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是秦二世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华夏九洲
今天,从二十万南海军中挑选出来的三万jing锐楼船士将乘坐六百余艘各式楼船从这座码头出发,沿珠江溯流而上过长江赶赴咸阳。
这三万秦军jing锐楼船士。归属于原南海军楼船校尉贾翰统领。
对于贾翰,胡亥并不太了解,是由虞子期从南海军中按照胡亥的要求挑选出来之后举荐给胡亥的。
建立海军的事情,已经放在了胡亥的案头之上。现在天下大定,至少数年之内只要胡亥不想。基本上不会有任何战事发生,这个时间正好用来筹建胡亥早就蓄谋已久的海军。
先秦时代,广袤的海洋尤其是远海,可以说是人类的禁区。楼船士到底能够有多大战力包括尉缭、蒙恬、蒙毅以及章邯在内的一干将领其实都不太看好。
这个时候,也只有胡亥认为自己建立的是海军罢了。其余如尉缭等人,还是以楼船士来称呼胡亥一直在构建的海军大业。
毕竟,就算真如皇帝所言,在大秦国土以外,还有什么欧洲、美洲等等,但是要跨越万里起伏不定随时都会发生海啸风暴的广袤大洋实在是希望太多渺茫。
海洋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一应兵卒的xing命都系在楼船之上,船覆则全军皆亡。
而通过陆路就不一定会有这样的危险了。所以尉缭等人虽然没有明着反对胡亥的意思,但是却提出了更为谨慎的办法,那就是先组建一只数万人的海军,出海摸索出一些经验,然后再图后续。
这个方案,可以说是最为保险的了。更何况,胡亥本就没打算一下建立太多的海军,这个时候,到处都还处于蛮荒之地,海军就算建立了又能到哪去殖民?而想要跨过大洋,更是不可能。
当然,任何事情都在发展,有了开头,只要自己再适当的激励一下,一定能够让大秦的航海技术呈现爆发式的发展,让大秦的航海时代早点来临。
有些地方有的大陆,只能跨过大海,才能留下属于大秦、属于华夏的印迹。
贾涵这支完全由jing通水xing熟悉水战的楼船士组成的三万大军,将会是大秦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海军。他们这三万人在到达咸阳之后,修正一段时间就会在尚坊工匠的带领下从函谷关出发前往黄县。
在黄县,不仅有造船厂,码头自然也是必备的。那里,将会是大秦海军的第一个基地所在。风浪不太高的渤海湾,显然最适合这三万本就jing通水xing的楼船士熟悉海况以及海战。
对这大秦第一支海军,胡亥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番号,腾蛇。
至于腾蛇军的统兵将领,对于虞子期举荐的楼船校尉贾翰,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腾蛇将军已经是他囊中之物了。怎么说,也是大舅哥第一次举荐的人物,胡亥这点面子还是要给虞子期留的。当然,如果贾翰真的不适合,那么胡亥自然不会留情,撤于不撤也只在他一念之间而已。
旌旗招展,桨划如飞,数百艘楼船缓慢而有序的依次离开码头,开始沿珠江溯流而上,奔赴咸阳。





我是秦二世 第二十四章 六部
() 大秦二世二年八月初一。
天刚蒙蒙亮,苍茫古朴的号角声就从楼宇幢幢的咸阳宫中传出。
今天,是大朝会。
自从胡亥亲政之后,大秦的朝会再没有固定的ri期。无论大朝会还是普通的朝会,年轻的皇帝陛下是随时有事随时召集群臣朝会,所以一干朝臣们也早已经习惯。
这一两个月的时间大秦朝堂表面是风平浪静,内里则是暗流汹涌。
原因无它,从尉缭和章邯领军回到咸阳之后,连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在咸阳宫议政堂内几乎每天都有一次小朝会举行。而这小朝会的内容,除九品官制的改革外,将县乡以下的小吏纳入大秦正式的官制序列中以及改革现有大秦朝廷施政主政的各府各衙才是重中之重。
这其中牵涉了太多的利益分配,也牵扯了太多世家贵族的荣辱兴衰。由不得胡亥不重视,也由不得这些每ri能够有资格参加大朝会的数百朝臣不重视。
数``个月的唇枪舌剑,数个月的利益交换和分配,到今天,终于有了结果。
咸阳宫正殿,无数群臣正襟危坐。
一身黑金夹织皇袍的胡亥端坐在大殿之上。
王岩站立在长长的玉阶之上,手捧黄绫,尖细的声音在空旷幽深的大殿中回荡。
“裁撤太尉府、卫尉府、郎中令府,建兵部。原郎中令章邯迁任兵部尚书一职。兵部掌天下武官选用、各军兵籍、军械、军令之政,下设军械辎重、军籍、幕府、军令四司,每司设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员外郎九人。
兵部尚书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左庶长王豪为兵部左侍郎。掌五品下以军将选调、升迁;前卫尉杨瑞和迁任兵部右侍郎,掌天下各地郡县卫卒编练诸事。
裁撤上计府,治粟内史府,建户部。原上计府府丞张苍迁任户部尚书一职。户部掌天下钱粮税赋、户籍土地、官员俸禄、官仓府库诸事。下设税赋、户籍、土地、府库四司,每司设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员外郎九人。
户部尚书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少府令苏沫为户部左侍郎,掌天下钱粮度支。原上计府左府丞范见为户部右侍郎,掌大秦钱币。
