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历史粉碎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宋祚已终,天命另有所归,尔为昊天上帝钦定,不宜再为人臣,当自立以待天命之主。”
杨丰看着他说道。
话说这个朱元璋当然不可能和咱大清给他画的那样,都快变成畸形的怪物了,实际上他还算仪表堂堂,毕竟长得太丑的话郭子兴也不会那自己的养女嫁给他,那时候他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不过一个中级军官而已。他至少得让郭子兴看着顺眼才行,虽然马氏也不是老郭亲闺女,但好歹也是旧友之女琴棋书画的大家闺秀,能嫁给朱元璋这样不识字的已经属于下嫁,老朱要是再丑得惨不忍睹,那郭子兴岂不是成了笑柄。
“元璋为宋室封臣,不敢背主自立!”
朱元璋小心翼翼地说。
“玉册在汝,无宋室之名!”
杨丰说道。
说话间那玉牌出现,悬浮在半空中,而且仿佛要让人们都看见一样越来越大,玉牌上朱元璋三个字金光闪闪,在杨丰四周本来就装逼的七彩祥光中看着格外刺激眼球。
“臣恭请吴公顺应天命!”
旁边刘基和李善长交换一下目光同时喊道。
“臣恭请吴公顺应天命!”
然后其他大臣纷纷醒悟,立刻跟着一片混乱地劝进,就连周围士兵也都跪下劝进,接着就是周围百姓,一时间大胜关前劝进之声如海啸,而杨丰背着左手伸着右手,虚托天命玉册在半空虚浮,金色大字继续放光芒,玉册前的朱元璋犹豫一下,紧接着低头高举起双手。
“元璋领旨!”
他说道。
紧接着那天命玉册落在他手中然后瞬间变成一方巴掌大玉牌。
接玉册的仪式完成。
剩下就是祭天了,这个早已经准备好了祭坛,在杨丰主持下朱元璋依陈友谅的例子,穿上九章衮袍戴着九旈冕以诸侯王身份祭天,正式完成了由大宋吴国公到吴王身份的转变。
但宋帝的皇位还在。
包括明玉珍和陈友谅这时候实际上也改以韩林儿为帝,毕竟这东西得有个正统传承,刘福通起兵时候给韩林儿编了个宋朝皇室后裔的身份所以称大宋,顺便他也给自己编了一个汉朝皇室后裔身份,但即便如此也足够把元朝踢出去。杨丰给韩林儿背书他就是宋徽宗九世孙,他不叫韩林儿叫赵林儿,只不过害怕蒙古人杀害所以才谎称姓韩的,然后他爹蛰伏民间等待复国机会,最终在同样宋朝中兴名将刘光世后代的刘福通辅佐下起兵重建大宋。
但宋朝国祚到此为止了。
天命强制宋朝国祚结束,他接下来将以大宋皇帝身份跟随天使作为弟子,等待新的天命之主,然后正式移交权力退为臣民。
这样也就算传承有序。
反正不能有蒙古人什么事!
以后就算选出天命所归接过的也是宋朝江山,从一二七九年赵昺投海到一三五一年重建大宋,这中间七十二年为沦陷期,至于年号……
又赵昺没死在崖山。
他被陆秀夫带着逃离了战场,直到刘福通起兵后才病死,至于埋在坟里的那是一个假的,为了避免鞑虏继续追杀所以找了个和他差不多的穿上皇帝服装作为替身投海的,真正的赵昺在陆秀夫保护下隐居在台湾岛上,只不过一直没有找到驱逐鞑虏的机会。这是天使说的,当然也就不存在疑问了,而且天使还带来了赵昺的玉玺,所以赵昺的祥兴年号沿用到一三五一年,接着就是韩林儿或者说赵林儿的龙凤年号,而现在包括朱元璋,陈友谅,明玉珍三人都使用龙凤年号算大宋的诸侯王,以后新的天命所归者也从这些诸侯王中选出。
同样杨丰也解释了他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出现。
原因就是宋朝国祚没结束。
他是因为宋朝国祚结束所以才来重新选天命所归,并不是因为异族入侵而来,人间的事情天界众神是不会插手,毕竟异族也是昊天上帝创造的物种,在这种事情上昊天上帝不能偏袒哪个,但华夏之民乃是昊天上帝钦定的这颗星球之主,所以天命什么的异族是没有份的。
这样鞑虏他们行为就扰乱了天道。
对于天界众神来说华夏与鞑虏的战争他们不应该管,这是凡人的事情而不是众神的,但鞑虏窃夺华夏江山这就是扰乱天道,而众神的职责就是维护天道,这样就必须得管了,所以才让杨丰下界帮助华夏之民恢复天道。而恢复天道首先得让华夏之民有一个明主,宋室已经但凡不起这个责任,所以宋室的天命结束,这样杨丰就要重新选天命之主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其他朝代更迭没有过天使出现,因为其他朝代那都是华夏内部的事情,无论谁输谁赢华夏之民的天命没受威胁,哪怕五胡时代也还有个东晋呢!最终结束乱世的隋朝杨家也是华夏之民。
这是异族第一次威胁到天道。
至于为什么之前沦陷的几十年没有天使来拯救大宋……
时间啊!
