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仙藏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鬼雨
现代人虽然也有婚礼,但已经不合于天道,更关键的是,夫妻双方对天道没有畏惧之心,结婚就像游戏一般,自然无法延续的太久。
这些个礼法,不是流于形式,更关键的是它蕴含着大量的天道法则,能让人心诚,让人自我约束,也能调动天地之力,为懂得礼法的人加持,也让儒门修士借此成就祖仙、金仙、仙王!
秦笛听得豁然开朗,仔细想想,觉得这些礼法还是很重要的。
他对“凶礼”尤其感兴趣,心想:“如果念几句咒语,就能给对方带来千年灾难,这门大法太有意思了,比一刀将对方杀了,要好很多。”





仙藏 第973章 箭、弟子
等到“礼”字一脉讲完了,孔夫子开始弹琴,一口气弹奏了好几首曲子,然后开始讲“乐”字一脉的传承。
这个“乐”字,不单指音乐,还指人生的快乐。
夫子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人需要快乐的成长,这种快乐又分为“仁者之乐”、“礼乐之乐”、“性情之乐”、“山水之乐”等等。
秦笛听得津津有趣,越听越觉得惊讶,感觉夫子的学问真可谓博大精深啊!
讲完这些之后,孔夫子还专门指导众人,合练《咸池》一曲。
连续演奏三次,秦笛进步如飞,基本上掌握了这一首曲子。
孔夫子很满意,禁不住暗暗点头:“孺子可教也!这年轻人不但有良好的仙音基础,而且还很有悟性!”。
“乐”字讲完了之后,紧接着乃是“射”字。
儒家的射技主要强调两条,一个是精准,一个是连珠箭。
一个弟子名叫“子弦”,现场展示了箭术,隔着一千丈,连珠箭发,一口气射出七十二箭,箭箭穿过红心。
现场不少人赞叹:“不错,如果换了高阶的仙箭,那威力就不得了!”
“是啊,我听说孔门十哲,仲弓善射,能于百里之外连射七十二箭,箭箭射中靶心,那才叫绝技啊!”
秦笛听了,微微撇了下嘴。
没成想这下子给人看到了!
“怎么着?秦文,你似乎将仲弓的箭技看不上眼啊?有本事你上去试试!”
秦笛听了,赶紧赔礼:“不好意思,哈哈,刚刚我口角肌肉抽筋,不听使唤,您误会了!”
“哼,年轻人,别以为你掌握了仙文,又精通琴技,就要自高自大,将别人的神通看不上眼,要不然将来一定会吃苦头!”
“那是,前辈您说的对!小子谨遵教诲。”
秦笛并不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一再展露头角,所以不得不端正态度,赶紧表示道歉。
谁知道台上的孔夫子听见了,忽然高声叫道:“秦文,你上来试试,能不能隔着一千丈射中靶心,如果十箭之中能射中九箭,我便收你为记名弟子。若能隔着百里,十箭射中九箭,那我收你为入室弟子!”
这话一出,台下很多人都感到震惊!
“哇,夫子自从收了七十二大贤作为入室弟子之后,随后三千位弟子都只是记名弟子!他已经很多年没有收徒了!没想到今天却动了收徒的心思!”
“没错,我以前只见过孔门十哲收徒,却没见过夫子本人再开山门!”
“夫子门下还剩下十几位大贤,这些个大贤都有很多的徒子徒孙,夫子怎么会再收徒呢?那样岂不是乱了辈份吗?”
就连蒋仁都吃了一惊,心道:“我先前只是说笑而已。我以为秦先生或许能拜在十哲门下,却没想到夫子竟然发话了,这可是一个难道的机会啊!”他心里有些羡慕,同时也认识到,其中的难度很大。
秦笛心里轻叹,暗道:“唉,我想低调,怎么就这么难呢?”
可是这机会对他来说十分难得,所以他只能挺身而出。
秦笛从子弦手里接过仙弓,轻轻拉了一下,道:“这弓太软了!我想射百里之外的箭靶。”
旁边很多人议论纷纷:“这家伙疯了!放着成为记名弟子的良机他不要,难道还真能成为入室弟子不成?”
“入室弟子的难度太大了!隔着百里,连看都看不见,怎么能射中呢?”
