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末之召唤群英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开心小白
随后董卓来到了后将军府,昔日繁华的后将军府,尤其是在董卓攻破汝南之后,更是人去楼控,至于袁术本人更是病于g榻之上,董卓来到袁术的房间,看到袁术zuichún干裂,zui里面喃喃到:“来人,给本将军来碗糖水......”
董卓见一方诸侯的袁术却落得如此场面,便让手下去取糖水,算是完了袁术这心愿,当然这糖水也是加了料的,毕竟成王败寇......
、、






汉末之召唤群英 第145章 董卓占豫州,徐达入长安
董卓与袁术之战,最终以董卓占据豫州,袁术败亡结束。
袁术的败亡对于天下诸侯,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那袁术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而袁家在整个大汉的影响力都是举足轻重的,随着袁术的败亡,整个豫州的袁家子弟纷纷北上冀州,整个豫州官员为之一空。
整个豫州一下子就好像成了一个三不管之地一般,盗匪横.行,汝南黄巾一脉更是有复苏的趋势,总之整个豫州乱成一团。
一开始董卓还耐着性子管一下,可是没过多久,董卓的本性再度爆发出来,又开始了骄奢**的生活,至于其他的事情军事方面全权交给冉闵来处理,政事则是交给李儒。
李儒负责统筹全局,冉闵负责率兵剿灭匪患,在冉闵的雷霆之势下,整个豫州的盗匪纷纷被剿灭,刚刚有了苗头的汝南黄巾,更是被冉闵一战而下,汝南黄巾刘辟等人更是直接被冉闵斩落马下。
在董卓占豫州之后的三个月之内,冉闵便扫荡了整个豫州的所有匪患,虽然豫州各地官员缺失,所以各地治安直接归军事管理,同时各地主世家也遭到了军队的抄家剿灭,概因为董卓下令要筹集大量的金银珠宝,而这些显然是贫民百姓所不具有的,于是百姓们却是以另外一种安定的方式存活了下来,甚至因为没有了官员和地主世家的压迫,整个豫州的百姓就仿佛活在了天堂一般。
土地有,因为地主世家死的死逃的逃,自然土地也就空出来了,李儒便学着征北军的治政方式,将土地分给百姓耕种,而百姓只需要交十分一的税收,这在整个天下也只有征北军做到。
至于其他州郡都是十税五左右徘徊,倒不是李儒想将税收调的那么低,而是豫州百姓经过战乱确实也经不起折腾,李儒自己明白一个势力除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另外最重要的就是人,而这人不单单体现在人才上面,人口亦是重要指标,而眼下董卓军最缺的便是人,当然李儒也不会忘记经济实力的发展。
首先李儒创立了豫州商会,商会的影响力李儒是见识过的,原本董卓军偌大的基业,十有九便是因为轻视了商会的影响力,才导致了粮草的缺失,豫州商会一成立,李儒边将整个豫州的粮草把控起来,同时还包括了铁,盐等能够影响到董卓军的重要资源。
豫州商会的成立当然少不了商人,整个豫州的大小商户被李儒统统纳入豫州商会,而且还是强制性的,对于不配合的商户,第二天恐怕便会在豫州这个土地上永久的消失,当然打一个巴掌也要喂一颗红枣,加入豫州商会的商户,自然也就得到了董卓军的庇护,当然在税收上面也就昂贵了一些,有了董卓军的庇护,豫州商会的发展自然也就日益壮大,其发展的势头甚至超过了其他诸侯建立的商会。
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没有直面受到商会的影响和打击,没能够身切的体会到商会的影响力,在看待商会的问题上自然也就没有那般重视,同时各路诸侯都忙于发展军事实力,也就没空去管商会的事情,任凭商会自己独自发展,所以各路诸侯所创立的商会,只不过是将商人聚集起来,然后对粮草进行把控,其他的就什么事情都不管。
豫州在李儒的治理之下,倒是和平稳定并且高速发展了起来,人口方面虽然不及之前称霸司雍两地那般达到两百六十万,但也达到了一百七十万,同时因为各地缺少官员,李儒依样画葫芦跟着征北军那般建立了豫州学院,至于钱财当然不可能官方出,统统由商会出资筹建,商人无利不早起,李儒给的利益便是商会的商户可以在学院里面培养独属于自己商户的人才以此来保证各自商户的经久不衰,人才源源不断。
李儒不知道自己的这个举动倒是意外的造就了一个商学院的诞生,当这个消息传到罗阳耳朵里的时候,罗阳亦是不由感慨李儒是一个怪才,当天罗阳便招来一众谋士商讨在学院之内将原本学习商学的人划分出来,建立商学院,同时还将商会和商学院直接连接起来。
在军事方面战胜了袁术军的董卓军,拥兵数再度恢复到三十万之众,之后经过一番筛选之下,余下二十万,至于这裁掉的十万兵马,李儒并没有任其归乡种田,而是将其登记在册,其中很大一部分护卫豫州商会,让豫州商会的商人在出豫州之后可以平稳经商,这些士兵仍旧挂着董卓军的名号,拿的俸禄自然也就由需要出豫州经商的商户共同分担。
而李儒在豫州的一系列政策推行,也十有九模仿征北军,这一切董卓自然是看在眼里,董卓也没想着参与,在董卓想来只要有源源不断的钱和美女就行了,况且随着年岁的增长,董卓对于称霸天下的野心也在不断的减弱,到最后董卓甚至完全放权给李儒和冉闵,退居幕后安居享乐起来,而造成这一切最大的原因便是董卓没有子嗣,唯有两个女儿,分别嫁与已经阵亡的牛辅和李儒,没了继承人,董卓自然也就没有了继续拼搏下去的动力......
