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昏君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吃货小联盟
“这...”
……
赵桓死了,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下面众将跪着哭了一地。
南宫怜儿与李思思反而坦然了,你死了,我陪你。除了你,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再会对我这么好。没有你,我受不了那种无穷无尽的思念的煎熬。
令狐云龙没有哭,他握着剑柄的手微微发抖,胡疯子的尸体还躺在大厅上。
令狐云龙看着一旁的赛华佗:“神医,在下有一事不解。”
赛华佗摇了摇头:“令狐护卫,神医二字莫再提起。”
“胡疯子当真有医治陛下之法?”令狐云龙问。
“不知道,师叔的医道,我恐不及他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以毒攻毒。”令狐云龙喃喃的道:“十分之一,那胡疯子定是有医治之法了。”
令狐云龙冲过去在胡疯子身上乱摸乱搜,希望能找到一些胡疯子身上的秘籍之类。
幸运女神并没有降临,主角光环业已黯淡,胡疯子身上屁都没有一点。
原来胡疯子隐居净凉山,对于施毒一道,已经全然摒弃了。
“难道真的要天亡陛下吗!”令狐云龙仰天长啸,众人停止哭啼。他们回头看到令狐云龙的眼角终于留下了泪水。
赵桓死了,除了胸口偶尔还能看到些许的起伏外,已经一动不动,面如死灰了。
赛华佗心中一动,他想起令狐云龙刚才那一句以毒攻毒。
赛华佗急切的从怀里掏出胡疯子那纸药方,他看了一遍又一遍。
突然赛华佗哈哈大笑,面带喜色的大叫:“天佑我大宋!”
众人大惊,难道赛华佗如胡疯子一般也疯了?
只见赛华佗疯疯癫癫,他来回奔走:“以泻止泻,以毒攻毒。君臣佐使,邪去则正安。来人,来人!抓药!”
傻子也看出来了,赛华佗找到治疗的办法了。
李思思与南宫怜儿大喜,李思思叫到:“快,快!取药!”
赛华佗如疯如癫:“我自己来,我自己来。”
赛华佗在药房取着各种草药,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等等一味味中药。
令狐云龙在旁边作陪,他忍不住问道:“赛神医,你想到了医治之法?”
赛华佗一边抓药一边喜道:“我从师叔留下的药方里找到的方法。”
令狐云龙心中一动:“这么说胡疯子的药方是对的?”
赛华佗摇了摇头:“师叔药方剧毒无比,他想置陛下于死地。他却不知若从他的药方里反其道而行之,又何尝不可呢?”
令狐云龙依旧云里雾里:“反其道而行之?”
赛华佗终于抓完了药,他转头道:“正是,陛下寒毒在体内,排之不出。若用重药放泻,将寒毒排出,再用大承汤治毒痢之症,然也。以前我只知用药止泻,却不知寒毒在陛下体内积蓄更多,唉,蠢,蠢蠢……”
(注:本书治疗方法无任何科学依据,生病还需去医院。)
令狐云龙虽然没有听明白,但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八成陛下有救了。
药房弥漫着中药的气息,药童拿扇子在扇着药。赛华佗一把夺过扇子,亲自上阵煎药。
李思思与南宫怜儿扶着赵桓,侍女将煎好的药给赵桓喂了进去。
赵桓浑浑噩噩,已经人事不知,药汤根本喂不进去。
南宫怜儿捏开赵桓的下巴,将一碗药整个儿灌了进去。
喝完药,赵桓如一摊软面条一样倒死在了床上一动不动。
众人大惊,怎地没有丝毫效果,皇帝看起来更像随时会断气的样子。
众人齐齐看着赛华佗,看的赛华佗心里发毛,让他自己也觉得心里没有底了。
突然赵桓‘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黑血,开始咳嗽个不停。
众人见到有反应,慌忙将他扶起。
赵桓又吐又泻,直到吐出的鲜血由黑变红。赛华佗拍手大喜:“咦,成了!”
