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盛唐剑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无言不信
此次也算是他对杨婕妤的一个警告,莫要以为抱了一个大腿,找了一个男人,就真能为所欲为了。
**********
天色方刚入夜!
陈希烈回到家中,不及休息,直接入书房,翻阅《易经》。
这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话倒不是完全虚言。
陈希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陈希烈并没有任何显赫的身世门第,但是他现今却是门下侍郎、集贤院大学士,崇玄馆大学士,在庙堂上地位不小。
他有如此成就,靠的就是学识。
陈希烈是一个学者,博览群书,精通道家学说,因为对于道家典籍信手而来,以此而扬名。
李唐道教是国教,李隆基对于道学很是重视,听闻陈希烈的大名,亲自将他召入宫中讲解《老子》、《易经》,以至于累迁至秘书少监。
陈希烈为人特别圆滑,常以神仙符瑞取悦于李隆基。
月亮大些说,皓月当空是大吉之兆。
星星多些,就说群星汇聚,象征着大唐万事昌盛。
这些骗鬼的话,恰恰能够唬住李隆基这样的君王,令得他们开心。
李隆基一开心,陈希烈自然官运亨通,成了现在的门下侍郎、兼任集贤院大学士、崇玄馆大学士。
明日又道跟李隆基讲课的时候,虽然他知道李隆基志不在此,即便听课也是敷衍了事,可他这里却不能不认真筹备,以免出个意外。
陈希烈能够将《易经》理会通透,自身在这方面也别具天赋,只是一刻功夫即看的入神,沉迷进去。
直到给下人重重的敲门声惊醒。
陈希烈性情谦柔,只是微微皱了皱眉,没有动怒,而是心平气和的道:“我不是吩咐过,看书时间不要过来打扰?”
下人说道:“是有故友来访,说是裴国公麾下的幕僚,李林甫。”
陈希烈神色一怔,霍然而起。
裴国公的幕僚可不是一般人物,以裴旻现在的地位,他的幕僚固然算不上朝廷编制,地位却是响当当的。
尤其是裴旻的左右手,张九龄、李林甫,随便拿出去都有三品官的排场,名望早已传言开来。
其中李林甫行事比张九龄张扬一些更为出名,他游走于西域的诸侯间,与他们称兄道弟。
即便是长安,也有他的事迹。
陈希烈身为官场中人,自然听过。
而且陈希烈还听到一个传闻,听说此次大战,裴旻攻取青海湖,击退阿拉伯战无不胜的狮王,李隆基意图给裴旻封王。
以军功封王,这是唐王朝立国以来的第一遭,即便是李靖、苏定方、李世绩都未有这种荣耀。
但细细想来,裴旻此刻的功绩与这些名将只多不少,即便封王也在情理之中。
裴旻这真要是封王,地位权势更重,能够结识裴旻的左膀右臂,对于自己的仕途那是百利无一害。
“快,将林甫兄请入会客厅,我正装相迎。”
他说着整理了装束,小跑着去与李林甫见面。
“林甫兄!”
人未到,声先至。
李林甫也起身迎上,说道:“陈兄,好久不见了。”
陈希烈、李林甫关系原本不深,但有过往来。
李林甫早年受舅父姜皎的宠爱,姜皎昔年是李隆基的至交,官至迁太常卿,兼秘书监,而陈希烈一开始是秘书少监,在姜皎手中任职。
两人又这层关系,相互结识。
只是李林甫当年地位低下,不过是看门的千牛直长,陈希烈没有与之深入往来。
而李林甫也觉得陈希烈对自己没有半点用处,关系冷淡。
然而今日再会,两人几乎如阔别已久的老朋友一样,特别亲昵。





盛唐剑圣 第十一章 以命相逼
李隆基还是很重视自己在民间的声誉,即便因为成功,自诩自己统治的唐王朝已经超过了贞观时期,心底有了懈怠之意,疏于朝政,沉迷享乐。
但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流芳百世,还是极为重视。
他与杨妃不知说了什么,但是第二日,裴旻既得到了消息。
杨家人退出了韦府,同时工人留了下来,并未继续修葺屋舍,而是尽可能的将韦府复原,并且下旨光复韦安原职,还惩罚了杨锜,罢去了他的官职。
很显然李隆基是将一切罪过算到了杨锜的身上,让他来这话的时候,有些惆怅,更多的是怀念。
裴旻忍不住问道:“张老哥,可是有什么心事?”
