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开元情诗与剑榜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长庆二年

    他下意识觉得骆驼温顺,训练起来还马马虎虎,骏马的性情那么激烈,怎么可能像小白兔那样服服帖帖呢

    看到眼前的景象,他才知道自己的想象力是多么匮乏。

    没错,马口中衔着的,正是一枚金杯!

    这正是献给圣人的金杯!

    里面盛满了,琼浆玉液般的陈年美酒!

    在众人的注视下,那匹骏马从大力士的头顶上的踏板一跃而起!

    &




第8章 张九龄的第三道诗题!(第一更)
    (后台已经收到签约信息!因此接下来会稳定保量更新的!绝对放心!有推荐票吗)

    皇上和他的马喝过酒了,就可以轮到底下人了。

    衣饰华丽的宫人们手捧金樽,闪耀夺目,出来给文武官员和贵宾们斟酒。

    也没忘记洛阳百姓们,大力士们抬着硕大的酒缸,酒香扑鼻,一直抬到“警戒线”之外,走进人群里——任人取用!

    即便圣人已经取出无数美酒,也不可能洛阳城中每个百姓都能分到,于是很快皇帝赐酒的酒缸前就排起了长龙,能分到一杯、饮到一口的,都不啻于天上琼浆,仿佛一口下去便可延寿十年,喜悦荡漾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站在警戒线席子边的陈成也分到了一杯金樽中倒出的“御酒”,却没啥心思来喝。

    满耳充斥着高声喧闹,远处城楼上的“圣人”看起来格外模糊,即使对方开口,也很难听到到底说什么。反而有点“羡慕”一旁的书童江森,他个子高,看得远,说不定还能看清李隆基脸上是一颗痣两颗痣还是三颗痣。

    真是懊恼!

    刚刚要是乾隆能把诗稍微写得好一点,自己就不至于坐在离李隆基那么远的位置了!——陈成把乾隆祖宗从努尔哈赤到雍正骂了个遍,怎么就生出这么个不成器的玩意!完全没有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的觉悟。

    隐约中看到李隆基又举起了金杯:“朕给提一个!”——陈成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又或者根本没听见,只是他脑子中臆想的。

    见皇帝再次举杯,楼下万千民众有酒的也都举起酒来,祝福声传满洛城:

    “圣人万年!”

    “大唐万年!”

    “长安万年!”

    “洛阳万年!”

    “上上”位的柳绘也笨拙地举起她的那杯酒,怔怔地仰视着神武皇帝——她发现此刻自己竟然是楼下离天子最近的那个人!

    我该有什么礼仪吗

    我也要说“长安万年”吗

    这些阿母都没教过啊!

    真是的!

    看着天子,她有些怯怯的,不知道能不能这样直接盯着皇帝的大脸盘子看。

    李隆基也发现楼下这个小姑娘,看到她手足无措的样子,大觉有趣,问左右:“哪一家的”

    高力士已经知道第二轮获得第一的是柳察躬的女儿——天子问了,便适时作答。

    “哦,河东柳从裕的孙女。”李隆基点点头,表示知道。

    这两位都是大唐县一级的低级官吏,声名都不显,但圣天子博闻强识,尤其是那些有点年龄的老官吏,他基本上都能把出身、履历说个大概,这也是开元年间吏治那么清明的原因所在。

    打量一下柳绘,李隆基微微笑:“好女子也!”冲着小姑娘扬了下酒杯,示意她“走一个”。

    柳绘受宠若惊,连忙举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虽然是低度数未经蒸馏的清酒,可她从没喝过酒,一下子就辣得眼泪都出来了,还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看得楼上李隆基大为欢乐,对高力士说回头把柳小娘子的诗拿过来给他过目一下,随即缓步走回紫微观中,身后又响起一片“圣人万岁——”的欢送声。

    “靠,这就走了”陈成大失所望,唐玄宗自己今天是“见”到了,可别说搭上话了,就看见一个轮廓,连对方究竟长得跟画像上像不像都不知道!

    一无所获!

    心中更恨乾隆了,这次不只是从努尔哈赤开始骂了,直接从努尔哈赤的祖父塔克世、老爸觉昌安开始骂,一直骂到乾隆的重孙媳妇慈禧太后……

    “千秋节诗会——第三场,现在开始!”

