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粉碎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允锋
而福建剩下的广袤山林……
那个很难说算什么,人肯定零零星星有一些,但不在官府统计范围。
而福建真正的开发是衣冠南渡之后,不过这一次因为杨丰鼓动孙权大规模造船并且从这里启程去台湾,所以孙权调了亲信卫温和一万士兵驻扎,同时在这一年里向这里调集了大批工匠,而这里本来就是东吴造船基地,所以当杨丰到来的时候第一批鸟船已经用备用木料造好,都是载重两百吨级,而且全都装上了中式硬帆,虽然数量不多但仍旧足以容纳三千多士兵。
这就足够了。
杨丰立刻下令登船起航。
卫温吓得赶紧派人去报告孙权,但时间肯定来不及,他这里距离孙权还得两千里崇山峻岭,哪怕四百里加急来回也得十天,最终他也只能在皇帝陛下的命令下登船带着三千士兵开始横渡海峡。好在有神皇亲自指挥,哪怕航线不熟船都不怎么会开也无所谓,一路之上由杨丰教那些本来就是精选的船工驾驶这种新式帆船,同时帮助他们修复肯定出现的损伤,这时候台风季节还没到,侧前方的东北风正适合东行,虽然一路惊险不断但还是完成了海峡横渡并到达淡水河口。
剩下就是对土人的驱逐了。
这种小事不值一提,孙权手下的军队虽然比不上曹刘两家,但也不是揍个石器时代的半原始人都费劲的,更何况神皇往天上一飞,那些土人基本上也就崩溃了,然后再来个嘴炮什么的,那些土人干脆也就跪倒膜拜了。卫温主要的敌人其实是瘟疫,但这个对杨丰来说又是不值一提的,按照他的防疫手册基本上免疫百分之八十,剩下就算有染病的他亲自动手制造的各种抗生素轻松解决,没有瘟疫困扰的卫温顺利在淡水河口立足,同时按照杨丰要求筑城堡,夯土城堡麻烦,但砍木头造栅栏式城堡还是不值一提的。
更何况他们还有神皇亲自动手。
到建安二十二年开春的时候,一座小城堡已经矗立在淡水河口。
然后杨丰以最快速度把他的那些亚热带作物种下,将如何管理交给卫温等人接着继续北归,但他仍旧没有回许都,他这些作物里面最重要的是土豆,但河南的气候偏热其实并不适合土豆,现代的可以,但那是现代品种,而他这是纯粹的高原品种肯定不行。
而玉米和地瓜却不需要担心这个。
这两种东西虽然产自低纬度地区,但适应性极强,哪怕到东北去种也是毫无压力的,其他如棉花之类也不是很在意这一点纬度变化,棉花最远同样也是可以种到河套平原的。剩下那些水果蔬菜里面就算有需要温度高一点的,也可以用大棚来解决,关键就是得照顾土豆,这个东西气候不适合的话退化太严重,而对他来说太重要了,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杨丰直接蹿到了自己曾经两次战斗过的地方。
历史粉碎机 第七七二章 杨丰的田园小确幸
廉台。
“魏公,我倒一时疏忽忘了这常山已经是魏公封国。”
杨丰笑着对曹操说。
说话间他还擦了擦手上泥土,而此刻在他身后大片新开垦出来的荒地上,常山太守正战战兢兢地带着一群官吏给皇帝陛下种田,一道很明显是神皇亲自动手开出的水渠从滹沱河引水而来,又被一台小型燃煤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再带动水泵抽到一座水塔,然后通过水压输入这片农田的管道內,再变成喷雾灌溉周围新种的作物。
这是杨丰的农业试验基地。
除了种到台湾的热带水果和日南的橡胶树,其他作物全都在这里,棉花区,粮食区,蔬菜区,水果区,甚至还有牧草区和树木区,每个区都是用这种现代灌溉系统。
所有机械全都是杨丰手工制造。
甚至他还在这里建起了一座行宫准备常住,说白了就是拿钢筋混凝土盖几座小楼,这不是什么大工程,混凝土他自己烧,旁边就是太行山不缺石头,守着井陉煤矿区也不用担心燃料,而且南边还有铁矿可以提供钢铁,各种设施都可以就近取材建设起来,实际上蔬菜水果区有几样还需要扣大棚,虽然塑料大棚过于复杂但玻璃大棚却很容易。总之目前虽然开始播种了,但真正的建设才刚开始,未来还有一大堆工程,甚至包括了工业上的建设,道路上的,话说他把煤炭运来也是要修路的,但杨丰却忽略了一件事,就是这片地方不是他的,包括常山在内十个郡都给了曹操当封地,这是曹操的魏公封地范围內。
“陛下说笑了。”
曹操笑着说:“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只是陛下守土之臣,臣正以封地太大非人臣所宜,欲尽献魏之外九郡于陛下,这常山就献于陛下好了。”
“这如何使得,朕封与魏公之地就是魏公的了,又岂有收回之理。”
杨丰封说道。
“你就赶紧收下吧,你都种上了难道我还能给你挖出来?”
