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抗战之老兵油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卡尔加里小虎
练了几天后,周班长拿了块木板用绳子挂在小树上,上面横七竖八用毛笔划了些线,周班长让小三用那铁条去划那木板,只许划到线上。
周班长先做了个示范,右手握着剔骨刀,唰唰唰,划了四五刀,然后让小三去看木板,只见木板上唯有画线的地方有刀痕,小三不禁咋舌,木板在动,这画的线又不规则,周班长怎么就看清划准的。
这样练了几天,这天,小三先是反手刀对着木板上画的线划过去,周班长坐在边上边抽烟边喊:
在手指上打个旋,再chā心口。无论对手怎么格挡,你就是要快。
快!快!快!
让对方闪避不了,格挡不及!
练累了休息的时候,周班长说:我们是先练杀人,再练伤人。打架我打不过你,但能杀死你!
打小我们就没练过打架,只学一件事,冲着脖子、心脏下死手。所以遇上打架不能伤对方性命时就成了挨打,因为我们只会杀人。
3。
这天等小三练完,周班长招呼小三也坐下说:小三,怎样练该教的我都教了,剩下的一靠你练,二靠你悟。
不过我也给你讲,你的短刀就算练到我这程度,万中无一的水平,也要切记,别碰上蜀中唐姓玩小刀的。
小三说:四川姓唐的玩短刀很厉害?
周班长说:我这点道行在唐家算不入流的(1),唐家也没有正式传我刀法,我有个幺舅爷爷,是我nǎinǎi最小的弟弟,不知道年轻的时候犯了什么事,被罚在后山给祖宗守墓,他最爱喝酒,我们小的时候遇上他喝醉了一高兴,就拿铜板让我们去买牛皮糖,山楂啥的,后来我nǎinǎi就告诉我,你要学本事,就到山上去给你幺舅爷爷送酒喝,他喝高兴了,就会教你几手,我就是这样跟着学了一些,不过小三你一定要牢记,我的刀法在常人眼里,可算是高手,但在真正的唐家传人眼里,连入门都算不上,我幺舅爷爷跟我比划过,我半招都挡不住,他自己说还是没出师。他们出手你根本看不清,你会觉得他们压根就不是人,他们可以极慢,慢到你自己把心口送到他刀下,也可以极快,快到你什么都没看见,喉咙已经被切断,心口已经被刺穿。
小三从小练拳,满脸都是不相信的样子。
周班长看了他的脸色说到:
民国24年,不是中央军入川剿匪吗?当时的红军到了陕北后,我们不是在四川待了一段时间,我就回了青城山老家一趟,专门去见了我幺舅爷爷,那次他就跟我讲了一件事情,不知道从哪里流窜过来一股bàng老二—
小三就问:bàng老二?
周班长就说:bàng老二就是土匪,山贼,就是强盗的意思,一般土匪bàng老二什么的,并不祸害当地普通百姓,讲究兔子不吃窝边草。
但是这个土匪是从其他地方流窜过来的,也不去抢大户人家,经常对着我幺舅爷爷以前住的那个山村附近的村民下手,前一段时间,公然派人到村子里面来说,每家每户都要准备大洋若干,猪肉粮食若干,如不照办就要屠村。
这个村子里大部分人家都姓唐,世代务农与世无争,幺舅爷爷当家的堂大哥,就派了一个最小的孩子,去那股山贼的地方。
小三就chā话:孩子?多大的孩子?
周班长说:也就十三十四岁吧,按照辈分来讲,我得喊小表叔,我们四川人叫表爸,我这个小表爸就找到了这伙土匪藏身的地方,被把风的人带进去洞子里,也搜了他身上,他身上只有一块竹片,一头倒是削得尖尖的。
那土匪老大就问我小表爸,单身一人上山做什么?我小表爸说“我爸爸让我告诉你们,不要去sāo扰这附近村子的老百姓”。
一众土匪哈哈大笑,老大更是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就指着这个十三十四岁的孩子说:就凭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就敢来说这话。
小表爸说“如果你们不听劝告,我爸爸讲了,就让我把你们全部杀死。”
土匪们看着身穿小长衫,斯斯文文读书郎形象的小表爸,又是一阵捧腹大笑,不过,就这么短的时间,好多人都笑不出来了,因为几个拿着枪和最容易拔枪的人,瞬息之间就被我小表爸刺中心口而死,最后20多个土匪全部毙命,没留一条活口。
小三听到这里不由大叫:不可能,不可能!一个十三十四岁的孩子拿着一把竹剑就杀死20多个人,这20多个人都是泥巴做的,不知道拿枪啊?
