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病急乱投医之下,张小磊决定让臼炮用轻霰弹展开攻击,而野战炮用双倍装药标准的实心弹展开射击、在大概几息以内,再一轮炮火实战开来。
首先开火的六千多发轻霰弹至少打中了中近距离上的三百人、虽然因为弹丸威力过小,很多弹丸在盾牌和铠甲的防护之下没有造成多少杀伤,可还是五六十人因为四肢或面部负伤而被打倒在地。这样的轰击似乎也仅仅是让不断逼近的敌群稍稍一顿而已,并没有停止住不断向前的势能。
可声音更为清脆响亮的野战炮炮声伴随着以接近音速飞出的九斤实心弹在不过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却直接在厚重的人群中打出了三道深深的血路、至少有百余人被着实心弹直接打成残肢断臂甚至血肉横飞。
伤亡虽然不大,却让那些在大军之后负责督战的天武军官兵感觉到了恐惧和压力。
接连两轮开火之后、在距离炮台附近的土围不远的距离上、不断前进中的敌群也似乎大大减缓了攻击的速度。张小磊还有炮垒中的人们已经有人在箭雨下身负重伤,但在督战和重伤的压力之下却仍然不敢携带,依旧再用最快的速度向近距离上的敌群展开轰击。
累计近距离上的四轮密集的火力、二十份实心弹与轻霰弹带来的数百伤亡,再加上之前在应对敌军精锐冲击和炮火准备中给敌军带来的伤亡,天武军左厢至此已经遭受了千人左右的死伤。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越向前,队形不得不变得更为密集,实心弹打出的血路杀伤的人数就更多,而且不能靠精锐后阵督战的方式让大军承受更多的伤亡。一时之间从将军到士兵,几乎所有人都要面临那恐怖损失压力的情况下,靠着有效的军纪来维持的大军终于因为一些方向上开始的局部溃败而向后撤退了,带动着其他方向上的一些人马也开始在猛烈的火力下乡后撤退下来。因为已经没有人有把握在这样的情况下去翻越那看似简单的壕沟和土围,尤其是一些逼近土围的人们也遭到炮弹打出来的碎石的伤亡之后。
天武军左厢不亏是这时代一支还算多少像样的队伍,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承受了将近一成左右的死伤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崩溃的迹象,仅仅是向后撤退了一段距离。
此时在连绵不断的开火之下五门长短炮的炮身几乎都已经十分滚烫了,按照平时测试的经验,填装火药而发生炸膛的风险已经很大。不过敌军的暂时撤退也让炮手门稍稍有了一丝喘息之机,能够更完备的用准备好的水给内膛降温。虽然很快蒸发掉水分的内膛依然显得滚烫,用手触摸一下就会留下微微烫伤的痕迹,但凭借经验,人们已经判断出这种情况下填装火药和弹药应该是勉强安全的。
就在刚刚退到百步距离以外的天武军官兵感觉到对手或许是因为连续二十次上下的开火让炮膛已经承受不住士气刚刚有所恢复,强弩也不断重新射来的时候。
伴随着隆隆的炮声又是三道血胡同将密集的人群彻底打透,臼炮发射的轻霰弹也带来了一片哀嚎之声,这终于让不少人都开始清醒起来。整个战线也就在这一刻动摇起来。
明初第一豪强 第41章 三十退三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随着大军的后撤,天武军左厢不少军兵战前那种不屑一顾的态度终于在几乎所有人心目中烟消云散。
紧张中的勇气消退的时候,智力就开始活跃起来。开始有人感觉到更加的诡异和恐惧:对面的火炮究竟是什么?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又射速如此之快还如此准确?
