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那为什么不。。。”
“为什么不像前宋,或者起码前唐的时候一样弄个庞大的官僚阶层出来,然后我以后的精力就是如何研究奏章奏折还有在朝堂上和群臣打擂台?有一失必然就会有一得。有一得必然就会有一失。古人说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实际上内部没有有利的竞争者和潜在的威胁,你们还会在刚刚归来之后的第二天就这样认真么!看看测试情况去吧!”
正说着的时候,火力测试展开了。首先的准备当然是用无后座力霰弹铳发射六两左右的独头重弹在大概五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展开火力。这个时候的射手才发现,这种卧姿掩体胸墙一般的东西似乎很不好瞄准,目标比起在战场上遇到的大部分敌群都要小多了。似乎看起来比百步外的目标还小。
不过负责开火的也是近卫军中挑选出来的一名射术最为突出的孩子。在第一发弹丸似乎有些远失之后,第二发弹丸很快就迅速命中了那低矮的特制精钢偏箱车盾。弹丸竟然猛烈的弹了回来。好在张小磊多少还算是有些准备,让其他的孩子们都站在了比较远而且比较松散的地方并用树林掩蔽起来,才没有发生不可挽回的误伤。
出现跳弹的情况那就意味着结果是不言而喻的:通常威力的十斤无后座力霰弹铳发射的六两独头弹根本无法威胁这类目标。
明初第一豪强 第331章 评估
“增加一倍装药试试看吧!”张小磊见状说道。
早就有所准备的孩子们取来了专门的无后座力霰弹铳发射架。这种发射架在以前征战的时候很少用。因为实战中并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把六两独头重弹的威力潜力开发到极限。尤其是不论在高丽或者东瀛等地还是南洋诸国,很少见到类似大陆上的明军或者此时代的一些欧洲国家军队那种车盾体系的时候。在无法有效确保火药绝对稳定性的时候采取音速标准装药和对于钢套火器每公斤两千焦耳标准,也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炸膛。尽管在运用这些火器的时候并不需要太多次数的开火。
如同测距仪器或者带有发射架的火箭筒一般的四脚架钢套套出若四支纵轴十斤无后坐力发射筒之后,新标准的火力测试展开了。
再填装了几乎接近弹丸一样重量的火药并用细线拉响了那发射筒之后,如同火炮开炮一般的猛烈爆破声从四脚架套筒中猛然响起。六七两重的包铁铅弹,也就是最为贵重的弹药被发射到了最高的初速,按照过去弹道测试时候的大致分析,应该至少有一倍半音速或者过去两倍左右的能量。两万焦耳威力的特制包铁铅弹是一种十分损害身管寿命的弹药,几乎可以算的上在新军现有武器体系下威力最大的单兵弹药之一了。即便是以如今崇明弹的本钱,也没有能力用这种弹药做为主流武器,只不过为了防止类似自己一般的对手搞出二三十公斤级别重量的包钢单兵火器来,料敌从宽的目的罢了。
威力巨大的弹丸在七八十步左右距离上开火的时候能量几乎没有太多衰减的飞到了金属偏厢车盾之下。不出所料,虽然拥有更为平直的弹道,但因为这种偏厢车盾是结合卧姿散兵坑蹲姿开火用的,并没有命中那比胸环靶大不了多少的目标。毕竟这种滑膛火器的精度还远远无法和后世的枪械相提并论。
不过这样的试射在进行到第三次的时候,还是有一枚包铁铅弹猛烈的打中了目标。在两万焦耳威力的作用之下,铸铁外壳似乎如同爆炸一般四分五裂的破碎了,并飞溅出在白天都能看出来的点点火星。飞溅的车盾附近尘土飞扬。当测试后抵近观察的时候,精钢制成的四五毫米如同胸甲一般厚度的防盾终于被打出了一个巨大的凹坑,也出现了变形,勉强没有被击穿而已。整个车盾体系都在猛烈的动量之下被向后推动了半尺左右的距离。如果不是一些巧妙的固定插刀安排,并不是没有可能威胁到散兵坑内目标。
这似乎也终究测试出这种车盾体系的防御极限:能够有效抵御联装轻炮或者支架火器,但在轻炮兵直接命中面前,就算是车盾本身无法被打穿,也可能因为动量伤害到后面的人了。
在进行了直射武器测试之后,试验场上当然也进行了一连串的抛射打击测试,看看那种如同乌龟壳一般散兵坑盾牌究竟有多强的防护力。但一个问题在于如何模拟人体对钝击或钝挫伤的防护能力。
好在宫府之内一些准备厨用的动物还是存在的。被五花大绑起来的并不算太大的小羊羔被安排在了那金属的盾牌之下。
这样的目标在孩子们的忙碌之下还准备了足足七个之多。