周班长说:使短枪的,一开始就被杀死了,拿长枪的倒是开过两枪,但是开了第一枪后就没机会开第二枪。
小三还是摇头:不信,这不可能,又不是个人,20多个人呢。
周班长说:这件事情是真的,在我们当地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县志都记载了的,只是外人不知道是我小表爸杀的。
小三还是不信:周班长你不是编出来哄我的吧?
周班长说:这世上人无数,光中国就有4万万人,有那么几个奇人异人不足为奇,何况你也是见过我玩刀的,你说一个屋里面,有个人,我上来就把那拿短枪的杀死,最后把个人全部杀死,你说我做不做得到?
小三说:做得到。
周班长说:那一个动作比我快上十倍,又怎么不可能杀死20来个人?
小三就说:这世上哪有比周大叔你快上十倍的人?
周班长就笑到:这世上亿万人你都见识过?不说别的,我幺舅爷爷,现在有70岁了,出手就比我还快,我跟你讲个道理,你打快枪,在87、88师是排第一是不是?
小三说:算是吧。
周班长就说:这是你10岁出头,你班长就让你练枪,而且你班长自己就是个玩枪的大行家,所以才带得出来你这种水平的徒弟,要是你10岁开始练短刀,不是我这种人教,而是比我厉害几倍上十倍的人来教,那你的刀法早就远远超过我了。
小三一想到也是这个道理:对,嗯。不过怎么可能有比周班长厉害十倍的人哦。
周班长说:小三如果你碰上与唐家人放单,五米之内转身就跑,五米之外,拔枪别动刀,恩,五米之外都不一定保险。总之要么跑,要么用枪,拳脚刀都不要在他们面前比划。
小三就问:我怎么知道谁是唐家人?
周班长说:一,唐家人出手绝对是单独行动,不会与人配合,就算是碰上有人凑巧在一起出手,他们也会马上主动避开。二,唐家人出手不像人而像鬼,如果你看见出手的人动作快得根本就不是人能做出来的,那他就是唐家人。
不过周班长又补了一句:唐家人不会轻易出手的,你也碰不上,他们出手要的价码很高。(2)
后记:
(1)老卡打个比喻吧,周班长玩短刀的水平大致就跟洪七公教过三天的穆念慈一样,他幺舅爷爷最多算鲁有脚水平,而唐家真正的传人水平就是洪七公本人或者郭靖、乔峰的级别,都是练降龙十八掌,但差距就有这么大。他们不是百万中一人,而是亿万人中一人!
无论子女多少,每代单传一人,传子不传女,从不在外招收徒弟。也就是解放后,王老虎王班长的孙子因缘巧合学了唐门的功夫,那是下一本书才会交代的事。
(2)这仙逝已久的古龙先生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一星半点蜀中唐门的传说,以为唐门是以毒出名,就在《白玉老虎》等书中写蜀中唐门擅长暗器和使毒,非也非也。
蜀中唐门并不是武功门派,上千年来也无多少人知晓,他们的事情不是这本书会讲的,小三也没机会撞见唐门的人,真要是放对,被唐门一招杀死,老卡怎么写下去?





抗战之老兵油子 第112章 .委任状来了
1。
钟贡勋上尉又来了,这次他没有办成货郎,化了点妆扮成一个山民进了尖山村,还是被班长认出来了,把他带进院子里,他把妆卸了,露出本来面目,蛮牛围着他转了两圈:钟上尉,我看你全身上下也没有几颗子弹吧。
钟贡勋就笑道:子弹和军服药品都给你们准备的足足的,到时候你们自己下山去背上来,我是先过来送委任状和你们的活动经费。
听说带来了活动经费和军饷,最高兴的就是蛮牛了,马上去喊小三队长和周班长他们过来,钟贡勋就问蛮牛,你胳膊上的伤是怎么回事?文队长他们在去哪里了?