从一开始,他就觉得贺知章的感觉有些不正常。
只以为他如昔年的薛讷,英雄迟暮,上了年岁,多愁善感。
但听他话中有话,裴旻顿觉不对劲。
贺知章半响不知说什么,叹道:“原本想尽兴之后再说,现在却不得不提前了。”
他很慎重的叫了一声:“裴老弟!”
“答应哥哥一件事情。我说如果,是如果,哥哥有什么意外,你就当做不知道,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裴旻霍然而起,紧张道:“这怎么可能答应!老哥哥,我裴旻朋友不少,但您与张老哥,与我而言如兄如父。我们相交十数载,现在说什么生分的话?您若有事,我怎么可能做到不闻不问?你将我裴旻当做什么人了?”
贺知章跟着起身,一步一步的走到近处,突然撩起长裤直接跪伏下来。
裴旻都有些吓傻了,根本不敢去扶,第一反应本能的直接跟着跪下。
贺知章道:“就当哥哥求你了,我贺知章这一辈子以酒为伴,荒诞无稽,但心中自有操守,以身殉道,固所愿也!可老弟不同,你我知己一场,老哥哥这不是为你的前途考虑。在你我相交多年的情义面前,前程前途算得了什么?可是老哥哥不能不为大唐,不为天下考虑。”
“这天下能没有十个贺知章,一百个贺知章,却不能没有一个裴静远。”
“若因为我一个贺知章,而让天下少一个裴静远,我贺知章即便万死,也不能自赎其罪。”
“裴老弟,老哥哥这些日子是日夜难眠,连喝酒都没有半点滋味。迫于无奈,只能出此下策,若是不答应,老哥哥今日就不起来了。”
他老泪纵横,长扶在地。
裴旻跪着说道:“老哥哥,您这是折我的寿,有什么话不能好好的说?”
他一边说,一边跪着将贺知章搀扶起来。
但贺知章似乎下定了决心,怎么扶也搀扶不动。
裴旻也不敢过于用力,万一伤着,可如何是好?
裴旻只能一个劲的劝说,但是贺知章却一言不发的跪着。
这种一言不发,更让裴旻绝望,明白自己这位老哥哥是在用命逼迫他答应。




盛唐剑圣 第十二章 缘由何在?
裴旻实在无法,只能答应了贺知章,以退为进。
他太了解自己这位老哥哥了,自己真要与之坚持下去,怕是真有将他逼死的可能。
贺知章将事情思考的如此彻底,想要从他口中套出一点半点也不可能。
裴旻还是第一次失落的从贺府走出来。
与他而言,长安贺府便如自己家一样,这里有一个旷达不羁,风趣率真而且博学多才的兄长。
在这里与之喝酒,谈天说地那是人生快事。
今日却……
离开贺府,裴旻马不停蹄地回到了裴府,叫来了孙周。
“立刻马上给我调查礼部的一切情况,尤其是关于贺知章的,我要知道贺老哥最近遇上了什么事情,在干什么?”
相比李林甫,孙周显然是裴旻可以信任的心腹。
对于李林甫,裴旻都会留着一手,对孙周却没有这个必要,将今日发生的事情,如实以告。
孙周显然也有些不知所措,低呼道:“贺尚书这是要死谏?”
贺知章现在已经是礼部尚书了,因为裴旻的关系,无人与之为敌。
贺知章自身虽无治国之能,却是当世大贤,给号称“清谈风流”的绝世人物,经史文章天下一绝,他开创边塞诗雄壮激昂的风格、确立写景送别诗明朗向上的情调、开启宫怨诗之先河、培育了清俊脱俗的天然美的风气、突破咏物诗固有的范式。
不但在庙堂,还是士林都具有极高的地位。
贺知章要是死谏,只怕要给看天捅个窟窿。
“不,事情还没有严重道那一步!”
