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坑爹穿越系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手撕鲈鱼
薛延陀害怕,向唐遣使纳贡,并请求与突厥和亲。
贞观十五年十二月,唐军大败薛延陀,斩杀三千人,俘虏五万多人,逃回漠北的余部又遇大雪,人畜被冻死十分之八九,大度设逃走。
薛延陀又派使谢罪,太宗告诫使者说:“薛延陀与突厥应以大漠为界,不许互相侵掠。”
至此,大唐成为了无可争议的中央之国,而李世民也觉得是时候对高句丽下手了。
大唐坑爹穿越系统 第一四八章 适得其反
这两年时间内百济也派人来告国王扶余璋之丧,所以贞观十五年五月,李世民派人前往百济册立扶余璋的儿子扶余义慈为王。
后来李世民有派遣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丽,其实就是让他去那边打探情况的,这点李世民在陈大德出使前是有特别说明的。
到了贞观十五年八月,陈大德从高丽回来后,对李世民详谈他在高丽时看到的城邑情况。他讲,高丽听说高昌国被唐攻灭,非常害怕。
李世民于是不再隐瞒自己的意图,直说说高丽本来是汉武帝所置的四郡,如果水陆并进,攻取高丽不难,只是因为山东的州县疲惫而作罢。显然此时李世民已有攻取高丽之志。
而且贞观十五年时李世民本就有意去封禅泰山,单以功绩论倒也不是说不够,只是很可惜当时有彗星划过天空,放在古代来说这属于不祥之兆,所以这封禅的事只能暂且作罢。
等到这事的风波过去以后,李世民又重新打起了封禅泰山的主意,这也是证明他领导下的大唐全面超越了前隋的一种方法。
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嫌疑,不过他手下的大臣们倒也是比较认可的,毕竟他们也都能借此跟着名传千古。
可这一次又被魏征以劳民伤财为由给阻止了,他这话自然是为很多沿路百姓减少了许多烦恼,不过说到底还是为他背后所代表的山东士族的利益,不想让李世民的光辉照耀到他们盘踞的这块地面上。
而既然魏征发话了,李世民真个坚持的话,就要承受一些名声上的损失了,那样一来他这封禅岂不是本末倒置了,所以最后还是搁置了这个提议。
转而下了狠心,等到他收服了高丽,完成前隋都未完成的壮举,他们就不能再以前隋的前车之鉴在那,不能再加重山东民众的负担,以免引发恶果为由阻止他了。
心里憋着这么一股火,李世民打下高丽的想法就更坚定了。
而这段时间李祐除了忙着发展自己的产业以外,也不至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名下几个州府早就开始积极的为征伐高丽做着准备呢,不论是战船还是各种物资都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
在李世民明确露出这方面的志向后,各州府的军政官员们的这种动向,自然都受到了各种隐晦的嘉奖,也就干劲更足了。
不过要说李祐这段时间也不是没有烦恼,不是几次进入副本世界,也不是如今小姨子出嫁,只剩了丈母娘杨氏寡居在他的齐王府的微妙局面,而是因为他那位有段时间没见到的阿娘阴妃一直在给他写信。
除了关心他的生活以外,念叨的最多的就是什么时候才能让她抱上孙子的问题。
原本武则天还是重孝期间,可如今都已经正儿八经的结婚好几年了,她也早就过了守孝期了,没有什么忌讳,也该多多努力造小人才是。
事实上这事武则天自己以及她的母亲杨氏也都挺着急的,毕竟身为王妃要是无所出这名头可就难听了。
但是这事吧,武则天难免压力要大一些,实际情况来看不太可能是李祐的问题,这位可绝对说不上是不行啊,反而是太行了,早就已经彻底睡服了她,又怎么可能再去怀疑李祐的能力,只能怀疑是自己的肚皮不争气了。
因此也没少提议给李祐多选几个美女过来服侍他,不能让别人说她是个妒妇啊,也能看看别人的肚皮是不是能先有动静。
她可是正牌王妃,也不存在被人动摇地位的顾忌,况且她也不觉得有什么人能斗得过她,这也算是一种固宠的手段吧。
可李祐每一次都很坚定的推辞了,完全没有要松口的意思,武则天感动之余也是深感责任重大啊,不想一直这么让李祐,让阴妃失望。
