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你说原则,这也确实没错。圣主其实在几个月前,还在正月行动的时候,就已经叮嘱过所有将要成为一地之主的人有四大原则不能触碰。实际上:是四块利益,不能胡作非为。如有违反,必遭雷霆之怒。不知道,你们所听说的那些事情,有没有违反四大原则的事。。。”李天安有些神秘的笑道。
“究竟是哪四大原则?哪四块利益?”那名有些聪慧的女童组长询问道。
明初第一豪强 第247章 四大原则
李天安故作高深的沉默片刻后郑重的说道:“这第一块儿,就是军中的利益。自古以来,这都是很不小的一块儿肉。一个常备脱产的士兵,不算军械费用,不算马匹。仅仅是被服装具费、军饷费、口粮费,盐菜钱等等差不多一年就有四五十贯。等于两户中等农户人家十口人的全部消费。或者这江南富庶之地,二十个佃农的身上才能获得的利益。哪怕只掠夺这其中一半的利益,也至少每个士兵相当于十个佃农。如果有军犬、军马之类,那由头就更大了。所以说军中之利绝对不可以小看。更重要的是:动这一块儿的利益,只要不是动的太狠,因为军中特有的封闭性,还没有太多的人会在意。甚至,一般的士兵还不会习惯天天吃足够的粮饷却要天天操练干重活。空饷或者找人冒名之类,更是不会一时之间侵犯现有军人的利益。可当年两宋的教训,一个实行雇佣兵制的政权不会因为土地兼并贫富悬殊贪官污吏横行引起的民变推翻,两宋不抑兼并,从来没有过能对宋廷有过威胁的民变。却可能因为军队的腐朽衰弱、堪战之兵过低而遭遇到亡国亡天下之祸。一个朝代的衰亡如果不在于藩镇或者武人分裂,就很可能在于军力的衰败。当然了,我新朝是个特例。别的朝代,训练上稍有松懈,管理上稍有弊端。那可能就是被人摧枯拉朽的结果。我新朝,就算是都督府内的个地方中队,就算是缺人而且不堪战。弹压地方,甚至外战对付那些土鸡瓦狗应该仍然没有什么问题。即便如此,圣主仍然名言军内贪腐依律治罪,决不容情。所以:军中的利益不能动,是四大原则之首。。。”
“那第二呢?”听到这话,那名有些聪慧的组长接着询问道。
“第二么?就是军械所、铁匠铜匠炉匠船匠等百工匠人的利益。。。”
听到这话,多少有些见识的女孩儿们有些不解了:“这些人。。。”
“这些人当然也是我新朝国力军力之本。”李天安说道:“我新军威震海内外。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器械之利。而器械之利除了一些独门技术还有炮术上的态度之外。北明,东南大周都曾经效仿过我们的火器队伍。那时候圣主手下的人手势力还不是很大,人才物力上居于劣势。却能够靠那并不罕见的火炮火铳发挥出远非以前的铳炮可以相提并论的威力与实力,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对匠人们合理而严谨的管理、还有那决然不同的利益和待遇。因此,至少在东南总督区的范围之内,任何损害百工匠人利益的行为,都是对我新朝国本的动摇。几个月的时间以来,我朝在东南之地的百工领域做了不少的调整,建立了更多的能够大规模总结工匠们的工场。在木工船工铜铁火药匠人等比较关键的百工领域,极可能的在有监督的情况下集中起来劳作,以避免人员在自我监督的情况下有可能的懈怠,同时更方便管理。同时在旧的师徒关系上,也做出了很多规定和管理。如果有人教出来的并不是自己直系亲属的土地能够达到一定的技能考核标准,并且平日里的工作水平也不差,为师者可以得到多一倍工钱的奖励。这些奖励的规矩如果有人要打主意,那就犯了新朝的忌讳。同时,上面还有在并非内定备战周期内的时候,如最近半年不包括在内。工匠们每天仅仅上午和下午各工作一个半时辰,每天只有三个时辰六个小时工作时间,每五日休息一日;同时,即便是自愿的加班,也需要报请崇明岛批准。。。”
