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归化不好么?”李承乾笑着反问道。
到底好不好呢?所有吐蕃贵族都皱起了眉头。
李承乾的问题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绝不是一时半刻能想明白的,就算是放在后世的现代,这也是一个十分困扰人的问题,更不要说在愚昧的古代。
见到众人不说话,李承乾叹了口气说道:“吐蕃,地处高原资源匮乏,想想你们平时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就算你们都是贵族,你们又享受到了什么?你们四处侵略,掠夺人口、土地,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还不是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现在,机会就摆在你们的面前,只要你们点点头,立刻就可以享受到以往想都想不到的东西。广袤的平原,壮阔的大海,这些你们见到过么?你们就不想拥有?”
“虽然人都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但是这鸡也要分什么鸡对不对?更不要说你们就算是在高原上,也不是鸡头,你们的上面还有人,所以归化又有什么不好呢?”
“大唐不会干预你们的生活习惯,也不会管你们如何统治自己的领地,真正的差别只是换了一块更好的领地,可是那里有森林,有大海,有平原,有数不清的美女,喝尽的美酒,你们的梦想不就是这样?”
说到这里,李承乾停了下来,他觉得自己说的已经足够多,如果这些家伙们还不能理解,或者说还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的话,那么自己就只好杀了他们,让他们尘归尘土归土。
“可是这一些还不是要我们自己去打。”某个吐蕃贵族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能换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些吐蕃贵族当然愿意,不过若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话,这就有些让他们难接受了。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你们不会觉得侵略大唐的行为这么容易就会掀过去吧?人总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是么?”李承乾哼了一声,脸上笑容淡了一些。
“可是我们的子民呢?难道我们的子民也全都要离开高原?”尚囊瞪了那个不知死活的贵族一眼,重新把话题拉了回来。
“不,你理解错了,如果你们答应了条件,他们就不是你们的子民,而是大唐的子民,你们的治也不会全是吐蕃人,那里会有天竺人、大唐人、吐蕃人、突厥人……,不要忘了,本宫需要的是归化,而不是炮灰,你们不要以为本宫是在拿你们当炮灰在用,这一点你们完全不需要担心。”
可不是炮灰又是什么?李承乾不想让自己的大唐的百姓去万里之外的天竺打仗,那么就只能让吐蕃人、西域人去,可是打下来的土地却是大唐的领土,这样算下来,不管他说的多么冠冕堂皇,这件事的中心思想还是让那些吐蕃人当炮灰而已。
“太子殿下,我们可以考虑考虑么?”尚囊其实也明白这里面的门道,只不过当着李承乾的面他不能直说而已。
“当然,不过你们只有三天时间,三天一过……”李承乾笑着给出了一个时间,却没有说三天一过之后会发生什么。
大家都是聪明人,会发生什么已经不用说的那么清楚。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857章 问对
谈完了事情,李承乾打道回府,先是跑到自己的‘兰若寺’洗了个澡,把一身酒气去一去,然后就直奔老头子的甘露殿。
长孙不喜欢李承乾喝酒,所以他只能尽量掩饰一下,争取不让老妈发现。
“谈完了?”甘露殿,老头子正无聊的拿着李承乾写的《白娘子传奇》在看,见到他进来,把书丢到一边问道。
“是的,谈完了。”李承乾点点头,接过由侍女递上来的大茶缸。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自从上次偷了老头子的杯子之后,他就一直是用这东西喝茶,从来没有换过。
“那就说说吧,你有什么打算。”老头子在知道李承乾把松赞干布放了之后,就十分好奇他想要干什么,现在正好有时间,索性就聊上一聊。
“儿臣想让吐蕃归化!”李承乾一点没有隐瞒的把自己这一天干的事情都说了一遍,然后说道:“吐蕃地处高原,儿臣总是觉得有些放心,所以让他们归化是最好的选择,远比杀他们几万人来的划算。”
