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老兵油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卡尔加里小虎
蛮牛说:这地方好守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吃什么?住哪里?
班长毫不在意的说:我们过来替他们打鬼子,老百姓敢不纳粮纳捐?不捐粮捐物,就是汉jiān!直接给他们收了!
蛮牛和周班长马上表示支持,铁师傅隐隐觉得不对,而小三从金书记官那里学到了军队不能扰民的思想,尤其是岳家军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他又想,如果不让老百姓纳粮纳捐,他们吃什么呢?难道不打仗去种田?
不要说他们不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因为他们还不懂这个,眼下他们只是几个打算靠自己打鬼子的溃兵。
大家走了一天都累了,班长就安排暗哨,白天被鬼子追过,大家都明白不能松懈。让铁师傅当第一班哨,小三当最后一班哨,夜间放哨最好的就是第一班哨和凌晨这班哨,因为睡觉没间断,半夜的哨最影响休息。
班长把铁师傅带到下面一个不容易被看见的地方,让他躲在guàn木丛里,牛牛的笼子还在下面十几公尺的地方。
又给他一颗,交代说:看清楚是鬼子,不要急着开枪,先扔,鬼子不知道是哪里扔的,我们听见了就做好准备了。
然后各自围着火堆合衣睡下,班长睡在最外头。
2
第二天上午,在班长小三他们过夜的前方,共产党领导的梅游县县大队尖山区小队正埋伏在路边,准备伏击班长他们。
南京保卫战之后,桂军第七军转进至大别山。但大别山是老革命根据地,在南方各根据地红军残留部队统一组建成新四军后,大别山的一些隐藏下来的骨干分子就四处开展活动,由于当时国共合作,在国军控制区域的力量就地下渗透并不公开身份活动,而梅游县大部分是丘陵和山地,日军和国军的防线犬牙交错,县城被日军占领后,但几个镇还是国军地盘,原先国民政府的县长带着县政府躲到最偏远的镇上去了,山上又有土匪,与日军伪军占据地区临近的地方就出现政权空白,几个村里也就有了共产党领导的半公开的武装力量。
区小队长杨同宝是从大别山那边过来的,有个亲姐姐是嫁在尖山村的,他搞土改和发动群众很有经验,真正打仗却没什么经验。虽然号称区小队但也就是在尖山村招到了几个人,其他村都还没有发展起来。
前几天他们在路边设伏,用火铳bī两个逃兵交出了两只汉阳造(杂牌部队早十天前就开始溃逃了),加上他带过来的一支仿造盒子炮,总算有了三把硬火,其他都是是梭镖、火铳。
早上杨同宝正在大姐家里喝粥,负责在往尖山村的来路上盯守的二瓜急急忙忙跑过来报告,他气喘吁吁地道:小队长,大路那边过来了五个逃兵,有三支长枪、一挺机关枪、每人都挎着盒子炮。我瞧得真真的。
几个区小队的队员一听,眼睛都放光:有机关枪、还有盒子炮?!发财了!发大财了!
杨同宝让二瓜别急,慢慢说。
原来是在离尖山村还有十来里路的山口发现的,是往尖山村方向在走,二瓜在山坡上看见后,就抄近路翻山回来报信。
杨同宝知道可以走大车的大路是盘山绕上来的,比翻山近路远了一倍不止,那还有一个钟头逃兵才到,就发令了:
这些逃兵,拿这样好的枪不打鬼子,咱们去缴他们的枪。还是在前几天我们埋伏的地方下手。石牛,李狗子我们三个守在半路上,大栓和狗蛋守在王大叔那块田下面的口子那里,堵住后路别让他们跑喽,二瓜和老三到时就下去把他们的枪和子弹抱上来。别让他们发觉,突然bī住他们先让他们把枪放地上再过去。石牛和老三带步枪,其余的把梭镖和火铳带上。
石牛,老三,你们能用汉阳造了吧?