不过开火测试的时候虽然要多花费一些功夫,可过程比之前总归简单了许多,毕竟抛射不需要专门的发射架加固,只需要埋在地面上进行测试就可以了。
抛射开火的精度终究无法和直射相提并论。几百个孩子准备好了数百支填装好弹药的套筒火器如同作战一般在指挥之下有秩序的打出一轮轮火力才大致测试出了这种防护手段的防御力极限。
在面临从天而降的打击的时候,这如同龟背一般的金属顶盖防护的效果似乎就没有想象中的好了。几乎用不着双倍装药两万焦耳的弹丸轰击。就是减半装药标准的六两重弹直轰之下,虽然为有效破甲,也给下面的小羊羔似乎带来了明显的挫伤。大概只有在四分之一无后座力霰弹铳装药标准以下的时候似乎目标才会没有负伤迹象。
这似乎说明上方的防护似乎仍然是个薄弱点?不过仔细算下来张小磊到似乎不是太过担心。哪怕是两三千焦耳的防御能力,这也意味着必须是一两里外的十两以上抛射过来的重弹才能形成显而易见的杀伤危害了。而在实战中一两里左右的距离上,就算是近卫军主力部队比较有经验的一些官兵往往也只能在没有严格测距条件的情况下发挥出百米左右范围内纵深精度。这很可能就意味着只有一二百分之一的抛射命中率。
隆隆的炮声再次响起,趁着时间似乎还算充裕。张小磊不吝啬利用一些青铜轻炮乃至包钢青铜轻炮进行一些火力测试,以大致估算在战场上,如果是两支装备水平差不多的近卫军主力部队交锋,双方的作战能力结果会是个什么样儿。并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儿的队形是比较合理的。
没有类似的结论,谁也得不出比较靠谱的结论。不过因为多少了解近代战争一些战例也经历过不少实战的缘故,张小磊对此也有一种感觉:相互之间的火力压制很可能让火力的效率大打折扣。就算配备了辎重车后勤,每个人都能随时发射至少十几支填装好弹药的火器,理论上可以击溃几十上百倍的对手。可真的战斗力就比民国时代的一些国内军队强吗?连民国时期的大多数国内军队在没有有效炮火支持的情况下都只能用远大于正常标准的队形交锋,何况是自身?
经过包括李辉在内的身边几个在这方面有天赋的人与张小磊一起大致的估算,如果以现有的车辆和携行火器交锋。一次用尽速射弹药的交锋,战绩占自身人数比例很可能同一般比较强点儿的古代军队没有什么区别。杀伤百分之十强,顶多百分之二十余自身兵力的对手就算不错了。
明初第一豪强 第332章 视察
测试的结果还是让张小磊陷入了沉思和一丝忧虑。很明显,大多数年龄明显还有些小的近卫军官兵虽然用着特殊的火器战法最大限度的回避了身体素质上的局限,可是同成年人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这实际上也影响了火力的有效运用。自己有着权力安全性上的种种顾虑因此在近卫军的选拔上不可能毫无顾虑。可是如果是潜在的造反者恐怕就未必有这种顾虑了,如果完全按照战斗力第一而不是可靠性第一的原则,还可以专门挑选那些身强力壮并且在心理测试方面比较突出的适龄男性兵源。如果有足够的火力规模积累,其拥有的优势将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既要保证队伍的可靠性和可控性又要追求充分利用岛上的军工积累条件充分发挥自身实力,似乎还是应该从炮兵或者炮队这方面入手。以同自己类似火力对象的假想敌交战,很多火器原则似乎也要改一改了。
如果完全按照十八九世纪欧洲列强的标准,使用中型马做为火力的主要携行依托,那情况很可能就有可能大不一样。中型马至少可以驮载百公斤左右的货物,也就是说挽载携行能力当在三百公斤上下的规模。按照南北战争时期的情况初步估算,如果说千人三炮或者十分之一炮兵规模的杀伤能力从拿战时期相当于自身兵力百分之七八十杀伤能力因为队形和作战方式的改变下滑到百分之二十左右。那似乎如果再次技术上将包钢火器放大化,或许就可以做到一次正常的作战完全靠自身携行的火力杀伤相当于自身兵力四五成左右的对手。
想起从拿战到南北战争时期一些新战术的变化,张小磊也开始改变了之前企图用十近无后座力霰弹铳包打天下的想法,应该说精度比较高的线膛前装火器应该还是有用的。至少这种火器有了堆训练条件和物力规模的条件。也正是线膛武器的出现,才让质量和精兵似乎在后来的战争中似乎重新变得重要了起来。
如果不论是米涅弹还是弗格森模式的线膛枪以现在或者几年内的技术积累似乎还是完全不靠谱,那么张小磊的打算也只能是搞大号的火绳线膛铳炮了。自己至少听说过在达芬奇时代欧洲人还是高过螺旋膛线的火绳后膛枪的。这种武器一定有漏气或者威力方面的许多问题。但是如果是无后座力套筒开火模式是否很多弊端就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呢?而且寿命上也可以大大不同。想起这些,张小磊的心中也就有了大致的主意。