八碗中药,赵桓已经感觉不到胃的存在。当天拉稀八十次,吐了九次,人已经蔫的不成样子。
临近清晨时赵桓终于沉沉睡去,赛华佗搭过脉搏。只见赵桓脉搏虽然依旧微弱,但已经处于平稳,不由得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南宫怜儿与李思思对望一眼,二人均是喜悦不尽。
南宫怜儿与李思思一齐站起来,二人对赛华佗盈盈下拜:“多谢神医救命之恩。”
当朝娘娘,竟然给一个太医下拜。唬的赛华佗跪在地上咚咚的磕头不止:“二位娘娘可折煞小人了。”
南宫怜儿笑道:“我们不是以娘娘的身份拜你,而是以一个妾身的身份感谢你,感谢你救了陛下一命。”
赛华佗犹自惊魂未定,他战战兢兢的站起来:“娘娘与陛下对臣恩重如山,臣就算肝脑涂地也得治好陛下的病症。然此病来的凶险,陛下还需将养一个月才能动身南归。且不可骑马,应坐御轿内以免再受风寒。”
李思思笑着道:“赛华佗,本宫也没有什么赏赐你的,这个就赏给你了吧。”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粉盒。
“娘娘。”旁边侍女大惊,这是西夏李乾顺送给李思思的陪嫁嫁妆。一颗鸡蛋大的夜明珠。
夜明珠光华闪烁,价值连城。赛华佗接过打开一看吓了一跳:“臣,臣不敢收。”
李思思笑了笑:“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你救了陛下,就算把大宋所有的珍宝聚起来也无法表达对你的感激之情。”
南宫怜儿也在一旁说道:“赏给你你便拿着吧。”
赛华佗这才战战兢兢的收下,又磕了几个头,千恩万谢退下。
大宋昏君 第二百四十四章 黄袍加身迫称帝
坦白说,赵佶现在活的很滋润。偌大个延福宫让自己逍遥快活,儿子又争气,把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还灭了一直为患的大金,大宋开朝以来无出其右。
自己虽然被幽禁,可吃穿用度比以前更加优待。赵佶骨子里满是文艺范儿,没事写写诗作作画的,倒是逍遥自在的多。
习惯了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再加上上次受了惊吓,再让你回归勾心斗角的权利生活,赵佶的欲望就没有那么大了。
“邦昌呐,桓儿既然任命你们四位辅政大臣了,你们还是好生辅佐昕儿便是。朕相信桓儿的眼光,也相信你们。”
张邦昌没有想到赵佶居然说出这番话来,他捶胸道:“太上皇明鉴呐,主幼母壮。若是皇后娘娘垂帘亲政,太上皇您再想力挽狂澜怕是迟了。再者,李纲跋扈,若是将来被他把持住朝政,臣怕小皇子长大后凡事还是有李纲做主啊。别忘了赵高、朱温可是前车之鉴啊。”
他说的是先秦赵高胁迫胡亥,唐朝朱温杀昭宗、哀帝之事。
赵佶听他说的厉害,吓得打了个哆嗦:“此事容朕先想想,你先回去吧。”
张邦昌再劝,赵佶只是不应,最后只好无奈退下。
第二日早朝议事,政事堂一众朝臣聚集,李纲等人面色沉重。
张邦昌道:“李大人,幼主年幼,咱们是不是请太上皇出来主持朝政。”
群臣沸沸,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李纲看着何栗:“何大人以为如何?”
何栗摇了摇头:“我也不知,若是太上皇重新执政,也无不可。一来太上皇可以镇住各地王师,二来大宋可以给皇子成长时间。只是,若是皇子长大……”
何栗担心赵昕长大可以亲政后,赵佶怕是不肯放权了。
何栗怕是说的也没错,赵佶毕竟是大宋皇帝。他重新出来执政,比用李纲他们辅国要强多了,至少那些各地手握重兵的地方军不敢有异心。
“老夫不同意!”说这话的正是孟谷饶:“陛下下诏命咱们四人辅国,咱们当尽心尽力,待皇子亲政。太上皇以被陛下下旨禁闭,怎可再坐这大殿龙椅。”
张邦昌怒道:“孟谷饶!你这是居心叵测!”
孟谷饶做了开封府尹,处理案子多了,脑袋也变得清明了许多。他指着张邦昌道:“张邦昌,你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你怕咱们四人辅政,我们三个拉帮结派孤立与你。告诉你,老夫谁也不帮,只认社稷江山!”