裴旻摇了摇头道:“你不了解我那老哥哥,他并非那种一心向着仕途的文臣,也不是悲天悯人的圣贤。与他而言,一切随缘。是那种很真,很实在的人。哪怕他此刻被贬,他也不会生气,一样是喝酒作诗,享受生活。在我的认识中,活的最潇洒快意的,第一个是我张老哥张旭,第二个就是贺老哥哥。如果他此刻的地位是国相,到有死谏的可能。毕竟,陛下最近的行为,确实不值得说道。”
“但他只是礼部尚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唯有礼部发生了特别的事情,在他权值之内,他才会如此执着。”
一个人想要潇洒快意,唯有履行自己应尽责任之后,才能真正的快意起来。
逃避现实,虚度年华,浪费大好时光,那不是潇洒,而且自欺欺人。
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四明在前,狂客再后,并非没有缘由的。
孙周听得如此,也松了口气,立刻下去办了。
裴旻看着窗外的夜色,琢磨着这起突发事件。
贺知章如此慎重,反而透露了一些情况。
此事不出意外,与李隆基、杨妃、王鉷、李元纮这一些唐王朝地位最高的人有关,也只有事关他们,才会逼得贺知章堂堂一个礼部尚书需要以死明志……
不对,李元纮还要去掉。
李元纮是当朝首相,地位是高,但是李元纮并不是李隆基的心腹近臣。
真要有错,李隆基是不会包庇李元纮的。
而且李元纮不是逆臣,裴旻反感他只是政见与不同而已。
即便李元纮有过,到顶不过私德有亏,不应该需要贺知章以死明志,那么严重。
归根究底,问题应该还是在李隆基、杨婕妤、王鉷三人身上。
李隆基理性犹在,应该不是问题的源头,杨婕妤、王鉷才是关键。
“杨婕妤、王鉷!”
念着这两个名字,裴旻心底是杀气是越来越重。
他用力拍了拍脸颊,想着贺知章与杨婕妤、王鉷之间会有什么往来。
王鉷是目前朝廷上的当红辣子鸡,一个人身兼十二要职,掌唐王朝的经济,手中权力一点也不逊色宰相。
但是礼部是庙堂上一个很特殊的部门。
礼部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主要任务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以及一切礼数问题,至于国家事务重要决策,概不参与。
故而礼部的掌权者,不需要有多少治国能力,只要有足够的名望,懂礼法,明白一切章程规矩足以。
一直以来执掌礼部的多是那些老学究大儒,贺知章也是其中一列。
王鉷所掌控的行政职权与贺知章掌握的礼法,完全没有冲突的地方。
裴旻想了很久也实在想不到王鉷与贺知章能够起什么冲突。
至于杨婕妤?
裴旻突然意识到杨婕妤的存在与礼部有着很深的联系。
作为出现在李隆基身旁最多的女性,杨婕妤的一切行径,离不开礼部的安排。
首先李隆基这个皇帝与王皇后的关系随着武婕妤的死,几乎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除了重大的事情,比如祭天祭祖,需要王皇后在一旁,王皇后就如不存在一样。
身为国后,本因母仪天下,却如给打入冷宫,这本就与礼法不和。
要是换做贞观朝,李世民敢如此,魏征的口水都能将李世民给淹死。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礼部、贺知章都未计较,也不至于这个时候拿来说。
但是杨婕妤跟着李隆基出入诸多场合,存在感不说四妃,两皇后都远远比不上,这也是于理不合的。
而且杨婕妤入宫才不满一年,已经升为婕妤。
唐朝后宫机制:皇后为上,母仪天下。次之是四妃,贵妃为尊,淑妃、德妃、贤妃三妃其后,视为四妃,正一品。再次之是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接下来就轮到婕妤,正三品。
杨婕妤是改嫁之身,短短的时间提升为婕妤,是天大的恩宠了。
不过这也不足以让贺知章以死明志吧?
他记忆中的贺老哥,真不是这般迂腐的人物。
除非……
裴旻忽然想到一点可能,杨婕妤不满自己婕妤的身份,想要向上爬。
位列九嫔,或者四妃……
要真是如此,礼部应该不会同意。
可就算反对,还是不至于闹得贺知章以命对抗那么严重。
“到底什么原因?”
