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当然,这不能怪奥钦莱克将军,因为他此前基本没有处理过这种情况……一战时的堑壕战基本是经纬分明的,敌人一条防线我方一条防线,中间用地雷、铁丝网隔开,相互用炮火猛轰,偶尔还会发起一两次几乎是自杀的冲锋。
对于这种敌人渗透到对方阵营里的战斗在二战时才初显端倪。
因为没有相关经验,所以奥钦莱克将军就下了一个错误命令。
这一来战场上可就热闹了。
命令一下达,所有的英军就都知道“斯图亚特”有可能是敌人的坦克……于是个个都草木皆兵。
开始还只是小混乱。
两小队的英军坦克因为误判打在一起。但这两小队坦克又分属不同单位的坦克组,于是两组都朝上级报告:“发现敌人坦克,我们正与对方作战,请求增援!请求增援!”
援兵很快就源源不断的赶来,而且还越来越多越打越乱,打到后来甚至都分不清谁是谁。
这其中也有的是德军坦克捣乱的功劳……他们逮着一队坦克打上几炮就跑,英军坦克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在后头穷追猛赶。
结果对面又开来另一队英军坦克,看到面前一组坦克一边开炮一边朝他们方向前进……想当然的就以为那是敌人,于是就互相纠缠在一起。
这是一场算不清的帐,英军坦克因为这场混战至少损失了八十余辆坦克。
说是“至少”是因为在黑夜中他们无法判断哪些坦克是“失踪”哪些是被击毁,又或者哪些是敌人的坦克哪些是自己的坦克……他们在统计时将敌人的坦克算进去了也不一定。
而德军第21装甲师就乘着这个时候一鼓作气的杀到了亚历山大城下。
亚历山大,是埃及仅次开罗的第二大城,但其实重要性却远超开罗……因为它是英军与外界联系最重要的港口(另外还有一个塞得港,但塞得港的吞吐不及亚历山大港,而且一旦亚历山大港落入敌手,塞得港也将遭到空军的封锁)。
正如之前所说的,亚历山大并没有做好防御准备。
当德军坦克“隆隆”的逼近亚历山大时,非洲军甚至还在防线上构筑工事……
防守在亚历山大外围的是非洲第3师,组建自埃及的部队。
然而,这支部队与其说是军队还不如说是警察,因为他们平时受的训练就是维持治安用的,他们甚至还得不到埃及百姓的支持……原因是埃及人把他们当作是英国统治奴役埃及的工具。
“百姓支持”这看起来似乎是战场上无关紧要的选项,但其实却决定了这支军队是否有军魂或是在对阵敌人时是否有自我牺牲的勇气……
原因很简单,军队的士兵都来自百姓甚至也可以说是百姓的一员。
如果有百姓的支持,那么军中就不乏抱着保家卫国的信念的热血青年,这些人才是部队的中坚。
否则,军队就充斥着为了混口饭吃才扛起枪的士兵,这些本来就是混日子的人当然不会愿意为英国人牺牲自己的生命。
非洲军属于后者,所以当德军坦克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就丢下工兵锹一溜烟的逃跑了,留给德军的是一道未完成的战壕和横七竖八的铁丝网,以及战壕里摆得整整齐齐的机枪、火炮和一箱箱未打开的弹药。
“他们简直就是给我们送弹药的!”雅科普说:“我刚才还在担心我们没有足够的弹药与敌人作战,现在看来这些担心是多余的!”
“不要吊以轻心!”库恩提醒道:“接下来才是最困难的!”
