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红色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白沙烟
“….呼呼…马…马县长!这个人就是煽动知青们闹事,反对zf英明政策的罪恶根子!这人叫刘军!…他们在搞串联!已经有不少其他分农场的知青打着反对四十条的理由,开始罢工闹事!…”
不知道什么时候,神情狼狈,脸上还有些淤青的孟大场长也来到了台上,他是刚才被放了的,结果,这老小子就跑上台去了,马副县长可是认识孟扒皮的。
“…嘶!!!…串联?…他们闹事我是知道的!怎么还串联了啊?…”
马前进一听,门头猛地打了个寒颤,好家伙!这些知青想干什么?串联!说起这个串联,在那个疯狂的运动年月,就是他们这些红卫兵,应该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就从全国各地响应那谁的号召,开始串联去京城,去见他们心中的太阳,擦!牛啊!
要知道全国有多少红卫兵啊!数目说出来吓死你!就等着那谁在天x门上大手一挥,说一句,小将们好!小将们辛苦了!我擦!刘军说完,就自然转头看向马副县长,那意思就是,我该说的都说了,你还有啥要说的吗?
“…咳咳…静一下!静一下!….同志们!…知青同志们!…你们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中央颁布的这四十条!大家有看法!有意见!我能理解!但是,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我看这样吧!…这位是刘军同志吧?…这样!我们先下去商量下!….”
马副县长是啥人,眼见事态就要失控了,那可不行啊!脑子一转,计上心头,他那是老jiān巨猾之人,心中怒火万丈,但是表面上却不露半点神色,反倒是一副老好人的样子,走到刘军面前示意他一起跟着自己下去再说。
刘军没想到这个姓马的副县长这么好说话,简直是,好人啊!难道他会帮我们吗?心里一激动,就跟着马副县长,,还有那些持qiāng的士兵,朝台下走了过去,台下现在全是黑压压大片人头,群情激奋的知青们在那疯狂的喊着口号,挥动着他们的手臂!
只有骆林,马青松等人站在了靠近大门的地方,这里人少点,他们可没必要去凑这个热闹。
刘军和马副县长走过的地方,知青们自动让路,要知道,刚才在台上,马副县长流露出对知青们的同情和理解,这一点是知青们感动让路的原因,开始还以为这个什么副县长是个“坏蛋”呢!
其实蛮好的嘛,你看,他对刘总指挥多客气啊!
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于闹大了
马副
重生之红色纨绔 第 403 章
县长和刘军,还有一脸yin沉不满的孟场长,他们周围是全副武装的士兵,一行人很顺利的出了大门,刘军以为马副县长这就要走了!
他这是送“客”不是,所以他也没多想,谁知道,就在这时候。
“…把他抓起来!...这是个反革命分子!…”
看到了王团长,还有大堆士兵的马副县长瞬间就变了脸,一脸狰狞的翻脸了,抬手一指一脸愕然的刘军,他这话音一落,就站在他们身边两个战士,好像早就做好了准备似的,一下子就把刘军的手臂反拧了起来,在还处于惊愕中的刘军没做出反应的时候,很快就把他拖进了一辆军车内,。
接着,马副县长带着孟场长在王团长那些全副武装的士兵的掩护下,在站在门口口瞪木呆的知青们的眼中,汽车马达轰鸣,扬起阵阵烟尘,呼啸而去.....
现场只留下,王团长等对他们怒目而视,手中武器对着他们的士兵们。
“….啊!!!…他们把刘指挥抓走了!!!…”
“…刘总指挥被抓走了….”
“哗!!!…..”
这一下的变故,让在场的人全都没想到,刘军给抓走了?!!!
马前进马副县长的长相,这里需要说明下,他长得一副好人样,就是长得跟那种糯米团似的,一脸和善样,这下子就连骆林都走眼了,好嘛!这老小子这是yu擒故纵啊!
“…你们闹什么闹!?…都给我退回去!…县委会给你们一个答复的!…”
这时,断后的王团长拿着个高音喇叭站在卡车,对着这些情绪激动的知青们手舞足蹈的喊叫着。
他的周围车上,全是一个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知青们再冲动也不敢跟部队官兵做对吧!
