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说到这里,刘瑾顿了顿,一副恭敬的样子跟在太子、十岁的小毛孩朱厚照身侧。
其余的太监们全部都是闭口不言。按照常理,他们应该是纷纷附和刘公公。但是,他们日夜和朱厚照在一起,怎么会不清楚这位小爷的脾气呢
两个字:叛逆。
他们要是开口,众口一词,只怕会激起这位小爷的性子。这反而坏事。再说,万事有刘公公先顶着。他们开口做甚
朱厚照皱起眉头,不快的“哼”一声。然而,他知道刘瑾说的是事实。他看似自由,但却给禁锢在皇宫中。
就像给皇帝讲课是一种荣耀,政治资本,给太子讲课一样如此。自古以来讲究的是尊师重道,就算只教太子一次,那也是可以摆“先生”的谱。
三朝元老、一代权相、文官大佬杨廷和为什么敢在刘瑾当权时不鸟他难道靠的是“正义”答案是两个字:帝师!
正德二年,刘瑾前脚把杨廷和赶到南-京,正德皇帝随后就把杨老师叫回来。同样的例子还有明末时的孙承宗,九千岁魏公公就拿孙老师没辙。
所以,张昭不可能进东宫给太子讲课,这里有三层意思。
第一,弘治皇帝不可能随便让什么人去给太子上课。他和张皇后现在就这一个儿子,将来要继承皇位的。做父亲的,谁不想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
第二,给朱厚照当老师的翰林学士们,不会允许别人来抢饭碗,捞过界。更不会允许“另类”来影响太子的思想。这关系到文官们执政的根基。
第三,太子明摆着是下一任皇帝。多少人想要提前来烧香、拜佛张昭一个小童生,围绕在朱厚照身边的人们,谁会乐意他进东宫接触太子
…
…
见太子闷闷不乐,刘瑾再从容不迫的道:“小爷,那张童生进不来宫中,你可以出去。
小爷出宫去长宁伯或者两位国舅爷府中玩半天。奴婢可以将张昭叫到府中等候着。到时候,小爷自可和他见上一面。只是少不得要麻烦几位侯爷。
再不然,每年九月下旬,皇后娘娘都会派两位国舅去妙峰山中潭拓寺祈福。小爷去回明皇后娘娘。若是能悄悄的同去。届时,奴婢叫那张昭提前叫到青龙镇中等着。”
朱厚照顿时兴奋起来,拍拍刘瑾的肩膀,眉开眼笑的道:“老刘,不错。不用去长
第四十三章 意外
京城外的集镇大多是沿着官道、驿站如同珍珠般散开。小安镇和近城的厢中挨着。进出京城的人数众多,镇中有酒馆、饭店、各种市行、店铺。
张昭购买的小院在镇中街道偏西的一百米的胡同中,相对清幽、安静。
钱宁打马而来,在门口喊几声。里头正向张昭汇报情况的张泰平过来开门,将钱宁引进客厅中。张昭出来和他相见。钱宁躬身行礼,歉然的道:“
张相公,这几日我在南城处理着几起骚扰商户的纠纷。所以来迟,还望张相公见谅。”
张泰平一脸懵逼的看着眼前的一幕。啥情况一个锦衣卫校尉对少爷这么恭敬自家少爷有这么牛逼
其实张昭也给钱宁的举动搞的有点诧异,只是他没表现出来,温言道:“钱校尉请起。我这里并无什么要紧的事。只是我前几日到京师来找你叙旧。”
说着,吩咐张泰平去整治酒菜。时值上午十时许,张泰平到小安镇中的饭店中买了几道拿手菜回来,再将他们带来京中的“二锅头”拿出来。
自家少爷平日里只是略喝几杯黄酒。这口味醇厚、清冽的烧酒反倒没喝。他们带来京中的两坛酒,一坛送给府学李教谕,剩下一坛便在这里。
少爷说他主业读书,顺带来京城中卖酒。所以住在北城外,而没去住南城。但这坛酒一喝掉,连样品都没有,还卖个鬼哦。
当然,以家里火爆的销售情况,没人会怪少爷没打开京城的市场。他前日回村里送信,得知青龙镇那边已经卖出三千多斤酒,而且供不应求。
张泰平去买酒菜期间,张昭和钱宁随意的闲聊。等他回来,张昭邀请钱宁落座。饮了两杯酒。钱宁略显兴奋的道:“张相公,我按照你说的办法,给我们王百户提了提。他令我带几个人在崇文门外试行,我这段时间都在忙此事。一个月能收几百两银子的号牌钱。这还只是少量的商户参与。”
张昭轻轻的点头。这在意料之中。还是那句话,锦衣卫要耍流氓收保护费,街头的青皮、衙门里的衙役、上十二卫的军户,谁能比得过他们
钱宁举杯,感激的道:“张相公,在下能摆脱胡小旗压制,得以入王百户的法眼,多亏你指点。”说着,仰着脖子将二锅头干掉。
一个月就有几百两银子,以后呢事情办得好,王百户那里少不了要给他一个总旗。这才是他今天对张昭恭敬的原因。钱大佬可是很精明的。
