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还要抓人回来?”杜构整个人一哆嗦。
他现在最怕听到的就是奴隶两个字,去掉前几天被‘獠牙’屠掉的四千人和被毒杀的三万多人,这三天的时间里,各县又陆续的将那些放掉的奴隶全部抓了回来,送到登州之后也全都被处死了。
大概统计一下的话,这次的事件共计处理掉的高句丽人数大概在四万八千人左右。
不过好在人死的差不多了,就算是有漏网之鱼也不会很多,掀不起什么太大的风浪来,所以抓捕行动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尾声,不在大规模的进行。
然而此时忙着安排杜构与王成虎去处理海盗的李承乾绝对预料不到,他为阻止高句丽人反叛所作的处理,在十数年后将会为他铸就怎样的名声。
五天之后,登州水师出动楼船二十余艘,载着全副武装的五百府军,向着大海深处扬帆远行,而船头上站着的,便是欲哭无泪的杜构与兴越盎然的王成虎。
“大唐水师威猛无铸,着实让外臣好生羡慕!”站在岸上,与李承乾共同为王、杜二人送行的惠日,眼中满是贪婪,看着远去的楼船赞叹道。
“是么?”李承乾乜了惠日一眼,傲然一笑说道:“那不如副使弃了倭国国籍,入我大唐如何?本宫可以做主,给你一个五品上的水师将军职务。”
“呵呵,殿下说笑了。”惠日在李承乾逼问下讪讪一笑。
他在倭国可是苏我虾夷的新信,如果倭国内乱正式爆发……,如果苏我氏真的可以篡位成功,那么他的地位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个大唐正五品上的水师将军如何能被惠日放在眼中。
不过这话他可不敢站在大唐的土地上说,当然他更不敢站在李承乾的面前说。
眼前的这个少年尽管看上去笑的是那样的无害,可是惠日依旧忘不了八天前,他曾经面不改色的下令屠掉了近五万的高句丽奴隶的事实。
面对这样一个冷血的屠夫,暴昏一样的人物,就算是借给惠日八个胆子也不敢在他的面前口出狂言。
李承乾点点头,若有深意的再次看了一眼惠日,再次展颜一笑:“没错,本宫的确是在说笑。”
和惠日想的不同,在李承乾看来,眼前这个跟自己差不多高的小鬼子最大的利用价值就是他与苏我虾夷的关系。如果没有这层关系在,丫就算跑到大唐来当一个炮灰,李承乾都会嫌他个子太小。
再说了,那么小的个子,上阵打仗大家都骑马,难道还要特地给他找头驴么?
抱着这样的态度,李承乾在回程的路上一直不停的笑着,弄的天佐和天佑兄弟两个纳闷不已,最后实在忍心中好奇,便出言询问李承乾到底为何发笑。
李承乾自然不会吝啬将自己的‘欢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整个出城为王成虎送行的队伍里全都是一片欢笑声。
当然,偶然中听到只言片语的惠日绝对笑不出来,甚至看着自己的小短腿,有一种切掉重长的冲动。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在等待中度过,他们必须在登州等到倭国的舰船过来。这一切只因为李承乾把惠日他们带偏了路,所以惠日只能派人穿过高句丽,跑到新罗去通知等在那里的船到登州来接他们,这一来一去就是大概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
而在等待倭国船只的这段时间里,外面的世界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西域到长安,从北疆到南海,没有任何一处平静的地方。
长安太极宫,李二陛下看着桌案之上堆集如山的弹劾奏章,再看看大殿之上群情激愤的朝臣,整个人呈现一种崩溃的状态。
自家的大小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变的呢?一天到晚除了惹事难道就不能让自己省点心么?