不过好在天武军左厢还算是一直兵源选训比较突出、主要将领也都算合格的队伍,远非一般大周地方部队可比。后方两个小军万余人左右的新锐部队调动到后方摆开阵势之后,终于威慑住了大军的后撤倾向,最终停留在距离目标大概半里左右的距离上。随着在这个距离上依然有不少的床弩或腰开弩接连不断的射过来,零星钻进了炮垒的环形射窗中,不过重赏还有张小磊亲自督战的压力之下,负责操作五门炮的三十余人已经不像刚才那样惊慌失措了。
事实上,在正规的大型会战中,这种冲击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次进攻被打退说明不了什么,人们的勇气往往总是要重新鼓舞的,就像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克雷西会战,英军也是在打退了法军多次进攻后才决定了胜局一样。
可是张小磊却不打算给对手什么喘息的机会,冷兵器时代有冷兵器时代的逻辑,然而代差作战却有代差作战的逻辑。
连续多轮强装药急速射后大概仅仅经历了一分钟左右的擦拭清洗降温,火炮内膛虽然依旧烫手,但身管已经不是那么热的情况下张小磊开始下令进行单份装药的情况下进行射击。
单份装药的情况下,按照张小磊依据一些最大射程和弹道特征在测试中的估计计算,初速应该在二百米上下。不论发射实心弹或是霰弹,炮口能量应该在十万焦耳左右。对于此时运用的身管往往在二百公斤上下的火炮来说已经算的上是一种相当保守的标准了。尤其是在火药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改良的情况下,这样的一个好处当然也就是对身管的增热压力没有那么大,可以更持续的以不算太低的速度展开火力。操作臼炮的人们则按照张小磊的要求在半里左右的距离上继续用重霰弹中展开射击,一次填装四百枚重霰弹并且按照单份装药的情况下,展开的射击更像是一种定向爆破,两门臼炮接连不断的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就展开了两轮开火把一千六百余枚五十克上下的弹丸发射了出去,虽然散布的范围很大,但大多数重霰弹也都准确的飞入到了从半里到一里左右的距离上、从跳弹到直击接连不断的杀伤了百余人。
三门九斤弹野战炮则继续展开了三轮实心弹开火、又杀伤了二百余人。然后接着用中号标准的霰弹瞄准此时已经有些暴露出来的敌小军指挥所在的方向上展开了轰击。
按照少装药多装弹的原则在用二十克上下的中号铅弹开火的时候,一门往往能把五百余枚铅子发射出去,虽然那威力已经并不足以绝对保证破甲,可是这种能够瞄准对手阵后一定距离上开火的火力却从根本上威胁了一支大军的支撑。
对于一支还算像样的强军来说,或许强有力的督战可以让一线的军兵们无法后退,可是当火力能够绕过前线直接威慑从将领到将领手下的亲兵的时候,甚至让不少负责指挥的旗号都面临不少风险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到这一次进攻很可能要以失利而告终了。
急促的火力当然并不是“一阵风”。估算每分钟两轮左右的射速面对难以再组织起冲击的对手一直持续了整整十分钟之久。
在天武军大军退却的过程中,又有千余人伤亡在炮火之下,然而在此之后三门开火的野战炮虽然降低了一些频率,却依旧毫无顾忌的展开射击。天武军没有在第一轮投入到进攻之中的两个小军,还没有真正展开一次进攻,就在连绵不断的炮击中面对这变态的对手丧失了信心。
围攻堡垒的敌军完全撤退到一里以外的距离上的时候,等于彻底放弃了交战的打算。可是提通过这次实战对火炮运用越来越熟悉的张伟等人却依旧没有放弃对目标的追射。开火的频率降低到超过一分钟展开一轮火力,可是却主要以估算初速三百米左右的强装药标准进行开火,以求对元距离的对手更多的命中率。
甚至,当前来围剿的大军准备撤退上船的时候,张小磊也没有放弃对目标的攻击,直到再连绵不断的打击之下再无信心展开冲击的敌军彻底逃到了两里以外的距离上,炮击的命中率才下降到在张小磊看来完全不值得浪费弹药十分之一以下。其实如果按照拿战的标准,两里距离上的目标也是有攻击价值的。但望远镜的缺乏、炮术水准还有火药本身带来的诸多局限却让张小磊手下的炮队面对冷兵器目标也没有进行那么远距离上射击的能力。
从炮台针对源源不断逼近过来的天武军打出第一轮炮弹开始,到整个天武军彻底放弃进攻,甚至放弃部署在两里外的辎重狼狈上船逃亡。整个炮台在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内一共展开了六十多轮火力打出了二百三十多份野战炮炮弹和臼炮弹、几乎消耗了绝大部分重霰弹和大部分火药,险象环生的击退对手。
