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在哪?”蒙哥马利两眼不由一亮:“巴勒莫?”
“不,我们是在恩纳发现的!”
“恩纳?这不可能!”蒙哥马利不由笑了起来:“如果他们把装甲师放在那的话,就只会被我们包围。事实上,恩纳已经在我们包围中了!”
“或许你说的对!”艾森豪威尔说:“但你有没有想过,德国人很可能会对我们发起反攻?”
“反攻?据我们所知,德国人在西西里岛只有两个步兵师一个装甲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蒙哥马利说:“两个步兵师已经在我们面前了,恩纳很可能有一个机械化步兵师。然后,德国人只剩下一个装甲师,你觉得它足够对我们发起反攻吗?”
“我不知道!”艾森豪威尔说:“但我们总该相信这个……”
“艾克!”蒙哥马利说:“那只是一辆德国坦克!”
“可它是一辆四号坦克!”艾林豪威尔说:“德国人的主力坦克!”
“将军!”这时一名参谋给蒙哥马利递上一张照片,说道:“我们的侦察机不久前拍到的!”
“在哪拍到的?”蒙哥马利问。
“恩纳,将军!”
蒙哥马利不由一愣,他观察了一下那辆坦克后,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接着,蒙哥马利就把照片递给了艾林豪威尔,说道:“瞧,又是一辆着了火的‘四号’坦克,同样也是在恩纳!但你发现什么了吗?”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一十章 小麻烦
艾森豪威尔接过照片看了看,然后就摇了摇头说道:“我没看出有什么不对!”
“认真看看它的左下角!”蒙哥马利提示道。
“哦!”接着艾森豪威尔就明白了:“烧穿了木板露出了半截轮胎,这是一辆假坦克!”
“是的,一辆假坦克!”蒙哥马利扬了扬艾森豪威尔带来的那张相片:“所以……”
接下来的话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德国人经常玩这样的假把戏,隆美尔在的黎波里玩过一回,秦川在西迪欧马和马特鲁各玩过一回。
“可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艾森豪威尔问。
“德国人的目的很明显!”蒙哥马利回答:“他们在争取时间,这样我们就会误以为他们的主力在恩纳并对其发起进攻,于是德国人就有时间从墨西拿海峡撤退。”
艾森豪威尔不由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同时对自己上了德国人的当感到有些尴尬。
“愚蠢的德国人!”蒙哥马利说:“他们以为我会上当!他们这个行为恰恰暴露了他们的底牌……德国人的装甲师在墨西拿无疑!”
蒙哥马利会这么想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德国人想从西西里岛逃走的话就只有墨西拿海峡一条路:
锡拉库萨港已经被英军占领,巴勒莫港又被盟军空中力量封锁,只剩下一个墨西拿港距离意大利又近吞吐量又大(墨西拿港吞吐量是4000至5000吨,是锡拉库萨港的数倍),短时间撤走一个装甲师是没什么问题的。
因此,蒙哥马利当即下令英第八集团军加快进攻速度,务必赶在德军装甲师逃走之前拿下墨西拿港,或者至少要将德装甲师留一半在西西里岛上。
因此,英第八集团军甚至在夜里还在朝墨西拿港方向挺进。
只是蒙哥马利没想到的是,德军的意图根本就不是撤退,而是进攻。
这其中只有巴顿敏感的察觉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但他却怎么也无法说服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再多说几句……他们甚至都会以为巴顿是在为第1步兵师的无能开脱。
“去他妈的!”巴顿叼着烟骂道:“蒙哥马利这蠢货会害死我们的!”
“将军!”参谋问着巴顿:“你认为德国人的主力就在恩纳?”
“当然!”巴顿回答:“我知道第1步兵师那些混蛋,他们或许常常不服从命令,但他们就是群流氓,明白吗?虽然我不敢说他们能打得过跟杀人机器似的德国人,但是他们肯定能狠狠的把第3步兵师踩在脚下。现在……第3步兵师进展顺利,而第1步兵师却寸步难行,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何况飞行员还在那发现了坦克!四号坦克!”
“可他们说那辆坦克是假的,是个诱饵!”
“蒙哥马利当然会这么说!”巴顿没好气的回应道:“他只想着怎么让英国人和他自己多占点便宜!而且他还是英国人眼里的‘军事天才’,他永远也不会承认自己是个蠢货的!”
