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猛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反正就是不能让燕云乱了,打击一批,就得拉拢更大的一批人。抢了豪门望族,就得拉拢穷苦百姓,再加上重兵弹压,这样就乱不起来了。

    这倒也不是打土豪分田地,这就是甘奇**裸的抢劫之道,田地是不会随便分的,特别是现在,他得留着这些田地,低价卖可以,低价租也可以,甚至免费给人种一季粮食也可以。

    但是甘奇得留着许多土地,无他,激励军心而已。立功就有重赏,搏命就能改变人生,光溜溜一条汉子的,只要拿命去搏,就能真的换来富贵,就能变成家有良田千百亩的大地主,甘奇说到做到。

    论功行赏,已经开始了,当初跟着甘奇卖命的人,或多或少,一亩两亩的人多的是,十亩八亩的也不少,百十来亩的并不少见。

    地契由新府衙制好,亲自派人送到军队里来。

    甘相公,就是这么一个完美的主帅。

    也是甘奇与以往的领兵主帅都不一样,甘奇这算是真的为大宋开疆拓土了,他也真的敢把燕云的豪门望族都抢了一个遍,也真的敢把这些土地拿在手中奖励功勋。

    这可能也是要出问题的,但是甘奇不管那些,一门心思按照自己的想法干。

    有粮有饷有肉吃,打仗立功有地赏。

    这无疑以最快速的手段让甘奇麾下的十几万人马对于打仗产生了一种期盼,对于操练的人情大涨。

    这是老秦的办法,也是大唐前期的办法。虽然不完美,但是在此时紧迫的时刻,很奏效,有奇效果。

    热火朝天的军营之中,谈论得最多的就是土地的事情。

    西北来的新兵,用一脸羡慕的眼神看着自家的队头,口中问道:“张队头,你这回当真得了两亩地?”

    张队头从怀中掏了掏,把一张纸故意扬在空中,说道:“瞧瞧,瞧瞧清楚,想你们也不识字,涿州,小梁桥口的两亩地,如今已经有人租在种,只是这租价太便宜了点。”

    “队头,你识字吗?”

    “我他妈哪里识得字?不过我请人读了一遍,妥妥当当的,涿州的官印都在。等战事告一段落了,我就回河北一趟,把我爹娘与小弟接过来,自己种的话,那就赚了。不过两亩地还是少了点,养不活一家几口人,还得我的粮饷接济着,如果有个十亩就差不多了……”张队头想着。

    “队头,这战事什么时候开始啊?我都有些等不及了,如果我也多杀几个敌人,甘相公给赏个十亩地,那我也去西北把我爹娘接过来,就在这里扎根了,不回去了,再取上一房小娘,美滴很!”

    张队头哈哈一笑:“你小子,先把操练熬过去再说吧,老子这才攒了个两亩,你小子也敢跟着想十亩地的事?”

    “嫩不要小瞧人!”

    张队头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娃有大志气!”

    “队头,嫩可不要学我说话咧,说得又不像。”

    忽然,营中鼓声大作。

    张队头连忙站起来:“击鼓聚兵了,把家伙事都拿好了,赶紧的,走,出去集合。”

    “队头,这是要打仗咧?”

    “不知道,先去集合,动作快些。”

    将台之上,依旧站着一个金甲,站得一动不动,铠甲衬托的人威武不凡。

    将台之下,在一块几个足球场大小的校场之中,满满当当站在三万人。

    各处军将带着麾下赶来,先在台下报备一番,金甲点了点头,也不多言,只是一脸严肃站着。

    三万人,一言不发一一排列整齐。

    黑压压一片,这里面有一万多西北来的新兵,操练还不满月,却也站得笔直笔挺,也都知道一言不发。

    甘奇开始说话了:“辽人要来了,听闻有一百多万大军。”

    甘奇顿了一下,台下有军将接了一句:“哈哈……头前七十万,如今又有一百万了?相公,辽人就是会吹牛。”

    甘奇也笑了笑,问道:“你们怕不怕?”

    “不怕!”

    “不怕!”

    “不怕!”

    三万人,能真正听清楚甘奇说话的,也就台下附近的一部分人。

    但是这不怕的声音,连连在喊,几声之后,三万人都在喊这句话语。

    “干他娘的,跟他们干!”

    “干死他们。”

    喊着喊着,各种话语都出来了。

    甘奇微微一抬手,全场禁声,又道:“别的不多说,打胜了,封赏有的是!”

    “相公,我等自当奋勇杀敌,不堕了相公的威名!”

