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眼神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阳东诩
沙河这个地名在整个华国境内大概能找出几百个甚至是上千个。几乎在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沙河。只要有干涸的河滩露出河沙,有这样景观的地方就算是沙河了。
滨海市的沙河乡坐落于滨海市的北部,位置在滨海市和千山市的交界地区。这里是丘陵地带,到处都是不算很高但是地势很险峻的丘陵。
沙河乡曾经有一条河,但是几十年前就干涸了,只剩下沙子。这里通向外面的道路非常崎岖和颠簸。从滨海市市内开车到这里竟然需要四个小时车程。四个小时时间做高铁都能足够到首都了。
于是早上四点钟北方杏林中医院的医生们就上车出发了。好在这一次去沙河乡的都是年轻人,禁得起折腾。这也是这一次没有让田主任和古月华他们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又是熬夜又是颠簸,怕他们经受不住。
这一路上前两个小时的路途还好,走的都是高速公路,众人都在车上补觉。两个小时之后,天也亮了,车子驶离了高速,开始朝沙河乡方向挺进。
这时候绝大多数人都醒了,因为道路的状况已经让他们没法睡下。这里已经进入了山区,到处都是盘山道,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大角度的转弯,再加上坑坑洼洼的路面,不少人庆幸他们没有吃早饭,否则都会被吐出来。
灵眼神医 第三百六十章 贫穷破旧的沙河乡
往车窗外看去,这一带都是荒山,山上种着一人来高的防护林,除了时不时裸露的山石,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这样的树木不能成材,这样的山上也很难找到什么物产。
越靠近沙河乡,道路越崎岖,路面破损的越厉害。终于,在经过四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之后他们进入了沙河乡。
看到眼前的情景,所有人都震惊了。眼前这个小镇子,根本没有高层的建筑,两层楼已经是最高的了,而且看历史非常悠久,都已经是长期得不到修缮,显得非常破旧了。
罗少飞他们甚至感觉自己回到了三四十年前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他们曾在电视纪录片中看到过这样破败的景象。
再看街上的行人,可能今天是周六,这个时候街上的人非常少,一个个行色匆匆,穿的衣服也显得有些破旧,仿佛跟这个时代脱节了。
而且这里的人几乎都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
王莹是记者,她对滨海市各地的情况都非常了解,而且来这之前她特地去查过资料,于是给罗少飞他们介绍起沙河乡的情况。
沙河乡以前就是个小村子,当年他们的沙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沿着河的两岸有一些人家和农田,这些过着与世无争的平淡日子。
后来由于气候变化,沙河干涸了,村子里的居民生活越发艰苦。不过就在十多年之后,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在沙河乡发现了铁矿。
于是政府就开始在这里设立矿场,开采这里的铁矿资源。沙河的人口也渐渐多了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个乡镇。
他们现在眼前看到的这些建筑绝大多数都是那个年代建立的。他们来的时候经过的道路也是当年打下的路基。
在滨海市对面的千山市是一个媒铁资源丰富的地区,沙河乡的铁矿其实只是千山市的矿脉的一个余脉。经过20多年的开采,这里品质较高具有一定开采价值铁矿几乎被采光了。
剩下的铁矿石,由于品位不高,杂质还多,滨海市钢铁厂使用这样的矿石炼钢,结果发现成本比那些从南方运来的矿石还要高得多,于是他们就放弃了从国营沙河乡铁矿购进矿石。于是,这样一个红火了20多年的铁矿就这样被废弃掉了。
铁矿石废弃掉了,但是沙河乡的几万居民,却没法全部的分流安置。
这个时候正好赶上国内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对于沙子需求很高,于是沙河乡又开始在他们原来的河道内挖沙。政府把河道承包给私人,由私人挖沙往外卖。
