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猛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黄河亦然,泥沙越来越多,河道越来越高,河岸堤坝也得越筑越高,也就越来越容易决堤。

    翻看史书,唐宋明清民国,到处都有赈水灾的记载,几年几月,哪里决口,哪里洪涝,给钱给粮。朝廷一旦应对失度,记载中马上就成了流民作乱之类,然后就是剿贼赈灾。贼剿了,几个字就记录了。贼剿不了,那就麻烦了……

    奈何农耕时代,大量的人口,又离不开江河之边,江河旁边,必有广大的平原,所以江河才是华夏的根基。一次一次接受江河带来的滋养,也一次一次接受江河带来的灾难,这就是华夏。

    王安石匆匆告辞,进城而去,该是他忙碌的时候了。

    甘奇站在岸边,看着流民从自己面前走过,一双双空洞的眼神,无数孩童在饥饿中的哭泣。

    京畿附近,只要有灾难,这些流民也都知道该往哪里去,哪里会有粮食。只是这些流民到得京城汴梁,却也进不得城池,只能在城外等候赈济。

    码头上乞丐无数,相扑场外也聚集了无数。

    城门口守城的兵丁也多了起来,因为城门楼围拢了许多讨饭的流民,兵丁们要做的就是保证城门的畅通,也免不了挥舞着木棒鞭子驱赶流民们不要拥堵。

    甘奇叹着气,看了许久的流民之后,甘奇也入城而去。

    兴许该为这些流民做些什么甘奇起了一些念头,一路也在想这些事情。救灾,不仅是行善事,也是政治资本,这种事情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都是应该做的,对甘奇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就是得花钱。

    甘奇舍得花钱,但是这个钱该怎么花,也当有一些讲究。

    回到城内宅子中,甘奇提笔写了许多帖子。

    写完之后派人发出去,然后甘奇往太学而去。

    如今的太学,已然不知之前的太学,风气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了一些转变。

    以往那些高谈阔论的年轻人,如今都慢慢变得安静了许多,变得沉稳了起来。读书的氛围好似都变了,这种变化有些难以形容,却又是能切身感受到的,特别是胡瑗,明显感觉太学里这些学生变得敏而好学起来,少了跳脱,多了成熟。

    这就好像一个少年从无忧无虑的青葱岁月,到了真正开始思考许多问题的青年人。这种变化乍一看并不明显,但也是要经过许多经历才能如此。

    以往甘




第二百六十五章 作死的仁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学之中,甘奇正在答着胡瑗的话语:“先生,中秋将近,学生准备办一个中秋诗会,邀请汴梁城内众多年轻士子前去赴会,诗会的名称就叫作中秋慈善诗会,到时候学生会在诗会之上带头捐款,也会发动学生士子们一起捐款,所以想请胡先生到时候带着太学诸位博士学究们同去。”

    慈善晚宴什么的,对于甘奇而言是小套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是新鲜事物。但是胡瑗光凭这个名称,也猜得到甘奇要做什么。

    胡瑗便也知道甘奇为何要来请他去参与诗会了,坐镇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胡瑗的身份不同,就凭礼部里一半的官员是胡瑗的学生这一点,就能让在场的那些学生不好意思不捐款,这才是目的。

    甚至还可能有许多富裕家庭的学生们,会在胡瑗面前争先恐后去捐款,想在胡瑗面前留个好印象,能在胡瑗面前留个好印象,胡瑗以后随便与谁提上一提,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就算胡瑗不与谁提,胡瑗自己记住了这个人,来日这个人若是想入国子学里来读书,也先有个好印象。

    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在胡瑗面前露脸,好处多了去了。胡瑗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是胡瑗这个人,在如今的文坛身份地位都不一般,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影响力可不比宰相差多少,特别是那些当个一年就被撸了的宰相。

    在宋朝,许多人说胡瑗堪比孔孟,连王安石在胡瑗死后,也直接说出过这种话语。到了明朝,胡瑗直接被称作为“先儒胡子”,胡瑗变成了胡子,这个意思就是与孔子孟子并列在一起了,胡瑗的灵位,也直接与孔子供在了一起享用香火。

    胡瑗嘿嘿在笑,还连连点头:“嗯,道坚这个办法不错,老夫这张老脸面,若是能变成钱去赈灾,倒也可以卖一卖。”

    老头通透得紧,甘奇也会心一笑:“多谢先生。”

    读书阶层,在古代从来都不是穷人,读书阶层就是富裕阶层的代表,家里能供养读书的,大多不穷。寒门士子这个词,其实也并不是代表穷人的,在古代,能称之为“门”的,就不是穷人,门第门第,穷人是没有门第的。寒门,只是没落了的贵族,只要家里还有书,就还有门,如果连祖上传下来的书都没有,就没有门了,也就称不上寒门了。

    真正的穷书生,其实是少之又少的少数。因为读书,是穷人负担不起的事情。哪怕蔡确,说自小家穷,寒门出身,这种穷也不是真正底层人民的那种穷,是读书人圈子里面的穷人,可能买不起很多书,给不起很多学费,笔墨也用得差,但是他还读得起书!

