了。
苏茴到了,先把工作的事放一边,在家里待着,给他们做了两天好吃的,顿顿大餐,然后才去忙工作,在年前这段时间都是黄金时间,大家都要买新衣服过年,生意特别好,酱料那边也是,新开发了一个过年礼盒套装,除了酱料之外,还有腊肠腊肉等等,组合包装,看上去格外有排面,还实惠。
曹燕红和吴胜海都忙疯了。
一个是首都这边的批发代理人,一个是首都以北的代理人,钱赚了不少,相对应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了很多。
苏茴也忙,不过她只要有电话就能遥控,实际需要她做的事不多,忙了几天,调配好,就不用那么忙了。
这一次她还带了一个助理回来。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 第180节
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助理。
离异,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孩子跟着外公外婆在南边,这一次,她这个年要在首都这边跟着老板过了。
过年了,前线大家都没有回去,对方可不会看着他们要过年就不过来了,他们要在这里值守。
他们不回家,不过终究是过年,食堂里面有加餐。
加上他们个人收到家里寄来的食物,杂七杂八的,拿出来,一个小队一个小队的给自己的队员加一个菜,热热闹闹。
过年他们也有仪式感,鞭炮是不放了,但有包饺子、表演军体拳,武斗台,唱歌等等,一大帮大老爷们,同样能过得火热。
苏茴给张保国寄了一个大大的火腿,张保国拿去了食堂,准备过年的时候给他们队的人加菜。
严毅也在这里,还专门叫了张保国过来鼓励了一番。
张保国对他并不陌生,他是爸的上司,爸爸出事后一直很关照他们家,每年都有通信。
现在过年了,他叫自己过去关心一下他们家里的近况,很正常。
他问了很多,他妈妈,三个弟弟,还有老家那边。
张保国说了个大概。
听着这些,严毅点头,似乎是不经意的问他:“你觉得你妈现在一个人在那边做生意,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张保国想了一下:“我妈一直就是一个很独立自强的人,有很强的前瞻性,高考没有恢复的时候就坚持让我们兄弟念书,好好学习,现在会去做生意,就是看到了这一行发展的前途,我相信妈妈的选择。”
严毅微微点头。
他看出来了,看出来了张保国对他妈妈的信任。
他之前还专门去查过他妈,让人看看她有没有问题,因为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以一己之力培养出了4个大学生。
因为张平那时候牺牲,之后联系上了顺势成了卧底,他的信息是绝密,一般人根本看不见,现在知道张平是卧底的人也很少。
他家里的人,包括面前的张保国,都以为他早就牺牲了。
那时候知道苏茴把4个儿子培养成才,跟他印象普通的农家妇人差距有点大之后,他特意让人去查苏茴没有问题,苏茴从小到大生活的轨迹都能查得清清楚楚,没有什么异样。
她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就是在张平牺牲了之后,原先就是个普通的妇人,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自那之后,她变得越来越有主意。
遭逢大变,有这种变化也是在情理之。
之后张保国报考军校,资料审查就是他做的,他又让人去审查祖上三代,张家的很好查,一直都在一个村里,苏茴的爸妈却查出了些意料之外的东西。
张平的岳父岳母是外来户,据说之前是受压迫的无产阶级,是逃难来的,大家都说他们之前是给大户人家做丫鬟小厮的,不然不会这么多知书达理,跟普通的乡下人格格不入。
之所以没有人说是少爷小姐,是因为他们刚来的时候不会下地干活,但是除此之外,各种事都会做,不像是那些大户人家养尊处优的子女。
只有传言,没有明确的证明。
不过户籍转入是有方向可查的,那外省来的,有迹可循,他正好有个朋友在那边,顺着查了一下,没想到很容易就得知了他们的来历。
苏家的家庭确实还有些值得说道的地方,仔细说起来,张平的岳父岳母都出身不凡。
祖上都是发达过的。
苏家祖上是御医,不过那是很久值钱了,早就退出了官场,回了老家开了药堂,兼做药材生意的,苏浅明正是上一辈的家主的原配嫡出长子。
出身很好,但是命运弄人,这件事情在当地传的很广,因为他妈在生他的时候难产,他不到一岁他爸就娶了后妈,后妈是典型的别人嘴里说的那种后妈,对原配子女没有什么爱护之心,前面原配留下来的一双子女是搓磨着长大的,他的待遇,就跟下人差不多,给后妈生的弟弟跑腿干活是常事。