库恩说的没错,因为挡在面前的是亚历山大城。
德军坦克当然没有能力将这座埃及第二大城市像对付迪尔西茵那样全部辗在履带下,于是德军要面临的就是装甲部队最困难的……巷战。
新西兰第2步兵师残部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没有与非洲师一起驻守城外。
诚然,新西兰第2步兵师因为在马特鲁的失败丢失了绝大多数的重装备及反坦克武器。
但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问题。
因为亚历山大是个港口,这里有英军从世界各地运来的资源和补给。新西兰士兵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装备从仓库里拖出来然后架设到建筑里。
这些武器装备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其中最重要也最具威胁力的,就是被称为“英格兰弓弩”的piat步兵反坦克抛射器。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一百八十七章 英格兰弓弩
piat步兵反坦克抛射器之所以会被称为“英格兰弓弩”,是因为它在每一次发射时都需要拉动主簧将其置于待击状态……其主簧的拉力很大,达900牛顿。
要完成这个动作必须得手脚并用:
第一种是立姿,站立着双脚踩住底部的肩托,然后双手合握握把往上提。
第二种是卧姿,手握着握把的同时脚踩着肩托往下蹬。
不管是哪种方法,都与古代拉开拉力很强的弓弩十分相似,于是就得了个“英格兰弓弩”的绰号。
其缺点就不用说了,就是发射过程十分麻烦,900牛的力要求相当的体力,如果是在苦战之后士兵疲惫或是因为缺乏补给饿肚子的时候,只怕根本就拉不开这把“弓弩”。
其实不仅是待击,其扣动扳机都是件很费力的事……它设计出巨大的扳机就是为了让人可以用两根手指扣动,但即便是这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使英军脱离了用反坦克手榴弹或是炸药包近距离才能炸毁敌人坦克的时代。
但很快秦川等人就知道这种“英格兰弓弩”还有其它优点……
坦克在灰朦朦的天色中开进了亚历山大城,秦川发现这并不是很好的进攻时间,因为里头的建筑和土地几乎与天色一样,到处都是灰白的。
周围一片寂静,百姓或许是早就听到了德军即将进攻的消息所以都躲在房内没有出来活动。
但秦川却知道躲在房内的不一定就是百姓。
坦克“隆隆”向前,履带“咯吱咯吱”的辗着用石子铺成的街道前进,时不时的发出一些金属敲击的响声。转弯时,履带的旋转加上坦克的重量就会将地面磨出一些坑,那尖锐而刺耳的声音只怕几里外都能听得到。
战士们紧张的跟在坦克后头,用步枪和机枪对准两侧的建筑。
窗户或是门口,尤其是楼上,任何有开口的地方都有可能射出子弹或是突然抛出一枚手雷。
但德军却又无法阻止这一切发生,亚历山大城太大了,拥有上百万的人口,第21装甲师不可能像之前一样将房屋里的所有人都赶出来,或是将每一间房都搜过去并占领。
同时德军也没有时间这样做,因为此时天色已微亮,英军的侦察机已经在空中盘旋……如果德军还呆在城外的话,这会儿只怕就要遭到英军的轰炸了。
当然,英军没有实施轰炸并不是因为担心埃及百姓或是房屋……英、美军在打回法国时都不考虑同为白人的法国百姓的安危,当然也不会将被殖民的埃及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放在心上。
他们之所以不轰炸,是因为德军在轰炸来临之前可以轻易隐藏起来,这会使轰炸效果不佳,更重要的还是新西兰师的部队也在这座城内,轰炸不可避免的会导致误伤。
坦克再次沿着街道拐了个弯,秦川在坦克侧身时的空隙中瞥见一个开着窗户,于是当即大喊:“停下,危险!”