这两年李祐又没什么事情,武则天自然要勤奋一点,耕耘的次数多了,就不信一直没有收获。
可惜她不知道李祐那是连自己小兄弟都可以控制自如的人,而且可能也是因为他本身太过强悍,这方面中标的几率本身也要低一些,反正至今都没有结果。
而这也正是李祐想要的效果,在他眼里如今的武则天虽然已经有十八九岁了,但还是个小孩子一样,太过年轻,并不是当妈妈的好年纪,身体可能都还没有完全发育好,也许再过两年比较合适。
虽然历史上的武则天就不是个短命的,可李祐总还是希望她能够更好一些,毕竟是他认定了的终身伴侣,不是副本世界里玩玩而已的那些,又或者是潘金莲那种带有惩罚性质的临时对象,李祐本身又是个对认定了的人比价重情义的,有此顾虑也就不出奇了。
但是听着阴妃那语气越来越着急,很显然武则天这边心理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李祐觉得或许应该回一趟长安城,跟阴妃当面解释一下。
嗯,主要就是让她知道自家儿子那方面没问题,媳妇也没问题,只不过缘分未到罢了。
贞观十七年是个很有意义的年份,对大唐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李祐就想着趁着这乱哄哄的一年没到来以前,先回长安去看看阴妃。
万一到时历史还是靠着强大的惯性回到老路上,李祐总得避嫌啊。
李祐自个自然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走上傻乎乎的造反的作死之路,他现在的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对于这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淡生活也十分珍惜,完全没必要去作死。
就算是当皇帝的感觉他也不是没体会过,在副本世界里其实已经体会过不止一次了,所以对那看似光鲜亮丽,万众瞩目的皇位,是真的没有一点觊觎之心。
再者就算有呢,他也不会干那鸡蛋碰石头的破事,就靠他一手掌握的齐州,还有名义上属于他统辖的其他四个州府,想要对付李世民麾下的十二卫大军,完全是开玩笑,李祐又不是失心疯。
他身旁如今也没有权万纪他们几个烦人的苍蝇天天聒噪,也不至于说再把哪位给碎尸万段了。
薛大鼎那可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如今更是彻底的投向了他这个弟子一边,平日里只顾兢兢业业的打理治下政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李祐这边可是顺心顺意的很,肯定就不会再走上历史上那傻叉的老路了。
而少了他这个引子,李承乾那边阴谋造反的事情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被意外披露出来也难说的很。
李祐手底下如今也并没有那位名字叫做纥干承基的反骨仔,虽然身边还是有昝君谟他们四大金刚,却不会被他们左右,反而成功的收服了他们,如今俨然已经是李祐麾下各处产业的打手头子,可没什么和他们共商大事的意思。
当然李承乾那边的处境并没有因为李祐没牵连就好过多少,李泰的手下人没少抓着李承乾有足疾所以不良于行这事来找茬。
至于李承乾有几个男相好的事情,李泰那边倒是没有再提,因为李泰自己屁股也不干净,那菊花也是有不少人光顾过的,两人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
而李泰在文治方便确实颇有建树,如今虽然有些不好的风声传出来,但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显然还是要高于李承乾的。
就比如说最近他刚主持编著了《括地志》,李世民就为他准备了盛大的庆祝仪式,还再一次将他的用度提高,各种赏赐更是不要钱一样朝他那里搬了过去。
李承乾那边则被晾到了一边,对于李世民的这种偏心已经有了不小的怨言,只是他这个位置一直让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很多时候只能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