    不论是大地主还是小地主,家里若不是能有租子收的,不能脱离生产劳动的,就不谈读书了,吃饱饭这一件事,就要占据人生绝大部分的时间,还谈什么读书极个别有其他境遇的可以例外。

    所以儒生之中,没有穷人。

    甘奇要办一个中秋慈善诗会,就是为了在这些富人中弄点钱出来。

    有胡瑗帮助,事情差不多就成功了一半。这种事情上,胡瑗比包拯的面子更大。

    其实甘奇不仅要办慈善诗会,还要办慈善球赛,门票收入,那些赚了钱的赌客心情大好捐一点,参与球赛的商家给一点,全部拿来赈灾。

    到时候那场面,必然震动整个汴梁城。

    以往的慈善之事,都是大户人家各自去做,放粮、施粥、铺路架桥之类。

    甘奇这算是第一次办起了真正大规模的慈善活动。

    这大概就是甘奇要的政治资本了。

    但是许多事情,似乎也没有甘奇想的那么简单。

    朝堂之上,也正在商量黄河决堤之事。

    仁宗赵祯坐在书房之中,韩琦,富弼,刚刚当上参知政事的曾公亮,枢密使田况,副使张昇,三司使张方平等人皆在,刚当上御史中丞的包拯也在,连王安石这个度支判官也站在人群最末尾。

    御书房里几乎挤得水泄不通。

    赵祯正在发问:“六塔河两次决堤才过二年多,河北各地刚刚恢复一些元气,缘何这原武县又决了”

    说到六塔河,就不得不提仁宗皇帝人生中作大死的一件事了,那就是给黄河改道。

    为何要人为的给黄河改道因为以前有个叫李垂的“民间科学家”,他当过河北几地的知州,他通过研究,发现黄河从古至今,一直在改道,河道越来越往北了。

    然后他下了一个定论,就是任由黄河这么发展下去,有一天黄河肯定还会往北改道,再往北改道,总有一日河道就进入辽国了。河道进入辽国那还了得,辽人的大军,那不是坐着船就可以直接一路南下了吗挡都挡不住,国之大患。

    然后李垂就不断宣扬这种理论,不断给仁宗皇帝上书,一定不能让黄河再自己改道了,咱们得把黄河改回来,改回千年前的旧河道,就是用人力把黄河河道往南引。

    仁宗开始还并不真当回事,但是庆历八年,黄河又自己改道了,往北改了几里。这回李垂的研究得到了验证,李垂有先见之明,仁宗与朝中诸位大佬回头一想,都觉得李垂说得很有道理。

    怎么办终于,在两年多前,仁宗与朝中诸多大佬决定干了,把黄河往南掰。当然也有反对之声,比如欧阳修就反对过,时任河北转运使的周沆也反对过,但是没有用,人微言



第二百六十六章 蝴蝶效应,亲笔帖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办差办差,韩琦出得皇宫,召集一众官员商议。

    事情很简单,韩琦开口要钱粮。

    三司使张方平拱手答道:“韩相公容禀,京中府库,实在没有多少钱粮了,冬粮早收,已发了京畿各地军饷,南方春粮才收,收的赋税也还在统计,来不及到得京城。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实在没有多余钱粮赈灾了。”

    张方平之前在皇帝面前,就准备说了,却没有说话的余地,韩琦大包大揽得太快。

    韩琦看着张方平,面色很不好看,问了一语:“当真一点都没有了”

    张方平也不想坑韩琦的,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张方平唯有开口说道:“韩相公也是知晓的,朝廷岁入虽然一直在涨,但是各项靡费,却涨得更快。削减冗费之事,也多次在朝堂商议过,却还没有见到大成效,如今这般,慢慢已经入不敷出了,还请韩相公恕罪。”

    韩琦瞪着双眼,左右看了看。

    张方平也转头示意着身后几个官员,度支判官王安石硬着头皮往前,拱手:“禀韩相公,度支衙门里账目清晰,当真没有多少钱粮了。”

    韩琦也知道三司衙门所言不假,但是事情不可能不解决,更不可能把这情况拿到皇帝哪里去诉苦,要宰相干啥的不就是解决问题的吗难道要皇帝自己来解决问题不成皇帝也变不出钱粮啊。

    韩大相公也是倒霉催的,上任没多久,不是打仗,就是发大水。

    便听韩琦又问道:“京畿各地州府府库情况如何”

    王安石虽然上任时间还短,但是对于各地度支之事还算了然于胸,上前答道:“禀相公,京畿各地府库,也无多少钱粮,不过倒是可以吩咐下去,有多少运多少来,合各地之力,兴许可以渡此难关。不过……”

    “不过什么”韩琦哪里还有什么耐心。

    王安石连忙接道:“下官是想说,也不知原武决堤,到底有多少灾民,大水还在肆虐,受灾区域还在扩大,若是灾民太多,只怕京畿各地州府钱粮聚在一起,也难以为继。”

