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抗战之老兵油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卡尔加里小虎
好,就算鬼子一开始没有准备拼刺,就立姿准备开枪,拼刺的时候都是一窝蜂就往前面冲,都在跑,后面的敢边跑边开枪吗?那不是打中自己人后背吗?
也就是只有最前面的有机会开枪,且不说边跑边开枪打不打得中同样在奔跑中的敌人,就是这一枪打了,根本没有机会开第二枪!
我们看开枪后的动作:先拉栓退壳,然后推弹上膛,重新瞄准。
如果第一排的开了枪后,边跑边做拉拴退弹和推弹上膛的动作,很可能你子弹还没来得及上膛,距离这么近敌人早就冲到面前捅死你了。
如果你停下来再做退壳和重新推弹上膛的动作,后面的鬼子就要冲到你前面去,挡住你的枪口。也就是说还是开不了枪。
所以鬼子认为,j ru拼刺距离,如果开枪只有最前面的有机会并且只能开一枪,用手动步枪射击得不偿失,不如就埋着脑袋冲。
后来在制定步兵cào典的时候就严令不得拼刺开枪,还要关保险呢。
小龙就问班长:班长大叔,你咋知道鬼子这些事呢?
班长说:好久之前听特务营营长讲的,当时他还是搜索连连长呢,他在日本念过士官学校,小三队长还给他当过几年传令兵呢。
二喜子说:那鬼子还先退子弹呢。
班长就过去给他一个“爆栗”:这你也信!
班长说:李三娃,把你的枪给我。再给我一个。
看见李三娃正准备从前面右侧的弹盒取,连忙喊他:别从前面弹盒拿,不急的时候要先从腰后的弹盒拿。
边说边把手中的汉阳造还给二喜子。
李三娃手里的中正式是周班长原来那支,先给了姜天宝,姜天宝换成驳壳枪时就给了李狗子,现在背在李三娃身上。
班长接过枪和,拉开枪栓,把装着五发子弹的桥夹压上去,压下子弹再抽出桥夹,推栓上膛,然后说:汉阳造是用的漏夹,装子弹要连着漏夹一起压下去,与三八大盖不一样,中正式与三八大盖是一样的,都是用的5发桥夹。
然后他举着枪:看,我现在准备拼刺刀了,我退子弹哦
说完就拉动枪栓,一颗黄灿灿的792毫米尖头弹就蹦了出来,然后推枪栓回去,问到:我现在是不是不能开枪,可以堂堂正正拼刺刀了?
大伙面面相觑:明明枪里还有4颗子弹嘛,而且刚才一推枪栓,不是又推弹上膛了吗?
小龙就叫出来:班长大叔,你枪里还有4颗子弹呢。
班长就骂二喜子:鬼子退子弹是怎么回事你明白了吗?瞎编的。鬼子拼刺不开枪是真的,哪有什么退子弹,现在又不是只装一颗子弹的时候了。
二喜子就一拍大腿:哎呀,怎么就没想到鬼子三八大盖是装5颗子弹这茬呢,二瓜哥,你乱传。
二瓜就尴尬地搔脑袋:我也是听他们县大队那个谁说的。
班长就说:小三,你来跟大家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三就说:鬼子的步兵cào典规定,拼刺前必须先关掉步枪的保险,三八大盖的保险在枪机尾部,就是后面那个圆帽型的东西,向前压并往右转到位就是保险。向前压并向左转到位就解除保险。
我们拼刺刀的时候,没规定过必须关保险,所以都是上了刺刀就冲出去,而鬼子cào典规定了必须关保险,所以拼刺前都有个左手拿枪,右手去转动保险的动作,拼刺刀的时候一紧张就看成是鬼子在退子弹了。要是真的必须退子弹的话,那么肯定就不会只拉一下枪栓了,枪里有五发子弹得拉五下,四发子弹就拉四下。你们谁见过、谁听说过鬼子拉五下枪栓退掉全部子弹的?(1)
大伙都摇头。
班长又说:说起来我们中国兵个头都比小鬼子高,但个个瘦得不成样子,尤其是那些杂牌军拉的壮丁,更是枯瘦如柴,压根没气力跟鬼子拼刺刀,所以拼刺刀老是输。
你们几个新兵蛋子力气没鬼子大,动作没鬼子快,跟鬼子拼刺刀没胜算,我们这里也就是蛮牛班长和我跟鬼子单挑有把握,小三队长拿长枪有胜算,拿鬼子刀就没把握了,上次他全靠牛牛帮忙才砍掉两颗鬼子脑袋的。
小三听了很不服气的样子,撅着嘴。
班长就说:你别不服气,不信咱们试试就知道了。随便找个新兵跟你比划比划就明白了。
班长就喊小龙去山神庙里取练拼刺的木枪过来,让小三找根与暗蓝妖刀差不多长短的木棍。
小龙把木枪递给班长,木枪头裹了棉花外面包着布,班长说:我和蛮牛用木枪对你这根短木棍,赢了你也不会服气,咱们找个新兵来比划。姜天宝,你来。就按照平时练拼刺刀那样来。
小三就双手握着自己的“宝刀”严阵以待,准备施展自己的左斩头右斩头,姜天宝也没对队长客气,握着木枪就是一个突刺,居然没做引枪动作,小三反应还是很快的,马上磕开木枪。
可是想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拿着短了一半又轻飘飘的木棍能磕开多少?
