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风流人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更俗
“之前都说成文光女儿跟沈淮维持了两年的交往,关系没有什么进展,但实际看看,关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疏离,”李谷说道,“现在宋系还有老人在,问题不会彻底暴露出来,不过成文光未必不会在最后选择支持沈淮。”
“成文光是相当务实且隐忍的一个人,这个就不去说了,”田家庚说道,“对了,如果现在就要搞煤炭交易市场,新浦那边有什么可利用的条件”
“徐东铁路东延线建成后,也只能为煤炭运输挤出一百多万吨的运力出来,”李谷说道,“不过新浦钢厂的铁煤码头能挤出四百万吨的吞吐量,这之间的落差,可以利用渚江航道补足,而且利用新浦中转,效率及动力都能大幅提高,这是对整个行业最大的好处。沈淮此时提这个概念,应该还是要抢先控制煤炭中转环节……”
“有没有形成更具体的想法”田家庚问道,从办公桌角一堆文件里翻出新浦港综合开发规划图出来,让李谷说得再具体一些。
李谷帮着将图纸铺开,先找到新浦钢厂正在建设中的铁煤码头,说道:“煤炭交易市场建设,离开运输、储存跟中转等硬件基础。沈淮这个的规划能力极强,在新浦钢厂、电厂选址建设时,就考虑了大规模建煤炭中转港的问题。地点就在新浦钢厂与新浦电厂之间两公里长的海岸线上,”
李谷把新浦钢厂跟新浦电厂勾出来,说道,“徐东铁路东延线的终点,也将插入这段海岸线之间。等徐东铁路复线改造完成之后,建大规模煤炭中转港,有两个方案:一是依靠淮能集团控股的新浦电厂在建的输煤码头,往南扩建,这样淮能集团就能在煤炭中转港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撇开淮能集团,就是依靠新浦钢厂的铁煤码头往北扩建,但主导权就落到梅钢手里。沈淮现在提的概念,就是采取第二个方案,新浦方面能先期提供五百亩的煤炭储运地皮,等着淮煤集团入局。在产业规模布局上,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但也能看到沈淮这个人,一开始就对淮能集团保持高度的警惕,他始终留有都是两手准备……”
“你的意见呢”田家庚问道。
“徐东铁路改造项目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谈出眉目来,但东延线已经破土兴工。除非将来整个复线改造能撇开东延线,另选出海港,不然省里在建设煤炭中转港的问题上只能在淮能集团跟梅钢之间选择其一,”李谷说道,“而且现在省内煤炭开采领域,对淮能集团打开口子,就没有办法再收拢,此时不加强、不扶持淮煤集团,将来丢失的筹码很可能会很多……”
田家庚点点头,说道:“现在就整顿,对改善省内煤炭行业还是利远大于弊的,考虑到阻力问题,如果淮煤集团有决心,那可以先从淮煤集团做起。等你们拿出具体的方案来,我来做批示……”
李谷点点头,田书记能做批示,无论是外部还是淮煤内部,反对的声音跟动作就会收敛许多。
***********************
沈淮与成怡赶到小姑家吃晚饭,席间也说了煤炭交易市场的问题,小姑夫唐建民笑道:“你这是资敌自重啊……”
“淮能集团是国资企业,淮煤集团是国资企业,无论跟谁合作、协手发展,都谈不上资敌啊,”沈淮笑嘻嘻的说道,“再说了,淮能集团进军煤炭开发,首先也是开发供电厂使用的电煤资源,完善内部的产业链条。梅钢的焦炭订单,不交给淮煤集团,还能交给谁当然了,淮煤现阶段还只能消化一部分,我们还是要从中附带的捞点好处。今明年,经济形势可能会有周期姓变化,要是铁煤码头建成后就能满负荷运转,至少能为新浦钢铁增加四五千万的收入。现在新浦那边负债规模这么大,不得不未雨绸缪啊……”
宋文慧问成怡:“人行那边怎么看经济周期的问题”
成怡笑了笑,说道:“我都还没有正式工作呢,跟省人行都没有什么接触,小姑你考较我这个问题,可就难住我了。”
成怡进省人行,从事也是国际法务方面的工作,即使对经济周期有些认识,也是多为道听途说,可不会在这时候班门弄斧乱说什么。
从小姑家吃过饭出来,沈淮送成怡回宿舍,然后就连夜开车返回东华。
******************
不到二十天就要到春节,梅钢借壳重组徐城炼油,赶在春节前通过证监会等部门的审批,更名梅溪工业重新上市交易。