裴旻觉得自己离答应已经有些近了,杨婕妤八成就是关键所在,但是他就是想不通贺知章到底知道什么,需要以命来捍卫。
“老哥哥,你到底知道了什么?”




盛唐剑圣 第十三章 肃然起敬 关键所在
裴旻百思不得其解,礼部到底有什么事情,值得贺知章以死明志。
直到翌日正午,孙周再次上门。
“有没有发现什么?”
裴旻昨晚是一宿未眠,都在想着贺知章的事情,但由于缺少决定性的情报,一直想不透关键。
孙周这一来,裴旻迫不及待的追问着情况。
孙周也不墨迹,直接道:“一日时间,属下也查不到什么特别的消息。只是查到两件事情,值得注意。”
裴旻也知道这短短时间,确实有些紧了,只是这事关贺知章的性命,由不得他不着急,说道:“快快说来。”
孙周颔首道:“属下探出杨婕妤不但贪财,而且权势欲望极重。入宫时,因为杨婕妤身份不明,还是个寡妇,地位并不高,只是才人……可没过多久,陛下就意图册封杨婕妤为婕妤,此事礼部还有不小的争论。但是高内侍特地找了贺尚书说话。不知他们说了什么,贺尚书最终默许了。”
裴旻点了点头,这点值得注意,但应该不是问题关键。
高力士与自己的关系不错,他特地出面显然圆了场,双方应该不至于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难道杨婕妤小小的婕妤满足不了他的胃口,还想向上爬?
相当九嫔还是四妃?
依照杨婕妤的脾性,还真有这个可能。
但李隆基应该不会同意。
九嫔还好说,四妃地位非同一般,作为仅次于皇后的存在。
皇帝侧立四妃需要举行特地仪式的,就杨婕妤还想上四妃?
裴旻继续看向孙周。
孙周说道:“还有就是礼部主事徐铭告事假消失了……”
裴旻立刻道:“快,细细说来!”
他有预感,这个徐铭绝对是关键人物。
要是真的“告事假”,孙周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说出来的。
果然!
孙周道:“这个徐铭是贺尚书特别提拔的,他是昔年徐有功的孙子……”
一听到徐有功,裴旻心底不由生出一股敬意,当然对的不是徐铭,而是那个徐有功。
徐有功或许在后世名不经传,但是只要了解他的人,都会忍不住对之伸出大拇指。
作为一个方正不阿的官,徐有功身上尽显文人的铮铮傲骨。
这说道不畏死的刚直大臣,魏征、包拯可以说是标杆。
但是魏征面对的是善于纳谏的李世民,而包拯面对的是宋仁宗,那个让唾沫星子喷到脸上,都不敢还嘴,去找张贵妃发脾气的皇帝。
徐有功面对的却是杀人不眨眼的武则天。
徐有功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丞、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一辈子都在司法机构当官。
他断案如神,便如昔年狄仁杰一样,是名副其实的刑侦奇才,在司刑寺任职三年,只是这三年他就纠正了数百件冤假错案,救活人命数千。
世人有言:今有功断狱,天下无冤枉人。
武则天一朝,最为人诟病的就是酷吏。
这位中国第一位女皇,所选用的酷吏不拘一格,只要能够帮助她巩固权力,不管市井无赖还是惨无人道的禽兽畜生都一律重用。
而徐有功是当时唯一一个敢于酷吏争斗的官员,还是标杆人物。
徐有功才是小小六品官的时候,就敢跟来俊臣唱反调,公然在朝会上强谏武则天。
因为给酷吏冤枉的人伸冤,多次与酷吏对着干,数次激怒护着酷吏的武则天,三次给控告死罪,让武则天送上了砍头台。
电视里诸多如狄仁杰、包拯为民伸冤请命,连累自身这多是艺术加工,小说渲染。
而徐有功为了守法护法,三次将自己置于生死存亡之地,却是史书上白纸黑字的记载。
徐有功干司法十五年,为了替人伸冤,二次罢官,三次被判死刑。他却泰然不忧;死罪被赦也不阿谀奉迎,仍然矢志不渝,罢官复出,依旧一心执法守法,最后连杀人如麻的武则天也被他的忠贞和勇气所折服。
在裴旻眼中徐有功这种人若是生活在一个明主之下,一定是一个人人爱戴的徐青天。
比包拯、海瑞、袁可立这些青天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铮铮傲骨的文士,裴旻只听其名,即以肃然起敬。
孙周继续道:“说道这个徐铭倒也有几分他祖父的本事,起初在刑部任职,颇有名望。只是后来状告王毛仲的心腹,惹怒了王毛仲,受到了特别对待,给赶出了刑部。”
“徐铭的父亲与贺尚书是好友,贺尚书当时出面,将徐铭拉到了礼部。十多日前,徐铭探亲回家,这一去就没了踪影。我调查过,徐铭家住洛阳。长安到洛阳的交通极为便利,坐船顺黄河而下,不过几个时辰即达。真要探亲,何须十数日之久?”