听到这样的话,在场的孩子们有一些感觉到吃惊不小。身为苦出身的孩子们,有部分人还是有在他处做工的经历,也了解一些事情的。给别人干活还五日一休朝九晚五?这是当官做吏还是做工?真是怪事。同时,虽然之前那套剥削有功论孩子们不太赞同,但这样的仁心还是超乎了孩子们的想象。
“圣主真的有这种要求?真的是大仁大义。。。”女孩们纷纷真心实意的赞叹道。
李天安笑道:“起初的时候我也为圣主的大仁大义感动,但同时也觉得有些迂腐过头了。在这江南一带,就是农民有自己的土地干农活,全年平均折算下来未必也只有这么点儿劳动量。不过圣主的一些话,还是让我感觉到了其中的智慧。圣主说:他在梦中见过另一个世界上很多公家单位的工场上班的人们,有的人干的多,有的人干的少,平均折算下来,一个人真正用于工作而不是上班时间聊天、自主或不自主的磨洋工等方面的时间,也就是三个时辰或每天新制的六个小时。这还是其中比较好的单位。让工人们一天工作四五个时辰,或许也没有相比干农活太过劳累的感觉。但这实际上如果和按时分配或计件工资结合起来,是在鼓励拖工、制造次品。圣主说:人在千万年都是从如那周边蛮夷一般的生活中国来的人,按照现在的标准,懒惰是天性,勤奋的品质并不强。超过人们懒惰心理的用工,就会让人们对工作产生厌恶。如果人们对劳作产生了厌恶,就做不出好的产品。同时:过多的工时,还会极大的压缩人们经验交流的时间、学习的时间、家教的时间。总体算起来,是弊大于利。。。当然这一点儿我也不是非常赞同。然而圣主的态度却明确了:百工工场,不能允许徇私枉法。。。”
并不算愚笨的孩子们在听到这里的时候隐隐的也开始有一种顾虑,这种事情,恐怕未必比旧时官员们的贪腐更难杜绝。
“那第三块儿利益?”
“第三块利益,就是新学学生还有相关直系亲属的利益不能碰。打算从新学的孩子们身上捞取不义之财,不论是各种名目的摊牌收费还是衣食上的滥竽充数。又或者相关家人其他方面的权益,都不能碰。当然,这方面的没有前例可循。圣主也仅仅用了一句话来形容:谁要让新学的孩子们难过一阵子,我就让他难过一辈子。。。”
明初第一豪强 第248章 利益禁区
“相关直系亲属的利益?”
“对当然包括那些最终确定为新学学生相关直系亲属的一切权益。比如说强抢民女或其他一类涉官犯罪,遭遇到绑架勒索邓一般案件,这种事如果在乡下一般人家,那不一定得到崇明岛的重视。可是如果涉及新学学生那就完全不同了。整个中央总督区内千万户几千万口人,今年将招收二百万上下的新学学生,当然这只是试探性的。按照计划,会通过种种考核排除掉其中的百万人左右,排除其中淘汰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意外死亡的。按照七年的学制,整个中央直隶总督区最终将保持七百万上下的就学人口。如果包括各种技术与技工学校,仅仅是脱产的新学、新匠人学堂就会多达千万左右的规模。你知道供养一名新学学生花费是多少么?旧时的私塾,只要有场地,一个先生一本书,别人跟着读或者要求背诵就可以了。纸笔都用不了多少。而按照崇明岛上发现下来的新学规划细则一书中的情况大致估算下来,仅仅书刊笔墨一年平均每个孩子的费用就要有四贯之多,包括食宿校服,全部由我们负责的费用多达每人二三十贯。第一年裁军节约出来的财富巨大,这还没有什么。可第二年,第三年,乃至第五年,每年的花费就会从几千万贯上涨到两三亿贯以上。要得到这么多的财政收入并且还要用在实处,一些掠夺和特殊的利益存在就是不可避免的。这些话,本来不适合对你们这样的孩子说。寻常的孩子也有可能听不懂,可你们都是圣主亲自挑选培训过的人,年纪不大但也算是经历过一些事情的人。上述这些话,你们应该不难理解吧?”
听到李天安这样的说法,几个孩子都有些沉默了,不过还是有人并不相信这些言论:“你今天这些话,我们都听到了,会如实转达给圣主的,希望没有虚言。。。”
“自然不会有什么虚言。”
在这个时候,那名比较聪慧的组长女孩似乎也想其一件事情:“那这第四大不可触碰的利益是什么?”
