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西西里岛?”闻言诺依曼不由一愣:“可是……”
“休息只是一个欺骗敌人的幌子!”隆美尔说:“我在会议上所说的同样如此!”
“这么说……”闻言诺依曼少将眼睛不由亮了起来:“上尉所说的才是对的,敌人的进攻目标是西西里岛?”
“是的!”隆美尔点头说道:“这个计划只有少数几个知道,元首命令我负责指挥西西里岛的防御,上尉向元首提议让200步兵师负责西西里岛主要部份的防御!”
“元首?他也知道这个计划?!”诺依曼少将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同时感激的望了秦川一眼。
“是的!”隆美尔点了点头:“不知道你是否有异议?”
“不,不……当然没有!”诺依曼少将挺身敬礼道:“我会完成您交给我的一切任务,将军!”
“很好!”隆美尔说:“保守秘密,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个计划,包括你的部下,明白吗?”
“是,将军!”诺依曼回答:“他们什么也不需要知道,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
会后,诺依曼少将就特地对秦川表示感谢:“上尉,我就知道,我知道……非常感谢!”
秦川知道诺依曼少将这话的意思。
诺依曼其实想说:“我就知道你是对的,非常感谢在元首面前举荐第200师。
但这些话当然是不能说的。
而秦川却并不认为这需要感谢,因为上战场,尤其是像这样要面对数倍敌人的恶战……在秦川看来并不是件好事。
当然,诺依曼少将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眼里,第200师参与到这么秘密的一个军事行动里,并且还是在元首知情的情况下,这就足以说明元首对200步兵师对他诺依曼少将的信任,这已足够让诺依曼少将兴奋几天了。
第200步兵师第二天就撤回阿尔及尔休息,当天晚上,就搭乘运输船前往西西里岛……这些运输船都是从法国运输物资到北非的,通常是满载而来空船而去,运一个师没有多大的问题。
但在这过程中恰恰就出了点问题。
第二天一早,第二步兵团就被集结起来开往阿尔及尔。
“我们在这的任务结束了!”斯莱因上校对秦川说:“敌人已经知道油田的情况,甚至已经知道我们打出了石油,所以我们呆在这也没多大的意义!”
这一点秦川当然知道,只是不知道第二步兵团会有什么任务。
斯莱因上校在秦川旁边压低了声音说道:“第200师步兵师的一艘运输船昨晚被英国人的潜艇袭击,死伤惨重,明白了吗?”
秦川不由“哦”了一声。
第200步兵师在计划里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部队,原因是他们是唯一一支有坑道实战经验的部队,他们需要派出人员到别的部队指导他们怎么构筑坑道工事,同时自己还要做中段防御的主力……他们必须在中段挡住正面美军的进攻,而且还要保证德主力部队的侧翼安全,只有这样主力部队的反攻才有战役突然性。
然而,第200步兵师却损失惨重……
这意味着必须要加强补充这支部队,而唯一能加强补充这支部队的,就只有把坑道防御战术教给他们并同样也有实战经验的第二步兵团。
所以,第二步兵团的目的地就是西西里岛。
“知道吗?”在开往阿尔及尔的汽车上,维尔纳就抱怨道:“我今天从一个汽车兵那了解到我们的外号!”
“我们的外号?”阿尔佛雷多说:“是什么无聊到会给我们每个人取外号!”
“不,不……”维尔纳回答:“是给我们部队取的外号!”
“我们部队?第二步兵团?”面包师一边嚼着嘴里的面包一边问。
“是的!”维尔纳说:“猜猜他们给我们取了什么外号?”
“坑道部队?”
“石油部队!”
“我猜一定是传奇部队!”
……
“你们全都错了!”维尔纳说:“他们给我们取的外号是‘流浪部队’!”
“流浪部队?”阿尔佛雷多问:“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我们越来越不像一支装甲步兵团了!”面包师苦笑着说:“我们虽然是第21装甲师的步兵团,可是我们已经许久都没有与第21装甲师一起作战了!”
“是的!”维尔纳说:“我们就像是一个流浪汉!”
“而且还不务正业!”多米尼克接嘴道:“一个装甲步兵师,却执行伞降、伪装、构筑坑道,甚至是保护石油的任务!”