前几天刚刚折腾完和尚,这怎么又把高句丽奴隶给干掉了?不就是杜家大小子释放了一些奴隶么?抓回来也就是了,干嘛一定要全都杀掉呢?把这些人买回来不花钱么?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632章 纷乱的太极宫
李承乾在登州府干的事情没有隐瞒任何人,所以消息很快便通过各种途径传到了长安,在长安城中形成了一个新的风暴,比之前段时间的《白娘子传奇》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御史言官、五姓七望、各国使臣一个个像是闻到了腥味的苍蝇,纷纷针对这次屠杀事件进行了抨击,弹劾奏章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摆满了李二的‘办公桌’,而且还有愈来愈多的趋势。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二也有些束手无策,毕竟李承乾这次祸闯的有些太大了,按后世的话说,已经有些******的倾向。
文官系统几乎是联合到了一起,或是为了出名、或是为了报复,动机不一但目的却是一致,非要把李承乾治罪,拿下他的太子之位。
“陛下,太子此举堪比纣王,若是将来继承大统,实非大唐之福啊!”能有落井下石的机会,王珪自然不会错过。
虽然这老货对并不是一个奸佞小人,但谁也没说君子就不能报仇吧?李承乾当初搞死了王家家主的宝贝孙子,这仇直到现在王家也没能报了,此时有机会坑他一次老王自然不会错过。
“是啊陛下,太子视人命如草芥,此等之人如何能为天下之主?”郑家与王家同气连枝,历来共同进退,这个时候自然是不甘人后。
“一群高句丽的野狗,杀了也就杀了,你们唧唧歪歪的乱吠什么?没看高句丽的混蛋正在偷笑么?一群蠢猪!”就在卢家的以为御史将要开口只时,程妖精跳了出来,硕大的手指几乎要戳进高句丽使者的鼻子里面。
“话不能这么说,奴隶人也是人,总不能因为他们是奴隶,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吧?”王珪上前一步亢声辨道。
“这话你应该去和北边薛延陀人去说,或者去和高句丽人去说。”老程上前一步,与王珪几乎贴到一起,冷着一张脸:“当初高句丽杀我数十万汉民你为什么说残暴?当初高句丽用我数十万汉民修大王城,用他们的人头筑京观你为什么不说仁义?”
老程越说火气越大,刚开始他还琢磨着帮李承乾说几句好话,回头也好从李承乾那里再拿些‘好处’回来,但说着说着火气开始不由自主的升腾,想到那些战死在高句丽的英灵,老程狠一把掐死那些不断拿高句丽奴隶说事的家伙。
“程……程老匹夫,你……休得猖狂,当心老夫弹劾你殿前咆哮,目无君父……”王珪被程咬金逼的一步步后退,几乎快要退到大殿之外,不过奈何武力值不够,想要反抗都反抗不起,最后被大殿门槛绊到脚后跟,一个筋斗摔了出去。
“切,斯文扫地!”程妖精看着王珪翻出殿下,不屑的撇撇嘴,丢下一句经常被用到他身上的词汇,转身回到大殿之中,阴森森的盯着高句丽驻长安的使节,半晌方才说道:“你想死么?”
“不,不不,不想。”被老程铜铃大的眼珠子一瞪,高句丽使节慌慌张张,连说话都有些不利索。
天策府出来的这批老杀才,哪一个不是满手血腥,杀人盈野之辈,真要暴出一身杀气,怕是这大殿之中被吓尿裤子的不会低于十人之数。
高句丽一个小小使节哪里见识过这等凶人,在老程的逼视下能站着都已经算是他胆气够强,将来回到高句丽也够他吹上十几年牛逼。
“知节,退下!”被程妖精这滚刀肉在大殿上一番折腾,刚开始形成的严肃气氛已经荡然无存,文官、御史们已经将目标调整到了老程的身上,愤怒的指责其无耻、下流、卑鄙等等。
至于说李承乾……,在场的都不是傻子,天策府的一群老货脸都青了,如果再讨论李承乾的事情,估计一会儿很可能会有人挨揍。
可是不讨论李承乾的事情讨论什么呢?老程已经被李二给喊回去了,除了不痛不痒的骂几句,没人会真的把枪口指向他,必竟滚刀肉一般都不太好惹,没有必要的话还是明哲保身的好。
一群属国的使节见没什么热闹可看了,也纷纷退到一边,难得能来一趟,就算是没什么热闹,能看看巍峨的太极宫是什么样子的也不错。