蛮牛就说:前几天晚上有一个日本的什么忍者,到村里来跟我们交上手了,在我胳膊上划了一刀,但是周班长在他两只手上各划了一刀,伤得比我重。这会儿周班长正在让小三队长练那短刀的。
蛮牛出了院子,就让小龙去把队长和周班长叫回来,除了在山梁那里站岗的哨兵外,其余队员都在院子里等钟贡勋上尉宣读命令和委任状。
钟贡勋上尉宣读命令:背嵬队编为为忠义救国军第四支队独立中队,对外还叫背嵬中队,直属军统皖南站指挥。
然后宣读委任状:
“国民政府任职令:兹派文小山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中尉队长,此令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总指挥:戴笠(1)
“国民政府任职令:兹派金石穿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上尉副队长,此令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总指挥:戴笠”
“国民政府任职令:兹派王满金、张有田、铁天志、周发贵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少尉排长,此令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总指挥:戴笠”
小三金副队长个个都是满脸笑容,蛮牛更是喜笑颜开,军分区那边肯定也能给个排长职务,这边忠义救国军还发饷,送死仗还可以不打。
念完委任状,钟贡勋上尉就冲着小三他们抱拳恭喜,把委任状递给金副队长收好,又把那一千大洋的活动经费交给金副队长。
大伙就坐在桌子旁喝茶,钟贡勋上尉就对小三说:你们这次护送苏俄飞行员的事情,戴老板和委员长都知晓了,传令我们皖南站嘉奖。
小三他们连声道谢。
钟贡勋话头一转:文队长,你们是我们忠义救国军的人,怎么能把苏俄飞行员交到新四军手上呢?
金副队长说:钟上尉,事先也没交代不能送给新四军呀,再说了,你上次来了之后也没有下文,我们就是想送到皖南站去,也不知道在哪里呀?
小三也说,你们一不给枪,二不发粮,新四军请我们办事,还送给我们两千发子弹呢。再说了,这新四军也是国军序列呀。
钟贡勋上尉有苦难言,就只能解释说是公文辗转反复导致没有及时把补给送来,与皖南站的联络方式这次也一并解决。
实际上他是知道的,原先拨了笔活动经费,先到了皖南站发展起来的忠义救国军梅游县独立大队手上,结果焦站长一句话把背嵬队划到皖南站直属,独立大队不干了,谁不想手上有能打的队伍?就扣着这笔钱不还,说之前就欠独立大队经费,这次就算补前面的了,这一来二去就把时间拖下来了。
钟贡勋就详细询问,军分区是派谁来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这些如何回答?如何应对?小三在军分区的时候,袁圆都事先给他交待过。
小三就说:军分区的人我们不认识,就是梅游县的大队长王老七带来的,说好多少发子弹,我们就去了,这梅游县县大队,在我们刚来梅游县的时候,还是合作过几把,香火人情还是有的。
具体过程小三倒是全说的真的,袁圆也给他说过这些不必编假话,免得军统的人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不同。
钟贡勋对这一切之前也是有了解的,就没有再过多询问这事儿。
他看见吃饭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就问小三:你们的人呢?我记得不止这些人吧。
金副队长笑着说:在这尖山村住着舒服一点,但是云雾山那里的神仙洞才是我们的大本营,粮食、枪支这些都是存放在那里的,那里是易守难攻,而这里一旦有鬼子来袭,我们就得撤走。
钟贡勋想想也是,就说:好久到你们那个神仙洞去看看。
吃完饭钟贡勋就和金副队长躲到一边儿去,商议联络暗号和接头的事宜,钟贡勋是今天皖南站普通组组长,不可能每次接头都要他本人来,交代完毕,钟贡勋就连夜下山了,本来小三和金副队长都说晚了,让他在尖山村住一晚,但钟贡勋说他明天一大早还有事,大家就挥手告别。
2。
第二天一大早,背崴队在尖山村的全部人马,加上在村里找了十几个青壮年,就下山去接物资了。
经过魏家村的时候,已经伤愈回来的近江屋三郎就看见了这三十来人的队伍,小三背上背着暗蓝妖刀,腰上还挂了无铭短刀。
近江屋三郎一看那刀把,就认出是自己的刀,就多看了几眼小三,蛮牛也被他认出来了,他也太好认了,个子最高,块头最大,关键是左手还吊着绷带,班长也被他认出来了,因为班长背后有一把厚背大刀,但是那晚上用刀伤了他的,那个高手,他却没认出来是谁,这周班长平日里看上去,也不带杀气,刚才过去的时候,他的剔骨刀又被另外一个人挡住了。
眼望着背嵬队的人走过去,近江屋三郎就飞快的回院子进了房间,写了一封密信,放进信书管里,放出了一只军鸽。
近江屋三郎也是稍微心情急迫了一点,那军鸽就直接从背崴队队伍上面飞了过去,小三疑惑的看着飞过去的鸽子,金副队长有三只军鸽,平日里他也见惯了金副队长,放飞军鸽,就问铁师傅:你看刚才那个飞过去的是一只鸽子吧?
