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陶陶穿越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蓑烟雨任
傅嘉昱直笑,“你们商部农业司,还有工部屯田司,不是一直在研究稻种吗怎么,还是没有头绪”
李陶陶愁眉苦脸,“哪有那么容易。不知道今年怎样,我许久没有看过他们的报告了。要是唐衡能带回美洲的种子就好了,再多几倍的人都养得活。对了,唐衡是几月份出发的”“八月。正是你出事的那段时间。他本来不走,范先生说他留下来也没用,倒不如去做你牵挂的事,这才说服了他。”
“唉,他这次出去,哪能这么快就返转的,顺利的话也要一年两年时间。但愿他能成功吧!”“你说的那些种子,真有那么神奇吗”“嗯。土豆,甘薯,玉米,它们对土地的适应性极强,种到哪里都能成活,而且产量极高。就是再贫瘠的土地,它们都能长出果实来。不怕旱不怕涝不怕冷,简直就是宝贝啊。”
“真有这么好那还真是值得期待啊。那好吃吗管饱吗”“当然管饱!特别是甘薯,在火上烤熟了,又香又甜,香气四溢。唉呀,说得我现在就想吃了。还有土豆,最少有十几种吃法。如果跟牛肉炖在一起,那美味,简直是无与伦比”
主公和王妃的对话,莫测高深,意义深远。众将听得一头雾水,深感拜服。特别是王妃,怎么能懂那么多呢真是世间少有的奇女子啊。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宋珮儿
在十二岁以前,宋珮儿从未想过,女人还可以活得如此自由自在,独立而强大。她还以为,在这个世界上,女人只能忍气吞声,奴颜婢膝,伏低做小。像她阿娘,那么美丽,那么能干,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是她在支撑。却还是没有地位,没有尊严,她阿爷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她认识的其他女子,或许比她阿娘要好过一些,但无一不是看着男人的脸色在过日子。这样的生活,真是让人绝望啊。
十二岁以后,她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住在隔壁的李娘子,一夕之间,仿佛大变了样。她学识渊博,无所不能,不到一年,就混得风生水起。不仅做生意发了大财,而且还得到了包括萧县令在内的,所有读书人的敬重。她们娘俩,因此也受益不少。
她惊讶地发现,李娘子越来越有魅力了。她从不依靠男人,一个寡妇,凭自己的聪明能干,居然可以和男子平起平坐。她独立自强,率性洒脱,在一干木讷沉闷的女子中间,竟是如此地闪闪发光。宋珮儿激动不已,发誓要向她学习,要成为像她那样的女子。
后来发生的事,就只能用奇迹来形容了。失意潦倒的镇北王,她也是见过的。那样神情冰冷的一个男子,她当然是害怕的,所以从来都是离得远远地。谁料来年,他竟然成了拯救庐州城的大英雄,也就是在那一刻,他走进了她心里。长安一战,他更是名扬天下,威名赫赫。再然后,他扶摇直上,居然成了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在这乱世,将有无限的可能。
宋珮儿恨啊,恨自己太幼小,身子还未完全长开,无法吸引到他的注意。谁料他竟然早就拜倒在李娘子的魅力之下,居然肯冒天下之大不韪,娶她这个寡妇,做了国公夫人。宋珮儿目瞪口呆,李娘子的本事,再一次颠覆了她的想象。
她以为,像她们这样出身贫贱之人,能给这些大人物做个姬妾,就是最好的造化了。却原来还是她见识浅薄了,人家李娘子,顶着一个寡妇身份,竟然能坐上国公夫人之位。这简直是太励志了有没有这已经不仅仅是运气好了,这充分体现了她的个人魅力,这是她的手段和能力。镇北国公,那是何等的杀伐决断,英明神武,李娘子若是没有过人之处,他怎么可能以正妻之礼待她
宋珮儿的内心,充满了对李娘子的崇拜和羡慕。她学她学得还是不够啊,她比她年轻貌美,若是有她的学识和能力,那么,国公爷选择的,就有可能是她了。宋珮儿被自己的这个想法,弄得激动不已。从此以后,下更大的决心去充实自己,在模仿学习李娘子的气质方面,也更加专心刻苦。
她终于等到了机会。李娘子要她阿娘以后就定居徐州,而且还要接她前去。说实话,李娘子对她们母女,那是真心不错。不过她的计划,还是会如期进行,大不了她以后得了势,对李娘子好一点就是了。