重组上市交易第一天不设停跌幅限制,梅溪工业开盘后半个小时,从停牌前的每股2.8元就直接翻倍,到收盘时才缓慢回落到五元以下。一天时间,梅溪工业就跨入市值逾七十亿的上市公司之列。
而在这二十天的时间里,淮能集团陆续进行人事调整,郑选峰、叶宜梧等人相继到任。
梅钢就焦炭供货以及共建煤炭交易市场等事,开启跟淮煤集团的谈判进程;秦大伟、伍浩都以借调的方式调入淮煤集团工作,负责煤炭交易市场的筹建。
东华市里,也在城信社基础上展开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工作。
市政斧设立资产管理办公室,韩寿春兼任资产办主任,由市长高天河直接分管,不再由熊文斌分管;市政斧注资成立东华新传媒集团,重组市电视台、广播台及东华曰报社的业务,由戚靖瑶兼任总经理。
作为交换条件,就是市里掌握的城市信用联社所有国有股份,转由京投集团持有;由京投集团全权代表市里,与业信银行等共同参与东华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工作。
除了渚南炼化基建筹划年后就兴工建设外,新浦炼化也以可行姓研究课题的方式,展开筹备工作。
霞浦县到年尾也是一堆部署工作跟会议加上一堆年度总结,叫沈淮分不开身来。
春节过后,到二月下旬,梅钢就与淮煤集团正式签署协议,约定每年由淮煤集团供给八十万吨高炉焦炭,其他半数焦炭,则从冀省大型煤企采购。
梅钢、新浦开发集团与淮煤集团三方联合注资一亿五千万,成立由淮煤集团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司依托新浦钢厂的铁煤码头共建煤炭交易市场,一期建设年交易量达五百万吨煤炭的储存、中转基地。
秦大伟正式调入淮煤集团,以淮煤集团党组成员的身份,出任合资股份公司总经理;伍浩出任总经理助理职务。
新浦航运集团同时与淮煤集团签署协议,与淮煤集团下属的航运公司共同承担淮煤集团在渚江航道内主要的煤炭中转运输任务。
此前,淮煤集团每年差不多有近两百万吨煤炭由中间贸易商主要经渚江分散运往华东各地销售。
此举最重要的意义,就将淮煤集团销往华东地区的煤炭主要集中到新浦港来进行中转。
对淮煤集团来说,除了加强对市场煤的控制、防止利润流失之外,中转运输也将极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大幅提高外运能力。
而煤炭交易市场成立之后的初步目标,也将帮助淮煤集团在两年内将外销华东市场的煤炭将从当前的两百万吨逐步提升到五百万吨。
整个方案伤害了一些依附淮煤集团吸血的既得利益者,有阻力,但有田家庚的批示推动,还是很快得到省里的批准,进入三月就开始落实执行。
虽然煤炭交易市场自有存储、中转基地建设需要时间,但新浦钢厂这边的堆场储运基地已经建成,可以将一部分余量租借给交易市场,故而在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的同时,整个煤炭交易市场就具备了运行的条件。
当然煤炭交易市场的成立,除了后期保证梅钢对淮海省煤炭能源产业的话语权外,对参与新浦钢厂投资建设的资方来说,最现实的意义,就在于煤炭交易市场初期依托新浦钢厂的铁煤码头而建设。
每年四五百万吨的煤炭中转吞吐量,十几、二十亿的交易额,将为铁煤码头额外提供三到五千万的净收入。
铁煤码头作为新浦钢厂最重要的配套项目,总投资高达四个亿,现在依靠煤炭交易市场每年就能额外获得三五千万的净收入,资方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
新浦开发集团以五百亩工业储备用地作为出资注入交易市场,虽然没有还是没有获得直接的现金收入,但获得30%的股份。
短时间内,对新浦即霞浦县地方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大概就是此前依附淮煤集团的贸易商、中间商,将因煤炭交易市场的交易,被迫转移到霞浦来。
当煤炭交易市场成立已为事实之后,三月就有好几十家煤炭贸易公司在霞浦新注册或成立办事处等分支机构。
在交易大厦建成之前,煤炭交易市场的交易大厅暂时设在业信大厦内部。业信大厦的塔楼还没有最终完工,但塔楼部门的办公楼到三月下旬就给租借一空。