相比之前几个,李天安其实是有些不想提这个茬的,因为并不是非常理解张小磊相关的决议看法,不过既然是被问道了,还是说道:“前四个嘛,是放弃任何性质的土地租收益,也不经营借贷或者典当赌博妓院等业务,而且与新军体系还没有关系的‘纯正商户’。针对‘纯正商户’的索贿、要挟、开业约束、民间正常商业往来的干涉,也是有可能引起重罚禁区。”
关于这件事李天安本不愿意多谈,不过考虑到这些孩子是圣主的耳目之一,还是多说了几句:“圣主说过,自古以来,因为我华夏远远超过世上其他民族和族群的人口规模,不论是军事还是经济民生,有太多重量不重质,重权术心术而不重本质和潜力的事情了。这四大禁区就是希望一个崭新面貌的民生体系还有国力体系。不希望世上利益最大的来源是靠追求他人的赏识,或附庸于权力获得利益,而是靠认真经营认真做事获得利益。这四大块利益之外,就是圣主也很难照顾周全的了。因为即便是圣主,也无法杜绝世上一切不公之事,盘剥之事。你们明白这些话了么?”
“我们明白,但是不信。我们走吧!不要在这里过夜了。”身为组长的那名小女孩听到这里的时候也感觉到了一丝害怕,决定还是先走亏为妙。而且自己的这个做法也可以试探出嘉兴都督李天安有没有歹意。
其他一些小女孩儿同样不是权贵富贵人家出身,不论是立场还是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有不同,对李天安更是没有多少好感的离开了。
嘉兴一行的孩子们得到了一些走马观花的信息,还有外在的东西。如田亩、人口、流传比较广泛的为政风评等。可还是有很多事情并没有了解的仔细。即便是接连经历过嘉兴、常熟一带的不少地方之后也是如此。
崇明岛的张小磊这些日子则完全不同了。因为一两个小组的单次外出固然没有察觉到总督区内很多事情的能力,可二三十个小组在各个区县都督府内的打探,还是让张小磊了解到了不少过去鲜为人知的消息。
并没有多少根基的外放少年们暂时不得不依靠联姻的手段利用当地的一些大族中人,已经开始更多不是过去的队伍中的一元了。
短短的几个月内,在自己所规定的一些禁区利益范围之内,也有一些不把自己的话当回事,或者做的太过的人。对于那些触犯禁区的人,虽然暴露的并不算很多。但张小磊还是打算动动雷霆之威,顺便抓抓几个钱袋看看反应。没错:按照张小磊原本的预想:社会革新之前的这些地方代理人,虽然拥有同过去官员不太一样的性质,但本质上也不是英国国王和地方贵族那种共治天下的关系。甚至周朝早期周天子与地方诸侯的关系也不是。在关键问题上吃唐僧肉?自己当然要矫正矫正。
张小磊一开始的反应是派谁去合适,不过在思索片刻之后还是决定放弃这种传统思维。自己为什么要靠钦差来解决问题?这是手无寸兵的废柴和平天子的思维方式。自己来说,自然是随时随地带兵巡游清查。因此,就迅速通过身边的孩子们向崇明岛上的新军体系下达了命令,准备进行一次距离范围不太远的拉练演习,以检验队伍执行治安战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告诉岛上的孩子们:不是没有可能碰上土匪或叛兵等挑战。
之前多次的出战和征战让岛上早就有了一套相关的动员体系,因此在命令下达之后三个营战斗群大概三千人左右的队伍很快就集结完毕了。仅仅携带了四十多门改装的钢膛百斤轻炮,每人配备船只及平均五支钢膛铳,最大限度的增强机动能力。
明初第一豪强 第249章 巡查突击
张小磊当然并没有把握通过孩子们的暗报就确定事情的真伪,依靠这种方法定案也难以定罪定案,而且后患很大。不过仔细一想:这世上有些事情的侦查和定性难度不小,然而有些事情的巡查确定并非很难。更不用说在这个时代,对于证据的伦理要求远远没有后世那样高。有人证,有赃物,那就可以算的上是人赃俱获了。
队伍出发的时候也是走水路,同时还可以携带不少的马匹。经过多个月的战备,新军新船制造和改装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在留有不少冗余的情况下,整整三千人的队伍,还包括三千多匹马、四十多门轻炮,可以轻而易举毫不费力的用准备好的专门符合内河航行标准的船只运载下来。