尤其是他还有几个严厉的老师,只顾着强压他,一个比一个的严厉,搞得李承乾的性格可以说是彻底的扭曲了。
甚至和自己的某个长相清秀的小内侍勾搭成奸,嗯,就是那个历史闻名的称心了,然后这事还被李泰那头埋下的桩子得知了,自然就被毫不留情的捅了出去,称心的下场也就可以想见了。
称心死后,李世民并没有积极的和自己大儿子沟通,于是父子俩就进入到了进一步的更加强烈的对抗状态中。
反倒是李泰那边愈发的得势了,大概是李世民也有心故意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自己的大儿子吧,可惜效果适得其反。
李祐就想趁着这哥俩的争斗还止步于桌面下耍点阴招,没有真个刀剑相向的时候,回去瞅瞅阴妃,让她放心。
就看眼下这个态势,李承乾那边难保不会做的比历史上更激烈些,真就把他那造反计划给实施咯。
这些情况李祐通过自己埋的那些个暗桩都了解的一清二楚的,有些细节甚至比李泰和李承乾以及李世民这三位当事人了解的更加清楚,谁让他有上帝视角呢。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祐赶紧提出了申请,走这一趟长安城,这样也好能赶回来过自己的小日子,远离长安城那个是非中心。
将情况仔细说明了一下,李祐也没用什么生病的借口,直接就说了是想回去看看阴妃而已,甚至连行程和归期都说明白了,摆明了就没打算借此在长安城驻留的意思。
李世民那边接到了李祐的申请后,想着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好歹这几年在封地上还是很安稳的,尤其是没有觊觎皇位,也没搞到天怒人怨的,甚至还办了几件让他这个当老子的难得能觉得舒心的事情。
再想到自己的亲儿子都承欢膝下,一直没有之官,让李祐回来探望下阴妃也是应该的。
当然里面可能也有他这些年对阴妃少了些照顾的歉意在里面,他虽然没有重新立皇后,可不耽误他找些年轻漂亮的妹子进宫啊。
就比如那位同样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徐妃,如今不就在他跟前很是得宠吗。
而老人之中也就是韦贵妃这位一直负责管理后宫事务的,见到他的面多一些,也更像是见个家里的管事,夫妻之间的情义也淡漠了些。
得了李世民的准许以后,李祐立马就带着早就做好准备的队伍出发了。
当然也不会人员超标,他是回去探亲,又不是打算反攻长安城。
至于他的丈母娘杨氏,看来是对那应国公府彻底的死心了,就算是好几年没回去了,也没有借着这个机会和他们一起回去看看她那个名义上的家的意思,就更甭提回去长住了。
反倒是继续留在了齐王府里,免得和应国公府如今的掌家娘子见了面彼此都尴尬。
反正她的三个女儿都嫁出去了,还都嫁的挺不错的,她在那应国公府也是在没什么牵挂。
倒是她大女儿武顺听说已经生孩子了,她趁着这段时间过去探望一下自己的外孙也不错,李祐也已经给安排好了人手,负责照料杨氏的起居和安全。
李祐这边本来上报的计划就挺宽松的,摆明了就有出来游山玩水,顺便带着武则天散散心的意思,要不然这回程的路线也不会是沿着各处景点来走了。
李世民那边既然同意了他的回归申请,也就是默许了他的这种做派,所以他这边走的这叫一个从容。
等到他回到长安城那边都已经入夏了,可算是把拿着鸡毛当令箭发挥到了极致了。
回到宫中少不了去和李世民打个招呼,从不冷不热的李世民那里回来,自然还是在阴妃那里呆的时间长。
当妈的好几年不见了,免不了问这问那的关心老半天。
就武则天这边肚皮到现在还没动静,呆在婆婆身边难免会自己给自己一些压力。
当然阴妃那话里话外的未尝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反正是想让李祐去找御医看看,或者干脆去找孙思邈这种活神仙一样的人物给指点一下。
李祐虽然知道真正的症结所在,但也得考虑阴妃的感受,顺带着也想摆脱一下武则天的嫌疑,算是对她的一种维护吧,并没有推脱阴妃的这层意思。
好不容易从恋恋不舍的阴妃那里回来,李祐在自个寝宫里又把这段时间长安城这边积攒的各种情况都过了一遍。