难道天界时间和你们凡间一样?
你们凡人那点寿命在天界众神眼中不过瞬间,天界众神领昊天上帝之旨然后找出下界人选,杨丰再从他的修行之地赶去接命令下界,这中间是得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在天界很短暂但在人间可能就是百年了。
总之就这样了。
这就足够对一些问题做出解释了。
实际上就算不解释也无所谓,反正杨丰这张脸就是最好解释,没有人敢怀疑一个神仙的话,再说这些解释本身也没问题。
祭天大典之后第二天韩林儿就被接到了应天,然后从杨丰手中接过了赵昺的玉玺,并且正式拜天使为师开始学道法。
这时候杨丰的徒弟已经一大堆。
里面包括明玉珍的儿子明升,陈友谅的儿子陈善儿和陈理,朱元璋也很懂事地让朱标和朱樉也拜了杨丰为师,实际上他还有三个儿子,也就是老三朱棡老四老五朱橚,但都年纪太小,老四这时候都还没到上幼儿园年纪呢,老五这时候还吃奶呢!
所以他们三个就算拜师也得以后。
这些军阀二代们再加上如邹普胜之类,杨丰现在光正式的徒弟就十几个,不过真正跟着他学习的就朱标兄弟俩,陈家兄弟,明升这五个,其中陈善儿年纪最大,实际上已经是成年人,这里面明升的年纪最小,朱樉和他同岁,朱标则排倒数第三,然后是陈理和陈善儿,不过加上赵林儿后这位大宋皇帝就成老大了。
杨丰在应天自然也要建仙宫。
他直接就建在了紫金山天文台的位置上,同样也是汉白玉的,这里的岩石本来就是石灰岩为主,汉白玉本质就是碳酸钙,他无非就是在山顶挖开岩石剔除杂质重新凝聚然后变成方砖,让那些民工搬运到自己清理出来的台基上,再由他重新组合凝聚成房屋。剩下门窗之类交给那些木匠们负责就行了,然后外面刷上色彩各异的漆,就连窗子也是彩色玻璃,这样一座白玉宫就完成,从外看纯白的汉白玉基色上,一道道颜色艳丽的线条和平面组成最简单的构图。
而在白玉宫前单独一个台基,台基上是一个巨大的地球仪。
但不是全部。
“仙师,这白色的是什么?”
朱元璋好奇地看着倭国以东一直到欧洲的广袤白色问道。
“未知之地!”
杨丰笑着说。
“何为未知之地?”
李善长疑惑地问道。
“我只给你们看你们已知的部分包括其他国家已知的世界,但不会给你们看未知的,虽然我肯定知道那里是什么,所以这些地方都被遮盖,你们需要自己去探索,我唯一可以告诉你们的是,这些被遮盖的地方有不计其数的好东西,那里有可以使天下永无饥谨的庄稼,那里有很多地方遍布黄金白银,那里也有无数可以耕种的沃土,这些被遮盖的世界丝毫不会比已知的世界更小。
但你们得去探索!
你们探索到哪里,我就给你们解锁到哪里。”
杨丰说道。
他不会直接给他们一个完整世界的地球仪,那些未知的东西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把这些地方美化一下,足够让这些帝王将相们抓耳挠腮了,尤其是当他们知道这些地方有什么之后,而告诉他们倭国,南洋,阿拉伯和东非北非,欧洲这些地方就足够了,然后让他们去探索新世界,探索到哪里这个地球仪上就补充到哪里。
“这鞑虏之地尚有如此之多?”