“现在!”维尔纳说:“我们不知道又要被派到哪里去流浪了!”
“你要小心了!”阿尔佛雷多说:“你最好不要骂是哪个蠢货派我们去那的,因为他很可能就坐在我们中间!”
众人不由把目光投向秦川,忍不住哈哈大笑。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零二章 恩纳高地(五更奉上,求月票!)
第二步兵师两天后到达阿尔及尔城外。
他们没有进城,因为他们不希望有任何人看到第二步兵团这些较为熟悉的面孔回到城内……比如法籍营的士兵。
这无疑会给间谍想像和猜测的空间。
所以,秦川也没有机会见维妮特一面。
直到半夜九点整,他们才被集合起来,然后所有后车厢拉下帆布盖得严严实实,从宿营地直奔港口。
这时的港口已经被清出了一个码头,许多德军士兵端着枪站在码头周围严阵以待,挡住了任何想靠近这个码头的闲杂人。
汽车在接受检查后就开进了一个仓库,然后从一个盖上黑布的通道直接走上船……这个码头显然是专门为了隐蔽运输运往西西里岛的人和物资而建设的,里面的人完全不知道外面有什么,外面当然也看不见是什么被搬上了船。
船舱里漆黑、压抑,还带有一种浓浓的霉臭味和汽油味,尤其是运输船开动的那一刻,让人有些搞不清方向的头晕目眩。
直到这时,斯莱因上校才打着了手电然后宣布道:“先生们,我们此行是前往西西里岛,我想你们一定听说过它了!”
“西西里岛?那不是意大利人的地方吗?”有士兵问。
“是的!”斯莱因上校回答:“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去!至于去那做什么,到了你们自然会知道的!”
“上校!”一名士兵问:“您可以让他们打开灯吗?”
“如果你希望被英国的潜艇发现并给我们来一枚鱼雷的话,那么没问题!”斯莱因上校说着,然后语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现在,闭上你们的嘴,如果幸运的话,我们会在两天后到达西西里岛!”
“上帝!”维尔纳不由抱怨起来:“我们居然要在这个破地方呆两天!”
“没什么不好的!”面包师回答:“这里总比坑道好,不是吗?”
“坑道可没有这么摇摇晃晃的!”维尔纳反对道:“而且坑道里可以点灯,可以到处走一走,无聊的时候还可以逗蝎子!这里有什么呢?”
秦川回答:“有蟑螂和老鼠,维尔纳,它们甚至多到可以组成一支棒球队!”
“好极了!”维尔纳翻了翻白眼。
周围的人全都笑了起来。
后来秦川才知道,斯莱因上校把这趟旅程说得那么危险是个谎言,其主要的目的是让士兵们在生命的威胁下而不会在意船舱里恶劣的环境。
其实这艘运输船很安全。
首先是在突尼斯海峡这一头活动的英国潜艇并不多,就算是有也是担任一些侦察任务,因为前两天被击沉了几艘运输船,所以德海军加强了这里的巡逻。
其次就是第二步兵团搭乘的这艘运输船航速达十五节……航速对于运输船来说是很重要的,原因是英国的潜艇在水下的速度一般在10节左右。(注:英国s级潜艇水下速度10节,水上13.7节)。
潜艇伏击目标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速度比目标快,这样就可以跟踪、追逐然后抢到目标前进行伏击。
另一种就是速度比目标慢,这种情况就只能远远的看到目标来了,估计其航线然后在其航线附近做好准备。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目标的速度越快就越不容易被伏击。
几天前,第200步兵师被伏击的运输船航速只有十一节,它低于潜艇的水面航速13.7节,于是英国潜艇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在水面航行超过了运输船并前头做好准备等着它。
最后的结果就不用说了,这艘运输船在月光下被鱼雷命中,又因为是隐秘航行,附近没有船能及时赶来搜救,这使其一个团的人员死伤大半。
而秦川所搭乘的这艘运输船,隆美尔特别交待使用一艘航速为15节的运输船……这航速会远远的将英国潜艇抛在后头,就算用第二种伏击方式也只有很短的准备时间和伏击机会。
所以它很安全,隆美尔甚至还事先让两艘驱逐舰在航线上搜寻了一番。
果然,航程有惊无险,除了遇到一次小风浪让船舱里的人吐得稀里哗啦的外,没有遇到其它的困难。
但是,在士兵们下船走上码头的那一刻,走起路来还是像喝醉了似的摇来晃去的。
“上帝!”维尔纳说:“这会儿如果有一队英国人站在我们面前,我马上就要举手投降了,因为我连枪都举不稳!”