他现在有“书”的技能加成,完全是过目不忘,加上对很多藏在字面背后的意思多了许多理解,再结合着之前得到的各种情报,李祐总能看到许多藏在深处的事情。
总的来说,李祐发现自己这次回来的时机好像不太对啊。
大唐坑爹穿越系统 第一四九章 不宜久留
李祐回来寝宫几天以后,阴妃总算是亲近够了,这才安排御医给李祐和武则天一起看看身体情况。
结果自然不出意料,两人都十分的健康,而且是健康的过分,远超一般人的那种,所以御医最后还是没能找到两人没怀上孩子的缘由,只能归结于缘分了。
有了这样的结果,武则天那里可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尽管之前李祐一直在安慰她,可她这心理压力显然还是比较大的,如今好歹算是有个安慰。
尤其是在李祐再三保证,回去以后会努力耕耘,多多播种之后,这事就算是暂时揭过去了。
去了这桩心事,李祐这才得空从宫里出来,出去和许久未见的朋友们团聚一下。
这一次能够来聚会的可就没有他走的那次人那么多,来的那么齐整了。
程怀默他们这些个各家的顶梁柱不用说,在李承乾和李泰的斗争已经日趋表面化的现在,他们肯定是要避嫌的。
况且原本李祐人还在长安,并没有之官的时候,这些人已经有意疏远了。
如今李祐虽然已经明确显示了自己对皇位毫无觊觎之心的决心,可他的身份还是敏感了一些,尤其是在这样的多事之秋,所以李祐压根就没邀请这些人。
但是这帮子家里的次子们竟然也没有到齐,多少还是让李祐有点感叹的。
尽管于他而言实际上几个副本世界经历下来,已经是几辈子的人生过去了,回头再看和这些人的情谊,甚至有点沧海桑田的感觉,可实际上在大唐世界来说,也不过就是分开了几年功夫而已,甚至两边如今都还有着合作关系呢,只能慨叹一下人心易变啊。
当然人家给面子的找了些过得去的理由,李祐这边也全都当真的听就完事了,就当不知道那几位的小心思呗。
反正以后打交道的时候也不会太多了,既然人家想要简单的维系合作伙伴的关系,那就只保留商贸方面的联系得了。
但是对于秦善道,程怀亮,房遗爱这三个压根没有改变态度,一如既往的亲近的,李祐自然就多了许多的热情。
实际上对于那些人的疏远,或者干脆投靠了某些人,李祐是早有准备的。
先不说他在长安城里埋下的众多暗桩,还有他那数量众多的小密探们那里得来的情报,有很多事只看这些人最近的做派也知道,市面上也不是没有类似的消息,都不用刻意去打听。
和这难得的几位哥们好好聚了聚,说了不少的体己话,李祐也没忘了隐晦的提醒他们做好一些个准备,迎接这长安城里可能会到来的风暴。
在两个人若有所思,还有房遗爱的一脸懵逼中,李祐很潇洒的就走人了。
之后李祐当然也没少带着武则天出去散散心,感受一下这久违了的长安城的繁华,顺带着也从自己的暗桩那里把最近的情报都拿到了手里。
都是他根据自己的猜测让那些人定向收集的,也算是再一次的确定了自己的判断,看来这长安城不是久留之地,马上就要有大事发生了。
尤其是在得知魏征和李靖这两位文武之中的翘楚,先后都在今年开春时过世后,李祐觉得或许是时候启程回齐州了。
同时李祐也启动了许多原本早就准备好的退路,让他们随时做好准备以防不测,起码确保能在必要的时候把他和武则天,甚至包括阴妃在内都给送出长安城去。
感到时间紧迫的李祐,只得更改了既定的行程,准备提前结束这趟探亲之旅,早点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也好远离长安城这个是非之地,或者说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心,回去继续做他的逍遥王爷去。
反正在齐州的一亩三分地上,他可是快活的很,天高皇帝远的,完全可以坐看长安城里的风起云涌。
可要是处在这风暴中心,那小日子可就不好过咯,难保哪一步行差就错,就得为自个的身家性命搏命。
经历过好几个更多靠着权力斗争才能达成目标的副本世界以后,李祐可是知道其中的凶险更甚至于战场厮杀的。
虽然不见刀枪剑影,好吧,有时候也没少了,但往往更能见到人心到底能够阴暗到何种程度。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李祐这边的申请还没批下来,也还没来得及和阴妃告别,那边他最为担心的情况就已经发生了。
李承乾造反了!