而等这些人全部退下之后,大殿中便只剩下了高句丽的使节,这货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位置上,为了本国死掉的五万人,也不可能就这么老老实实的退回去。
要是真退回去了估计他的脑袋也就快要保不住了,愤怒的高句丽国王高藏武非把他的头砍下来,挂城门楼子上风干不可。
所以尴尬的高句丽使节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在李二威严的目光下,结结巴巴的说道:“伟大的天可汗,还请为我高句丽五万百姓做主,他们死的冤枉啊……”。
“放屁,你高句丽人怎么就死在我大唐境内了?还一死就死了五万人。难道他们是入侵了我大唐的领土不成?”程妖精再一次跳了出来。
这货就是李二的一杆‘枪’,从来都是指哪打哪,只要是伟大的大唐皇帝为难的事情,一般来说都会交给他来处理,而他处理之后,保证是葫芦搅茄子,乱成一锅粥的结局。
“不,不是入侵大唐,他们是被,被抓到大唐来的,被大唐当成奴隶来使用。”高句丽使者再次被吓的一哆嗦,退了两步,面向李二的同时,用余光警惕的注视着程妖精的一举一动,看样子打算情况不对转身就跑。
“你的意思是我大唐在劫掠你高句丽百姓?”李二被高句丽使者问的眼眶直跳,反问一句的同时,也在暗骂五姓七望这帮混蛋吃里扒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把高句丽百姓抓来当成奴隶来修路,这事情已经有很多年了,高句丽使者不早不晚偏偏在这个时候提出来,这分明就是有人在里面搞事情,将消息暗中透露给高句丽人才有的结果。
这样的情况下,李二怎么可能不生气,又怎么可能不恼火!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633章 混世魔王的道理
不过李二就算再恼火,作为一个大唐皇帝,他也不可能像程妖精一样的肆无忌惮,皇帝的身份让他必须注意自己的形象。
所以李二再一次使出自己的撒手锏——放混世魔王出战!
于是乎,混世魔王破锣一样的声音再次响彻太极宫:“小子,饭可以乱吃,但是话可不能乱说,你要是胡编乱造可不要怪老子不客气!”
“我,我没乱说。”高句丽使节也豁出去了,左右也是个死,还不如死的‘壮烈’一点,说不定还能混个流芳千古啥的。
想到这一点,几乎被逼上绝路的高句丽使节胆气一撞,对着四下里的大唐官员抱拳作揖:“诸位大唐臣工,我高句丽数万平民死的冤枉,死的惨啊,若是你们还有些良心,请为他们说几句话吧!”
不过高句丽使节虽然说的凄惨,表情动作也极是到位,但老程却不为所动,只是嘿嘿笑着说道:“小子,你说你高句丽死了好几万人,谁可以证明,你对着那些人头喊上一声,他们会答应么?”
嗯?对着人头叫一声?还答应?朝堂上所有人都被老程一句话雷个半死。刚刚还说人家高句丽使节在放屁,在造谣生事,可转眼间这老程说的又是什么?如果刚刚高句丽使节是在放屁,那么老程这样的应该算是在拉稀了吧?
‘对着人头喊一声,看他们会不会答应’,只要是个人就不会说这么无赖的话,或者说只要是有点身份的人就不应该这样说话。
而老程作为一个大唐正三品上的大将军,当着外国节的面,竟然可以恬不知耻的说出市井无赖们打架时才会说的习惯用语……,不得不说,这大唐朝上上下下也没几个能和他比了。
高句丽使节脸上的表情更是像吃了屎一样的难看,对大唐朝庭会有如此人物表现出极端的不理解。
不过老程却一点不以为意,满不在乎的招了太极宫中众臣一眼,好整以暇的说道:“高句丽使节,老子问你,你家里买仆役的时候会问这仆役的生辰八字?会问这仆役爹妈是谁?会问这付役是自原的还是强迫的?如果是被拐骗的你会不会把人给送回原籍?”
“不,不会。”高句丽使节摇摇头,一丝不不妙的感觉自从心升起,但对于老程的问题还是如实的回答着。
没办法,这是常识,在古代大家都买仆役,买的时候的确谁也不会问的那么详细,如果非要反着说,高句丽使者觉得自己没有老程那么不要脸。
“这才对嘛,你买仆役都不问,我大唐买需奴隶就需要问了?左右都是买回来干活的,谁还管他们是哪里人,总不能买一个奴隶就问一下是不是高句丽人,如果是就给你们送回去吧?”老程脸上的笑容显得格外狰狞,如果前眼这个高句丽的混蛋敢点头,他就敢立刻拧下他的脑袋。
高句丽使节被老程噎在那些,半晌没有说出一个字来,最后脸色十分难看的纠结说道:“那……,那也不应该杀了他们啊!”