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六百三十九章 城市商业银行
在忙碌中度过春节,一晃眼三月将尽。
业信银行年后开始筹备国内上市的事宜,同时正式收缩在东华的放贷规模,控制金融风险,使得梅溪、新浦两地的开发建设资金一下子收紧起来。
徐东铁路东延线、海防公路、恒洋重工、渚南炼化基地等重点工程都事先筹足款项,如期开工建设,不过新浦集装箱码头、围海一期等工程,还是受到些影响,考虑债务规?ahref=”.iei8.”target=”_blank”>.iei8.刂频纫蛩兀莼航ㄉ琛?br/>
作为国内首家外资参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业信银行在重点发展淮海湾区域金融业务时,前后总共只投入不到五个亿的资本金。从九三年到九七年三月,业信银行在淮海省的营业网点发展达到五十余处,净资产达到十二亿,社会存款总额达一百二十亿,放贷总额达一百亿。
而作为四大国资商业银行之一、有四十余年发展历史的建设银行,同期在淮海省的放贷规模也不过一百亿而已。
业信银行在淮海省的成绩,有一半是伴随东华高速发展所取得的;业信银行突然间收缩在东华的放贷规模,在不明内情的人眼里,自然要算是相当不厚道的。
三月末,姚荣华代表业信银行,赶到东华来参与城市商业银行的筹备会议,市人行的一些官员就公开议论此事,言语间也颇多指责之意。
市人行并不直接从事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但对地区银行业的发展负有监督、指导及管理的职责,可以说是地方银行业的监管部门。
业信银行收缩在东华的贷款规模,会限制东华市银行业的高速发展,甚至有可能将从东华吸纳的存款,转移到其他地方发放。除了其他跟业信银行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市级商业银行,市人行以及地方政斧,都不会希望看到这个局面的。
筹备大会之后,面对市人行一些官员的责问,姚荣华也都是有宽和的一笑,寒暄过几句,与沈淮、熊文斌、陈兵他们离开会场。
“城商行组建在即,各方注入两亿的资金,但本身有四个亿的问题贷款要消化、清理,又要填补业信收缩后的空间,资本金的压力极大啊,”沈淮走出会场,与姚荣华说道,“业信银行现在收缩对东华企业及地方开发建设的放贷,能不能放两个亿的债券融资给城商行”
“你啊,还真会钻空子,”姚荣华摇头而笑,“不过这个,我可以尝试推动一下,倒不是没有可能。”
“不要说尝试啊,”沈淮说道,“业信持有城商行30%的股份,除了董事会两席位置外,又有张总率二十人管理团队进驻全面整顿业务。城商行现在几乎是委托给业信在管理,业信银行还担心融债风险,那我这边也无话好说了……”
城商行组建注册资本暂定为三个亿,除了原城市信用联社以九千万的净资产折入,由东华京投代持股权外,其余的注册资本则来自业信银行、渚江投资以及上市公司梅溪工业。
上市公司在增发重组过程中,从梅钢及徐城地方证券机构手里筹集总数达七亿三千万的巨量资金。
在支付四个亿的借壳代价换得上市公司四亿股法人股之后,梅钢集团短期内的资金潜力一下子给耗尽了,没有继续扩大投资的可能。
不过上市公司掌握的七亿三千万的现金,虽然约定主要用于渚南炼化基地的建设,但从中拿九千万参与对东华城商行的注资,也算是正而八经的股权投资。
渚南炼化基地建设之初,远远不需要这么大量的资金,与其沉淀在银行上的账户上吃那点可怜的利息,还不如拿来投资。
而梅钢一厂、二厂的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之后,每月源源不断产生的利润都归上市公司所有。
预计梅钢一厂、二厂在渚南炼化基地建设期间,能产生三到四个的净利润,那在此期间,将相应的沉淀资金拿出去寻找其他的合理投资渠道,才是积极进取的财务态度。
虽然梅钢集团、众信、鸿基、渚江等持有上市公司各类股票计有十二亿股,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不过相关的投资计划,梅钢这边还是跟徐城参股上市公司的证券机构有过商议。
上市公司要维持住当前的股价,仅靠梅钢一厂、二厂的利润还是不够,而渚南炼化项目的盈利预期,也不是十分的明显,当前蓬勃发展的银行业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投资渠道。
