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嗯,不对啊?你们做为精挑细选进来的人,我想应该都是颇有春秋之风的死士才对,怎么这么的轻易的就妥协了?就算是转变也不可能这么快吧,你们是不是想再找机会立功?要是那样,你们可就打错算盘了。。。”
听到这样的话,两名女子也终于决然起来,似乎打算故意刺激着张小磊发怒道:“别高兴的太早。你最好还是留我们的命比较好。如今的你早已众叛亲离,整个中央总督区的数百万大军。。。”
“数百万大军?呵呵,也就蒙蒙你们这些对兵事毫无常识的,看看这个吧。。。这是各区府向我们通报的情况,还有你们亲人被关押的地点,看押人质的,其实是我们的人。。。”





明初第一豪强 第367章 摊牌
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消息忽然从崇明岛上传来:风云乍起开创未有之工业的新朝圣主张小磊居然年纪轻轻并且登基仅仅几年时间就架崩了,支持张世功新军派、支持春杏等人的后宫派、支持张勇等人的后宫派的岛上各路武装力量剑拔弩张,纷纷在周边招兵买马扩充势力。
“你们看,这真的是我们提前起事的机会么?会不会是个阴谋?”鄂豫皖重重群山之中的一处道观之内,紧急举行临时会议人们当中就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
当然,大多数读书人出身的幕僚,并不觉得这是个阴谋。
“有些阴谋,不能是君王之家光明正大的可以玩的出来的。如果仅仅是有消息传来,那或许有可能是崇明岛玩的一种手段,然而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有明确的风声和印证岛上的军队都处于对立之中。以正常的逻辑来分析,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君王复出,那他的威信一定大打折扣,能不能保证对军队的控制那都不好说了。。。”
“是啊,是这么个理,可是。。那新朝乃至崇明岛上的力量,能够以常理度之么。。。”
可就算是这样,对张小磊有所了解的不少人还是觉得没有信心。不过,众人最终还会做出了选择,先让在西北及北方各地的白莲教起事探探风声。如果朝廷真的能够在这个时候出动大兵前来围剿,那就证明之前的不少事情肯定是作戏,而如果不是,那至少有十有七八的把握可以肯定:新朝圣主在其他什么人的谋算之下暴毙就已经是个事实了。
几乎就在崇明岛上似乎陷入对峙状态的时候,首先是中央总督区之外的江西、福建为核心的南方起事。曾经遭到过清洗和打击的不少旧中上层开始在这个时候打出了共诛叛逆,还天下以太平的口号,八路人马总共拉起了十多万人的队伍。不知怎的,当地州府似乎就像没有怎么抵抗似的一般迅速就被拿下了。紧接着不久,西北等地也相继爆发了白莲十三家起义,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拉起了武器精良的三十多万人的队伍。
面对南北方各处的起事,崇明岛乃至中央总督区内的力量竟然没有在第一时间有效的反应,这才最终让不少潜伏下来的人彻底的放下了顾虑。临近新朝五年秋收的时节,十区二十三府二十一家新军原有体制内三十多路百万人规模的人马宣布自立,封锁和讨伐崇明岛,并且在随后的不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了防止水师封锁,诸路大军纷纷北过长江并纷纷向中央总督区内汇聚力量准备共讨贼人。
多权力中心带来的强大动员力也在这个时候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尽管当年老近卫军体系内有胆量再种种原因的诱导之下选择反叛的人只占很少的比例,可经过几年的准备却在第一时间轻易的动员出了百万人左右的力量。这当中仅仅用新军标准的火器全副武装起来的炮队就有千余连,一万两千门左右的火炮,十多万人的规模。就算是寻常的炮灰力量也都获得了不少铁盾、车辆、火器、
利用这全副武装起来的百万左右的大军,在崇明岛中央没有反应过来的时间内很快就扩充到了三百万人左右的规模并进行了最基本的简单动员训练。直到这个时候,不少人才有了一些底气,进一步跳了出来。