姜天宝回枪又刺,小三又格挡,姜天宝连刺四五下,小三手忙脚乱边退边挡,愣是没能还击一下,最终还是被姜天宝在肚子上戳了一下。
他红着脸把木棍扔了。
班长说:你这把鬼子刀的确很名贵,而且极其锋利,但是刀好不代表就能用来拼刺刀。三八大盖加刺刀这么长,大多数鬼子还没有刺刀尖高呢(2),你那把鬼子刀刃长不足一米,遇上鬼子老兵,肯定吃大亏,下次再遇上鬼子想拼刺刀,先用你的捷克步枪撂倒七八个,再用大眼撸子打。
小龙就问:班长大叔,那我们拼刺刀干不过小鬼子,就不练拼刺刀了?
金副队长发话了:乱说,不但还要练,而且要用心练。鬼子拼刺刀厉害是长年累月练出来的,我们个头比他们高大,练好了就能拼过他们了。没把握拼刺时,就近战用驳壳枪干他们。
这时候蹲在外面抽烟的周班长chā话了:书记官,你下次还是别舞着你的枪牌撸子冲前面去了,别一枪没打死鬼子,自己反倒吃了亏。
这一下班长、蛮牛和小三都点头附和:副队长,以后您可别冲了,就把新兵招呼着就行。
金副队长张口结舌面红耳赤一时间没说出话来。
新兵们也放肆地笑起来了:副队长胆子可也真大,就拿把小手枪也敢冲。
后记:
(1)之所以流传鬼子拼刺刀退子弹,是很多人想当然的就以为三八大盖是单发步枪,弹仓里面也只有一发子弹。如果是担心走火而退子弹,难道第一发会走火,后面几发就不会走火了?
《吴效闵少将》中提到,八路军386旅陈赓部,豫北金山寺一仗,刺刀杀出威风。勇将楚大明的20团七连被旅里授予“刺刀见红”锦旗一面。时任20团政治处主任的吴效闵在战后对白刃血战带来巨大心灵的新战士说:“日本兵在战斗技能上确有一套,他们实弹打的多,用咱们中国人当活靶,练杀人不眨眼!想想惨死在鬼子刺刀下的父老兄妹,你们回家后心里能好受吗?咱中国军人的命就是国家的魂,我死国生,虽死犹荣。你们细琢磨这句话。日本兵在战场上也严守刺杀cào典,要关上保险,显示帝国的武士道。下次和鬼子拼刺刀,你先用枪撂倒几个,再给小鬼子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别和野兽讲规矩。”
(2)中正式加刺刀长159米,三八大盖加刺刀长168米。这近10厘米影响也很大的。





抗战之老兵油子 第54章 .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1
晚上吃饭时,石牛找金副队长告状来了:
副队长。蛮牛班长有两个30发弹匣,本来这次战斗给我一个的。回来他就非要拿回去,一个人用两个。
金副队长就问蛮牛,蛮牛一听就叫起来:石牛这小子上次打鬼子卡车,两个长点射七八发子弹,大半都飞上天了。这捷克式他还玩不好,关键时候指望这两个30发弹匣救命用的,肯定都放我这儿。
班长听明白原委,就说:这捷克式枪又重,后座力大,不下几年功夫,没把子力气是玩不好的。石牛现在也就能打响,平时实弹机会也少,暂时还是还给你班长吧,啥事能用好了,你班长会给你的。
石牛就委屈的把30发弹匣交出来,蛮牛就叹:石牛看上去个子也不小,但是力气不够,把不住捷克式,当个副射手没问题,当机枪手够呛。班长,要不把姜天宝调回二班,他力气在新兵中最大,机枪估计练得出来。
班长就说:去,姜天宝在突击小组好好的,当投弹手也很重要。以后给你再物色一个机枪手吧。(1)
背嵬小队平时虽然还是按照普通编制生活,但训练和作战时实际上是编组为了两个组:两个突击小组(两支快枪掩护近战重火力投弹手)和两个火力掩护小组(两挺机枪为核心再加上铁师傅的马四环)。用现在的话说叫“以任务为导向”近战突击为主,攻势行动为主。
班长现在找到事做了,除了平时正常训练,就是盯着小龙,bī他练枪。这也不是以前训小三那时候,以前时间多,慢慢练,现在就练枪,拳脚刀法都少得多了。
小龙光练出枪和据枪瞄准就练得手臂肿胀难消,钱婶私下里还让班长放松点,班长却当着小龙和钱婶的面说:如果小龙不拿枪倒好办,拿了枪,练不好,生死就在分秒之间。先出枪开枪一秒,又能打中对方,他死你活。如果出枪慢一秒,又打不中对方,你死他活!