曹操腹诽道。
“陛下,此乃臣诚意献于陛下!”
他赶紧说道。
“既然这样那朕就不客气了,不过朕也不能白要你的,朕此次远行路过西域,于敦煌得一金矿,就以此赐魏公以易常山如何?若魏公能雇人开采此金矿,朕多了不敢保证,每年万两黄金可保,此矿就归魏公,所采之黄金与朝廷无关!”
杨丰说道。
曹操的十郡封地必须解决。
他这十郡太大了,河东,河内,魏,赵,中山,常山,巨鹿,安平,平原,甘陵,分别对应以临汾到运城的黄河北岸,还有杨丰在北宋一个口袋兜住金军那一块,然后黄河以北除京津冀东以外剩下河北所有地方,这些统统都是曹操封地。可以说汉朝核心土地的五分之一归了他,这么广袤的地盘完全归他,他自己任命官员自己收税自己有自己的军队,这样明显是不行的,就算杨丰能忍,刘备和孙权也不能忍,最理想的是保留一个魏郡但其他九郡收回,但这种事情必须得曹操主动上交。
杨丰就是以这种方式,告诉曹操咱们可以玩一下利益交换,后者交出土地他给财富作为补偿。
至于曹操如何选择……
那个杨丰就不管了,反正他把道划出来了,曹操走不走随便,就算曹操不走也没什么,反正这家伙也没几年可活了,他活着碍于自己老丈人的身份不能搞,好歹曹操也为自己把北方清理干净了,这也是有功的,但曹丕就没什么可优待的了,随便找个茬削封就是了,这在汉朝又不是什么大事,宗室诸侯王犯错都能削封,何况他一个异姓的公爵。
杨丰这是给曹操个机会。
给他们曹家一个善终乃至子孙后代富贵的机会,如果他们不愿接受这份好意那就算他们倒霉了。
“老臣谢陛下恩赐!”
曹操深吸一口气说道。
他当然也明白杨丰用意,但这种事情还是得好好考虑一下,他身后也不是一个人,甚至不是一个家族,他那也是一个庞大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很多人都做着他魏国的官,交出封地也就不可能保留这些官,那么这些人如何处理?他就算想交出封地也得等以后看看情况,主要是看看以后杨丰会不会卸磨杀驴再说,这时候还早了点。
不过现在常山郡算是交上去了。
虽然杨丰只是占了很小一块,但要交就得交整个郡,这一点觉悟曹操还是有的。
就这样常山郡归朝廷。
“陛下,这就是那仙种?这东西就能使天下永无饥谨?”
曹操拿起一块发了芽的土豆好奇地说道。
“不能。”
杨丰笑咪咪地说道。
“呃?”
曹操懵逼地看着他。
“魏公可知我大汉为何始终对塞外之地控制得格外艰难?是兵不够将无能吗?是塞外那些胡虏能打吗?”
杨丰说道。
“都不是,只是粮食不够,别说塞外之地,老臣当初征乌桓,也是先倾尽全力开挖运河,使中原之粮可运至北方,那些胡虏的确骁勇,但终究没多少人口,若我汉军有粮开过去二十万大军那塞外胡虏就是全凑起来都不够一战的,只是后方运粮艰难,当地天寒地冻产不了多少粮,也就是襄平一带勉强可耕种,再往北无论高句丽还是扶余其实都是半农半渔猎,单纯种田他们也得饿死。”
曹操说道。
“此物越冷越丰收,哪怕你把它种到黑水边上都能亩产两千斤。”
杨丰笑着说。
曹操目瞪口呆地看着他。
“屯田辽东,移民实边,步步为营,筑垒向前,不出二十年可挤死北方所有胡虏。”
曹操紧接着一脸凝重地说。
“它还喜欢比较干一些的土地,最好再松散一些,比如朔方的那些草原什么的,还有上郡,北地那些地方的黄土垄也非常适合它,还有它喜欢地方高的,比如西南那些崇山峻岭的夷人所居,尤其是越巂郡那些高山,那简直就是这东西的乐土,基本上所有地方都能亩产至少两千斤。”
杨丰说道。
“可以此招诱氐羌匈奴等辈,使其编户为民,脱离其部落首领控制。”
曹操说道。
“错。”
杨丰说道。
“陛下请赐教。”
曹操虚心求教。
“这个只在东北种,然后给匈奴氐羌等辈这个。”
杨丰抓了把玉米说道。
“此物有何好处?”