最终在临近秋收的时候,一共有五十四路“反王”最终暴露了出来,很轻易的就动员出了四百万左右人马的力量。这个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兵力规模几乎是在当地扫地为兵的结果,很难就地供养,因此也蜂拥而至的向富庶的运河沿线至整个中央总督区逼近而来。
张小磊并没有选择在第一时间“复出”而是等到这些力量为了寻找足够的安全感云集于崇明岛北部的扬州至通州一带。此时规模庞大的力量最为担心的当然就是崇明岛强大的水上力量,不过趁夜南下的小船船队似乎并没有遭遇到海上力量的拦截,似乎海上力量的主力几乎已经出海的时候,才终究让崇明岛周边之敌的胆子大了起来。
以前近卫军主力少数人为核心的诸路反王似乎很明白。虽然各受各家地盘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可是要不在这个时候解决掉崇明岛上的力量核心,等到海外的船队回师,那就永远不可能真正动摇中央的力量了。而到了那个时候,就是以崇明岛为核心的中央主力依托海上舰队运载骑兵力量展开机动攻势将反王们个个击破的结果。
尽管拥有着强大的兵力,可是人们也知道,那些寻常的炮灰虽然在简单火器的有效武装之下似乎还算勉强堪战的力量,可是在崇明岛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力量面前却是要打上不少折扣的。这一次进攻毫无疑问是一次冒险的赌博之举。因此力量也并非全部压上,同时后勤通道和指挥音速也决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是投入的兵力越多越好,因此也就仅仅投入包括后勤在内的百万左右的兵力,其中包括了三分之二以上规模的火器炮队。
这样的力量在正常的外人来说,恐怕是根本无法战胜崇明岛上的力量的,但对新军作战方式多少有着不少了解的人们相信,只要做出针对性而且合理的部署和安排,就算是无法最终取得胜利,也一定能够给崇明岛以沉重的打击,让其了解地方诸侯的厉害,在那样的情况下就算是海外的船队赶到,也会为以后的军备竞赛赢得充分的时间与契机。
得到消息之后的张小磊并不感觉到怎样奇怪和惊讶,似乎是早就有所估计和意料一般,在第一时间仅仅是下令道:“向外海的秘密传信,现在看来可以进行了。。。”
对于这一场摊牌,张小磊并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毕竟就算纸面上的推断再合理,实际中的种种变数终究是不可预料的。




明初第一豪强 第368章 百万大军
“准备航渡的船只我们都准备好了没有?”临近崇明岛北部的通县一带,站在一起的三十多人为首的一人询问道。
“各队都准备好了,都安装了人力螺旋桨。虽然船不大,但这一带水流和海浪还都算平静,现在的季节还没有临近多风雨的时候,水面上也还可以。”
“过去一个月以来的水路行军和水训筛选出了至少各队至少五分之一不太适合水战的人,我想只要运气不是太差,就是在船上用火器作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实数规模的百万大军在历史上是很少出现过的,它的有效组织在比较多战事的北方大多数地方都是一个餐具。就算是当年的长平之战双方一共云集起百万左右的兵力,很大程度上也是靠水力之功。然而在这个时代,人口增加为春秋战国时代的数倍,大运河和长江在东部形成了横跨南北的水运网。相比淮海战役的时候虽然没有铁路和汽车,但同样也十多年抗战内战带来的农业衰败。物力上已经具备了维持在骑兵和马匹不算太多的情况下上百万军队有效进行作战的需要。
在如何让这百万人左右的兵力发挥效力方面,从几年前开始就有不少的人进行筹谋,如今一切也都不需要临时抱佛脚了。渡渡海工具不好搞,不过能够渡江河或者并不算太宽水域的船只则在这几年的时间内制造了数以万计仅仅依靠车辆就可以拖动的船只,一次可以运输包括一周给养在内的二十多万兵力。这样连同人和物资在内的上百万人的力量就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航渡了。
为了能够有效的统一指挥各处兵力,以三十多家起事之人为核心,组建了临时指挥部来统筹指挥各路人马。各路人马在最初武装和筹备的时候就按照大致类似的编制进行编组,百万人一共形成了五十多个军、二百多个战术集团。并计划控制方圆二十里范围内的区域形成一个兵力并不是很集中的广阔滩头登陆场。
