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猛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衙差近前:“哪个是甘奇”

    甘奇站起身来,答道:“我是,不知几位有何贵干”

    “走一趟吧有人把你告到开封府了,包龙图今日正好上值,等着你呢。”衙差倒不是来拿人的,是来通知甘奇应诉。

    甘奇点点头,到得小河边洗干净手,随着衙差而去。甘霸等人连忙跟在身后,一个个苦瓜着脸,如丧考妣。

    甘奇倒是不着急,心中想起了开封府与包拯,忽然口中不自觉小声哼出了一个曲调:“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当当当当当当当……忘词了。”

    头前带路的衙差听得曲调,回头看了一眼,说道:“诶,你这小曲倒是好听,瓦肆茶楼里倒是未曾听过这般调子,不知唱的是什么内容”

    “胡乱瞎唱的。”甘奇闻言有些尴尬,随意搪塞一语,也问了一句:“你们开封府有没有两个叫王朝马汉的差人”

    衙差闻言想了想,摇摇头:“王朝马汉没听说过。”

    甘奇稍稍有些失望,王朝马汉是包拯身边护卫,出自《三侠五义》的小说。现实与小说,显然还是有区别的。至于包拯身边另外一个大名鼎鼎的南侠展昭,那便也不用问了。

    开封府是一个行政机构,汴梁城就属于开封府管辖,但是开封府远远不止汴梁城这么大,就如后世北京市政府管辖的地方也不仅仅限于市内。

    其实包拯名声很大,但是官职并不很高,但是权利也实在不小。知开封府,是从三品的职位。龙图阁直学士,也是从三品。龙图阁大概就是皇家图书馆,直学士是一种荣誉头衔。

    开封府衙高大雄伟,坐落内城西边,角子门东不远。

    进得大门,前院过去,就入了大堂,左右站班衙差十几人,粗壮的水火棍在手,还配有腰刀。

    甘奇进门一眼就看到了甘三爷与甘正父子二人,正在恭敬等候着,见得甘奇进来,倒也不说话,却拿眼神与甘奇示威几番。

    甘奇自顾自走到另外一边站好。

    待得片刻,听得有人大喊:“包龙图到!”

    一个身形微胖的老人走了进来,一身鲜红色官衣,戴着双翅幞头官帽,走到大堂头前官位落座。

    所有人连忙躬身见礼,甘奇一边见礼,一边惊讶,说好的面黑如炭呢说好的头顶月牙呢这位包青天怎么面白如玉,白里还透着红

    待得甘奇见得包拯进来之后,一直板着个脸,多少猜出了为何后人都说他大黑脸了。

    惊堂木一拍,大黑脸包拯开口:“诉状本官已阅,哪个是甘奇”

    甘奇连忙上前答道:“学生甘奇。”

    包拯听得“学生”二字,微微皱眉,问道:“诉状中说你不学无术,只知街头浪荡,怎敢在本官面前自称学生”

    一旁的国子学学生甘正,自小与甘奇就不是一路人,也看不起甘奇这个村中只知街头浪荡的富家子弟,此时听得甘奇自称“学生”,立马也开口斥道:“甘奇,你学得几个字,入了哪个官学岂敢在包龙图面前自称学生”

    大宋朝,是真正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平民百姓见了官,都是“小的”、“小人”这种自称。能自称学生的,那一定要是真正有些墨水的后进读书人。这是极其重要的礼节。

    甘奇倒也没有想到自己自称一声“学生”会带来这么多麻烦,也是甘奇不愿意称呼自己为小人之类,所以选来选去选了个“学生”的自称。

    但是甘奇也不心虚,看




第十三章 谢包龙图教诲
    包拯话语说罢,抬头看着甘奇。

    甘奇连问话都不答,而是直接说道:“包龙图,学生有一诗,直抒此时胸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包拯听得诗文,微微有些惊讶,想了想,面色缓和了一些,问道:“你这首诗可是藏了一个谜语”