张昭笑道:“这主要还是你自己办事得力。我只是出个点子而已。”说着,很自然的转移话题,“你觉得今日这酒如何”
钱宁微怔,但还是顺着张昭的思路说道:“这酒口感不如美酒。但胜在闻着有一股清冽的酒香。京中小民中的那些好酒之徒应该会喜欢。”
张昭微笑道:“这酒是我酿造的。市面价四十文一斤。我以三十文的批发价给你,作为我的地区总代理,可以在京中售卖。你有没有兴趣”
卖酒的办法有很多。青龙镇那边是一个卖法。他这里图省事,找个区域总代理就行。
钱宁自小卖给太监钱能为奴,并未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对京中市井里的物价非常了解。四十文一斤,这酒绝对会畅销。当即抱拳道:“张相公抬爱,我如何不愿意”
张昭微笑着举杯,和钱宁共饮。
一旁侍奉的张泰平看的傻眼。这就完事了京中卖酒的局面就算打开就这样简单。
还真是如此。钱宁在
京中多年,算的上半个土著。他要卖个低端酒渠道很多。钱宁心里这会都在捉摸他能不能将酒摊派给崇文门外他“照着”的酒馆。
反派大佬嘛!想法,当然不走寻常路。
…
…
事情谈妥,张昭就准备结束宴饮。到此时,他都喝下快一斤白酒。纵然他的高粱二锅头度数没有红星二锅头那么厉害,但他已经有些醉意。
&
第四十四章 收、小镇。
钱宁离开了。
张昭带着感慨和遐思,坐在客厅的窗边醒酒,秋日午后的轻风徐来,庭院里清幽、安静。
他刚刚同意了钱宁的请求。钱宁都跪下来,他要拒绝那就是往死里得罪人。所以,搞得他现在很感慨:将正德朝的反派大佬收为小弟,他这算不算黑化
静坐片刻,张昭大概理顺心情。他初来明朝时,虽然心怀壮志,还有着穿越者自带的傲气。这是很正常的俯视心态。但他心智成熟,行事很谨慎,如履薄冰。
从古至今,阴沟里翻船的事还少吗他深知,穿越者可以在科技知识、商业模式、政治视野等方面有优越感。但真论智商、权术手段,他未必就比古人强。
他做事情低调一点,事前反复思考、推敲,这绝对没有坏处。
但是此时,他同意收钱宁为“小弟”,固然是有不得罪人得想法,同时还有另外一层缘故:他已经度过穿越的新手期,开始适应明朝,伸展手脚。
按照穿越者的视角,钱宁性情狡诈,品行低劣,舔资出众,无忠诚度可言。日后是锦衣卫指挥使,权倾天下。这种大佬要给我当小弟,听着就有畏惧感。
但从张昭此时的身份、资源去看呢他和蒋太监有“联系”,在宦官这里的前途极好,全面碾压此时的钱宁。有什么不敢收的
钱宁此时只是个锦衣卫校尉,并没有日后的权势。按照明朝此时的世情,是他占着优势。他有什么必要畏手畏脚
当然,张昭不会傻乎乎的认为钱宁就是真心投靠,以其为心腹。一个人的性格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
…
张昭正独处、沉思着,张泰平从门外进来,身后跟着一名四十多岁的仆妇。
“少爷,我将谭大娘请来了。”张泰平再看张昭时,心里充满着敬畏。他刚刚亲眼目睹一个锦衣卫校尉跪地请求投效啊!这种场景对他而言冲击太大。
张昭住在小安镇中,张泰平时常要骑马往返青龙乡、南口村。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都是雇谭大娘照顾。一个月给8钱银子。
刚刚和钱宁喝了一顿酒,残羹冷炙需要收拾下。否则客厅中全是味道。
张昭伸手示意,道:“嗯。麻烦谭大娘了。”
谭大娘笑呵呵的道:“张少爷客气。这是份内的事情。”利索的将客厅收拾整洁,告辞回家。她就住在胡同尽头的小院中。她并非独居,而是和小姐、夫人住在一起。
回到略显拥挤的小院中,谭大娘给自家小姐回话,“那位张少爷中午和人饮酒,请我去打扫一番。夫人的病情怎么样”正是因为府中拮据,所以她才会出去找事做。
“还是那样。大夫说这是心病。爹爹和两个哥哥流放榆林。娘心里难受。”说话的小姑娘一身白裙,坐在木凳上,身段婀娜。满脸忧愁,但其容颜殊丽,一双美眸漆黑如星。
若是张昭在这里自然能认出来她是谁。
…
…
进九月里便是深秋。清晨时,田野中铺着白霜。
南口村北面的蒋家庄丁管事带着七八名随从顺着乡中大道而来。他早预付酒钱,昨天老吴派人通知他可以来拿酒。快到村口时就见老吴带人正等着。
丁管事和吴春时见面寒暄着。两人是儿时好友。一边聊,一边往河边的酒厂走去。丁管事打量着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院落,感慨的道:“老吴,这才多久我记得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地吧”