蒋仁也在为秦笛担心,他虽然知道,秦笛是秦萝的师傅,不但功力很高,而且拥有诸多神通,但是具体怎么样,他也不太了解。因为秦萝顾忌师傅之言,不敢将秦笛真正的实力说出去。
孔夫子忽然道:“我有一张八阶的仙弓,可以借给你使用。”说着摸出一张紫金大弓!
秦笛接过来摸了一下,感觉这张弓很不错,于是躬身道:“多谢先生。”
不久,百里之外有人竖好了靶子。
周围的人都瞪大了眼睛,想看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家伙,射箭的技艺究竟如何。
“他若是能射中,简直就是奇迹了!”
“打死我都不信!我听说仲弓修炼了一千多万年,才将箭技延长到七百里外,但要想连中数十箭,那只能拉回到百里远了。”
“我也不信,他要是能射中,我情愿将箭靶吃下去!”
孔夫子只是静静的看着,不知为何,他对这年轻人很感兴趣。
他跟仙王仓颉乃是好友,知道秦文乃是仙文大宗师,先前见其展示了琴技,就已经十分欢喜,若是能射中箭靶,那就表明这年轻人掌握了儒门六艺之中的三项乐、射、书,有希望成为大贤。
儒门十哲,七十二大贤,每一位都精通六艺,但是那所谓的精通,也只是到了一定程度,谈不上达到极致。
孔夫子乃是仙帝级别的大教育家,他见到极其优秀的年轻人就止不住欢喜,想将其收归门下。
秦笛探手一抓取出九根箭,一起搭在弓弦上。
众人见了,更是纷纷摇头!
“这小子太狂妄了!就算是连珠箭,也不是这种射法!”
“他为何只拿了九根箭?难道有十成的把握九箭皆中?”
秦笛默不作声,拉开弓弦,就射了出去!连个瞄准的过程都没有!
“噫,这家伙,太草率了!”
“歪了,歪了!九根箭飞向不同的方向,恐怕连一根也不会射中!”
“哈哈,原来就是个笑话啊!刚才吓我一跳!”
众人耳朵里听见箭矢破空的声音,眼睛里看见九根箭话了九道弧形,形成一个巨大的纺锤体,一开始越来越远,然后又越来越近,到最后重新组合到一起,化作一根长长的箭矢,穿破了靶心,飞往另一侧!
“九箭皆中!只留下一个不足两寸的小孔!”
“哇,竟然全中了,这怎么可能?”
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简直觉得不可思议。
远处有人扛着箭靶跑回来禀报:“禀报夫子,秦文全部射中了,没有一箭脱靶!箭矢力道极强,用的是普通灵箭,非是仙箭,射穿靶心之后,还深入山岩十余丈!”
孔夫子点了点头:“不错!差不多快赶上养由基了!跟仲弓不分伯仲。养由基现归于凌霄殿,乃是一位射箭闻名的金仙,他喜欢找人切磋箭技,仲弓败在他手里差一点送了命。日后你要是见到他,一定要小心。”
“多谢先生提醒。”
“好了,等到会后,我会收你为入室弟子。”
下面众人无不露出羡慕的神色。
蒋仁心中也叹了口气:“从今以后,我要叫他师叔了!跟秦箩辈份一个样!”




仙藏 第974章 九丘
孔夫子讲完了儒家六艺“射”字心法,然后又开始讲“御”之道。
“御”不单是指御车,御马,还包括御人,御兽、御仙、御鬼。
秦笛听得欢喜,因为不说别的,但是御兽一个方面,如果能学会的话,也已经令人心动了。
孔夫子并没有多说,只说御字诀最关键的,乃是一个“仁”字。
随后,他将传法的重点,放在了“书”和“数”这两个方面。
所谓“书”,指的是儒家经典,包括尚书、论语、大学、中庸、诗经、春秋等。这些经典都是由仙文写成的,只有精通仙文的人,才能够很好的继承下去。这也正是孔夫子看中秦笛,想要收他为徒的原因。
所谓“数”,除了算数之外,主要指“周易”,这也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一时半会儿也讲不清楚。
此次传法大会,孔夫子总共讲了七七四十九天,紧跟着是一轮简单的测试,成绩优秀者,都有拜师的机会。当然,这些人境遇最好的,也就是拜入大贤门下了。
在一阵悠扬的仙音之中,在无数弟子羡慕的目光注视下,秦笛完成了叩拜礼,成为孔夫子的入室弟子。
随后,参加大会的众人散去,只留下三十六供奉,七十二大夫,总共一百多人,再加上刚刚赶过来的几位财神,其中包括赵公明、比干和范蠡,另外还有几位不知名的仙王,这些人聚在一起,又开了闭门会议。
范蠡见到秦笛,只是微微点头,笑道:“恭喜小兄弟,成为圣人门徒。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秦笛躬身道:“多谢范仙王提携!晚辈感激不尽。”
这个闭门会议的议题,主要是说如何建造东天门。
肩负这项重任的,乃是财神赵公明,此人身材壮硕,黑面浓须,一手持银鞭,一手托元宝,显得有些霸气。
一看到这人,就让秦笛想起大棒加胡萝卜的形象。要不然怎么会有银鞭和元宝呢?