    “包龙图见笑了,学生为此诗取了个诗名叫作《石灰吟》。”甘奇恭敬答道,这首诗当做一个谜语也是不错的,谜底就是石灰。说的就是从石头变成石灰的过程。

    一旁的甘正似乎也有些惊讶,惊讶甘奇这么一个不学无术之辈竟然能开口吟诗,转念一想,连忙开口说道:“包待制,此诗定然不是甘奇所作,包待制可千万不要被他骗了。”

    包拯斜眼看了一下甘正,摇摇头并不理会,而是又与甘奇说道:“诗是好诗,借着诗说清白,颇有一些才智。但你也不必把事情说得这般严重,粉身碎骨倒也不至于。本府问你一个问题,农夫辛辛苦苦种下的田,你为何要把禾苗拔了去可有此事你又作何解释”

    此时的包拯,似乎有些期待之色,大概是下意识期待着甘奇能做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甚至更期待甘奇回答压根就没有此事。

    甘奇点点头说道:“回禀包龙图,拔除禾苗之事确有,学生之所以这么干,并非胡作非为。学生主要是为了能给同族村民们谋一份更好的营生。”

    甘三爷刚才都未说话,一直让儿子出言,此时听到这里,气不打一处来,指着甘奇就道:“胡说八道,麦苗都没了,今年收成全无。佃农们能不能过得这个年关都是另说,你却还在此狡辩。”

    甘奇却不去看甘三爷,而是抬头看向包拯。

    包拯微微点头示意,说道:“甘奇,你好好说个清楚,族中宿老在此,你也合该与他解释一二,避免误会。都是同族之人,同心协力才是应该。甘老丈,你也不必激动,且听甘奇说清道明。”

    甘三爷闻言缩了缩身形,包拯都开口了,他一个平头百姓,哪里还敢出言再说。

    此时的甘奇,也不藏着掖着,开口说道:“学生家在城外码头旁有二百余亩田地,虽然田地不差,但是一年到头出产也不多,佃农辛苦一年,也不过堪堪饱腹。学生心想,既然家在繁华汴京之外,何不依托汴京之繁荣做点其他事情,多赚一些营生,提高一下族人生活用度,所以筹划了个相扑场地,经营相扑总比种田赚得多。头前学生也结识了狄枢密,狄枢密对相扑之道也颇为喜好,所以学生便与狄枢密之子一道开始了这件事情。还请包龙图明鉴。”

    包拯听得连连点头,当听得狄枢密之时,有些意外,开口问道:“狄枢密”

    “是的,正是狄枢密。”甘奇答道。

    包拯沉默片刻,不知想了些什么,然后开口说道:“嗯,此事就到这里吧,甘老丈,本府倒是觉得甘奇有些头脑,此事是个误会,罢了,各自归家。一族之人,当团结相亲。”

    甘三爷不敢多言,但是甘正仗着身份,却还出言说道:“包待制,学生所言句句属实,万万不可听信这厮一面之词啊,他一个闲散泼皮,岂能认识得了狄枢密那般人物这般谎言,不可听信啊。”

    包拯近花甲年纪,阅人无数,真假之间,他心中早有定夺,听得甘正还开口来说,已然有些不耐烦,说道:“你一个国子学生,不好好在国子监进学待考,非要参与一些同族小事,还不依不饶,不念君子风范,是何道理啊”