刘基惊讶地看着地球仪上代表着元朝的地盘,这片地盘一直延伸到北极圈,看上去也是极其壮观,与之相比代表他们的地盘就很不起眼了,尤其是还加上蒙古系在中亚和东欧的那些汗国,代表蒙古人的势力看上去的确依旧碾压般,甚至就在他们南边也都依然是,就像一只张开的大手般抓着中间他们几个诸侯的地盘。
“外强中干而已!”
李善长冷笑道。
“的确外强中干,吐蕃等处宣慰司可以忽略掉,滇黔桂粤各地无非自保而已,福建各地色目人作乱,实际军权归陈友定,陈友定自保而已,真正的敌人是那些杀汉人的色目人,他根本无力向外。这样无论西面还是南面,都只是名义上属于鞑虏,向北王保保等四家同样是形同割据,北伐之军若入河南,孛罗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三人只会作壁上观看着王保保覆灭,甚至他们连大都都不会救。真正会阻挡北伐大军的只有王保保一人,但他控制的都是汉民,故此只会欢迎北伐军,而且只要张士诚和陈友定等人不继续给大都运输粮食,妥懁帖木儿连粮食都不够,可以说北伐大军此行不过鼓行而进,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是妥懁帖木儿北逃塞外而已。”
杨丰说道。
“但运输还得解决,仙师可保张士诚放开运河?”
刘基说道。
朱元璋的情况并不乐观,主要就是运河不在他手中。
他的确已经控制了淮南,但徐州这个至关重要的点在张士诚手中,除非他出兵去抢,但杨丰禁止他们继续战争,那么他的水运线就只剩下巢湖淝河颍河,而这条线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候的确是主要运输线,现在已经无法真正支撑一支十万人级别的北伐军,甚至都无法再进入黄河。
这时候除了运河沟通各大水系外,剩下无论汴蔡都已经和黄河断开。
更重要的是整个河南东半截都是黄泛区,宋金之交杜充决黄河使汴河以东变成黄泛区,蒙古攻宋决延津寸金淀使黄河在陈留分流三股,其中一股甚至进入颍河入淮,如果这条河道还在当然朱元璋可以进黄河,可后来又堵了上游使黄河夺涡河入淮,然后又在杞县决口回到东流徐州的道路上,这两百多年里黄河就这样或天然或人为在西起颍河东到泗水间的大半个河南流浪,同时用它的河水和泥沙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无数黄泛区。
然后把这片华夏民族最古老的家园祸害到还剩一百万人口。
整个河南人口不足江西的十分之一。
这样水路不好走,陆路同样也不好走,另外陆路运粮还没有足够的人,除非朱元璋从南方调人,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张士诚放开运河通道。
然而……
“咱们不求那张九四!”
朱元璋说道。
呃,就是张士诚放开运河他也不敢走。
随便找些人扮演土匪,然后在半路上给他烧船就行,大家都是老狐狸,这种觉悟朱元璋还是有的。
“我倒是可以教你们一招。”
杨丰笑着说。
“仙师请示下。”
李善长立刻说道。
“海运。”
杨丰说道。





历史粉碎机 第八零七章 大元朝的真面目
“海运?”
朱元璋有些愕然地说。
“鞑虏能够海上运粮补给大都,你为何不能海上运粮供应北伐军?”
杨丰说道。
元朝海上漕运发达,每年大量漕运船运粮北上,最高记录有一千多艘船每年向大都运三百多万石粮,实际上现在也在运输,无论陈友定还是张士诚运粮北上依然都走海路,朱元璋控制着镇江,张士诚也同样进入不了运河。他的控制区是泰州南通和高邮但运河入口在朱元璋手中,之前他多次进攻江阴但失败,所以他的船队都是从太仓港启程,但出长江口并不是直接北上,那样得逆沿岸流,他们的航线是向东北插入黑潮然后直达山东半岛再转海河口,他们将黑潮称为黑水洋,风向对的时候只需半个月就能到达海河口,风向不对的时候也不过一个月而已。
这还在他们的船多是沙船情况下。
所以海路是可行的。
而且也是必须的。
张士诚不可能给朱元璋的北伐提供便利,虽然杨丰可以强制他放开运河,但一支活动于鲁西南的水匪就可以为他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反正那里本来就盗匪遍地,既然是盗匪干的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
朱元璋明知道又能怎样?
难道同样弄支水匪在半路搞张士诚?