石牛和老三捞着用步枪的机会,都是喜出望外,大声回答:会用了,就是拉拴上膛,瞄准开枪嘛。
那好,我们喝完粥就出发。
3
班长他们早上把昨天烤熟的红薯煨热后吃过就上路了,跟着盘山的大路继续上山。
翻过一道山梁后,远远看见一个小山村,左侧是险峻的山峰,后面是深深的山谷。
几个人停下来边歇息边看地形,班长说:这里好,看左边的山,爬上去守着,鬼子穿着他们的大头皮靴能不能爬上去都难说,更别提攻上去了。
大家都觉得挺好,歇息的位置看样子离小山村还有一里多不到两里路,大路左边是道陡坎,低的地方有一丈多高,越临近山村的地方越高,差不多有两丈的样子,而大路右边有条山涧,是从山村边流下来的。
歇息一阵后就继续前行,突然,自带人眼望远镜的铁师傅说到:王班长,情况不对,左边陡坡上有几个人,好像拿着枪。
班长忙拿过望远镜往铁师傅指的地方仔细看,果然,坡上露着三个人的上半身,其中一个还拿着一只长枪,距离一里路差不多的样子。
杨同宝他们三个远远看见班长他们过来,觉着还挺远都不懂隐蔽,一下子被铁师傅看见了。
班长又看了一会四周的地形,有了计较,就招呼大家靠着坡壁蹲下商量,大路也不是笔直的,靠着坡壁那边就看不见了。
班长说:一里远的地方埋伏了三个人,有一只长枪,不知道是什么人?
蛮牛问:是土匪?
班长说:不像,土匪也不会在这种地方下手,离村子太近了。土匪都是劫半道。难道是村里的猎户或者大户人家的庄丁?
小三说:管他什么人,敢动手就打死他们!
班长说:那里只看见三个人,估计不远的地方还有人等着我们过去了抄我们的后路。我看这样,小三就从这里翻上去,先把堵后路的拿下,铁师傅和蛮牛就从小溪那里绕过去,悄悄摸到那三个人对面把机枪架上,一旦打起来就把他们干死。
大路半道上有个口子可以上去,等铁师傅你们到了后,就摇几下那棵小树,小三把抄后路的解决了就摇这棵小树,我和周大叔再往前走。等到口子了,周大叔继续往前,我从口子上去和小三汇合直接端掉他们。
还有,没搞清楚对方来头,先不要搞死人。
大家都觉得这样可以,小三先直接与蛮牛搭人梯悄悄爬上陡坡,然后蛮牛和铁师傅退回去从对方看不见的地方下到小溪,从浅处徒涉过去就往那三个人躲的对面绕。
小三上去后,轻手轻脚的往前面摸去,没多远就瞧见了焦急地等在口子上面的大栓和狗蛋,狗蛋拿着一把平日打猎用的火铳,大栓没枪是一根梭镖。两人也不懂隐蔽纪律,不时跑到高处往班长他们那里看,原来班长和周大叔干脆找块路边的石头坐下来,点了袋烟,你一口我一口的抽起来,难怪他们等得心焦。
小三暗暗好笑,找到位置藏好身子把zh29背上,等拿着梭镖的大栓再次跑到坡上去观察班长动静的时候,他猛的往狗蛋扑过去,狗蛋听见背后声响,扭头看时,已经被小三重重一肘打在头上,当场打晕。
然后继续往大栓那里扑去,大栓还在瞧着动静边说话:那两个逃兵还坐在那里抽烟,另外三个是不是去拉屎去了?
没听见回话,他准备扭头去看,小三已经从下面抱住他双腿往后一拖右肩一顶他pì股,大栓就啪的摔倒,没等他呼救,小三已经骑在他身上,用胳膊勒住他的脖子直到晕过去才松手。
然后他把大栓的梭镖踩断扔掉,用他的布裤腰带把手脚倒捆在一起,撕下他的一截衣袖塞进嘴里,又把狗蛋如法炮制,找到班长说的那颗树,摇动起来。
班长不时用望远镜看看两边,小三这边先摇树,过一阵蛮牛和铁师傅也绕到位置架上机枪,铁师傅就摇动了几下小树。
班长就背上蛮牛的大背包,和周班长慢慢吞吞的往前走去。
走到口子那里,他把背包放下,把驳壳枪拔出和枪盒组装好,提着枪就上去了,而周班长则提着牛牛扛着枪继续慢慢走着。
班长上坡后装了两声鸟叫,很快得到小三的回应,小三溜过来报告:
班长,口子这里有两个,我都打晕捆上了,那边还躲着两个。
班长说:这两个我来解决,你摸到那三个后边去。
然后分头行动,班长往那两个一直趴着往来路看的人背后摸去,轻轻松松打晕,拿起一只汉阳造也往那三个人埋伏的地点赶去,小三已经在前面找到位置躲好了。
杨同宝感觉不对劲,怎么只看见一个逃兵过来?李狗子焦急的问:小队长,已经过来了,怎么办?
杨同宝一咬牙:先把他的枪缴了再说!