“那我们该怎么做?”参谋问。
巴顿咬了咬牙,说道:“我要把这个恩纳高地啃下来,过去看看那到底是不是德国人的假坦克!”
于是,当天晚上,巴顿连夜组织登陆艇运送燃油和弹药,在港口方向冒着被轰炸的风险挑灯卸货卸下了十辆坦克,而且清一色的是“谢尔曼”坦克。
巴顿心想,就算德国人有一个装甲师,这六十辆“谢尔曼”坦克也足够抵挡德国人一阵子了。
另一边的隆美尔就给秦川打了个电话:“很好的建议,上尉,我们似乎骗过了敌人!”
“似乎是什么意思,将军?”秦川疑惑的问。
“是因为我不确定!”隆美尔回答:“敌人的反应很奇怪,英国人加快速度朝墨西拿方向进攻,这说明他们已经上当了。但美国人……他们却将坦克拉了上来并在我们面前构筑起了一道防线。”
“这并不奇怪,将军!”秦川说:“这说明英国人相信了,而美国人却不相信!”
秦川知道这一定是巴顿将军在其中起了作用。
巴顿在某些方面与隆美尔类似,他是一个会亲临一线的将军,他甚至会亲自登上一辆坦克为全军开路,结果坦克翻倒在路边,巴顿将军被撞得鼻青脸肿却毫不在乎,依旧挥舞着手臂斜叼着雪茄,用粗俗的脏话喝令士兵们前进。
这并不是说将军必须亲临一线,而是如果一个将军与战场完全脱离的话,那就会失去一些对战场应有的感知能力。比如巴顿就能感觉到来自恩纳的危险,虽然他也不知道这个危险是什么。
“不管怎么样!”隆美尔说:“虽然有点小麻烦,但计划不变!”
然而这并不是什么小麻烦,因为第二天天亮时,德军就发现美国人已经占领了对面的高地与恩纳高地形成对峙,而坦克则在山脚下封锁公路。
别看巴顿大大咧咧的,但是打起仗来却一点不含糊,占领高地并且用坦克封锁公路为的就是防止德军反攻,在这个基础上,他再考虑对恩纳高地发起进攻就稳妥多了。
于是从第二天早上起,美军就对恩纳高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这一回的第1步兵师与之前就不一样了,他们有了充足的炮火支援,专门分配给他们协同进攻的坦克就有二十辆“谢尔曼”,另外还有美军轰炸机。
于是一上来就是昏天地暗的一通乱炸,炮弹整整在高地上空炸了五十分钟,轰炸机也一批又一批的朝炮火很难轰炸到的反斜面投弹,一时间恩纳高地都被炸成一座光秃秃的泥山。
接着,美军士兵就在坦克及迫炮的火力掩护下像蚂蚁一样朝恩纳高地扑去。
“前进,小伙子们!”艾伦少将站在坦克后挥着手:“去把这该死的高地给我夺到手,恩纳是我们的了!”
艾伦少将以及所有美军士兵都以为,在美军这样烈度的轰炸下,恩纳高地已不可能还有活人了。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一十一章 压制
但这一回,美军显然又要失望了。
在炮声还在轰鸣时,秦川就带着士兵们钻出高地沿着交通壕爬上了山士兵们这么把手榴弹往外一甩,就齐唰唰的甩到了在正斜面冲锋的美国大兵面前,德军士兵们甚至都不用冒头。
接着,正斜面就传来一片轰响以及美军士兵的惨叫声。
不久又是一声声口哨,手榴弹一排排的从山。
“不然我还能到哪去?”巴顿回答:“跟英国人那群蠢货呆在一块吗?”
说着巴顿就举起望远镜朝恩纳高地望去。
其实艾伦少将说的没错,美军的制度其实是不允许像巴顿将军这样的集团军司令亲上一线的,他们更应该呆在指挥部里协调全军作战、后方补给以及与上级联系等工作。
但很明显,巴顿将军并没有把这些制度放在眼里。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一十二章 修路
“我不知道怎么做,将军!”艾伦少将有些沮丧的摇头说道:“这与我们训练的都不一样,在我们的演习里,此时的他们应该被炮弹和炸弹炸得没有多少战斗力,但是……”
“这件事不只在我们身上发生,艾伦!”巴顿将军说:“艾森豪威尔将军已经提醒过我们了,德国人会在山上构筑坑道掩护自己,所以就算我们再用炮火把这个高地轰十遍,只怕他们还会从地里钻出来!”
