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猛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甘奇自然是在开玩笑,玩笑开到这里,却也觉得无趣,因为吴承渥压根就不是开玩笑的人呢,甘奇说点什么,吴承渥都当真对待。
所以甘奇唯有微笑摇了摇头,这玩笑也开不下去了。
一旁的赵宗汉笑道:“姐夫,道坚与你开玩笑呢,他是那连太学的课都不去上的人。”
吴承渥听得赵宗汉此言,方才尴尬笑了笑。
却听甘奇又道:“不不不,这回你姐夫去讲课,我还是得多去听听。”
甘奇是真要多去听听吴承渥的课,这段时间吴承渥在甘奇家中备考,经史典籍上的事情,吴承渥当真是个好老师,从来问不倒,任何细节与知识点,吴承渥都是信手拈来。这种好老师,还真不多。
甘奇显然是认真对待一下读书这件事,这进士必须是要考的,进士若是考不上,这大宋朝,甘奇也就混不开了。以见识而言,甘奇自然胜过这个时代的人,所以这四书五经之类的,必须要下一点苦工。
若是考不得进士,甘奇这一辈子,就他妈尴尬了。
吴承渥听到甘奇如此说,只以为甘奇是要去检验他这个学生的授课水平,连忙一本正经答道:“先生放心,学生万万不敢给先生丢脸。”
一旁的赵大姐,看完了学生拜谢老师的事情,又看完了老师叮嘱学生的事情,方才开口说话:“甘先生,此来还有一事,便是想请先生过几日往王府赴宴,到时候父王也会出席,还请先生一定要到,也有要事相商。”
要事相商甘奇倒是不知赵允让能有什么与自己商量的事情,问道:“不知是何要事还请大姐告知一二。”
赵大姐神秘一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赵大姐此时不想明言,显然也是心中有小计策,她就是想在汝南郡王赵允让当面,把这件事
第一百八十五章 道坚书院(感谢书友智瞳万赏)
大宋猛虎虎起汴梁第一百八十五章道坚书院赵宗汉皱着眉头看了看心灵受伤的赵大姐,转头与甘奇说道:“道坚,让你见笑了。但是此事还是要与你谈一谈,我家小妹,自小饱读诗书,一向温文尔雅,容貌你也见过,也是极好。若是嫁为人妇,定会是个好妻子。此时,道坚你多多思虑一下,若是有意,那就到府中见一见我家父王,到时候你可以请一些族中宿老长辈,把此事定下来。若是你作了他想,倒也无妨,当真无妨,此来就是好商好量,不以此事影响了你我之间的情分。”
赵宗汉话语真诚,毫不作伪。
终于还是到了这一遭,甘奇看着赵宗汉,认认真真考虑起来,这个时代,男女婚配,虽然不比明清时候的那般保守,但也并不开放。
这个时代,多少嫁娶的男女,婚礼之前,连见都见不上一面,盲婚哑嫁的事情太过正常。甘奇这还算是好的,至少甘奇还见过赵家的小妹赵宗兰。
这个时代的男女,也更不要去憧憬婚前谈恋爱这种事情。这个时代的男女恋爱,只有一个地方有,那就是青楼。如樊楼与遇仙楼这种地方,真正贩卖的服务,不是皮肉生意,就是恋爱。那些楼宇里的女子、清倌人们,就是给这些文人雅士提供恋爱服务的。
甚至那些清倌人,一个人与几个男人谈恋爱也是正常。
到得这个时代,甘奇自然也不会去奢望与谁先谈恋爱再结婚,这太不现实了。
但是甘奇认认真真考虑了一下,内心的声音告诉他,这赵家的女儿还是不娶为妙。原因也是很现实的,不说将来要如何三妻四妾,但是也没有必要真把夫妻生活过得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眼前的吴承渥就证明了一切。
封建王朝,皇家,永远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这一点,如何也不会改变。
甘奇看着赵宗汉真诚的眼神,答道:“献甫,家父过世刚满一年,守孝期还未满,此时谈婚论嫁,实在有些不合时宜,还请献甫多多见谅。”
这个借口,甘奇以往还真没有想起来,因为甘奇上辈子没有过守孝这种意识,这辈子的甘奇,起初本也就是个泼皮无赖,并不严格遵循读书人这一套礼教。
此时甘奇忽然想起来,还是因为苏轼与苏辙兄弟俩丧母的事情。
赵宗汉微微叹了一口气,脸上带着些许失望,与甘奇点了点头:“嗯,我明白了。”
随后赵宗汉起身与赵大姐说道:“大姐,走吧,时候不早了。”
赵大姐却急忙说道:“守孝之期,不谈婚论嫁,但是把此事先口头说定也可以的。”
赵大姐心中,是真的疼爱自己的小妹,是真的为了这个家在操心。
“大姐,走吧。”赵宗汉拉了一下赵大姐。
赵大姐还想说。
赵宗汉连忙又是一语:“大姐,待得道坚守孝期满再说吧,走吧走吧。”
此时吴承渥也来拉了拉自己的媳妇,轻声说道:“夫人,往后再说,往后再说。丧期为满,有违圣贤礼法。”
赵大姐不情不愿起身,在老公与弟弟拉拽之中,出门而去。
甘奇相送几步,到得门口,看着三人走出不远,便又起了争执。
甘奇摇头叹息,慢慢转身进门。
周侗先去关门,然后跟在甘奇身后,说道:“大哥当真教人佩服。”
“佩服佩服什么白白辜负了献甫一片诚心,他心中是想让我娶他妹妹的。”甘奇是看得出赵宗汉心中所想的,赵宗汉虽然不想为难甘奇,却也更想甘奇真的娶了他妹妹。赵宗汉,当真光明磊落。
周侗却道:“大哥是有大志向的人,将来出将入相的人物,何必娶皇家之女。”
“罢了罢了,以后都不要再谈此事了。只希望献甫心中不会太过失望。”说完话语,甘奇回到书房坐定,这一日都不曾出过书房。
人生在世,大概就是如此!