但是,有不少知青也用硬泥巴,小石块开始招呼这些士兵们,直到王团长对天鸣qiāng后,于是,知青们这才退进了农场内。
刘军被抓,知青们是更加的愤怒了,在他们忍无可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勐猛达总委员会在十二日发布了,决定从即日起全场知青进行总罢工。
与此同时,各分场组织的静坐队伍开进了总场,几千名男女知青在场部空地上用塑料布支起了一个个简陋的窝棚,用静坐示威的方式向专制蛮横的农场地方领导表达无比的愤怒和强烈的抗议。
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张草席,在一月的寒风中风餐露宿,还有一家三口的,带着他们面如菜色的孩子也倦缩在低矮的塑料棚里,惨啊!……
深夜,不时传出阵阵婴孩凄厉的哭声,他们的妈妈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在她们耳边轻轻地喃喃:乖乖别哭,乖乖别哭,等回到城里,就有nǎinǎi吃了呵,回到爷爷nǎinǎi身边,就有rourou吃了呵……接下来的几天,总场场部成了大字报的海洋。
知青们把瞥在心里八年之久的哀怨通通发泄在纸上,一张张带着血泪印迹的大字报张贴在总场各处,到处都是一堆堆的人群,知青们在控诉、在揭露、在呐喊……
骆林他们这些人,也从勐猛达农场到了县委县政府,一番jiāo流过后,见到了县委书记,县委刘书记一看介绍信,是从北京来的工作组,马上冷汗就下来了,要知道,这几天他真是焦头烂额,刘军虽然被抓了,但是,闹事的知青们中间,又出了一个叫丁x民的家伙!就是他再次鼓这些知青们罢工,绝食静坐!
这一切让他郁闷无比,这事情还真是个烂摊子,你说这些人,其实就是活该!谁喊你们来的呢?好好的城里人不做,跑到这穷山沟里来活受罪!这不是自讨苦吃是什么.?
“….这个姓丁的要抓起来!…太不像话了!…四十条是中央既定的政策!他们还敢闹事?…骆专员!严组长!你们看这样成不成?…”
县委刘书记感觉这个骆专员很好说话,不过,那个姓严的女人不好说话。就拿眼睛飘着坐在会议室他对面的骆林说。
“…嗯!抓是要抓!但是!这些知青问题处理不好!将来问题更大!…只要把事情控制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还是可以接受的吗!闹?不怕他闹!…这些人这是活该啊!….不过这个教训却十分的深刻!….好了!我看这样吧!…我们跟那个姓丁的谈一谈!看看怎么协商解决!…最好不要闹到京城方面去!….”
骆林知道,这件事情的历史,那是最终,这些人闹进了京城,惊动了老爷子这件事情,才真正的解决,这就是历史,现在却有了一些变化,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没有太多的变化。
他并不知道这个丁x民在罢工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时。
一封来至京城的匿名航空信件及时地送到了丁x民手里。
写信人显然熟知这里发生的一切,他向罢工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京城最高层对上山下乡运动存在着不同看法,分歧很大。
《四十条》并不代表许多老同志的意见。据说邓副主席对知青问题已有指示,云云。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南海知青收到朋友的来信。朋友的父亲刚刚参加了京城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他将这次会议中的种种内幕和细节透露给远方的知青朋友。
信中说:“……我父亲说,知青问题迟早是有希望解决的,但是切忌*之过急。”这两封信给了罢工的组织指挥者以很大的信心与勇气,他们最后一致作出决定,继续北上,并写出了《北上请愿并致党中央、邓副主席一封公开信》。
在北上请愿团成立大会上,丁x民讲了话:我们的目的是代表云南农垦十万知识青年向党中央、国务院负责同志当面呈jiāo请愿书,并作口头汇报,反映十年上山下乡路线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我们唯一宗旨和使命,是将全体农垦知青的最高心愿大返城的要求转达给敬爱的邓副主席。
我们的要求是合理的,是顺应党心民心和历史cháo流的。我们坚信党中央在了解农垦知青真实情况后,是会同情和理解我们这一正当要求的。
这天,丁x民为代表的一行人进驻南云勐猛县农垦总局招待所。这就开始了双方的正式谈判。
丁x民身材不高,也貌不惊人,但是,他的一双眼睛却有特色,很亮,鼻子也很挺,嘴chún很薄,说明此人是个能说会道之人。
骆林等进城工作组,秘密到访的到来事情,现在整个南云省都知道了,要想不知道那是不太可能的,南云省委也专门派了工作组下来,配合骆林等人的工作。
骆林肯定是让省委的人去会见了知青代表,自己等人就做旁观了,省委某领导并没好好看《请愿书》和《北上宣言》,瞄了一眼便jiāo给秘书了。
然后他郑重其事地开始了打官腔,指出知青们赴北京请愿的做法是错误的,并向他们转达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一个电话指示:“南云省委办公厅并转知青代表请愿团,中央原则上不同意你们来北京。
希望你们立即返回农场抓革命促生产,并配合当地党委做好落实知青政策的工作。”
省委领导的脸上现出严肃的表情,口气严厉地说:“同志们,你们必须立即停止一切不利于安定团结的错误行动,无条件回农场去,抓革命促生产,否则你们就要犯更大的错误!”