    甘正闻言一愣,心中大惊,连忙躬身拱手:“学生……学生失礼了。



第十四章 幸运大转盘与大哥三弟
    第二日大早,狄咏带着几十个匠人到得甘家村,甘奇的昨夜已经把图纸画好了。

    图纸倒也简单,围着一圈先夯土,用夯土夯起高墙,外为高墙,内为阶梯,阶梯就是看台。待得夯土工程完毕,然后再里外砌砖石,看台顶上加盖棚子。

    建造工艺其实也简单,与修建城墙大同小异。城墙也这般工艺,里面夯土,外面砖石。西北边境的城墙,甚至只有夯土,砖石都不砌,也极为坚固耐用。

    稍一丈量之后,匠人们已经开始在挖地基了。

    不远村口,甘三爷打眼看着这边热火朝天,面色难看至极。

    一旁的甘正说道:“父亲不必如此,有甘奇好果子吃的,那些城内看相扑的人,岂能绕着远路跑到城外来看他花费巨资建个相扑场,到时候门可罗雀,只怕他当真就要变卖家业度日了。”

    甘三爷闻言果真面色好看起来,说道:“我儿说得在理,那咱就等着,看着他把家业造了去,到时勿谓言之不预也。”

    甘三爷还咬文嚼字起来,甘正早已是看戏模样,说道:“父亲,不过小人得志尔。”

    甘三爷心情大好,挥挥手道:“儿啊,你早些回国子监里去吧,君子立大志,定要考个功名回来,为父就盼着你能得个官身。”

    甘正点点头,拜别而走。

    码头边的田里,甘奇安排好地基丈量的事情之后,便往家中而回。

    家中书案上还有不少图纸,这些图纸比那运动场的图纸精细繁琐得多,甘奇昨天一夜未眠,画的就是这个东西。

    甘霸人在一旁等候着。

    不得多久,甘奇理好图纸,反复看了看之后,带着甘霸出门而去,直奔码头。

    码头上依旧人流如织,四处店铺叫卖之声不断,茶楼酒肆里还有咿咿呀呀的小曲小调,时不时也能听得说书人的绘声绘色。

    甘奇直奔一个铁匠铺而入,甘霸跟在身后,眼睛都不看路,一直盯着甘奇手中的图纸去看,也看不懂个所以然。

    铁匠也是个老汉,**上身,正在不断推拉着风箱,炉子上的炭火似乎刚刚燃起,吐出的火舌还带着蓝色。

    客人进门,老汉也不抬头,开口就问:“要锄还是要犁,自己挑选,菜刀剪子在柜子下,锅在后头挂着。”

    “张铁匠,我不买那些,订做一些小玩意儿,你看看图纸,开个价。”甘奇已经把手中的图纸送了过去。

    老头闻言抬头,接过图纸,翻看了几下,说道:“你要这些小铁球作甚”

    “这你不需要管,开价就是,铁球要打圆一些,环形箍也要结实,轻易不能变形。”甘奇答着。

    小铁球与环形箍是啥这个东西只有甘奇自己知晓,叫作“轴承”。当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轴承,而是轴承原理的东西,精度要求不高,到时候涂上油脂,能比较顺当地转起来即可。

    老头打铁一辈子,手艺自然是极好,但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东西,一边看一边在想这玩意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倒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只得开口说道:“这个小铁球若是真要浑圆,可不那么容易。收你五贯钱。”

    “五贯,张老头,这能用得了几斤铁你是想钱想疯了吧”甘霸一听五贯之多,开口说道。

    老头还准备与甘霸解释一下这个小铁球如何费时费力,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技巧,不想甘奇已经开口:“你若能做好,五贯不多。我给你十贯,你得答应我一件事。”

    张铁匠开出五贯的价格,其实也准备好了讨价还价的余地,听得甘奇价都不还,还把价格翻了一倍,连忙问道:“要老头我答应你什么事情”

    “这个东西是我发明出来的,你不得说给任何人听。”甘奇说道,这是甘奇的商业秘密。商业秘密这个东西,重要之处就不用说了。

    张铁匠闻言点点头:“老头答应你,一



第十五章 娱乐大宋
    大宋之富庶,历代难及。且不说那些什么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也不说历代税收总额的对比。