第一百八十六章 幸甚幸甚
该给这个大宋朝先带来一点什么呢
朝廷,或者说政府,到底是个什么机构管理机构还是服务机构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甘奇也有自己的看法,政府应该既是管理机构,又是服务机构。
国民与社会需不需要管理显然是需要的,这个问题也可以拿仁宗赵祯这一朝来说,对社会与国民过度的放纵,导致江湖匪类横行,这一点上,就是管理不善。
服务,那便更不用说。往大里说,国家应该给国民与社会提供生命与财产的安全服务,往小了说,国家修路筑桥,给国民提供出行便利的服务。
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可以找到来源的。比如法家,就是偏重于管理。而儒家,则偏重于服务,呃……至少儒家思想上是偏重于服务的,开口闭口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里也可以延伸一点,比如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就是法家的做派。而保守派的司马光,在反对变法的言论中,则代表了儒家的思想。
这里不说个人言行举止与品德的问题,只说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核心思想。
王安石的核心思想,国家应该通过改革,增加收入,让国家实力变强,以应对内忧外患。
司马光的核心思想,天下出产本有定数,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是在民,就是在官,如果国家想要增加收入,自然百姓就减少了收入,国家不该与百姓争夺利益。这就是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核心思想所在。
这两派的核心思想,其实都没有逻辑上的错误。其实到后世,这个问题依旧还在,只是不在台面之上。而且后世与宋朝,还有一点区别,区别就在于天下出产的总额,并不是一个定数,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不断增长的数目。
但是国家与百姓的利益分配问题,一直都是个台面之下的大问题,一直变化着,互相妥协着,永远也没有最好的分配方案。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当然,其中还有一个大前提,国家的管理,本身就是为了服务。国家安全的服务,个人安全的服务,修路建桥的服务,乃至夜晚路灯的服务。
不论是管理,还是服务,其实归根结底的本质,还是利益分配。涉及分配问题,归根结底,又是个数学应用题。
甘奇今日要教的,便是这道数学应用题,当然,甘奇不会直接谈改革,也不会真去教数学,甘奇能做的,就是从细微入手,想要潜移默化改变朝廷的运作模式。
戏台,也就是甘奇的讲台,此时搬上来了一个不大的板子,甘奇用炭笔在板子上写下了两个词。
预算,决算。
预算与决算制度,在后世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甘奇对这种东西太过了解。
真正的预算与决算,往大里说,是使得整个国家做所有事情都有一个计划,而且还要保证计划的有效实施以及成本控制。
往小了说,也是行政透明化很重要的一点。当然,这不是杜绝的良药,但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
要让整个大宋朝,从二府三司到县衙乡里,在任何事情上都进行预算决算,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事情。
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必须要执行一套专业的管理办法,这是黑恶分子甘奇办公司的时候学会的,这一套制度看起来简单,但是真若在宋朝真正实行成功,带来的好处,自然不需要多说。
其实甘奇所想,就是在古今对比之后,觉得这个朝廷在管理这一项上,很不专业。特别是宋朝的管理团队,比秦汉,差之甚远。比明清,也多有不如。
中国也是从宋朝开始,皇权就不下乡了,何谓皇权不下乡就是没有了基层党组织。比秦汉,还有亭长里长这一类的官职,朝廷能直接动员每个村的村民。唐朝基层,府兵制度,也是能直接动员到每个人。
但是到了宋朝,开始了基层乡绅自治的模式。朝廷再也不能直接动员基层百姓,甚至收税都要通过乡绅来执行。这样的朝廷,动员能力,比之秦汉唐,差得太多,特别是战争动员能力,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明朝朱元璋的军户卫所制度,也是为了弥补皇权不下乡
