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粉碎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允锋
“臣遵旨!”
贾似道立刻说道。
那些大臣们瞬间闭嘴了。
这国师一搬出来,谁还敢多说什么?
“诸位,老夫都不反对,那么不知诸位为何反对公主继位?”
贾似道笑咪咪地问。
然后他瞬间迎来一堆白眼。
你当然不反对了,那是你亲外甥女,而且公主不关心朝政,以前从来就不管朝政,如今天天在孤山上当孩子王,住在那辉煌的仙宫里,除了每天来给她爹请安,其他时间根本就不踏进皇宫,就算进临安城也是领一帮小孩四处玩,就算继位后肯定还是一个样子,然后朝政全都扔给你这个当舅舅的。
可我们得反对啊!太子继位我们好歹还有点出头希望,虽然这希望渺茫,但公主继位我们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公主继位,百年后谁来继位?”
王爚没好气地说。
“宗室没人了吗?陛下已经说了公主不得婚嫁,也就是说公主不会有后人,不存在外姓觊觎社稷,公主百年后无非就是从宗室另选贤能而已,且公主为国师弟子,公主在时国师必不会弃之而归天界,公主执政百年则国师将在人间护佑大宋百年,有国师护佑则大宋之太平盛世无忧,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贾似道笑着说。
那些大臣们一下清醒了许多。
的确,公主和国师是什么关系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公主当皇帝的话,国师是肯定不可能舍弃他这个心爱的女徒弟,而有国师在,这大宋就只有出去揍别人的事,绝对没有人敢越过大宋国境,他们这些江南富豪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太平盛世。
但要没有国师的话就不好说了。
“诸位是愿意像前些年一样在鞑虏威胁下朝不保夕,天天为国家的未来而忧虑呢?还是愿意这些年咱们的太平盛世再延续至少百年呢?”
贾似道笑着说。
那些大臣们开始面面相觑。
但就在这时候,御座方向传来一声惊叫,他们纷纷转过头,就看见皇帝陛下的头已经歪向一旁。
“诸公,官家龙驭宾天了!”
一旁太监语气沉痛地说道。
历史粉碎机 第五五四章 和谐盛世
赵昀的突然驾崩,让大宋皇位的继承问题一下子麻烦起来。
这真得很麻烦。
如果他活着反而好办点,因为可以劝他改变想法,可以不停地一波波疲劳轰炸,轮番上阵,从各方面向他进谏,甚至找一批勇士伏阕,弄几个老头子带着上吊绳进宫,总而言之逼他就范,让他改诏书,话说赵昀还是好对付,毕竟他是程朱理学的支持着,虽然他临死叛逆了一把,但那应该是头脑不清醒的乱命。
可他就那么死了,这一下子就把所有路子掐断了。
一个死人还怎么劝?
遗诏还怎么改?
不听他的?
这也不是不行,历史上打着乱命旗号,推翻遗诏另立明君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那些大臣们也不是真得就把个遗诏看得多神圣。
至于贾似道那里也好办。
话说那些反对者并不担心无法摆平贾似道,毕竟贾似道只是要一个可以任他摆布的傀儡,他亲外甥女当然可以,但一个脑子不是很好的皇帝同样也可以,太子有点不慧,这一点朝野尽知,也就是说无论是太子继位还是公主继位,对于贾似道来说没有太大区别。
他至少不会坚持。
可问题在于这件事还牵扯到了国师啊!