秦笛加入天宝阁之后,也曾听说过有关赵公明的传说。
据说赵公明的前身,原本是天上的一轮太阳,也就是被后羿射下来的那九位金乌中的一位。
其余八只金乌都化成了鬼,只有一只金乌重生成人,那就是赵公明了。他隐居蜀中,精修得道,后被天师捉去看护丹炉。天师练成了仙丹,分给他一颗仙丹。赵公明服下仙丹,功力大进。然后受天师指派,镇守玄坛一千万年,因此号称“玄坛元帅”。
后来赵公明进阶仙王,在黄帝还是天帝的时候,曾经当过天市垣列肆星的主管,专门负责贸易,讲究公平互利,所以被尊为财神之一。
至于比干嘛,这位财神仙王进来的时候带着面具,所以看不清是何相貌,显得颇为神秘。
赵公明跟众人回报建造东天门的进展:“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东天门建成了四分之三,进度超出了预期;坏消息是资源不足了,尤其是高阶的仙金和仙木都不够用!所以工程不得不停下来。”
秦笛不明白建造东天门究竟是怎样的大工程,也不知道它究竟要用到多少仙金和仙木,只是心里觉得诧异:天宝阁将店铺开遍整个宇宙,可以说家大业大,富得流油,怎么可能缺少材料啊?
好在赵公明很快就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我们建造的东天门,相当于一个九阶巅峰的巨型仙器(就像空间站一样),将来有可能晋升为神器的。所用的材料全都是高阶仙材,我们天宝阁虽然家大业大,但是多的是低阶的材料,至于高阶的仙金和仙木,那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好东西!大家都说说,究竟该怎么办吧。”
下面的人众说纷纭。
有人道:“我记得,以前白帝和金神蓐收还在的时候,从来没有缺少高阶仙金的情况。现如今,两位仙帝一个去了天外,另一个被玉帝斩杀,或许早就化成了枯骨!”
“依我看,这分明是玉帝跟我们过不去!要不然,为什么我们需要的东西,总是受到阻挠呢?”
“照我说,高阶仙金还好说,尽管有些麻烦,但可以从低阶现金中,反复萃取提炼得到。可是高阶仙木怎么办呢?”
“我听说,早年间别说高阶仙木了,就算是神木,那也遍地都是。后来到了洪荒末年,自从天道碑建立以后,也不知道是哪个家伙的提议,不但不准树族晋升祖仙,还把原先的神树都砍绝了,如此一来,哪儿还有高阶仙木啊?”
有人提问:“却不知那些神木被斩之后,都被谁收走了?”
蒙面的比干仙王答道:“据说,大半被收入天庭宝库,黄帝离去之后,被玉帝继承下来。另外一部分,还在当年砍伐神树的诸位仙帝手里。
按理说,青帝和黄帝手里应该还有储备的神木,我们去青帝宫和黄帝宫问一问,或许可以化大价钱跟他们购买。”
除了青帝和黄帝之外,还有一些中立的仙帝,也可以去问一下。”
听完比干说的话,孔夫子开口了,不紧不慢的问道:“你们知道,古时候最高大的树木是什么呢?”
下面有人回答:“应该是传说中的建木,对吗?”
孔夫子道:“没错。我在幼年之时,跟着水精子,也就是北华帝君,云游天下,曾经在‘都广之野’,见过神树建木。”
下面的人全都双眼放光:“哇,先生您见过那棵神树?究竟有多么高大?”