闻言艾伦少将不由愣住了。
“相信我!”巴顿将军说:“他们会比你想像的还要麻烦得多!”
接着,巴顿将军看着从旁边那座高地上被抬下来的几具尸体,问道:“你在这座高地上布置火力了?”
“是的,将军!”艾伦少将回答:“可是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们面对的这些德国人显然是些老兵,他们用狙击手压制了我们的火力。”
顿了下,艾伦少将补充道:“我有想过同样用狙击手去掩护他们……可是你知道的,我们的狙击手经验不足,我们的步枪精度不如德国人的毛瑟步枪,尤其我们还位于低处!”
巴顿将军点了点头。
艾伦少将分析的有道理,步枪的射速的确是增强了许多,精度也不差,但与拉栓式步枪比还是有距离的。
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战斗经验,德国人的狙击手身经百战,而美国大兵却是愣头青,很难想像他们能在狙击战中获胜。
“我想,你们其实在这修一条路!”巴顿朝高地扬了扬头。
“我们已经这么做了!”艾伦回答。
“但这远远不够!”巴顿说。
艾伦疑惑的问:“您认为我们需要修一条怎样的路,将军?”
“一条可以让坦克开上去的路!”巴顿将军说:“然后给他们一点厉害瞧瞧!”
艾伦少将不由恍然大悟。
然后一转身就命令道:“把工兵叫到这边来!”
“要多少人,长官?”
“全部!”艾伦少将高喊:“让他们把推土机开来!”
“是,长官!”
美国军队就是设备比较全,在其它国家的工兵还普遍使用斧头的时候,美国工兵就已经开始使用推土机了……此时“谢尔曼”刚生产出来不久,还没能改装成装甲推土机,工兵使用的还是卡特皮勒d4型推土机。
这种推土机是一种轻型推土机,不装推土铲时就是拖拉机,可以装在滑翔机里实施空降,装上推土铲就成为推土机。
不一会儿工兵营就上来了,当然还开着几辆推土机。
“我需要你们把这条路拓宽加固!”艾伦少将说:“最终的要求是坦克能开上去!”
“坦克吗?”工兵营营长问。
(注:此时的美军还没习惯使用英国人取的“谢尔曼”这个绰号)
“是的,就是它!”艾伦朝附近不远处的两辆“谢尔曼”扬了扬头,然后问:“需要多久?”
“需要一天,将军!”
“你们只有五小时的时间!”巴顿看了看表,说道:“从现在开始计时!”
“是,将军!”工兵营长只能咬牙应了下来。
结果工兵营长还真做到了……工兵营营长将工兵分成三个部份,一部份从山顶往下,一部份从中间,还有一部份从山脚往上,三部份同时施工,于是缩短了很多时间。
工兵们甚至还在山顶阵地为坦克构筑了几个坦克堡。
巴顿将军对工兵们的工作很满意,夸奖了他们一番后就命令三辆坦克开上山去。
当三辆坦克成功的开上山顶阵地时,所有的美军都欢呼了起来。
因为就算他们都清楚一点,“谢尔曼”坦克在北非基本是无敌的……敌人几乎没有任何装备能够远距离击穿这款坦克的装甲,这也就意味着这三辆坦克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山顶阵地上为美军的冲锋的提供十分有力的火力掩护。
这些美军想的的确是对的。
德军手里如果说有什么装备能摧毁“谢尔曼”的话,那就只有火箭筒了。
但火箭筒的射程只有160米,而两个高地之间至少有五百多米。
其实两个高地间就算只有160米也无济于事,因为山顶风大,而火箭弹受风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山顶上发射根本就没有160米的射程,能在60米内还有准度就算不错了。
然而,美国士兵们还是高兴得太早了……
接着又是一阵炮火轰炸。
不过这一回美军似乎对山顶上的三辆坦克有信心,所以炮火准备只有短短的十分钟。
首先是坦克做好了准备,装填好炮弹压好子弹……不过坦克炮没什么用,毕竟坦克炮是直射炮,而且射速慢,对位于高处的恩纳山顶阵地很难构成威胁。这时反倒是机枪更有用,另外就是坦克装甲可以很好的为美军提供掩护。
