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灵眼神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阳东诩
《青囊书》当年也并没有被烧毁,而是被他的一个弟子偷偷藏起来了。东汉末年兵荒马乱,这本书后来就流传到了民间。
后来此书的封面破损了,虽然内容被抄录了下来,但是,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就无人知晓了,只知道它是一本古代的医书。
而且里面很多内容,比如外科手术等,在中医看来匪夷所思,所以近千年来竟然没有医生敢学习上面的医术。
如果不是韩金奎德父亲韩教授发现了此书的奥妙,可能此时《青囊书》就真的化作了那历史的尘埃了。





灵眼神医 第六十四章 获赠《青囊书》
来自冰城市的大富豪,荣光集团董事长韩金奎,拿出了由他父亲所亲自抄录并添加注解的医书《青囊书》。
看到罗少飞的反应,韩金奎哈哈大笑:“我临来之前,老父亲就跟我说过,以你罗医生的医德和人品,断然不会收我的支票。现在看来,果真被他老人家料中了。
所以,老人家让我把这本书也带来。这本书无论如何你要收下。”
“这可不行,太珍贵了!”罗少飞嘴上说不要,眼睛却死死地盯着那本书。就跟很多女人一样,嘴里说不要,可身体却想要的很。
韩金奎当然知道他的想法:“罗医生,我父亲花费了几十年时间抄录并注释了这本书,为的是有一天它能够重见天日,能够将华佗的医术传下去,救更多的人。
很可惜那些研究西医的人看不懂它,而那些研究中医的老古董们对它又不屑一顾。我父亲说,早晚有一天会遇到有缘人。
现在时机到了,他果然遇到有缘人了,那就是罗医生你了。我父亲说希望您千万不要推辞。如果这本书能帮到你什么,你能用上面的知识哪怕救一个人,那么这十几年来他的心血就没白费。”
罗少飞为难了。任何一个医生都无法拒绝传承华佗的医术的诱惑。对于一名医生来说,这青囊书太珍贵了,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自己真的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跟韩金奎交换。钱?这东西对韩金奎来说就是个数字而已。
“罢了,就算欠他们家一个天大的人情!”罗少飞终于下定了决心。
“那恭敬不如从命了。这本书我收下。我就叫您一声韩大哥吧,从今以后,韩大哥您就是我的朋友,您和您的家人如果有看病方面的需求,只要一个电话,我就会出现在您面前,竭尽我所能。”
“哈哈,那我就叫你小罗了。小罗,你千万别有心理负担,这件事不是你占我们的便宜,而是我们沾你的光了。用我父亲的话说,用一本书换来一条命,这买卖怎么都值啊。”
韩金奎设宴款待了罗少飞,宾主尽欢。几天之后,罗少飞还收到了一张汇款凭证。这是一张500万现金的汇款凭证,有人用罗少飞的名义,把500万捐给了滨海市的孤儿院。
罗少飞非常感动,他本身就是孤儿,他知道这钱肯定是韩金奎替他捐的,他决定交了韩金奎这个朋友。
罗少飞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把这套医书反反复复的翻了三遍,把所有内容都记在脑海里。
他惊讶的发现,虽然自己也读了很多医书,也学习过西医的知识,这书里的很多内容,他竟然看不懂,或者说无法理解。
于是他把这套医术带到了医院,拿给田主任看,并说了这本书的来龙去脉。
田主任也被震惊了,他急忙戴上老花镜,开始埋头苦读。田主任可没有罗少飞那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事,他看书很慢,但是非常仔细,仅仅看了一天,田主任就被这本书所震撼到了。对于这位老人家来说,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于是他找到了罗少飞:“小罗,这本书搞不好还真是华佗的《青囊书》,也只有华佗这样的医坛圣手能够写出这样的巨著。
