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黄河古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龙飞有妖气
“不吹牛吗”我心里动了动,想试试他,我故意朝老汉跟前凑了凑,道“黄河的河眼,通到什么地方的”





黄河古事 第六十五章 三更鬼话
我还没有搞清楚这老汉究竟是不是在吹牛,如果他真有事求我,估计会随口胡诌,所以我想试探一下。
“问的好,这些话,一般人问不出。”老汉咧着嘴,露出一口被旱烟熏的发黄的牙齿,似乎在夸赞我能问出这样的话,他沉吟了一下,举着烟袋锅,朝远处的大河指了指,道“老早以前吧,那边还是一片荒地,没有一滴水,草都不长。”
“是吗”我一听,心里对老鬼的话,还有在河眼里那口阴阳古井水面上看到的模糊的一幕,就更加确信了。事情难以让人相信,但不可能每个人都在说谎。老汉这么说,明显就是在告诉我,许久之前,黄河是不存在的,我顿了一下,道“那是多久之前的事了,你知道的那么清楚”
“老汉姓花,在这里少说住了四五代了。”老汉道“我说的那个年头儿,我爹还在世,他亲眼看见,又跟老汉讲的,我爹不会糊弄我的对不”
“大概不会吧。”我点点头,脊背却一个劲儿的冒冷气,那是多久之前的事了花老汉他爹能够亲眼看见那得多大的岁数这老东西妖里妖气的,到底是什么来历我不由自主又偷眼看看旁边的中年人和那个年轻的女人,一个傻一个愁,反正说不出的奇怪。
“那时候啊,我爹还小,就在大河边上,天天出来溜达着玩。”老汉抽着烟,继续跟我讲了下去。
他说,这条大河仿佛是一夜之间就出现在大地上的。最初的时候,从西北边的方向,伸展过来一道巨大的裂痕,好像天崩地裂一般,裂痕就像被人撕裂的纸,迅速绵延到了大地的尽头,接下来,天黑咕隆咚的,似乎连太阳都躲避起来了,倾盆大雨连着下了好久。
“再往后啊,就开始涨水了,大片大片的水,和不要钱似的,从那边哗啦哗啦的流过来,铺天盖地,快要把这片地淹成海了。”
汪洋泛滥,当时的人就没有活路了,背井离乡。洪水一泛滥,好像就没有尽头,要永远持续下去。老汉讲的不是那么清楚,但是我很明白一旦有洪水淹过的地方,就完全会变成一块死地,很可怕。
“人都不能活了,死了好些,我家也没有办法,我爷爷带着我爹,还在这儿死熬着,活了那么多年,都不想离开自己的家啊。”老汉叹了口气,道“熬了老长时间,一大群人从那边来了,在治水,要把这铺天盖地的水都归拢起来。”
老汉讲的故事非常的奇怪,大水滚滚而来,把四周完全都淹没了,但是只有地面上那道巨大的裂痕,一滴水都没有进,水淹过来,都是避着那条裂痕的。老汉的爹不肯离开故土,那群治水的人来了之后,他就在附近暗中看。那群治水的人有一个头领,很能干,也很能吃苦,带着人日夜不停。看了一阵子之后,花老汉的爹终于明白了,他们是想把大水全都引到地面上那巨大的裂痕里头。
故事就是这样,放到今天的人嘴里,多么漫长的过程都只是一句话,然而事发时的艰辛和波折,并非一句话就能讲清楚的。那个能干的头领带着人奔波很久,想尽了办法,最后终于把肆虐大地的水,全部归流引入了那条裂痕中去。
正因为这样,原本没有河流的大地,就突然多出了一条河,一直流淌,直到今天。
“那个治水的头领,时常都到河边来,沿着河走,一年又一年,从满头黑发走到了满头白发。”老汉道“年轻人,你说谁能没个生老病死的时候呢这个头领,最终也是死了。”
这个头领死去的时候,一大群人给他送葬,抬着一尊巨大的木像,一口沉重的石头棺材,还有一尊大鼎。送葬的人全都下河了,抬着木像、石头棺材、大鼎,被河水吞没。花老汉的爹目睹了这一切,却不敢靠近,那个带人治水的头领即便死去了,威望也极高,没人敢于亵渎。随后,送葬的人浮出水面,但是没有上岸,就在河里一个个拔刀自尽。
“那些个死尸啊,没有被水冲走,就在原地打着漂儿,忽悠忽悠的沉了下去。”老汉看着我道“年轻人,你知道这些个死尸都是什么吗”
“是什么”
“那就是最早的镇河阴兵”
我的脑子忽的闪亮了,一点一点的线索好像被老汉的讲述串联起来,完整又清晰。毫无疑问,那个治水的人,就是大禹,莲花木像,石头棺材,葬入大河中,那么河眼连通的地方,就是大禹的墓
