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我们都知道了!”阿尔佛雷多解释道:“你在托布鲁克挫败了英国人暗杀隆美尔将军的计划!”
“哦!”秦川随口应了声,暗想隆美尔应该是想用这场胜仗来鼓舞下士气。
“你打死了几个敌人?”维尔纳问。
“五个……或者更多吧!”秦川说:“我不确定,因为我在黑暗里甩了几枚手榴弹,你们知道的,我不知道炸死了多少人!”
“重要的不是打死了几个,而是要控制住局势!”斯特莱克将军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旁边,士兵们赶忙收住话挺身敬礼。
斯特莱克将军走到秦川面前,说道:“中士,你在托布鲁克的表现我已经听说了,干得好!”
“谢谢,将军!”顿了下,秦川就捡起放在脚边装在笼子里的鸡捧在手里送到斯特莱克将军面前:“将军,隆美尔将军让我把它带给你,做为赔偿!”
斯特莱克将军看都没有看那只鸡一眼,他冷冷的回答道:“弗里克中士,隆美尔将军建议我提拔你,现在你已经是上士了。但是你要明白,这并不是对你利用狙击手的潜伏本领做小偷的奖励!”
“我明白,将军!”秦川回答。
斯特莱克将军扫了一众德军士兵一眼,说道:“还有你们,下次如果再有这样的小偷行径,就不是罚站那么简单了!”
“是,将军!”士兵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斯特莱克将军也不多说什么,带着警卫转身就走。
“将军!”秦川在后头叫道:“你的鸡!”
“它是你们的了!”斯特莱克将军头也不回的回答:“我可不想你们再偷一次!”
众士兵愣了下,接着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士兵们却没有像昨晚那样将这只鸡煮了吃,原因是他们想到全连的人都为这次偷鸡事件付出了代价,而他们中大多数人甚至都是无辜的,士兵当然不好意思再独享这只鸡。
于是秦川就把这只鸡交给了巴泽尔,希望它做为连队其它士兵无辜受罚的补偿。
但巴泽尔却回答道:“算了吧,中士……或许应该称你为上士了。我们全连一共175人,这只鸡够每人吃一口吗?”
(注:德军一个标准的连队满编201人)
于是这只鸡最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最终还是维尔纳想到了办法……交给后勤官养着,然后每天生下的蛋就由后勤官转交给斯特莱克将军。
或许因为这是个很好的奉承斯特莱克将军的机会,所以后勤官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当这事情告一段落后,士兵们就围着秦川让他详细讲述在托布鲁克作战的过程……秦川知道,士兵们有兴趣的其实并不是这场战斗本身,他们参加过的战斗无论规模还是惊险程度都要比这次偷袭要大得多。
他们之所以这么有兴趣,是因为英军的攻击对像是非洲军团的指挥官……隆美尔。
秦川当然不会有所掩瞒,甚至秦川知道隆美尔有心以此提高士气,就对这场战斗添油加醋了一番,只听得士兵们一惊一乍的。
然而秦川乃至隆美尔都没想到的是,这次偷袭其实是奥钦莱克制定的“十字军”计划的一部分。
奥钦莱克将军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如果不成功的话对英军也没有多少损失,不过就是一支一百余人的突击队。
但如果成功的话,那就会使德、意军群龙无首、军心涣散,接着他的“十字军”计划也就是英军的反攻就能势如破竹。
偷袭计划失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奥钦莱克将军的手里,他看了看电报,就对参谋下令道:“把命令传下去,一切按计划进行!”