“先说天竺的事情,归化不归化以后在谈。”老头子很明显的抓住了事情的关键,打断了李承乾的叙述。
“天竺?父皇,玄奘那个老和尚竟然偷渡出去非要取什么大乘佛经,儿臣就是气不过,所以打算把天竺弄成咱们自己的地盘,让他白费心机。”李承乾坏坏的笑着,说道:“反正那地方由吐蕃人去打,打下来算是咱们的,然后让吐蕃人来代管,这样一可以把吐蕃人从高原上调下来,二可以让腐化一些吐蕃人,让他们没有那种进取的精神……”。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这一点李承乾可是深有感触。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生存条件艰苦的时候,人总是会充满进取精神,而当生活条件富足的时候,人往往会安于现状,总是想一些有的没的,忘了当初的苦难与目标。
这就是人的惰性,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可是却不能排除大部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尤其是在百姓当中更是如此,毕竟这个世界上能像越王勾践那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他才会被历史所铭记。
老头子十分认真的听着李承乾的讲述,慢慢陷入沉思。
腐化,这本是一个用来形容食物的形容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思想。
大唐现在已经数年没有什么天灾,百姓安居乐业,税收也一年强似一年,大唐的官员的进取精神也开始松懈,难道真的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想想贞观初年天灾人祸不断,那时候的大唐官员,每天都在为百姓的生计而奔波,安排生产,开垦土地,起五更爬半夜,自己的丽正殿更是彻夜灯火不息,总是有各部官员跑来商讨国策。可是现在呢,有多久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是大唐真的天下太平了?还是这些官员懈怠了?
李承乾不知道因为自己的一番话,竟然引起老头子的诸多联想,此时还在滔滔不绝的讲着自己关于未来的设想,直到老头子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为止。
“承乾,你对大唐官场如何看?”老头子莫名其妙的问题,让李承乾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看着李二一时无言以对。
“你不觉得大唐的官员懈怠了么?就像你说的,他们被安逸的生活腐化了啊!”李二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向李承乾问计。
直到此时,李承乾才明白老头子原来根本就没听自己在说什么,但是看着老李郁闷的样子,还是忍不住劝道:“父皇,这是不可避免的,大唐的律法并不健全,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正常,您还是不要过于忧虑了。”
“你是我李家千里驹,难道你也认为这种事情不可改变?”李二看了儿子一眼,难得的夸了他一句。
“父皇,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没有完善的律法约束,只靠人的自觉性以及道德观念来治理国家,根本就无法改变这一趋势。”李承乾如是说道。
“什么时候你又开始信法家了?”李二听出了李承乾的话外之音,好奇的问道。
“父皇,您相信半本论语治天下么?”李承乾反问道。
李二摇摇头,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很明显,他并不认同这句话。儒家思想的确是好东西,但是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万能的,这一点不要说李二,就连只有五岁大的李治都不信。
“父皇,治大国如烹小鲜啊。”李承乾看老头子不说话,不由接着自己的话说了下去:“做菜都讲求个法度,先放什么后放什么,都要有条有理,国家又何能例外,大唐现在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而大唐律却从来没有变过,您认为这合理么?”
李承乾一边说着,一边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父皇,以前大唐缺粮,缺铁,缺所有的东西,可是现在大唐不缺了,但官员的考评却还是在按照以前的标准来考评,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让官员不懈怠?”
