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登陆之后,当这几个字说出来的时候,在场的人都楞了,如果让德国人登陆了格陵兰岛,那还了得?整个格陵兰岛,都会成为德国人的领土的,再以此为跳板?
如果格陵兰岛丢了,那美国本土就面临直接的威胁了,典型的唇亡齿寒。
现在,阿诺德是说放弃了格陵兰岛才有希望,这让人无法接受。
“不行,绝对不行,反登陆作战,必须要把敌人挡在滩头,如果敌人登陆上来,那几乎就没有赢的希望了。”尼米兹说道。
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连个滩头都守不住,等到德国人最精锐的步兵上来,还指望着能把敌人推回到海水里去?
“那我们能挡住吗?”阿诺德反问道。
第三帝国 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很快就是冬天
能挡住吗?这还真是个问题,在场的老将们,没有一个敢拍着胸脯说能守住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面积2166086平方千米。从北部的皮里地到南端的法韦尔角相距2574千米,最宽处约有1290千米,海岸线全长3.5万多千米。
如果地理位置合适,绝对是个人口众多之地,但是事实上,它只有几万人定居而已。全岛终年严寒,是典型的寒带气候,沿海地区夏季气温可达零度以上,内陆部分则终年冰冻。
这样的地方,不可能布置太多的军队的,补给就会让人崩溃的。
既然不可能部署太多的军队,那一旦德国人来进攻,只要德国人不惜血本,肯定是能打下来的。
格陵兰岛守不住。
阿诺德的计划,说到现在,已经很明显了。
先让德国人进攻格陵兰岛,在德国人强大的攻势下,格陵兰岛被攻克,后续部队上去,这样,德国人的主力舰队,就该后撤了。
在他们进攻的时候,警惕性肯定是最高的,偷袭几乎不可能,但是撤退的时候就不同了,只要他们一旦大意,己方的轰炸机部队,就能取得战果了!
利用格陵兰岛为代价,换取对德国舰队的毁灭打击,就像是中途岛一战一样,丢了岛,灭了舰队,这样的买卖,值得吗?
在场的人再次陷入了沉思。
格陵兰岛,关系重大,那是德国军队不可能大规模驻扎,那也是一个跳板,比如,从格陵兰岛的空军基地起飞战机,很容易支援他们跨海登陆加拿大的战斗,这就是跳板的好处。
但是,现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只要德国人不惜代价,格陵兰岛守不住,充其量就是多死一些人而已。
德国人死多了人,美国照样也死多了人,这是相互的。
阿诺德则是另一种观点了,以袭击对方舰队为目标,在对方成功登陆之后,尤其是占领了岛上的航空兵基地之后,肯定就会松懈了,到时候就是机会。
现在,要如何选择?
罗斯福也不敢直接做选择,关系太大了,必须要考虑好,是付出重大牺牲之后放弃格陵兰岛,还是主动放弃,然后偷袭他们的舰队?
时间在一点点地过去,半个小时后,阿诺德再次开口了:“秋天已经到了,很快就是冬天了。除了格陵兰岛的土著们,咱们的守军也很受罪啊。”
阿诺德的话,让罗斯福终于下定了决心。
不错,格陵兰岛是个跳板,却是个天寒地冻的跳板,夏季的时候,气温也只有南部在零上,现在在秋季,温度都已经到了零下。
如果没有在寒区的操作经验的话,有了格陵兰岛也没用,欧洲虽然也有冬季,却有北大西洋的暖流,让整个欧洲的冬天都是暖和的,绝对不像在北极寒风影响下的格陵兰岛。
如果德国人占领了格陵兰岛,那在随后到来的冬季中,也只能躲在工事内瑟瑟发抖,他们的枪支会冻上,他们的飞机会无法启动,这样,格陵兰岛的存在,几乎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而有了这个冬季,己方就获得了宝贵的缓冲期了。
德国人,也没有那么可怕。
相反,如果偷袭成功的话,那收获就更多了。
罗斯福一直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摧毁德国的海军,现在,这个机会,是该把握住了。
“好吧,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在给德国人带来沉痛教训之后,放弃格陵兰岛,同时,把打击德国海军作为主要任务目标。”罗斯福说道:“将我们的主力战机转移到加拿大,从加拿大东部基地起飞,支援格陵兰岛的战斗,哪怕是最后我们被迫撤退,也要让德国人知道我们美利坚守卫自己领土的决心。”
罗斯福的这番话,算是同意阿诺德的提议了,这其实也够窝火的了,虽然知道德国人的进攻目标,但是却无能为力,还要继续丧失国土。