“是!”参谋应了声,就向各部队发出了一份只有“十字军”三个字的电报。
于是在黑夜中,英军的坦克及部队就分成几个部份悄悄朝德军方向掩去。
而德军却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一无所知,他们以为英国人至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元气根本就无力发起进攻,就算是隆美尔也不例外。89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一百一十七章 机会
在黑夜里展开行动可不是英军的作风,因为英军一向都不擅长在夜里作战。
不过也恰恰是这样,才更能体现奥钦莱克将军的用兵之道……比其它按部就班的英国将军相比,奥钦莱克将军更喜欢出奇不意,就像他派一支突击队暗杀隆美尔一样。
奥钦莱克将军将英军分成两个部份,也就是第八集团军下辖的第13军和第30军。
第13军的骨干是英军第15装甲师,辅以新西兰第2师、印度第4师。
这个军装备的是清一色的“玛蒂尔达”坦克,其主要任务是在正面防线吸引德军的兵力和火力并为夹击德军做准备。
这也可以算是奥钦莱克将军对“玛蒂尔达”有些认识,知道这种故障高、速度慢的坦克根本就不适合用于穿插作战,所以就让它在正面防线利用厚重的装甲及炮火为步兵的进攻提供掩护。
第30军是以英军第7装甲师为骨干,辅以南非第1步兵师以及奥大利亚第6师。
仅从这支部队的组成就可以看出第30军是“十字军”计划的主力。
英第7装甲师号称沙漠之鼠,在此之前以一个装甲师之力击退了意大利军队,虽然在随后与德军的战斗中屡战屡败,但总算也有一拼之力。
南非第1步兵师是奥钦莱克将军刚从南非调来的,这支部队虽然战斗力让人不敢恭维,但它重在丰富的沙漠行军、作战和生存的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英军沙漠作战经验不足的缺陷。
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就不用说了,他们在之前的战场中已经表现出比英军更强的战斗力,在阿格达比亚等城市的防御战中给予德军相当的伤亡。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英第7装甲师除了装备故障率小得多的130辆“瓦伦丁”坦克外,还全面换装了美式“斯图亚特”坦克,而且有300辆之多。
奥钦莱克将军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用第30军从南面越过德军的防线然后与德军打一场装甲部队与装甲部队之间的战斗。
这里之所说“越过”,是因为奥钦莱克将军不希望再像韦维尔“战斧行动”那样,敌我双方在侧翼穿插位置相遇。
因为很明显,这不利于英军部队的展开,使英军在兵力及坦克数量上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就像上次一样,第七装甲师两个装甲团分批上去让德军歼灭。
奥钦莱克将军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他打算让第30军在德国人察觉之前就越过防线并在德军一侧的广阔沙漠中展开兵力、构筑防线做好战斗准备。
这样一来,任何前来应战的德军装甲部队都会被兵力及坦克占绝对优势的英军包围并歼灭。
在这一点上奥钦莱克将军做得很成功,其方法就是让部队昼伏夜行而且保持无信电静默……他们白天利用帆布及地形躲过德军飞机的侦察,晚上再以慢速小心的边侦察边前进。
为此,奥钦莱克将军甚至还做足了气象情报工作,他知道这段时间沙漠会起风,风会带起沙尘,这会成为第30军很好的伪装。
奥钦莱克将军是对的,几天后第30军就成功的越过了德军的防线,而德军一点都没有察觉。
如果战斗就这么开打的话,那么英军应该会毫不意外的获得胜利,原因是英军准备得相当充分尤其是装备还要比德军多上几倍:
英军的坦克总数为700辆,此外还有200辆“斯图亚特”坦克在从印度运往埃及的途中。
德、意军的坦克总数虽然也不少,有414辆,但其中有154辆是派不上用场的意大利3型,只有260辆为德式“三号”及少量的“四号”坦克,这其中还有50辆坦克正在维修……坦克这玩意需要经常性维修,不管是作战还是平时训练。
更糟糕的还是,德军大部份空中力量都集中于轰炸马耳他岛,在北非只有120架飞机,而英军却有500架之多。
其它的不说,英军仅仅是越过德军防线的第30军就拥有430辆坦克,这几乎是德军能调动的所有坦克的两倍,再加上英军还有空中优势还有南非1师、奥大利亚6师携带的大量反坦克炮等,他们完全有能力击溃赶来参战或是挡在面前的任何一支德军部队。
问题就在于“十字军”行动这个“越过”行动太成功了,成功得出乎英军所有人包括奥钦莱克将军本人的意料之外……整个第30军越过德军防线却没有被敌人发现!
于是奥钦莱克就有些心猿意马了。
“将军!”在第30军做好准备后,参谋就问奥钦莱克:“我们该怎么做?故意暴露吸引德国人吗?”