又是十多年过去了,沙河乡的河道被挖得千疮百孔,沙子也不剩多少了。这个时候,沙河乡的居民才发现他们的生活几乎快无以为继了。
现在镇子上只有几个半死不活的福利厂,勉强支撑着居民们的生活。年轻人们都离开了这里,再也不愿意回来。
沙河乡现在有两万左右的人口,其中40岁以上居民的比例高达80%以上。
他们多大多数都是沙河乡铁矿的职工。不过铁矿的母公司滨海市钢铁厂现在效益很差,也面临资不抵债破产的尴尬境地,他们也无力管这里的工人了。所以这个镇的经济几乎是面临崩溃。
可以说这个乡镇是靠政府的救济才维持到今天的,可能等到再过几十年,镇子里的老人们都走光了或者死光了,沙河乡也许就不存在了。
沙河乡其实并不大,整个乡镇的中心就是一趟街,大概两百多米。镇子上最大的建筑,除了乡政府之外,就是沙河乡矿山文化宫。这一次义诊活动,选定的场所就是文化宫的建筑内。
车队来到了沙河乡的镇口,一行人已经等在那里。其中一个是沙河乡的赵乡长,另外一位是沙河乡卫生院的董院长。
说是卫生院,其实是一个很破旧的二进小院子,卫生院里只有三个医生,就是这位董院长和他的儿子小董医生,以及小董医生的妻子。
董院长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他年轻的时候就在沙河乡卫生院工作,当时沙河乡经济还不错,卫生院里有十多名医生和护士。
而现在,这里只剩下他们一家人了。这董院长擅长外伤的治疗,例如骨折外伤等。而他的儿子小董医生内科外科都有涉猎。她的儿媳妇是董院长以前同事的女儿,她专门负责的是妇科和儿科,这里的女人接生大多数是她来做的。
不过卫生院里唯一的大型医疗设备就是一台老式的x光机了。这机器服役了20多年,厂家那边早停产了,据说再坏一次可能连修理的配件都没有。
这些年不是没有别的医院的医生来义诊过,其他医院的医生一听说来沙河乡这穷山僻壤,心里都说不出的难受,一般都是糊弄了事。因为在这穷地方,没有什么珍稀的土特产,甚至连野味儿都没有。
这些年,连当地政府都负债累累,根本没钱来招待前来义诊的医生们。
所以这一次,赵乡长和董院长听说北方杏林中医院如此的重视这次义诊活动,他们也不敢怠慢,亲自出来迎接。
罗少飞带着北方杏林中医院的年轻医生们来到沙河乡准备给这里的居民进行义诊。义诊的时间定在上午9点,他们到的时候才八点多,于是一行人前往沙河乡的卫生院参观。
看着设施陈旧简陋的小卫生院,以及那墙上挂满的锦旗,众位年轻医生们不禁对留守在这里的院长老董一家肃然起敬。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仍然能够兢兢业业的为患者服务。而且一家子都甘为这里的人们奉献。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换成他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几乎是不可能呆得住的。
人群中想的最多的是李华,他有些庆幸,如果他不是选择报考北方中医进修学校,可能现在也在某个和沙河乡一样的山沟里呆着呢。
灵眼神医 第三百六十一章 义诊开始
一行人来到了矿山文化宫,文化宫里面的设施跟外面一样陈旧,不过可能由于是经常使用的缘故,文化宫里面打扫的还算干净整洁。
由于这算是沙河乡最大的建筑了,包括乡政府开会以及乡里的各种活动都会选择在这里举办,所以文化宫内的桌椅都是活动的,可以按照需求现场摆放。
不过看着桌椅上斑驳的油漆这些老古董也有些年头了。
在王琳副院长的指挥之下,来自北方中医进修学校的学员们迅速的布置着现场。在文化宫的外面三辆移动式医疗车一字排开,做好了接诊的准备。
九点钟一到,矿山文化宫的大门正式打开,在乡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卫生院董院长父子的引导之下,患者们依次走了进来。
对于这一次的义诊活动,沙河乡乡政府非常重视,一个多星期之前开始乡里的大喇叭就每天都宣传,赵乡长甚至还派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的通知。
这样一个消息对于沙河乡的居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喜讯。这里太穷了,去医院看个小病,都足以让这里的家庭倾家荡产。所以很多人,即使是身体有小恙,也都是忍着不去医院。不是不愿清去,是去不起。