裁撤少府,建工部。原治粟内史府府令郑国迁任工部尚书一职。工部掌大秦各地劳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诸事;工部下设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每司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员外郎九人。
工部尚书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尚坊丞田仁迁任为工部左侍郎,掌天下工造;原博士宫仆shè周青臣为工部右侍郎,掌运河疏浚。
裁撤廷尉府,建刑部。原廷尉府府令姚贾迁任刑部尚书一职。刑部掌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等等诸事。刑部下设督捕、廷狱、赃罚、提刑四司,每司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员外郎九人。
刑部尚书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宗正府中丞嬴皓为刑部左侍郎,掌核冤狱罪案、掌核秋审、朝审之案;原三川郡守方有从迁任刑部右侍郎,掌律法修订。
裁撤典客、奉常两府。建礼部。原奉常令胡毋敬迁任礼部尚书一职。礼部掌吉、嘉、军、宾、凶五礼、掌藩属异族外交、掌祭祀礼节、掌天下书院、学子。礼部下设仪制、祠祭、教育、孝廉四司,每司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员外郎九人。
礼部尚书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宗正府左丞嬴安为礼部左侍郎,掌对外藩属异国诸事;皇家学院院丞孔鲋为礼部右侍郎。掌天下学院学子教习诸事。
除上兵、户、工、刑、礼五部外,新设吏部,原皇帝书房长史蒙毅迁任吏部尚书一职。掌文官四品下官吏任免、考课、升降、勋爵赐封、调动等等诸事。吏部下设吏部、考课、勋爵、遴选四司,每司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员外郎九人。
吏部尚书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宗正府右丞嬴良为吏部左侍郎,原御史、东郡郡丞、成武县令陈有光迁任吏部右侍郎。
此上六部,各部尚书为正二品官制,紫绶金印,赐玉带。各部侍郎为正三品官制,青绶银印,赐金带。各司司丞,正五品官制,青绶铜印。各司封令正六品官制,青绶铜印。各司员外郎,正七品官制,黒绶铜印。大秦二世二年八月初一ri。”
读到这里,王岩尖细的声音嘎然而止。
偌大的咸阳宫正殿,鸦雀无声,虽然对官制的改革大秦朝臣早就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但是远远没有此刻听到更加震惊。
这已经不是改革,这是将由始皇帝定立的官制已经完全推翻,重新创立了一整套不一样的官制体系。
因为没有经过实践,而这套官制的改革显然皇帝已经同大秦的一干能够出入议政堂的重臣达成了共识,所以即便心中再震惊,一干群臣能做的也只能是慢慢吸收这宣读出来的第一道诏令。
组建六部,裁撤除丞相府、御史府、宗正府、太仆府在内的所有府衙,一干利益的重组和分配从任命的尚书和侍郎就可以看出来。
唯一没有宣读出来的各部正五品四司、正六品十六司封令、正七品三十六员外郎显然就是给朝中诸多臣工留下的位置了。
兵部出人意料的没有由蒙恬接手,而是被郎中令章邯拿下。王豪作为王氏一族如今最为德高望重的宗老,由他担任左侍郎显然是为了平衡王氏一族的利益。至于杨瑞和本就是卫尉,就不必多说。
其余五部,也大多都被原本各府各衙的府令所掌握。权柄最重的吏部尚书有蒙毅担任,没有人能说什么。蒙氏一族依然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世家。
苏、范、方三家代表的老秦世家也在这次的官制重组中再次进入大秦的权力中心,苏沫、范见、方有从分别任户部和刑部左右侍郎,显然老秦世家们先前对皇帝的支持如今已经得到了回报。
诸子百家同样斩获颇多,孔鲋、田仁、周青臣同样也位列三品侍郎之位。
而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应当是代表着嬴氏皇族的嬴皓为三品刑部左侍郎、嬴良为三品吏部左侍郎、嬴安为三品礼部左侍郎以及过气御史小小县令陈有关一跃成为大权在握的三品吏部右侍郎了。
ps:感谢草原狼骑、3998、箜溟曉曦三位兄弟的打赏。感谢投下月票的兄弟,感谢每天还依然在投给我推荐票的兄弟。多谢。




我是秦二世 第二十五章 三省
() 虽然早在胡亥下诏解除皇族子弟不得从政入伍的限制之后,大秦朝野上下对嬴氏一族进入朝堂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皇帝的步子竟然迈的如此之大。
统共六部,除各部尚书外,当属各部左右侍郎的权柄最重。虽然皇帝对各部的职能划分的极为明确,但是任谁都看的出,既然同丞相一职一样分了左右侍郎,那么左侍郎显然要比右侍郎的地位要高上那么一筹。. .