但是已经太迟了,只听一声机括声,坦克前发出“轰”的一声爆响接着就不动了……“英格兰弓弩”发射的弹丸采用空心装药技术,其形成的高速金属射流可以穿透75厚的装甲,而“三号”的装甲只有47。
由于金属射流是液态的,所以其击穿装甲后在坦克舱内部会发散飞溅,于是里头的坦克乘员大都无法避免被击中……如果是被击中要害当场死亡那就是幸运的,否则就会感受到高温射流穿过身体并将周边的肌肉组织都烤熟、烤焦的痛苦。
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德军士兵纷纷举枪从坦克残骸后探出身子朝前方射击。
秦川却没有这么做,他将步枪指向街道两侧……这时最危险的显然不是前方而是两侧,前方至少还有坦克残骸为掩护,而两侧却什么都没有。
果然,下一秒街道两侧的窗户就“哗”的一声突然打开……秦川想也没想就瞄准其中一个扣动了扳机。
“砰”的一声,一道血光从窗口的黑暗中飙了出来,这发子弹显然击中了目标。
接着秦川用最快的速度拉动枪栓上膛再次将枪口对准另一个窗口……一个枪口正从另一个窗口伸出,是汤姆森冲锋枪。
在这种情况下有着令人恐怖的100发弹容量的冲锋枪显然比机枪更具杀伤力,如果让它打响了只怕秦川所在的这个步兵排瞬间就要成为一堆尸体。
秦川当然没有让它如愿,一声枪响后那把冲锋枪就从窗口掉了下来,接着,一名捂着脖子的新西兰士兵才缓缓出现在窗口,身体缓缓失去力气倒挂在窗沿上,红色的鲜血沿着白色的墙往下流淌。
这时德军士兵们才突然意识到什么,于是纷纷掉转了枪口瞄向两侧。
这也使新西兰军的埋伏彻底破产,因为窗户和大门本就不多……这也是新西兰士兵无法大量布置人手的原因之一。
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德军士兵很容易用火力将这些窗口封锁住……除了手雷。
新西兰士兵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接着就有几枚手雷先后抛了下来。
维尔纳就等着这一刻,他就像以前一样倒抓着冲锋枪“膨膨”两下,娴熟的将两枚手雷打飞到坦克的另一面……
这是维尔纳的爱好,许多人对这一点感到不可思议,因为那可是手雷,一不小心就会把命都送上了。
但维尔纳的回答却是:“如果你把它当作棒球,那么它就是棒球!”
这是实话,维尔纳是职业棒球手,手雷抛来的速度要比棒球投手投出的球速慢得多,维尔纳会失误的可能性其实很小,所以只要放宽心态……它实际就是一个糟糕的投球手掷出的一个棒球。
然而,部队里毕竟只有一个维尔纳,还有一枚手雷因为来距离太远无法赶上。
这枚手雷掉在人群中,十几个人都在它的杀伤范围内。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名德军士兵扑了上去用他的身体压住了这枚手雷……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一百八十八章 泥潭
英军还想再往下投手雷,但他们已经没有机会了。
几名德军士兵已经拉燃了手榴弹然后甩了上去……4型手榴弹虽然弹体较重,但却更便于投掷。熟悉使用它们的德军士兵能够很轻松的将他们通过窗口投进房屋内。
接着就只听一阵“轰轰”的爆响,房内就传来一阵惨叫。
爆炸声刚过,就有几名德军士兵操着冲锋枪冲了进去,接着又是一阵冲锋枪的响声,房内的新西兰士兵就被肃清干净了……新西兰士兵虽然素质不错,但与从战场里摸爬打滚出来的德军还是有差距,而战场上往往只是一点差距,就能决定彼此的生死。
这时秦川才有空将目光转向那名扑向手榴弹的士兵。
医护兵正小心翼翼的将他翻了过来,但翻过来后的惨景让所有人都不忍心看……他的肚子已经被手雷炸烂了,到处都是模糊一片的血肉,还有几段被弹片削断的肠子掉了出来。
但他暂时还没死,脸色白得像纸一样,脸上的肌肉因为痛苦而抽搐着。
“上……上士!”这名士兵叫着秦川。
秦川愣了下,然后才认出这名士兵就是那个曾经托自己把信带回家乡的新兵。
新兵努力把手伸向怀里,但尝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
秦川知道他要做什么,于是就替他将怀里的信取了出来,点头说道:“我知道,维尔茨堡……你放心,我会把它带给你的恋人的,而且我也会告诉她你的事迹,你很英勇,你死时没有承受多少痛苦!”
新兵笑了笑,接着就呼出了最后一口气。
秦川掰下新兵的半块身份牌,然后缓缓站起身,将身份牌和那封信一起放在了上衣的袋子里。
另一辆坦克开了上来,坦克残骸推到了一边,接着就继续掩护着部队前进。
德军士兵们很快就清除了对面的房屋并从里头整出了一把带着血迹的“英格兰弓弩”。
“就是这玩意击毁了我们的坦克!”维尔纳说。
“所以我们要小心了!”巴泽尔说:“他们可能不只一具!”