如果登陆行动并不顺利,那就视损失情况来决定是不是要在其他位置重新展开登陆,至少要维持一个月左右十次左右登陆性鏖战。如果在登陆鏖战中的过程中就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那么作战方略就不是与岛上的敌主力集团作战而是尽可能的司机破坏了。总之,目标就在于不计一切的消耗崇明岛上的实力。
再最坏的情况下,也要靠近百万规模的战俘来消耗岛上的存粮,而如果岛上选择如白起一样杀俘,那就可以起到诸如当年项羽杀俘一样的作用,让自己以后的军兵彻底死了投降打算的心了。
为了不给岛上太多的准备时间,当上百万规模的大军刚刚云集起来的时候登陆的行动就迅速展开起来,作战目标当然是首先在二十公里连绵四十里范围内的区域内集中兵力,尽可能的让航渡的队形变得不那么拥挤。
可即便如此,近万艘小船接连不断下水,并且用灯火进行照明向岛上展开航渡的时候,还是如同把整个水域都似乎染上了一条连绵数十里的银河一般逐步向岛屿的岸边行区。
张小磊并没有打算在整个岛上“御敌于闺门之外”,在判断己方拥有优势的情况下,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歼灭性的打击对手而不会将应该打成的歼灭战变成击溃战,从而最大限度的给队伍增添麻烦的同时也会增加不少消耗。从这个角度上说已有的经验证明让敌军上岛,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这种歼灭性打击的实现。
因为可以利用占领的东瀛乃至济州岛养马的缘故,在百万规模的叛军抵达的时候,岛外的人还并不知道,也就在前不久,至少数万匹战马,尤其是包括五千匹左右的中型马早已被运抵到了岛上。同时这几年的时间以来,岛上官兵的骑术也同当初下南洋的时候相比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至少可以随时动用的几万规模的马队全部用来做岛上的通信与斥候之用的嘶吼,敌军大规模登陆行动刚刚展开并不久,比较切实的消息就迅速的传到了张小磊依靠马车所在的临时指挥部内。
“现在要不要对上岸的敌军展开攻击,如果现在行动,应该能够以可以承受的代价歼灭性的打击对手。。。”张小磊身边的一名少年在这个时候说道。
“你知道那些人的火力配置么?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我们的弹药物尽其用,还是让他们这百万人左右的兵力集结起来吧,相信主动权会在我们的手上的。”不少次推演还有之前得到的不少报告,让张小磊的信心更为充足了一些。崇明岛上平坦的地形、足够的马匹和车辆还是给交战选择权带来了同以往不同的变化。
就这样,如同银河一般点着微弱灯光的船队在风浪并不算太大的河口处利用人力螺旋桨船只不断的往返航渡,在连绵几十里的滩头上聚集起越来越多的人马。几乎在登陆的同时,上岸的兵力也在有效的组织之下纷纷向南展开推进。很多炮兵军官都觉得如果在这个时候展开猛烈的火力打击,肯定可以对对手造成沉重的杀伤。
当然张小磊却并不相信这一点,原因在于这些“反王”并不是体制外的民间反王或其他对手,而至少是对过去的新军体系有相当了解的人。
大概经过五波左右的往返运输,到了天色快接近黎明的时候,上百万左右规模的大军终于在崇明岛北部滩头云集起来。紧接着往返运来的,则是以辎重和给养为主的船只了。
因为整个作战行动早就经过周密的筹划,因此这么大规模的行动倒是少见的没有太大的混乱,整个队形在按部就按的形成这着。同时指挥上百万军队作战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的,因此所谓的百万大军也就形成正面大概十公里左右,侧面五公里左右的长方形。




明初第一豪强 第370章 车兵
做为先锋出动担任侧击任务的“骑兵”只是名义上的称呼,很大程度上是车兵。战术上落伍于环地中海,更注重战役的东方,也在两汉时代就渐渐淘汰了典型意义上的车兵。以后虽然也出现过战车,但意义并非是射御时代的车兵了。这种公元前古典时代的兵种上千年之后再一次以传统的方式出现的时候,似乎无形中让人感觉到了一种诡异。
同骑兵一样,防护上的硬伤毫无疑问也是它在步兵投射力量越来越进步的年代不能再有过去攻坚破阵之能的根本原因。然而出身老近卫营的叛军各统帅却没有人敢轻视这突然出现的力量。因为对于崇明岛来说,这些车兵肯定不会再用落伍的弓箭做为攻击的主要方式了。因此当侦查热气球发现大规模的马车展开侧翼行动的时候,联席指挥的众人就迅速下令了。“预备炮兵增援过去”,还有其他负责的各队!