接下来五六日的时间之内,张小磊把大部分的时间还是用在了同近卫军的孩子们在一起忙活新战术和作战方式研讨的事情。似乎如同一个幕府将军而不是中国皇帝一样。当然也没有太过紧张,业余时间也安排的很充分。除了邓敏、春杏、杨雪儿杨红儿几人,四女身边的一些仆从也都是雨露均沾。
随后,张小磊也打算去看看岛上的工匠坊内是否还是如同以前一样保持着和整个时代其他时候不太一样的制作风气了。
临行前的张小磊当然也没有跟太多的人打招呼,在夜幕降临下来的时候仅仅是带着几十名近卫军的孩子们为卫兵悄悄的来到了制作火器的工坊附近,并通过出示最高等级令牌的方式,在禁止岗哨回禀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走了进去。
开国没有太长时间,四海之外也没有真正平定,因此在这段时间里岛上的工匠们还是保持着比较紧张的轮作制度。平均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时间大概为四个时辰左右,没有休息日,三班倒。当然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也并不显得有多么过分。
张小磊来打到钻孔声和打铁声此起彼伏的加工间的时候,见到正在劳作的人不少都是二三十岁左右年纪的新手或者那些刚刚勉强能够出师的人。大多数在过去的时候有些威望的匠人似乎大多充当起了监工一类的角色。这似乎距离制度明显有些出入。
见到张小磊进来的时候,大多认识张小磊的工匠们也立即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恭敬而客气打着招呼:“圣主”“圣主来了。”通过过去不少时候的接触,这里的人们很显然的也都了解了在大多数人面前张小磊并没有帝王版的架子。
张小磊仔细思索片刻之后终究还是没有打算一进来就是一些意见和批评,还是先赞赏了一翻:“你们也都辛苦了。没有你们辛勤而认真的劳作。就不会有那么多前无古人的光辉战绩。新朝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到了前人没有做到功绩。同近卫军的孩子们一样,你们都是国之栋梁。。。”
张小磊这样的话也让很多人似乎有些紧张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不过随后张小磊却接着说道:“我们之所以能够制造出同过去前朝那些垃圾几乎是脱胎换骨一般的火器,其实没有太大的窍门。就是把新朝的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不搞应付、不打马虎眼,一切都按照规章制度来的结果。我知道可能有些人已经知道了海外那摧枯拉朽一般的胜利。当然,还有当年蒙古人的那些难兄难弟没有清理。以及当年成吉思汗也没有做到的很多事。几年以后西征时的任务也很重。但是那些对手其实并不是我们新朝真正的威胁。我新朝不搞文官政治那一套,在一定程度上放权。我想这会充分的调动地方上的积极性,但有一利就有一弊。我也不希望因为有一天我们的态度变得和过去不一样了,难以制造出最为优秀和精良,明显相比潜在的对手们拥有碾压优势的火器了,而导致我们不能轻易的应付发生在新朝的八王之乱或者七国之乱,让事业夭折。因此我还是希望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从如何做出最好的火器出发来尽一份力。。。”
张小磊终究还是没有说出什么批评的话,可是一些中年以上的工匠骨干们却似乎明白了什么,在这个时候也都有些诚惶诚恐起来:“圣主我们有罪,我们不该把那么多的活都让其他人去干,上报的时候反而。。。”
明初第一豪强 第333章 铸钢
“对了,这一次队伍归来。也不仅仅是带来哪些微不足道的黄白之物,最重要的是一些质量比较好的硝石还有铁矿,相信这样就不需要每天都要四个时辰没有休息日的高强度干活了,或许可以在在四年内超额完成十年目标的情况下节约一半的工时。这样,大家也就有了更多空闲时间让更多的一些新手进来,进行更充分的锻炼,也算是磨刀不误嘛。。。”
听到张小磊这样的话,几名铁匠骨干都有些无语。有要按照计划中的标准保证质量,还要四年超额完成十年目标,还要节约一半的工时?这怎么可能?