豫州稳定下来,袁术败亡还有一个人也受到了影响,那个人便是雄踞冀州的袁绍,如今袁家仅剩下的诸侯,袁家对于袁绍自然的便是全力支持,一时间袁绍的势力雄厚了几分,虽然这一切并没有体会在军事实力上面,但是却得到了不少人才的效忠,虽然没有什么大才,但是在基础型人才方面却是得到大大的补充,有了袁家的全力支持的袁绍,对于接下来攻占青州的把握自然更大一些。
在沉寂了五年之后的第一年,征北军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司雍,交州划州而治,一半属江东,一半属荆州,豫州袁术战败,董卓占据豫州,冀州袁绍也在积极备战,准备在来年攻下青州.....
年关将近,征北军的中心经过近半年的迁移,已然从太原迁到了长安,司雍军团也正式组建,只是目前还没有合适统帅人选。
这一天,长安城外有一辆简陋的马车缓缓驶入长安,驾车的两人赫然便是徐达和汤和二人。
徐达和汤和先后离开汝南,原本约定在长安汇合,可是随着董卓占据豫州,整个豫州便也被董卓把控起来,徐达和汤和没能够离开豫州,最终也就只能够在豫州暂时安定下来,对于袁术的败亡徐达和汤和唏嘘不已,同时不由感慨董卓军的强盛。
临近两个月的时间徐达和汤和两人当起了猎户,平凡的生活让徐达和汤和二人打定主意就此安稳下来,但是豫州却不保险,毕竟徐达和汤和曾经效忠袁术,若是被董卓发现二人,绝对没有好下场,所以两人一直在想着如何离开豫州,而豫州商会的建立,让二人看到了机会,之后徐达和汤和便带着家人跟着商户平稳的出了豫州,经过将近十天的风雪路程,徐达和汤和正式进入了长安。
徐达看着已经逐渐恢复的长安,感慨说道:“不愧是长安城,这热闹程度还真不是其他地方比得了的,相信在长安定居下来,在征北军的庇护之下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一边的汤和笑着说道:“徐大哥说的在理,只是可惜了一身的本事最终却是只能够当起了猎户,听说这征北军知人善用,徐大哥要不要我们去凑凑热闹。”
徐达笑着说道:“我看还是算了吧,你嫂子刚刚给我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我还是想当一个平凡的猎户,这近两个月的平凡生活,我徐达算是想明白了,平安是福,至于其他的也就不重要了。”
汤和听到徐达这话,赞同的点了点说道:“徐大哥说的对,统帅三军固然能够一展iog中抱负,可是这官场却实在不好混啊,gao不好哪一天被抄家砍头也说不定,还是安稳一些好。”
两人在谈笑间便驾着马车到了长安治所填报户籍,户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之前在豫州徐达和汤和并没有上报上去,完全是因为怕董卓的打击报复,如今到了征北军地界二人也就没这方面的顾虑。
只是到了治所二人才发现治所之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些人大多是各地的平民,甚至有一些还是从豫州因为战乱逃到长安的百姓。
在经过小半天的排队,终于是lún到了徐达和汤和二人,而今天正好恰好lún到于谦坐镇治所,于谦看着官员在一丝不苟的登记户籍,满意的点了点头。
徐达来到官员面前,官员问道:“报上姓名,岁数和原户籍。”
徐达笑着说道:“官爷,小民徐达字天德,今年二十有七,原籍是豫州谯郡(徐达出身濠州钟离),妻子张氏,今年二十有五,小子徐允(徐辉祖),刚满周岁,倒是麻烦官爷了。”