几个知青代表小声地耳语了几句。
丁x民站起来宣布道:“请领导同志转告中央,我们肩负云南边疆十万农场知青的重任赴京请愿。我们的决心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双方谈判第一回合,就这样既不愉快地结束了,但是,骆林知道丁xx等人绝对不会这样善罢甘休的,不过,骆林的任务基本上都完成了,他这次下来主要是阻止知青闹事流血事件的发生,不过还好,暂时,还没刷出什么事,就在骆林在心里暗自庆幸的时候,可惜啊!丁总指挥可不给他面子。
三天后的下午,知青北上请愿团近百名代表,打着旗帜,义无反顾地踏上铁路路轨,在明昆火车站以东两公里处,一个叫做羊方凹的地方集体卧轨示威,致使当日由昆明开出的数十对客运和货运列车受阻。
明昆连接京沪、京广、陇海干线的铁路大动脉中断。
消息传出,全国为之震动,数以千计的昆明市民和学生冒着严寒,纷纷赶到羊方凹围观。
当天晚上,省、市委组成工作组赶赴卧轨现场,进行说服劝阻工作,大批军警也奉命开进羊方凹,待命行动。
60个小时过去了,铁路线依然中断着,连秘密开往中越边境的军用列车也不得不停在那儿。
三天三夜后,南云知青大卧轨的严重事态终于惊动了北京的最高层。
凌晨,北京方面电告云南,同意知青请愿团赴京反映情况,但人数须限定在30人以内。
喜讯传到羊方凹,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欢呼后,知青们又抱头痛哭。他们终于用自己的行动震动了京城,换得了应有的一份权利。
***
刚下过一场大雪的北京火车站迎来了这批衣衫单薄的云南知青。丁x民在月台上左右张望了一番,没有任何人前来同他们接洽与中央首长见面事宜。
他心里被这种怠慢与冷落暗暗地激起了一团火,于是下了命令:“全体集合,打出我们的旗帜,列队前进。
目标,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
30位皮肤黝黑、衣着不整的男女知青,风尘仆仆、表情肃穆地列成两队,踏着吱吱作响的积雪,朝着天x门广场走去。
第五百九十五章 轰动了啊!
丁x民在月台上左右张望了一番,没有任何人前来同他们接洽与中央首长见面事宜。
他心里被这种怠慢与冷落暗暗地激起了一团火,于是下了命令:“全体集合,打出我们的旗帜,列队前进!目标,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
30位皮肤黝黑、衣着不整的男女知青,风尘仆仆、表情肃穆地列成两队,踏着吱吱作响的积雪,朝着天安门广场走去。
一面皱巴巴的大旗在刺骨的寒风下猎猎作响,一行醒目的大字写着“南云农垦知青首批赴京请愿团”。
一连两天,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知青家长和从各地回家过节的知青,纷纷赶到广场来声援云南知青请愿团,食品、饮料和御寒衣物堆成了小山,许多外国记者咔咔地按动快门,把关于中国知青的头条新闻发往世界各地,轰动世界了啊!