“不错,这是一个疏漏,还有么?”李二眼前一亮,连声追问道。
“父皇,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以前开多少田是按耕牛犁田来算的,可是现在大部分地方都在用马耕,这样的情况下开出多少田来能和以前一样么?再或者税收,以前我大唐的物资匮乏,很多东西都是紧俏物资,但是现在不是了,还像以前那样收税会不会影响国库的收入……”李承乾扳着手指一连数了六七样大唐律法中不合时宜的地方。
“真的有这么多?”李二有些发懵。
当了皇帝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但是如果按李承乾的说法,似乎自己这几年都在原地踏步,并没有取得什么太好的发展。
“父皇,修改唐律吧,儿臣认为大唐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同时还需要加大官员的管控力度,吏部对官员的管理还有很大的缺憾,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才行。”李承乾到底是从后过来的,在很多事情上,有着先见之明,这是李二这个有着历史局限性的皇帝陛下无法比拟的优势。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858章 齐王李佑
第八五六章
一个国家,想要修改律法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需要经过很多道手续,所以李承乾在给老头子提过建议之后就把这件事放到了一边,他是太子,不是下面具体办事的业务员,没有必要事事都操心,否则非得累死不可。
再说他所熟知的法律条款也就那么几条,而且还是从后世记的那么一点,与大唐社会匹不匹配都不知道,与其拿出来献丑还不如藏拙。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便是两天时间过去,距离李承乾要求答复的日子只有一天,可是驿馆中的吐蕃众人却还是没有商量出一个结果。
故土难离可不仅仅是在大唐人身上存在的一种情怀,相信只要是个人就不会放弃生养过自己的那片土地,尽管那片土地上或许什么东西都没有一片赤贫。
松赞干布到底也是一代枭雄,也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他的意见是按李承乾的要求去做,无论如何先保住手下这些人的人命再说。
他可以不重视那几十个贵族,但却不能不重视跟着他出来的几万吐蕃士兵,若是这些人都被李承乾拿去当奴隶或者坑杀,那么很快他就会变成一个光杆司令,就算是被放回吐蕃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但是他这样想,手下人却不这样想,毕竟这一次的离开说不定今后永远都回不了高原了,而那片李承乾答应他们的土地却还需要他们自己去争取,这样一来短时间内他们等于是无根之萍,一点领地都没有。
而且这一切似乎都是松赞干布上一次执意进攻大唐所造成的,没道理大家一起跟着背黑锅吧?大唐太子可以把所有的责任都算到他们吐蕃人身上,但是吐蕃内部是否也应该商量商量,追究一下‘责任人’呢?
各种乱七八糟的思想掺杂到一起,产生了让人无法估计的后果,所以这些吐蕃贵族很自然的分成了两派。一派是由尚囊与禄东赞(使用汉族名字的葛尔·东赞)为首的保王一派;而另一派自然就是人数重多的倒王一派。
这两派人缩在驿馆之中每天不出户,整日争论不休,为了就是松赞干布到底应不应该为这件事情负责,而且要负多大的责任,到底还有没有让他继续当吐蕃赞普的必要。
或许这便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的最佳表现了吧。
不过任何事情总是相对的,驿馆中捶鼓的人很快被一群冲进来的皇宫侍卫打断,然后变成了被人的捶的‘鼓’!
“你们就是吐蕃人?一群不自量力进攻松州的土鳖?”整个大唐最桀骜不驯、最叛逆的亲卫,齐王李佑用丝帕掩着自己的鼻子,一脸厌恶的看着被集中到一起的吐蕃贵族。
“尊敬的大唐皇子殿下,请问您有什么事情么?”尚囊作为松赞干布手下头号大臣,这个时候自然需要他来出面。
“你特么是什么东西,本王是在跟你说话么?哪里有你说话的份。”李佑看都没看尚囊一眼,双眼盯着皱眉不语的松赞干布说道:“听说你是吐蕃国主?入侵大唐就是你的主意?”
“不错!”被人逼到这个份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松赞干布就是再不情愿,也必须承认这件事。
“嘿,本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结果不过尔尔。”李佑嗤了一声,与左右对视一眼,然后看着松赞干布说道:“给本王献上美女十人,本王保你一生无忧如何?”