那国师肯定支持公主的。
这师徒俩双修的那点事朝野其实也是知道的,那么国师肯定是要支持自己的枕边人了,可如果接受现实把一个女皇捧上台,那儒家思想是个什么?程朱理学是个什么?女人当皇帝而且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都是狗屎了,这不是那些太后垂帘听政,太后垂帘听政不违背儒家理法,最多有点擦边而已,这也不是武则天那个女皇,武则天那是硬抢到手的,而这是名正言顺依照皇帝遗旨继承的。
承认这个女皇,就意味着承认了一大堆东西,最重要一条就是男女平等。
光这一条很恐怖了。
它把孔夫子孟夫子董夫子朱夫子统统踩在了脚下,所有儒家典籍全都变废纸,虽然这些典籍重点并不是关注男女问题,但这也是内容之一,而一项被推翻也就意味着其他所有内容都不再是不可动摇,它们同样也是可以被推翻的。
这是对儒家理法的公然唾弃。
接受这个女皇,就等于任凭儒家的大厦开始崩塌,不接受这个女皇就得面对国师,而国师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人生的崩塌,这一点是毫无悬念的,话说此时大宋的文臣们全都有一种骂娘的冲动。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一手把理学捧起来的赵昀临死前会放这么个大招,他就算疼爱他那个独生女儿,也不至于疼爱到这种地步吧,简直就跟中了邪一样。好在虽说国不可一日为君,但特殊情况下还是可以拖几天,这几天就先由太后摄政吧!反正无论公主继位还是忠王继位这个太后都是稳了的。
于是在朝议无果的情况下,大宋朝廷暂时由太后主持。
谢太后是赵昀原配。
这个女人当了几十年皇后,而且出身名门,她爹是孝宗朝宰相,只不过从来没受赵昀喜欢过,在皇宫里当了几十年背景板,这种时候也只能让她出来继续当背景板了。
然而……
“既然是先帝遗诏,那为何不遵从其旨意?”
国师喝道。
“回国师,诸位大臣以为,这公主继承皇位于理不合,需召集各地宗室及各路置制使,宣抚使,各镇节度使及北方各藩共同商议,而这些人也要来参加大行皇帝葬礼,正好在此之前决定是公主还是忠王继位。”
贾似道说道。
皇帝死了并不是立刻下葬的。
宋朝恢复古制,也就是天子七月而葬,一直要等七个月才下葬,这期间死尸得不断用冰块冰着。
“荒谬,天子家事,何须大臣来定夺?公主继位于何理不符?赵家祖制可有公主不得继位之制?且先帝尸骨未寒,尔等就视其遗诏为废纸,尔等就是这样做臣子的吗?什么是君什么是臣?天子由臣定,尔等好大胆子,这大宋皇帝难道不是赵家的?”
杨丰冷笑道。
“国师,祖制虽无此制,但于理不和,仪礼有言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公主未嫁从父,先帝驾崩当以兄为尊,一切由兄主之,岂可凌驾于兄之上而为帝?且孔夫子有言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自古女子干政而乱国者比比皆是,更何况女子为帝?历代女子为帝者惟武氏一人,祸乱国家遗毒无穷,国师代天下界,当正人间秩序,岂可以先帝临终乱命,而使纲常失伦。”
王爚说道。
“仪礼是何人所定们?”
杨丰问道。
“呃,仪礼乃周礼传下,但只是部分传下,后由汉代学者补齐。”
王爚说道。
“你以汉代学者一家之言,两千年前古人一家之言,来决定大宋皇位之归属,你不觉得可笑吗?难道大宋皇帝遗诏尚不如这些古代学者一家之言有效?难道两千年前的古人可以决定大宋皇帝的命运?这你难道不觉得可笑吗?周礼?周时列国纷争,周天子之地不如大宋一路,你用一个不如大宋一路之地的数千年前古国制度,来为大宋之制度,你不觉得可笑?孔夫子?孔夫子终其一生最高不过大司寇而已,鲁国之地不及大宋一府,你以大宋一府之地的佐贰官之言来定大宋皇位,你不觉得可笑?
牝鸡司晨?
武氏?
武氏与唐僖宗孰贤?
武氏虽非明君,但于唐之君主中不说前三,前五是可以入得,自古女子干政至国家败坏者确是有之,但总不会比男主祸国者更多吧?纵使本朝刘后恐怕也远胜徽钦吧?”
杨丰说道。
“呃?”
王爚闭嘴了。
徽钦二帝国师可以非议,他们做大臣的是不能的,另外要说谁治理国家更好,很显然他也认为刘娥远远超过大画家。
“理?尔等所言之理非大宋之理,乃儒家之礼,尔等所言之法亦非大宋之法,乃儒家之法,但大宋乃赵氏之大宋而非儒家之大宋,江山社稷归属尚由不得儒家来定,先帝留下的江山社稷,先帝说给谁就给谁,也由不得儒家来做主,你说纲常,难道臣子僭越也是你们的纲常?先帝遗诏以公主继承皇位,那么就必须以公主来继承皇位,先帝遗诏以公主托付于我,那我就不能坐视,先帝遗诏有言敢阻挠者以谋反论处,那么你们是想要谋反吗?”