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使得他们能免费的看病,于是有几百名居民闻讯蜂拥而来。
王琳做出了周密的安排,她从北方中医进修学校的学员里选出20个成绩最好的学员,让他们两人一组接待患者,在初步的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诊断之后,按照事先的分工,将患者分门别类的引导到将对他们治疗的医生那里。
多丽丝那里直接就进行了手术准备。滨海市卫生局这次知道多丽丝要来之后,特地派出工作人员来到沙河乡协调。卫生局跟某基金会有一个合作的项目,就是对农村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义诊。
听说多丽丝能够做白内障摘除的手术,他们也很兴奋。这一次有几十名白内障的患者,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由多丽丝主刀。
针对沙河乡缺医少药的问题,北方杏林中医院这一次捐出了价值一千万人民币的中药材。
而飞芸药业也联系了医药行业的一些同行,向沙河乡捐助了一批快要到保质期的药品。说是快要到保质期,其实还有六个月左右,对使用没有任何影响。因为这批药也就够吃一两个月。之所以捐助这样的药品,是因为反正这些药品不久之后也将会被销毁,还不如让它们物尽其用。
对于这一次义诊的原则,罗少飞在开会时就定下了基调,对于患者们的病,如果短时间内能治疗好,就直接使用好药,能手术就直接手术,彻底帮他们摆脱病痛折磨。
对于哪些得病已久,难以一次性根除的患者,尽量采用那些药性平和,成本低的中药和药方。
当然这里面最忙的就是罗少飞和卓清颖了,谁让这些人中只有他们两个人会生生之气呢。这一次也把两个人累坏了,尤其是卓清颖,她的功力有限,不得不在嘴里含着罗少飞配置的恢复体力和内力的药丸硬撑着。
而此时在文化宫的外面,02号移动手术车里面,多丽丝也在忙碌着,在现场观摩的卫生局的官员都傻眼了,他们从来没见过这样做手术的。
白内障手术全程大概需要十分钟到半个小时,但有些患者有合并高度近视,或眼轴短,加上患者不配合,怕疼、碰一下反应特别大等,手术的时间就会变长。
一般术前会进行评估,实在不配合的患者就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这样可以保证患者在安全、无痛苦的情况下进行手术,短时间内就可把手术做完。
而多丽丝做手术风格简单粗bào,助手帮忙直接麻醉,连检查带开刀十分钟一位,一个小时就做好了六例手术。每做完一台手术,助手直接带着患者下手术台,然后把患者交给家属,并交待好注意事项,这个时候另外一台手术已经开始了。
今天来了40多位患者,卫生局的官员原以为一天没法看完,结果现在看来多丽丝**个小时就能做完所有患者的手术。
很快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然而慕名而来的患者们越来越多。罗少飞直接作出决定,大家lún流休息,赶紧吃一口饭。他们来的时候也准备了面包香肠牛nǎi等速食。
就在这个时候,赵乡长带着几个人来了。这些年来,乡政府也不容易,把好不容易从上面弄来的钱几乎全用在老百姓身上。
这一次为了招待罗少飞他们,赵乡长干脆私人掏腰包买了两只羊,让食堂杀了熬成羊汤,乡政府食堂的大师傅又做了一大堆葱油饼和烤饼,羊汤被装在大桶里,饼被装在保温箱里,抬到了义诊的现场。这也令医生们很感动。他们lún流的胡乱扒了两口饭,喝了口汤,马上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一直到下午五点多,一天的义诊活动才圆满结束。据统计在这一次的义诊活动中,罗少飞他们一共诊疗了712名患者,并接待并解答患者的提问上千例。此外多丽丝医生还做了包括五十二台白内障手术在内的六十几台小手术。他们带来的药品也几乎全都发放完毕。
可以说罗少飞他们这一次的义诊活动大获成功,极大的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存质量。
结束完义诊活动之后,学员们迅速的收拾现场,清理好医疗垃圾,然后上车离开。
距离这里一个半小时车程有一个叫李汤镇的地方,那里是温泉之乡,罗少飞在那里的一间温泉酒店订好了房间。今天来的医生们是没有报酬的,他们都是义务劳动,但是罗少飞不想亏待手下人,他在酒店订好房间还有晚宴。医生们将在那里吃饭,然后就住在那里,第二天洗个温泉权当是对他们的补偿了。