    一声吆喝把陈成拉回现实,看来诗会也只剩下最后一轮了,也不知李隆基还出来不出来了,他不再出来的话,就算自己这轮抄上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的大作,也没啥用啊!

    陈成愁眉不展,长吁短叹。

    第三轮出题的人就更加了得了——

    当世文坛宗主,右相、中书令、金紫光禄大夫张九龄!

    当然,不是他来出题的话,也无法压过高力士与李林甫。

    这几年随着天子年龄渐长,已经有怠政、贪图享乐的迹象,如果不是宰相张九龄掌控大局,这煌煌盛世恐怕早就不能延续了。

    只是如今张九龄已经年老体弱,渐渐也失去了圣眷,朝堂上的局势可以说岌岌可危了。

    但就现在来说,他的威望、在万民心中的地位仍然无可撼动。

     



第9章 与啰嗦的父亲同场比诗!(第二更)
    “苌儿——”

    “父亲大人能不能不要用这个名儿唤我”

    “怎么难道你不喜欢为父给你取的名字嘛”

    “不敢,不敢。”陈成非常头疼:“父亲,我们能不能说点别的事情”

    “好的呀!”陈兼欣然同意,深吸一口气,然后连珠炮般发问:

    “我儿不是说稳获‘上上’吗”

    “我儿不是说独占鳌头不费吹灰之力吗”

    “我儿不是说除了你,在座的都是垃圾吗”

    陈兼连珠炮般地发问,陈成愈发窘迫,在家牛皮吹炸了,现在这就叫“现世报”啊!

    “呃,那个,”陈成打断父亲的话:“你带来的乐队呢,表现如何”

    陈兼:“……”

    好吧,父子二人同病相怜,陈兼的“封丘乐队”在“乐队的盛夏”比拼中第一轮就出局了……

    “不是我们封丘的乐工不好,是对手太强了呀!”忙了一天忙了一身汗的陈兼叹息道,让他这个读书人去搞乐队的事的确是为难了,并不是人人都像当今圣上那样诗词歌舞,打球斗狗样样精通啊!

    陈成默默翻了个白眼,然后问:“父亲现在也要写诗吗”

    “是的。”

    “有准备吗”

    “这个这个,”陈兼有点不好意思:“你知道的,为父擅于文,不擅于诗呀!”

    陈兼是开元十二年进士出身,大唐的进士科录取率极低,考死记硬背的“明经”要多,所以说“不擅长作诗”肯定是自谦之词了,不过陈兼自己也觉得挺奇怪,以前诗兴还是很旺的,他的那些好朋友如高适高达夫啊都是很会写诗的,可自从生了二儿子之后,自己写的诗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奇了怪哉!

    莫非自己的才气都被二儿子吸走了

    陈成见父亲这么说,叹了口气:“父亲忙了一天也辛苦了,这样吧——”瞅周围人都不注意,亮了一下自己的卷子给老爹看:“这首诗给你用吧,我自己重新写一首……”

    “这怎么行!”陈兼严肃道:“大丈夫行事于世,当——”

    “我的不就是你的,你的不还是你的嘛!”陈成一听他那些迂腐的儒家信条就头疼:“咱爷俩就别分谁跟谁啦!”

    “善!”陈兼说了一句好,觉得养儿子还是不错的,悄咪咪地把儿子卷上的文字都偷瞄过来,并不忘严肃批评:“你这书法还要加强啊!”

    “……”陈成:“好——”

    把李太白的大作读了两遍,陈兼忍不住击节赞叹:“好诗哇!”

    陈成心想:李白的诗不好的话,就想不出还有几个人的诗好了。

    “但是呢——”陈兼一本正经道:“你这写的还是有点毛病的,‘手可摘星辰’,太夸张了!别说百尺高楼,千尺高楼也摘不到星星啊!这句要改,改成……嗯……改成‘首可观星辰’,似乎也不好,现在天还没黑呢,哪里看得到星星不好,不好!”

    “还有不敢‘高’声语,‘高’,前面第一句已经出现过了,这就重复了!改成‘大’,‘不敢大声语’!”