因为德国人不知道第30军已经越过德军防线,所以直到现在都没反应。
想了想,奥钦莱克将军就回答道:“不,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我想给那些德国佬更多的惊喜!”
这的确是个机会。
但事情往往有其两面性,机会的另一面也许就是危机或是错误……
接着,为了能给德国人更多的惊喜,奥钦莱克将军就将第30军分成三个部份:主力第7装甲旅带着奥大利亚第6步兵师一部对德军侧后进行大纵深穿插,其目的是切断德、意军的退路并将其包围。
第4装甲旅则以团为单位分成两个部份:一部份攻击驻守托布鲁克的意军,另一部份绕到德军哈尔法牙关防线的侧后。
奥钦莱克将军的想法是很好,攻击驻守托布鲁克的意军可以使他们无法增援哈尔法牙关防线,而攻击哈尔法牙关防线的侧后,则可以使德军防线处于英军的两面夹击,其结果就是德军迅速崩溃使正面进攻的英第13军得以闯过哈尔法牙关并大军压境。
可以想像,如果战局按奥钦莱克将军设想的发展的话,德、意军就会被英军团团围困在托布鲁克,到时除了跳海逃生外就别无他途了。
但战场总是会不断的发生意外,尤其英军还是由几个国家的殖民军混编互相之间很难做到有效协同的部队。
89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一百一十八章 美国坦克
其实在此之前德军侦察机已经发现英军在夜间行驶的坦克了,但隆美尔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原因是隆美尔不知道英国人从美国那里获得物资及坦克而且美国还恰好有一大批战略物资在印度,他还以为英国人必须由英国本土绕过好望角才能得到物资,于是他想当然的以为英军的补给要比德军困难,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是英军短时间内无法组织大规模的反攻……尤其是现在隆美尔手里还有260辆装备了50口径坦克炮的“三号”,这让隆美尔有了轻敌之心。
“那些应该是敌人的侦察车辆!”隆美尔说。
“将军!”参谋说:“空军十分确定他们发现的是坦克,而且数量还不少,因为他们打出照明弹发现英国人匆忙掩饰……”
“那么……你觉得我们该如何面对?”隆美尔打断了参谋的话。
“我认为我们应该把第21装甲派往右翼!”参谋回答。
“不行!”隆美尔想也不想就拒绝了:“我们不能过早的暴露自己的实力!”
隆美尔所说的“过早暴露自己的实力”,指的是装备有50口径坦克炮的新型“三号”。
隆美尔虽然判断错了,但结果却是对了。
因为如果按参谋的建议将第21装甲师派往右翼,就会迎头撞上英军第30军,也就是说德军将要以150辆坦克对阵英军的430辆坦克……虽然德军新型“三号”的确具有优势,就算对阵美制“斯图亚特”也是如此,但英军在坦克、反坦克炮的数量及空中力量的绝对优势依旧可以辗压德军。
直到一个德军侦听班在沙尘中迷了路……所谓的侦听班就是侦听敌人电报信号的单位,他们常常开着一辆通讯车在沙漠中变换位置以获取更多的来自敌人方向的信号。
结果他们就发现一队队路过的英军坦克,少说也有几十辆,其后还有大批的汽车和装甲车……这一下就把他们吓得不轻,赶忙将看到的情况汇报给隆美尔。
隆美尔这时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侦听班报告的位置已经在德军防线内,而且这么多坦克和车辆显然不是他之前猜测的只是英国人的侦察行为。
于是……
“集合!”在秦川等人还窝在帐篷里睡觉时,外面就传来了急促的哨声。
士兵们没有迟疑,一咕碌就从行军毯中爬了出来然后熟练的整理装备……这时虽然在黑暗中,而且也没人打手电更没有生火,但战士们还是飞快的完成了准备工作并跑出帐蓬排好队。
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应有的表现,他们所有的东西在睡前都摆在该摆的位置,比如背包在右手边,步枪在左手边,靴子在右脚旁……这让他们根本就不用看,闭着眼睛都能把东西准备好而且一样不落。
事情看起来很紧急,士兵们队伍才刚排好就有一辆辆汽车驶到队伍前,车灯被风沙遮盖变得没那么刺眼,光线中还能看到像起雾似的沙尘颗粒在不断飞舞。
“上车!”随着库恩一声令下,士兵们就排着队伍一个个爬上车坐好。
等汽车开动时,维尔纳就打了一个哈欠,问着库恩:“少尉,是英国人来找麻烦了吗?”