杨丰阴森森地说道。
王爚等人傻了眼。
“国师,弟子等糊涂,弟子这就昭告天下,请升国公主继承皇位。”
贾似道赶紧和他们撇清关系。
“那就去准备吧,我会去大庆殿看着的,我看看谁再敢阻挠!”
杨丰说话间手一握,他手中正在把玩的一个水晶球瞬间化为齑粉,然后从手指间撒落。
王爚等大臣们下意识地哆嗦了一下,还有想再说话的也赶紧都闭上了嘴,说到底这种事情还得看谁拳头大啊,而他们就算想对抗,也没有任何武力可用,大宋的军队是绝对不可能与国师做对的,这一点他们也是很清楚的,如果他们继续阻挠,那国师就套用先帝遗诏说他们谋反,然后把他们拎出来杀全家,那可就什么都完了。
女皇就女皇吧!
实际上这些大臣也知道,单纯从现实的利益上讲,女皇也并不是坏事。
他们对皇帝的要求,其实就是垂拱而坐,然后万事有他们,这些年大宋的大臣们都遵循这个潜规则,皇帝越不管事他们越高兴,之所以捧忠王也只是因为忠王从打胎药下逃过一劫的,但却影响了智力发育,脑子不是怎么管用,简单说就是个半傻子,这样的皇帝容易架空。而公主同样是个什么事情都不懂的小女生,呃,按照现在标准算老姑娘了,她继位之后也不会真正管朝政,实际上公主现在就跟个疯丫头一样,兄妹俩一个傻一个疯都是符合大臣心意的。
唯一的影响就是公主继位冲击了儒家的理法体系。
这的确很糟糕。
但这个……
不是谁都有胆量以死,尤其是以全家性命来卫道的,而且还是背着谋反的罪名,国师已经把话说到这种地步了,那么谁再阻挠肯定死,他可不是讲道理的赵昀,自从下界以来死在他手上的人命几万都有,而且还是他亲手杀的,要算被他间接杀死的几十万也有。
要说认为这样的杀神不敢抄个几十家大臣,那就很天真了。
蒲寿庚的死尸可还在万人坑里呢!
总之在杨丰的威胁下,这些大臣们最终选择了闭嘴,紧接着由升国公主继位的诏书便昭告天下,同时在国师的亲自坐镇下,大宋第一位女皇身穿全套衮冕在大庆殿登基……
呃,她其实不是大宋第一个穿这套衣服的女人。
当年刘娥也穿过。
只不过刘娥没真正登基而已。
就这样,大宋正式进入了女皇时代,而女皇的年号是……
和谐。
历史粉碎机 第五五五章 原形毕露
大宋和谐元年,也就是西历一二六四年,当大宋百姓为他们的女皇而欢呼的时候……
他们的确有理由欢呼。
毕竟普通老百姓不会管这位女皇对儒家理法造成多大的冲击,他们只知道这位女皇以爱民如子著称,这些年来作为杨丰的花瓶,他这个女徒弟最主要工作就是搞慈善事业,孤山的学校,国师旗下的孤儿院,敬老院甚至公立医院,全都是由升国公主来负责的。无论临安百姓还是到临安的外地人,都经常会看到美丽的公主殿下带着成群结队的孤儿,在临安的大街上浩浩荡荡走过,或者她乘坐着童话般的马车,停在一个乞丐身旁,给他送去御寒的衣服,或者搀扶着一个颤巍巍的孤寡老人走上她那辆南瓜造型的四轮马车。
年轻,美丽,善良已经成了这位公主的标志。
这样一位女皇当然受欢迎。
老百姓闲得蛋疼了也不会管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拥护谁,一个圣女般的公主和一个据说脑子不太好,而且就喜欢女色的太子谁更受欢迎就不用说了。
话说老百姓有几个知道太子是什么样子?而公主的画像可是贴在很多人家的墙上。
至于治理国家……
这个并不重要,人家后面有国师呢!
更何况就连老百姓都明白,升国公主当女皇,就意味着国师肯定短时间內不会离开他们,而国师不离开大宋就永无危险,前些年那种黄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也永远不会再有,大宋的太平盛世将真正延续。而且国师还会带来更多仙种,这一点可是非常重要,从成都和仙尊那些弟子手中向外流传开的各种仙种,已经开始真正影响人们的生活,福建山区的玉米,四川的土豆,山东半岛的地瓜,这些都已经开始了急速扩张,更别说那些长绒棉,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仅一个辣椒就让贵州的山民为之欢呼。
而随着女皇的登基这一切还将延续下去,美好的生活也将延续,那么老百姓为什么不欢呼呢?