如果我说起来,很多人可能就觉得我在胡扯了,所有人公认的,大禹墓是在浙江绍兴的会稽山。但是,那只是一座空墓,或者说是一座衣冠冢。人们所膜拜的大禹墓,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是一种精神和凝聚力。
“那口鼎,在什么地方”我回过神,问花老汉,莲花木像,石头棺材,我都亲眼见过,但是花老汉说的那口鼎,闻所未闻,它既然在禹王被安葬的时候随着石头棺材一起出现,就说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但是为什么不见了
“这个,老汉就不知道了。”花老汉烟不离手,一袋接着一袋,当他打亮火光抽烟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他那双苍老的眼睛里,并不和我想象的一样妖气丛生,那好像就是一双普通的眼睛,但是因为看尽了世间的变迁和沧桑,所以深邃。他慢慢扶着烟袋,朝那边的大河望了一眼,道“禹王治水安天下,被奉为四方共主,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后人都说,那是权柄和荣耀,老汉不觉得,九鼎,肯定不止那么一点用处,但是事儿到底是怎么个样子,老汉真的不知道,也不能瞎说去欺蒙你。”
不知道为什么,听了这些讲述之后,我对花老汉的印象,又一次有了改变,我不认为他多么恐怖阴森。
“她”我不知道那个年轻女人叫什么名字,就指了指她,道“她刚才唱的,是你教的”
“这是老汉的儿媳妇,你说的那折戏啊,没错,老汉教的。”花老汉笑着,道“你应该很熟,老汉小的时候,喜欢在附近玩,有时候还会下水去耍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大河里出现了那么一些人,每天驾着船,在河里来来往往,一边走,一边就吼着歌儿,老汉喜欢那歌,听的久了,记在心里。老汉又喜欢听戏,专门把词儿跟儿媳妇说了,叫她编到戏里头。”
我考虑了很久,其实很想问问花老汉,知不知道河凫子七门的隐秘,知不知道七门的后人究竟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但是考虑了一下,我觉得花老汉不会了解这些,这是七门最大的秘密,除了老鬼和爷爷那样的人,就连宋百义他们,都不一定清楚。
“这几天,你有没有见过一个小姑娘,年纪跟我差不多。”我说着就把七七的模样跟花老汉讲了一下,不指望他能具体的线索,只求有一点点收获,我就有寻找下去的希望和动力。
“年轻人啊。”花老汉露出一丝带着尴尬的笑容,道“你今天净问一些老汉答不出的事,要是问问黄河滩上那些有名有姓的人,老汉就算不知道他在哪儿,也总能猜猜,他可能会在什么地方,这么大的小姑娘,老汉的确不知道。”
“好好想想,你们平时不都在这附近的”
“栓牢,有见过这小姑娘没有”老汉转头去问他的傻儿子。
“嘿嘿嘿。”花老汉的傻儿子一句话都不会说,只会傻乎乎的咧嘴乐,不过听了花老汉的话,他拿着手里的小石头就在地上画。
那一刻,我有点吃惊了,因为他在地上画了一个人的脸,那张脸惟妙惟肖,活脱脱就是七七。
“见过”花老汉看看地上的画,问我道“是这个人么”
“就是她在哪儿见到她的她一个人还是几个人朝哪儿走了”我心里很激动,也不害怕了,蹲到栓牢身边,匆忙的问他。
“咿啊,啊啊咿啊”栓牢对着花老汉一边啊啊的喊,一边比划着,花老汉听着,眉头就微微皱了起来,我不知道栓牢到底在说什么,可是一看花老汉的表情,心里忍不住一紧。
“年轻人,事情可能有点麻烦。”花老汉看完栓牢的比划,转头对我道“你讲的那个小姑娘,是从这里经过过,那时候老汉可能在打盹,栓牢看见了。老汉这儿子有点傻,讲不出个道道,但是他说,那小姑娘,是被一顶轿子抬着走的,在附近停了一下脚。”
“轿子”我也觉得有点意外,黄河滩虽然当时还很闭塞,但是轿子这种东西,从解放后就渐渐被淘汰了,除了有时候逢年过节的大集,或者打花鼓,轿子几乎就见不到了。是谁会用轿子当做交通工具
“是什么时候经过这里的”我接着问道“是朝着北边走了”
我说着话,栓牢又刷刷刷的拿着石头在地上画,我看见了一顶四四方方的轿子,还有四个模糊的人影,抬着轿子在走。