    就说大宋的钱,北到辽国,西到西夏,南到东南亚,乃至于海道南亚西亚,大宋的钱都是硬通货。

    大宋为何会如此富庶,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社会风气。

    头前说过皇权不下乡的弊端,其实皇权不下乡也是有利处的。那就是民间的自由化,先秦至汉唐之时,有极为严苛的户籍制度,普通百姓几乎不能离开家乡,能离开家乡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有官差在身的,另外一种就是大家士族,也可以说就是读书人。

    但是到得宋朝,户籍制度就松了下来,不再如以前那般严苛,甚至连以往夜间的宵禁也大多取消了。人口流动性更大,这就会导致民间商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往往也会带来手工业的进步。

    二是南方的开发程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第一次真正的开发,始于汉末三国,也是就孙家的吴国,在此以前,南方大部分地方几乎都属于未开发地区。孙家算是真正的开荒者,为了开发地盘,孙权甚至出兵到台湾岛去掠夺人口。

    孙家的开发,仅仅是个开始,那时候的南方,远远比不得中原的富庶。到得晋朝的衣冠南渡,便是第二次南方大开发,这个时候的南方,才真正开始算得上发展起来了。

    但是唐朝的中心却又往西北去了,这让南方又处在了皇权的远端。

    宋朝之所以定都在汴梁,其实也有许多考量,汴梁作为国都在军事上来说,不是一个好地方。但是汴梁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来说,这里就是真正的好地方,因为刚好在水道之边,南北的中央。

    关于定都汴梁,其中也有另外的原因,西北开始变得贫瘠,汉唐的中心都在西北,那个时候的西北,还是郁郁葱葱的地方,黄河也还是一条清水河。从秦到汉唐,一千多年时间,西北一直是国家的中心地区,过度的开发与耕种,让西北那片郁郁葱葱的地区,变成了贫瘠的黄土高原,黄河从清水也变成了泥沙河。

    再加上南方的开发程度,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在人力不能左右的情况下,唯有慢慢向东边迁移,曾经富庶强大的西北,慢慢成了皇朝边缘之地。

    大宋拥有前几朝不曾拥有的开发度极高的南方,这是大宋富庶的基础,但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大宋朝富庶最根本的原因,来自粮食作物的改变。

    稻与麦,主要的口粮作物。麦不用说,南方主要种植稻谷,也就是大米,到了宋朝有了一个极大的发展。从中南半岛传来了占城稻,以往本土的稻谷,一年只能一熟,到得宋朝有了占城稻,一年可以两熟,甚至再往南方,一年甚至可以三熟。

    意思就是稻谷在宋朝传入了新的品种,在南方一年至少可以种两次,收获两次。这个进步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粮食生产翻倍增长,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手工业越发发达,造纸、陶瓷、家具、更加精美的建筑等各种东西,生产的数量与品质也加倍增加。宽松的社会氛围,各种生产的提升,随之商业的大发展,再加上大陆东边更发达的水系与交通,这就是宋朝富庶的原因所在。

    古语有言饱暖思,宋朝的娱乐行业,消遣行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有了大发展。这也是为何宋词会成为宋朝代表的原因,因为宋词几乎就代表了娱乐。宋词在文学意义上的地位自然毋庸置疑。

    但是真继续分析一下,宋词是宋朝的代表,其实也可以说娱乐行业就是宋朝的代表。

    宋朝兴许亡也亡在整个社会的糜烂娱乐之中,丰富的物质生活,给人带来的东西有许多正面的东西,但是万事也有许多负面的东西。亡国,从来不仅仅是哪个统治者与高层个人原因,往往跟整个社会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甘奇看到的这个大宋,正是大宋朝蒸蒸日上的时候,也是这个大宋朝最好的几十年,繁花似锦,大师辈出,家国稳定,甚至对外战争也屡屡获胜。

    甘奇是真的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以后的王安石变法,也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变革。民间大发展,百姓收入不断增加。王安石想做的就是让朝廷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123456...2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