与典型意义上的十万或二十万人规模的战役集团不同,当兵力规模达到百万之众的时候、已经能够在整个方圆二十里左右的范围之内形成完善的超大规模空心方阵,让对手从理论上说根本没有通过侧击的办法找到漏洞的可能,不仅如此,每一条战线的背后还拥有着足够的预备队,平均每米的宽度上总的来说都普遍有二十五列、实际可能高达三四十列的目标。
当从远处逼近过来的车兵出现在两里左右距离上并且出于近卫军线膛炮火力掩护范围之外的,叛军集团侧翼的炮火就展开了猛烈的射击。
在八千多匹马拉动的两千多辆第一线战车总共二十余里左右的攻击战线上,几千轻炮接连不断的展开火力,在几乎第一实际爱你就以超过十万计的威力强劲的重霰弹打到了拉车的上千匹马。尽管这些马匹是挑选出来接受过严格火器训练的,经常被一些木炮弹或者投石机与火器一起发射的“血弹”进行攻击,还是在第一时间就出现了混乱和动摇,靠着骑手们不计代价的驾驭才勉强在猛烈的炮火下将距离拉近到距离敌军阵线大概五百米左右的距离上。
而在这个时候,连绵二十多里的战车之墙实际上已经被打的残破不堪,大多数拉车的几万匹马载猛烈的重霰弹轰击之下都崩溃了。也就车上的人员果断的通过早已准备好的特殊缰绳放弃了与马匹的练习才没有带来大规模的附带型伤害,可即便如此,在损失了几千匹马的同时进攻的第一线车队也出现了几百人的伤亡。这种公元前就面临势微的兵种,在古代军队都无法想象的猛烈火力面前仅仅是在一两里比较远的距离上遭遇了两三轮开火就几乎如同遭遇了灭顶之灾一般。
见到敌军的车队在一里到两里左右的距离上的时候被猛烈的炮火打的残破不堪,很多白莲系统内的“非体制叛军”都开始有些蠢蠢欲动起来。
“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发动反击?一定可以击溃当面那些混乱的对手的!”
“算了,你忘了上面前来的使者是怎么说的了。他们都不动,我们自己率领几万人上去送死?不要忘了,这些人传说中的近战火力有多强大。”
张小磊也不由的有些失望,没有想到敌军的炮火准备这样充足,安排也这样像回事,能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就遏制住车兵的进攻。早知如此,就没必要安排这些车兵前进了,步兵推着车盾前进似乎是更好的办法。
“让中军展开全线推进吧!注意保持队形!”为了缓解两翼面临的位居和压力,张小磊下令道。就这样,在正面连绵十数里的战线上,几万兵力的新军与近卫军也不短利用着地形的掩护展开前进。同火力水准与寻常的古代对手完全不同的敌军展开交锋,作战原则显然也应该有所不同了。
面对兵力火力都很充足的强敌,正面的推进似乎并没有前置住敌军一线集团多少火力,每一轮开火就至少有十万枚以上威力巨大的重霰弹袭来的情况下,尽管正面推进的近卫军和新军都尽量以分散队形低着身子顶着早已准备好的车盾展开前进,还是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就再次遭遇到了上千人的伤亡损失。并且一里左右的距离似乎是一道危险陡然增加的无形火力之墙一般,进一步向前就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代价。
在这个时候,张小磊迅速以炮声下达了开火的命令,在之前的战斗中整个队伍忍受单方面的打击和伤亡似乎也已经接近到一个极限,当开火的命令下达下来之后,从车兵阵列到整个正面步兵都在距离敌阵大概一里或者接近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展开了猛烈的火力。
四马车有效的挽载能力六百公斤,不计车重。通常车兵两名御手之外能够配备的带发火器多达九十支左右,平均两名左右的射手接连不断的把车上早就准备好的待发火器发射出去的时候如同滚雷或者海啸一般的密集火铳声顿时响了起来。在距离更近的情况下似乎压倒了远处敌军那如同响鼓一般的炮声。在一里左右的正面,平均每人至少装备三支以上待发无后座力火铳的普通步兵也展开了猛烈的射击。几乎与此同时,由车辆牵引到侧面开火或者在正面开火的轻炮也全面展开了火力。依靠人数更少带来的指挥灵活性和马匹的优势,一个半包围圈似乎在规模庞大的敌阵正面形成不断开始挤压着。短短几分钟之内,依靠更小的重量数量并不比对面火炮少太多的线膛轻炮也至少发射出四五万发左右的炮弹。