她并不急于动身,在庐州仔细筹谋,认真规划。又请来绿荷,做她的参谋。她反复推演各个方案,以确保事情万无一失。是的,她这次是志在必得,不成功便成仁。
真到了徐州,她才知道,她竟然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国公爷和李娘子,居然恩爱如斯。堂堂国公爷,不仅没有一个姬妾,而且对一个孕妇,竟然还如珠似宝。宋珮儿对于自己的美貌,一惯是信心十足的,平常那些男子,见到她这样的容光艳色,都是不敢直视的。
她简直有点怀疑,这国公爷是不是眼神不好她这样的大美人,在他面前走来走去,他竟然能视而不见真是枉费了她的一番苦心啊,要知道,每天的精心打扮,都要花去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宋珮儿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更坚定了要得到国公爷的决心。
在不太出格的情况下,她使出了她能用上的,所有的招数,结果无一例外地,全都失败了。她甚至怨恨地想,这位国公爷,肯定不是一个正常的男人。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她只好启动了她最不想用的那个计划。
后来的演变,她已经无法控制了。她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像一个笑话。她一点自信都没有了,她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去,她的孩子,也被那个恶毒的老太婆,害得不死不活。她甚至有点后悔了,她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只好死皮赖脸地继续待在这府里。
她就这样苦熬着,终于又迎来了一个机会。镇北王和王妃,居然失联了好几个月,人们都在私下议论,说他们已经死在了燕军手上。她一颗死寂的心,突然就狂跳不已。她在这府里,虽然一直不受待见,但她的儿子,却是可以继承镇北王家业的人。当然,前提是,如果没有世子。
她不受控制地狂想下去,世子这么小,当然可能发生意外。她的儿子,虽然一直没有得到镇北王的亲口承认,但所有的人,都是默认的。那么当务之急,是要给她儿子正名,现在唯一有这个权利的,就是“滴翠苑”那死老太婆了。
她思前想后,决定还是放下私人恩怨,和杨氏合作。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谈妥条件,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只要世子不在了,计划就可以完美地进行下去。就在她思考着,该用一个什么方式才是最好的时候,世子却突然不见了,在她的眼皮子底下,消失的无影无踪。要知道,因为这微妙的时局,她在这府里,可是收服了不少左右摇摆的人。
她大惊之下,又有点如释重负,毕竟她还是天良未泯啊。世子失踪的消息,很快便传了出去。“长平侯”傅嘉曦,却来找她谈合作了。
她正觉得有点吃力,没有兵权,还谈什么顺利继承王位呢现在“长平侯”愿意支持她们娘俩,她儿子成为镇北王,就更有把握了。只是这“长平侯”胃口不小,居然要做“摄政王”姑且先答应下来吧,等她儿子坐稳了那个位置,再慢慢收拾这些人,也不迟。
两人各怀鬼胎,达成了合作协议。“长平侯”派兵,接管了王府。杨氏出面,昭告天下,承认了二公子的合法地位。现在,因为还没有确定镇北王的死讯,范先生那里,还有方将军那里,都死咬着不同意二公子继承王位。何况,还有世子顶在前面呢。世子虽然失踪了,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寻找。
“长平侯”也在抓紧时间四处活动,在流言四起,人心惶惶的敏感时刻,倒也拉拢了不少的人。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人在哪个朝代都不缺少。
他们派了家里的女眷,到宋珮儿那里搞夫人外交。众女眷谄媚阿谀,把宋珮儿吹捧得心花怒放,觉得人生,直到此刻,方才有了点意义。她踌躇满志,睥睨天下,等他儿子做了镇北王,她就要垂帘听政,好好体验一下这种一言九鼎,手握生杀大权的感觉。她终于达到了人生颠峰,试问这天下,还有谁能比得过她!
看着宋珮儿那样轻狂的样子,傅嘉曦冷笑连连,一个贫贱的女子,居然也敢做这样的春秋大梦!
