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猛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这不是一件什么大事,两路经略制置使这么大的官职,总揽一地军政要务,招千来人的军队,这算不得什么事情,甚至连一件小事都算不上。
当甘奇再次横渡渤海的时候,正是北方冷空气团南下的时候,船速如风一般带着几十艘大船到了沧州。
下了船,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给汴梁的皇帝写信,把最近燕云的事情与河北两路的事情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然后,甘奇也不急着回雄州边境,而是开始整训一千号女真军汉,基本的队列,基本的战场指挥,击鼓冲锋,鸣金收兵
还要马,甘奇缺马,得想个办法弄马。
一千套铁甲,甘奇有。兵器,甘奇也有,弓弩有点缺,但是整个河北两路都在掌控之下,缺不了这一千张好弓弩。
乌古鲁,被甘奇任命为这一千人的副统帅,取名为陷阵营,乌古鲁为营指挥副使,营指挥使是甘霸。
待得女真的事情差不多了,甘奇才往雄州而去。
到得雄州,第一件事情就是开榷场,甘奇自己入驻榷场,垄断经营。
他手上有太多的物资,粮食布匹盐茶,应有尽有。
知道雄州榷场开始重新卖粮食布匹盐茶的燕云商人,蜂拥而至。
只是本地商人,一个个咬牙切齿在骂。这么好的赚钱机会,那位经略使竟然一人独占了。
告状的书信如雪片一般非想汴梁。
新皇帝赵曙,兴许也会有些压力山大。
但是甘奇管不得这么多,整个榷场都被狄青派人包围着,这生意,就得甘奇自己一个人垄断,因为他已经用出去了几百万贯的钱,得赚回来一点本钱。
甘奇亲自坐镇榷场之中,见着一个一个从燕云而来的商人。
“小人李四达,见过经略相公。”李四达,年龄不小,四五十岁,已经有了白发,两撇山羊胡被打理得一丝不苟,脸上还带着兴奋之色,他是第一批知道雄州榷场开始卖盐茶布匹粮食的人,他知道自己要发财了。
哪怕是看得甘奇身后一队甲士军汉,个个凶神恶煞的模样,李四达也丝毫不觉得害怕,只想着赶紧发财。
“你要买什么”甘奇喝着清茶,脚下还踩着木炭炉子,河北都开始下大雪了,天寒地冻。
“小人主要想买粮食,其次是布匹。”李四达恭恭敬敬说道,冬天来了,燕云最需要的就是这两样东西。
甘奇点着头“嗯,粮食可以卖,你出什么价”
李四达试探性问道“粮食小人愿出两贯一石。”
甘奇不置可否,而是又问“燕云的粮食如今什么价了”
“回相公,燕云的粮食,如今也在两贯出头。”李四达在卖弄小聪明,他以为甘奇不知道。
“是吗才两贯出头怎么本使听闻,燕云粮价都突破三贯多了”
“相公,没有的事,都是谣言,要是粮价能突破三贯,那百姓还怎么活得下去”
“大胆,岂敢当面欺瞒本使,来人呐,把此人拿下大牢。”甘奇抖着自己许久没有穿的大红官袍,威风凛凛。
左右凶神恶煞已然上前。
李四达连忙跪地而下,开口说道“相公息怒,相公息怒,小人有罪,小人不该信口开河,还请相公息怒。”
甘奇微微抬手,左右凶神恶煞退了下去,然后说道“粮价呢,倒也好说,你想发财,并非不可。别说两贯一石,一贯五一石我都可以卖给你。”
李四达愣了愣,以为自己听错了,连忙问道“相公,相公所言当真”
“自是当真。”
李四达已然连连磕头“小人拜谢相公大恩大德,小人也代表燕云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百姓拜谢相公大恩大德。”
“你想赚这份钱,却也不那么容易。”甘奇如今拿捏起人,越发熟练了。
这燕云的高粮价,还要继续维持一段时间,但是甘奇也知道,维持不了很久,因为等到第二年新粮从土地里种出来的时候,粮价必然会暴跌。麦子,是可以冬天种植,春末就收的,如今已然是冬天,转过年不久,新麦就要长起来了。
甘奇得出货了,至少也在新麦出来之前,把本钱赚回来。燕云的粮价可以跌,因为贼寇已经起来了,之后的事情就是养贼了。
谁来养,自然就是甘奇来养,给粮食给兵器。一开春,麻牛就得肆虐州府了,先抢他几个城池再说。甚至甘奇愿意帮他抢一把。
只等一开春,北方完颜女真也崛起了。
甘奇这边这个冬天就会开始有动作,这盘大局,已经成型了。