在战场之上,由近及远,从土围之前到三四里之远的距离上一共留下了将近两千具尸体和大量抛弃的辎重,这场发生在太湖岸边,给了整个大周,甚至此时代的几个政权以极大震动的作战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三十名主要参战的炮手们以三人负伤一人伤死的代价击退了战兵辅兵总计逼近三万规模的像样主力大军,这在战争史上似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即便是防守中的守城战也罕见。
张小磊也庆幸自己在穿越前是一名对军事历史有些兴趣有涉猎广泛的人,不但粗通一些懵懵懂懂的近代火器时代的相关知识,还了解很多现代迫击炮或枪弹的弹道指标。正是靠那些现代迫击炮和一些枪弹的弹道指标,并利用空气动力学阻力与面积正比,与速度的平方正比的关系进行反推,补充和完善了在不了解微积分弹道学情况下的射表。配合一些早就测量好的地标,让这种此时代刚刚诞生的火器发挥出了空前的效能。
明初第一豪强 第42章 强弩
这场长兴县太湖湖畔险象环生的胜利,换句话说几乎相当于蒋军主力大捷式的“击退”性胜利,在临战的压力彻底散去之后也让张小磊感觉到后怕。后怕之后则是一些计算和反思。让手下的人按照角度进行远距离的分区清点,在战场上的尸体乃至疑似尸体的人大概约有两千三百人左右,考虑一些给对手造成的少量没有伤死的负伤,应该恰好等于自己战前的一些估算。
拿战时代一门野战炮在战场上往往能杀伤二三十人。那么距离缩短一半,命中率按照自由落体规律增加为原来四倍、再考虑这个时代典型的交战队形密度是古时四五倍之多,每门炮至少要取得四五百人的战绩也是并不出乎意料的事情。只是战前的时候,张小磊对自己的水平能不能跟拿战时代的那些欧洲炮兵军官相提并论还是持不自信的态度。而且在单独面对庞大兵力围攻的时候,也几乎没有机会展开比较有效、而且能一炮取得众多战绩的机会。
好在预设并且能够有效依托标志物测距的场地、勉强还算像样的工事、还有一些拿战时代的炮兵军官们所并不熟悉的常识还是让张小磊率领众人在这一场交锋中发挥了19世纪初的火门炮兵在火器诞生早期时代的应有表现。不过,没有可靠步兵掩护、遇事只能手忙脚乱的靠炮手门自己应付的弊端也很清楚的显现出来。
对此,赵管家等人也能清楚的感觉到,可是想起张小磊这段时间内对任何人与事都非常谨慎的态度,还有张世功自己的教训,也是有些一筹莫展。让这些被强拐来的老实壮丁们成为之前在战斗中遇到的那种级别的精锐?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更别说想让这样一群缺乏训练的普通人成为能够以少量人手起到重要作用的真正精锐,就是孙武在世恐怕也办不到。
“我们先去出堡!在战场上看一看,打扫打扫临近的战场吧。然后在让堡内的人拿好武器,看一看我们是怎样在刚才那震天的杀声中生还下来的!”张小磊在沉思了许久之后,心中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
其他人见到没有什么敌人再敢逼近过来,从五里或数里以外逼近到一里以内的地方,官兵们也完全有时间逃入堡内,也都准备好了填装好弹药的火器走出了土围。
不过从乌龟壳般的堡垒内内走出来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感觉到紧张,其实就是张小磊自己也多少有些紧张。刚才逼近过来的那些天武军精锐们的水平很多人也都了解。要是那些人中有人集体装死、诈尸一般集体爆发,那绝对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因此,往往在临近对手的尸体大概五步左右的距离上,往往先用准备好的火门铳进行集中性的补枪,看到把对手的脖子或者头部打出血来才会放心。因此组织比较得当,没有挨个处决式的补枪、而是集体处决式的“补枪”,分散在一些可疑的尸体附近同时动手,才终究避免了几次危险。在几名活着的天武军精锐展开誓死反扑的时候虽然近处的家丁有些慌乱,却逃不过张忠、阿熊阿豹还有周彩霞等人的攒射。就这样,也是花费了不少功夫才把堡垒附近的战场清理完毕。
那些土围外围的精锐敌军尸体上的铠甲似乎还都可以,都是全金属铁甲、按照张小磊估算防护力至少可以抵御一石力的战弓或者一石五斗弩的近射,还有不少金属头盔。
就在这时,阿熊忽然间发现了什么蹊跷,在家中力量还算不差并且也运用过一些战弩的他竟然也拉不开这些精锐们的所运用的强弩:“哎呦,这些人用的是什么弩?怎么这么难拉?”
“是啊,好像每一个人用的神臂弩以我们这样力量的人都只能拉到六成左右的位置?”张忠也惊讶的说道。
这些天武军精锐们所运用的强弩最终也被大致的评估了出来。按照张小磊组织人手的实测,这些神臂弩竟然有四石五斗力左右的标准。比两宋时寻常标准的神臂弩至少强了一倍左右。
张小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似乎想到了什么,当然也更为兴奋的说道:“土围前缴获的这二百多件强弩都是这种水平?”