如果攻击的目标是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军队,那毫无疑问,就算是五六十万披甲持盾的重装大军也会在这样猛烈的火力之下一扫而空。只是了解崇明岛上火力的敌军尽可能的做了充分的准备才没有出现摧枯拉朽一般的局面。




明初第一豪强 第371章 收缩
暴风骤雨般的弹雨中,整个空心大阵前沿方向的几乎所有人都蹲着身子,顶着盾牌或盾车相互之间靠在一起。从一里左右的距离之外平射过来的重弹在防护之下真正而有效的命中下降到了二十分之一还不到的地步,可是当绕过盾牌的重弹命中目标的时候却可以将两个靠在一起的人一起打死打伤。毕竟超过万焦耳威力的弹丸在这一里有余的距离上即便威力有所削弱也不是简单的防护可以应对的了。
即便是命中盾牌和车盾的不少重弹也能穿透盾甲有效的杀伤后面的一人。当然因为大多数相隔很远距离的阵线都只有两排甚至一排人,南洋战争或者过往的战例中那种只要命中对手的队列就可以杀伤数人的例子已经在了。
初速更高、弹道和有效射程也更远的命中率明显提高,并且穿透力也明显提高。虽然因为对手庞大的兵力规模优势即便是侧击也很难形成有效的侧射,但是在命中目标的时候往往至少能连同盾牌或车盾一起杀伤至少两个人而不用等到碰运气的偶尔侧射杀伤了。
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以为这样的火力不过是暴风骤雨一般的撑一阵就过去了,可是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整个第一道包括车盾在内的阵线就在猛烈的火力袭击之下垮塌下来。
开火的火炮在部署的时候也多少用了心。知道将火炮的主力部署在前面是危险的,不过也大多部署在半里左右位置上的第四或者第五道阵线上,人们相信就算前面的队伍在猛烈的火力打击之下崩溃下来,也能在前沿炮阵的支持下形成一道明显的抵抗中心。
可是这前面接连四道阵线在线膛炮车载无后坐力火铳的连番打击之下不过一两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彻底垮塌下来。
逐步集中起力量的两翼车兵虽然丧失了马匹,可依旧在后面人员的推动下不断向前逼近,一面逼近一面开火。整个正面也开始不断向前运动。
可运动的速度明显赶不上敌兵被打垮和撤退的速度,火力袭击所要跨过的射程也越来越远。好再随着敌军前沿阵线的崩溃,比之前有所增加的人群密度和高度大小还是在很大程度上的增加了火力的杀伤效率。
不过在几千辆车上所有填装好弹丸的二三十万支无后坐力发射筒发射完填装好的弹药,五千门左右的线膛炮轻炮也从各个方向上打出至少五六万发炮弹的时候,数万规模的伤亡损失直接纵深超过一里,连绵接近两三里的整个前沿阵线前方发生了一场崩溃,很多人甚至来不及牵引和撤出火炮的情况下就遭遇到了不小的伤亡不得不放弃那些已经部署好,并不算是多么沉重的火炮。
连续五六道前沿阵线上的兵力足有十几万人以上的兵力,后面的就更多,可是在数以万计的伤亡损失之下,这些并没有经过多长时间全训的大多数队伍都在猛烈的打击之下发生了崩盘。
因为数千门线膛炮的加盟,参战的新军和近卫军火力有额足够的保证足够的持续火力,因此在二三十万支填装好的无后座力火铳发射完填装好的弹药之后开火依然在继续,似乎并没有停歇下来的迹象,哪怕在两里左右的距离上也是如此。
好在充足的兵力和早就准备的部署让有效射程之外的预备队有效的抵挡住了从前线崩溃下来的溃兵,并在距离原来的前沿大概两里左右、距离原来的敌阵大概三里左右距离上重新暂时稳住了阵脚。
不过为了防止延伸过来的火力造成的打击和危害,各路大军不得不继续向后疏散队形以避免,又有不少人在这种连绵不断的打击下伤亡。
整个阵线也从原来十公里左右的范围,向退却了一公里半的同时,两翼也收缩了累计两公里的范围,才勉强躲避开猛烈的火力打击,可最前沿依旧在时常有人伤亡的边缘威胁距离上,并且还随着对手的推进而不断后退。
留在战场上的是数以千计的火炮、还有七八万规模的尸体乃至哀嚎的伤兵。
整个第一轮交锋的过程中,累计投入作战的七千门火炮也造成了新军和近卫军主力总共四千人以上接近一成左右的伤亡损失,几乎相当于过去从东北到日朝乃至南洋的对外殖民战争伤亡总和了。如果按照这样的消耗战,依旧拥有决定兵力优势的登陆叛军似乎并不会面临预想中的胜利或者失败,整个战场似乎会呈现出一种“两败俱伤”的结果和结局。
1...9091929394...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