接着,一个营的美军大喊一声就朝恩纳高地冲去。
这些美国大兵是如此的迫不及待,以至于互相掩护的那一套都已全忘了。
果然,这一回没有德军再敢从山顶阵地冒头了……不管哪里有风吹草动,几辆坦克的并列机枪都会冲那里“哗哗哗”的一阵乱打,躲在其后的迫击炮手还会往斜面后砸去一排排的炮弹。
不过,美国大兵们冲到投掷手榴弹的距离时还是放慢了脚步。
他们担心另一头还会像之前一样又甩出一排冒着青烟的手榴弹。
虽然这的确可以,因为甩手榴弹不需要冒头。
但如果山顶阵地完全被敌方火力压制的话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德军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甩手榴弹。
而且这也是没有必要的,德军士兵已全部撤到了反斜面阵地上。
美军当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小心翼翼的分出一小队靠近,然后甩出一排手榴弹等它们在另一边爆炸,再高喊一声挺着刺刀冲了上去。
这一回美军士兵显然成功了,他们占领了山顶阵地。
然而,还没等美军欢呼,枪声又响了起来,美军大兵一个接着一个倒在血泊中然后像木桩般的沿着斜面滚下。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一十三章 反斜面
反斜面工事之所以被称之为反斜面工事,就是因为它构筑在反斜面上。
工事一般讲究居高临下,这样视野和射界都更宽更能发挥火力。
但反斜面工事却反其道而行构筑在低处。
当然,它依旧存在低处的许多缺点,比如视野不开阔、投掷手榴弹不远等。
事实上其中许多缺点可以通过工事及协同解决,视野不开阔就与友军分工合作并保持联系;手榴弹投不远则是通过一侧高一侧低的战壕解决……工事本身位于斜面上有一定的斜度如果再把战壕的两侧构筑成上高下低,那么敌人的手榴弹是很难投进战壕的,原因是较高一侧实际上会使战壕成为投掷死角,手榴弹投掷下来要么被挡在外头要么越过战壕滚到另一侧。
重点是,反斜面战术会使敌人大量重型装备无法发挥作用。
比如在对面高地已经开上山顶的美军坦克,这些美军坦克可以对恩纳高地的山顶阵地实施火力压制,但它们的机枪怎么着也无法穿透山体,于是就对恩纳高地的反斜面阵地失去威胁。
简而言之,反斜面工事就是牺牲一部份地理上的优势而达到削弱敌人现代化装备的目的。
当然,这同样是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使用的战术……志愿军与美军的装备差距实在太大了,飞机、大炮、坦克完全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就只能选择在反斜面上构筑工事……在正斜面构筑工事基本没有意义,因为美军可以用强大的火力将构筑在正斜面的工事炸得一干二净,那对美军来说就只是消耗多少炮弹的问题。
但是,如果把工事构筑在反斜面,首先就是大炮、坦克基本无法发挥作用,美国大兵只能用人进攻志愿军坚守的山顶阵地和反斜面阵地,而这一点恰恰又是美军的短处。
就像现在这样,德军同样也没有制空权。
没有了制空权也就无法在炮战上压制对方,因为炮兵阵地一暴露就会遭到敌人战机无情的轰炸,同样装甲师也无法在白天发挥作用,于是就只能选择这种类似志愿军与美军对阵的战术。
不过虽说是“只能”,但实际上美军却是被压在山顶阵地上无法冒头同时也不知道怎么进攻。
德军士兵们在反斜面工事里有准备,一把把步枪架在工事上对准山顶阵地,美国大兵冒一头打一个,再冒一个再打一个……攻上山顶阵地的美国大兵愣是被压得死死的无法前进半步,大批的美军士兵则被堵在正斜面上无法前进。
“见鬼!”艾伦少将对攻上高地的美军指挥官琼斯少校怒吼道:“你们已经占领了高地,还有什么可以阻挡你们的?”