“是啊,没有小于四石力的,真不愧是天武军中的精锐。。。”
“要是能够在十天半个月内能让庄内的庄户们都能用上这样的弩就好了,赶快仔细的包装保管起来吧!”张小磊似乎若有所思的说道。
这话可让不少人惊呆了,阿豹随后苦笑道:“少主莫不是在说笑?连我们都用不了这些不知道是多少人中选拔出来的精锐们所用的强弩,就那些人?。。。”
“我应该可以让那些人能够运用这样的强弩,而且我感觉这弩的威力还是不够强、拉距有些浪费了,如果简单的改造,应该能让跟随我们的人都能轻松拉开五石力、一尺半拉距的强弩。”
听到这样的话,很多人都饶有兴趣起来,也感觉到多少有些兴奋。让那些没有多少训练的庄丁们拉开五石力的强弩?还拉距一尺半?
冷兵器时代近战肉搏的地位通常很高,很大程度在于破甲杀伤的门槛不低,更别说是连破盾带破甲。投射兵种很大程度上也不过是面对进攻中的对手蒙一蒙薄弱部位,因此不论是当年的宋军,还是北明面前的大周军队很大一个特点就是明显的守强攻弱。然而,五石力却是一个门槛,达到一般两倍两宋寻常神臂弩手的强弩,面对没有完善防护的对手说不定能同时杀伤两人,面对防护力最强的大盾前排兵说不定都能一箭放倒。只不过在军中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人几乎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这些天武军中被大量集中起来的精锐所持有的神臂弩也往往不过四石五斗左右,这就如同弓箭的一石五斗力一般是个寻常人训练上的极限门槛了。
明初第一豪强 第43章 这么简单?古人就是没想到
在土围堡垒近处缴获了不少逼近到近距离的敌军精锐尸体上的武器和铠甲后,张小磊才开始动员起那些被拐过来的大多数庄丁们走出了土围。
“我知道你们当中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么点儿人手就可以抵御朝廷的大军,现在你们相信了没有?就是靠这么几门炮还有我们这点儿人,就是可以创造那前所未有的战争奇观。如果现在是天下一统的局面,那就算我们张家取得了这一仗的大胜,恐怕也得转进他乡。然而:这却不是一个天下一统的年代,而是大争之世。而说句大不敬的话:仅仅能守住东南一隅连荆州都没有的‘我大周’真的原意对付我家接连不断的从前线调动这些真正能打的大军过来么?你们是愿意给这我家喝酒吃肉,至少成为本人的亲兵卫队;还是愿意继续会去给被人种田,吃糠咽菜省出那么一点儿活命的口粮?。。。”张小磊越说越觉得自己的话很有煽动力,然而却忘了:这些民众的理解力和见识可没有那么强。似乎根本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反应,这让张小磊不由的有些泄气。
不过想象中的逃亡当然也没有,这倒不是因为觉得张小磊这个几个月来风格大变的‘少主’一定能带给自己多少好处。而是这杀人盈野、击退声势震天大军的实绩震慑住了不少人。就像那马基亚维利《君主论》中的名言:大多数人总的来说都是畏威而不怀德,虽然恩威对于统治术都需要,但明显是后者作用更大。
“我。。。我们不会跑的。。。”众人用让张小磊多少有些泄气的麻木之语说道,甚至让张小磊担心起来:这种心态的人们就算是有了能够横扫一切的强弩有能如何呢?
为了考验这些看起来不怎么可靠的兵源的成色,张小磊还是决定让这些人见见血,至少交交投名状才能算可靠。就让这些壮丁们利用手中的竹枪去更远的距离上打扫战场、收缴残敌的兵器。
见惯了弃婴的底层百姓中的壮年倒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堪,在处理起尸体、收缴起装备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感到什么不适。
在收缴装备的过程中,不但有了四百多套看起来规格不算小的铁甲,还多缴获了一百件腰开弩。也都是四石五斗力左右的样子。当然,坐着的情况下用身子撑开的难度比神臂弩那种踏张容易一些,可能运用这种规格的腰开弩的那些人也算是大周正规军弩手们中的精锐了。几乎每七到十件腰开弩中才会有一支达到四石力以上的规格。
张小磊专门从战场上挑选那些整个家内人没有一个能拉开的变态强弩的做法,还是让一些人怀疑起来。要说通过设计什么机巧复杂的东西节省一半的力气,那或许也就张忠和阿熊等寥寥几个人或许能够拉的开那些强弩。可是那些根本就没有什么训练,身体条件也不算太好,几乎形同寻常百姓的人?就算是省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的力气似乎也难说啊。
在堡垒之中准备好简单的纸尺子还有那硬毫小笔之后,张小磊就将自己的想法简单的画在了纸上,让阿豹等身边的家丁们大致的看了看。
见到那副图,不少人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这么简单?古人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呢?”