    “相公只管教军中那些虞侯文书把笔拿好了,可别把我等的军功记出了差错。”

    “好,这一仗,一个辽人的头颅,便是一亩地,弟兄们只管去争,虞侯文书们也会披甲上阵,让他们跟着你们,给你们记。”甘奇这是豁出去了,把那些虞侯文书之类的也逼着上阵,就是要让军汉们心无旁骛,只管杀敌。这还不够,还得每个都曲多让几个人负责记录,记录不到的地方,以头颅为准。

    交一个头颅,换一亩地。

    “相公威武,相公威武!”

    “相公万胜,相公无敌!”

    喊了一会儿,甘奇再一抬手,满场又禁声了,甘奇笑道:“没啥说的了,说完了,我走了,你们回营各自准备好,明早动身。”

    说完,甘奇直接下了将台。这是一个动员大会,没有什么家国大义,也没有什么心灵鸡汤,内容很简单,但是甘奇亲自穿着一身金甲当着所有人的面来宣布,意义显然不同。

    辽人真的来了,一百万大军,具体多少,甘奇也不知道。

    因为甘奇虽然派了许多人前去侦查,却是这辽东与草原之地的情报打听,还真不是汉人擅长的。

    不过甘奇也有猜想,多也不过二三十万,出不了这个数,辽人没了燕云,国力显然大不如前,而且粮食供应肯定也不那么宽裕,二三十万还是甘奇满打满算的,这里面也有甘奇对于如今辽国人口的估算。

    第二天大早,甘奇带兵开拔了,游牧渔猎之族南下。汉唐时期,在西北。到得宋明时期,便是大同与燕京了。

    燕云就两条防线,一条在大同,一条就在燕京之北,古北等关口。

    显然,大同是一个最容易进攻的地方。

    甘奇此去,直奔大同,哪里才是防线重点。防线之外,就是草原,辽人如此大规模的军队,也唯有大同那边能真正展开。

    不过也防着辽人两线出击,所以狄青去了古北沿线。

    防御战,无他,就是做好一应准备,等着敌人来。




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同,大同
    倾尽全国之力,举百万大军而来,也说明耶律洪基真的慌了,失了燕云,辽国基业岌岌可危。

    倒也不是说真的就到了大厦将倾的地步,只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今大辽早已成了中原王朝,并非游牧民族,大辽的皇帝贵族们与大宋的皇帝贵族们早已是一种人。

    没有了燕云,辽国就又从中原王朝退化成了游牧民族,但是那些皇帝贵族们,早已不懂得牛羊该怎么放了,反而擅长起了吃喝嫖赌风月雅事,没有了燕云,就是要了他们的命根子。

    所以不仅耶律洪基慌了,所有的契丹贵族都慌了,不仅仅是因为几乎所有辽国贵族在燕云都有产业身家,更因为燕云一失,他们最习惯的生活方式就没有了,人生意义都失去了。

    这种失地之感,甚至都不是后来南宋失去了北方土地能比的,因为南宋失去了北方土地,去了南方,命根子却并没有丢,生活方式依旧还是原来的生活方式,依旧还能在风月雅事里过完一生。

    其中,还有一种屈辱感,辽国如今,算是这天下最强的国家,这不是辽国人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也是大宋西夏,乃是中亚之地所有国家的共识。

    身为天下最强之国,便有一种自以为是的骄傲,这种骄傲,却忽然被打破了。

    这种屈辱感,让那些契丹贵族们憋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劲,便是要一雪前耻,报仇雪恨。

    如今这大辽,可谓是上下一心,燕云必须夺回来,夺回燕云,必须要把命根子抢回来,否则过惯了风花雪月,哪里还能再去茹毛饮血?即便放牧不是茹毛饮血,但是在如今这些契丹贵族看来,放牧与茹毛饮血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满世界去放羊,哪里比得上良田万顷雇人种地?

    大同之北,是辽国西南路招讨司,这个行政单位,是专门用来管制草原的,西南路招讨司,就是后世的察哈尔,属于内蒙古,往西不远就是后世内蒙古的呼和浩特,西南路招讨司的治所,就在后世呼和浩特附近。

    西南路招讨司往西北,是白达旦部,往正北就是谟葛失部。

    辽国,管制了整个草原地区,内蒙古外蒙古加在一起,甚至还要往中亚方向再去。管制的方法也比较简单粗暴,草原各部如今本就是一盘散沙,哪怕是同一个民族,也会分出许多部落来,互相攻伐也常有之。

    辽国与其说是统治者,倒不如说是一个中间管理者,因为辽国管理草原并非是真的划定了行政区域派出官员去进行实际的统治,而是用兵威压服各个部落,从而让他们听话。

    辽国会调停各部的争端,会用一些政治手段从中操作渔利。当然,辽国也一直不间断的在面对各种反叛事件,时不时就有一些草原部落联合起来反抗辽国,不过都被辽国给解决了。

    而今,辽国向草原所有部落征兵,每个部落都有任务,派多少人马到西南路招讨司来集合,这件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做成的,靠近东边的部落还好,越往西边的部落,便越不把辽国的这个命令当回事。