可以说,背嵬队的战斗力强悍首先来自于班长的言传身教,他从小练武也是被师父bī着苦练的,后来练枪也是被老镖头bī着练的。
所以背嵬队的训练强度是远超县大队或者军分区独立团、国军其他部队的。当然,背嵬队的伙食足够支持他们的大强度训练。(2)
晚上,金副队长找小三谈心:小三你给我说实话,那天你挥刀喊冲的时候,想过是喊全队人冲下去拼刺没有?
小三就吞吞吐吐说:嗯当时脑子里就想杀鬼子,啥也没顾上,就喊杀自个儿冲下去,没想过是下冲锋命令
金副队长就说:
你敢身先士卒带头冲杀,这是好事,就算胆怯的队员看见队长都敢第一个冲锋,自然就勇气倍增也敢冲锋了。这个头带得好!真要好好表扬!
金副队长当过老师,又进过政工干部集训队,自然深谙先表扬再批评的谈话技巧。
然后才说:
小时候我让你背过孙子兵法,里面有句“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还记得不?
小三点点头。
金副队长说:那你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小三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不可以因为一时愤怒而兴兵,将领不可以因为一时愤怒而开战。合乎国家的根本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就停止。
孙子认为,打仗的一个法则是:不论君主,还是将帅,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因为一时的冲动而轻启战端,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金副队长就说:
你小的时候我让你读了那么多日本的步兵cào典,德国的战术手册。你年纪虽然轻,但也是七八年的老兵了。
你要知道自己在战场上的一言一行就是命令,下命令前要想着全班人马因你一句“杀”就会全部冲出去,同样一句“打”才能开枪。
一个冲动的决定,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所以你一定要牢记自己首先是一个指挥官,其次才是战斗员,不能只顾着自己杀得痛快,砍得过瘾。
以后可得牢记“将不可愠而致战”!
菜根谭里有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送给你,以后多想想。
小三很惭愧:以后下令一定先过脑子。
金副队长说:以后你也不能先冲锋了。
小三一听就急了:我本来就是尖兵,当先锋的,怎么能不带头先冲呢?只要我安排好,该头一个冲还是头一个冲。
再说了,队里能当尖兵的也就是我和班长了,我不先冲,难道让班长第一个上?
我先安排好了就可以冲,不是后面还有班长和您嘛。
谈完心,金副队长就回山神庙,小三就去查岗查哨。
金副队长就想:这小子是个做队长的材料,还得跟王班长商量,抓紧训练出一个尖兵出来,不能老让这小子跑最前面,万一干起来,先把队长报销掉,那还打什么?
小三也在思考:“将不可愠而致战”这是有道理的,以后要注意。不过孙子兵法里面,后面那句“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很有道理。以后要算算账,有好处就打,没好处,光死人就没意思了。总之一仗下来,要么缴获枪支弹药,要么搞点粮食罐头,总之不能空手而回。
晚上睡觉前,小三就把这个思路跟大伙儿说了一下,尤其那句不能空手而回深得周班长和蛮牛的赞同。
周班长说:对头对头,不去抢鬼子的牛肉罐头,伙食怎么能开好??