“不知相公需要小人做什么”李四达着急问着,一贯五的粮食,只要运到燕云,那就是盆满钵满的生意。
“简单,我要马,你敢不敢运一匹好马,算你八十贯钱,都可以换成一贯五一石的粮食。”甘奇抛出了一个天大的好处。
马匹在大宋,价格不菲,就算在雄州,一匹好马也能卖到七八十贯钱,若是运到南方,轻松一百多贯。这个时代的马,在大宋,那就像是后世汽车中的法拉利兰博基尼一个等级的。比牛贵出十几倍也正常。
但是马匹在辽国,那就没有这么贵了,就算是好马、战马,一匹也卖不上四五十贯钱,这还是在燕云,如果是在草原上,那就更不值这个价了。
所以走私马,本身而言就是一门大生意。只是敢做这门掉脑袋生意的人很少。辽国边境,对于马匹的管控,更是严防死守。
但也不代表没人敢做这门生意,好的战马,边境依旧还是有交易的,冒着杀头的风险走私的人,依旧还有。
只是不知面前这个李四达敢不敢。
甘奇出的价格是八十贯一匹,还能换成一贯五一石的粮食给他。一匹马只要运到了大宋,连赚几十贯,再马换成的粮食再运回去,又赚几十贯。这几乎就是利润达到百分之三四百的生意了。
甘奇说完这句话,就一直看着李四达。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一个叫作马克思的伟人说过,只要利润达到百分之百,资本家就会铤而走险。只要利润达到百分之二百,资本家就会藐视法律,只要利润达到百分之三百,那么资本家就会践踏世间的一切。
这个时候,就是检视伟人马克思说得话对不对的时候。
李四达犹豫了很久,问了一语“不知相公想要多少匹马”
“一匹不嫌少,一千匹不嫌多。”甘奇倒是不着急,他准备与所有来见他的燕云商人都说这么一番话语。运来一匹也行,运来十匹八匹也行,运来更多,那就更好了。
甘奇至少要一千匹好战马。
“如此小人就回去试一试。”李四达说道,他也不敢打包票,但是试一试是可以的,如今燕云大乱,到处起贼,其实还是有空子可钻的,先走私几匹试一下水。
“行,你出去吧,把下一个叫进来”甘奇很满意,下一个来,必然又是这么一番对话。
第四百四十八章 甘奇有些心累
甘奇要在雄州榷场联系到一批来自燕云的商人,这是影响燕云时局的办法之一,也是甘奇这回投资主要的回本办法。
到得必要的时候,雄州这个有大路直通辽国的边境城池,还有大用。比如收拢燕云流民等一些慈善的事情,为以后统治燕云打下民心基础。
至于燕云的流民哪里来,这个问题也简单,那就是战争。
如今最重要的事情是先把匪寇麻牛给养起来,趁着冬天,不断往临榆山送装备过去,不仅要送装备,还得送些人过去,把麻牛手下的那些流寇牢牢掌控在手。必要的时候,甘奇甚至准备亲自过去,比如攻城拔寨受挫的时候,甘奇就准备亲自过去坐镇了。
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一定要让燕云乱起来,一定要吸引大量的燕云军队去剿麻牛。麻牛还不能轻易就被剿灭了,还得打得有来有往,风生水起。若是能多打败几次辽队,那就更好不过了。
甘奇的计划,已然慢慢完备。
但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让朝廷答应对辽国动兵。
这最后一个问题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就算燕云乱成了一锅粥,就算麻牛势力越来越大,大宋不能起兵去攻,辽国终究还是会慢慢把这一切都平息下来。
但是如今这个朝廷,又怎么敢与辽国妄动刀兵呢
安逸了几十年,人人都看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又有谁愿意去冒险把整个国家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里
几代人早已过去了,这个大宋朝开国时候的那种锐意进取早已没有了。
甘奇要回一趟汴梁,好不容易把这一切都计划好,而且还实施得差不多了,一旦开春是时候大乱起来了,抓不住这个机会,以后就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
所以甘奇必须回汴梁一趟,把这件事情解决了。