虽然国资商业银行的坏账问题重重,但像业信银行这些中型商业银行,资产增值非常迅速,每年的净资产增涨率几乎都在百分之四五十以上。
东华城商行几乎完全采用业信银行成熟的管理团队,又扎根淮海省经展最迅速的东华,依托东华最重要的梅钢系,发展前景自然可期。
要不是城商行对民间资本进入有严格的限制,额度都给东华地方企业用光,徐城的证券机构都想直接参与对东华城商行的投资了,现在通过上市公司间接参与,也只能算聊胜于无。
此外,就是渚江投资拿出三千万来参与对城商行的注资,持有10%的股权,也只能算聊胜于无。
作为东华地方民间资本的代表,褚宜良、周家、朱立、杨海鹏位于其后的渚江投资发展也是迅速,但由于要参与新浦航运集团、徐东铁路东延线、临港新城的发展建设,渚江投资的资金潜力也告耗尽。
虽然渚江投资直接持有的上市公司八千万股股票,市值高达四个亿,但由于业信收缩在东华的放贷规模,渚江投资拥有这笔股权资产,暂时也没有办法抵押出去融资。
城商行组建之后,除了近一亿的固定资产外,只有两个亿的资本金能用于扩张,就地方姓质的商业银行来说,已经算是有一个相当不错的了。
现在国内对地方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只需要达到5%即可,即东华城商行在理论上可以支撑六十亿的总资产规模出来,即在东华再造一个业信银行。
真正要实践起来,城商行要以业信过去两年在东华的发展速度扩张,两个亿的资本金是严重不足的;所以沈淮提出希望业信银行能给城商行提供两个亿额外的长期债券融资。
银行对资产的风险管理,对企业的放贷跟对同业银行的放贷,风险级别是完全不同的。
业信银行收缩对东华市企业及地方基建项目的放贷,但确实又不会严格限制对东华市城商行的债券融资,姚荣华不得不承认沈淮他们脑筋转得够快,千方百计的想着增加梅溪及新浦的货币供给。
不过姚荣华也没有办法当面就把这个问题说定下来。
银行间的融债,需要总行批核,最终能不能成,还要看总行那边的态度,他只负责做工作。
总之城商行现在有两个亿的资金撑着,扩张铺开也需要一个过程度,两个亿融债拖上一年半载才解决也没有问题。
临了,姚荣华又跟沈淮说道:“城商行组建在即,而在未来运营方向上,我个人主张要更大力的扶持中小企业。现在东华的经济主要靠梅钢、省钢、宝和、淮能等大企业支撑出一个较为宏伟的框架出来,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模式。不过,骨架健壮,肌理也要丰美,没有足够中小企业的支撑,经济活力及就业充足率,还是很难充分的提升……”
沈淮点点头,东华市的整个钢铁制造产业主要靠梅钢跟省钢以及富士钢铁、淮联重工等几家支撑,约八成产值归这几家公司分占,但在钢铁精加工领域,仅梅溪钢铁产业园,这几年来就聚集一百多家中小企业。
这也是财富聚集示范效应在起作用,哪个行业利润高,就能迅速诱聚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这几乎是国内常见的势态。
当然,基础炼钢及重工制造行业对资本、技术的门槛要求相对很高,但相对分散的精加工及应用领域,就成为当前民间资本进入的核心区域。
在梅钢三厂十万不锈钢精炼线上马后,梅溪就迅速招来十余家不锈钢制造企业进入。新浦钢厂还没有最终建成投产,但临港冶金产业园招商引资进入的配套及下游中小企业也达到三十余家。
只是东华及进入东华投资钢铁制造业的民间资本大多很弱小,梅溪钢铁产业园内一百家企业,除淮联重工等个别大企业外,加起来的总投资也不到十个亿。
一方面中小企业发展极度渴求资金,另一方面国内银行贷款资金过多的给国企、给大型工业、基建项目占据,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严重不足,使得这几年来东华民间借款年利率都维持在百分之二三十的高度上。
梅钢此时自身是努力往上游延伸,不过扶持下游的产业集群,也能进一步保障梅钢的下游市场安全。这个工作以前有些疏忽,现在是该到加强的时候了。
此外,这些中小企业虽然投资及纳税规模,加起来可能都不及梅钢一家,但创造的就业岗位却是梅钢的五六倍之巨。
虽然各地政斧将招商引资工作视为当前工作的核心,使国内外一些媒体多有批评不够重视民生,只是这些媒体却罕有意识民生的核心问题在就业,这又回归到经济发展上来。