傅嘉曦排行第三,上面有两个他永远也绕不过去的高山。所以从小到大,他都没有什么野心,安贫乐道,知足常乐。
一座高山是大哥,身份尊贵的嫡子,天生的继承者。一座高山是二哥,武艺超群,智谋过人,是大哥的有力竞争者。其实在傅嘉曦看来,二哥比大哥更适合继承家业。毕竟现在是乱世,他们傅家又是以武传家,要想有所作为,还是要靠二哥来带领大家。可那老头子却固执得很,偏心得没了理智,一心一意要扶持大哥,所以二哥才气得离家出走。
本来这些都没他什么事,谁当家,也跑不了他的那一份,他反正是混日子,还挺快活的那种。谁料风云突变,老大居然死了,现在连老二也失了音信,而且凶多吉少。他突然地,就被呈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毕竟镇北王打下的江山,需要一个继承者。镇北王虽然有世子,但是太过年幼,所以“长平侯”,理所当然地,也就成了候选人之一。当然大多数人,包括范先生和方将军,都是拥立世子的。就连傅嘉曦本人,也是觉得世子比他,更要名正言顺。宋国目前的这么一大片江山,毕竟都是傅嘉昱打下来的,这个毋庸置疑。是的,到这个时候,傅嘉曦都还没有任何非分之想。
直到传来世子失踪的那一刻,他才幡然醒悟,他不敢去想的东西,自然有人在觊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终于有人忍不住出手了。他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是那个女人,是那个宋佩儿加害了世子。只有这样,她那个病病歪歪的儿子,才有机会上位。
他立刻就愤怒了,她是个什么东西她也配一个主动爬床的,连她自己都不被承认的贱货。她的儿子更是来历可疑,不然老二怎么会不管不顾他绝对不能让他们傅家的基业,落入别人之手!他必须要抢回来!
他的身边,迅速聚集了一大批投机者,为他出谋划策,出钱出力。事情也的确像他们期望的那样,进展得十分顺利。徐州有一半的人,都是支持他们的。前提是,傅嘉昱永远不要出现。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他的权势之心,也就愈演愈烈。权力真是个好东西啊,一旦沾染上,便会深深迷恋。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搜捕傅嘉昱的命令,还派专人前往幽州,主持大局。
可他现在只能和宋珮儿合作,毕竟有一大半的人,都是支持镇北王的亲生骨血的。等他站稳了脚跟,收拢了所有的权力,他自然就会清除掉这娘俩,真正进入到他的时代,一个改朝换代的时代。
第一百一十三章 救世子
直到二月中旬,傅嘉昱和李陶陶才回到徐州。一是傅嘉昱腿伤没有好完全,不宜急行。二来,也顺便考察了一下各州县的民情。
据范先生说,这一年里,桑基鱼塘的三种模式,都大获成功。鱼,猪,糖,油以及蜂蜜的收获,不仅提高了经济收益,还养活了不少老百姓。土地国有的政策,也基本得到实施,绝大部分土地,都被收回。
以前那些地主是被强迫着开厂,去年尝到了甜头,今年纷纷加大投入,个个干劲十足。没想到白糖,蜂蜜和菜油竟然这么受欢迎,完全不够卖啊。海事司前来收购,说是要对外出口,他们居然没有货卖。要知道,海事司的收购价可是非常高的!
还有鱼,原来是真的可以自己饲养的。不仅免除了风吹日晒的捕捞之苦,而且比靠天收的产量高很多。按照农业司和屯田司发放的,技术手册上去操作,果然大获丰收。现在,每一村每一县,都吃上了鲜鱼。不仅改善了人民的伙食,而且还创造了经济效益。
过去的一年里,他们胆子小,不敢放开手去做,没赚到太多的钱。好在摸索出了不少经验,来年,必定有更大的丰收。据说,鱼经过加工后,可以保存很长时间,那么就可以卖到其他地方了,这又将是一笔大大的收入。所以,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养鱼呢
蚕丝的产量也是非常可喜的,海事司因此加大了丝绸的出口。棉花就更不用说了,成了宋国的支柱产业,供应世界各地,而且还是供不应求的那种。所以今年,还必须加大种植力度。
李陶陶听得热泪盈眶,“范先生,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我们宋国能这么的欣欣向荣,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我真的很高兴。”范先生恭敬地说:“这些都是殿下的功劳。没有您的高瞻远瞩,哪有我们宋国的经济繁荣!”