徐达一边说官员一边记载,待记载完之后,将路引户籍证明交给徐达,随后说道:“户籍登记好了,这是路引和户籍证明,稍后会有人待你们到指定住处居住,这个住处由官方提供,住处三千钱,每月至少交一百钱,也可以提前交完,待钱数交足之后,这住处便属于你的了。”
徐达点了点头,交一百钱对于徐达来说难度并不大,只是徐达没有想到这长安的住处才三千钱,徐达这两个月来做猎户每个月都能够赚个七百将近百钱,加上之前当任职和袁术赏了钱财,这三千百钱真算不得什么,当即徐达说道:“官爷,小民之前有存了些钱粮,小民还有个兄弟汤和,可否将两家安排的近一些,这是六两银子(一两金子=十两银子,一两银子=一千钱),官爷给点点。”
官员诧异的看了眼徐达,因为来登记的百姓几乎没有几个人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子,要知道来登记基本上是贫民百姓,随后官员反应过来将地契交予徐达.....
、、





汉末之召唤群英 第146章 访徐达1
徐达接过了官员手中的地契,便说道:“谢谢官爷。”徐达说完便退到一旁。
徐达一家子登记完后便出了屋子到小院等待汤和一家。
汤和上前笑着说道:“官爷,我和徐大哥是兄弟,就麻烦官爷给安排一下。”
官员看着汤和点了点头说道:“这个你放心,刚刚你徐大哥已经把房钱交了,待你登记之后,我就会将地契一并交予你,现在你先将姓名,年龄,籍贯还有家人信息报上来。”
汤和当即说道:“小民汤和字鼎臣,今年二十六岁,也是豫州谯郡人士,小人妻子胡氏,今年二十有三,小子汤鼎,也是刚满周岁。”
官员一边听一边记录,待记录完后,便将地契和路引一并交予汤和,随后说道:“登记好了,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居住在长安,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到治所这边寻求帮助。”
汤和点了点头谢到:“麻烦官爷了,小民这就告辞了。”汤和说着便带着妻子胡氏和抱在怀中的汤鼎出了治所来到院子,和徐达汇合。
两人不知道登记户籍时,却让治所内的于谦记住了二人,对于徐达和汤和这两个名字,于谦当然不陌生,尤其二人出身豫州谯郡,心中便开始思索起来。
徐达和汤和二人的统帅之能,罗阳不止以此在于谦面前提起过,甚至罗阳亲自说出整个征北军之中,论统帅能力,绝对能排到前五之列,尤其是徐达征北军之中能够胜过他的恐怕也就岳飞一人。
于谦想着交代了下官员要认真仔细做好登记户籍工作,随后到了院子,发现徐达和汤和正在向官差询打听住处,于谦便走了上去说道:“刚刚在厅内便注意到两位,想来两位也是刚到长安,对于长安还不了解,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是可以为两位壮士引路。”
官差见于谦赶忙行礼道:“于大人。”
于谦对官差摆了摆手手示意他到一旁去,这边他来应付,官差见于谦示意,点了点头便退到一旁。
徐达和汤和刚刚也注意到了于谦,只是见其坐在一旁,便知道于谦的官职不小,现在又听到官差喊于大人,心中便猜测到此人有可能是于谦,毕竟在征北军之中姓于的官员是有一些,但是达到一定地位的也就只有于谦了,而于谦在整个征北军来说,也是一位响当当的大人物。
而且于谦其人为人和善,从政如流,本身更是jīng通兵法韬略,而且于谦从起于微末之时便跟随罗阳,一步步走到今天,可以说于谦绝对是征北军元老级人物。
当即徐达和汤和恭敬的对于谦行了个礼,随后徐达说道:“敢问可是于谦于大人?”
于谦听到这话笑着说道:“看来谦还是有些名望的,两位壮士,不知道对于刚刚的提议如何?”