    但也不能小看了契丹人在草原的威势,哪怕是阳奉阴违,暂时也是莫敢不从。

    从东至西,谟葛失部,乌古部,敌烈八部,茶札剌部,萌古部,达旦九部,阻卜部,梅里急部,乃蛮部……

    历时四个多月,快马到处奔跑,他们都来了,不管来了多少,都到了大同之北,人数十几万之多。

    在东京辽阳府、上京临潢府以及中京大定府辖区,传统的城池守备军,丛林里的渤海人奚人,甚至依旧还有一些女真人,契丹本部之人,室韦人,临潢府附近的草原部落,还有大定府的一些外迁汉人,林林总总,也十数万之多。

    这就是辽国如今的全国之力了。

    人马先聚,粮草再说。粮草这种东西,没有了燕云,辽国其实就没有了巨大的储备。

    但是契丹人也不着急,因为他们也还是有解决之道的,实在不行,把白达旦谟葛失这种近处部落里的牛羊都吃尽了,也是一种选择。

    毕竟养的牛羊,就是用来吃的,至于这些附近的部落明年吃什么、用什么来繁衍生息,这些暂时不是契丹贵族们想的。谁让他们的草原离契丹人这么近?

    辽人大军,果真分了两路,一路往燕京那边而去,直逼各处关口。

    一路就在大同对面,人有十数万,马却比人还多。

    皇帝耶律洪基,亲自带兵出燕京,正在古北关口集结。

    耶律乙辛,带着十数万草原联军,出现在了大同之北。

    狄青去了古北关口,这地方,相对好守一些,因为崇山峻岭之下,就是看谁撑得住。

    大同这边,却难守许多,因为这里的长城还并不完备,得到明朝才会真正把这些的长城修建完备,这里也是明朝的九边重镇,哪怕是明朝在这里把长城修建的再完备,这一段防线也曾被人打破过,土木堡之变,就发生在这一段防线之上。

    所以如今的大同这一线,并不那么牢固,豁口不少,唯有倚仗城池。

    城池若破,敌军便可长驱直入,直扑燕京。若真是如此,那到时候连防守古北关口一线的狄青都是必败无疑,后路都被人抄了,腹背受敌,连粮草物资的补给都没有了。

    战略上来说,古北一旦有失,大同这边依托太原雁门一线,也还很安全,若是能坚持住,至少还能占据燕云一半的州府。若是大同有失,燕云就会得而复失,啥啥都不剩了。

    这也是甘奇为什么要自己到大同来的原因所在,就算失败,也得败在自己手上。

    是的,甘奇又开始焦虑了,他已经在想失败的事情了。

    越是焦虑,甘奇越发想念东京汴梁城,甘奇走上了一条通往权力中心的捷径,但是捷径从来都不是那么好走的。别人辛辛苦苦熬几十年熬上去的路,甘奇却在二十三四的年纪一步登天,这一步,走得实在太累。

    甘奇最怕的就是步子迈大了,这把蛋给扯了。

    看着地图,甘奇又开始了彻夜不眠的日子。

    附近几城,长青,天成,乃至弘州与怀安,一字排开,皆是可能被袭击之地,大同等于是这一线的重点,但是其他几城一旦被破,也就切断了大同与燕京的联系,并非是信息联系,而是军事联系。

    甘奇如今麾下,有十万万胜军中的两万,有三万威武军,还有从原先河东边境调过来的两万多禁军,以及做一些后勤之事的厢军一万多。

    甘奇对面,十数万草原骑兵,这些草原骑兵军备很差,甚至刀枪都算不得精良,弓弩威力也不大,更不论甲胄,除了牛皮甲,铁甲几乎都看不见。

    但是这些草原骑兵,几乎每个人都带有两匹以上的健马,来去如风,机动快速,弓弩威力不大,却是这些人射术精湛。

    甘奇麾下的部队,与这些草原骑兵,完全是两种风格的军队。是标准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

    不过甘奇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这十数万草原骑兵,并非真的就是来卖命的,也并非真的就能统一指挥,如臂指使。因为耶律乙辛,不是成吉思汗铁木真,辽人从来没有真正统一了草原。

    战场态势,依旧还有一个主动与被动的区别。

    如今来去如风的十数万草原人,显然占据了主动,机动性就是主动。

    甘奇拼拼凑凑,一共不过七千匹马,机动性远远不如,显然就被动了。

    怎么化被动为主动,甘奇已经想破了脑袋,哪怕是掌控一点战场主动,那也是好的。

    又是一个不眠夜,大同府衙里,各处官吏开始来上值了。新上任的大同府判官陈翰,这几日一直跟着甘奇,大早上就送来的早餐的吃食。
1...218219220221222...2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