他前面有一个姐姐,一到了年纪就被卖给了一个上了年纪的人,然后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去了,母子双亡。
田思怡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当地十分有“名气”的人。
两个人的情况十分相似,相比起苏浅明,她还算是过了一段不错的日子,她是长到6、7岁的时候,她妈因重病去世的,同样是后妈,同样是亲爸变后爸,由一个千金大小姐变成了任人打骂撒气的小丫鬟,被变着花样的磋磨,她长大后,后妈计划着要把她给一个人做小妾的时候,他们两个就一起私奔了。
也是因为这场私奔,现在过去这么久了,当地人说起来还能说得头头是道。
思来想去,严毅把资料给了张保国,因为最近他那个朋友给他拍了电报,苏家,也就是苏浅明的亲爹,要不行了。
苏家现如今的情况好一些,苏家的药堂开了很久,一直有做善事,在当地有口碑,在那场运动之,他们上交了所有财产,只留下祖屋几间住宅,凭借着自己的手艺过活,大夫可以治病救人,这点是受人尊敬的,苏家大部分人还在,这其,就包括了张平岳父的亲爹。
田家的情况就比较凄惨了,田思怡的亲爹还有后娘都不在了,后娘给她添了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另外还有庶出的兄弟姐妹三个,到现在还活着的,只有一半。
张保国看着这些资料,沉默了一会儿:“我给我外公发个电报。”
这事取决于他外公,看他想不想去见最后一面,他无权代劳。
第126章
就跟张保国想的一样,苏浅明知道了这件事之后,特别冷淡的回了两个字:已知。
看到这两个字,张保国叹息了一声,意料之的回答,只不过他有点心疼,心疼自己外公和外婆。
原来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外公外婆经受了那么多的苦难,在他们这些小辈面前,他们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和和气气,就跟其他所有的长辈一样,和蔼又关心,让人心里暖暖的,外公外婆是把这些事情一直瞒着吧,他从来没有听自己妈妈说过这方面的任何事情吧,他们应该是彻底的把过去跟现在一刀两断了,不惜远走他乡。
就算是猜到了外公的反应,但他需要及时把这件事情告诉他,要是外公想要去见最后一面的话,还能赶得及去了了这个心愿。
现在外公已经知道了,他就把这事放下了,没有再管。
外公已经做了决定,他不需要去做别的事情。
苏浅明给张保国的回复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不过他内心的起伏,有多么的波澜壮阔就不必告诉外孙了。
他想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还有那个明明是亲生父亲的人,他的冷漠和无情,很多很多。
苏仲没有想到原来家里的家事这么复杂,电报是他去拿的,他更先看到内容,他很想问个究竟,不过被田思怡阻止了:“等过段时间再好好的跟你讲一讲过去的事情,现在先让你爸平复心情吧。”
苏仲沉默的点头,叹息了一声。
原来他们家是这样的情况啊。
这样说起来,自己爸妈还是少爷小姐。
想象不能啊。
那样的生活距离他很远,现在有点像是在做梦,有一种悬在半空的虚幻感。
——
苏茴带着张卫国他们三个去学倾那里做客,他们是当成亲戚一般走动的,苏茴给他送了两身衣服,都是上好的料子,款式也新潮,适合他这个年龄段,另外还有各种吃的喝的。
他们去到的时候,言实还有尤雅芳都在,他们已经回来陪着学倾一起过年了。
每年过年的时候,他们一家都会从自己的住所搬到这里来,大家一起过团圆年。
尤雅芳之前对苏茴做生意是有些看不起的,到现在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可以不带有色眼镜的看待这件事情。
学倾看到这些东西,有些责备的语气:“你买那么多东西做什么?家里什么都不缺。”
张卫国也自己挑了礼物送过来,他今年已经正式毕业工作了,能挣钱了,想要送礼物给他,当初还是学倾把他从暴涨的溪水里面捞出来的。
他送的是他特意淘换的一套茶杯,另外还有几本古书,保存的挺好的,正好撞上了。
苏茴对他的话没反应,张卫国笑了笑:“赚钱不就是花的,过年了还不花钱,那挣钱有什么意义啊。”
大威甩了甩尾巴,特别熟稔的转了两圈,宣示了一下自己的霸权,找了个舒服的地方趴下了。
它在狗狗已经是个老年人了,不过它跟之前变化不大,还是一只威猛的大狗,怕狗的人看了小腿战战,小母狗看了会主动上前搭讪。
桌子上摆了很多吃的,大家一起坐着边吃边说闲话,很容易的,话题就拐到了张卫国的身上。
学倾:“你去相亲怎么样?喜欢吗?”