格陵兰岛,只是一块不毛之地。虽然是个跳板,也只是个鸡肋跳板,而就在这个冬天,德国人是无法利用格陵兰岛的。
还是想想怎么扩充己方的舰队吧,那个冰航母,不知道能不能克服技术问题,尽早进入现役啊。
罗斯福转着自己轮椅的车轮,来到了窗户外面,此时,夕阳正在慢慢地落下去,有一种格外的美,美利坚的大地上,很快就会再次进入黑暗。
大洋对岸,狼谷2号。
“我们的情报系统,发现了美国人在加拿大的某个湖泊上,正在进行冰航母的制造。”莱因哈特拿着刚刚得到的情报,来向希瑞克报告了。
这段时间,莱因哈特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美国上,由于前期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布置,所以现在收获情报的效率很高。
美国人获得的情报,就几个字,还如获至宝,而德国就不同了,将情报的具体内容都截获了,200万吨的冰航母?
拿着这个情报,希瑞克只是看了几眼,就放在了一边:“不足为惧。”
历史上,英国人和美国人,的确捣鼓过这玩意儿,但是,技术问题太多了,最终不了了之,而且,200万吨,那得多大的发动机?
美国人是狗急跳墙了,可惜,还是没有找对方向,在加拿大的造船厂建造航母,不是更好吗?为何非得搞这种异类?
希瑞克不担心。
哪怕就是美国人最后真的捣鼓成了,也不用害怕,螺旋桨飞机的时代即将过去,未来将是喷气机的时代啊,在冰航母上起降喷气机?那得有多脑残才能想出来?
“第二份情报,岛国正在策划使用高空气球,对美国本土进行打击。”莱因哈特继续说道。
高空气球?这个消息,倒引起了莱因哈特的注意,嗯,看来岛国人还不是那么蠢,居然提前就想到了这个办法。
美国人肯定会封闭消息的,让岛国人以为他们的战术无效,而己方,干脆就捅点消息好了。
“找机会,让咱们欧洲的报纸报道一下,尤其是战果,每天都总结一次。”希瑞克笑呵呵地说道。
第三帝国 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气象侦查
历史上的说法很多,有的说岛国的气球炸弹没什么用,没给美国带来伤害,就是个失败的作战方案,也有的说,是因为美国严密封锁了消息,让岛国人以为自己的行动没有奏效,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总之,现在既然岛国有了这个想法,那希瑞克绝对是要支持到底的,不用出钱,出力,只要站在旁边吆喝就行了。
看,那里又炸死了几百人,气球炸弹,威武!让岛国可劲地往美国扔,这样,美国绝对会人心惶惶,哪怕就算是心理战,这也是成功的。
对这些突发状况,希瑞克都进行了沉着的应对,接着,希瑞克的目光还是放在了最近的军事行动上。
冰块行动,第一步,占领格陵兰岛。
不管墨西哥的行动有多么顺利,格陵兰岛也是要占领的,美国人在这里,就随时能起飞轰炸机轰炸欧洲,与其天天等着拦截,不如直接将他们的基地干掉,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是绝对没错的。
格陵兰岛内陆的大部分,都是终年积雪,人迹罕至的,那里没有任何的价值,有价值的只有靠近南部的一些沿海的港口。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首府努克。
努克格陵兰岛上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地方行政区政府的所在地。整个岛屿上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居住在这里,同时,在丹麦语和挪威语中,它还被称为戈特霍布,意为美好的希望。
努克面向加拿大,有温暖的海流影响,冬季附近海水不结冰,适宜发展渔业,但受气温影响不适合发展农业。这是一个观察极光的好地方,冬季映衬着白雪,十分美丽,吸引了无数探险家和游客前往。
德国对格陵兰岛的进攻,也是要从努克开始的。
现在,海军部门制定的作战计划,已经放在了希瑞克的眼前。
总体来看,可以说是冰岛登陆战的翻版,有登陆舰,有气垫船,直升机等等,建立滩头阵地和垂直登陆一体,完全具有后世现代化登陆战的范例,从整个计划上看,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冰岛还是太小了,如果我们只寄托于冰岛上的空军的帮助,是不行的,所以这次,我们打算出动六艘进攻型航母,用来夺取制空权,保证我们的登陆正常进行。”海军司令雷德尔说道。
现在,德国海军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海军了,足够让所有的敌人闻风丧胆,别的不说,仅仅攻击型航母的数量,就超过了十艘,更先进的莫斯科级的航母,也即将装备部队。