尤其是对于外科手术方面的描述,我国中医界几千年来,也只有华佗能够研究出这种离经叛道的东西。”
罗少飞苦笑一声:“可惜我才疏学浅,里面很多内容我现在只能死记硬背,根本看不明白。所以我希望能跟您一起研究。华佗的东西可不是一般人能弄懂的。哪怕咱们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研究。
中医不能像以前那样敝帚自珍了,否则真的要失传了。”
“别说你,连我这几十年的老中医也看不明白。咱们只能慢慢研究。能弄明白的地方互相交流,不明白的地方,把它摘出来,以后有机会遇到相关的病例,在没有其他治疗办法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用上面的方法来试一试。这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对患者负责。”
“田主任您说的对。这本书算下来从东汉末年到现在,起码被抄录了十几次,这其中难免有谬误的地方。
医学是严谨的,对于一本医书来说,一点点谬误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我非常赞同您的做法,咱们就好好研究吧。”
“这里就一套医书,要不咱俩lún着看?”田主任建议道。
“不用了田主任,这六本书的内容我已经完全记在脑子里了。”
“年轻人要谦虚,不要吹牛。你以为你是电脑啊。”
“田主任,我这人别的优点没有,就是记性好。不信你考我。”罗少飞感觉现在自己像用了飘柔一样,说不出的自信。
田主任还就不信这个邪,于是拿起手中的《青囊书》第一卷,随便的说出了一句话。罗少飞只是思索了几秒,张嘴就背一出一大段接下来的内容。他甚至连一点停顿都没有,而且这么一大段背下来连一个错字都没有。
田主任又翻开一页指定了一句,罗少飞童鞋张嘴就来。
最终,田主任无奈的像看怪物一样看着罗少飞。心想,自己是不是已经老了。
……
这一次恶g交通事故,影响很大,国内的媒体都纷纷关注。而在这次事件中表现突出的罗少飞医生,更是引起了人们的瞩目。
市委一号听说此事一拍桌子,马上下达命令,对于这样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必须大力的报道。
于是滨海市的媒体纷至沓来。但是很快,他们就愁眉不展了。因为这罗少飞医生根本不接受采访。
正在他们头疼怎样向领导交差的时候,滨海晚报用两张整板刊登了对罗少飞医生的专访。而且对于救援现场发生的一些细节方面,也有专门的报道。
这篇报告,一方面使得其他媒体的记者遭到他们领导的痛斥,另一方面,滨海市的市领导对《滨海晚报》大加赞赏。
《滨海晚报》的报社社长非常高兴,这可是在领导面前露脸了。于是,采写这篇报道的王莹实习记者,被破格提前录取,成为一名正式的记者。
王莹非常高兴的把电话打给了罗少飞,跟他一起分享自己喜悦的心情。




灵眼神医 第六十五章 一夜成名
《滨海晚报》在整个滨海市可是第一大报,每日销量数十万份,影响力非常广。这些天,罗少飞医生救人的英雄事迹,在各大媒体上被连篇累牍的报道。
正当很多人开始对于年少有为的罗少飞医生有着浓厚兴趣的时候,《滨海晚报》抛出的这篇报道恰到好处的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
据说那天《滨海晚报》已经卖脱销了,又加印了一次,这可是多年未见的胜景。各个平面媒体也纷纷转载王莹记者采写的那篇报道。
于是乎一夜之间罗少飞便成名了,滨海市很多人都知道那永和医院中医科有这么一位既有医德,医术又高明的年轻中医。
结果从第二天开始,就有求医的患者开始挂专家号。一些没有采访到罗少飞的记者们也动了歪脑筋,他们竟然守在医院诊疗大楼,专门盯着中医科。