那些儒生的不满算什么?
各地报纸和正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小学,早已经结束了他们对话语权的垄断,谁都知道诸子百家里面儒家不过是一个派别,谁都知道孔夫子的圣人地位有多大水分,谁都知道大宋是道教为尊,儒生们又没什么神圣性可言,他们的抱怨注定会淹没在老百姓的欢呼声中。
而就在大宋人民的欢呼声中,忽必烈也迅速击败了他弟弟,阿里不哥再次逃往西域,紧接着忽必烈返回了开平,并且将国号由蒙古改为元,然后以开平为上都,又以长安城为基础兴建大都作为正式都城,就这样完成了政权的中国化。因为杨丰给他们造成的心理阴影,元军停止了在宋蒙边境的扩张而转入全面防守,利用燕山太行山秦岭及大巴山建立防线,同时将河南缓冲区化,以郭侃,邸浃等汉军世侯维持几个点,但蒙古军主力以洛阳为据点堵住崤函道。在完成收缩防御后,忽必烈将扩张的主要目标改为了西域,并且同阿里不哥以及金帐汗国争夺察哈台汗国的控制权,在此后的数年里他的军队主要就是在天山一带作战,依靠着关中和河东的后勤支持,他最终完成了对察哈台汗国的彻底控制。
而在这期间宋元保持和平。
就连大理的舍利畏造反期间,杨丰都没有搞事情,尽管舍利畏派人向宋军求援,播州杨家也有意派兵向大理扩张,但最终还是被杨丰制止,一来杨丰暂时不想拖忽必烈的后腿,让他放心大胆地向西扩张,二来主要是杨丰内部也挺乱。
因为就在女皇登基的同一年,大宋的农业普查终于完成了。
而随着农业普查的完成筹划已久的公田法也该开始了,这一次朝廷对公田法的反对声音更多,而且反对的理由充足,之前公田法必须实行,是因为南宋人多地少,但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因为安全得到保证,四川,江淮,河北这些地方都可以稀释江浙多余的人口,尤其是江淮,过去江淮是缓冲区没多少人口,扬州人口不如浙江一个县,但现在那里的广袤土地都可以利用起来,江浙多余人口向这一带迁移也方便,实际上朝中大臣们认为,这时候朝廷需要考虑的不应该是在江南收士绅田,而是推着老百姓向外迁移。
既然这样……
既然这样就干脆土地国有化吧!
改革封爵制度,根据爵位不同授予不同面积的封地,封地可以作为世袭的私产,以此来保证那些军方将领以及自己派系大臣的利益,但除这些封地以外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向原主支付新成立的银行钞票,同时依照唐朝永业田制度按这次普查的农业人口,向农民出租土地,每一户按照人口获得不同面积,至于不够分的,那也有土地给多余的农民。
只是这个土地在哪儿就不一定了。
理论上一个浙江农民获得河北的土地也是有可能,当然,第一期主要还是江淮一带,不过要是获得原籍以外的土地,由国家负责发放农具种子提供耕牛并且保证送到地方,而且新开荒地免收一段时间地租,至于谁获得原籍的土地谁获得其他地方的土地,这个就只好抓阄解决了,反正本籍土地就那么多,人口过多的地方肯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另外非农业人口也可以申请租种土地。
当然,他们只能去外地。
而且必须得去,否则就得按照欺诈流放台湾或者海南岛。
如果获得的永业田数量多,认为自己无力耕种,也可以选择向国家交还一部分,要是抓到外地,但不愿意去,那这就没办法了,反正国家给了你土地,你自己不去就只好出去要饭了,或者……
到城里做工也不错!
总之大臣士绅们不是说应该把老百姓推向外吗?那咱们就推得更加彻底一些,来一场全国范围大移民,让挤在江浙的数千万百姓,最大限度得向外分流,让大宋那些土旷人稀的州县全都充实起来,话说杨丰早想着搞一下强制移民了,现在终于可以好好玩一把了,扬州居然才三万户这么恐怖的事情的确令人忍无可忍。
然而土地国有化,也让那些士绅们对他忍无可忍了。
你这纯属搞事情了。
你怎么就那么惦记我们手中那些田地呢?以前我们的确有隐田,可农业普查后都没有隐田了,我们一样是交税纳粮的,你怎么还是揪着这些土地不放呢?土地国有化对于那些自耕农没有什么影响,除了土地所有权由他们自己的变成国家的,其他没有任何变化,甚至田赋还取消了,毕竟国家已经收地租就不能再收田赋,而且地租实际上低于田赋。至于佃户们当然为此欢呼了,就是中小地主们其实损失也不算太大,毕竟国家是给钱的,而且那钱还很合理,另外他们也可以优先保留一部分最好的,作为特许不用去抓阄了。
但大地主们,尤其是那些依靠地租为生的大地主们全傻眼了。
这真得没法忍啊!
