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高明,到底怎么发财,说说吧。”长孙涣并不在乎老大瞪过来的眼神,或者说根本就没看到,凑到李承乾身边立刻兴致勃勃的问,一副被孔方兄诱拐的样子。
李承乾也没继续弄什么玄虚,就着长孙涣的问题说道:“我打算成立一间商会,专业代理羊毛制品,你们几个这段时间抓紧一些把这件事情办了,然后我会把所有的养毛制品全部委托你们代理销售。”
“代理销售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所有羊毛制品都是由我们来卖,别人不准插手?”长孙涣琢磨了一下问道。
“意思差不多,但细节上有些区别。”李承乾顿了一下,重新组织一下语言:“事实上你们的商会并不是真对买东西的人,而是针对商家,所有的羊毛制品由你们统一往外发卖,由你们决定大唐需要多少羊毛制品,属国需要多少羊毛制品,和我们没有关系的国家需要多少羊毛制品。”
“这,这怎么搞啊,谁知道大唐有多大的需求量,国外有多大的需求量?”一直没有离开的唐善识吃惊的说道。
李承乾嘿嘿一笑,解释道:“好办,只有一个原则:一等品内销,二等品外销,三等品创汇。”
“高明,再解释一下,什么是一等品,什么是二等品呗。”长孙涣听的有些糊涂,十分不解的问道。
“这还不简单么,就是最好的咱留着自己用,一般的卖给属国,最差劲的卖到国外去。”程处亮鄙夷的看了长孙涣一眼,嘿然说道。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598章 纷乱的贞观六年初 (上)
“不,我的意思是最好的供应军队,一般的在大唐境内销售,最差的卖到大唐境外。”李承乾打断程处亮的解释,正色说道:“你们这个商会就叫大唐贸易吧,回头我给你们找找人,挂靠在民部下面。”
“成,您是太子您说了算,不过这价钱怎么办?不能让我们随便卖吧?”程处亮大咧咧性子和他老子一般无二,只是精明劲似乎差了些。
“价钱的事情我已经和老头子们说了,你们回去一问就知道,然后具体这里需要怎么操作你们看着办,不用事事都通知我。”对于‘二老程’的问题,李承乾并没有过多的解释。
宁和明白人打一仗,不和糊涂人说句话,这就是李承乾的宗旨,‘大老程’‘二老程’都不是个可以很好交流的对像,所以李承乾放弃了继续说下去的想法,一切让老头子们去头疼吧。
数日之后,长安东西两市分别开起了两家商铺,大唐贸易四个由李二亲手书写的大字被拓印到牌匾之上,就连老李私印都没放过。
“噼里啪啦”的特制鞭炮声中,两间商铺前面的空地如同铺上了红色的地毯,再加上舞狮子、划旱船等一系列活动,几乎把开业的热闹气氛抄到了天上。
无数人围在一起,看着商铺门前热闹的场面,窃窃私语询问着这家商铺的背景。
商人甲:老王,那个会响的东西是什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声音,在哪里能搞到?
商人乙:孙老二,你别想了,那东西根本就买不到,是什么东西也没人知道。
商人丙:别管那些了,你们没看到上面的匾额么?上面可以皇帝陛下的亲笔提字,能搞到这东西的商家背景能一般么?搞到一些特殊东西也没啥奇怪的。
商人乙:问题是这店是卖啥的?光看这招牌也看不出来啊。
商人甲:想那么多干什么,一会儿进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类似的对话在两处商铺的外面不断响起,所有人都十分好奇店里卖的是什么东西。
终于,鞭炮声停止了,在商铺的掌柜出来准备打个招呼的时候却发现,他根本就出不去,整个人被一拥而入的人挤的直接倒回了店里。
“别,别挤,别挤啊,踩到人啦!”可怜的掌柜趴在地上,被数只大脚踩过,发出痛苦的呻吟。
“这,这都是什么东西啊?好像从来都没见过。”路人甲看着一边墙上挂的毛毡说道
“这么厚的东西,这是布料么?为什么会这么厚啊?”路人乙发现在了柜台上的呢子料。
路人丙:“布料,你眼花了吧?这东西都快要比鞋底厚了,怎么可能是布料。”
“掌柜在哪里?问问掌柜不就知道了么。”一个声音恍然提醒。
“是啊,刚刚我好像看到掌柜来着,怎么这么一会儿就不见了呢?”