更为蹊跷的是,吏部左右侍郎是唯一一个没有明确划分权责的。而吏部的职能偏偏又掌握着大秦全国所有文官的升迁和考课之责。
好吧,嬴氏皇族参政是势不可挡,毕竟这天下这大秦都是嬴氏一族的,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陈有光这样一个小小的县令能够一跃成为吏部右侍郎,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又怎么可能?
更何况陈有光这样一个从御史贬谪为郡丞又被贬谪为县令的人物,在御史府乃至大秦朝堂上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 各中故事的。
被已故左丞相李斯给生生的贬谪成县令的么。
只是,显然如今这陈有光不知道祖坟上是不是冒了青烟了,竟然不知道怎么弄的抱上了皇帝的大腿。一跃直入朝廷中枢,成为吏部三品右侍郎,掌控无数大秦官吏的生杀大权啊。. .
虽然说吏部只能对四品以下的文官有升迁、调度之权。但是要知道,既然是九品官制,那么显然很多人都要从最底下慢慢往上爬,升不到六品,怎么到五品?不到五品又怎么到四品?当然,皇帝恩泽直接擢升那又是另一回事,但是又有多少人有那个命?
成武一战。即便到如今,大秦朝堂上除三公九卿等一干重臣外,实在是没有多少人知道。
如果群臣们知道皇帝在成武碰到的陈有光。也许就不会这样惊讶了。
在胡亥最初提出由陈有光升任吏部右侍郎的时候,并没有遭遇想像中的反对。陈有光的名声,在大秦朝堂上还是很多人都有耳闻的。
虽然陈有光不属于冯去疾一系的官员,但是他是御史。而那个时候冯劫是御史大夫,所以在陈有光弹劾李斯的时候,所有人依然将陈有光看做了是冯去疾的马前卒。
殊不知。陈有光根本就是个无党派人士。他之所以弹劾李斯,完全是他个人的原因,而不是其他。
正直的人即便政见不合,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正如陈有光。
更何况吏部尚书是蒙毅,吏部不出意料显然将会是蒙氏一族把持,不说陈有光,就说左侍郎嬴良。那可是实打实的皇族中人。
皇帝显然是让嬴良进入吏部不说牵制最少也是平衡蒙毅,以防吏部真的成了蒙氏一族的后花园。
不用陈有光的话,无论是谁就任这个吏部右侍郎,显然都会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何不送个顺水人情,让陈有光进去搅合搅合?说不定还能浑水摸鱼。
各个都是老jiān巨猾之辈。知道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不该争。
有嬴良,再加上陈有光。那么吏部蒙毅行事多多少少就要有顾忌的多。这对大家都好。
胡亥倒没有想那么多,他只知道陈有光敢直言,敢直谏。这样一个人,本该是进入御史府,但是吏部仅仅有嬴良一个人的话,胡亥又担心蒙毅为了迁就嬴良,导致大批的皇族纨绔进入大秦朝堂,这就同自己的本意相差甚远了。
而有了陈有光这样一个钉子在,不管是蒙毅还是嬴良,想要行事至少都要先过陈有光这一关。
这也是胡亥为什么独独没有给吏部的左右侍郎划分权责的原因所在了。
片刻之后,王岩觉得群臣消化的差不多了,拿起身后宦官捧着的第二道诏令开始宣读起来。
其实殿中群臣也一直都在等着后面的诏令,因为还有四个府没有出现,哦对了,还有国尉府。没有人认为皇帝会将丞相府留下。毕竟六部已经将丞相府所有的职能都剥夺的一干二净了。
如果丞相府不动的话,那么皇帝是要将丞相至于何地?