“年轻人,老汉的傻儿子说不清楚那么多,轿子是朝着北边走了。”老汉慢慢道“还有,栓牢说了,抬轿子的那四个,都不是人。”




黄河古事 第六十六章 开锁放人
“你说什么”我大吃一惊,终于知道花老汉为什么会自己皱起眉头,事情真的这么棘手七七是被谁抬走了我感觉心里的计划都被打乱了,乱成了一团麻,赶紧问道“抬轿子的,不是人,那是什么”
“栓牢说不清楚啊,年轻人,要是老汉当时亲眼看见了,说不定能给你说道说道,但的确是没瞅见。”花老汉有点遗憾,可能是觉得帮不上我什么大忙。
我一下子泄气了,而且心慌,七七被谁弄走了因为心慌,我再也想不起来该问花老汉什么问题,一个人闷着头坐着。
“年轻人。”花老汉拿下嘴里的烟袋,抬头看了看天色,现在离天亮还早,但是他的语气里有股说不出的急躁,对我道“要问什么,你尽管问,老汉还有事求你帮忙的。”
“好了。”我打断思路,花老汉不管是什么来历,但是他总算是解答了我心里的一些疑问,我不能食言,所以尽管乱糟糟的,却还是对他点头道“要帮什么忙”
“现在离天亮,还有三炷香的功夫,抓紧着点,够用。”花老汉慢慢从石头上站起身,把烟袋锅子插到腰带上,突然噗通就跪倒在我面前,眼巴巴道“放我们走吧。”
“你在搞什么”我吃了一惊,全然没想到他会这样,下意识的朝后退了退,盯着他道“有什么事,你直说就是了。”
“放我们走吧”花老汉一时间就难以自制,那双老眼里带着点泪光,道“老汉的儿子傻,但是从来不会去害谁,至多就跟人闹着玩。”
花老汉的儿子栓牢从出生起就是傻的,这让花老汉很心疼,也很溺爱。栓牢喜欢在附近玩,他的确没有存着害人的心。很久之前,有一个人从这里经过,正巧看见栓牢在跟几个过路的行脚人恶作剧,那人可能有点武断,就认为栓牢是在害人,所以出手惩治。花老汉心疼儿子,赶过来之后,那人不由分说,连花老汉也一起收拾了。
“老汉不知道他是谁。”花老汉抬手指了指我脖子上的镇河镜,道“当时,你这面镜子是在他脖子上挂着的。”
花老汉说的事情,可能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镇河镜的威势还很大,如果镜子还和当年一样的话,那么挂在我身上,花老汉估计会退避三舍。
“老汉提头担保,栓牢这辈子,从来没有作践过人命。”花老汉可能说到动情处了,嘴唇来回哆嗦,带着央求的口吻,道“栓牢一个人孤零零的,老汉看着不忍,给他找了个媳妇,这事是老汉的错,跟栓牢没有关系,老汉跟你磕头,作揖,怎么都行,老汉被锁着,心甘情愿,只求着能把栓牢放了,把他放了吧”
花老汉真的开始磕头了,不停的磕,我一时间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拦他,怎么说他。傻乎乎的栓牢看见花老汉在磕头,扑过来抱住花老汉,咿啊咿啊的喊,想把他爹拉起来,但是花老汉不肯,膝盖在地下生了根一样,眼巴巴的望着我。栓牢咧着嘴开始哭,鼻涕眼泪一把一把的,那个年轻女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也开始抽泣,一家三口凄凄惨惨,我看着有点心酸。
我被唐家婶子算计了,已经长了记性,但是我总觉得,这世上,不应该都是那些算计别人的人。尤其是当花老汉跪在地上抱着傻儿子老泪纵横的时候,我心里那块抹不掉的隐痛,仿佛也被触动了。
“好了,你起来。”我对花老汉道“我没什么本事,能帮的上你,我会帮。”
“谢”花老汉估计没想到我会答应的这么干脆,一时间激动的就说不出话了,使劲按着栓牢的头,道“栓牢,给恩人磕头,给恩人磕头”
“别弄这些个,你帮了我的忙,我帮你的忙,天经地义的。说吧,要我帮什么忙。”
“这个事,老汉真的说不那么明白。”花老汉指着四五米之外的一块地,道“劳烦你动动手,把这下头挖开,就什么都知道了。”
河滩地被水一淹,就松垮垮的像是一滩泥,栓牢拖过来一把烂铁锹。我心里有点嘀咕,不过还是朝那块地挖了下去。铁锹虽然烂,但吃土深,挖的非常顺利,挖下去一截,下头好像是一片被土埋住的地基。我心里一动,又加快速度把附近挖开一片,顿时就完全明白了。
这是个老戏台子的地基,戏台被人拆了,但地基还留在原地。我回头看看旁边的花老汉,他也正望着我。