按照预定的计划五年之后工匠队伍的规模会达到现在两倍以上,要效率提高为原来的六倍,恐怕才能在减少一半工时的情况下按照三倍的强度来完成目标。这也开始让不少的工匠们有了一种不好的感觉。看来想象中的空闲并没有到来,接下来的四年时间,恐怕要疯狂劳动才有可能按计划完成目标了。不同于经历过明清的近代,自两宋以来,长时间高负荷劳动,诸如血汗工厂那种情况实际上在江南一带还并不多见。
似乎是看到了很多人脸上多少有些压力的愁云,张小磊开始命人拿出从印度一个特殊的地方开采来的百余斤矿石,并堆在了工匠们的勉强。
“这些矿石,大家看看有什么特殊的门道没有?跟着我一起来的,还有从天竺来的两位工匠,他们会毫无保留的传授一些新的铸炉技法,大家看一看这些矿石直接铸造冶炼出来的铁是否会如最优等的锻打百炼钢一样”张小磊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也不敢下太大的断言。
当然这样的话也让不少的人多少感觉到了一些吃惊。
直接铸造出锻打百炼钢水平的顶级钢料?这怎么可能?每一个有过冶铁炼钢经验的人都知道哪怕用灌钢法,这钢比铁有多么难练,要花费多大本钱。至于直接铸造出折叠锻打水平的钢料,那更是闻所未闻。很多人都怀疑圣主远征南洋,是否是碰上了什么骗子。如果是,那可要好好揭穿那所谓域外大师的真面目了。
不过,当人们的目光开始注意到那些矿石的时候才终于发现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这矿石似乎如铁一样沉了?会不会仅仅是一些生锈的铁疙瘩?”一名有不少年经验的中年工匠在将一份铁矿石在手中掂量了一下之后说道。
“不会,锈铁不是这个形态和颜色。我听我父亲,同时也是我当年的师傅讲过:最好的铁矿乃是陨铁,而陨铁之中据说有一种铁矿八成甚至九成都是铁,冶炼出来的铁似乎还和一般的铁料炼钢不同。这是最上等的陨铁。。。”
“不对,似乎与陨铁还有一些区别,这铁矿似乎很像有些地方的岩石,似乎有一层层的夹纹?这样的陨铁矿,我还从来没有见过。。。”
几名海内最为顶尖的冶铁师傅也感觉到了这些铁矿似乎有些不同寻常。不过要说好一点儿的铁矿就能直接练出折叠锻打冷锻钢水准的钢料?还是直接铸造?这还是有些太过匪夷所思了。
在这个时候,张小磊就通知近卫军役工队的人用独特的轿子将一件十分沉重的小型炼铁炉抬了进来。这种炼铁炉之所以可以抬进来是因为比寻常可以生活做饭的炉子也太不了太多。在中原一带,至少千年时间都没有见过这种原始水平的炼铁炉了,或许也就在一些边地或者少民那里存在?这种路子能不能达到足够冶铁的温度?很多人都开始有些怀疑起来。
不过在张小磊下令的时候,人们还是按照一名独特翻译还有那两名域外之人的要求做好了冶铁的准备。并且还准备了独特的鼓风装置。
虽然在锻造技术方面中原一带相比域外长期落伍,可是在冶铁和铸铁方面,因为铁矿质量的问题还有漫长青铜时代的积累则明显超越大多数国家了。水力鼓风在此时代的欧洲可能才刚刚流行开来,而崇明岛上则开始运用起了热风炉。
这样的情况,张小磊实现也是有所了解,有余担心技术条件的不同会让两名天竺工匠在天竺的经验变得不太适合起来。这数天以来,实际上是让两个人参观了崇明岛上一些不同于域外的炼铁工具,也介绍过一些独特的炉温观察技术的。
有了这些准备,两名天竺工匠才没有犯错。因为那名长者本身也是比较聪明的人,因此感觉到并不算太长的时间之后就示意出炉的准备了。
试探性冶炼的百余斤铁料真正渐渐冷却下来的时候。早就准备好的匠人们开始用铁锤猛然间砸去。在巨响与火花声中,铁锤明显都被砸掉了一块儿,而在那似乎多少有着一些花纹的钢料上仅仅只是砸出了浅浅的凹坑?