等周班长走近只有十几二十步远的时候,三个人一起站起来,石牛和杨同宝都把枪指着周班长,杨同宝喝到:
逃兵,赶快把枪放下,不然打死你。
“啪”,突然一枪打在杨同宝脚边,小三站起身用zh29开了一枪,紧接着班长用驳壳枪也打了个短点射,三颗从杨同宝他们身边飞过。
他们三个吓一大跳,下意识的就把枪放下。
班长用枪瞄着他们慢慢走近:各位是哪个山寨的?敢打我们的主意?
3
杨同宝又把盒子炮举起了,但他那把劣质仿造货与铮亮的德国造712相比首先就输了气势,他说到:
我们是梅游县县大队尖山区小队的,不是土匪!你们把枪放下!
班长说:别乱动,对面机枪瞄准你们的。。突然大叫一声铁师傅
“啪”一声枪响,李狗子立在地上的梭镖被铁师傅从对面打断,震得他手心发麻。
杨同宝心里暗暗叫苦,不知道大栓、二瓜、狗蛋、老三怎么样了,怎么还不赶过来。
班长明白他在想什么,说到:你还想等那四个手下?都被我们捆上了。
杨同宝一听,心知今天讨不了好,就说:那是一场误会,我们要打鬼子,你们不敢跟鬼子干,就想让你们把枪留下给我们。
班长说:谁说我们不敢跟鬼子干?我们就是准备找地方留下打鬼子的。
杨同宝就招呼石牛放下枪,说:既然都是要打鬼子的,那都是一路人,误会误会。班长几位是准备去哪里打鬼子呢?
班长说:还没选好地方,走着瞧瞧看。
杨同宝的脑子一下子活动起来,这几个人一看就是打过仗能打仗会打仗的老兵,装备又这样好,不管坑蒙拐骗,怎么着也要留下来。
就安排李狗子去给二瓜他们松绑,小三也招手示意铁师傅和蛮牛过来,自己开始鼓吹起来:
班长你们不如就留尖山村跟我们一起打鬼子吧。你们留下来好处多得很。
首先是后勤有了保障,以后粮食就由我们尖山村和区里其他几个村供给,不用各位费心去征粮。
其次是我们尖山村背靠尖山,又险又高,上面还有股泉水,大队鬼子要进了村,就地往尖山上一躲,鬼子就没有办法了。清朝有股太平军,打南京城破后,被官军一直追到这来上了尖山,几千官军楞拿几百人没办法,后来是冬天饿得没法才下山投降的。
最后就是我们这里村民齐心,整个梅游县都有我们县大队的人,村里放羊拾粪的人都是我们的眼线,梅游县的鬼子和伪军一有动静,我们马上就能知道。
这时,周班长也上来了,不一会蛮牛和铁师傅也过来了,回来时不用躲躲藏藏,自然走得快多了。
五个人聚在一边商量,蛮牛说:他们是县大队的人,跟他们混在一起怕有事吧。
小三说:不能再喊了,金书记官讲,早就招安了,编成了八路军和新四军,跟我们一样,都是国军了。
现在叫国共合作,一起打鬼子!委员长早就讲“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yòu,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我看可以一起干!
班长心思就活络起来,如果山里的老百姓真如这位区小队长所说,能提供粮食补给,那也就没必要顶个土匪的坏名声了,毕竟自己征粮抢粮在老百姓眼里无异于就是土匪。
再说,多了几百上千自告奋勇心甘情愿做眼线的村民,那打起仗来胜算大多了,以前剿的时候,就是两眼一抹黑,处处被动,也就第五次共军被外行指挥硬拼阵地战才让国军大胜。
班长就拍板了:怕什么,我们现在也不服谁管,管他什么名号,大家合起来打鬼子就是。共军都成了国军,还怕跟一帮老百姓一起打鬼子?
铁师傅和小三马上响应,不用去找老百姓征粮抢粮,大合他们心意。
周班长也觉得可行,反正已经定了留在这座山,有老百姓支持管吃管住,何乐而不为呢?