3日后下午,两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分开人群,走到知青跟前。他们掏出工作证自我介绍后说。
“对不起,哪位是丁x民同志?请你们随我们先到招待所住下,中央首长明天接见你们。”
南云知青赴京请愿团代表终于等来了中央首长。
他们在人民大会堂某会议室受到了两位年事已高的老资格领导的接见。
国务院副总理王x和民政部部长程x华,听取了知青代表关于边疆农场存在的严重问题的汇报后,说了许多感慨之言。
首长的话说得很诚恳,很感人,对知青们有安抚,也有鼓励与小小的指责。对于上山下乡的道路正确与否,首长们没有作肯定与否定的评说。他们只是让知青们回去后。
“把生产搞好,把公共食堂办起来,把猪喂起来,还可以养jī,养鸭,把菜也种好……你们要在那里安家立业,以那里为家,创造新乐园....”
首长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2l世纪的人,眼光要放大一些,远一些,我们把希望寄托于你们,你们的意见,我们负责转达给党中央,中央已经派农林部副部长、国家农垦总局局长到你们那里去,你们回去后要帮助农场某些干部转变作风……”
会见后,首长与知青代表一一握手。
最后,还直呼其名地把丁x民留下来,嘘寒问暖。
又过了一个十多天后,丁x民等三名知青代表以个人名义致电王x,以检讨的口吻说了以下一些话:……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一两个月所走的道路,所做的一些事,心里感到内疚和惭愧!特别是罢工问题上,由于我们年轻,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感情用事,为自己想得多,为国家和人民利益想得少……
...虽然我们当时的思想动机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实际上给国家带来了损失,影响和干扰了安定团结的局面。您批评了我们,是对我们的爱护和关怀,是为了不让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以免做出对国家,对人民更不利的事来....现在,我们在事实面前从内心认识到是我们做错了....
……请党中央原谅我们,相信我们....我们一定在实际工作中改正以前的错误。我们全体青年向党中央保证,一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为祖国实现四化而百倍地发奋努力....”
丁总指挥的口号喊得震天下响,没过几天,中央首长接见南云知青代表的谈话,以及知青的检讨电报,也同时刊登在全国各家大小报纸的头版头条。
南云省知青办,一个姓王的副主任一句无心之语,重新点燃了知青心中的怒火。
受骗的知青愤怒地喊着口号:“不回城,毋宁死!”千名知青歃血为盟大绝食。
就在元旦过后不久,南云省的一个工作组来到勐岗农场,要在场部召开知青代表大会。很快,新的知青罢工cháo掀起了。
此时,有一行自称中央调查组的六人小组到达了勐岗。勐岗农场的知青对中央调查组人员给予了最高规格的欢迎:成千上万的知青迎出农场几公里外的公路夹道欢迎。农场大门口搭起了鲜花牌坊,chā起彩旗,横幅标语大书“欢迎你,北京来的亲人”。
每一个知青都很激动,因为他们相信,当中央调查组了解到农场知青的实际情况后,《四十条》里不公正的条款就一定可以改变。
调查组人员心里却不安起来。他们的使命不是来解决问题的!而是来宣传《
重生之红色纨绔 第 404 章
四十条》,解释有关文件的,只是借调查走走过场。
更麻烦的是,他们并非真正是从北京来的。
发觉受骗的知青们怒不可遏,有许多知青甚至要冲上台揍这些冒牌的中央调查组人员。好在罢工指挥部紧急决定,将冒牌调查组的人保护出会场,然后“驱逐”出境。
罢工指挥部决定即日起罢工升级,并通电中央和省委,如果真正的中央调查组三日内不到勐岗农场并答复知青的要求,勐岗农场知青将进行共和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千人大绝食运动。
他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不回城,毋宁死!”三天很快就过去了。
晚上七点整,通电的最后时限已到,中央调查组依然杳无踪影,而骆林等人这时也已经没什么办法了,虽然他们也是京城来的,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调查组!