“古人就是没有想倒,因为很多人就是不善于动脑和思考啊”张小磊笑道。
如同修电器一般,旧时的木工活也并不是只有一些专职的木匠才做的好。不过进行一些十分简单的木匠活,对一般人就不是太大挑战了。尤其是很简单的在一根撬棍的几乎上安装能够游动的支撑臂。撬棍的长度大概约五宋尺一人高度左右,安装在下端一尺有余左右的距离能够摆动的支撑臂大概一尺三寸左右的长度。撬棍的一端安装在连接在神臂弩的一处前出木制器物上,利用杠杆远离压动撬棍、撬棍和支撑臂就能有条件把那强弩的弦给拉开了。
当然,折合五六百磅以上的强弩即便在节省了四分之三以上的力量之后对于类似张小磊或者其他庄丁一般完全没有在力量上有多少专长训练的人来说还是有些费力,但是张小磊发现只要巧妙的利用体重的力量,还是能够相对容易的就把弩给撑开。
这样一来也带来一个问题,弩的大小就显得很不方便单人携带了。当然在张小磊看来却没有什么。把撬棍杠杆开弩器设计成与弩身分离的器物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这样可以由专门的人负责开弩并给弩上限、专门的人射击。
虽然说要浪费一些人手,不过这也减少了张小磊一些担心:让太强的单兵武器掌握在个人的手里,在这冷兵器时代总是有一些权力安全上的隐患。哪怕弩这种东西相比弓刀多少有一些灵活性的局限也一样。然而双人才能配合使用的武器不仅仅可以更为安全,而且按照张小磊的了解,多人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强战场监督,还是士兵在战场上的勇气:战友没有伤亡,那自己或许就是安全的吧?这可能才是现代战场上机枪手对于步兵更为重要,还有满清到近代曾经十分流行抬枪这类武器的原因吧。
火器起家的张小磊当然也考虑过抬枪抬炮一类的兵器,而且相信制作优良、设计合理的抬炮应该比强弩的用途范围更广。因为既可以发射散弹打近处或低防护的目标,也可以发射重弹打披甲持盾目标。然而一种东西不试不知道,一干起来才直到有多难。近代或清代的那种抬炮在这个火器才刚刚萌芽、没有多少专业火器工匠的时代似乎同样是一件技术含量要求不低的事情。虽然成本可能比这些强弩低的多,然而此时的张小磊却没有多少时间了。天武军虽然被击退,但并没有被打的崩溃或者遭到歼灭性的重创、仅仅只是丧失了士气罢了。如果国力不小的大周从别的地方调遣一些精锐过来,而自己却没有靠谱的自卫武装那绝对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就这样,利用战场上缴获的强弩进行配套杠杆开弩器的改造,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就用这些金属盾甲也未必能防的住的二百多件顶级强弩,将下到十五岁、上到四十岁、甚至还包括体力尚好一些的健妇在内的二百名庄丁彻底的武装了起来,总算是能够勉强支撑的起整个土围的防御了。
明初第一豪强 第44章 夜袭接近
长兴一战,大周天武军损兵虽然不多、但却让天武军左厢的很多将领心惊胆战。再加上孤注一掷投入的精锐损失大部,整个军队都已经被夺气。两宋以来到这个新的三国时代,很多大战做为失败的一方往往战场上损失严重,最多收拢溃兵的时候可靠刺字和严密的基层等方式把人收拢多半罢了。
这一场失败既让人感觉到震惊,又让人感觉有些无奈。两三万人的大军兵力损失不过一成,却不可避免的在敌军的炮火威慑下退出了战场。关键是士兵损失一成,从旗帜所在的将领们却有五分之一非死即伤。
军官将领死伤概率比士兵风险还大、这或许只在某些边疆蛮夷那里曾经听说过、汉地的大军不论军队本身强弱,从来罕见这种情况。不论打胜还是打败,只要不是被全歼,军官将领的损失率远远低于一般军兵才是常态。并不以军队勇武著称的大周军队中,这种现象就更是正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