“竟然真的可以铸造镔铁?”
“镔铁其实有多种,一为大马士革钢,二为流传于蒙元少民间的镔铁,三为印度。这一种,就是可以直接铸造而成的印度钢。虽然现在相比我见过的最优等品质的域外纹钢还有差距,而且硬度上似乎还是偏大了一些。但是我相信以我中华的经验,完全可以解决这些事情的。。。”
这神奇的铁矿终于开始让很多工匠们的心也在这个时候彻底了放了下来。如果能够在钢料制造方面省下这么大的功夫,那在更轻闲的情况下四年就完成十年的任务或许还真不是不可能的了。
同样让张小磊有些感兴趣的是那些印度来的硝石。不过在准备去火药工坊的时候,身边的一些近卫军的孩子们还是有些担心。就算是受张小磊的影响,在很多细节方面都很重视的崇明岛,也不是没有在火药制作的时候发生过严重的死伤事故。如果有人为危险,那就问题更大了。不过张小磊还是打算去专门的火药合成加工间一趟。那虽然有危险,但在之前专门的安排之下应该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明初第一豪强 第334章 真正的火药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北方民间就有“熬硝千日,不抵将军一炮”的说法。同百炼钢一样,熬硝是火药成本中极大的一项,甚至还要超过了以新朝标准来粒化选药。
跟随船队从天竺一带开采而来的硝矿在上岸之后不久开始,张小磊就名岛上的火药工坊开始试制了。在短短的数日之内就能熬制并且制造出第一批用新硝制成的火药还是大大超过张小磊的预料,也超过很多人的估计的。
“怎么样?船上卸下来的货还可以吧?”
“我干熬硝这行也二三十年了,还从来没有见过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熬出纯度这么高的硝石的。这样算下来,哪怕是十年期的军备计划,应该差不多三年时间就能完成了。。。”
“富余的时间,安排那些新人也来多上上手,只有真正壮大了工匠队伍,才能在四年之内的未来制造出更多的火药器材来。。。”张小磊在这个时候也提醒道。同铁匠们不同,火药这行技术性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因此在态度上多多少少还是与那些铁匠们有一些差别。
当然让张小磊最感兴趣的还是这样的硝石制出来的火药,究竟会有什么不同。
第二天天色放亮的时候,张小磊开始让近卫军的孩子们开始试一试这些新制成的火药。主要是近卫军炮兵队的官兵们。南洋之战无后座力霰弹铳大放异彩,而炮手们的效用似乎就不像国内作战的时候那么抢眼了。不知道新硝矿制成的火药是否会给炮队的效能带来一些提高。
为了安全起见,用于测试的火炮还是外出作战中常用的近卫军中品质比较高的百公斤身管青铜包钢九斤弹火炮。炮弹和装药的规格则选择新军的青铜轻炮才会常见的火药。
因为目标并不是考核精度而是测试弹道性能和状态,因此炮手们的压力也都并不大,在有了不少经验的情况下很轻松的就将两斤重的黑火药和九斤重的普通弹填装进了炮膛并且进行了压实。
可是开火的时候,动静却似乎明显不同了,那声音似乎完全更像是双份标准的火药在开火的时候一样,似乎如同险些有炸膛风险一般,如果是青铜炮,这样的炮声很显然就意味着超过了安全的界限。也就是近卫营的孩子们对此才多少有些适应和习惯。
“炮弹落地的位置似乎在二百一十五步以外?再准备开火,看看炮膛的温度怎么样!”张小磊迅速下令道。
张小磊想到了这样的火药很可能会对火药效能有一些提高,可是还是没有感觉到能够这么轻松的就把火药的效率提高到十九世纪水平。按照张小磊对于一些常识的认知,恐怕要到十九世纪中前期的时候,火药的效率才提高到每公斤大致对应二三十万焦耳的水平。
难道说自己这么轻易的就让轻炮产生了这种效果?
最终的结果还真的是超过了张小磊的预期,仅仅是靠从印度得来的硝石,在同等标准装药的情况下估算威力提高到原来三倍的同时,似乎开炮后的冷却时间也大为减少了。勇敢的炮手们在大致一分钟的时间接连展开了五次射击,似乎炮膛仍然没有到滚烫到危险的境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