孔夫子答道:“建木之高,贯通三界!”
很多人惊叹:“怎么可能贯通三界呢?”
孔夫子道:“建木的根,深深的扎入幽冥地符,即便被砍之后,还在地府和人间各留了一小段树桩,外表腐朽化为山峦,那就是梁父山了。它的树冠伸到了仙界,距离天市垣不远!”
众人惊呼起来:“我的天呐,怎么可能有这么高大的神树?”
“这也太夸张了,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孔夫子又道:“后来,建木被众仙帝联手砍伐了。每人截取了一截树干,剩下的树干被斩成九段,分别丢在九个地方,日久天长,腐化形成九座山丘,也就是陶唐之丘,叔得之丘,孟赢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即之丘。这些山丘至今仍在,曾经被载入‘八索九丘’。。”
下面的人纷纷道:“这么说,去这些山丘下挖掘,说不定还能挖到未腐化的神木?对不对?”
“自从天道碑建立,至今不过两千多万年,想来树干的中间,还能保存完好。”
孔夫子也道:“诸位可以去看看。不过这些山丘,都位于中央玄黄大星域,分别处于九颗星辰之上。那些星辰都被凌霄殿占据了,所以去的时候要千万小心。”
随后众人各抒己见,想了不少的法子,想将东天门更快的建成。
会议结束之后,孔夫子将秦笛叫过去,问道:“儒门六艺,你想先学什么?”
秦笛答道:“弟子想先学乐音。”
孔子点了点头:“为师先传你《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你有空的时候,不妨跟别人一起,去九丘看一看,那里的仙气十分丰富,而且有不少仙文遗迹。我看你功力不弱,而且精通箭技,拥有较强的自保能力,应该多出去走走。”
秦笛道:“弟子谨遵师命。”




仙藏 第975章 陶唐之丘
不久,秦笛才学会两首曲子,便告别师傅孔夫子,前往中土玄黄大星域,去寻找传说中的九丘。
他没有跟任何人同行,因为他身上有太多的秘密,不能与人分享。
从天市垣,到中央玄黄大星域,距离并不近。
好在有传送阵能节省时间。
秦笛首先要找的乃是陶唐之丘。
所谓陶唐,就是三官大帝中的尧,也就是说,陶唐之丘应该是尧帝发家,或者定居的地方。应该算是圣地了。
因为三官大帝名声太响亮,而且尧又是四十九位执政仙帝之一,位高权重,人人景仰,没有人敢去惹他,所以寻找陶唐之丘,难度比较小。
秦笛只花了两年,便抵达陶唐之丘。
这是一颗很大的星辰,这里并没有被凌霄殿占据,也没有任何厮杀的迹象,不管是仙人还是百姓,全都安居乐业,呈现出一片和平宁静的景象。
星门的外面也没有天兵驻守,只是在门口悬挂着一块心镜。
这是一块特殊的心镜,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来到星门之外,被心镜照过之后,心中的恶念就会自动减少一半。而且,如果真的是歹人,心里恶念太多的话,甚至无法承受心镜的照射,自己就会走得远远的,不敢进入星门之内。
秦笛进入星门后,在附近找到一座仙城,下去问了问。
有人随口指点:“你问陶唐之丘?那是尧帝仙宫所在之地,从此向西一万八千里,有一片高高的山丘。你去那儿看看就知道了。”
于是,秦笛出了仙城,向西飞去。
飞了一会儿,他看到一座高大的山丘,矗立于西方天际。
来到近前,就见山脚下,绿树掩映之中,有一个硕大的宫殿群,虽然外表看着有些陈旧,但是依然有种气势巍峨的感觉。
宫殿里还有不少人走来走去,有的在练剑,有的在练拳,也有人在静坐。
但是秦笛看到,这些人中,最高只有几位金仙,他没有看到仙王出入,更看不到仙帝。
或许,尧帝平日里并不住在这里。
秦笛心想:“就算尧帝真住在这儿,我也不能直接登门拜访,我才是金仙而已,只是不起眼的小人物,若没有重要缘由,直接找上门去,未免太突兀了。”
宫殿的左侧还有一条羊肠小道,依稀可见有人在山路上行走。
秦笛纵身飞了过去,落在小路上,坐在路边等着。
不久,他看见一位祖仙中期的老者走过来,便上前搭讪:“请问兄台,你这是去哪儿?”