铁师傅肯定的点点头:没错!
小三又去问金副队长:老师,是不是你的鸽子飞过去了?
现在金副队长的鸽子通讯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与军分区那边传信息,另外一个就是与许家镇传信息,金副队长明明知道自己的鸽子都好好的在院子里,但也还是想了想才回答:没有。
小三就疑惑的说:刚才飞过去的这个鸽子,不是老师的,会是谁的呢?
金副队长刚才并没有看到鸽子飞过去,但是作为一个敌工部培训出来的人员,对这些事情还是很敏感的,脑子里就一直记挂着这只鸽子,心想就要找杨同宝他们去问问这附近几个村子有没有养鸽子的。
2、
过了魏家村,下了山背嵬队就贴着山脚往右边走去,走了一个多钟头,在许家镇和乌有镇两地之间的一个山坡上有个很是破败的小庙,金副队长让大家隐蔽在林子里,自己一个人进庙去接头。
没多久金副队长就在门口冲着小三他们招手。
大家就鱼贯而入进了小庙,一个穿着破破烂烂僧袍,头发也半短不长,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和尚的人,就带着他们走到后面去,的火还没去,拿快拿个几块模板,弄出来一个小洞,小三过去探头一看,里面满满当当,全是麻袋和藤箱,他就招呼蛮牛和邓铁匠下去,把东西递上来。
那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和尚的汉子带着歉意说:从后方转移这么多子弹过来殊为不易,所以原有的木制子弹箱和箱我们都把它换下来了,用的都是一些麻袋,藤箱什么的装的。
金副队长说:辛苦了,辛苦了。
小三就问:这里有多少子弹?
那人就说:七九尖头弹有8000发,按照30名步兵每人配200发子弹,机枪每挺1000发配备的,7。63公厘手枪子弹1500发,大眼撸子手枪弹200发,9公厘勃朗宁长弹200发(2),巩式500枚,西药两箱,中央军军服30套。
他念一句,班长蛮牛他们的眼睛就放光一次。背崴队这下有了这么多子弹,后面的实弹练习就可以放手搞了。
然后就招呼大家扛的扛,背的背,依旧下山去,不过他们并没有原路返回,而是继续往乌有镇方向走了一段,从青岗村那里上了山,绕回尖山村。
这倒不是背嵬队事先了解到,鬼子和伪军会在回去的路上伏击他们,而是班长教小三的一个习惯,能不走回头路就尽量不走回头路,这三十个人穿着军装,拿着刀枪露了痕迹,谁也不知道一路上有没有鬼子的暗探jiān细之类的,小心驶得万年船。
虽然没有原路返回,不过小三还是一个人带着牛牛端着马匣子跑在队伍前面几十米当尖兵,班长和周班长的两支20响紧随其后,接下来就是蛮牛的机枪,殿后的就是铁师傅和邓铁匠的机枪,邓铁匠机枪根本都还没有摸熟,所以还是让石牛当主射手,邓铁匠当副射手。
这边,县城里宪兵队我孙子队长接到了近江屋三郎通过军鸽传来的密信后,马上打电话通知许家镇和乌由镇的伪军和便衣队做好防备,同时从县城出发的两个小队就乘车赶往许家镇,他们就在从魏家村回尖山村的路上,做好了伏击准备,不过一直守到天黑,也没见背嵬队回来,梅游县境内各地也没有报告哪里遭受了袭击,第二天还是特务大队副大队长徐善宝的情报,背嵬队昨天下午就回到了尖山村。我孙子少佐就把背嵬队已经回山的消息用军鸽传给了近江屋三郎。
这边,许家镇便衣队的副队长吴老四与手下一个便衣出来,在镇上溜达着,突然,他捂住肚子:妈的,肯定是昨天晚上吃的东西不干净,肚子好痛,就匆匆往旁边李家酒楼后面的一个茅厕跑去。
后记:
(1)国民政府的委任状品种繁多,老卡这个委任状也许与文小山当时真正的委任状有出入。1938。5—1938。9忠义救国军总指挥由戴笠兼任,背崴队被整编进忠义救国军时正是戴笠兼任时,1938年9月后俞作柏接任。