什么人啊这是,一群吐蕃人面面相觑,他们可是俘虏,是在战场上被抓来的,侍女或许有几个,但是美女十人这就有些超标了。再说就算是大唐太子也一直对他们礼遇有加,这出突然冒出来的王爷是个什么怪物?凭什么可以对他们冷嘲热讽,说话夹枪带棍的。
带着这样的情绪,吐蕃一方人的脸色自然不会十分愉快,看着李佑的眼神写满是不善。
不过松赞干布到底不是一般人物,心中尽管愤愤难平,但还是谦逊的说道:“皇子殿下,小王此次来的匆忙,没有备什么礼物,不知能不能缓上一缓,等下次……”
结果松赞的话没有说话,就被李佑粗暴的打断:“别跟老子扯什么下次,老子怎么知道你下次是人还是鬼。”一句话尽显其粗鄙本性。
松赞干布脸上闪过一丝怒意,不过很快被他压了下去,赔着笑说道:“可是小王这次身边真的没有什么美女。”
眼前这就是个不讲理的,如果真的和他一般见识,那么最后吃亏的一定是自己,对方再怎么说也是大唐皇子,不管是打起来还是吵起来吐蕃一方都没有赢的可能。
“没有?”李佑邪邪一笑:“本王看你身边那两个就不错,把她们献了也不错,那就他们吧。来人,给本王带人。”
“慢着,这两人是与小王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亲如自家姐妹,殿下若真是喜欢吐蕃美女,过上一段时间小王派人给殿下送来百十人如何?”眼看李佑的侍卫就要上来拉人,松赞干布不得不出来阻止。
“吐蕃女人是臭的,本王不稀罕,要她们两个回去也是留着‘点天灯’用的,若是你再敢阻拦,当心本王不客气。”李佑一句话,将自己的残暴尽显无疑。
可是这样一来却激起了所有吐蕃人反抗的意志。
没有人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族人被人点了天灯,哪怕这些吐蕃人已经分成两派斗个不休,但保护族人的念头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所以,在李佑话落的瞬间,整个驿馆中的气氛一下子便紧张了起来,所有吐蕃人围成一个圈子,把仅有的两个侍女围在当中,与逼上来的王宫侍卫对峙起来。
松赞干布此时也是心情紧张万分,毕竟他身边的这些贵族也好,亲卫也好,因为身份的关系全都是手无寸铁,真的与那些皇宫侍卫打起来怕是很难讨得好处。
更不要说现在还是在大唐地盘上,谁知道这个亲王是不是李承乾授意让他来的?若然是大唐太子派来的,怕是很多事情都要起变故了。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859章 小树不修不直苗
此时的李承乾正无所事事的享受着温暖的火炕,甘甜的葡萄汁,在听到手下人汇报的情况之后,整个人也有些愕然,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李佑?那个外公刨了李家祖坟的小子?这货怎么跑到驿馆去了?以那小子纨绔的性子,能知道吐蕃人入侵都算是他关心国事,若说他知道吐蕃人住在哪里更是如天方夜谭一般让人不可思议。
想到这里,李承乾不得不放弃美好的生活,叹息着换好了出行的衣服。
半个时辰之后,一片凌乱的驿馆出现在李在乾的眼前,而李佑则是带着人,拖着两个吐蕃侍女从里面出来,正打算上车离开。
“小佑,你在做什么?”催马上前,拦住李佑的车队,李承乾不急不火的问道。
“大哥,小弟听说这些吐蕃人胆敢入侵大唐,特地来寻他们晦气。”李佑带着一脸的厌气,狞笑着看向两个瑟瑟发抖的吐蕃女人。
李承乾看了两个女人一眼,给身后的夜魅打了一个眼色,示意她进驿馆看看里面的情况,然后才无奈的问道:“你一个大唐亲王,寻晦气寻到女人身上,哥是不是应该夸你一番?”
不料李佑却振振有词的说了一番他自己的道理:“哥,这话让你说的,难道你不认为这是对吐蕃人最大的羞辱么?连自己的女人都保不住,还当什么国王,不如一头撞死算了。”
似乎这小子说的还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李承乾若不是因为吐蕃人另有用处,说不定还真的就让李佑把这两个吐蕃女人带走了。
但是在理智上,李承乾知道这事儿办的不靠谱,激起一众吐蕃人与大唐为敌的决心是一回事,拿几个无辜的女人来出气,授人以话柄这才是最要命的。
想到这里,李承乾叹了口气说道:“把她们两个放了吧,虽然你说的有道理,但大老爷们儿被人打了就要再打回去,调戏人家老婆算怎么回事。”
“啊?谁,谁调戏人家老婆了?”李佑被李承乾没头没脑的一个比喻干懵了,大张着嘴巴一时不知应该怎么反驳。
“不说谁调戏谁的问题,这两个女人今天你给哥留下,明天有时间哥在迎宾楼摆上一桌请你。”李承乾摆摆手,打断李佑的反问。
事实上他完全可以仗着太子的威慑把人强行从李佑手里要回来,可是这样一来未免落了下成,让人看了兄弟阋墙的笑话,一个不好回到宫里还会被老头子打板子。
毕竟李佑这小子是属顺毛驴的,而且对皇位没有任何威胁,李承乾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点小事搞的惊天动地。
这就像我们在家里和兄弟相处,如果小弟拿了你的东西,你想要要回来,是拿一块糖果给他,哄上两句好呢?还是把他揍一顿,然后再被家里父母揍一顿好?虽然理亏的一方是你的小弟,但是他不懂事,你当哥(当姐)的也不懂事?和一个孩子一般见识?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李承乾选择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打算把李佑的毛给捋顺了,然后再找机会套他的话,让他说出到底是谁在背后指使他来找吐蕃人麻烦。
而事情果然没有超过李承乾所料,李佑这小子听到自己这个名声如日中天的哥哥亲自摆酒请他,立刻乐的忘了自己是谁,一摆手示意手下人把两个吐蕃女人放了,然后说道:“哥,你可要说话算数,不能忽悠我,而且我能带几个朋友去不?”