那人须发灰白,面目慈祥,笑道:“还能去哪儿?自然是陶唐碑林啊!”
秦笛问道:“碑林在什么地方?”
那人答道:“哈哈,跟着小路走,总能走到的。”
“为何不飞过去呢?”
“因为这里是尧帝故居,所以大伙儿都心存敬意,宁愿徒步走过去。”
“多谢兄台,我也跟你过去看看。”
“好啊,你跟我走吧。”
秦笛问道:“兄台您贵姓?”
那人笑道:“免贵姓黄,名霑。”
秦笛吃了一惊,心道:“不会吧?连黄霑都来了?我这是做梦吗?这世界怎么越来越乱?究竟到了哪年哪月?”
然而仔细一想,应该不可能,天下这么大,重名的人多着呢!
“请问黄兄,你是本地人吗?。”
黄霑笑了笑,答道:“没错,我生于此间,在这里生活很多年了。”
秦笛拱手道:“小弟从别处来,姓秦名文,还请多关照。”
“好说,这儿很安静,没有什么凶险。你来到这里,就像回家一样。”
“请问黄兄,你有没有见过尧帝?”
“这个嘛,我只在百万年前见过。这里只是尧帝旧居,他平日很少回来。”
“我刚刚看见不少人住在仙宫中,那都是尧帝的家人吗?”
“不是的。尧帝将自己的旧居开放,只要是过路的修真人,都可以进去暂住,只要别损坏宫殿便好。走的时候,自己留下几块仙石,以做将来修缮之用。我听说宫里积攒了不少仙石,也没有盗贼过去光顾。”
“呵呵,说不定尧帝化身藏于其间,谁敢在这里作恶呢?即便没有化身,凭着尧帝的手段,隔空将那人捉过来,还不是杀伐由心?”
秦笛一面走,一面看着两旁茂密的树林,问道:“请教黄兄,这座山有什么古怪的地方没有?为何能诞生尧帝那样的大人物?”
黄霑笑道:“尧帝并非诞生于此,他只是成年以后,才来这里静修,也不知道在这里住了多少年。这座山上,就是树多了一些,枝繁叶茂,比别处都要昌盛。”
秦笛又问:“山上有没有仙树?”
“那自然是有的,不过这里的仙树很聪明,隐藏于茂密的森林中,就算你走到跟前,也难以找出来。”
“有没有发现建木?”
“没有,没有!小树苗有没有不清楚,反正没有高大的建木。”
“那么,山上有没有仙石矿脉呢?”
“有!这里的仙气很丰富,有时候走在路上,就能一脚踢出仙石原矿。悄悄挖几颗没人管,但是大规模挖掘就不行了。”
“是尧帝发话,不准挖掘吗?”
“尧帝倒没说什么?但是你想啊,这样天下闻名的大帝,没将整座山封起来,已经算是仁慈了!作为外来的仙人,怎么好意思挖断仙脉呢?”
“没错,多谢黄兄介绍这儿的情况。这陶唐之丘,还真是一处风水宝地啊!”
山很高,山路颇为遥远。
两个人闲聊完了,秦笛想起前世的鬼才黄霑,禁不住放声高歌:“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旁边的黄霑挠挠头,忽然取出一个胡琴,“吱吱呀呀”伴奏起来。
“好词,好曲!哎呀,真想不到,还有这样的曲子,让人听了心里震撼,甚至久久难越的修仙瓶颈,都变得有些松动了!多谢小兄弟,你这是你做的仙曲吗?”
“哎,我哪能做的出来?”
两个人走了大半天,来到山腰一处宽阔的平台。
黄霑手指前方,道:“秦兄弟,陶唐碑林就在这里了!这里的石碑都是尧帝亲手开凿的!据说这山上原本有许多仙文遗迹,因为年代久远,地质变迁,显得残缺而又杂乱。是尧帝整理了仙文,将所有的仙文整体切割,镶嵌在碑中,由此构成了碑林。石碑的下面还有尧帝的注解,所以这里很有名,经常有人过来观摩学习。”
秦笛赞道:“尧帝真是好人啊!要是换一位普通的仙王,说不定要守住这里,让人缴纳仙石,然后才能观赏。”
1...297298299300301...3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