“而且依照我朝廷律法,除非是父母病重,其余时间是不许因私而废公,请长假的。礼部最讲究礼法,贺尚书是礼部之首,更因以身作则。徐铭此次明显触犯法律,贺尚书却不闻不问,值得怀疑。”
裴旻听孙周说着,心底突然一动,惊呼道:“洛阳!徐铭家住洛阳?”
孙周也知裴旻想到了什么,忙提醒说道:“是的,是洛阳偃师人!”
裴旻沉声道:“杨妃在入宫以前的夫君裴冠就住在洛阳,当年在东去泰山封禅,我还跟他们有过一面之缘。你说徐铭有他祖父的本事,他祖父那是断案如神的徐有功,只要有徐有功两三成的本事,就已经是一号人物了。”
他急促的来回走了两步,肯定的道:“这个时候,徐铭探亲失踪,绝对不是个意外。这里面肯定有问题,还是关键所在……”
“快,你立刻去调查,裴杨氏是怎么成为杨妃的,什么所谓的表哥表妹都是骗鬼的话。杨玄琰那边说的,没有这本亲戚。至于我裴家,裴冠是裴家偏支中的偏支。王家虽然落魄,却也是太原王氏,王方翼的后人。即便有亲,也就是八竿子打不到的关系。这种关系,根本不可能聚在一起。也许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立刻去调查。还有千万注意,不要打草惊蛇,此事绝对不能大意。”




盛唐剑圣 第十四章 迎娶 指点舞技
梨园。
随着李隆基对朝政起了懈怠之心,往梨园投入的精力也就越来越大了。
尤其是他得到了王鉷的支持,手上有了大笔的闲钱。
梨园的构造也越来越大,不再只是单纯的歌部、舞部,划分的更为细致,有坐部、立部、小部和男部、女部。
坐部一般是优秀演员,乐工坐在堂上演奏,舞者大抵为三至十二人,舞姿文雅,用丝竹细乐伴奏;立部是一般演员,乐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少则六十人,多至至八十人不等,舞姿雄壮威武,伴奏的乐器有鼓和锣等,音量宏大;小部为儿童演出队。
位置也从原来的曲江池附近迁居到了大明宫的东侧,以方便李隆基随时随地的亲往。
不只是如此,李隆基还多次下令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士编撰节目,将梨园正式打造成了一个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
不过短短的年余,梨园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
一批中外闻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舞蹈和音乐等艺术领域里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其中最出名的是李龟年、雷海青、谢阿蛮、李谟、马仙期、贺怀智等人。
他们一个个身价上万,受到了长安上下达官贵胄的追捧。
但凡有喜庆之事,不请梨园到场祝贺都视为一种极为丢脸的事情。
梨园一出,贺钱至少万贯。
达官贵胄居然乐此不疲,一掷千金,比比皆是,与早年节俭之风,判若两然。
王鉷如逛自家花园一样,在梨园中走着。
在他身后是一群穿着喜庆衣裳的下人,他们排成了长龙,抬着一个大红花轿。
往来的梨园一众皆对之恭恭敬敬的行礼问好。
王鉷也不予理会,直接往目的地走去。
1...301302303304305...3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