“带什么人随你的便,咱们是自家兄弟,一家人还能说出两家话来?”李承乾索性好人装到底,笑着拍拍李佑的肩膀说道。
“那成,明天中午,小弟一定准时到场。”李佑乐的嘴巴咧到耳朵根子,眉开眼笑的说道。
这小子到底只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就算是皇家子女早熟,但是孩童喜欢面子,喜欢被人夸奖的本性却不会变,所以在李承乾两句话的忽悠之下,立刻把这个同父异母的大哥当成了自己的亲大哥。
李承乾也是有些好笑的看着自己这个历史上颇为叛逆的弟弟,一时间不知应该说些什么。
到底是什么让这小子走上绝路的呢?是老头子的教育方式?还是误交狐朋狗友?
脑子里转着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直到看着李佑的车驾远去,李承乾这才摇摇头,有些无奈的转向身后的驿馆,这里面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自己,松赞干布那个家伙远比李佑那小子要难付的多。
“臣等见过,太子殿下!”在双胞胎兄弟的陪同下,李承乾进到驿馆之后,便看到了一堆鼻青脸肿的吐蕃贵族,还有衣衫不整的松赞干布。
“免礼!”李承乾抬手示意吐蕃众人平身,然后召来身后的两个吐蕃侍女,对松赞干布说道:“此两女完璧归赵,舍弟胡闹之举,还请不要见怪,看在本宫的面子上原谅则个。”
“无碍的,无碍的。”松赞干布脸上带着虚伪的笑,摇头说道。
“诸位已经做好决定了吧?”李承乾并不解释自己对李佑的事情毫不知情,因为就算解释了,对方也不一定会信。
再说他一个大唐太子,完全没有必要对一些阶下之囚来解释什么,打了也就打了,李承乾可不认为李佑打了几个吐蕃人有什么错,身为大唐皇子打了几个异族,哪怕是什么贵族,也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至于吐蕃人心里会不会有什么想法,这是不可避免的,可就算李佑不揍他们难道这些家伙就没有想法了?似乎也不大可能。而且从刚刚他一进来,吐蕃人对他的称呼以及自称来看,李佑的做法似乎还对他们的决定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得不说这是个意外的惊喜。
“是的,吾等已经做好决定,愿为殿下之马前卒,永为大唐番障!”吐蕃原本分成两派的人,现在统一了口径,就像是刚刚被李佑一顿揍给揍开窍了一般。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860章 收个小弟也有麻烦
次日,李承乾借着请李佑吃饭,侧面的问了一下关于他去找吐蕃人麻烦的事情,结果却发现,这根本就是一个巧合,只不过是一群十一、二岁的小纨绔在起搞事情而已,并不是什么阴谋。
哭笑不得的李承乾顿时有一种幡然醒悟的感觉,终于明白当初自己伙同一群纨绔给朝中大臣拆房子搞装修时老头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可是如果事情可以重来的话,李承乾认为自己还是会继续那样做,不为别的,只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不去疯狂的折腾怎么对得起自己身为皇二代的身份。
1...224225226227228...456
猜你喜欢