罗少飞每治疗一个病人结束,他们就偷偷凑过去采访患者。最后医院发现了,派出保安,一次次把记者“请”出去。
罗少飞当然不会错过这难得的机会,就算他花大价钱在电视台上做广告,也没有现在的宣传效果好。
面对慕名而来的患者,罗少飞使劲了浑身的解数。尤其是看过了《青囊书》之后,他发现自己对某些病的理解似乎更深刻了。
那些蹲守的记者们没有失望,很快他就得到了患者的反馈:这是一位小神医。
罗少飞治病不像其他中医那样,故弄玄虚,有的话说的模棱两可,让患者不明觉厉。
他会很明确的告诉患者,你究竟得了什么病,我要怎么给你治疗,分为几个步骤,还有注意事项是什么。
就算是患者不懂医理,也会被罗少飞的解释所说服,愿意配合治疗。
其中有一个患者昨天干活的时候用力不慎,导致自己腰间盘膨出。疼的腰直不起来不说,患处血肿还压迫神经,导致左腿不会动了。按照常理,这种病只能养,卧床15到20天,等病患处慢慢消肿。
可这位患者孤身一人,家里还有患病瘫痪在床的老伴要照看,子女都在国外,这次到医院来还是邻居帮忙给他送过来的。
在征求了患者的意见之后,罗少飞对他进行了针灸治疗。跟这位患者一起过来的两个邻居瞠目结舌,这位胆大的罗医生竟然直接用银针放血。
用银针放血不是本事,难得是罗少飞用真气修补着患者腰部的纤维环。
20分钟之后治疗结束,罗少飞用酒jīng棉帮患者清理完身上的血迹,然后说道:“下去走两步。”
结果这患者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腰不疼了,腿也能动了。虽然罗少飞收了他500块钱治疗费,但是他千恩万谢,觉得这钱花的绝对值。
罗少飞这里患者盈门,连带着田主任那里患者也增多了。一直忙到下班,才看完所有的患者,累的老眼昏花。
《妙手仁心——永和医院的小神医》
《患者交口称赞的好医生》
《神奇的针灸,神奇的罗医生》
……
这一次,有关于罗少飞的报道再次见诸报端,滨海市的所有媒体都开始关注罗少飞了,只是这一次,他们的目光聚焦在了罗少飞的医术上。
连篇累牍的报道,慕名而来的患者更多了,罗少飞每天要接待一百多名患者,每天都是忙到晚上六七点钟才下班。
罗少飞很累,但是他觉得很充实。他很清楚自己每治疗一个患者,都是对仁心术的修行。而且忙起来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有充分的理由把那些仍然不死心想要采访他的记者们拒之门外。
送走了这一天最后一名患者,何院长来了,他是来进行最后一次针灸治疗的。罗少飞打起jīng神,又忙活了半天,拔针收工。
“恭喜你何院长,你的胳膊基本上痊愈了,从明天开始你就可以重新站到手术台上拿起手术刀。
不过记住我的话,最多两天做一台手术。另外我建议你,每个月都过来让我来复查一次。我可真不是吓唬你,再有一次你这胳膊就完了。”罗少飞说完,一pì股坐在椅子上,难掩一脸的疲惫。
“小罗,这几天累坏了吧。”何院长关切的问道。
“是啊,幸福的烦恼啊。”
“你放心,不会让你白忙活,医院已经决定了,让你成为副主任医师。”何院长能这样说,不仅仅是因为罗少飞治好了他的胳膊。市卫生局的领导这几天也没少表示,让永和医院好好表彰一下罗少飞医生。
“别啊,我太年轻了,怕是到时候有人说闲话。”罗少飞的顾虑是有的,一般来说,一个医生想要评上副主任医师,怎么也得熬个十年八年。就算是医术很高明,没有五年以上的从医经历,也很难达到副主任医师的级别。
何院长把眼一瞪:“我看谁敢乱嚼舌头!真要是有人敢那样做的话,我不介意给医院增加一些新鲜血液。
另外你的福利待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别的不说,这个月的奖金,你就能拿好几万。”
罗少飞嘿嘿一笑:“院长大人,我记得您说过要大力支持我们中医科成为明星科室,这话还算数不?”