张邦昌被他说中了心思,脸色一红。
其他臣子有的主张迎太上皇,有的主张孟谷饶的做法,先由辅政大臣主政。一时之间又吵个不休。
“别吵了!”李纲说了一声,众人静了下来。
只听李纲继续道:“让太上皇主政也无不可,只是太上皇需答应等小皇子十六岁以后便将执政大权交给小皇子,让皇子执政。”
何栗大喜:“此计大妙。”
众人商议停当,便一起前往延福宫迎接赵佶。
没想到赵佶看到众臣来迎,竟然拒绝。
赵扩是宋朝第十三帝,光宗次子。光宗父亲病逝时,光宗拒绝亲自主持丧礼,因带头不孝被群臣,众人决定拥立赵扩登基。然而赵扩唯恐步其父不孝后尘,为天下废弃唾骂,极力推辞,最后被太皇太后逼着登基,痛哭流涕。
经历了上次之事,赵佶早已厌倦了权利。赵佶也不是傻子,李纲等人说明来意以后他立刻拒绝不干。现在让我登基背锅,等皇子长大了再把老子撸下来颐养天年,想什么美事呢。
李纲等人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赵佶竟然会拒绝。
张邦昌又劝了几句,赵佶拂袖道:“桓儿既已将辅政大臣任命给你们四人。你们应当好生辅佐昕儿,怎能将此重担又给朕。朕已经老了,就想寄情山水,养花弄鸟,此事不必再议!”
众人无奈,只好作罢。
张邦昌回家以后左思右想不是个滋味,赵桓御驾亲征,自己是辅政大臣。他妈的李纲等人处处排挤自己,每逢处理朝中事物,李纲与何栗有时候直接自己决断,连通知自己一声都没有。
孟谷饶见到自己更是抬头看天,自己好歹是个宰相。这三人平日谁把自己当回事了。说是四人辅政,实则是三人把持更为贴切。
想到此处张邦昌更是气愤不已,白时中当年给太子监国的时候也是如此,结果落得个被贬。自己必须想个办法避免步人后尘。
张邦昌在家是彻夜难眠,想起太祖黄袍加身开创大宋基业。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心中有了计较。
赵桓八成是驾崩北方济州城了,整个京城立刻传了个遍。
康火镰、王宗濋、吴革等禁卫军首领都跟着御驾亲征去了,昨日群臣延福宫面圣,看守延福宫的侍卫在群臣建议下都已撤去。实际上赵佶已经恢复自由身,不需要再被幽禁了。
这日张邦昌勾结几名宦官又来到延福宫面圣,赵佶正在成平殿内挥毫泼墨,突然太监来报张邦昌带着几名太监求见。
赵佶颇为心烦:“不见!”
没想到张邦昌径直闯了进来:“太上皇,臣又来看您来了。”
赵佶眉头微皱:“张爱卿不在宫内忙政务,又来找朕作甚?”
“臣昨夜思绪良久,还是觉得请太上皇登基方能保固我大宋江山。”
赵佶微微有气:“跟你什么了,朕不会再去理政。李纲等人出类拔萃,朕相信他们的能力。”
“陛下,为了大宋江山。您可不能袖手旁观那,还请陛下回宫主持朝政!”张邦昌躬身行礼道。
赵佶大惊:“你叫朕什么?”
张邦昌不理赵佶,对身后的几名太监叫到:“你们几个,还不快帮陛下更衣!”
只见一名太监端过一个金盘,盘子上盖着红绸。张邦昌揭开红绸,赵佶大吃一惊,上面赫然就是一件龙袍。
几名太监走过来就要给赵佶更衣,赵佶大惊:“你,你们想干什么!”
张邦昌垂在下手首笑吟吟的看着,几名太监不理赵佶的挣扎,强行将龙袍穿在赵佶身上。
张邦昌慌忙躬身:“陛下万岁!万万岁!快扶陛下回宫上朝!”
赵佶还想挣扎,可是黄袍加身,他已经没有了退路。
辅政大臣平日都是在政事堂与众臣商议国事,大事由李纲四人决断。若是决断不下则群臣投票解决,每隔五日群臣又需去紫宸殿议事。
今日众臣正是在紫宸殿商议国事,李纲等人正奇怪张邦昌怎么没有来。
突然紫宸殿外张邦昌领着几名太监,得意洋洋的带着赵佶来了。
赵佶身着龙袍,被几名太监簇拥着来到大殿。
张邦昌暗暗奇怪,群臣面色并非惊讶。而是恐惧,每个人都恐惧震惊的看着这一切。
赵佶被拥上龙椅,张邦昌得意洋洋:“恭迎陛下登基,陛下万岁万万岁!”
没有期待中的欢呼,下面群臣依旧惊恐的看着。
赵佶浑身不自在,他想挣扎。可是被太监簇拥着坐上了龙椅,一切就由不得他了。
张邦昌大怒:“陛下重新登基,你们为何不拜!”