一开始学倾这么问的时候,张卫国还会不好意思,甚至还会脸热,但是现在呢,特别自然的摇头:“我们差点缘分。”
学倾:“差点缘分啊,那不着急,你年纪又不大,还能慢慢找,不着急,不着急。”他乐呵呵的笑着,他过了年才二十,年纪真的不大。
听到这话,尤雅芳的神色动了动,看着张卫国:“你喜欢什么样的?说说看,指不定我这里有合适的,给你介绍。”
张卫国的条件真的拿得出手,尤雅芳又看着苏茴:“你对儿媳妇有什么看法?”
苏茴静静的拨着瓜子,听到这话,抬了抬眼皮:“没有什么看法,他喜欢就成,只要没有什么人品方面的问题,我都可以。”
尤雅芳想起了之前她说的话,她这是真的不打算插手啊,那这要是谈了个合不来的儿媳妇,以后相处那可就困难了。
苏茴头也不抬:“我又不是和她朝夕相处,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婆婆这个性子,这下子有雅芳的心真的是有点热了,婆媳关系可是一道大坎,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是因为跟婆婆相处的不好,日子过的乱七八糟。
她立刻在心里数了一遍认识的女孩,看看有没有哪个合适的。
二十左右,年龄相当,学历相当,长相不能太差,说话风趣,有共同语言,为人独立,做事有主意。
听着张卫国这些条件,尤雅芳觉得难怪他这条件到现在还差点缘分,敢情是眼光高啊,不过没关系,眼光高并不是什么坏事,她自己当初不也是眼光高吗?
好不容易才看上了言实,事实证明她的眼光是正确的,两个人一起互相扶持,低谷也一起过下来了,一家人和和美美,羡煞旁人。
张安国和张定国在旁边偷笑,得到了张卫国的眼神警告:你们两个笑什么?
没几年就到他们了,他们现在是还小,但等到他们出来工作,那怎么也不小了,人生大事要提上日程。
“对了,林大哥他的对象我见了一面,人不错。”张安国想到了林荆南。
“是个很爽利的姑娘。”学倾笑着:“他应该好事将近了,他的年纪也不小了。”
张卫国:“已经收到信了,他过了年就办好事。”
学倾点头:“那这样的话你还能参加他的喜宴。”
苏茴点点头:“对,年初六的好日子,现在还没发喜帖,应该了。”
“年初六啊,那是很了……”
今年过年是张卫国张罗的,他说自己工作了,可以当事儿了,苏茴看他这样,就把事交给他,放手了,彻底放手。
看他忙里忙外,张罗着过年要用的东西,另外还给她送了礼物,虽然妈妈赚的钱比他要多多了,但是他给妈妈的,那是他自己的一份心意。
他给苏茴送的是一个小鼎,是之前摆放在道观里面的古物,他是知道的,妈妈对道家有感兴趣,有一段时间妈妈看了很久道家的典籍,他那时候不小心看到了,还偷偷的担心了好一阵,怕妈妈想不开要出家去当尼姑。
现在想来就只能失笑了。
除了这个小鼎之外,另外还有几本新出的期刊,是他特意托人买的,以为妈妈做生意就会放下之前功课吗?