不过罗少飞却并没有跟着大部队一起离开沙河乡,他这一车的人暂时留在了这里,因为他有事情要跟董院长和赵乡长反映,而且罗少飞觉得这件事情非常严重。
灵眼神医 第三百六十二章 异常的患癌数据
现在已经是晚上7点了,天已经黑了。赵乡长干脆安排乡政府的大厨在食堂准备一桌晚饭,还能准备边吃边谈。罗少飞先去找到了董院长,向董院长要沙河乡卫生院这些年的诊疗记录。
董院长赶紧让儿子回去拿,时间不大,小董医生扛来一袋子诊疗记录,这是卫生院近几年来的诊疗记录。分门别类记录得非常详细。
罗少飞打开这些诊疗记录,眼睛里流露出的是钦佩。虽然这只是个乡镇卫生院,但是他们的诊疗记录做得一丝不苟非常详细,无论是董院长还是小董医生,一手漂亮的钢笔楷书非常清晰。
罗少飞让王琳卓清颖她们几个帮忙,查找并统计这些年卫生院诊断出来的癌症患者的数量。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等食堂的大厨准备好晚餐的时候,这边的统计数据也出炉了。经过初步估算,最近一年多时间,沙河乡罹患癌症的患者数量竟然比前些年高出十几倍。
原来今天在接诊的时候,罗少飞发现沙河乡这弹丸之地,癌症患者竟然非常多。这在农村地区来说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了。按说农村地区生活规律,wū染少,癌症患者应该少才对,而这里的癌症患者的比例比城市里还多得多。
于是罗少飞便向董院长要来治疗记录,数据比对之下,结果更是令所有人惊呆了。
“罗医生,怎么会这样?真没会这样!”看着这可怕的数据,赵乡长急得都快哭了。沙河乡本来穷的都快穿不上裤子了,如果再爆发癌症,那么这个镇可就真的完了。这是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当然,赵乡长也希望所有人都搬出沙河乡,他在这里站好最后一班岗就完事儿了,但绝不希望是以这种方式,人都死光了,沙河乡不存在了……
罗少飞解释道:“一般来说,癌症高发区域,患者罹患癌症的种类一般跟致癌物有着很大的关系。
比如空气wū染严重的地区,雾霾严重的地区,类似京城那样的地方,罹患肺癌的人就比较多,在紫外线照射强烈的地区,比如那些高海拔地区,罹患皮肤癌的几率就比较大。
而在沙河乡,据我的调查,最近一年多,肝癌等消化系统癌症以及淋巴癌患者数量激增。所以我怀疑,沙河乡的食物或者是饮水有可能遭到了wū染。
根据这癌症爆发的时间来判断,wū染的时间应该是在一年到两年之间。”
赵乡长表情严肃问道:“那么你认为这wū染源会是什么?”
罗少飞想了想说道:“据我看过的流行病学的记录,我国农村癌症高发地区致病的原因有一种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
例如某农村地区居民爱用大粒盐和猪大油做饭,所以那个地区成了肝癌高发地区。
还有一个地区突然肝癌高发,是因为当地的一个散白酒酒厂,酿酒工艺有问题,导致酒里面有大量的杂醇。这些杂醇导致肝癌爆发。
不过据我对那些患者的问询,他们基本上不怎么喝酒。而且患病者男女老少都有,所以第二个原因基本上否定了。第一个原因不知道有没有。”
赵乡长和董院长两个人想了半天,相视摇了摇头:“这个我敢肯定,我们镇上的人没有特殊的不良的生活习惯。”
罗少飞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如果这些都排除了,那么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食物或者是水的wū染。不知咱们这里的居民,种植的粮食蔬菜等是否是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的??”
两个人又摇了摇头:“咱们这里的所有粮食都是从外面正规渠道进的,至于蔬菜,咱们这家家都有小院,都在院子里种。这么点儿蔬菜也用不上什么化肥和农药,那些东西运进来运费非常高,还不够成本的。我觉得这可能性不大。”
“那咱们镇子供水是什么情况?”
“咱们沙河乡,虽然河道干涸了,不过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往下打个几十米就出水。所以咱这儿家家都打机井。井水很甘甜。”赵乡长解释道。
那咱们乡政府和医院也是直接抽地下水用吗?