这次行动,动用六艘,既可以保证有充足的舰载机夺取制空权,防备任何从加拿大过来的敌人,又可以炫耀帝国海军的武力,雷德尔早就想要这么做了。
除了六艘进攻型航母之外,还有二十几艘歌德级护航航母,以及上百艘的两栖登陆舰,这几乎完全就是个跨海登陆美国的预演,哪怕就是直接登陆美国西海岸,他们也有充足的把握。
希瑞克点点头:“我们最大的威胁,就是对方的陆基战斗机,努克的位置,对我们不利。尤其是,美国人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妄图摧毁我们的海军实力,帝国的海军,不能在海战中遭受重大损失,必须要慎重。”
这和冰岛不同,当初夺取冰岛的时候,美国人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冰岛就被拿下来了,而现在,美国人是严阵以待。
虽然帝国海军规模很大,也是经不起消耗的,只要有一场海战遭受到重创,很可能以后就会萎靡不振了。
雷德尔点点头:“这次的行动,我们还抽调了法国的一部分军舰,和我们组成联合舰队。”
希瑞克很满意,最近在欧洲的战争中,法国几乎没什么像样的表现,没有派出军队进入苏联,现在,要打海战了,当初法国投降的时候,那支还算是完整的海军,也得跟着出来活动活动了。
“对这个作战报告,我总体上是满意的,但是,在进行作战行动之前,我们还有最后一个关键问题要解决。”希瑞克说道。
希瑞克这么一说,雷德尔顿时就屏住了呼吸,拿出笔来,等待着希瑞克的指示。
“气象条件,我们能否打赢这一战,气象条件是关键,如果我们的舰队过去的时候,正好遇到恶劣气候,我们的舰载机无法起飞,那我们就会遭遇到失败。”
“我们有气象侦查飞机。”雷德尔说道。
北极的气候,是复杂多变的,格陵兰岛大部分都处于北极之中,气象条件更加重要。
“仅仅派出气象飞机是不够的,必须要派遣人员,到格陵兰岛北部去获得一手的气象资料。”希瑞克继续说道:“等到我们的气象人员从格林兰北部发出确切消息之后,就是舰队出动的时间。”
这件事,早就该准备了,而希瑞克在百忙之中,居然把这样重要的前提给忘记了,幸亏现在想起来也不算晚。
希瑞克也是有种后怕的感觉,精心策划的行动方案,必须要考虑到每一个前提条件才行。
气象信息对于战争决策来说非常重要。沼泽前线的集团军何时发起进攻;海峡对岸的师团何时登陆;预计在下星期用铁路调动到另一条战线的部队会不会受暴风雪影响;某支护航队能不能利用坏天气的掩护穿越北冰洋……这些决策都需要可靠的远期天气预报作为参考。
对格陵兰岛来说,天气就更加重要了,这里大部分的区域都是靠近北极的,北极的天气,是出名的多变,如果刮起十二级的大风来,浩浩荡荡的舰队都可能会被干掉,这就是天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一直延伸到离北极点几公里的地方。这里不存在领土争夺。而是争夺的是对情报的控制。
从新地岛到格陵兰的这片北极地区是北半球气候的最大冷源,对赤道以北的西半球气候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几乎所有席卷北美大陆和欧洲的冷气旋都从这里产生的。
如果用简单的说法来说,格陵兰的天气就是两天以后西欧和北大西洋的天气;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天气就是三天后欧洲大陆的天气。
第三帝国 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木眼
早在30年代,挪威就在偏远荒僻、气候恶劣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扬马延岛和熊岛设立了气象观测站。
当德国横扫整个欧洲的时候,也很快就控制了挪威,从挪威起飞的德国空军飞机开始在挪威海和北冰洋上空执行气象侦测飞行。
执行这个任务的是驻扎在特隆赫姆的第五气象大队,他们采用he-111和ju-88型,飞行高度为1000到3000米,每隔1个小时就降到海面高度,在返航前上升至6000米,从而搜集不同高度上的气温、气压、风速等气象信息。
这些气象的获得,对整个欧洲的天气预报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格陵兰岛附近的气象条件,现在还是空白的。
仅仅从冰岛起飞气象飞机,到格陵兰岛进行侦查,那也只是隔靴搔痒。而且,气象飞机还有被拦截的风险,不容易时时刻刻地搜集数据。
必须要立刻派遣气象人员去格陵兰岛!