说及就业,沈淮也是颇为自豪,跟熊文斌等人笑道:“梅溪新区这些年,创造了十余万就业岗位,这也算是为国企改制最大限度的减轻了压力吧这真是叫高天河他们捞到便宜去了……”
熊文斌笑了笑,东华市内国企这两年的经营状况也改变了不少,就算有些包袱要坚决丢掉,每年安排下岗的职工,也就三五千人。就梅溪新区这边的发展速度,就足以消化。
而高速增涨的财政收入,也能为一时找不到工作岗位的下岗职工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
可以说,东华国企改制工作,将是全省十三个地市里难度最小的,故而也是最先全面启动。
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划归高天河、韩寿春分管,也算是叫他们摘掉一只好果子。
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六百四十章 战友
招待晚宴后,沈淮与熊文斌等人还到酒店陪姚荣华谈事情。
新浦炼化项目以可行姓研究课题的方式组织筹备工作,已有两个半月的时间。
除了资金的问题外,国务院也意识到国内经济投资有过热的趋势,对大型工业项目的审批开始卡紧。
稍大规模的地方炼化、地方钢铁项目,审批权几乎都从各省市收归国家计委,更何况新浦炼化打算直接上三百万吨原油炼化,更没有办法绕过国家计委的审批。
渚南炼化从五十万吨提高到一百万吨,还是在开工建设之后才增补审报程序。这次没有给国家计委严打,说到底还是计经系内部照顾田家庚、徐沛的面子。
在新浦炼化项目上,沈淮就不敢冒险了。
徐沛是鲜明反对新浦现在就搞大炼化的,宋系内部想看这边好戏的人大有人在,要是新浦炼化再先上车后补票,拿不到批文就先动工,万一给国家计委当成出头鸟打,他求爷爷告奶奶都找不到门路。
现在只能说,通过各种渠道去疏通关系,让筹备工作能推动下去。
“对了,要照普通官员来说,梅溪、新浦这几年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就已经相当耀眼了,”姚荣华笑着问道,“沈淮,你倒是有一种更急迫的心情在做事。要不是我一直都在关注这边,仅仅看报告的话,也会认为新浦、梅溪的投资过热,会有脱轨之虞。所以总行那边收缩这边的放贷规模,进行风险控制,我也没有办法替你们辩解……”
“……”沈淮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各项数据陆续出台了,东华九六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百亿,三年翻了一番还多,这个速度不可谓不快。但要算人均的话,东华人均gdp九六年也就堪堪追上全国人均五千八百元的水平。再就全国范围来说,改革开改有十八年了,经济总量增涨了近二十倍,这样的成就不可谓不大。不过,就是增涨了近二十倍的经济总量,仍然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曰本的七分之一多些……”
沈淮轻叹了一口气,说道:“梅钢刚出台了一项规定,就是限制员工的加班时间,控制员工一周工作不能六十小时。我跟外方的管理人员谈这个,他们觉得很不思议。伦敦、伯明翰的工人,都在争取更少的工作时间,一周工作三十五个小时都嫌多,中国的工人怎么会这样他们不理解的是,中国人实在是穷怕了。虽然有个别人觉得,张嘴待哺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大多数人心里还是明白:差距这么大,不拼命干活,能怎么样”
“穷怕了”姚荣华听到这个词从沈淮嘴里说出来,忍不住摇头而笑,细想沈淮的童年不是那么幸运,但从少年时期开始,绝对跟这个词沾不上半点边。
*********************
从酒店出来,沈淮也与熊文斌告辞,与陈兵回霞浦去。
陈兵虽然早就离开霞浦工作,妻儿也到市里工作、读书,但他的老家在霞浦,老爹、老娘以及兄弟姊妹都在霞浦,他偶尔也会回老家去住一两晚。
在车上,沈淮跟陈兵谈及靖海公路的改扩建问题:“靖海公路改建高等级公路,才有加速发展沿海产业带的可能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