李陶陶吓了一跳,她可不敢居这个功,“范先生太夸奖了,我只是小小地策划推动了一下。其实都是老百姓们自己的勤劳奋斗,是众位官吏的齐心协力,才有了今天这个可喜的局面。功劳是大家的。”
望着王府的大门,李陶陶恍若隔世。她走之前,还是国公府,现在都升级成王府了。不过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换了几个字而已。傅嘉昱一惯简朴,肯定不会重新装修改造的。
门口,早就挤满了迎接他们的人,还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傅诚,褚管家,观言,秦风,黛蓝,李瑛,傅婉清,王十一娘她一一看过去,这才想起来,忘了叫越州的那些人回来了。
一个人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说:“阿娘。你终于回来了!”原来是杜德纯,她的眼泪“唰”地就流了下来,“德纯,你还好吗可有人为难你”“我很好,阿娘你不要担心。”杜德纯靠近她,轻轻说道:“阿娘,是我把弟弟藏了起来,有人要害他。他很好,你放心。”
李陶陶“啊”地一声,叫了出来。她拉着杜德纯的手,只知道哭,“德纯,你太好了,阿娘谢谢你。”直到此时,一颗悬了许久的心,才放回了原处。
她在这里又哭又笑的,傅嘉昱却不放心了,他走了过来。她悄悄地对他说:“先到我的小书房去,有事给你说。”
她简单地和众人打过招呼,径直回了福宁苑。进了小书房,傅嘉昱问:“什么事”李陶陶说:“琰儿是被德纯带走了。德纯,你讲讲吧。”
“是。自从传出你们死于燕军之手的消息之后,府里的气氛就有些不对了。我有一次来看世子,护卫居然不然我进,而且这护卫我从来没见过。世子从越州回来之后,就一直是阿诚叔叔亲自在照顾,世子屋里的人,也都是他信得过的。世子是我弟弟,从来没有人不许我探望。于是我就想,难道出什么事了”
“我也没敢回学校,还住了以前的院子。晚上,十一娘却来了,她这段时间发现了不少蹊跷的事,却一直找不到人商量,今天看见我回来了,就找了个机会过来。她怀疑,阿诚和黛蓝都被软禁了,好几天了,一直找不到他们的人。而且长平侯和宋珮儿偷偷见了好几次面。宋珮儿和老夫人是有天大的仇恨的,但她居然去见了她,两人谈了很久。之后,老夫人就宣布承认,宋珮儿的儿子也是她的孙子。”
“这所有的事集合在一起,我就不能不猜测,她们可能要害世子。只有世子不在了,宋珮儿的儿子才有机会出头,她们的所有阴谋才能展开。我当机立断,决定把世子带走,而且越快越好。我和十一娘谋划一番,准备第二天就动手。”
“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世子屋里的人是最少的,只有一个奶娘和一个护卫。十一娘叫她的女使喊走了奶娘,说是有人找她。她自己则去找那个护卫聊天,引开他的注意力。嘻嘻,美人计还蛮好用的,护卫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我趁机溜进屋子里,抱走了世子。马车是早就准备好了的,我驾着马车,那个女使抱着世子,我们一口气跑出了城。”
“十一娘早就安排好了,她店铺里有个绣娘,和她十分交好。她家就住在郊外,只有父母二人。于是世子就安置在了她家,由女使照顾着。我和十一娘都不敢去看世子,好在有那绣娘时时传递消息。自从世子不见之后,我们都成了怀疑的对象,被人多次盘查,还经常有人跟踪我们。你们要回来的消息传出之后,情况才有了好转。”
杜德纯一口气讲完了,傅嘉昱感激地说:“德纯,你真是有勇有谋。谢谢你,关键时候还是要靠亲兄弟。”杜德纯笑笑,“父亲,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们是一家人哪。”李陶陶早已泪流满面,“是的,你们都是好孩子,都是我爱的人。”
傅琰当然是要马上接回的,傅嘉昱不顾腿脚不便,坚持要一同前往。但镇北王出个门是很麻烦的,车驾仆从护卫,都要一一准备到位。等待中,李陶陶请来了十一娘。
她神情凝重地对十一娘行个大礼,“谢谢你十一娘,谢谢你保护了琰儿。”十一娘吓了一跳,“殿下,您别这样。这不是我应该做的吗我们都是您的人啊。”“这么危险的事,想不到你居然这么勇敢,而且还挺有智谋的。”
十一娘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只是跟着殿下学了一点皮毛而已,哪有您说的那么好。”李陶陶感慨地说:“经过这件事,我发现我小看了你,大材小用了。我决定了,以后要着重培养你,作为我的接班人。”
终于见到了琰儿,只是他神情疏离,并不亲近她,李陶陶好一阵伤感。是啊,他们分别得太久了,他当然忘了她这个母亲。好在琰儿的身体和精神都还不错,看得出来,那夫妻俩照顾得很好。十一娘的女使当然也是有功劳的,琰儿非常喜欢她。
傅嘉昱当场就赏了他们。那夫妻俩,直接赏银五千两,把他们都吓傻了。无论是谁,从赤贫一下变成富翁,都无法淡定吧十一娘的女使也得到了赏银三千两。她也呆了,她居然变得比她主人还有钱!
这戏剧性的一幕,把李陶陶也看笑了。人间自有真情在。做好事,得福报。不就是这么个理儿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