李纲看怪物一样的看着张邦昌,看的张邦昌心里发毛。不只是他,所有群臣都用这种眼神看着张邦昌,这让张邦昌更是如鲠在喉。
终于签书院事郑中和面色沉重的站了出来:“刚从济州城得报,陛下疾病已然痊愈。皇子登基之事暂缓,不月陛下便会回京。”
张邦昌脑袋‘嗡’的一声,只感觉天旋地转。恐惧蔓延整个身体,额头豆大的汗珠滚落。双腿绵软无力,一觉坐倒。
皇帝健在,自己拥戴太上皇登基。这形同谋反,诛九族的大罪!
赵佶更是慌乱的差点从龙椅上滚落了下来。这要是被赵桓知道自己在汴京称帝,哪怕是父子,自己性命怕也是不保。
大宋昏君 第二百四十五章 帝王回京享天伦
赵佶从龙椅上滑落下来,口吐白沫,浑身颤抖,显然是吓得不轻。
什么叫小人,在此刻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张邦昌心念电转,他知道这事要怪罪下来,自己脑袋就会搬家。
于是张邦昌指着赵佶:“太上皇,枉自陛下如此信任你,你竟然还想胁迫老臣辅佐你登基。来人!将太上皇送回延福宫!”
赵佶气的几欲吐血,他指着张邦昌:“你,你……”随即晕了过去。
几名太监更是吓得六神无主,慌忙将赵佶龙袍扒下来,扶着人事不知的赵佶下了大殿,往延福宫走去。
张邦昌指着殿外的侍卫怒道:“还不速速派人将延福宫严加看守!”
侍卫们不敢怠慢,带人去了。
张邦昌看着群臣,有些尴尬的道:“太上皇逼着老臣辅佐他登基执政,老臣是万万不会答应!”
群臣面面相窥,这,也太不要脸了吧。
……
赵桓终于活了,从死神那里走了一遭,活过来的赵桓又要浪了。
“陛下,您再吃一口。”南宫怜儿端着稀粥。
赵桓摇了摇头。
李思思端着一碗莲子羹:“陛下,您尝尝这个。”
赵桓摇了摇头。
没办法,南宫怜儿只好用汤勺盛了一点在嘴边吹了吹:“大口,啊。”
于是赵桓:“啊~!”
李思思将凉好的莲子羹端到他面前:“自己吃。”
赵桓摇头似拨浪鼓。
李思思柳眉倒竖,刚要发作。看着赵桓憔悴瘦弱的脸心又软了下来,只好学着南宫怜儿的样子:“张嘴。”
王八蛋赵桓便张嘴:“啊~!”
赵桓的记忆中,每当这种时候总会有扫兴的事情发生。
果不其然,在赵桓眼里加倍王八蛋的太监白金玖闯了进来:“陛下,京城来报。”
说完白金玖看着如孩子般被伺候着的赵桓,脸色一红低下头来不敢再看。
李思思和南宫怜儿也有些害羞,二人放下汤碗。
南宫怜儿接过信报,赵桓这个昏君脸皮奇厚:“啊~!”
李思思叹了口气,只好再次端起碗一勺勺的喂他。
下面白金玖尴尬至极,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赵桓把眼一瞪:“还不滚下去,朕打你屁股。”
白金玖咧了咧嘴,躬身退下。
赵桓接过信报一看,随即脸色凝重:“传众将与赛华佗。”
不多时众将齐聚大厅,赵桓指着来信道:“刚从京师来报,太上皇登基被罢免。”
众将大惊,吴革道:“陛下,何人大胆竟敢私自释放太上皇?”
“还能有谁,定是这帮臣子们以为朕要殡天了。皇子又年幼,就把太上皇抬了出来。糊涂!他们还嫌赵佶把大宋祸害的不够吗!”
“陛下!”众将吓得纷纷跪地,赵桓对他老爹直呼其名,可见事情不妙了。
“赛华佗,朕问你。现在朕若是班师回京,当若何?”
赛华佗站出道:“陛下身体未愈,恐不宜长途跋涉。”
“朕已经好了,传令各军,明日班师。”
赛华佗见赵桓坚持,只好道:“陛下若要班师也可,只是陛下需在轿内静养,万不可出轿受风寒。”
这点赵桓还是知道的,他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可不想再去找死。于是点头道:“这点朕自理会得。吴革、马其良、赵义虎、姜子阳,你们几人立刻传令各军,明日班师回京!”
“遵旨!”