“敌人在下方建立了几道防线,将军!”琼斯少校在枪炮声中大声回答:“他们的枪法很准,我们伤亡很大,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在哪!”
“冲下去!”艾伦少将下令:“你们居高临下,组织你的火力进行掩护,用刺刀、用手榴弹……不管怎么样,突破他们的防线,听清楚了吗?!”
“是,将军!”琼斯少校回答。
然后抬起头来就大叫:“迫击炮,机枪……做好掩护准备!”
琼斯把迫炮阵地安排在正斜面……迫击炮弹道弯曲,可以跨过山顶高地打到一面,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安置到空间狭小同时也会被敌人瞄准的山顶阵地。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迫击炮需要在炮兵观察员的引导下对敌人防线进行试射。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两个炮兵观察员在探出脑袋还没几秒钟,就被对面飞射来的子弹打穿了脑袋。
直到琼斯少校用火力对观察员实施掩护才勉强完成了试射。
接着,琼斯少校又花了十分钟的时间布置了下机枪位,确保它们能够很好的压制敌人的火力而不会被冲锋的自己人挡住射界。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琼斯少校就大声命令:“上刺刀,准备好手榴弹,听我命令,用尽全力甩出手榴弹,然等他们爆炸后再起身冲锋,明白了吗?”
“是,长官!”
琼斯少校要交待这么详细是有原因的,第1步兵师虽然训练有素,但毕竟还是头一回上战场,许多士兵一紧张完全把训练场上的技能都忘光了,许多人在手榴弹刚抛出时就迫不及待的冲锋,结果就是倒在自己的手榴弹下。
然而,琼斯少校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危险根本就不是这个。
“你们准备好了吗?”琼斯少校问。
“是的,长官!”
“迫击炮!”琼斯少校朝迫炮连举起手,放下的同时就大喊:“发射!”
“膨膨”一阵炮响之后,数十门不同口径的迫击炮就朝山顶高地的另一面打出一排炮弹。
接着在琼斯少校的指挥下又打了几轮……
与德军每个排都装备有一门50迫击炮相似,美军每排装备一门60迫击炮(型,仿法国布兰德60迫击炮),再加上每连都有一个机炮排装备两门,营下还有机炮连等,一个营就装备有四十门左右的迫击炮。
当然,琼斯少校没法将他们全都聚在一起,这其中还有一些部队甚至分散在山下无法上来。但组织起的二十余门迫击炮朝另一面一阵乱轰,那威力也是不可小觑了。
在轰炸时,负责掩护的机枪手就乘着这个机会架起了机枪,也不管有没有发现目标,就朝烟雾中“哗哗哗”的打去一排排子弹。
“手榴弹!”琼斯少校大喊。
美国大兵们将早已抓在手里的手榴弹一拉保险栓,然后就接二连三的朝另一面投去。
“轰轰!”又是一阵乱响。
琼斯少校没有迟疑,下一秒就朝趴在地上的大兵们大声下令:“冲啊,伙计们,杀光他们!”
美国大兵们高喊一声,一群群的从隐蔽处爬起来挺着刺刀朝德军士兵的防线冲去。
在山脚下看着这一切的巴顿不由赞了一声:“是的,这才是我的第一步兵师!”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一十四章 报告(五更奉上,求月票)
所有人都以为美军这样冲杀下去很快就会撕开德军的防线然后迅速占领整个恩纳高地,包括巴顿将军都是这么想的。
但情况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美军还没冲出多远就遭到了德军强而有力的阻击。
一阵密集的枪声,子弹向雨点似的向冲锋的美军士兵倾泻,像收割稻子似的将他们成片成片的扫倒;炮弹一发发的砸在美军冲锋的道路上,将美军士兵炸上天空;手榴弹一枚枚的甩到美军士兵脚下,将他们炸得遍体鳞伤……
子弹乱飞鲜血和泥土在空中四处飞溅,没过一会儿,冲锋一个步兵连就全都倒在反斜面的冲锋线上,等枪炮声停下后,就只剩下伤兵的惨叫和几个被吓坏的士兵趴在地上哭喊声,他们甚至都没有起身爬回来的勇气,能听到的只有带着哭腔的叫骂声。
“砰砰!”几声枪响让看得目瞪口呆的琼斯少校缩回了脑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