妈妈是彻底的把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这两句话进行到底的人啊。
他之前去特区调研的时候,看到了妈妈的书房,在那里看到了妈妈经常翻动的书籍,他的内心是震撼的。
妈妈都这么努力了,他们作为年轻人,还有蓬勃精力的年轻人,当然不能懈怠。
年货准备得十分的丰盛,对联福字之类都是张安国写的,他的字越来越好了,跟上一年的对联对比一下,可以看到明显的进步。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 第181节
张卫国的工作单位里面福利挺好的,过年发了不少的福利,有这些,再加上他们不缺钱,花钱去买的年货,很丰盛,现在这时候,有些东西要票,也有些东西不要票,在路边摊的那些个体户大部分都是不要票的,供销社、百货大楼,基本就还要票,尤其是一些比较稀缺的、贵重的东西。
张卫国有票,为了过年,基本上都花了。
苏茴今年相比起来很悠闲,就帮着一起包饺子,做好吃的出了些力,其余的就是张卫国自己张罗的,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他已经锻炼出来了。
感觉培养出了一个上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好男人。
这样想突然有点自豪。
——
今年过年张家的气氛有点古怪,张凤华知道原因,就是因为二婶家的那些事情。
她在爷爷奶奶面前没有说什么,内心却是支持的,她也有些事情瞒着家里,她现在有了一个正在交往的对象,不过她不打算现在就跟家里人说,她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未来,她打算等他们工作了再确定,如果能真正定下来了,再告诉家里也不迟。
张锦华也知道原因,他同样没有说话,但是吴楚楚却有话说,不止一次的说:“我觉得我们应该跟二婶打好关系,二婶也不容易,一个人在外面,几个孩子距离她又比较远,我们距离比较近,多往来,联络感情。”
二婶这么能干,她的几个孩子又那么有出息,眼看着未来一片光明,当然要尽力打好关系呀,为什么要僵持着,这对自己根本没有好处。
她这话在张锦华面前说,张锦华不吭声,她说的多了,他就甩脸子。
看到他这个反应,吴楚楚就不在他面前说了,换成在张凤华面前说。
他们家跟二婶家最亲近的还是要数张凤华这个小姑子。
对于大嫂这些话,张凤华嗯嗯安安的应和着,没有给一个准话。
她觉得目前这样的相处状态最合适,暂时不想要改变。
张根对于家里这氛围没有察觉出什么不对,这个年,他过的不大痛。
看上去是一家团圆了,但是,他在想起了老二。
老二是他三个儿子最出息的那一个,相比起大的还有小的那个,在间的孩子比较吃亏,因为很容易忽略他,他自小的性子就比较犟,有牛脾气,有些事情自己说定了,怎么都不愿意改。
当初他要娶苏茴的时候,老伴是不愿意的,还闹腾了好一段时间,她已经有看的儿媳妇了,但是老二就是不愿意,最后还是如了他的愿,娶了苏家的姑娘进门。
那时候他是怎么想的?
喔,他觉得无所谓,哪个都一样,而且要真说起来,苏家的条件还比较好,虽然她爸妈没有什么亲戚,势单力薄,但是她爸会手艺,不愁饭吃。
然后日子就这么过下来了,眨眼间,老二去了当兵,当时他特别骄傲。
又担心,又骄傲。
他是个好样的。
然后他牺牲了,只留下儿媳妇带着四个孙子,他那时候都有些担心她守不住,她还年轻,改嫁了也能生得出来,不过她没走,而且起了房子,带着孩子这么安安稳稳的过了下来,还很出乎意料的把四个孩子都培养成才,光宗耀祖。真的是光宗耀祖,在这附近十里八乡,一说起张家,免不了就要提起这件事情,出去在镇上买东西,别人知道他是哪里的,都要来搭话,问一问,大大的长脸了。
这要是在过去那时代,这相当于他下面四个孙子,都考上了举人进士,当然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他那段时间走路都飘了。
值了,这一辈子值了,他自己是一般,但是他有几个有出息的孙子啊。
他那时候还对儿媳妇非常的满意,他也知道,几个孙子有现在这成就,老二媳妇居功至伟。
1...9495969798...1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