比历史上被发现有这个计划都提前了一年的时间,他竟然直接就这么干了。
不知道最近到底是受了什么刺激,是因为称心被他那个无情的父亲直接杀了,还是一直被他视作最大威胁的亲弟弟李泰又受了封赏,反正李承乾直接就让自己麾下的东宫十率府人马攻击起了皇宫。
因为有太子的牌子在,东宫和主殿之间又有着通训门这个唯一的通道,可是大大的方便了李承乾的计划。
原本一直执掌玄武门防卫的玄武门长上,也就是禁军统领张士贵,这时候还在北方刚刚平定薛延陀,还没赶回来呢,与他一起的还有好几路大军。
这可能也是李承乾选择在这时候发动的一个原因,这个时机算是比较合适吧,宫内的防守相比平日里可能也要松懈一些。
东宫的兵马其实并不少,就算是日常状态下也有足足一万多近两万人马,在李承乾的提前计划下,如今猝然发动的,绝对超过了两万人,绝对是不小的一股力量了。
要不然李世民当年也不会兵行险着,发动玄武门之变了,那还得亏他手底下有力气大的把门给关上了,否则他手下那些人怕是不够薛万彻他们一帮子东宫兵马杀的。
而如今直面李承乾麾下东宫兵马的就成了李世民手下的卫士了,不知道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风水轮流转。
单纯对付李承乾手下这两万多东宫十率府的兵马就已经很让人头疼了,更何况李承乾一直都有引突厥群竖和他玩游戏的习惯,这次显然也没少了突厥骑兵的助阵。
又没了宫门这个最大的屏障,皇宫里顿时就热闹了起来。
李祐其实一直有关注李承乾那边的情况,打他一回来就察觉到了不对,感觉李承乾那边是有心想要发动叛乱的,毕竟历史上他也有这样的打算,所以李祐就很容易猜测到。
何况他还有着多种多样的情报来源,在定向分析过以后,就逐步的验证了他的这种猜测。
尤其是知道魏征和李靖这两位实际上都是死于李承乾之手以后,李祐更是察觉到了形势不妙,这才毅然决然的想要赶紧回自己的封地上。
到时候无论李承乾这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他作为一个封出去的王爷都不用担心,只会成为拉拢的对象,不用担心被清除。
反倒是留在皇宫里,难保不会被杀红了眼的李承乾顺手给宰了。
当年李世民那可是鸡犬不留啊,凡事留在皇宫里的,让他觉得能有但凡任何一点威胁的,都被他毫不犹豫的下手给灭了,包括他那些大小侄子们,那也是一个没留下的。
可惜就算李祐提高了对李承乾那边的关注级别,也有安排小密探随时注意那边的情况,还是没能早早的避出去。
他安排在东宫那边的暗桩,虽然也有留意这方面的情况,可毕竟级别在那呢,又算不得是李承乾的绝对心腹,直到李承乾那边誓师开始攻打皇宫了,暗桩才得到消息。
而这时候李祐通过天眼也早就已经留意到了这反常的情况,可这是晚上,李祐又被困在了皇宫中,还真就暂时只能干看着。
李祐手底下可是只有他带回来的三百号内卫精锐而已,回来探亲哪有带太多人马的,也不符合规定啊,况且谁也不会想到这么倒霉催的遇到李承乾造反啊。
就算李祐和他手底下这帮人再牛叉,对上人家东宫那两万人,还有一些个突厥骑兵,也早晚被包了饺子。
况且李祐对李世民也不是多感冒,还不到为了他能去死的地步,这都不是他自私的问题,是李世民压根就没拿他当儿子看,他自然也对李世民没什么感情。
在确定自己有退路,李承乾也暂时还看不出有要把所有同辈都干掉的心思的情况下,李祐才不会冲出去玩命呢,先老实猫着,说不定就能苟完全场呢。
当然李祐这边少不了安排自己的几个夜视天眼,那几只猫头鹰,轮番监视李承乾那边的动向,随时掌握东宫人马的攻势,也好决定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
只见李承乾和他麾下的东宫人马从通训门杀进来以后是毫不停留,顺势就占据了长乐门和永春门,并且把守住了归仁门,方便东宫的人马调集过来,同时阻挡承天门那边的监门卫大军冲过来。
之后李承乾却没有直奔权力中枢所在的太极殿或者两仪殿,而是顺着恭礼门直接杀向了李泰所在的武德殿。
昔年李元吉和李建成就分别居住在武德殿和东宫之中,两人之间可以说是一墙之隔,经常互通有无,商议如何对付李世民的事情。
也是因为武德殿这种位置,可以说最直接的觊觎东宫之位的地方,所以李世民安排李泰居住在这里时,还招致了不少的反对声。
如今倒是方便了李承乾,直接就带兵冲了进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