巴泽尔说的没错,新西兰士兵至少从仓库里拿了三十几具……
值得庆幸的是,新西兰士兵之前没有装备过这玩意当然也没有受过相关训练,这导致他们操作起来不规范于是精准不高……“英格兰弓弩”有个特性,就是扣动扳机后不会马上击发,而必须继续瞄准一会儿。
新西兰士兵不知道这一点,所以破甲弹总是在最后一刻偏离目标。
也幸好是这样,否则第21装甲师的五十辆坦克只怕都无法在这三十几具“英格兰弓弩”下生存了。
然而,就算是这样德军还是损失惨重……装甲师开进亚历山大不到半小时就损失了十三辆坦克,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不远的将来还会损失更多。
这其中一个原因是英格兰弓弩”发射时没有尾焰也没有烟雾,这也就意味着德军士兵很难发现它的位置并对其进行火力压制,于是它往往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发射的机会。
“将军!”奥尔布里奇上校向斯特莱克将军报告道:“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坦克就全军覆没了!”
“可我们没有其它选择不是吗?”斯特莱克将军回答:“如果没有坦克掩护,我们的步兵就会陷入危险中!”
“我建议让步兵走在前面!”奥尔布里奇上校说:“或者让他们去搜索下房子!”
“你认为这样的搜索有用吗?”斯特莱克将军摇头道:“他们可以藏在任何一个地方,甚至穿上百姓的衣服混在其中,侦察兵难道去一个个甑别?”
这就是在敌人城市作战的劣势,而新西兰士兵显然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甚至他们都不需要隐藏!”斯莱因上校做为步兵团团长显然不建议步兵走在前头:“房屋就是敌人最好的掩体,我们不知道敌人在哪里,而敌人却很清楚我们的位置……他们只需要投下几枚手雷或是突然从楼顶伸出一挺机枪,步兵就会成片成片的倒在机枪下!也就是说,没有坦克掩护的话,他们根本就寸步难行,就更别说是前出侦察了!”
这一直都是巷战的问题,甚至就算是到了现代这个问题也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管是美式还是苏式先进的坦克,在巷战中都会受制于廉价而轻便的火箭筒。
如果说真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那就把街道两侧的房屋都夷为平地使手握单兵反坦克武器的敌人无处藏身也无法靠近坦克。
“可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不是吗?”奥尔布里奇上校说道:“半小时……我们仅仅只前进了三公里就损失了十三辆坦克,而且这损失还在继续……”
这时前方又传来几声轰响,奥尔布里奇上校摊了摊手,说道:“瞧,现在已经不只损失十三辆了,这样下去我们很快就再也没有坦克可以用了!”
“我们或许可以撤出城外选择另一条路线!”斯莱因上校说:“我的意思是,如果从西面滨海大道进攻的话,也许就会简单得多!”
斯莱因上校的建议有几分道理,因为滨海大道更开阔,而且它的另一面是无人居住的地中海,这也就意味着德军只需要注意有房屋的一侧……这至少就会减少一半的敌人。
但斯特莱克将军则摇了摇头。
“我们不能这么做!”斯特莱克将军说:“因为现在是白天,把坦克开到更开阔的地方……就意味着要承受英国空军的轰炸!”
闻言军官们不由沉默了。
现在的局面就是撤也不是不撤也不行……他们总以为只要打到亚历山大就会势如破竹,没想到却会陷入这样一个泥潭。
沉默了好一会儿,斯莱因上校就说道:“或许,我们应该把上士叫来,听听他有什么想法!”
这时一名正在接电话的参谋就抬头向斯特莱克将军报告道:“将军,第二步兵连的电话,弗里克上士打来的!”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一百八十九章 宣传
“将军!”秦川报告道:“我们占领了一个仓库,里面有许多食物!”
“什么?你打电话来就是告诉我这些?”斯特莱克将军闻言不由一愣。
“否则还有什么呢?”
“我们遇到麻烦了,上士!”斯特莱克将军心急火燎的说道:“我们坦克一辆辆减少,我们的进攻陷入困境,不用多久敌人的援军就会赶到了,我们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而你却告诉我占领了一个食品仓库?”
“将军!”秦川回答:“因为这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什么?”斯特莱克将军不明白食品仓库与当前面临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如果是个武器仓库那还有点道理。
“将军!”秦川解释道:“埃及是英国人的殖民地,而且我听说英国人对待埃及也不友善!”