当晚九时,首批参加绝食的男女知青,共计311人,在场部露天会场集合完毕,经过庄严宣誓,然后一一进入绝食现场。他们宣誓的方式很有xx特色,每人一碗酒,歃血为盟,然后齐刷刷跪下,面向家乡,右手握拳,誓言铿锵。
这种悲壮古朴的宣誓仪式,让当事者与旁观者都不由自主地涌动起一股壮烈之情。万余名知青为进入绝食场地的壮士们送行,一时间泪飞如雨,哭声恸地。几分钟后,一份事先拟就的电报稿通过电话传到县城邮电局值班室。
以后,每隔两小时,勐岗农场知青以罢工指挥部名义向当地县、州、省委以及北京通报一次绝食现场情况。
就在这里开始绝食时,中央派来的调查组一行数人向勐岗急速奔来,领头的便是调查组组长路田。
路田是农林部副部长兼国家农垦总局局长,还兼任着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副组长,是一位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走过来的老干部。
他在年初便接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到云南调查并妥善处理农场知青大罢工的非常事件。
他先去了西双版纳,在那里亲眼目睹边疆农场的落后与混乱状态,感慨不已。
知青上山下乡到底有多少价值,是否成功,今后还真要再坚持搞下去吗?路田想起,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上,华xx与陈永贵多次到会表示,坚持要按“既定方针办”,坚持上山下乡的正确道路决不动摇,会议产生巨大矛盾,最后勉强才通过了那个决议。
路田也听说了,最近北京流传着邓老爷子的一句不无幽默的话:“我们花了300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路田想,小x同志的话绝非出于偶然,这也许正是那位大智大勇,经历过许多次风浪的老革命家放出的一个意味深长的试探气球。
知青罢工副总指挥当场割腕,用生命反抗不公平的待遇。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副组长鲁田老泪纵横,决心冒着政治生涯中的最大风险,为苦难深重的知青请命。
国务院“六条”意见一下发,知青返城风bào便席卷全国,应全体知青的强烈要求,调查组与知青见面大会立即在山坡的露天会场举行。
中央调查组的首长被请上主席台就座,罢工指挥部成员坐在台下知青队伍的最前排。
放眼望去,会场与山坡上黑压压的知青少说也有三五万人,主席台就像一座孤零零的小岛,被知青的汪洋大海包围着。
路田的脑子里冒出一句古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他走上讲台,说出第一句话,也就是按规定把知青叫成了“青年职工”时,台下便咆哮起来:“我们不是青年职工,还我知青!”
路田有点发急,但他必须得按中央的指示,“妥善解决”此事,便对着话筒苦口婆心地劝慰起来,从罢工的危害讲到中央的决议,试图唤起人们的理智,让他们耐心等待将来的好前景。
台下的知青不想听下去了。知青罢工副总指挥、大京知青吴x东走上了台,他拿起了话筒,才说了首句,“京城来的首长同志们,我亲爱的知青战友们,兄弟们,姐妹们”喉咙便颤抖起来,停顿了一会儿。
台下一片寂静。
路田站在旁边,有点儿不知所措。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我,吴x东,六九年下乡的大京知青,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当着我的故乡大京来的首长和亲人,当着我患难十年的知青朋友说几句公道话。请你们记住,这是一个三十岁男知青留给这个世界的肺腑之言。
说完这些话,我想我从此问心无愧,因为我已经尽了我的最大努力来报答大家的信任。”
他尽情诉说了知青的种种苦难与不幸,讲出了一代知青的心里话,说出了大家要求返城的迫切愿望。
最后,他说:“在我的发言即将结束时,为了卫一个真正的知识青年,一个有血有rou的人的尊严,也为了拒绝刚才强加给我的农场青年职工’的不真实身份,我决定以最后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抗议!”
说完,他转过身来,面对全体调查组成员,从裤袋里掏出一把锋利的匕首,一下子就切开了手腕。
指头粗的血柱有如喷泉般喷涌而出,不等人们清醒过来,这位勇敢的殉道者便面带微笑跌倒在地上了。
当响着凄厉警笛的救护车将伤员载走,会场已无法平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