“那倒不是,咱们医院和乡政府都有大型的净水设备,地下水经过净化以后,才能使用。”
罗少飞想了想:“现在看来,地下水老wū染的可能性很大。要么是有工厂排wū,要么是有人大面积使用农药化肥wū染地下水。”
听了罗少飞的介绍,赵乡长眉头紧锁。
“罗医生,咱们这里根本没有化工企业。唯一的重工业企业就是铁矿,而且已经停产好多年了,不可能产生工业废水,更不可能产生化工废水。
至于你说的大规模使用农药和化肥的现象更不可能,咱这边都是自家院里的自留地,不存在大范围使用的问题。何况咱这里交通不便,农药化肥弄起来还不够成本的。”
“这样吧,我车上有试管,今天的患者我们都登记了,等一下可能要麻烦乡长您,陪我们去这些患者家取一些水样,我们要拿去化验。”
赵乡长连忙点头:“没问题,我马上安排!”
吃完了饭,采完了几份水样,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尽管赵乡长和董院长再三挽留,认为夜间开车不安全,不过罗少飞还是非常相信张鼎的实力,夜间开车跑山路,对于张鼎来说不是任何问题。
就算这里的道路再崎岖,比起中亚地区和东南亚的森林中连道路都没有的那种路夜路,这里的道路对张鼎来说简直是太没有挑战性了。
于是他们辞别了两人,连夜驱车赶回滨海市。
车子开出沙河乡的中心地带,眼前就一片漆黑,路灯什么的是不存在的,只能看到路边围栏上的反光带。由于年久失修,这反光带还是时有时无的。
罗少飞也暗自吃惊,这样的路况如果是他开车的话,估计得全程使用天眼神通。张鼎却非常从容,而且车速不慢。
一路上静悄悄的,连个鬼影都没有。车子往前开出一个多小时,对面突然射来一道明亮的灯光。
“妈的,远光狗!”张鼎愤怒的骂了一句,两车很快交错而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什么味儿啊太难闻了?”王琳捂着鼻子抱怨道。
“好像是泔水吧。”卓清颖说道。
这时候,罗少飞早就使用了天眼神通,他也很纳闷,在这三更半夜一辆卡车来这么险峻的地方干什么。
灵眼神医 第三百六十三章 泔水车里的猫腻
罗少飞等人在连夜从沙河乡返回滨海市的路上,遭遇了一辆大卡车。罗少飞很好奇为什么这个时间段会有卡车来这里。这么大的车,在夜间在这样的道路行驶是很危险的。
于是他就用起了天眼神通,用透视眼来观察卡车内的情景。
通过透视眼,罗少飞看到那辆卡车上面装了40多个铁桶。看到桶外面斑驳的样子,有的还挂着食物的残渣的铁桶上面用油漆写着泔水二字。
视线继续穿过铁桶,罗少飞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这些桶里只有1/3装的是泔水,而剩下的2/3,是一种漆黑的粘稠的液体。这究竟是什么东西罗少飞不清楚,反正不是什么好东西。
罗少飞再向车的驾驶室看去,车里两个男子,身上都有纹身和刀疤,一个抽着烟,一个把脚搭在驾驶台上抠着脚。
车的车门上写着沙河乡兄弟养猪场的字样。
“养猪场搞这些东西干嘛?”罗少飞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他也并没有多想。但这个名字已经刻在罗少飞的脑海里了。
这张鼎的实力果然强悍,晚上开车回到滨海市,所用的时间只比他们来的时候多十分钟,要知道他们可是白天来的。
第二天一大早,罗少飞就联系了秦海山教授,然后两人一起来到了滨海市医学院,把几支试管中的水样送到医学院的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滨海市医学院的检测中心设备一流,实力雄厚,在国内都是非常有名的。
秦教授的面子很大,所以检测中心特事特办,优先化验。两个小时之后,检测结果出来了,罗少飞拿到检测结果,大吃一惊。
水中检测出含大量的亚硝胺类高致癌物,其中以亚硝基二甲胺(a)wū染最严重。
亚硝基二甲胺是一种剧毒化学物质,过量接触会造成严重的肝脏损害,症状有头疼、发烧、恶心、头晕、黄疸、呕吐、腹痛、肝大还有肝、肾或肺功能降低等。对鼠类的动物实验显示,bào露在亚硝基二甲胺之下的鼠类会在肝脏、呼吸道、肾和血管等部位形成肿瘤。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还是将其列为第2a类致癌物质,认为有足够的理由推断它对人类很可能有致癌性,米国联邦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和米国政府工业卫生委员会也一致认为,这种化学物质对人类可能有很强的致癌物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