徐达听到这话赶忙说道:“于大人,小民只是平民而已,又岂敢麻烦于大人。”
于谦摆摆手说道:“壮士多虑了,谦只是见两位壮士,便感觉两位壮士绝非常人,便想着结交一下二位。”
徐达和汤和听到于谦这话,不由的皱了皱眉头,随即徐达说道:“于大人却是高看小民了,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猎户,只会打打猎,养家糊口罢了。”
于谦见两人有些抵触自己,便说道:“这临近年关,天气寒冷,便由我带着两位壮士和家人去房屋住下,却不应该让小孩子受了风寒。”
徐达和汤和见于谦这么说,点了点头,这无外头确实不宜久待,两个大男人还好,可是自己的妻子还有孩子身体可是受不得寒冷。
随后徐达和汤和两家子在于谦的带路下直接前往长安住宅区,在马车上,于谦和徐达汤和坐在马车头,于谦一边指路,一边给徐达汤和介绍长安城。
到了地方,是个jīng致小院子,徐达和汤和满意的点了点头,这院子的价值绝对高过三千钱,没有七千绝对拿不下来,更何况还是在长安城。
徐达和汤和两家子先是聚在徐达家,于谦本来想要留下来帮忙,不过却被徐达和汤和给婉拒了。
于谦出了徐达家,便直接前往征北将军府,一进入征北将军府,于谦得知罗阳在书房,便赶到书房。
罗阳见于谦fg仆仆的样子,随即放下手中的竹简然,然后笑着说道:“延益(于谦),你这fg仆仆的找我,可是有什么急事?我记得现在延益应该是在治所那边监督才对啊。”
于谦听到罗阳这话,也没在意而是说道:“主公,你前些日子不是还在感慨没有统兵之将吗?延益今天到是碰到了两个大将之才。”
罗阳听到于谦这话,不由来了兴趣,当即问道:“哦?延益快说说是什么样的大将之才,能够当得起延益如此称赞,本将军倒是想要见识见识。”
于谦当即回到:“主公此二人便是主公提过的徐达汤和二人。”
罗阳听到这两个名字,当即站了起来说道:“延益,说的可是那豫州的徐达汤和二人。”
于谦点了点头说道:“今日,徐达汤和来治所登记户籍时皆说自己是豫州谯郡人,虽然还不太确定此二人是否就是那徐达汤和,但是想来这天下没有那么巧合的事,同时名叫徐达汤和,又同出豫州,二人关系又同时亲若兄弟。”
罗阳听到于谦这话赞同的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延益所说,此二人必是徐达汤和无疑,只是不知此二人现居何处,本将军好登门拜访一番,若是能够请得二人出仕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于谦听到罗阳这话,想起今日徐达和汤和二人对自己的抵触态度,于是说道:“主公,今日谦和徐达汤和交谈过,发现其二人对谦多有抵触之意,恐怕是之前被袁术所弃,而对入仕有所抗拒,主公想将二人纳入征北军怕是不易办到。”
罗阳听到于谦这话,皱了皱眉头,随即想到历史上的徐达汤和二人,二人似乎对于仕途并不看重,甚至在明朝建立之后,退居幕后,其中多少有因明太祖杀功而心寒仕途,而眼下,徐达和汤和因为袁术心寒仕途也不是没有可能。
罗阳想了想对于谦说道:“延益,你先将二人的住处告知于我,至于能不能够劝二人加入征北军却是只能够尽人事听天命了。”
于谦听到罗阳这话,点了点头随后将徐达二人现在的住址告诉了罗阳,随后便转身出了书房。
罗阳得知二人的住址,也没有什么心思继续看书,而是在书房踱步,想着如何劝二人加入征北军。
长孙无垢端着茶来到书房,见罗阳皱着眉头,在书房走来走去,想来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于是长孙无垢将茶放在桌案上,随后缓缓说道:“夫君,有何心烦之事不妨说出来,观音婢或许不能够替夫君解决问题,也可以替夫君分担一些。”
罗阳见是长孙无垢笑着说道:“观音婢,今日偶闻两位大才,来到长安定居可是以目前的情形来看,此二人却极有可能厌倦官场,想让二人出仕恐非易事。”
长孙无垢听到罗阳这话,不由轻笑了出来:“原来夫君担忧的是这么一回事啊?”
罗阳见长孙无垢脸带笑容,不由问道:“观音婢可是有办法劝谏二人入仕?”