他的确不敢在大唐满朝文武的面承认,让大唐把那些高句丽奴隶送还回国。
因为必竟高句丽现在还是大唐的属国,这话说出来有些不硬气,甚至可能会给自己招惹祸事,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些人根本就是大唐指使契丹人抢回来的,根本就不可能送还高句丽。
不过老程可不想理会这个歪果仁的想法,钵盂大的拳提起来,在高句丽使节面前晃了晃:“人是大唐花钱买回来的,想杀就杀,想放就放,啥时候论到你高句丽来唧唧歪歪,快点给老子滚一边去,再敢多话小心老子揍你。”
作为李二养的一条恶犬,程妖精把一切作的都很到位,成功的将一些由文官系统串联起来的弹劾事件变成了一场口舌之争,给了李二一定的缓冲时间。
午后,甘露殿。
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李孝恭等人被李二招集到一起,蹲在一块共同研究如何处理李承乾的问题。
“陛下,此次事件老臣有错,请陛下责罚。”第一个发言的杜如晦首先承认自己的错误。
因为事情的起因就是他家大小子释放了大量的奴隶,否则断然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所以老杜出来认错也是理所应当。
“克明,年轻人总会犯错,只有犯过错误他们才会成长,我们这些当长辈的要给他们机会,要包容他们。”李二笑着将杜如晦的检讨打断,不以为意的说道:“很多事情是没有对错的,有的只是立场,所以在朕看来他们都是好孩子,有自己的立场与处事的原则,不错,很不错!”
这一刻的李二没有了在大殿上的怒意勃发的劲头,脸上笑的是那么灿烂,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取了第n房小妾呢。
杜如晦也有些疑惑,与长孙无忌等人对视一眼,然后又有些狐疑的看向乐颠颠的李二。
这完全没道理啊,没人能把自己的态度转变的这么快,刚刚还恨不得想要拔刀杀人,转脸就笑脸盈盈,非除是疯了,否则决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来来来,给你们看样东西。”李二笑着对身边的林松海勾勾手指,然后从他手中接过一张纸条,打开看了看之后,让方老太监交到了长孙无忌手中。
长孙无忌接过字条,发现上面并无多少字迹,而且上面的字写的也是十分潦草,大意为:吐谷浑数万战兵被围在大非川,伏允自缢身死,现在吐谷浑军队由他的儿子伏顺统领,如果不出意外,大概再有半个月便可将其全部干掉。
这是一封没有加密过的情报,不是具体原因是什么,可能是情报员太兴奋,也可能是没什么加密的必要。
总之,从西域传回来的情报就这样到了大唐,到了李二陛下手中,这也是老李为什么会这么高兴的原因。
吐谷浑即将落入大唐的手中,这对大唐来说又是一个大好的消息,标志着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止李二泰山封禅的脚步!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634章 吐谷浑的覆灭(一)
“这消息怎么样?刚刚送来的,按家里那臭小子的话说那就是:新鲜热乎!”李二此刻的心情看上去应该很不错,竟然开起了玩笑。
“臣等恭喜陛下!”字条传阅一番之后,老家伙们全都起来为老李贺喜,这可是好事,大唐能够拓土开疆,对于他们这些老家伙来说也是一件荣耀的事情,理应共同庆祝。
不过老杜依旧还是不放心自己儿子的事儿,看着已经嘴巴咧到耳根子的李二,犹豫了一下沉声说道:“陛下,杜构在山东……”。
“克明啊,不是说了么,年轻人的事情就让年轻人去处理嘛。”李二再一次打断杜如晦:“当初山东便是交给承乾他们这些小辈来处理的,现在也还是如此,既然承乾在山东没有处理杜构,那么我们就不要操这份闲心了。”
“喏!”杜如晦重重一点头。
李二的已经隐晦的将自己的意思表示的很明确:轻拿轻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好处理的事情就不要处理,留在那里好了,弹劾这种东西嘛,等同于老百姓告状,作为官府,完全可以先搁置一边不予受理。
案子接是接了,但是处不处理,什么进候处理,那就是法官(李二)的事情,告状的人最多只能询问一下,如果要逼着法官(李二)作决定……,那还要试试自己的脖子硬不硬。
五姓七望、文官系统对于李二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大程度上李二一直都在削弱他们的势力与影响力。
究其根本原因的话,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势力到底有多大,必竟只是几个家族而已,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比控制着整个中原的大隋朝厉害,而李二之所以一直在针对五姓七望,五姓七望也在针对李二,根本原因还是当初的时候这些世家在支持隐太子李建成。