在现在的这个时期里,为帝国尽忠的德意志公民太多了。
德意志,即将成为世界的主宰,每一名德意志的公民,都像是以前的罗马人一样从内心里感觉到无比的骄傲,他们也愿意为了帝国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机舱内,冷风在嗖嗖地钻进来。
这是一架德国军用的滑翔机,需要的时候,可以运载一辆黑豹2主战坦克,而现在,这种巨人滑翔机的长 11 米、宽 3.15 米、高 3.32 米的箱形货舱里,堆满了各种货物。
就在滑翔机的前面的空间里,七名德意志人正在那里裹着大衣。最前面的那个人,胡子很长,此时,上面已经挂着冰碴了。
“我们已经脱离了牵引机,会在二十分钟后到达目的地,以后,我们每天都是圣诞老人。”魏斯教授说道,他张开嘴之后,冷风就灌了进来。
就在接到了任务之后,魏斯教授就毫不犹豫地从温暖舒适的柏林的公寓里面爬起来,带着全套的气象观察设备,带着自己的几个学生,来到了柏林机场。
在机场里,和两名负责保护他们的士兵汇合之后,就上了这架滑翔机,飞了几个小时,来到了这里。
滑翔机里,魏斯教授是年龄最大的了,他的身体随着滑翔机在不断地颠簸着,他的身边,有四名他的学生,此时,这些学生们虽然都冻得跟孙子似的,脸上却是无比的兴奋。
“早就想要来野外实习了,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回去之后,我的毕业论文就有了。”一名学生说道。
“爱丽丝总说我不够男人,这次下去了,执行任务回来,爱丽丝肯定会对我另眼相看的。”
这些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相当的起劲,让寒冷的机舱里显得热闹起来。
望着这些人,奥尔特的冷酷的眼睛里,也渐渐地带上了人的感情。
两名随同过来的士兵,一名在前面驾驶滑翔机,另一名,就在机舱内,为了保护他们,两人都来自最精锐的狮鹫特种部队,都曾经在芬兰的冰天雪地里面进行过战斗,高寒地区的作战经验丰富。
“大家检查一下自己的装备,等到下去的时候,全身都要保护好,哪里露出来了,哪里就可能会被冻掉。”奥尔特向着他们说道。
这可不是开玩笑,格陵兰岛是相当寒冷的,而他们要去的,还是格陵兰岛的最北部,那里的温度一直都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
哪怕是露出鼻子来,在那里呆一晚上,第二天的时候,鼻子肯定就被冻掉了。
听到了奥尔特的话,所有人都认真起来,将帽子戴好,前面的口罩,围巾,全部捂严实了,然后戴上了护目镜。
“注意,我们即将降落。”前面的滑翔机驾驶员大声地喊道。
巨人滑翔机敦厚的机体,带着优美的弧线,从天空中飘落,沿着格陵兰岛巨大的冰盖,向前继续滑行,滑行,接着,一只轮子和冰盖接触,又被弹了起来。
“妈呀。”一名学生不由得惊叫起来,他已经脸色发白了。
其他的人,也都不好受,只有奥尔特,一脸的平静,这些学生,到真正的战士,还差得远呢,不过,帝国需要的是他们的头脑,而不是让他们去前线打仗。
这名学生在失口喊出来之后,就知道自己丢人了,于是抓住旁边的扶手,再也不说话了。
第二次降落,弹起,一直到第三次,滑翔机才终于稳稳当当地降落下来,在冰盖上继续滑行了上百米,停了下来。
“同学们,现在开始干活儿了!”魏斯教授喊道:“把我们的设备都搬出来!”