“当然必须算数。”院长斩钉截铁的回答道。如果说一个月之前他还认为罗少飞的想法不靠谱的话,现在这一个月中医科的发展趋势,已经让这个目标不是遥不可及了。
“那么现在我就需要您的支持了。”既然领导发话了,罗少飞就不客气了。
“您看,现在中医科患者那么多,我们是否应该增加几位医生呢。
咱们院其他科室,最少也有八、九个医生,而咱们中医科,就我和田主任爷俩。
现在这个星期我们两个人就已经连轴转了,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以后的日子,患者只会比现在更多而不会更少。
我还年轻,辛苦点没什么问题,可田主任他年纪大了,这要是哪天累倒了,那就陷入恶性循环了。
而且现在患者排队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这不是一件好事,这样有可能造成患者流失,毕竟他们生病不能等太久。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您必须给中医科增加一些医生。”




灵眼神医 第六十六章 中医科的新址
罗少飞向何院长提出要给中医科增加几名医生,这让何院长有些左右为难。
“小罗,按说给你们中医科增加几位医生是应该的。但是有个问题,现在中医不好找。稍微有些水平的,不是自己开诊所单干,就是在其他医院中医科当骨干。
而且中医这一行还有个圈子,大家都抬头不见低头见,即使想花大代价从别的医院挖人也是不容易的。
不过您放心,我一定会着手帮你找合适的人手,但是你要有心理准备,这个时间会很长。”
罗少飞笑了:“院长,关于找新的中医这件事,我和田主任交流过并达成共识。
咱们中医科不需要成名的老中医。我们可以去滨海市医学院招聘。滨海市医学院的中医科教学水平非常高,我们可以从那里的应届博士、硕士生中定向招聘。当然也可以放宽一点,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本科生也行。
至于招聘标准,理论基础要扎实,悟性要好,最重要的一点,做人踏实人品端正。
您不必担心他们缺乏临床的经验。现在田主任已经下决心培养衣钵传人了,他打算手把手的带出几个徒弟来。
当然我也不会吝啬跟别人分享我的医术。等到这些人成长起来了,我们就有资本跟滨海市中医院抗衡了。”
“这样最好了,我这就去找他们校长要人。哦不,还是开一个专场招聘会吧,这样选择面会宽一些。”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病房的床位数量。现在中医科病房人满为患,也成为我们的一个发展的瓶颈了。我希望能增加中医科病房的床位,至于数量,我希望不少于30张,当然,多多益善。”
“你小子可真会给我找事情做。咱们医院的住院部以及门诊大楼已经被塞满了。到哪里去给你弄三十张床位,那样的话起码需要五个病房。
要不走廊里我再给你加几个床?”
罗少飞给了他一个白眼:“我这里又不是急诊科,再说中医科的很多患者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慢慢调养,在走廊里加床还不如让他们回家呢。”
突然,何院长脑子里闪过一道灵光。“有办法啦,你小子换完衣服跟我来。”
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外面的天全都黑了,这些天罗少飞每天都是这个时候才离开医院。而医院急诊科那里倒是灯火通明。
何院长带着罗少飞来到医院综合大楼一楼的大厅,从急诊室门口路过。急诊室里面,王主任看到罗少飞,用恶毒的眼光看着他,心里不断的诅咒着。
何院长先是来到保卫科,找到值班人员,让其中一个值班人员拿着一大串钥匙,三人来到就诊大厅后门这里,值班人员用钥匙打开一扇大门,这是一个长长的玻璃走廊。三人穿过走廊,眼前又出现一道玻璃门。
值班人员用钥匙打开玻璃门,率先走进去,并推上电闸。
各个房间的灯光依次亮起,最后连外墙的灯光也亮起来。
透过走廊的窗户,罗少飞想起这个建筑了。
这是一座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建筑,是当年由外国侵略者入侵时盖的。建筑是由石头砌成,非常的坚固。
几十年前永和医院成立的时候,这个房子就是医院的门诊。后来这个房子又经过了数次维修和现代化升级改造。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把整个房屋内部重新装修了一遍。
整个建筑是个二层的小楼,上下两层的建筑面积约有1600多平。每一层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十几个房间。
小楼的外面墙壁已经被藤蔓爬满了,显得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这个建筑四周都是现代化的大楼,所以它的建筑风格显得非常引人注目,那可真称得上是鹤立jī群。罗少飞刚来医院的时候就看到这个建筑了。
他们穿过一楼长长的走廊,罗少飞看见门上挂着门牌:“工会”“老干部活动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图书室”……
何院长边走边介绍道:“这个建筑历史太悠久了,一百多年了。咱们医院刚成立它就是门诊。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它还是医院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年咱们医院的第一台x光机就是安放在这个建筑里。
后来咱们几个新的门诊大楼投入使用,这个建筑就荒废在那里,成了工会的办公地和老干部活动中心。这上面的房间都是空的,堆了些杂物什么的。
前年的时候,我的前任,也是我的老师,咱们的老院长退休了。他离开之前建议我,把这个楼重新装修一下,说以后会派上用场。
现在看来,他老人家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罗少飞,我把这个建筑交给你,让它成为新的中医科,你看如何?”