“你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怀西楼的传闻,你该听过。”花老汉道“老汉被那个带着铜镜子的人锁在这儿多少年,怀西楼的人就在老汉头顶上坐着看戏,前后多少年,除了栓牢那媳妇,老汉没作践过谁,那是我的报应,我自己担了,跟栓牢没有关系。”
“你说吧,下面怎么弄”我也只想着把事情赶紧做完,七七的下落,始终困扰着我。
“面前三尺三寸的地方,挖半丈深,什么都明白了。”
我按着花老汉说的,找准地方,继续朝下挖,湿乎乎的沙土突然干燥了很多,挖下去一米多深,有一层硬硬的土壳,铁锹用力捣了几下,那层土壳哗啦就塌了下去,露出下面一个黑乎乎的洞。我在旁边朝下照了照,当时头就一晕,差点一屁股坐到地上。
土壳下头的洞大概有六七米见方,里面盘着一大一小两条大的吓人的蛇。两条蛇身上五彩斑斓,一圈红一圈黑,花里胡哨的一片,都被一条生了锈的铁链子死死的锁着不能动,那铁链子不是太粗,但是链子上的锁却像一只圆圆的铜盘,上面刻着隐隐的水波纹,跟镇河镜背面的花纹是一样的。
那条老蛇一动不动,旁边的小蛇比我的胳膊都粗,蛇头微微的晃动着,在小蛇旁边,躺着一架已经烂成骨头的尸骸。遗骨皮肉不存,只剩下一头乌黑的长发,还有身上的戏装。
我完全明白了,回头一看,坐在石头上的三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的无影无踪。洞里头传来一阵哗啦哗啦的铁链抖动的声音,那条老蛇动了,在下头朝着我不断的点头。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粗的长虫,当年那个挂着镇河镜把花老汉锁住的,必然就是七门里的先辈,这一锁就是许多年,花老汉和它儿子走都走不脱。我心里有点怜悯,完全是因为花老汉对它儿子的眷顾和疼爱。
它们,也是两条命,万物有灵,草木皆有情。
我从洞口慢慢爬了下去,铁链子上的圆锁是空心的,不用花老汉指点,我也看出了端倪,拿着脖子上的镇河镜,套在中空的圆锁里,左右轻轻一扭,圆锁顿时裂开了。如法炮制,我又用镇河镜打开另一道锁,然后爬了上来。
不多久,一大一小两条蛇顺着洞口钻出,那条小蛇嘴里衔着一块白森森的骨头,它们在我面前慢慢爬了一圈,然后随着夜色爬向远处。
我在原地站了很久,也朝着北边而去,走了一段之后,偶尔回头,好像还能看到花老汉他们一家的背影,走在无尽的夜色里,还有那凄凉的巡河调子,在耳边萦绕着。
我离开了怀西楼,也不打算再去阴山峡谷,七七肯定不在哪儿。我把所有能想到的人全部想了一遍,却还是想不出,是谁带走了七七。
我一路向北走着,沿途始终没有发现线索,心里每天都很乱,孤独而且害怕。我完全失去了目标,老鬼交代的事情肯定是做不成了,现在七七又不见,我茫然的顺着大河游荡。
离开怀西楼两天之后,我没了主意,那种一个人漂泊流浪的感觉太难熬了。尤其是在汛期涨水的河岸上,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影,就好像走在一片广袤的无人区里,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承受不住而倒下。
但是,这条路还在脚下,只要我还能动,就必须不停的走。我突然觉得爷爷之前对我说过不止一次的话,很有道理。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个熬。
这个季节的天,时晴时阴,有时候日头会很毒,白天没法赶路,得找个地方歇着,等阴凉了以后再走。我在远离河滩的地方找到一片小林子,打算过去打个盹。但是刚刚靠近林子的时候,就看见有个人正靠树坐着,脸上盖着草帽。
虽然我看不到他的脸,但完全就是一副赶路人的打扮。我对陌生人有点排斥,不管他是做什么的,我都不想接近,所以看见这个人之后,马上就要转身离开。
我的脚步声惊动了对方,那人拿下脸上的草帽,朝我看了看。这一下,他的相貌就很清晰了。这人岁数不大,二十五六的样子,圆圆的脸,好像挂着一副天生的笑容,如同庙里头的弥勒佛一样。
我一转身,这个弥勒佛一般的人就在后头开口说话了,他的声音也肉呼呼的。
“老弟,怎么就走了天那么热。”