在跟国师谈判无果情况下,一部分气昏了头的士绅,被一个江湖骗子忽悠,以为后者真有法术,据说好像那骗子也真得展示过法术,总之认为找到对付国师武器的士绅们,毅然起兵以诛杀妖孽为旗号,准备拥立忠王废黜女皇,结果谁知道起兵后那江湖骗子居然他玛很不负责任地跑了,可怜那些士绅在平叛大军到达前就只好匆匆忙忙全上吊了。但他们的搞笑般叛乱,导致了大宋南渡以来最大规模的清洗,大批被查出与之有勾结的朝廷官员被捕下狱,尤其是这个江湖骗子被抓之后,又供出了一大批各地大师参与其谋,然后紧接着又是更大规模清洗,导致大师们人人自危,大量还没遭到牵连的大师匆忙逃往他们心中的光明国度。
总之这场大狱之后,无论儒生还是大师们,统统都遭到沉重打击。
而土地国有化也正式开始。
然后还没等朝野从这场大地震中平静下来,国师又出幺蛾子,他开始改革科举制度,也就是把科举改成公务员考试,会试殿试直接取消,不会再有状元了,而是变成以各府为单位的吏员考试,考中也不是当官,而是先做吏,然后吏也不再永远是吏,而是根据工作成绩提拔为官,至于再往上一级提拔就按部就班来,反正中状元的事情没有了。
话说这又是掏心窝子一刀啊!
不过这时候经过了之前那场大狱之后,已经没有人敢反对了,科举制度就这样还没等走到巅峰,就一下子被粉碎了。
而对于杨丰来说,这时候的大宋内部改造,也才刚刚开始,实际上他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将全部的改造完成。
历史粉碎机 第五五六章 进击的忽必烈
就在土地国有化和改革科举制度的同时,杨丰也开始对大宋官制和军制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
首先内阁制确立。
宰相只留一个,左右相,参知政事之类统统取消,各部尚书为内阁成员,但部的数量大幅增加,同时原本各部的职能重新确定,比如刑部事实上变成了司法部,而大理寺就是最高法院,刑部不再拥有管审判权,就连抓人的权力都归了新成立的警察部。总之就是将大宋朝廷完全转入现代化,而那些莫名其妙的官职统统滚蛋,尤其是三公之类早就变成领工资而不干事的官职都彻底取消,以后大宋朝廷不再有那些除了刻在碑上几乎不会被用到的虚职了。
枢密院还保留着。
但枢密院事实上变成专门的军事机构,相当于最高统帅部,下设总参谋部等各部,各部首脑做为枢密使直接服务于女皇,枢密使由女皇从军队将领中任命并且列入内阁。
度支改为财政部,各地总领及转运使归财政部。
盐铁使撤销。
铁业不再专营,而盐业归国营的盐业公司,不仅仅是盐业,国营的还有一大堆垄断企业,比如说粮食公司之类,而这些国营的垄断企业归女皇直属的国资委,话说女皇直属的不但有国资委,就连发改委都有呢!不过这两个机构这时候还很不起眼,顶多相当于女皇的内臣性质,呃,实际上这两个机构的官员也的确是太监,他们只负责管理那些国企,另外就是以计划经济方式带对这些国企的发展进行规划,准确说就是一个女皇的管家。
但民间经济爱怎么发展是与这两个机构没有关系的,它们只负责管那些国企。
总之杨丰改革的大宋实际上……
实际上就是一个怪胎,君主立宪与封建专zhi的混合体,计划经济与自由经济混合体,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与社会主义共存,但却共存在一个封建的帝国中,这边义务教育的小学里学着天文地理,那边诗书传家的书斋里念着四书五经,这边县衙门前枷着示众的,那边公立养老院里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一切都是那么诡异地共存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