蛮牛头脑简单,反正班长说行就行。
班长就去与杨同宝讲,说愿意跟区小队合兵一处,共同打鬼子了。区小队负责后勤和情报,他们负责打仗和训练区小队的成员。又表达了对打晕二瓜他们的歉意。
他们七个人就一起往村子里面走,后面五个还要歇息一阵才能走动。
进了村,杨同宝区小队长就张罗着午饭,一顿饭吃下来,蛮牛的食量惊呆了众人。
饭后就寻思着给他们五个找住处,班长却指着村外的那个山神庙问有没有住。
进村的大路到村口后,分出一条小路沿着山梁走过去差不多半里路的样子就是这个破败但还没倒的小山神庙。
杨同宝说从来没有人住那里,几人就走过去看,往山神庙的小路中间有一个石板桥,从村边流下来的山涧最窄的地方就在那里,差不多只有两丈来宽了,石板长差不多一丈多,宽两尺,两块石板并排搭在两边用条石筑成的石拱上,过了石板桥就一直沿着缓坡上去,但山神庙修的地方是个高出缓坡一人多高的土台,所以正中就挖开安放十来根条石砌成阶梯,跟条石阶梯上了平台,山神庙前的这块平地长宽都有五丈的样子,左边是一个半人高的土堆,上面有一棵松树,右边角上横着一块大石头,长有一丈,宽也有七尺以上,厚有三尺多。
山神庙很小,就只有一个大殿,横宽都不过三丈的样子,红墙青瓦看上去倒挺牢实,只是门已经没了,门两边的窗户也破破烂烂的。
进了大殿,山神像放在正中,绕过神像出后面,又有一块空地,但比外面小多了,跟大殿一样宽三丈,长则不过两丈多,边上有一棵粗达两尺的大树,下面就是深谷了。
班长就对杨同宝说:我们就住这里吧,住村里多有不便,只是要麻烦杨队长给我们置办些铺板、棉被、铁锅、煤油灯等等。
塞给杨同宝两个银元置办,杨队长怎肯收钱,最后还是收了一个,因为铁锅和油灯必须下山去买,村民家里也没多的。
下午,区小队的就抬来了一口石缸,找齐了铺板把地铺搭好,棉被也凑齐了,村里的师傅和周班长就在后面的墙边砌灶台。
这就算驻扎下来了。
后记:
毛瑟手枪c96,712(或1932),中国国内的官方称谓多为“自来得”“驳壳枪”“卜壳枪”,来自于盒子的英文单词box,国军和八路叫驳壳枪、快慢机居多。
土匪胡子爱叫盒子炮,因为喊“炮”霸气、响亮;游击队则爱喊匣子枪、匣枪。也有因为枪管长度区分喊“一把盒子”“二把三把”的,也有因为握把上表明用9毫米子弹叫“大红九”,还有因为弹匣装弹数叫“20响”的。
1936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开支列表中,有“购廿响驳壳手枪二万枝附子弹二千万发”一项,共280万法币。
又如蒋介石致中国驻德商务参赞谭伯羽电报:
“武昌,1938年3月1日:
柏林。中国大使馆谭伯羽先生:密。请即商订德国八生一迫击炮300门,每门配炮弹3,000发,如有现货更好。又购20响卜壳手枪2万枝,每枝配弹2,000发,如无现货,则购买其他式手枪亦可。总愈快愈好,其价请速详报。中正。”
抗战之老兵油子 第12章 .区小队是干啥的?
1
当天晚上,杨同宝就来与班长他们商量用什么名号打鬼子的问题,肯定不能用什么山什么寨的名号,那不还是当土匪了嘛。
但是肯定也不能用原先的88师特务营搜索连一班的旗号,因为他们已经选择离开了国军,大伙一合计,是那个理。
就接受了梅游县县大队尖山区小队一班的名号,毕竟端了别人的碗,就要服人管。
杨同宝就说:咱们两家是合起来打鬼子,你们都是老兵,打仗你们说了算,发动老百姓支持我们抗日就是我们的事。以后军事训练也听你们的。
班长就说:甚么你们我们的,现在都是一家人了,都是区小队的。
杨同宝说:区小队还缺个副队长,班长您来当吧。
班长却说:我们几个是兵,他才是官,他当副队长。
他指向最年轻、正在逗牛牛的小三,大伙都吃了一惊。
蛮牛道:班长,开什么玩笑。小三咋能当我们的副队长呢?
班长说:营座前天是不是说要提小三做准尉?这里只有他是军官,当然他当副队长!
对班长而言,南京保卫战最大的损失就是小三的准尉牌子没有拿到手,现在到了八路这边,肯定要把小三推上去。
周班长发言了:小三马上当准尉的人,我看来当这个副队长挺合适的。
这事就这么定了,小三和蛮牛还想说什么,班长一瞪眼都闭上了嘴。
小三当了副队长,一班长理所当然还是王班长当。二班全是尖山村的人,杨同宝先兼着班长。
铁师傅问了个一班的人都关心地问题:
区小队是干啥的?