曹操疑惑地问。
“此物可是好东西,那土豆虽好但很难称得上主粮,实际上介于粮菜之间,光吃土豆很显然不够,但此物就是真正主粮了,与那米麦之类的没有任何差别,搞得好了亩产同样可达两千斤,不过这还不是它最大的好处,它的最大好处是不能留种,需要单独进行治种,而目前来讲这大汉朝就朕一个人知道怎么治种,丞相可明白朕的意思?”
杨丰说道。
“老臣明白了。”
曹操毫不犹豫地点头说。
他太明白了,先搞一片示范区种上这个,然后找那些氐羌匈奴首领过来参观让他们知道这个的好处,再让他们以郡县化为条件赏赐给他们仙种种植,于是他们回去种上,第二年肯定他们会以自己的种子种植,但结果就是绝产饿死。不想饿死就得来求着救命,那时候想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得干什么,想让他们分散开一家家拆零碎补充到各地,那他们也得接受,反正他们没本事出来抢粮食,而且他们也不能不吃饭。
这年头粮食产量悲催,有亩产两千斤的主粮没人能忍住。
这时候一斤是二百五十克。
而同样哪怕他们不全种这个,只是部分种植玉米,第一年丰收后第二年肯定扩大种植全都换成这个,这样的话即便不会绝产,只要产量萎缩一半,那么等待他们的也只有大规模饥荒。这时候那些内附的氐羌匈奴都已经大半农耕化,游牧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五部匈奴几乎全在现代的山西境内,左部甚至都到了临汾,他们在这一带不可能还游牧,一旦遭遇这种级别的饥荒真有灭族危险。
那时候朝廷就可以挥舞着粮食做自己想做的了。
这些人反抗就灭掉,他们也没这个胆量,这时候汉军可是真正百战雄师,换上张辽之类猛将收拾几个内迁匈奴还不跟玩一样,上次征乌桓时候早就已经证明这种压倒性的军事优势。
话说曹操难道不知道五胡内迁的危害?
他当然知道,只是他太需要人口了,但这些人聚族而居毕竟不是好事,如果能把这些已经农耕化的家伙,彻底拆零散了,比如全国范围一个县分几户,打着让他们去就食的旗号,那么用不了几年他们就彻底融合了,而且他们分到这个程度也不可能再闹事了,这些胡虏的名字也就彻底消失了。
“看看,有时候杀人灭族不一定要用刀!”
杨丰笑着说道。
“陛下天人,非老臣凡夫俗子所能及。”
曹操陪着笑脸说道。
此刻这对翁婿顿生知己之感。
历史粉碎机 第七七三章 翁婿情深
“此物倒颇似葛根。”
曹操拿着一个地瓜说道。
“魏公,若朕说此物可使我大汉人口超过四万万,魏公是否相信?”
杨丰笑着说。
“陛下,大乱之前不过四千万,哪怕加上奴婢和隐户,全国之民也不过五千万口啊!这个东西就能让人口增长到十倍?”
曹操惊悚地说。
“这就是朕所说,可以使天下永无饥谨之物,不过只是饿不死而已,这东西不是养人之物,天天吃这个只能保证不饿死罢了,但此物的好处也很简单,一是产量高,高到你想都无法想象,土地适宜管理得当水肥充足轻松过万斤,而且不挑地,你就是这时候去那边那些荒山野岭载几棵它也照样会收不少。另外不费种子,随便留几棵在地里育苗就能育出一堆,然后插到土里就能活,如果没有留种的话在别的已经长出的藤蔓上剪个枝条插上也能长。此物种植以山区为主,无论太行山里,泰山一带,还是秦岭群山乃至闽越之地的崇山峻岭,统统都可以长得很好,可以说有此物整个我大汉原本无人的山里全都能住人,再辅以玉米土豆之类,可以说所有山区都能变人口繁盛之地。
那么魏公觉得四万万很惊人吗?