第一百八十七章 常州知州王安石
巧儿成衣隔壁的京华时报,再次开张了,上门来的人不少,大多都是那些想要展示自己诗词文章的读书人。
蔡确坐镇这里,稍微初步筛选之后,甘奇便会亲自过目一番。却还是有些忙不过来,所以孔子祥与冯子鱼两个人就被甘奇拉来当劳力了。
文章之类,甘奇自己把关就可,甘奇看文章,其实就只有一个标准,是否有营养。
是写得好的景色,写得好的游记,还是有什么高言大论,亦或者对圣贤言论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又或者是对古人古事有什么新鲜的看法,诸如此类。
但是这些东西,甘奇依旧觉得还不够,便准备弄一期征文,征文的题目甘奇也很花了一点心思,想来想去,甘奇给出了一个字:兵。
这个“兵”字,随便怎么理解都可,理解成运筹帷幄的战法战术也可,理解成军事战略也可……
甘奇其实更想别人理解为如何强军,但是甘奇也并不明说。
大宋朝,从招兵制度上而言,其实就存在问题,再到军人的地位,再到军人的待遇,都是问题所在。
招兵的制度是必须要改的,大宋朝招兵制度,很大一方面其实就是赈灾制度。哪里有旱涝灾害,就到哪里去招兵,把那些流离失所的流民招来当兵吃粮。
这真是一个天才的政策,一举两得,既可以避免灾民揭竿而起,又可以补充军队。
但是这也是一个极为懒惰的政策,直接导致军人天生就低人一等,好似乞丐一般,好似活不下去的人,才去当兵。然后把当兵的人脸上刺上黑字,看起来便于管理,其实又进一步羞辱了这些当兵的人。
所以宋朝的军人,不仅仅是被别人看不起,其实本身内心之中,在社会上就有自卑心理。
军人不能感受到巨大的荣誉感,反而先天自卑。这是何等可笑的事情再加上整个统治阶层重文轻武的意识形态,军人这个身份,就更显得低下了。
甘奇更想看到有人从这方面来谈这个“兵”字,但是甘奇也知道,应该不会有人从这方面来谈“兵”这个问题,因为对军人的这种观感,已经成了整个社会的普遍看法,这已经成了另类的“普世价值”。
想要改变百姓与官员对于军人的看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也需要潜移默化的改变。
到头来,甘奇还是得自己捉笔来写一些潜移默化的文章,论述军人这个团体在社会上的价值与意义,论述军人该如何受到应有的尊重。
但是甘奇也知道,这些文章再怎么写,其实也很难改变百姓心中既有的观念。要真正让军人天生带有强大的荣誉感,在大宋朝,这是何其艰难的事情。
甘奇坐在京华时报的编辑部里,慢慢看着稿件,打落了一篇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坐久了,更是腰酸背痛。
此时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走了进来,头戴方冠,颌下的胡须打理得一丝不苟,鬓角很长,鼻子高挺,鼻翼微张,略胖。
这人走进来之后,左右看了看,开口问道:“不知哪位是甘奇甘道坚”
甘奇起身,微微拱手:“在下甘道坚,不知当面是哪位”
来人面带微笑,打量了一下甘奇,笑道:“在下常州知州王安石,有礼。”
王安石甘奇略微有些惊讶,又把王安石从头到脚再打量了一遍,抬手作请:“王知州,请坐。”
王安石也不客气,往一边落座,开口说道:“久不在京,此番入京,忽然在街面上见有人卖报,买了一份来看,当真有趣。左右打听,更听闻你甘道坚之大名,江山代有才人出,国之幸事。上门来见,果然不同一般人物。”
王安石这是寒暄,甘奇自然也谦虚:“王知州过誉了,在下在京城里,也常听人说起王知州在各地为官之贤明,今日见得王知州,想来是王知州这贤明达了天听,此番怕是有喜事了。”
甘奇也寒暄一语,甘奇其实也想过有一日会与王安石见面,但是没有想到是这种见面的方式,还是王安石自己跑上门来了。有些意外,两人初见,唯有如此寒暄。
王安石本是常州知州,此时却出现在京城,甘奇也不用多猜,十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碗吃不饱
甘奇笑着答道:“本来只有千余人,近来却是越来越多,人数怕有三四千人不止,坐都坐不下了,许多听讲之人,站都没有地方站。”
王安石直接显出了脸上的震惊之色,却也有些不相信,问道:“一个书院,真能有这么多人听讲”
一个书院私塾,最了不得,三五百人就极多了。就算是江南那等文风鼎盛之地,一个书院也超不过两三百人的数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