张小磊这一次所去的地方当然是在这一轮孩子们的查探中似乎有不少风声的应天城头。按照自己过去看过的不少影视剧,一开始的时候觉得考虑到对方也是有智商可以想办法的人,一切应该没有那么顺利。可是事情的发展,却远比张小磊所想象的要顺利的多。
在拥有足够的专门轮换人员踩桨拉载的人力螺旋桨专门拉载船的帮助下,整个夜晚职业蹬桨手们轮换了三波拼劲全力的蹬踏行船,不过一整夜左右的时间应天府城头就已经临近了。
不是进攻敌城,而是亲自率领大军来巡查,不费吹灰之力就在上岸后很快差人蹬上了应天府的几处城头,并立即要求南京十区的中队还有按照计划建立的防军在城头集合接受检查。
按照中央总督区的规划,南京城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拆分了。城墙在多处地方被打开了通道,并不是仅仅基础城门才能进出城墙。在历史上,“扒墙运动”大规模起始于一九三九年抗战时期。因为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炮弹匮乏,特别是用于攻坚的野炮弹和爆破器材匮乏。冬季攻势中的国军发现那些传统年代的城墙对日本人绝大多数都不可能造成什么威胁和影响,但却是国军反攻的时候遇到的重要障碍,于军事不利。新中国建国后,为了城镇的发展,只存留了部分城墙,其他大多数予以拆除。
通过之前的很多作战,张小磊也开始初步确定:城墙对于现在的新朝来说,可能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障碍了。因为自己的政权和统治体系目标同过去根本不同。当然此时的应天城头虽然在许多地方大开通道,整体来说还是城墙保存比较完好。
曾经做为东南大周都城的应天府曾经有百万上下的人口。新朝权力中心设在崇明岛之后,应天城内的人口大减到五十万上下。这五十万上下的城镇人口同样在东南之地算是比较重要的大城。因此就花费为十个同小县规模差不多大小的“区”,每个“区”五万人。拥有正规新军中队十个。然而对于一个五十万人口上下的传统城镇,还是富户不少的传统城镇来说,两千规模上下的人手仍然显得太少了。包括临时建立起来的防军在内总共有万人上下的规模。除此之外,应天府因为有不少可以暂时利用的府院房宅做为新学初选的场地,集中了包括应天还有其他一些地方在内至少十万名考核期内的新学蒙学儿童。这些考核期内的蒙学儿童大概会经过半年左右的试探性教育,从中挑选出一半左右的人来。仅此一地集中的新学儿童还有地方军队就达到整个中央总督区二十分之一的比例。
张小磊没有亲自去城头,毕竟对抗性思维习惯还有起事以来因为家底过薄带来的谨慎习惯让张小磊在任何事情上都比较习惯于从最坏的角度考虑。自己亲自上城区挨个检查询问固然比较有“范”,可要是无意间踩上几个“前朝余孽”们留下来的地雷,或者那些人群里冒出几个死士,就足够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了。他相信自己身边那些并未外出的孩子们在这种事情还是拎得清的。
按照张小磊的要求,大概从排好队伍的新学新生、新组建的防军、新军国防军各中队中特定的按照随机数分别抽取了一百人、二十人、五人;并让这一百多人集中起来挨个等待着自己亲自的询问。
仔细想来,有些事情还是要自己亲自来进行的,如果换个别人,那总有带来不了足够的威慑或者存在可能的隐患的事情。
“入学多长时间了?”张小磊对折一名在这个时代的标准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新学孩子询问道。
这个年代的大多数孩子们在大人们面前还是有着一丝拘束的,更被说是面见圣主,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有些紧张的口齿不清。不过张小磊是个不习惯于摆谱的人,很快就有轻松的玩笑还有平易近人的话语至少让这些孩子们能够正常的同自己沟通了。
“入学。。。入学三个月了。。。”
“在应天的新学里,平时的三餐通常都吃些什么?”