虽然他肯定想这么做,但事实是他根本做不到,张士诚控制着扬州以北数百里运河,而他其实只控制着镇江和瓜洲这个入口,而他另外控制的淮安根本就是象征性,七户人口的淮安有个屁价值,所以张士诚就算需要走运河无非就是在南通,泰州到高邮之间开辟一条运输线,这一带完全就是水乡河道纵横,那些小船可以任意在这一带通行,想把江南的物资避开瓜洲运输到高邮很简单。
所以朱元璋不可能选择去求张士诚然后把自己的脖子给他。
海运是唯一选择。
这时候朱元璋的控制区已经囊括了江阴,从这一带起航的舰队一天就能顺流而下出长江,而且十几里甚至数十里宽江面上,一支规模庞大的运输舰队结阵而行,也不是一支假扮水匪的小舰队敢拦截。除非张士诚的水军倾巢出动,但那样的话他就坏规矩然后面对天使的惩罚,剩下还有就是双方在外海较量,这一点倒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张士诚的海上实力算起来也不弱,他搞一支海军在外海拦截朱元璋的海运也是可能的,反正无非就是说自己是倭寇,不过……
不过那正是杨丰期待的。
朱元璋和张士诚背着他在海上大打出手的结果,就是锻炼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海军,最终的胜利者将拥有这支海军。
那么剩下就是造船了。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杨丰说道。
“我可以教你们建造一些专门用于海上的新式战船,速度快,运输量更大,而且具备强大的战斗力,你们可以用这些战船北上,先在登州一带占领一处海港,同时在当地搜集一些适宜渤海沿岸浅水区尤其是海河航行的平底海船,以确保将军需运输到海津。”
他接着说道。
“只是这造船需要工匠啊!”
刘基说道。
“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事了,或许你们可以找方国珍合作,他不在天命的候选名单。”
杨丰说道。
方国珍的确不在天命候选名单,剩下实际上就还有张士诚,至于如何让方国珍帮忙,这个就是朱元璋的事了,实际上这时候各路诸侯各自抱团是必然的,比如现在陈友谅就得到明玉珍的原谅然后明玉珍给他供应包括盐在内各种物资,作为报酬陈友谅承诺一旦自己当了皇帝就封明玉珍为蜀王,位在太子以下其他所有王以上,并且以整个成都府作为蜀王封地。
那么朱元璋和方国珍也可以抱团的。
不过他先得拿下金华和处州。
虽然杨丰要求各路诸侯停战,但理论上这时候张士诚还是元朝的张太尉,所以朱元璋可以趁这个机会重新夺回这两地,正好也可以让他给胡大海和耿再成报仇。
杨丰会尽量拖到他们拿下这两地以后再走的。
而拿下这两地也就打开了通往宁波或者说庆元的道路,方国珍之前就已经在做墙头草,甚至还向朱元璋进贡,他这个人没有太大野心,之前就有人劝他出兵从海路北上以争夺江东进而争天下,然后他老老实实地回答了一句我还没那么大志向。所以只要朱元璋给他足够承诺,杨丰再做担保人让他相信朱元璋会兑现承诺,那么方国珍肯定会倒向朱元璋,而他那里有朱元璋需要的一切,他有这个时代最大的几处造船厂,张士诚所用的海船都是他造的,他同样有这个时代经验最丰富的海军,或者也可以说是海盗。
总之就看朱元璋的出价了。
他恐怕得出点大价钱才行。
毕竟方国珍和张士诚之间也保持着合作关系,后者的地盘可是已经到绍兴了。
至于杨丰给朱元璋的新船……
这个当然是老闸船了,可以航行于长江和珠江,可以航行南洋进行贸易,可以当护卫舰,同样也能航行于渤海沿岸浅水区,如果是汛期甚至能够进入海河直达天津,几乎可以说满足所有需求,更重要的是使用中式硬帆也不需要专门训练水手。
这东西装上二三十门大炮后在这个时代那就是横行亚洲的战舰,至少马六甲海峡以东任由其横行。
剩下当然还有军工。