吴春时穿着件崭新的青布长衫,略带点自豪的道:“这都是我家少爷的功劳。这片是生活区。住在这里的都是酒厂中的伙计和家属。那边是新住宅
第四十五章 争抢(上)
笔趣阁 ,最快更新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哦”陈康带来的这个消息让张昭很意外,拿起精美的青花瓷杯慢慢的喝着热茶。
他当然知道,这个董家指的并非董朗父子,而是指的其大伯董鼎等人。对好友董郎家族里的情况,他略有了解。
二锅头的销售情况,他这里自然全盘掌握。董郎已经打通京西煤窑的销路。距离最近的九边重镇宣府已经打通。陈康在青龙镇负责批发。经销商往来如云。
庞大郎在运河上的销路打通。而他则是通过钱宁打开京城的销售局面。整个二锅头的局面已经盘活。接下来就是不断的生产、销售、回款。
张昭心里做好酒生意壮大后会被找麻烦的准备,但真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竟然是董家。想也是,毕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自然“反应”快。
陈康个头偏消瘦,近日忙碌皮肤微黑,见张昭在思考,安静的等候在书房里。董家的企图、恶意还在潜藏、酝酿中,他觉察到,当机立断前来告知张昭。
张昭沉思片刻,说道:“看来我得安排一下。”拿过一张竹纸,提笔在上面书写起来,然后递给陈康,“你把这封信带回去给小姐。”
陈康点点头。
…
…
在张昭和陈康主仆二人谈话时,胡同尽头的小院中,谭大娘亦和自家小姐在卧室里说话。
简陋的卧室中,一名中年妇女正卧病在床,闭目休息,容颜憔悴。床塌前,一盆木炭寂静的燃烧着,驱散寒冷。
谭大娘道:“张少爷让我拿点木炭。我想着家里冷,便拿了几块。离开时,他还叮嘱我注意开窗。其实,这些事情我哪里会不知道只是觉得他这人心地好。”
小娘子坐在床前的木椅中,做着针线活儿,针脚乱七八糟,显然并不常做,点头应道:“嗯。”
谭大娘笑一笑,再道:“小姐,那位张少爷长的一表人才,啧啧。又是读书人。我看他每日的吃穿用度不差,家里还养着马。而且,他还未成亲…”
小娘子听着这话风不对,俏脸微红,态度坚决的打断道:“谭大娘,不说这个。我娘还病着,我不想出嫁。”
她本来还想着去谢谢那位张少爷的。善意难得。给谭大娘这么一说,她哪好意思去
….
…
小安镇中的言语,在九月中旬的北风中悄然飘散。整个京师都笼罩在秋意中。
相比于之前的舆论,京城中目前最受关注的是十月初十即将举行的顺天府院试。还有,市井中不知道何处冒出来的一种名叫“二锅头”的烧酒。
因其口感醇厚,味道香醇,又是蒸馏过的高度烧酒可以驱寒,得到京中很多百姓的喜爱。
西城,长宁伯府中。
京城的格局是东富西贵。长宁伯府位于咸宜坊中。暖和的花厅中,一身锦袍的长宁伯周彧正听着管家的汇报。他半倚在铺着柔软暖和的坐褥的椅中。两名漂亮的侍妾在一旁服侍。
管家道:“回老爷的话。小的都打听清楚。京里的二锅头都是一个锦衣卫校尉在卖。这酒是由青龙镇里运来。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行销北直隶。
小的问过下面的掌柜。他们判断,青龙镇那里一个月才酿出一万多斤酒,利润差不多150两。一年就是1800两银子的利。”
他潜台词的意思就是这酒看似卖的火爆,但实际上总利润不高。属于普通的日用品范畴。一斤酒才卖四十文钱而已。
长宁伯周彧冷哼一声,道:“1800两银子那也是银子。”
管家懂自家老爷的意思,心里觉得老爷太贪心并不合适,毕竟现在不是成化朝了。但嘴里还是毕恭毕
第四十六章 未来的路
董家嫡支共三房,外加一两个分支中,一共五人掌控着董家的布匹、成衣、煤炭等生意。每次开会,再加上董原、董郎等几个晚辈。人数不定。
此刻,正厅中坐着八人,随着董鼎开始质问,神情各异的看着董郎父子。
他们当然是有心思的。董叙为帮儿子董郎、张昭打开销售局面,用的是董家的老人去煤窑、宣府“开拓”。他们略一打听就知道一些内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