……
大军一路向南,过了数月,终于抵达汴京。
照旧是群臣城外迎接,一路锣鼓喧天吹吹打打的回到皇宫。
来到宫内,赵桓有一种回家的感觉。群臣在紫宸殿等候,赵桓却跑了。
什么重要,都不如自己的老婆孩子重要。赵桓往仁明殿急奔,他想皇后了,更想他儿子赵昕,还有他女儿赵柔儿。
“昕儿,朕的昕儿呢。”还没等到殿外,赵桓便先叫了起来。
朱琏又惊又喜,慌忙抱着赵昕迎了出来:“陛下。”
赵桓感觉心里暖暖的,这才是家的感觉,谁说帝王无情。
朱琏慌忙吩咐宫女:“去把唐才人叫来。”
赵桓抱着赵昕亲个不停,有了孩子以后他才懂得珍惜与牵挂。
唐婉儿正在喂女儿糯米粥,宫内的嫔妃都是寂寞的。尤其是嫔妃多了,有的数月数年都得不到皇帝的恩宠。所以赵桓不敢多纳妃,他也尽量做到对每一个女人平等。
赵桓更是下令皇子生母可以照顾自己的孩子,与孩子一起生活。在这清冷的后宫对于嫔妃来说是莫大的慰藉了。
“娘娘,大喜啊。陛下回来了!”仁明殿的宫女闯进落玉阁内叫到。
唐婉儿惊喜的手里的瓷碗摔落在地,没人去想这个瓷碗可是官窑。
更让唐婉儿惊喜的是宫女说道:“皇后娘娘请您移步仁明殿,陛下正在那儿呢。”
唐婉儿立刻慌乱了起来:“彩蝶,快给本宫更衣。”
仁明殿的宫女急道:“娘娘,来不及了,您就这样去吧。”
丫鬟彩蝶慌忙抱起小公主,众人一起往皇后寝宫仁明殿走去。
“陛下,您瘦了。”朱琏心疼的说道。
确实,赵桓在济州一场大病差点挂了。一路上将养了几个月,总算痊愈。
赵桓嘿嘿一笑:“朕可比以前更结实,更厉害了。”
“哪里厉害了?”朱琏随口问道,问完她就后悔了,因为她看到赵桓眼睛里的猥琐。
果然赵桓不怀好意的看着她:“嘿嘿,等晚上朕再告诉你。”
好吧,结过婚的女人都是老司机,朱琏秒懂了:“陛下,你……”
赵桓哈哈大笑,转过头看到殿外唐婉儿等人正往这边走来。
“柔儿,朕的柔儿!”赵桓猛然抢过去,他抱起赵柔儿转了几个圈。
不曾想这个千宠万爱的小公主很不给面子,赵柔儿吓得哇哇大哭。
这也难怪,赵桓御驾亲征,赵柔儿许久不见他,自然认生。
赵桓有些不知所措,唐婉儿笑着接过来:“柔儿一年多没见过陛下,自然有些生疏,还请陛下不要见怪。”
“见怪?见怪什么,这是朕的女儿,谁敢见怪。是不是啊,朕的小柔儿。”说着赵桓又想去捏赵柔儿粉嫩的小脸。
赵柔儿很不给面子的往唐婉儿身后缩了一下,嘴角委屈,眼看又要哭泣。赵桓只好作罢,转过身又去抱他的赵昕。
“陛下,大臣们都在紫宸殿等急了。”曹东升在一旁提醒道。
“让他们等着,朕哪儿也不去。”赵桓抱起赵昕,随即又对曹东升道:“告诉那些臣子,都散了,有事明日早朝再议。”
“这个……”曹东升有些为难。
“这什么这,朕今日就在这仁明殿了。谁敢来惹朕,二十,不对,五十大板伺候!”
曹东升只好躬身退出:“遵旨。”
大宋昏君 第二百四十六章 红衣大炮显神威
入夜,赵桓留在了仁明殿,他与皇后共进晚膳。
朱琏哭了,是幸福的泪水。是啊,赵桓完全就是捡回一条命。她已经做好了赵桓殒命的准备,谁知天降喜事,这个狗皇帝平安回来了。
赵桓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家庭温馨的感觉。他喝了不少酒,醉醺醺的把皇后扑倒了。
第二日,早朝紫宸殿。
群臣云集,禁卫军各路大将也都已归京。禁卫军康火镰、王宗濋、吴革,虎衙司郑贤,御龙卫潘不风,以及下面群臣都在紫宸殿。
“陛下万岁!万岁!”
群臣纵声高呼,这是发自肺腑的呐喊。灭金,这是多大的功劳。
有人建议在宗庙祭告先祖,有人建议大赦天下,有人建议分封有功之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