然后士兵们再次被装上汽车,后头严严实实的盖着帆布,就像货物一样往前线送。
一路上的任何停顿和休息都不被允许,所有大小便都被要求在车上就地解决。
“在一切有可能的空间里解决!”斯莱因上校说:“不要担心弄脏汽车和你们自己,或者解决在头盔里,就像战场上做的一样。不要担心弄脏汽车或是你们自己,因为你们很快就会弄得更脏!”
斯莱因上校这话依旧是谎言,因为西西里岛地下水很丰富,高地上有许多泉水。
士兵们赶到驻守的被称为“恩纳高地”的时候,出现在眼前的就是一条由泉水汇集而成的小溪。
士兵们在收到解散的命令后,几乎每个人都欢呼一声然后脱光了跳进小溪里洗澡。
斯莱因上校没有阻止他们,因为这对士兵来说也是件好事,把自己打理干净让自己更舒服些,打起仗来也会更有精神。
秦川也是其中之一,他全身一丝不挂整个人躺在溪水里,任由溪水冲唰着身上难闻的味道。
但这放松只是短暂的。
“现在离天亮只有两小时!”斯莱因上校说:“你们必须赶在天亮前把自己藏好,否则,你们就等着敌人的飞机把炸弹丢到你们头上吧!”
“上校!”库恩问:“我们在这的任务是什么?”
“构筑坑道!”斯莱因上校回答:“就像你们在加贝斯防线做的那样!”
“哦,上帝!”阿尔佛雷多不由哀叫道:“又是坑道,我有些怀念在装甲师时的日子了!”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零三章 横向坑道
西西里,希腊语意指“三颗头”,说的就是西西里岛呈三角形的地形。
这里土地富饶,气候温暖风景秀丽……大凡有火山的地区土地都比较肥沃,因为火山灰就是最好的肥料。
岛上盛产柑橘、柠檬和油橄榄,由于其发展农林业的良好自然环境,所以也被称作“金盆地”。
但秦川等人却是一点都无法体会这种风景的秀丽,因为当他们到达这里时西西里岛已经被盟军整整轰炸了三周……
在这三周里,美军对西西里岛的港口、机场、公路、铁路(西西里岛有两条铁路,一条环岛铁路,另一条横贯中部的铁路)、部队集结地和雷达站等地进行了广泛而猛烈的空袭。
秦川等人登岛才不过几小时就体会到了这一点……天色一亮空中就传来了隆隆的飞机的轰鸣声,有时你往往连飞机的影子都看不到,因为它们在万米高空的云层上方,你能看到的就只一排排炸弹从云层里落下来,然后在岛上砸出一个个大坑。
“我几乎都能闻到炸弹的味道!”维尔纳说:“还有它炸起的尘埃!”
“得了吧!”阿尔佛雷多笑道:“那是火山的味道!”
“这里有火山?”维尔纳眼里充满了吃惊。
“当然,埃特纳火山!”阿尔佛雷多面带不解的望着维尔纳:“它是欧洲最大的活火山,你竟然不知道它的存在?”
“他只知道在哪里有棒球场!”面包师说。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它?”维尔纳问着阿尔佛雷多:“我忘了你是意大利人了!”
“当然!”阿尔佛雷多点头道:“它同时也是意大利最高的山,海拔有3323米,你只要……”
说着阿尔佛雷多朝周围转了转,就指着东边的一个高处说道:“爬到那儿,往东边看就能看到它了!最好是晚上去看!”
“为什么?”
“因为它常常会喷烟吐火,在夜里看得十分清晰!”
“上帝!”维尔纳瞪大了眼睛:“它居然是座活火山!
阿尔佛雷多带着不可思议的眼神望着维尔纳:“拜托,上士,它当然是座活火山,否则怎么会到处都是火山灰!”
“如果它喷发了怎么办?”
“那样我们就不用躲在这挖坑道了!”多米尼克说:“最好火山喷出的石头能把英国人的军舰砸沉!”