杨同宝就解释:
区小队是不参加下田的。不像民兵那样,又要种庄稼又要打游击;不过我们县大队是淞沪会战后成立的,区小队更是南京保卫战打响才开始发展,人少枪更少,都还要种庄稼,平时也不住在一起,有事才聚拢起来。现在有了你们一班,可算成了真正的区小队了。
第二,我们区小队是非正规武装。不属于八路军,也不属于新四军,我们算是共产党领导下民间自发的抗日武装。
第三,我们区小队就在本地和鬼子打,哪里好打就在哪里打,不会调到外地的。
大家一听明白了,就是围着自己村、自己乡打嘛,什么都自己说了算,穿什么衣服,用什么武器都由自己定,这倒挺合这五位的心思。他们眼瞅着身边弟兄十之八九都倒下,早被打阵地战和死拼硬扛搞伤心了,现在怎么打自己定,个个都点头。
然后定下来,平时杨同宝队长负责后勤和情报,因为鬼子和伪军从县城和占领的乡镇过来,一路上县大队都能获得情报,有交通员负责传递;一班负责作战和训练二班的新兵。
又把警戒放哨安排下来,二班是本地人,负责白天站岗放哨,哨位就放在进村大路中间的那个上陡坡的口子那里,至于老百姓充当的眼线,能放多远放多远;一班就负责夜间放哨。
2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后,班长就召集全班人在最能爬山的二瓜带领下上了尖山,目的两个:一是熟悉地形,为以后鬼子来袭做好准备;二是打猎,解决吃肉问题。
以后,没有敌情的时候,一二班都要抽调一半的人去跑半天,尖山上的动物们可算是遭了殃,遇上这些带着制式武器枪法又好的老兵,尤其是铁师傅,遇上没跑的猎物无论远近举枪就射,几乎百发百中,野山羊、麂子、野兔见天都能打倒。
回来后,班长就编麻绳、也不说用来做什么,编完一根又编第二根。周班长也挺忙,平时负责每天伙食,又做咸菜泡辣椒,用野味熏四川腊肉,惹得蛮牛每天看着挂在外面屋檐下的腊肉不断感叹,这才是神仙日子呐!
下午蛮牛和铁师傅就负责训练二班的这帮新兵,就是二瓜、老三、狗蛋、石牛、大栓、李狗子这几个歪瓜裂枣。
铁师傅的枪法已经让他们几个佩服得五体投地,偏偏铁师傅脾气还挺好,教他们练瞄准射击、分解结合很有耐心。
但蛮牛负责教队列战术就成了他们的噩梦了,他喜欢打骂新兵的毛病没改,杨同宝批评他,他振振有词的说:松是害,严是爱。现在不好好捶打,以后到战场上会送命的。(1)
偏生他力大无比,新兵们敢怒不敢言。蛮牛真是很享受目前的状况,顿顿有野味吃,还有六七个新兵供他cào练使唤,在88师的时候,除了班长管着他,上面还有排长、连长、营长这里只有班长管着他,但也只是叫他下手有个轻重,没说不许打骂新兵呀。
小三也很忙,每天上午跑完山,回来他就忙着训练牛牛,董先生给他的训犬教材和手书的驯养牛牛的注意事项背得滚瓜烂熟。
手书的事项中说要多遛狗,他就带着牛牛满山跑。
除了教材上教的,周班长还给他讲民间驯猎犬的方法:我在西康省大凉山,看见当地彝族猎人驯大凉山的撵山狗(2)。
彝族人很穷,自己都吃不饱,那里有多余的食物喂狗?但他们驯撵山狗的时候一开始是肯下本钱的,把肉和内脏切成条,随手乱扔,撵山狗用嘴咬到就能吃,没用嘴咬到就饿肚皮,所以从小养成什么地方就敢扑、动作又快又灵活;等狗大些了,就根本不喂了,要吃就只得自己上山猎野物,还要给主人叼回来。
小三觉得这个办法好,就让周大叔把内脏、骨头都留给自己,然后自己来扔,让牛牛用嘴去接。又从尖山村老猎户那里学了一招,用一根牛扇子骨风干后放在牛牛窝里让它随时啃,在山神庙里它已经不住狗笼了,也住不下了,因为两个多月的牛牛已经二十多斤了。
虽然不到三个月的牛牛还是小狗,但它确实天生好斗,一点不怵村里大得多的土狗,随时就想主动去攻击对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