“柜台上摆的叫呢子料,可以用来作衣服,冬季防塞又保暧;墙上挂的是毛毡,可以用来铺地、铺床榻,当然也可以用来作鞋子。”吵闹声中,一个年轻的少年公子从东市商铺的二楼走了下来,手中折扇轻摇,身后跟着一个漂亮的侍女以及一位双眼狭长的年轻护卫。
“呃,高明公子,您,您怎么在这里?难道这里是您……”迎宾楼掌柜脸上肌肉抖了半天,结巴着问道。
“这里是某家一位友人所开,今日过来不过是捧捧场,你们看你们的,不必理我。不过你们是不是可以让开一些,让这店的掌柜起来,否则他一会儿就要被你们踩死了。”少年公子并没有直接下来,而是站在楼梯中间,和迎宾楼掌柜打个招呼之后,便用手中折扇指指大门口的位置。
“我了个去了,原来这里还有个人,我说怎么今天比平时高了一块呢。”路人n从商铺掌柜身上跳下来,拍着胸口说着,不知道这货是出于嫉妒还是真的没注意,竟然一直站在掌柜的身上没下去,难怪刚刚众人一直找不到商铺的掌柜。
店里刚刚被挤到一边的伙计此时也发现了掌柜的踪迹,拨开人群凑过去把已经快要被踩断气的掌柜扶起来,上下检查了一下,看看有没有骨折啥的,最后确定,除了衣服上多了一些脚印之外,并无大碍。
又缓了半一天,商铺掌柜总算是回过气来,被伙计扶着,来到通向二楼楼梯的位置,上了两个台阶,先是对李承乾施了一礼,然后才回过身看向店中的众人:“小老儿韩超,添为本店掌柜,在此谢过诸位捧场!”
“韩掌柜,您这里卖的都是些什么?价格如何?能说说么?”店里一个声音响起了起来。
刚刚李承乾虽然大至上说了一下店里东西的概况,但是不清不楚的加上人声吵杂,有很多人都没有听清楚。
“你跟他们说说吧,我先上去了。”李承乾在掌柜的身后,用折扇轻轻在他肩上敲了敲,然后便回身向楼上走去。
商铺的二楼实际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刚刚李承乾和一群纨绔们一直都是在上面聊天扯淡,因为楼下闹的太过厉害才打断了他们的聊天。
纨绔们一个个的在安长从来都只有欺负别人的份,现在自己开了家店,竟然有人在下面闹腾,几乎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想要出去给这些人一个教训。
李承乾虽然上一辈子和这一辈子都没有亲自开店的经历,但也知道和气生财,哪里肯让这帮纨绔跑出去发威,无奈之下只能把他们安抚住,亲自出马看看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打算如果真有人闹事就把纨绔们拉出来揍他丫的。
总之这开店的第一天,就是热闹的一天,东市这样,西市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概因鞭炮这东西是第一次出现,所有人在好奇店里卖什么的同时,也想知道这会爆的东西以底是什么,在哪里可以买到。
也就是由这一天开始,毛毡、呢子料、纯毛地毯开始风靡大唐,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漠北的薛延陀、玉门关外的西域、辽东的高句丽……也开始出现毛毡的影子,同时纯毛地毯也开始被各国贵族所接受,不过这都是后话,并不是眼下最重要的问题。
因为王玄策的一封信,以及一封战报,李承乾不得不把目光再一次转向西域。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599章 纷乱的贞观六年初 (下)
王玄策的信李承乾匆匆浏览一遍,其中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只是说了一些这段时间在西域的近况,还有就是策动高昌王子鞠智盛政变之类的事情。
这些事情都不是十分重要,但是却很繁杂,所以李承乾看过之后就放到了一边,打开另一封战报。其内容十分短促,只有区区十余字:吐谷浑伏允,携兵十万,袭扰凉州!
吐谷浑!李承乾心中冷笑,把那只有两指宽的字条轻轻放到旁边茶几之上。
当真是赶的好不如赶的巧,正想着如何把薛仁贵他们调出西域给李元昌制造机会,这吐谷浑就跑来凑热闹,难道是老天想让自己行那一石二鸟之计,一次性搞掉李元昌和吐谷浑?