蛮牛也说:可不是,我们提着脑袋去打,总不能白打吧。
金副队长就指着小三的脑袋:你小子又在歪解孙子兵法。
小三嘿嘿笑道:军分区不给我们发枪,县大队不帮我们征粮,我们一点粮食不是抢伪军的,就是拿腊肉跟老百姓换的。以后打仗总得算算帐,光出不进,坐吃山空呀。
后记:
(1)
首先声明,老卡对生死线的作家兰晓龙是非常尊敬的。他的士兵突击是一等一的好书,虽然太正能量,太主旋律了,但胜在真实,只有当过兵才懂得的真实。生死线里面唐机枪这肯定是不现实的(他写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时候知道让大块头的迷龙当机枪手,写生死线的时候怎样出这个bug)。先不说唐机枪没有副射手的问题,没有备用枪管的问题,哪来那么多子弹的问题,怎么随时能扛着空枪就重19斤2两机枪满山跑的问题。就一个,依她的小个子小身板,怎么控制机枪连射的?如果是打手动步枪,打一发,再重新找瞄准线是可以做到jīng准射击的(参考烽火逃兵里面的常红缨这个小狙击手),但机枪无论是短点射还是长点射,据枪要稳,抵肩要踏实,才能控制好枪身不至于后面几发全飞上天。
重点来了,zb26发射的叫792x57的全威力机枪弹,枪口动能达到3697焦,相对应的ak47用的是中间威力子弹,762x39毫米枪口动能才2010焦。
因此捷克式的后座力很大,发射时后座比较明显,为抵消后座力其底板内装有减震弹簧,加上它的雪撬板式脚架底抓地能力不强,因此在连发时跳动比较厉害,不是富有经验的射手,很难用它打出理想的点射jīng度。
这些事情也不是光靠复仇的jīng神力量支撑就能解决的。
(2)现在所谓的抗日神剧好像一个民兵因为有了觉悟,被组织感召了,就成了战士,能战胜鬼子了。老卡就不明白了,无论是射击、投弹、拼刺,哪一样不是靠严格的、长期的训练才能出战斗力?
战斗力是靠拼命才能练出来的。老卡老丈人八十多了,随时能报出电报码,能快速发报(先报务、后干对空联络),老张虽然练过几天发报,都不敢在老爷子面前装。




抗战之老兵油子 第55章 . 收编来了!()
这次背嵬队大战一场后,也随时做好了对付鬼子报复的思想准备,山神庙那里的粮食弹药什么的大都搬到神仙洞去了,金副队长跟杨同宝商量,把眼线布到山脚下,平时背嵬队白天都是双岗,一个在山梁那里,一个就在陡坡上原木遮蔽部那里,随时都备着一篮子的。
所以这天下午钟贡勋上尉扮成货郎挑着货担子还在盘山路上的时候,在山梁那里站岗的李三娃就喊陡坡上的小龙去报告去了。
小三和班长一听又来了个货郎,就来了兴趣。
金副队长看他们神色古怪,就问怎么回事,小三就讲了上次许家镇便衣队吴老四上来刺探情报的事。
金副队长就说:如果还是吴老四,肯定就是鬼子打发汉jiān来刺探情报的。
如果是另外的人呢?可能是真的货郎,很有可能就是军统派来的人了(1)。
班长说:我们待会一看便知。
许家镇修路工地这场伏击战,震惊了鬼子、伪军,国军也听到风声。军统皖南站就派了钟贡勋上尉前来联络收容整编,他是中央警官学校特警班第一期毕业,先前在军统皖北站当书记,刚调任皖南站当普通组组长,(2)。
金副队长和班长、小三就赶到陡坡上去看着,还让李三娃也撤到山涧对面那个坡顶去,放货郎随意进来。
钟贡勋上尉挑着货担子慢慢悠悠地顺着盘山道上了山梁,本来呢看他穿着打扮神情举止,不露半分破绽,不过小三他们上次识破了吴老四,这次就认定他这个货郎有问题。
他在山梁那里歇了一小会,看见了沙袋工事,也看见了站在山涧那边坡顶上站岗的李三娃,他远远的点头哈腰打招呼:老总,辛苦了。
然后又挑起货担跟着大路往村里走,走到村口,一群五六岁七八岁的小孩子在打闹玩耍,还唱着儿歌:
山豹子,排第一,长枪短枪都配齐,背上一把东洋刀,砍下那鬼子脑袋当球踢!
王老虎,排第二,二十响的匣子枪,指到哪里打哪里,鬼子遇上王老虎命归西!
大蛮牛,高又壮,双臂有那千斤力,抓住那小鬼子哎扔到山下去!