显然,后面的才是重头戏。
“裁撤左右丞相府,国尉府。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右丞相李由以丞相位统中书省诸事,掌拟陛下诏令,发放门下省。中书省设侍郎一名,五大夫蒙谏为中书侍郎。中书侍郎下中书舍人三人。
左丞相冯去疾以丞相位统门下省诸事,掌朝臣诸郡奏章,附批以奏陛下,审中书诸般诏令,如认不当,可封还、驳正。门下省设侍郎一名,原御史中丞侯放迁任门下侍郎。门下侍郎下给事中三人。
太师尉缭以太师位掌尚书省诸事,掌六部,行中书、门下诏令,行朝廷政令。尚书省设左右仆shè两名,仆shè下设左右丞两名、左右司郎中两名、左右员外郎两名。左右仆shè空置。其余左右丞、司郎中、员外郎等六名官吏由太师尉缭自行遴选擢升调任。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六部控天下诸事。此乃三省六部,望诸位爱卿勿负朕望,为大秦,为社稷,为天下百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秦二世二年八月初一ri。”
“臣等遵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应群臣强压下心中的震惊,齐齐齐声高呼应道。
左右丞相府果然尽皆被裁撤。两位丞相,一位有了拟诏之权,另一位更是能够直接参阅原本只能由皇帝才能做的事情,批阅奏章。虽然只是附批,但是那已经是莫大的恩宠了。
太师尉缭,更是直接统管朝中六大部。这种信任已经让所有人眼睛都绿掉了。
批阅奏章、拟诏等等一系列的权力似乎皇di du下放给了三省乃至六部,那么皇帝还做什么?皇帝这是要做什么?这是殿中一干群臣听完这诏令之后首先想到的问题。
三省六部,在还没有真正的施行前,大秦的一干朝臣们还没有看到三省互相掣肘这一点上,但是估计用不了多久,当三省六部尽皆运作起来,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会明白胡亥到底想要做什么。
当然,也许三省六部并不是最好的,但是胡亥如今只能先用着,然后一点点摸索,找寻出更适合大秦的制度。所以才会有冯去疾、李由、尉缭三人分别以各自的官位统三省诸事。
如此行事,加上三人官职本就未进行任何变动的情况。所以胡亥随时可以对三省进行调动。是裁撤还是加权,在六部完善的情况下,对大秦整体的影响都不会太大。(未完待续。)




我是秦二世 第二十六章 李府
() 咸阳城城南,李府。
咸阳宫正殿举行的大朝会从辰时一直持续到未时才结束。
诸多府衙将被裁撤新设三省六部的传言,早在数月前就已经甚嚣尘上。
年轻皇帝的强硬姿态从某些朝中重臣口中传出之后,大秦朝野上下谁都知道这裁撤府衙、改革官制之事已经是势不可挡,更何况皇帝并不是孤身一人在对抗整个大秦朝野众多的三公九卿。..
皇帝可是得到了包括大将军太保蒙恬、左丞相冯去疾、太师尉缭、宗正嬴腾、军方王氏一族以及以苏、方、范三大世家为代表的一干老秦世家贵族的绝对支持。
所以,不能进入议政堂的大秦群臣们真正关注的无外乎这新设的三省六部能够有多少人有份位列其中,有多少人能够冲上cháo头,又会有多少人会直接被拍死在水底。
李府大堂,檀烟寥寥,正在觥筹交错。
“公子,这,吃相未免有些太过难看了些吧。”

姚贾端起身前铜案上的酒樽,哧溜一口饮尽,闷声道。说话间,手悄然朝天上指了指。
这话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是满殿的李系朝臣嘴上虽然一直在打着哈哈看似聊的欢快,但是眼睛却是一直注视着堂中最上首的四张铜案。..