“看来我们上次没把他们揍够!”雅科普说。
“英国人已经越过我们的防线了!”库恩说:“他们趁着起风的时候……”
说着库恩就朝汽车外的风沙扬了扬头:“还有黑夜的掩护,成功的躲过了我们的侦察!”
“这可不是个好消息!”面包师说。
“那又如何呢?”维尔纳不屑的接嘴道:“我们的坦克已经换上50口径的火炮了,还有我们的反坦克炮……我们会给他们好看的!”
“不要太乐观,维尔纳!”库恩回答:“我们的人发现他们的坦克数量很多,而且其中还有美式坦克!”
“美式坦克?”士兵们闻言不由愣住了。
过了好一会儿,维尔纳才骂了声:“该死的美国佬!”
秦川知道维尔纳这句话的意思……此时的美国还未参战,原本应该站在中间谁也不帮才对,但他们却把大批的武器装备“租借”给德国的敌人,这跟参战又有什么区别?
但德国对这种情况又无可奈何,难道向美国抗议吗?或者威胁美国如果再这么做的话就连美国一块揍?
德国已经有太多敌人了。
接着车厢内就一阵沉默,相比起英军越过德军防线这个坏消息,知道英国人用上了美式坦克更让德军士兵沮丧,这种沮丧不仅是因为美式坦克本身,更是因为士兵们敏锐的察觉到这或许距离美国参战不远了,乃至有些士兵还会因此想到德军这样打下去是否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而忧心忡忡。
汽车就这样在沉闷中一路往前开,有些士兵甚至还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睡着了……当然,能睡着的都是些老兵,那些新兵就紧张兮兮的握着步枪,时刻担心危险会突然降临。
原本秦川以为新兵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第21装甲师距离英军右翼穿插的位置还远,而汽车在风沙和黑暗中也无法全速前进,至少也要几小时后才有可能与敌人相遇。
但没想到这一回秦川却猜错了。
正在秦川跟其它老兵一样睡眼朦胧的想要补上一觉时,前方突然就传来了炮声。
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库恩也是一脸茫然。
“也许是走火了!”库恩说:“或者是发生事故!”
但很快就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因为炮声接二连三的响了起来,炮声中还夹杂着激烈的枪响,显然是与先头部队与敌人交火了。
接着就有一枚炮弹带着呼啸声由远而近在汽车附近炸开,库恩就更加确定是碰到敌人,于是赶忙喊道:“下车,做好战斗准备!”
士兵们用最快的速度跳下车,司机为了不成为敌人的目标在第一时间就灭了车灯,于是四周漆黑一片,所有人只能从枪炮声以及炮弹炸出的火光判断敌人大慨的位置。
131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一百一十九章 遭遇战
德军迎头撞上的是英军第4装甲旅第9装甲团。
这个第9装甲团是负责攻击哈尔法牙关防线侧后的那支部队。
要知道敌我两支军队都是在黑夜的沙漠中行军,沙漠十分宽阔,而且还是起风时的沙漠,漫天都是尘土能见度很低,彼此要撞在一起的概率很小,甚至有时想找出一支部队的去向都很困难。
但事情就有这么巧,匆匆忙忙赶往右翼增援的第21装甲师一不小心就像捡到宝一样撞上了正穿插哈尔法牙关防线的英军。
一个装甲师撞上一个装甲团,而且德军装甲师还有150辆新型“三号”坦克,而英军装甲团就只有50辆“斯图亚特”坦克……
“斯图亚特”坦克虽然是美国货,但它只是轻型坦克,战斗全重只有12.5吨,比德制“三号”坦克要轻7.5吨(注:“三号”换装50口径坦克炮兵重量比原来略重,达到20吨左右)
虽然两者在防御上差不多,前者是44,后者是47。
问题是“斯图亚特”坦克装备的火炮是37口径的小炮……这批美式装备原本是用于装备中国远征军对付日军的,日军坦克的装甲是出了名的薄,所以“斯图亚特”坦克完全能满足亚洲战场的作战需求,但现在被丘吉尔火线调往非洲面对德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斯图亚特”的火炮口径与换装之前的“三号”坦克一样,所以如果“三号”没换装的话也许会稍具优势但优势不大。