“而我们同样也会被熔岩烧成灰烬!”面包师说。
“你们可以不讨论一些没用的东西吗?”库恩忍不住打断了他们的讨论:“想想该怎么对付这些泉水吧!”
库恩说的没错,地下水丰富对于来自沙漠的士兵来说也许是好事,但是对于构筑坑道工事来说却是件麻烦事。不说坑道构筑的难度加大了许多,脆弱的部位需要用更多的木材支撑,坑道里还潮湿得让人有些无法忍受,躲在里头就像是躲在臭水沟里似的。
秦川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能做的就只有加固和排水。
“上尉!”这时斯莱因上校在十几米外朝秦川叫了声。
秦川扭头望去,在看到斯莱因上校身边的诺依曼少将时就明白他的来意了。
果然,当秦川迎上去的时候,诺依曼少将就热情的握着秦川的手:“上尉,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见面了!”
“将军!”秦川说:“你是为了坑道的事来的吧!”
“是的!”诺依曼少将点了点头:“这里的土质与加贝斯防线不一样,有些地方只要挖得深一些就会涌出泉水来,没挖多深就开始坍塌了!”
“要构筑也不是不可以!”秦川说:“需要大量的木材支撑,还要做好排水措施,比如坑道稍稍倾泻向上挖,这样坑道就能自行将水排出而不致于积水!”
“好办法!”诺曼依少校点了点头:“我马上让他们试试!”
“将军!”秦川叫住了诺依曼少将,说道:“我担心继续这样构筑工事工作量太大,在我们构筑好足够的工事前敌人就已经打到面前了!另外……这样的工事即便构筑好了,也不一定能防炮!”
诺依曼少将点了点头,坑道工事主要是是依靠厚厚的土层防炮,但如果土层本身就因为太多的地下水而容易坍塌,那就别说防炮了,就算没打炮人躲在里头都有可能被活埋。
“上尉!”顿了下,诺依曼少将就带着疑惑的表情问:“难道你还有其它的构筑工事的方法?”
秦川点了点头:“我们需要更坚固的工事,只不过因为时间有限,它可能会稍嫌简单些,但防炮……我相信还是可以的!”
接着秦川就选择了一个相对较为平坦的斜面,让士兵们横着挖了一条战壕……
诺依曼少将和士兵们看着有些不解,构筑坑道工事都是纵向的,而秦川却让他们挖一道横向的战壕又能有什么用?!
不过士兵们还是按秦川说的做了,由于土质松软而且士兵们对构筑战壕也很有经验……他们都是挖战壕过来的,于是没多久一条战壕就出现在众人面前。
接下来就是圆木在战壕内壁加固,完了后用圆木在战壕顶上坚着铺一层再铺上土打实,再横着铺一层上土打实,接着再来一层最后再加上伪装。
这样一样所有人都看明白了,这实际上是坑道……而且显然比纵向的坑道要坚固得多,因为它的结构基本都是由原木构成的。
它表面看起来工作量也不小,因为需要很多的原木一层层往上铺,但实际上却更简单快速。
纵向坑道只有一个口,往里挖的时候顶多只有一、两个人在里头挖,其余的人都在往外运土。
横向坑道却是所有人一起挖,而原木又可以就地取材,所以总工作量还要少得多。
诺依曼少将爬到里头躲了躲,出来时就又惊又喜的说道:“上尉,你简直就是个天才,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构筑坑道的方法的?这种坑道简直就是为这松软的地质设计的!”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零四章 巴顿的计划
这当然不是秦川有多厉害,而是同样历史上有过……当然,这是秦川所知道的历史。
使用这种坑道的不是别人,正是中越在边境僵持时所用的坑道构筑方式。
中越边境的地质也同样潮湿多雨,而且越南还是半年旱季半年雨季,一到雨季那坑道几乎有一半都是水,中国军队在坑道里坚守的士兵们常常是泡在水里甚至是泡在自己的秽物里头的……
中越边境的战争比较特殊,越鬼子可不像英、美等国家那么娇气,他们也同样会构筑坑道,也就是以坑道战对坑道战的模式。
有时候敌我之间的坑道近到只有几米远,彼此放个屁都能听见,所以屎啊尿的全都撒在坑道里头。
这样在旱季还算好,就是坑道里头臭了点,但一到了雨季雨水往坑道里倒灌,干成块的秽物就全浮在水面上在战士们眼前晃来晃去……那绝不是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事。