那四张铜案后坐的人,才是能决定这堂中乃至大秦很多人命运存在的人。
李斯长子右丞相李由高坐大堂上首,在他下方则是原廷尉如今迁任刑部尚书实为正二品大员的姚贾、原太仆现太仆寺卿正二品大员马兴以及户部尚书同为正二品大员的胡毋敬三人。
丞相府李斯一系四大支柱廷尉姚贾、奉常胡毋敬、治粟内史郑国以及太仆马兴,只是今天不知为何到场的只有三人,新任工部尚书郑国却是未见。
原本主掌皇家车马的太仆府没有裁撤,而是更名为太仆寺,太仆马兴的官职也被更名为正二品太仆寺卿,由原本主掌皇室车马。变为主掌大秦全国牛马之政等等一切跟牲畜有关的事物。
太仆寺卿的权力相对以往太仆,自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然,马兴这太仆寺卿之下同样也有两个掣肘。那就是两个正三品太仆少卿,四个太仆寺丞,十六个太仆寺员外郎,三十六个太仆寺主事。
姚贾带着些许怨艾的话语。周围听到的几人无不一滞。紧接着偌大的大殿原本的觥筹交错之音嘎然而止。大堂下方距离较远的一干李系朝臣犹如被传染般纷纷噤声看向这大殿上首之处。
此次改制,六部统计二十四司司丞之位,还没有公示。虽然司丞只是正五品官职。但是谁都知道这新设的六部中各司可是实打实的实权人物。
位不高,权柄却犹重。
司丞之下还有司封令、员外郎。新设的六部丝毫不似先前各府衙各自为政,一应诸事尽皆是由三公九卿说了算,剩下众多官吏却都要看各府之主的喜好来行事。
两侍郎,四司丞,十六司封令,三十六员外郎。可以说将各部权柄尽皆下放,然后各司其职。尚书虽然贵为一部之首,但是如果不能将两侍郎、四司丞控制好,那么也只是个加盖印玺的工具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在朝会之后。一众李系朝臣就迫不及待的齐聚李府的原因了。
如果在后世数百年,有朝臣该如此明目张胆的齐聚一起,怕是宴席还没有散,皇宫中就已经有旨意放出直接来拿人了。
这不是典型的想要结党或者造反的症状么,直接一锅端了先。
好在大秦,还不是后世。
咸阳宫中也甚少限制朝臣私交。这也是为什么在始皇帝时就明知姚贾、郑国、马兴、胡毋敬这些重臣都唯李斯马首是瞻也不曾问罪的原因了。
大秦作为第一个开创帝制的帝国,在政治上应该算是最为开明的。不仅是因为帝制初创,更因为秦人的包容xing、血xing以及对皇族的忠诚。
秦以后,自汉王朝开始,华夏大地上一个帝国消亡,就会有另一个帝国兴起,如此反复,一代代的皇帝为了保持对这天下的统治,对百姓对官员的限制也在一步步加深。
姚贾的话以及骤然安静的大殿,让李由刚刚端起酒樽的手不由一顿,不满的看了姚贾一眼,李由顺势举起酒樽高声道:“陛下英明,诸位,同饮此杯,以祝我大秦昌盛!请!”
“陛下英明,大秦昌盛!”
堂中一干朝臣虽然不明白其中发生了什么,但是还是纷纷举杯,齐声高呼道。
酒毕,大堂中再次恢复了先前喧嚣之状。至于各人心中到底作何之想,怕是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姚贾的眼神有些闪烁。
李由刚刚那不满的眼神他看到了,其实在他话刚一出口他就知道自己错了。不是话说的错了,而是说的场合不对。
此际,李系群臣酒宴,他在这个时候说出如此话语,如果被有心人听到传入那位耳中,那就是大不敬之罪。虽然他没明言,但是谁能不知他说的谁?
“唉,叔父大人先前有些过了!今ri只我等在,到还无碍,他ri还望叔父大人多多三思。”说到这里,李由叹了口气,“这大秦终究是陛下的大秦,这天下终究是陛下的天下,我等做臣子的,能为陛下分忧那是陛下信任。叔父切记啊。”
“我知道,我知道。”姚贾举杯连连道,灌下一口酒,掩饰自己的尴尬,完了想想似乎心中始终有所不甘,再次开口道:“只是公子,六部各司司丞、司封令、员外郎等一众官吏,公子可和那边议定?”
“六部,二十四司丞,九十六司封令,二百一十六人员外郎。二十四司丞陛下已有决断,皇室两人尽皆在兵部;关中老秦世家两人一吏部一刑部;小侄举荐之三人陛下尽皆允了,礼、吏、工三部各一;蒙家兵部两人,礼部一人,吏部一人;老丞相举荐之三人,陛下也允了,依然礼、吏、工三部各一。”
1...204205206207208...2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