英国虽然迫于压力承认埃及独立,但也仅仅只是表面承认而已……实际上,英国以保卫埃及的“安全”和“稳定”为借口继续在埃及驻军并全面控制埃及的军事和政治。
于是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冲突。
“当然!”斯特莱克将军知道这些,但他还是问:“可是这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将军!”秦川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利用下群众的力量!”
“群众的力量?”斯特莱克将军不由一愣:“你说的是埃及人?”
“是的,将军!”
“不不……这不可能!”斯特莱克将军说:“他们是我们的敌人!”
也难怪斯特莱克将军会认为埃及是德国的敌人……德国跟英国是敌对国,埃及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埃及当然就是德军的敌人。
但战场上的事有时是不能像做数学运算那样进行等量代换的。
“最重要的是利益,将军!”秦川说:“如果我们告诉埃及人我们是来解放他们的,我们会给他们完全的独立,我们不会像英国人那样欺骗、镇压、屠杀他们,你觉得埃及人会怎么做?”
“他们不会那么轻易相信我们的!”斯特莱克将军说。
“当然!”秦川回答:“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仓库,我们把仓库里的粮食分给他们,并且告诉他们……占领港口后,我们愿意与他们分享粮食和武器装备!”
闻言斯特莱克将军不由恍然大悟,接着就点头说道:“是个好办法,上士,虽然我不知道这是否能成功,但值得一试!”
当然值得一试,这对德军根本就没损失,甚至都不需要多少时间。
因此当斯特莱克将军把秦川的建议告诉军官们后,军官们都纷纷表示赞同。
“很好的办法!”奥尔布里奇上校说:“新西兰人之所以能够分散隐藏在城里,是因为他们有埃及人的支持和协助,如果埃及人转而支持我们,那么他们就要完蛋了……埃及人会把他们藏身的位置指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掌握主动!”
“这对埃及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斯莱因上校说:“尤其是储存在港口仓库存里粮食和武器,那可是一大批补给,埃及人如果能得到它……即便是一部份,都足以组建起一支军队并依此争取独立,而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做的话,那么就什么都得不到!”
“马上行动!”斯特莱克将军不再迟疑了。
事情分成两个部份。
首先是开仓放粮。
百姓最喜欢这个了,尤其是被殖民的国家的百姓……对于他们来说,由英国还是德国来殖民埃及没什么区别,反正都是被别国殖民,那么能多得到些好些又为什么不呢?
同时文化教育程度低的百姓也普遍眼光短浅,他们不会考虑将来英国更有可能赢得战争之类的长远问题,他们只看眼前……谁给他们好处他们就听谁的。
其次就是宣传。
这时候印传单之类的肯定来不急,于是德军士兵就从埃及百姓找出一些会英语的埃及人……此时的埃及是英国的殖民地,会英语的人不在少数。而且因为给他们粮食,于是他们也很愿意为德军做一些事。
接着德军士兵就备上几个大喇叭,让埃及人朝着各个方向大喊:“埃及人,英国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是来解放你们的,我们会给你们真正的独立和自由,起来反抗英国人的统治吧……”
秦川在广播里听到这些话就不由有些懵圈了。
德国人打仗也许行,做事也足够严谨,但在宣传工作方面却是外行……此时的德军甚至都没有独立的宣传部队。(注:初期德军的宣传单位附属于通信部队,直到42年才成为独立兵种)
如此生硬的、毫无亲民色彩的官方语言显然无法打动埃及百姓甚至还会产生反效果……百姓听到这样冷冰冰的词语再联想到德国人的坦克和大炮甚至都会不寒而栗。
于是秦川跟巴泽尔说了声就提着步枪跑往喇叭附近,他没费多少功夫就找到了一名看起来像是负责人的少校。
“长官!”秦川说:“我认为宣传语需要改一改!”
少校回头看了秦川一眼,当他看到了秦川的军衔后就不满的说道:“上士,做好你自己的事,这里不是你呆的地方!”
“长官……”
“我说过了!”少校不耐烦的打断了秦川的话:“回到你的岗位上去!”
1...5051525354...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