这一点朱元璋的条件比陈友谅那里更好,铜陵的煤炭和铜矿,马鞍山铁矿加起来又是一个军工基地,造枪造炮通通不值一提,而且还有畅通的对外贸易,只要他和方国珍合伙那么倭国的硫磺就可以不断涌来,从宁波到博多这条航线维持了几百年,从北宋时候往返倭国的商船就不断带来那里的硫磺。不过他这边硝石的来源同样得依靠明玉珍,杨丰已经把四川那些硝洞全都给明玉珍指点出来,从重庆到江油到处都是采硝点,包括汉中的几个硝石产地也告诉了他,所以接下来无论朱元璋还是陈友谅都得伺候着他,同样节俭到连自己都城都舍不得修的明玉珍会变暴发户的。
这样就最好了。
杨丰要的就是这些诸侯们在北伐这一面共同旗帜下,互相展开大规模的贸易,然后逐渐形成一个经济上的共同体。
他没指望天命选出后真正结束这种割据,陈友谅能想到的,他当然也能够想到,这种统一不是原本历史上朱元璋硬生生打出来的统一,虽然这种统一最大限度减少了死亡,但也让成功后的皇帝变成了类似光头佬的角色。如果陈友谅成功,那么手握数十万大军的朱元璋会听他的吗?同样如果朱元璋成功,那么张士诚这些人在实力无损的情况下会听他的吗?他们最多会承认他的皇帝地位,但朱元璋想收他们的地盘依旧很难,所以北伐成功只是踏出统一的第一步,接下来依然有无数的麻烦要解决。
但这是胜利者的麻烦。
这个不是杨丰需要操心的,杨丰要的就是不能再死太多人了,毕竟这时候真没多少人。
洪武十四年拿下云南后,全国户数一千万,而且这个户数现代砖家表示不可思议,因为比洪武初年增加得太多,但即便这样也只相当于北宋崇宁元年户数统计的一半。而此时明朝的面积相当于北宋,西夏,大理以及辽国人口最稠密地区的总和,如果以崇宁年间算,这时候人口估计也就当时的三分之一,甚至不如被蒙古人杀过一茬之后的南宋。也就是说从崇宁元年至今,两百多年间这片土地上失去了三分之二的人口,无数原本繁华之地变废墟,曾经一千多万人口的四川还剩九万户,曾经这个世界上最繁华的仅仅一座城就拥有一百多万人口的汴梁,这时候连同周围三十八个县加起来总共十八万人口……
呃,这是战前的。
事实上这时候那里还有没有活人都很难说,毕竟之前刘福通北伐时候那里是主要战场,他甚至还把那里作为大宋都城过。
实际上无论元朝还是南边的诸侯们都对河南不感兴趣,他们很大程度上是把这块中原腹地当成一个战略缓冲区,所以无论谁北伐都必须先解决水运的问题,因为他们在河南不可能筹集到粮食供应军队,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吃人都没得吃。
再向北同样也是类似情况,都没什么人口,根本不足以解决粮食问题,而且河北还正在闹饥荒,纵然大都又如何?整个大都路二十二县加起来四十万口,这也是战前的,实际上到现在经历了饥荒之后恐怕也就剩一半,蒙古人的统治对于这片土地来说完全是灾难,哪怕北方百余年没有战火,结果也一样是人口增长的停滞。这是唯一一个结束乱世,结果却让人口增长几乎停滞的朝代,拥有历朝历代最庞大版图的元朝也仅仅比金国人口稍微多一点,他们自己的统计数字是一千三百万户,只好吹嘘他们比汉唐还多,却不敢和领土面积也就他们一半的北宋比甚至不敢和偏安一隅的南宋比,而作为都城的大都人口居然还不如金国时候,准确说户数是后者的一半稍多。
元史记载大都路二十二县人口十四万户,金国中都路人口二十二万户。
而真正人口的稠密区在江南。
江西第一,浙江第二,杭州,湖州,嘉兴,苏州,常州,婺州,台州,饶州,宁国,集庆也就是南京,福州,龙兴也就是南昌,吉安,抚州,广州,没有一个低于一百万,最恐怖的数字在一个现代难以置信的地方。
饶州。
就是鄱阳湖东边,现代鄱阳,德兴,景德镇,余江这个范围圈里这时候总共三县三州,六城加起来四百零三万,知道这个数字代表什么吗?它代表着仅仅这一小块土地上的人口数量就超过绝大多数省,而江西人口超过全国四分之一。所以说融合的可以省省了,北方没有融合,北方全是杀剩下寥寥无几的人口,整个淮河以北人口加起来,估计也就和江西一个行省差不多,这里面绝大多数还是汉人,那么如何与南方庞大的人口融合?至于什么流传的山西洪洞那都是扯淡,山西可能有过向外移民,但真正向外移民的主力是江南,朱元璋强制性迁移南方居民向江北。
江西填湖北。
浙江填两淮。
湖南填四川。
1...302303304305306...3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