否则甘奇就只能自己跟辽国开战了,甚至还会因为妄开战端而获罪。
把许多事情与狄青交代一下,也把雄州的知州以及兵马都总管也交代了许多事情,甘奇出发回汴梁了。
从雄州回汴梁,很快,若是以最快的速度赶路,十几天就可以回到汴梁。几十年后的女真大金,也是以这个速度进逼汴梁城的,围困大宋首都,抓走两个皇帝。
这大宋朝,真的无险可守,一败就是家国沦丧。所以,这个大宋朝,必须要拿回燕云十六州,如此才能真正安稳一些。
汴梁城,还是那个汴梁城,红墙绿瓦,歌舞升平。
知道甘奇要回来了,许多人奔走相告、喜出望外,开春又要科举了,又到了走门路的时候了。
甘奇,无疑是许多汴梁士子最容易接触到了好门路,因为认识甘奇的人太多太多,就算不认识,面熟的也不少。
所以甘奇家的门槛,在甘奇还没有到家的时候,就被许多人踩踏了无数次。
当甘奇真的回到汴梁的时候,还没有入城,竟然在汴梁城北十余里,就看到了有迎接之人。
甘奇坐在马上,还是一身戎装未蜕,远远就看到了许多儒衫打扮的文人士子。
“远处队伍如此雄壮,定然是甘先生回来了。”
“定是甘先生无疑。”
“倒也不见大车架,远远看到后面,只有一些拉东西的车架,这是怎么回事”
“头前也不见甘先生打马,甘先生莫非是未归”
这些士子一个个疑惑不解,显然是没有认出甘奇来。
直到得近前,才有人开口大喊“头前那个打马的将军,莫不是甘先生”
“那个一身铁甲的”
“对,就是那人。”
“不是不是,甘先生”
“是,那人就是甘先生,你们是没有见过甘先生披甲上阵,我可是在邕州见过的,就是他。”
“还真是。”
“甘先生当真允文允武,世间难得之英才。”
“走走走,快快上前去迎”
众人到得近前,一个个行礼拜见。
“恭迎甘先生回京。”
“甘先生一路风尘,辛苦了。”
“甘先生为国操劳,实乃吾辈之楷模”
甘奇看着面前这两三百号士子,笑着拱手“有劳诸位了,回京之后,再起大宴诗会,请诸位一叙。”
人心,可用。
就是这人心,甘奇也没有想好到底该怎么用。
十里路回京,一路的奉承。
回京的第一件事就是见皇帝,家都没有来得及回,就得赶紧去见皇帝,皇帝也在等着甘奇。
甘奇也要去把皇帝再忽悠一通,至少让皇帝对于战争不那么排斥。
脱了戎装,换成官袍,书房里的皇帝,看起来起色不太好。
也是这一年,自从赵曙登基以来,整个大宋朝到处发大水,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都在发大水。
京畿、宋、亳、陈、许、汝、蔡、唐、颍、曹、濮、济、单、濠、泗、庐、寿、楚、杭、宣、洪、鄂、施、渝等州,光化军、高邮军,大水几句把小半个大宋都淹了一遍。
赵曙也是个倒霉催的,刚一登基,就遇到这种事情,到处派人,到处赈灾。
如果不是因为甘奇去了河北边境,又去了辽国,甘奇这一年大概也就是围着水灾转了。
好在甘奇这两年给朝廷赚了不少钱,让赵曙应对这些水灾的时候还不算太捉襟见肘。
只是面前这个皇帝,此时看起来是又黑又瘦又没有精神。隐隐看出了短命之相。
见到甘奇,赵曙倒是满脸的笑意,寒暄许久,才开口说道“快快与朕细说一番燕云之事。”
甘奇自然是娓娓道来,把燕云此时的情况说得是一清二楚,甚至还有一些夸大其词。
赵曙便问道“你是说这燕云当真要乱了”
甘奇点着头“只待开春,必然大乱丛生,烽烟四起。”
“好,好,甘卿此番可算是立了大功,只要燕云能归我大宋,定然给甘卿立那头功,加官进爵,封妻荫子。”甘奇这个消息,大概是赵曙这一年唯一听到的一个好消息了。
但是甘奇在赵曙这番话中听出了另外一个意思,难道赵曙真的认为只要燕云烽烟四起了,燕云的汉人就能把契丹人赶出燕云然后燕云就自动回来了
赵曙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幼稚了。
甘奇开口说道“陛下,燕云大乱,便正是千载难逢的时机。”
“对,如此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完成祖宗遗愿,实乃千载难逢之事。”赵曙人都站了起来,带着激动。
甘奇却皱了皱眉,又道“陛下,就怕契丹兵强马壮,燕云汉民,多是不通战事的普通百姓,到头来却又被剿灭了下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