片刻之后,李承乾扭头对夜魅说道:“去给薛仁贵他们发消息,让他们出高昌,取道阳关,入大非川,断吐谷浑伏允的后路,把他们彻底的留在大唐境内。”
“殿下……”夜魅欲言又止,略一停顿之后说道:“殿下,高昌与大非川的距离远超长安至凉州的距离,而且如果算上我们递送时候,估计薛将军他们赶到的时候,伏允已经退回腹地了吧?”
“退?吐谷浑的伏俟城就在大非川,他能退到哪里去?如果真退的远了,那就让老薛守在那里吧,我道是不信一个伏允就能让我大唐将军束手无策?”李承乾将身体坐的笔直,眼睛看向房间的西侧墙壁,似乎想要穿透一切,看到远在西域的大唐军队神威大展,破城灭国!
夜魅看着李承乾的神情,知道无力改变他的想法,只能答应一下下去传令,只是刚刚走到门口,就被李承乾叫了回来:“记得告诉薛仁贵,不管路上听到什么消息,哪怕是伏允死了,也要给本宫赶到大非川去。”
“喏!”夜魅再次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跟在李承乾身边多年,她已经习惯了这种没头没脑的命令,反正夜魅的好奇心并不是那么强,而且以后时间长了自然也会知道这其中的门道,没必要一定要问个清楚明白。
李承乾这边布置的不温不火,李二那边却在暴发雷霆之怒。
吐谷浑伏允也不知道是不是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了,平日里在边境上挑衅一二也就算了,百把十个人的互殴打起来互有输赢,就当是在练兵。
可是现在这货竟然带着十万人直奔凉州,这就显得有些过份了,等于是大家都在推太极,结果有一个家伙突然来了一记撩阴腿一样。
李二现在明显是被‘撩阴腿’给踢急了,凉州那么重要的地方如果被人给干了,基本上可以算是蛋被踢爆一颗的结果。
于是乎,已经在家赋闲养脚伤的李靖,新任兵部尚书候君集,老兵部尚书杜如晦,国舅长孙无忌……当然,在家喝茶的房玄龄也没跑了,同样也被拖到甘露殿共商国事。
“都说说,这事儿怎么办。”把翻译好的情报甩给杜如晦,李二便阴着脸走到大唐疆域图前面,背对着众人,认真打量起来。
字条传到候君集手中,这暴脾气的老货扫过一眼之后便跳起来急吼吼的说道:“吐谷浑入寇凉州?陛下,请给臣三万健卒,半年之内臣定当提伏允小儿人头来见。”
“君集,且先坐下,此事当徐徐图之,莫要一时心急坏了大事。”李靖道行要比候君集高一些,看完字条不动声色的放于一边,同时将老候拉回坐位。
“都说说吧,朕在听着呢。”李二转回身,扫了几位众臣一眼:“拿个正经主意出来,不要瞪着眼睛胡说。”
候君集被李靖拉回原位心情有些不快,见李二动问,立即起身说道:“陛下,对付那伏允小儿,还用计划什么,三万大军足以让其有来无回。”
这老候是个火暴脾气,人也比较浮躁,早年间学弓箭却怎么也学不会,便不再学习,标榜自己是勇武无双,不屑修习弓箭。
后期跟了李二,打过不少仗也立了不少功,尤其是参加过玄武门之变后,更加变的目无余子,朝中除了有数几人之外,没有一个可以被他放在眼中的,甚至就连李靖,在他眼中也只是比他多认识几个字而已。
“你且坐下,听听其他人是怎么说的。”李二并未评论候君集发言的对错,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按了一下,让他坐回原位。
候君集的态度在李二看来,是忠心的表现,但忠心并不代表能力足够,所以老李并没有批评这位‘忠耿’之臣,只是让他好好坐下想想,不要过于冲动。
“陛下,不知可否下道诏书,命其退兵呢?”房玄龄比较注重民生,在他看来出兵就要花钱,而这钱花的似乎有些不值,于是便想尝试着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
“玄龄,没用的,一道诏书一来一回怕是要耽误不少时间,一旦其间出现什么变故,怕是凉州有失守的可能。”不等其他人开口,杜如晦就摇摇头否定了房玄龄的建议。
“陛下,无论怎么研究,这兵是必须要出的吧?臣愿意为先锋,去打头阵。”候君集再一次跳出来,争抢着想要带兵出征。
上一次北伐突厥他就被留在长安,暂代兵部尚书一职,没有捞到战功,这一次无论如何他都要在吐谷浑的问题上分一杯羹,露一露脸,否则想吹牛逼都没资本。
“君集,你一个兵部尚书,跑去带兵打仗,难道我大唐真的就无人可用了么?”李二面带不愉之色,对候君集的不识相有些恼怒。