这是李承乾从卓文口中知道的一个众所周知,但却不能说的秘密。
正是因为这一点,李二才一直对五姓七望耿耿于怀,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而五姓七望也明白这些,所以他们才会团结在一起,一直与李二作对。
他们知道李二要名声,轻易不会对他们擅动刀兵,只会以一种怀柔的方式来分化瓦解他们的势力。
综合上述的这些,可以看出来,实际上五姓七望更多的是在自保,同时想也要推出一个附和他们自己利益的代理人(皇帝)。
当然,这有些困难,但也不是不可能。
必竟现在他们在朝堂和中原地区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抱成一团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排挤李二的选定的继承人,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而只要搞掉了李二的继承人,那么和选出符合他们利益的代理人也没什么区别。
朝堂之上衮衮诸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有自己的目的,李二自然也有,不过李二的目的其实很简单:第一,保住自己的皇位;第二,治理好大唐的江山;第三,那就是培养自己的合格继承人,同时不能让人把这个继承人给毁了。
于是乎,对于这次发生在山东的事情,李二决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先搁置在一边,等以后想起来再处理。
杜如晦作为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老货,自然可以理解李二的想法,听了他的决断之后,立刻把心放到了肚子里,知道自家小子这一次应该是逃过一劫了。
当然,这个事情他以后还是要私下里和李二沟通一下的,不过眼下来说应该不用,皇帝陛下的心思目前来说根本不在山东,吐谷浑大片的土地已经把他的精力全部吸引了过去,与其研究山东的事情,还不如讨论一下泰山封禅来的实际一些。
不过与长安城中兴奋的大佬们相比,身处西域的大唐军队却并不是想像中那么牛逼。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一个月时间,走完正常需要两个月才能走完的路,而且还是在沙漠之中,薛仁贵所率领的左武卫到底吃过多少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而作为吸引吐谷浑伏允注意力的凉州守军,他们到底付出多大代价,也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
八千左右的守军,坐困凉州,城外就是吐谷浑十万大军,有没有压力?每天都需要面对人数多达两万的吐谷浑士兵攻城,有没有压力?
人不是机器,伤了返厂修一修,很快就可以恢复功能,人受伤了是需要养伤的,而且伤的重了还会死亡。
在大唐这个医疗技术并不十分发达的古代,发个烧,感个冒都有可能被阎王爷收走小命的古代,在战场上受伤,能活下来的可能性基本上无限趋近于零。
尽管段瓒这一次带了很多酒精过来,但是酒精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起到一个消毒的作用,如果说能全面抑制细菌滋生,那除非是在无菌环境才行。
所以守城的士兵在接连不断的战斗中越来越少,渐渐的城头已经开始出现百姓的身影,他们穿上了那些死去士兵的护甲,拿起他们的刀剑,站到了他们以前所站的位置。
城头上每一个人都知道外面那人是什么人,也知道城破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所以拼命成了他们最后的选择。
对于那些驻守城头的士兵,百姓们此时没有那么多的感激,也没有那么多的感动,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等待援兵!仅此而已。
至于说感动什么的,那是战争结束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战斗的过程中根本不会有人想到这些。
一间间的房屋被推倒,椽子被削尖当成弩枪,房梁被当成滚木,而那些砖石才是被当成擂石。
守城战打到第六天的时候,城头上已经没有了防御用的武器,除了拆房子,找一些替代品,没有任何的办法。
段瓒所驻守的城墙守军已经换了不知道几批,熟悉的面孔除了老头子派来的两个护卫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
数天的战斗下来已经让他认识到战争的可怕,回想当初李承乾在长安将战争描写的如何浪漫、如何壮观……,段瓒只说一句:你大爷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