    “最后一句似乎也有点问题……”

    陈成看着把诗仙大作改得面目全非、仙气全失的老父亲,十分无语,也懒得与他激辩:“父亲您想如何,便如何。”转回头去,思索李白已经剽窃过了,应该再去剽窃谁的诗作呢……

    这个时候,李林甫笑容可掬地从五凤楼上下来了,来到了考官的位置道:“王监察,这一轮你且歇息,我来评点。”

    青衣官员拱拱手,表示同意。

    小朋友的诗自然可以随便他来评,但现在被“考”的还有许多大员要员呢。

    张丞相出题,李丞相评选,似乎也合情合理——尽管对于李林甫的“才学”,真正有识之士只会嗤之以鼻。

    “李丞相亲自评选第三轮”的消息也很快在下面传遍,大小官员和优秀青少年代表们自然更加不敢懈怠,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陈成可就老大不乐意了——刚刚第二轮就是这奸相出的怪题,如今第三轮他又想插一杠子!

    &n



第10章 陈成!上上!
    柳绘面对张丞相出的这道题似乎也没什么心得,半天没动笔,现在刚开始写第一个字。

    李林甫看着她写了一个“一”字。

    等一会儿,写出第二个字,是个“上”字。

    第三个字,又是一个“一”字。

    第四个字,还是个“上”!

    第五个字,换成了“又”——嗯,还是没有超出三个笔划。

    第六个字还是“一”,第七个字还是“上”……

    靠,小姑娘你不会准备“一”“上”“一”“上”永无止境、无限循环地写下去吧!

    李林甫哑然失笑,差点把鼻涕喷出来了!

    从这上面看,这小丫头片子根本就是刚刚才学会写字啊!

    写的还都是不超过三划的最简单的那几个字呢!

    是哪个糊涂虫把才会认字的小娃娃选为“上上”的……娘嘞……

    ……

    李丞相耐着性子等待各人把诗写完,提前交了卷子的人他也装模做样地现场给了评价——

    不要看低李大人,李大人又不是文盲!

    质量高低他大概其还是知道的,他要卡的是那些重点人物,他李大人的跟屁虫们,是“中上”,他就给拔高一级到“上”甚至“上中”,张九龄的那些追随者,应该是“上中”的,他就给降一级到“上”甚至直接降到“中”,让你滚蛋。

    想得“上上”门儿都没有!

    至于七品芝麻官、八品芝麻官、九品芝麻官、小朋友们的诗

    对不起,李丞相忙的很,哪有时间哪!

    不!看!

    拜拜吧您嘞!

    在李大人和他请来的几个“帮闲”郭慎微、苑咸的“神速批改”下,甚至比王监察更快,就把大家的结果给公布了出来!

    “严迥,中上!”

    “姜度,上中!”

    “房琯,上!”

    ……

    听了一会儿,后知后觉的一些人才得出了与陈十一郎相同的结论,那就是李丞相根本不是真的来评诗的。

    这也太有失偏颇了啊!

    读了一会儿,人群里有的人甚至忍不住笑出声来,因为知道李丞相偏心,谁知道李丞相这么偏心啊!

    有的人明明是靠家里关系当官的,大字不认得几个,却也在英明神武的李丞相的评断下获得了“上中”的评价,反观张丞相的那些朋友、门生,才名再高,能得个“上”就不错了……

    真是贻笑大方啊!

    李丞相学问不高是事实,比如有个故事说,李林甫后来独揽大权以后,主持选拔官员之事,候选人的判语用了“杕(di)杜”二字,李林甫不认识“杕”字,对吏部侍郎韦陟说:“这里说‘杖杜’,是什么意思”韦陟不敢说“右相您读错了”,只能跪在地上,低头不敢说话。(也有可能不只害怕,韦大人笑到“肚子胀”。当然这俩字是生僻字,现代人不认识很正常,但这是《诗经》里的,《诗经》在当时是必读的书籍,考试也是头两年不考的话今年必考——说明李林甫连《诗经》都没看过。)

    笑着笑着,大家都不笑了。

    而李丞相,仍然是一副似笑非笑,和蔼可亲的样子。

    大家总算知道,李丞相都做得这么明显了,就是让大家伙儿都来站队了。

    跟着李丞相我,吃香的喝辣的,升官发财走上人生巅峰不是梦。

    要是再去支持风烛残年的张九龄,你们就等着老子扳倒他后,慢慢治你们吧!

    不服气有本事来打我呀!嘻嘻嘻。

    原本欢天喜地的节日,气氛忽然有点僵。

    许多正直的官员都默默无语,神情凝重。
123456...1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