“陛下,如果臣没有记错,似乎左武卫应该还在西域吧?”长孙无忌此时突然开口,替候君集解围的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
李二听长孙无忌提起派往西域的那只驻军,精神陡然一振,不过很快又颓然摇头说道:“左武卫……,左武卫的确在西域。不过道宗此刻估计已经在回程的路上,就算是送消息过去,怕是也不一定能遇到。”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600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
“陛下,不指望他们能起到什么作用,只要他们能堵住伏允的后路即可,所以江夏郡王在与不在并没有什么区别。”李靖第一次开口,对伏允的事情发表了一些看法。
这位军神大人现在一日三惊,连睡觉都是开着门睡,生怕李二怀疑他一人独处时有什么不轨之举,从而引出杀身之祸。
而实际上有现在这样的情况发生实在和他的性格大有关系。
前面说过,李靖是信奉中庸之道的,可是他却搞错了一件事情。
为人可以讲求中庸之道,但是官场上却绝不可以中庸,他身在官场,却总是玩儿什么不偏不倚、不正不邪,却不知这样最是容易让人误会成待价而沽的墙头草、******,从而招来各方打压与排挤。
而李靖这家伙如果只是中庸也就算了,偏偏几乎每一次选择的时候都会选错,玄武门之变他没有参与,正史、野史里面玄武门之变中都没有他的身影,由此可见不管原因如何,他当时是选择中立的。
另外就是前隋义成公主,这位公主随然屡次蛊惑颉利等人南下中原,但如果站在前隋的角度来看,此女足够忠义。
另外就是此女无论如何都是皇室之人,哪怕前隋已经覆灭也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而这样一个女人无声无息的死在了定襄城,这如果说李靖没关系谁都不信,而且就算这里面没有李靖的首尾,一个失职他也跑不掉的。
而义成公主的死在外人看来,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李靖并未见皇室这两个字放在眼中。
当然,李靖当时可能并不是这样想的,但有些时候自己怎么想并不重人,关键是别人怎么样,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误会’这个词,也有了‘委屈’这个词,甚至还有‘满街贴告示,尚有不识字’这样的民间谚语。
总之李靖现在是怂的一逼,从突厥回来自己感觉事情不对,便辞了一切职务,借腿脚有疾躲回家中,任何人不见,任何事不听,以期李二不要再对他怀疑什么。
现在李二问起如何对付吐谷浑的伏允,李靖实则早就已经想到了驻守在西域的左武卫,但是怕引起李二的误会,便一直藏在心里没敢说出来,直到长孙无忌提到之后,才装作恍然想到的样子,接过话头。
“现在左武卫应该是那个叫薛仁贵的小将带着呢吧?这小家伙能力不错,不知道他能不能把伏允的后路给堵上。”李二不动声色的接过李靖与长孙无忌的话,对李靖的忐忑视而不见,也不知是真的没觉查到,还是故意这样继续吓唬他。
李靖在突厥之战时,与薛仁贵带的‘獠牙’配合过,自然知道其能力如何,当下说道:“从能力上说,这薛仁贵应该可以完成阻拦伏允的任务,必竟这里不需要什么计策,只要他能在后面断了伏允后路,阻拦他一段时间,只等大军赶到形成合围之势便好。”
杜如晦十分赞叹李靖与长孙无忌的想法,首先表态支持:“李将军言之有理,陛下,臣认为的确可以调西域之兵断伏允之后路,但唯一难以控制的就是速度,高昌到凉州太远了,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按时按到。”
军方几位大佬,两位大将军和一位前兵部尚书全都一力支持的计策,自然是可行了,如果估计的没错,那位守在定襄城的李绩应该也会支持。
所以李二没有继续多想,当场拍板作了决定,由左饶卫大将军段志玄带其所部出长安,直进凉州,阻敌于凉州城外,并且将其拖住。同时,也传令让薛仁贵从西域带兵返回,在凉州之外堵住伏允的后路。
于是,负责情报发送的情报科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两份交给薛仁贵的命令。