    韩琦这回是真的一个头两个大,想了想,开口又问:“派人往南去催,各地转运使一个个催。”

    “相公放心,我这就派人往南方去催。”张方平答道。

    韩琦又开口问道:“城外现在聚集了多少流民”

    枢密使田况上前:“韩相公,刚才听得人来报,流民已经过了四万,还在源源不断来。”

    韩琦大手一挥:“田相公先派人去招兵,也往各处军营去清点一下,看看各处军营的库房里有多少粮食,运一些出来,算是借用,待得南方春粮到了,再行奉还。”

    田况点头。

    韩琦起身:“有劳诸位,先去办着。尽快往城外放粥,暂时万万不可有人饿死。之后的事情,本相再来想办法。”

    众人慢慢退去,各做各事。

    韩琦却依旧坐着不动,不断在想办法。其实本还有些钱粮可用,只奈何狄青出征,来去好几个月,为了限制狄青,只给了狄青一个邕州的管辖权,狄青的粮饷全靠朝廷补给。花费甚大,甚至韩琦还故意把几船粮食给沉到了江里。这一切都是为了拿捏狄青,让狄青死无葬身之地。

    当真是蝴蝶效应啊,牵一发动全身。

    若是甘奇没有劝狄青辞官,狄青已经死了好久了,没有狄青在世,朝廷就不会如此出兵去再剿火峒蛮。火峒蛮在邕州闹腾着,肖注躲在邕州城里应对着,倒也不至于威胁到汴梁城里的事情。

    而今狄青去把火峒蛮剿灭了,钱粮用出去了,甚至都往江里沉了。又发大水,要救急灾民。

    韩琦这不知道是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若是当初给狄青更大的权利,与上次一样临时管辖荆湖南北路,很大一部分粮草补给就不需要朝廷直接派发了,更没有必要把粮食沉到江里去。

    归根结底,韩琦不



第二百六十七章 召贡举,诗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月圆,白光似雪,黑夜也就不那么黑了,来来往往的行人走在路上,还有万家灯火。

    中秋佳节,其实中秋节的历史并不是那么久远,唐朝才有,真正兴起的时候,就是宋朝。

    中国古代的节日,与农耕的时节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前文所言,日历是个人为规定的东西,把春节定在了一年中最无所事事的时间段。中秋节其实就是刚刚收获粮食的季节,粮食丰收了,自然需要节庆一下。

    本来甘奇准备把这个诗会的地点放在城外自己的地盘上,但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城内比较好,甘奇虽然有很大的地方,但是地方并不雅致,酒水菜肴这些东西也难以供应,伺候的人手也不够,甚至连桌椅板凳都缺。

    想来想去,还是借用了一下樊楼。

    樊楼本也有自己的诗会,但是今年这诗会的风头都被甘奇抢了,也就只有配合着了。关键是今年汝南郡王府因为赵允让病重,所以没有牵头来办诗会,牵头之人反倒变成了甘奇。

    汝南郡王府今年不牵头,那些朝廷大佬们自然就不会参与什么诗会活动。若不是今年甘奇请来了胡瑗这般的人物,今年的中秋诗会就真没有什么意义了,就变成了再平常不过的朋友圈聚会。

    甘奇算是拯救了今年的中秋诗会。

    樊楼五栋楼宇,人来人往,忙作一团,拿着帖子参与诗会的人,比去年似乎也多上了不少。

    甘奇亲自坐车去请胡瑗。

    车架从胡瑗的家门口出发,两人坐在车内。

    胡瑗随意问着:“道坚,看你每日忙忙碌碌的,你近来可有读书啊不得多久,礼部就要召贡举了,届时你当往开封府应试,可万万不能懈怠了。”

    甘奇有些疑惑,问道:“就召贡举了吗”

    贡举就是要各地准备开考了,举子考试,考完之后就要安排礼部考试了,也就是省试,考进士了。甘奇真不是个读书人,他一直以为省试是三年一回的,所以还真没有很急迫,他哪里知道这个时候,竟然两年一考,也就是说甘奇本来以为后年才会再考进士,没想到是明年就会继续进士了。

    “这都几月了道坚啊道坚,你每日四处忙碌,可一定要知晓孰轻孰重啊,考试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如此才思,若是不能中第,你不仅对不起列祖列宗,更对不起圣人教诲啊。”胡瑗说得语重心长,他是真为甘奇着急。

    甘奇也急迫起来,对于考试他真没有那么大的信心,考策论之类的还好,就怕帖经墨义考不好,这东西是真要死记硬背加理解的,理解还好,死记硬背就是个大问题。那些士子们,都是从小蒙学,日复一日读着背着,甘奇才真正开始读书不久,几乎就算是临时抱佛脚了。

    甘奇也没有那什么过目不忘的本事,那就只能去真正下苦工了。
1...7475767778...2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