之所以动用巨人滑翔机,就是因为有很大的运载量,他们需要各种气象观测仪器,无线电,以及几个月的补给。
气象观测,必须要连续不断才行,这也是地面观测站的优势。
现在,魏斯教授招呼着自己的学生,把滑翔机里面的气象仪器都拿出来,而在另一旁,奥尔特已经开始搭建帐篷了。
在这冰天雪地里,帐篷并不是露宿的好场所,但是这是最快的方式。
先搭建两个帐篷,能够在这里露营,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奥尔特会和自己的同伴一起,搭建起一座冰房子来,就像是爱斯基摩人的那样。
冷风,仿佛刀子一样,刮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哪怕是穿着厚厚的皮衣,还是能感觉到寒意,站在冰盖上,望着四周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初次来到这里的学生,几乎要欢呼起来了。
这里是考验男人的地方,自己回去之后,就会变成男人了!
“呼噜噜。”风速计被安装到位,上面的叶轮在飞快地转动着,一名男学生掏出笔来,艰难地记录起来。
“同学们,我现在宣布,木眼极地科学考察站,正式建立起来了!”魏斯教授说道。
他们这个气象小组的代号,叫做木眼,虽然是来到了格陵兰岛,但是这里到处都是不毛之地,根本就没有人能找到他们。
甚至可以说,附近方圆几百公里的范围内,除了他们,应该没有别人了。
帐篷搭好了,奥尔特钻进帐篷里,开始摆弄起来了电报。
“滴滴,滴滴滴。”很快,电报声就响起了。
第三帝国 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雪橇巡逻队
格陵兰岛首府,总督府。
36岁的总督艾斯克-布伦,正在静静地听着一旁的美国情报官的分析。
当年,富有而弱小的丹麦,在德国人的攻击之下,当天就投降了。
在阿马林堡宫的窗户底下,丹麦王家禁卫队的士兵用来复枪同德国人交了几次火,几乎就是唯一的抵抗了。格陵兰岛,是丹麦的领土。
就在丹麦国土沦陷之后,格陵兰岛也面临着自己的选择。
在丹麦投降后,英国很快就将冰岛和法罗群岛占领了,避免被德国人占了便宜,但是,格陵兰岛不同。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现在它的上面,有两万两千名的当地居民,只有有限的自卫武装,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格陵兰岛几乎就是不设防的状态。
后来,当德国横扫整个欧洲大陆,连英国本身都面临着严重的入侵威胁。经过与副总督的协商,布伦决定求助于美国的保护。
于是,在丹麦驻美公使亨里克-考夫曼的呼吁下,美国政府宣布门罗主义原则适用于格陵兰。美国决定在格陵兰首府戈特霍布开设领事馆,就这样,格林兰处于了美国的保护范围内。
战争还在继续之中,形势对美国是越来越不妙,美国在格陵兰岛部署了一定的军事力量,尤其是航空兵,以格陵兰岛为跳板,奔袭欧洲。
只可惜,这些行动没有遏制住局势的恶化,就现在来说,格陵兰岛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谁都知道,德国人的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就是入侵格陵兰岛。
“我们在格陵兰岛的北部,发现了可疑的无线电信号。”美国情报官赫兹说道:“我们怀疑德国人已经派遣了一部分的气象人员,进入了格陵兰岛的北部。”
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区域都是冰盖,根本就不适合人类活动,气温低,狂风大,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出现了无线电信号,肯定不是对方的大部队集结,只可能是气象人员在活动。
“德国人开始搜集我们的气象信息了,说明这场战争就在眼前。”美国驻格林兰的领事潘菲尔德说道:“现在,我们不能再犹豫了,必须要发动起格林兰的男人来,为保卫格林兰而战斗。”
究竟是像冰岛一样,被德国统治,还是继续高举自由的旗帜,为自由世界而战斗?格陵兰岛的居民,一定会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