令出两头为战场之大忌,只要是稍微有一点军事知识都知道这是绝对要不得的,无奈的林松海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调头回去找李二,询问事情该当如何处理。
李二对这事儿自然恼火,虽然西域的事情他的确让李承乾来负责,可是凉州是西域么?为啥这混蛋小子要从西域把军队调回凉州。
一怒之下,自然要派老太监去找李承乾,必须把这小子弄过来好好教训一顿才是,否则这小子将会越来越无法无天,指不定那天就把自己这个当老子的给架空了。
李承乾来的很快,大半夜的他属实没什么地方可去的,被方老太监找到的时候,他正在和杨雨馨及另外一个宫女在斗地主。
当然,在大唐的时候还没有地主这个词,李承乾也不可能把这两个字写下来,否则作为大唐最大的地主——李二陛下,一定在很早之前就把那个敢斗他的家伙揍的屁滚尿流。
甘露殿,李二书房,李承乾对薛仁贵下的命令被老头子丢到地上:“逆子,是谁给你的权利让你调动军队的?啊!你说,你有什么权利调动朕的军队。”
李承乾被老头子问的有些发懵,真是智都千虑必有一失啊,千算万算没有算计到,老头子竟然也会想到西域薛仁贵所率领的那支左武卫,搞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是日了狗了。
“说,怎么不说话?是谁给你的权利调动军队的。”老李被吐谷浑伏允搞的一肚子火没地方发,现在李承乾等于是正好撞到枪口一样。
“父皇,儿臣知错了,只是……儿臣也是想要为父皇分忧,所以才想要调薛仁贵去堵住吐谷浑后路的,请父皇原谅!”李承乾不是倔驴,老头子发那么大的火,他自然要怂一点,否则顶风上的话后果很严重。
“为朕分忧?朕需要么?你真就以为整个大唐只有你一个人聪明是吧?所有人都不如你,想不出一个抄后路的法子?”李二被气在在屋子里一个劲的转圈子。
他并不介意李承乾调动军队,但是调动军队之前好歹也要和他这个当老子的说一声吧,这样不声不响的就把军队给调了,而且还是一次调动三万大军,这种事情简直和碰了老头子的逆鳞没什么区别。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601章 被发配的太子殿下
因为折腾的太过份,李承乾被变相的发配了,当然,对外说的是代天巡狩,巡查全国,概因贞观六年以来,大唐各地屡有大蛇出没,百姓都有些惶恐。
不过只要是个人都知道,这种破事儿根本就轮不到一国太子亲自出马,至于什么代天巡狩更是扯的不能再扯。
几条大蛇就能惊动皇帝老子出来巡狩?那要是有个必要的话,前几年蝗灾的时候岂不是要把玉皇大帝请出来。
所以这事情里面必然有什么猫腻,但是碍于李二不想说,众人自然也不好问,总之巡就巡吧,反正李承乾缩在长安一样不消停,不如让他出去转转,至少长安可以安静一段时间。
而在皇城之中,在甘露殿与‘兰若寺’则是分别进行着两场不同的对话。
甘露殿中一棵大树下面,李二与老婆相对而坐,享受着老婆亲自泡的功夫茶,阴着脸默不坐声,道是长孙皇后,一边用红泥小炉子烧水,一边劝说道:“二哥,还是不要生气了,乾儿瞎折腾的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您这样当心气坏了身子。”
“观音婢,他竟然能调动在外面的三万大军,你让朕如何能不生气,如何能够放心!”李二长长出了口气,将目光投向远方:“朕很担心啊!”
“二哥多虑了,乾儿决不至于搞出这种事情。”
“朕担心的不是现在,而是将来。”李二接过老婆递过来的茶盏,放在鼻子下面轻轻的嗅着,然后又放回茶盘之上:“将来呢?谁能保证他将来不走那一步?他现在就已经可以调动一支三万人的大军,可见其在军中的影响力并不是一点没有……”。
李二喋喋不休的说着,最后在长孙怪异的目光中郁闷的闭上了嘴。
这一切实质上并不能怪别人,因为从打一开始,李承乾训练太子六率的时候他就没有制止,后来李承乾调动‘獠牙’去西域他同样没有说什么,挑起西域争端之后,得到驻军西域的机会时,李二甚至还有些高兴。
现在,被宠坏的李承乾终于把手伸到他的十六卫了,这时候老李才知道以前的底子打的有多么不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