不过还是那句话,这东西养人肯定不行,你要是把这四万万人当奴隶牲口养活那就广种这个,你要是想养出一群真正的健儿,那还是尽量推广那些真正的粮食吧。
不过以后酿酒倒是可以用这个。
话说等此物推广开之后,魏公最好发个命令禁止以谷物酿酒,另外还有蜀黍也可以用来酿酒,此二物推广开之后,只准以此二物和水果酿酒,但严禁以其他的粮食来酿酒。”
杨丰说道。
地瓜盛世可要不得。
喝地瓜烧和高粱烧倒不错,后者此时已有,但种植极少,也在他的培育推广范围,正好可以满足酒鬼们的需要,至于不好喝……
关他屁事。
再说不好喝也比这时候那些所谓的美酒强。
但即便如此曹操依旧被惊得短时间没清醒过来,亩产一万斤在这个时代是什么概念?这个时代哪怕最好的水浇田,最好的年景,极限也就十斛,折合九百多斤粟,没脱皮,而且这也是目前粮食亩产的极限。但这样的良田极少,亩種之田那是立国之基,秦国的一统天下就是靠关中那些亩锺之田的支撑,同样他能一统北方也是靠着颖川一带那些同样的亩锺之田,但绝大多数土地亩产只有这个产量的三分之一。
而这个是亩锺之田的十倍。
话说曹操真有点头晕,更何况杨丰还说这是专门种到山区薄地的,那些土地现在根本无人耕种,种的粮都未必能收回种子,如果真要这样那只要有人,大汉朝的耕地面地几乎可以膨胀十倍,天下无不可耕之地。
要知道这时候山区根本没人。
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长沙郡和相邻的武陵郡,前者平原,后者少量平原多数山区,前者在天下大乱之前十三县一百五十万口,后者十二县二十五万口,纯粹山区以滇池为核心的益州郡十六城十一万口,囊括整个浙江和福建的会稽郡七十万口,绝大多数在苏沪杭一带,而纯粹平原的代表颖川郡十七城一百四十万口,面积不足会稽郡的二十分之一,这就是这个时代山区与平原的差距。
如果能让山区都变沃野,那么四万万人口真不是幻想啊!
“但前提是你们别再打仗!”
杨丰在一旁说道。
“战争会带来伤亡,战争会让粮食产量急剧下降,战争同样也会带来大规模的瘟疫,持续的战争对人口的削弱会加倍,持续几十年的战争那就真得生民百遗一了,而当人口削弱到无法保卫家园的时候,异族会入侵,而他们想要在这片土地生根,最有效的手段是把原本的居民杀得比他们的数量还少,所以他们还会继续杀,所有那些灭亡的国家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
曾经在千年前和华夏之地一样强盛的国家还有好几个,但直到现在就剩下我们一个了,其他全部这样毁灭了。
古埃及毁灭了。
他们的遗民现在在罗马的征服者脚下当奴仆。
古印度毁灭了。
征服他们的雅利安人占据他们的土地然后把人分为四等,原本那片土地上的居民是最低等的贱民,然后毁掉他们的一切,再给他们编一个新的神话,甚至到现在他们都相信了雅利安人给他们编造的神话,根据这个神话认为自己就是天生的贱民。
是不是很可怕?
被别人征服,被别人欺骗,然后千百年后,他们就已经认为自己是天生的贱民,自己天生就应该给那些征服者的后代当奴隶,自己天生就不能反抗他们,这是不是有些令人毛骨悚然?如果你们的战争继续,以朕估计你们谁也奈何不了谁,这场战争说不定还得打几十年,一直打到你们的第三代,那么随着华夏之地人口不断减少,四夷之民必然会向中原渗透,这时候匈奴人已经住到河东了,乌桓同样住到幽州了,那么再过几十年他们是不是该住到长安,洛阳了?那时候他们再暴起何人可制?
然后他们会不会鹊巢鸠占?
他们会不会毁掉我们的书籍烧掉我们的历史,然后也编一个神话告诉我们的后代生而就是贱民,生而就是他们的奴隶?”
杨丰接着说道。
“老,老臣失策了!”