当然,秦川这时构筑的坑道与那时的坑道还是有些区别的,那时中国军人已大批量的使用波纹钢板了……波纹钢板就是呈波浪状起伏不平的钢板,就像一个个拱桥一样,它可以很有效的将炮弹的冲击力分散到周围的土层里。
所以,中国军人是横着一层圆木盖一层土,铺上波纹钢板加一层土,然后再纵向一层圆木一层土……总之就是铺到让自己心里感觉安全为止。
但安全感这东西是铺再多也不够,何况还是在战场上。
这样的坑道有一个缺陷:因为它是横向的,整个坑道其实就在山体外不远,所以如果表面阵地让敌人完全占领,坑道很容易被敌掘开并塞进手榴弹、炸药包之类的。
不过考虑到这一仗并不是像加贝斯防线那样与敌人僵持软磨硬泡,更主要的是为了躲炮、躲敌人战机的轰炸,地面则要挡住敌人的冲锋,于是也恰好适用。
在秦川等人在西西里岛积极备战的时候,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等人也在商讨着进攻计划。
盟军的最高指挥官毫无疑问的是艾森豪威尔,这是英、美做出的共同决定,同时也是丘吉尔向罗斯福的一种让步……英军大部份的装备和补给都来自美国,现在美国甚至都愿意直接派兵参与这场几乎可以说与美国不相关的战争中来,英国怎么说也要给美国一点好处。
于是,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就任命艾森豪威尔上将为地中海战区最高司令,英国指挥敦克尔刻大撤退人称“逃跑将军”的亚历山大为地中海战区最高副司令。
但实际上盟军的指挥权却并不在这艾森豪威尔也不在亚历山大手里,直正的指挥权却是在英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手里。
原因很简单,艾森豪威尔这个最高总司令没有实战经验,亚历山大则是个沽名钓誉之徒……敦克尔刻大撤退严格来说并不是一场战斗,而是在德国人犯错也就是没有及时进攻的基础上动员组织英国的船只将英国溃军接回英国。
这个行动的成功的确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因为它为英国保存了数十万有战斗经验的有生力量。
但问题是把亚历山大换成任何一个将领只怕也能做到这一点。
这并不是说敦刻尔克不伟大,实际上它很伟大,几天内撤走数十万人,这是个很艰巨的任务。
但创造这个伟大的不是亚历山大,而是英国无数没有任何作战经验和常识却自告奋勇一次又一次将自家渔船开往敦刻尔克营救英军士兵的百姓。
至于亚历山大在缅甸的作为,那就不用说了……装备、兵力都优于日军,还有中国的精锐部队协助,他却为了逃跑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中国军队做后卫另一边命令拥有先进装备的英军逃命,最终还是没能逃走被日军包围,如果不是中国军队拼死相救,英军早就在缅甸全军覆没了。
而亚历山大却沾沾自喜以此为自己的战迹。
这样一个不懂军事的将军,做为地中海最高副总司令,说的话当然也不会有多少力度。
美国第七集团军司令巴顿将军,他虽然是个出色的将军也有作战经验(巴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潘兴的副官出战),但声望毕竟没有在北非大战隆美尔并将德军“赶回”突尼斯的蒙哥马利大。
于是其实盟军还是蒙哥马利说了算,英、美联合参谋部制定的一个颇为冒险但却很有新意的计划让蒙哥马利一口否决而胎死腹中。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墨西拿登陆!”巴顿将军说:“诚然,在墨西拿港口登陆有很大的困难,比如墨西拿海峡十分狭窄,再比如我们会遭到意大利军的两面夹击。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出其不意。也就是说,因为敌人根本就不认为我们会在墨西拿登陆,所以他们在墨西拿港没有防御准备,在那里布置的都是意大利军队,更为甚者还是意大利军队中战斗力较差的部队……先生们,意大利军队战斗力较差的部队,那是什么样的部队?我们只要把旗子朝他们方向一挥,这些免嵬子们就跑过来投降了,我敢保证他们投降的速度比冲锋的速度要快得多!”
1...109110111112113...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