长孙无垢笑着说道:“观音婢不知道夫君说的是何人,自然不好判断,但是此二人既然来到长安定居,必然对征北军心生向往,再者说,此二人现在在长安,人又跑不了,夫君只需礼贤下士,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让二人看出夫君的诚意,就像夫君所说,二人身居大才,又岂会甘于落寞,在夫君的诚意打动之下,出仕征北军不过是早晚的事。”
罗阳听到长孙无垢这话,先是一愣,随后笑道:“还是观音婢看得透彻,却是夫君想多了。”
长孙无垢见罗阳想开了笑着说道:“夫君只是当局者迷罢了,却是不知此二人姓甚名谁,让夫君如此挂念,其必然有非凡的才能。”
罗阳听到这话笑着说道:“此二人名唤徐达和汤和,乃是难得的将才,尤其是徐达其统帅之能恐怕我征北军只有岳都督能够高过其一筹,余者恐有不及。”
长孙无垢听到这话,不由愣了下,她也没想到罗阳对于这个徐达如此看重,岳飞乃是绝世统帅,其统兵之能位居征北军一众将领之首,一众将领对于岳飞的统帅之才无不敬佩,而眼下这徐达的统帅之能居然如此出色,却是让长孙无垢有些意外。
长孙无垢随即说道:“既然如此大才,夫君更应当礼贤下士。”
罗阳听到长孙无垢这话,当即说道:“观音婢,说的在理,择日不如撞日,今日便去拜访一番,观音婢也同夫君一同前往如何。”
长孙无垢听到罗阳这话,笑着说道:“夫君诚意相邀,观音婢岂有拒绝的道理。
、、





汉末之召唤群英 第147章 访徐达2
在得知徐达已经在长安定居下来之后,罗阳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招揽徐达的机会,当天罗阳便带着长孙无垢前往于谦所说的地址。
徐达家的院子内徐达和汤和正在聊着今日的见闻。
只见汤和说到:“徐大哥,今日那于大人对我兄弟二人殷勤了些,是不是在哪里听说过我们的名字。”
徐达听到汤和这话,沉思了下说到:“这不好说,这征北军势力说是天下第一也不为过,地跨幽,并,司,雍,凉,拥兵近百万,眼线更是遍布天下,豫州的事情对于征北军来说只要留心调查,想要查到你我兄弟二人的事情,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想来那征北军麾下战将千员,其中更是有不少闻名天下的名将,也不会为你我兄弟二人而大费周章。”
汤和听到徐达这话赞同的点了点头,虽然他们兄弟二人,在豫州战场上有了些名望,但也仅限在豫州。
汤和以及徐达不知道的事,这天下间最了解他兄弟二人能力的便是罗阳,两人的名字一出现,罗阳便让情报部门留意两人动向,甚至时不时提到二人的名字以及才能,也正因为如此,于谦在听到徐达和汤和这两个名字的时候,便留意二人。
另外一边,罗阳和长孙无垢带着两个随从在买了写礼品之后,便来到徐达住处的院落前,见院内有声响传出,罗阳便知道主人在家,罗阳上前轻轻扣响院门。
院子内的徐达和汤和不由诧异这个时候会是什么人在这个时候登门拜访,按理说他们今天才进驻长安,也没有什么熟人,怎么会有人拜访。
汤和想了想说道:“徐大哥,你说会不会是那个于谦于大人去二复返。”
徐达听到这话点了点头,不排除有这个可能,随后起身向着院门走去一边说道:“看看就知道了。”
徐达一开门便见门口站着四个人,其中两个警戒着四周,想必是随从,徐达看着眼前的气度不凡的男子问道:“不知道这位兄台因何来到此处,如果没记错的话,在下并不认识兄台。”
罗阳听到这话当即自我介绍到:“在下罗阳字子诚,听闻此间有大才,特来拜访,却是叨扰了。”
徐达听到罗阳的名字愣住了,后脚跟上的汤和也是,回过神来的徐达当即问道:“可是那征北将军当下。”
罗阳听到这话点了点头说道:“正是罗阳,只是今日听闻两位大才居于长安,这才迫不及待的登门造访,还请两位原谅。”
罗阳说着话的功夫一边查看起了二人的属性。
姓名:徐达--字天德--年龄:岁--所属势力:在野
武力:+4(熬金枪+4)--统帅:--智力:--政治:--武器:熬金枪(地级上品)
特技:.将帅:当徐达统领三军时,自身统帅+,麾下武将武力+,士兵战力+%。
1...6061626364...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