“这自然是好啊,不过老干部活动室和工会怎么办?”
“这就不用你cào心啦。咱们办公楼还能腾出两个房间,让他们搬过去就是了。”
“那您看这样行不行,这个楼二层全都改为病房。一楼是医疗室和办公室。另外我还要在一楼单独弄一个中药房,用来加工成品的中药制剂。至于那些健身器材,台球室以及图书室什么的就让它原封不动,能给患者康复治疗使用。”
“楼上那么多房间都改成病房你确定吗?”
“是的,二楼除了给我保留一个医生休息室一个护士休息室,一个护士站,剩下的全都用作病房。其中拿出两个大房间改造成六个高级单人病房。
剩下的那些房间,先准备60张病床吧。”罗少飞也豁出去了,既然何院长拿出这么一间房子让他折腾,那么干脆就玩的大一点。
就这样,两个人在这里一直呆到了下半夜,把小楼里每个房间的作用都作了定位,这才满意的离开。
当然这里还需要进行一些改造,改造最少需要一个月时间。一个月之后,中医科的门诊会先搬到这里,新的住院病人会先在这里入住。而两个月之后,原来中医科的病房患者将会全部搬到这里。
还有招聘的工作,将在这一个月内完成,初步打算增加2到4名医生,四名护士,一名药房的工作人员。以及保洁等其他工作人员。
罗少飞感觉非常有成就感,这就像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个电脑游戏名叫主题医院,玩家通过设计医院的布局和选取医生来建设医院。今天的感觉就跟当时玩游戏一样,非常的爽。




灵眼神医 第六十七章 招聘开始了
十天后,永和医院门诊大厅和官方主页贴出公告,永和医院的中医科将在本周末停诊两天,为搬家做准备。
而对于田主任和罗少飞来说这两天却一点也不轻松,他们接下来要忙着去招聘。医院方面放权给田主任和罗少飞,让他们全权处理此事。
通过这20多天的忙碌,连罗少飞都有些吃不消了,他们必须找到合适的人分担他们的工作。
周六一大早,罗少飞先来医院查完房,然后开着那辆破捷达,载着田主任驶向了滨海市医学院。
这一路上,田主任受尽了煎熬。幸好周六不是早高峰,尽管如此,这车也开得战战兢兢。哪怕车速只有20迈,田主任也吓得魂飞魄散,他还暗自下定决心,回去的时候说什么也不做罗少飞的车了。
来到医学院,罗少飞在田主任的引荐之下见到了滨海市医学院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秦海山教授。
秦海山教授今年60多岁,已经退休了,他也是被滨海市医学院返聘回来的。多年来,他致力于于中医学人才的培养,在中医理论方面也是殿堂级的人物。
秦教授和田主任是多年的老朋友。现在听说田主任那里需要招人,而且准备收几个弟子,于是秦海山主动请缨,配合他们的招聘工作。
这十多天的时间,永和医院向全国各大医学院发去了招聘信息。地点就在滨海市医学院中医楼的多功能教室里。
这间阶梯教室,能够容纳300多人。此时教室里面已经坐了来自各大医学院应届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以及部分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本科生。
秦海山教授手下的几个研究生帮忙登记和维持秩序。
上午10点,阶梯教室的门关闭了,开始招聘的第一项:笔试。至于有迟到的应聘者,田主任表示一律不要。
守时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人,工作一定做不好。尤其今天还是周六,不存在堵车等现象,所以没有任何理由迟到。
此时教室外面还真有几个迟到的人,被拒之门外,只能悻悻的离开了。
参加笔试的人坐在阶梯教室里,每两个人之间隔着一个空座位,防止考试互相抄袭。试卷被分发到他们手里。这个时候,罗少飞走到少教室前的讲台前,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1...1718192021...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