曹操一头冷汗地说道。
五部匈奴是他分的,让匈奴人一直住到河东也是他干的,乌桓人虽然不能说完全他的责任,但他征乌桓之后也的确把这些家伙都打包回来入居河北,原来乌桓只到冀东的,很显然皇帝陛下对此有些不满了。
“以前的就过去了,既然他们已经入塞,那终究是要解决,好在雅利安人会的咱们也会,让张鲁加强一下对他们那里的传教就行,他在对付氐人上干得还是不错的,你们不要因为黄巾之事对他们有成见,黄巾军的问题不是宗教,若百姓皆丰衣足食纵然张氏兄弟再能蛊惑又何能为?更何况朕已授其天书,所行者乃正道,民心必有所依方可安其业,同样教化夷狄必先使其忘其先,而使其忘其先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们一个宗教。朕会抽空去帮张鲁的,当他们都皈依正道之后再拆其部落散其族,匈奴乌桓之辈皆南下,而氐羌之辈皆散之河北齐鲁等地,十户汉人杂一户四夷,一同耕作互相婚嫁,五十年后谁还记得自己曾经是什么?”
杨丰说道。
“陛下之智,非老臣所能及。”
曹操由衷地说道。
很显然在这种事情上,他还是比不上神皇经验丰富,虽然他也知道要教化这些四夷,而且也的确有点成绩,比如后来把匈奴人都教成名士了,但这些仅限于上层,缺乏对整个部落的教化,更缺乏杨丰那些系统化的,完全就是针对性的教化手段,更没有从精神上的控制手段,所以到最后还是没什么卵用。
当然,主要是他没办法天天在半空飞来飞去。
可不要小看杨丰的飞行秀,这东西比任何教化都管用。
杨丰之前之所以选择从西南入境,就是以这种方式吓唬那里的山民,而且吓得那些酋长如孟获之类,趴在他面冷汗都直冒。
“陛下,那弭兵之会该如何进行?”
曹操紧接着说道。
他其实是来告诉杨丰,他和刘备等人已经订好弭兵之会的日期了,就在今年秋收以后。
会场洛阳。
参加的有他们三家,再加上张鲁和公孙康还有士燮,代表朝廷的杨彪和司马防,这样算总共七家,后者是主持,前六家各带三千兵马,限步骑最多各一半,包括各自的军需物资也由各方自己负责。当然,这都很容易,哪怕刘备的运输也可以从荆州北上到南阳,然后陆路运输到洛阳,或者他和孙权共用一条运输线,也就是走濡须口北上,包括从岭南北上的士燮也可以走这条线,他的军队沿灵渠水运一样可以直达洛阳。
倒是公孙康没有水运。
但这个家伙最不缺的就是马,而且他的航海水平应该不低,公孙家对登莱等地的控制一直到十年前,想要跨海控制这样的飞地,他们辽东的航海水平不可能差了,也就是说他们同样可以用船运输物资跨辽东湾到海河口,然后转入曹操的北方水运网络直达洛阳。唯一麻烦点的就是张鲁,但他也同样可以沿汉江而下到襄阳转唐河一直到赊旗店,然后才转陆路运输,当然,实际上根本不需要那么麻烦,带着金银来购买就行,司马防这些世家都有的是粮食,绝对不介意卖给这些潜在盟友的。
“此事魏公处理即可,朝政上的事情魏公做主!”
杨丰摆出完全放权的高姿态说道。
“陛下,老臣这把老骨头可撑不住如此重担啊!”
曹操笑着说。
“那就让你儿子帮忙,魏公乃朕之外舅,你我何分彼此!”
杨丰同样毫不在意地说。
历史粉碎机 第七七四章 悲剧的曹操
杨丰的外舅兼丞相,带着一丝落寞最后看了一眼那些辛勤劳作的种田者,在他们中间一道道现代喷灌系统的水柱如花般绽放。
然后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最终这位堪称一世枭雄的六十多岁老人登上了杨丰送给他的铝合金马车,沿着直通向前的大路,在暮色里早早亮起的路灯映照中驶往真定,他的时代就这样落幕了,虽然皇帝陛下依然允许他执掌权力,但他已经不再是这个帝国的统治者,他身后那个看似不问世事的悠闲农夫才是,他只是个老管家而已,甚至就连这片几个时辰前还是他的领地上官员和百姓的目光都变了,人们不再叩拜他,人们叩拜的同样是他身后那个人,甚至他还从这些人的目光中堪称一丝刻意地疏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