铁无常,枪法好,一里能把人打倒,鬼子遇上铁无常,包管挨枪把命丧!
他心里暗暗记诵:看来这背嵬队领头的就是这儿歌里面唱的四个人。
金副队长和班长小三,都已经在村口等着他了,蛮牛和铁师傅,、周班长也赶过来了,六个人就在村口把货郎拦住。
六人打量着他,虽然装出一副市侩模样,但在班长周班长这种二十年军龄的老兵眼里,还是有着骨子里掩藏不住的jīng悍之气。
钟贡勋上尉也在观察这六个老兵,他先从脚看起,六个人都是穿的鬼子翻毛皮靴,都打着绑腿。
士兵打绑腿的作用,一是跨越障碍不易钩挂,行动利索;二是绑腿将士兵小腿踝部适度扎紧,以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血液流进脚部,造成脚部长时间过度运动而产生的肿涨。
由于刚刚打绑腿的一段时间,腿肚子会因为不适应而发胀,所以新兵打的绑腿往往有些松散,久而久之适应习惯后,绑腿就松紧适度了。
所以通过绑腿,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新兵还是老兵,这个人是不是经常打绑腿。
而且老兵打绑腿是门“功夫”。由于小腿有自然的弧度,绑腿从脚腕到膝的水平缠绕的打法易松脱。而绑腿折卷的“人字”打法则可紧帖小腿起伏的肌肉不易松脱。行伍多年的老兵绑腿打法较为讲究,一面的“人字”折花要从底到顶,而且要在一条线上。而两面“人字”的折花,一条腿要两副绑腿,很费事已经少有这么打的了。(3)
他看见周班长、班长、小三、蛮牛、金副队长五人的绑腿都是“人字”折花从底到顶一条线,没有年戎马生涯做不到,而小三很让他奇怪,他上穿中央军的衣服,下面却是一条鬼子的裤子。按说他年纪轻轻,不过十八九岁样子,但xiōng前有蔡司望远镜,腰间挎着柯尔特手枪,似乎还是个发号施令的角色。
而背着马四环骑枪的老兵看年龄三十好几,绑腿虽然也是“人字”折花到顶,却并没有形成一条线。
班长、周班长、蛮牛都是中央军军装戴35钢盔,小三也是戴35钢盔就裤子是鬼子军裤。
他心里暗自判断,小三、蛮牛、班长、周班长这四人出自于德械师,只是不知道是87师还是88师或者教导总队。
而金副队长和铁师傅让他没有看明白,两人都是戴着鬼子的钢盔,铁师傅穿的是67师的军装,而金副队长上衣是老百姓的服装,下面也是鬼子军裤,但是看打的绑腿,金副队长又是个老兵。
他判断这六个人都是背嵬队的班排长,或者说核心骨干人员,虽然铁师傅没有短枪,只背着一支马四环,对于马四环这种特征明显的枪,钟贡勋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枪也不是普通士兵都有的。
钟贡勋上尉满脸堆笑,忙与六人打招呼:各位老总好。
班长就回话,你这个货郎,好像以前没来过吧?
他忙答道,很久以前是来过的,只是这一年半年没来过。
边说边把货担放下:各位老总要不要选点东西?
小三早就训练过牛牛鉴别嫌疑人身上带没带枪,就示意牛牛围着钟贡勋打转,牛牛围着一转,就嗅出了他带着枪,马上给出了示警信号,小三给班长递个眼色,班长就边拔驳壳枪往后退,小三一看见牛牛表示对方身上藏了枪的,就已经把柯尔特拿出来,他把双手背在后面,慢慢无声上膛:轻轻地拉动套筒,然后缓慢复位。
枪上膛后就把枪放在右侧腰间对准他,牛牛也是作势欲扑。
钟贡勋一看,不知道自己哪里露了破绽,忙说:弟兄们,别冲动,我是自己人。忠义救国军的,负责跟背崴队联系。
班长和小三两支枪对准他,小三喝道:把手举高,老实点。老子看你是鬼子便衣队的。
左手就伸到他怀里去摸枪,钟贡勋还是不肯坐以待毙,就准备动手把小三制住,刚准备出手,绕到他背后的蛮牛那把硕大匕首的刀锋就抵在他脖子上了:莫乱动,免得见血。
他一看对方个个都是老手,也就不再动了。
小三从他怀里摸出了枪牌撸子,说实话,假如村里是鬼子,钟贡勋组长早就悄悄把枪藏树丛草堆下了,不会给机会让人搜出来的。
1...2425262728...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