“早上是米饭炒鸡蛋、带肉的烩饼、中午比较丰盛,四样都是荤菜,还有。。。”
孩子们的回答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张小磊也是多少有些智商的人。三个月的时间,如果都是按照自己所规定的标准伙食来的话,肯定不会是这种同民国时代照片中的土财主家孩子差不多的贫瘦气色,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的接近现代中国大中城镇八零后小时候那种样子了。一看这些人的皮肤油光水平,就能大致断定出有没有说假话。
“你们应该说实话,说实话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们还都是孩子,我根本不会治你们的欺君之罪。。。”张小磊见到有些不对头后就开始劝道。
当然了,张小磊本人不是什么擅长开导人的大师,这些孩子们听到这话之后似乎想起了什么恐怖而严厉的警告,绝大多数都不敢承认事实。然而绝大多数无所谓,张小磊期待的就是那极少数勇敢者。一百个随机抽选的孩子中,勇敢坦言的孩子最终还是出现了。
明初第一豪强 第250章 铁血之心
其实不是那少数几个孩子本身多么勇敢坦言。毕竟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应天城内的很多孩子们如同志愿军战俘一样在“假甄别”“假来访”引起的血腥教训中已经有了不少畏惧心理。这几个孩子在张小磊的面前终于憋不住肚子中的难受,当场出了状况,才让张小磊发现了十分明显的异样。当然张小磊也相信,就算百中无一,千中也必然有表现异样的勇敢者能够被自己所发现。那样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就很容易扩大突破口了。
“你们早上吃坏了肚子?早上的时候你们吃了什么?”张小磊这时语气更为郑重向分别向几个孩子询问道。
“是。。。是猪油饭。还有不少油腻的东西。似乎是听到了上面前来巡查的风声。才。。。才让我们临时吃了不少猪油饭。。。”
“那你们平时吃的究竟是什么?放心吧,你们之前的谎话我知道是有迫不得已之处,不会怪罪你们的。。。”说这话的同时,张小磊迅速下令动员几百人在应天新学校区,也就是原来应天宫城之内展开大面积清查,并授权采取强硬手段逼问。
正月前后远征各地的作战中,近卫军乃至整个新军体系早就积累了不少如果在最短的时间内撬开对方嘴巴的严刑。在那极刑一般的严刑威慑面前,连一刻钟的时间都没有。整个应天新学食堂的初步状况就被了解了个一二。如果面对的是比较温柔的现代司法机构,甚至更为温柔的“调查”,这些人或许还能有种种手段来敷衍。然而真正的极刑威慑面前,整个利益链条上的扣子就被迅速撕开了。毕竟,这不是什么严密的敌国或敌对势力情报组织,不过是一些庸人的利益关系团体罢了。
按照初步掌握的情况,同新朝制定的标准相比,每个孩子按照市价的实际伙食费仅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水平。某些人侵吞的利益来源还不仅仅是“食”,更包括“衣”的方面。所有的校服,似乎也都是按照最低的标准粗制滥造。为了防止人们穿坏应付检查的时候不好看,这几个月以来所购买的“校服”很多甚至从来没有发放给新学学生,而是根本就放在专门的库房里。濒临突击检查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
就连住的地方也不例外,十万名新生平时住的地方是几处小巷内的寻常大户民居,以平均每人不到一平米面积的无厨卫临时搭建起来的吊床为主。在春夏季节来临的,即便动员新生们进行各种卫生劳动也避免不了那臭气的沾染。而宫府之内的正规场所则成了不少人花天酒地的享乐之地。
除了这些制度之内的利益侵占和挖潜,经过进一步的询问和确定,在遴选新生的时候还普遍存在程度不轻的诈骗、勒索、索贿等问题。毕竟即便是初选,也不是
房地产利益集团、医疗利益集团、教育利益集团,张小磊在现代当然也听说过。原本按照之前的看法:事业草创,很多事情不会这么露骨,至少一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是片面现象。
却没有想到这个时代同现代社会相比,民众权益意识更低、信息更不发达、新朝的基层制度很大程度上也更不完善。加上在应天这样的大城很多很久以前就存在的潜规则侵染,仅仅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能吃就吃”“逮着便宜猛占”就成为了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而且这些事情的利益涉及对象还不仅仅是应天府十区内的一些都督府首脑,就连很多寻常的中队官兵也都牵连在内。按照张小磊以经验判断:粗估超过百分之五十,那很有可能就是百分之百或者百分之九十九。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恶劣腐朽的环境下,能够正常的岗位也就在一些捞不到什么好处的岗位上有可能存在。
张小磊当然不会顾及什么“法不责众”“社会影响”如果不对这种事情还以颜色,那么自己几个月前的吹风可能就真成了空气了。
一开始的时候,张小磊也还很犹豫,应该怎样处理涉案的整个应天府内的近千人?是终身监禁看押起来,还是送矿场,或者还是公审处决?又或者秘密处决?
张小磊最终还是选择了公审处决,并且让安排好的“民众”去以极刑手段解决一部分。当众解决一部分。没有什么监禁一说。因为如果是其他处理办法,很容易就会给人以幻想的空间:会不会走走关系,利用利用些能量就能网开一面?会不会有真正的处理?也只有在公众场合之下明正典刑才能带来最大的威慑力告诉某些人自己所立的利益禁区之不可侵犯的神圣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