然而,此时的“三号”坦克已经装备上了50的反坦克炮,这玩意在400米距离内都可以击穿“玛蒂尔达”坦克78装甲,对付“斯图亚特”44的装甲就更是不在话下了。
于是一阵冲击下英第9装甲团的队伍就被击溃,双方卜一接触就胜负立分,英第9装甲团的坦克不是被击毁就是举手投降……有些英军装甲兵甚至连投降都来不及,因为还没等他们跑出坦克伸出白旗炮弹就穿透其坦克的装甲。
由此也可以看出奥钦莱克将军的失策:在已方坦克性能不占优势但数量占优时,切忌分兵被敌人各个击破。
对于这一点,有些史学家猜测是因为奥钦莱克将军不知道德军“三号”已经由37换装为50坦克炮。
因为不知道,所以就认为“斯图亚特”坦克与“三号”性能相当,甚至“斯图亚特”在某些方面比“三号”还更胜一筹,比如机动性还有对步兵的火力压制等。
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因为“斯图亚特”最高时速达58公里,比“三号”坦克要快上一截。
“斯图亚特”坦克的辅助武器更是多到让人感到变态:一挺并列机枪、一挺航向机枪、两挺车体侧机枪,还有一挺装在炮塔上方……也就是一共有五挺机枪。
每辆坦克有五挺机枪,这要是五挺机枪同时开火,差不多就是个移动的火力堡垒了。可以想像,这样任何步兵在“斯图亚特”的机枪火力下都会有如摧枯拉朽般的崩溃。
所以如果“斯图亚特”使用得当的话,其性能的确不输“三号”,因为“斯图亚特”可以利用其高机动性及强大的机枪火力迫使德方步坦分离,步坦克分离之后……由于坦克对外感知能力很差,“三号”坦克就只有被敌人围歼一个结局了。
但这部份史学家的猜测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奥钦莱克将军有太多的途径可以得到德军的情报了,比如“超级机密”,再比如布置在托布鲁克的间谍还有地下组织等,就算完全没有军事常识的人也可以看出37火炮与50火炮的区别,就更不用说是有军事素质的间谍和地下组织了。
所以奥钦莱克将军会这么做的解释就只有一个,他在战术上犯了分兵冒进的错误。
这场战斗中其实还有一样东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就是秦川发明的装在坦克后的电话。
此时的坦克可以说基本没有夜战能力,英式坦克是如此,德式坦克如此,美式坦克也是如此。
因为在黑夜里炮手看到的只是前方模糊的一个影子,根本就无法判断其距离,甚至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有了电话后这个问题就得到很好解决了,德军“三号”坦克的作战模式通常都是这样的:
步兵通过电话大喊:“三点钟位置,50米,敌方坦克!”
车长接到信息后就大喊:“穿甲弹,三点钟位置,50米!”
于是装填手装上穿甲弹,炮兵调整坦克炮瞄向目标……
如果炮手还是看不见目标,就会大喊:“我看不见它!”
车长就对通过电话对步兵叫道:“给点光线!”
“给点光线!”
……
步兵要给光线其实是很简单的,比如用曳光弹,再比如用照明弹,实在情况紧急的时候还可以用汽车车灯。
当然,汽车车灯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在开灯的同时也会暴露自己使自己成为敌人的目标,所以这不常用。
事实证明是否有步兵及时协同的差别是很大的,尤其是在这种能见度很差的情况下,因为这几乎就意味着坦克乘员能否及时发现目标坦克并有效的将其击毁。
于是英军第9装甲团几乎是遭到覆灭性打击,50辆“斯图亚特”坦克当场被击毁23辆,18辆成为俘虏,只有9辆在原本就处于部队后方的坦克见形势不妙赶忙掉头逃跑……“斯图亚特”坦克的优点就是车身轻、速度快,这点用于逃跑倒是十分适合,德军“三号”坦克根本就追不上。
1...3132333435...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