我不理他,自顾自的走,弥勒喊了两声,见我不回头,拔脚就追了过来,一路小跑,挡到我面前,上下打量我一眼,笑的很憨厚。
“你干嘛”我有点不满意,很警惕的望着他,顺势观察周围的情况。
“老弟,打听一下。”弥勒对我挤了挤眼睛,伸出一只手,道“铁筢子一拉水划划,五爪子抱窝捂黄呢白呢”




黄河古事 第六十七章 车队围河
弥勒说的这两句话如果外人听起来,好像就不是人话。但是我能听得懂,这是过去混河滩的人对话碰头时的暗语,俗称黑话,如果放到北方几省,这话也叫做“切口”。河滩人的暗语林林总总上千句,但弥勒说的这两句,我恰好听过。
他前半句的意思,在问我是不是行船捞水货的,后半句,则是问我手里有没有值钱点的硬货。喜好文物的人非常多,就算在g时期也没有断绝过,只不过那些爱好者私下交流,来往很隐蔽。到了八十年代初,收藏倒卖文物的活动渐渐频繁起来,黄河两岸是出水货的地方,里头的文物很多,所以会有一些专搞二手交易的文物贩子,到河滩的乡下来,一个村子一个村子挨个打听,遇见合适的货,会花钱收走。弥勒一开口,就把自己的身份暴漏无疑。
“没有。”我直接回了两个字,就想走,但是目光一晃,在弥勒身上扫了一下,眼睛顿时就移不开了。
这个弥勒佛一样笑的很憨厚的年轻人,衣着长相都很普通,但是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块比巴掌小点的木像,那木像显然是上了年头的老货,刻的是关老爷。过去走江湖的人张嘴就是一个义字,所以对千古忠义无双的关二爷很崇敬,平时出活做事,磕头拜把子,都要拜关老爷,也有些人带着关老爷的像,甚至直接在身上纹出纹身,认为关老爷会保佑。这都很平常,没什么稀奇的,然而我清楚的看到,弥勒脖子上挂着的那块木像,闪烁着一层若有若无的黄灿灿的淡光,一圈一圈的木纹像是绽放开的莲花,猛然看上去,如同黄金打出来的金像一样。
莲花木
我脸上没露出任何表情,心里却大吃一惊。八字眉因为很意外的遭遇,得到了一截莲花木,那已经算是天大的造化了,但是这个圆脸的年轻人,脖子上怎么也会挂着一块莲花木本来我已经打算要走,可看见这块关老爷的木像,立即又走不动了。可以说,河凫子七门和莲花木像之间的关系已经是最大秘密的引线。
我有意拉了拉衣领子,把胸前的镇河镜完全盖住,然后跟弥勒说了两句。听他的口音,就算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也不会特别远。我说自己没有水货可卖,弥勒那憨厚的笑容里,就浮现出一点点失望,不过他也没有表露的那么明显,一边走一边对我道“老弟,对这附近熟么”
“还行,怎么了”我答了一句,短短几句话功夫,我已经把弥勒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这个人看上去很普通,我就想着跟他周旋一下,想办法把他脖子上那块木像的来历搞清楚,如果对方真耍什么猫腻,我全神戒备,大概能应付的来。
“现在正在汛期,是个做生意的好时候,但是好些村子里的人都跑去护堤,走的哥哥我腿都断了。”弥勒很亲热的笑着,挤眉弄眼跟我商量道“老弟要是地头熟,跟着哥哥跑两天怎么样带带路,管吃管喝,一天五块钱,怎么样”
那时候一天五块钱是什么概念虽然我不图钱,但是也被弥勒的豪爽和阔气给震慑了。我的心思全都在木像上,又不能让弥勒怀疑,所以装着低头想了一会儿,道“要么六块,要么你找别人。”
“老弟,你很精明啊。”弥勒想了想,笑着道“六块就六块。”
我找弥勒要了十块钱的定金,就这样跟他搭了伙。我的样子很轻松,但是心里却一点都不敢松懈,时刻都注意着对方的动静。弥勒好像对这附近确实不熟,问我具体的路线,我说下面那些村子的人都走了,朝北去,那里地势比较特殊,汛期的水淹不过去,可能还有点收获。弥勒当时就答应了,说一切听我安排。
我们两个一起呆了一天,我心里还是想顺路去打听七七的下落,所以北去的路上,只要到了有人烟的地方,弥勒去找人收货,我就趁机暗中问问七七的事。弥勒那个人看上去是很简单的,标准的生意人,管我吃饭,但是要是开荤打牙祭的话,就要从我的工钱里扣钱。
1...2627282930...2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