(2)9x20毫米勃朗宁长弹,马牌撸子用;勃朗宁还有9x17短弹,袁圆用的花口撸子即用短弹,与9x19帕拉贝鲁姆手枪弹不同,“帕拉贝鲁姆”一词的含义是:“如想获得和平,必先准备战争”。




抗战之老兵油子 第113章 .引鸽出巢
1。
吴老四进了茅厕,见四下无人,就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折得小小的一张纸条,把旁边的一块石头用脚拨了过来,踩在那石头上面,就把那纸条塞进了门框上面的一个小洞里,然后再撒了泡niào才出去。
下午一个来上茅厕的人见四下无人,就从那门框上面把那纸条拿了出来,很快这纸条就被装进了一只信鸽的信管里面,飞到了尖山村,到了金副队长手上。
上面写道:昨天早上便衣队接到宪兵队电话,说背嵬队下山,要求镇上驻军和便衣队加强防守,同时县城增援的两个小队,就在魏家村下面设伏未果后,于今晨撤回县城。
金副队长拿着这纸条,想了一会儿,就召集小三和班长、蛮牛、周班长、铁师傅几个人开会商议这件事儿。
小三一听,想了一下就指出了一个问题:记得吴老四是说早上就接到电话了,我们是早上才下山而且并没进许家镇,消息怎么就传到了县城宪兵队里?
铁师傅说:会不会是有便衣发现我们了,找电话报告给宪兵队的。
金副队长说:如果是便衣发现我们,肯定知道我们的去向,鬼子的两个小队就不会死等在魏家村下面一天一夜了。再说了,这里最近就许家镇西门那里有电话,都已经到西门那里了,哪里还需要先报告宪兵队,肯定直接告诉守军了。
小三就说:肯定是路上或者魏家村那里有鬼子jiān细看见我们了,报告给宪兵队的。如何报告的呢?
金副队长和小三对视一眼:鸽子!
刚过魏家村的时候看见鸽子飞过的。
金副队长就负责查鸽子这件事情,虽然都相信尖山村不可能有人在大家眼皮底下养着鸽子,金副队长还是细细摸排了一遍,很快尖山村就被排除了。
又把从尖山村到魏家村沿路上的人家一户一户排除了一遍,也没有任何可疑,就让杨同宝重点排查魏家村,县大队和梅游县县委打仗的水平不咋地,但发展力量那可是背嵬队远不能比的,这魏家村又有了县大队的地下骨干。
杨同宝受领任务后,与魏家村里几个地下骨干就商议,这魏家村以往从来没听说谁养鸽子,如果有问题,一定出在搬过来的吴先生一家。
杨同宝就吩咐对那刘婶旁敲侧击打听,哪知道那刘婶早被吴先生嘱咐过,绝口不提家里有鸽子的事情,虽然平日里吴先生不在,都是她在负责喂鸽子。
杨同宝见没有摸出情况来,就把主意打到了刘婶的儿子身上,他们想了一个办法,让一个地下骨干的十来岁的儿子去找刘婶的儿子玩,地下骨干先教了儿子一段说话。
那地下骨干的儿子就带着刘婶的儿子和村里的几个小孩,满山坡到处跑,就看见了一只斑鸠,那孩子指着斑鸠大声喊:鸽子,鸽子。
那刘婶的儿子就说:这不是鸽子。
那地下骨干的儿子就说:这就是鸽子。
然后又加了一句:你又没见过鸽子,你知道什么?
刘婶儿子就大声道:我见过鸽子,鸽子不是黑的,是灰色,比这斑鸠还要大,叫声也不一样,是咕咕咕咕的叫。
那骨干的儿子又说:你见过鸽子?你骗人!
刘婶的儿子急得要哭了:我就见过,我们家里就有4只,我跟我妈还喂过呢。
这鸽子号称飞行通讯兵,但是毕竟与电台不同,要是近江屋三郎是带着电台,自己悄悄发过报后,藏起来就是,这鸽子就不同了,你必须得喂它吃的,给它水喝,所以刘婶和她儿子才知道主人家有这4只鸽子。
消息一送上来,金副队长就召集大家商议,他把了解到的情况说完,蛮牛就大声说:这有什么好说的,肯定就是这小子,尖山村没有鸽子,沿路的人家也没有鸽子,就魏家村这家人有鸽子。
1...4950515253...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